首先解析度很好,屏幕顯示的效果相當逼真,再就是性能很好。。。反正就是很好啊。。
㈡ 我在轉轉上買了一個二手的蘋果筆記本電腦,有點慌不知道賣家是不是騙
這個可真的不好說,首先,物流確實可以偽造,但是,也許人家真的給你發貨呢,不明白什麼叫同一個電腦賣出去三次,有這種疑問,你買以前可以當面問問她,現在估計款都付了吧,那就只能等等再說吧,留足證據,萬一有問題,可以直接報警什麼的。
㈢ 淘寶上的二手蘋果電腦那麼便宜,會不會是騙人的,或者是假的淘寶上有個七七蘋果啊,賣蘋果電腦的,15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03
㈣ 請問在咸魚上出售一千多的蘋果筆記本一定是騙人的嗎蘋果筆記本電腦一般是17款或者15款的
那個大多是假的,也不一定就蘋果筆記本,也有其他的筆記本,說是i7,但價格遠低於正常水平的很多都是騙人的,稍微低於正常水平還可信,低太多就有問題了。這種的千萬別脫離平台交易,不然沒辦法保障自己的利益。
㈤ 拼多多買的蘋果電腦靠譜嗎
當然可以啊 買啊 隨便買 保證你不後悔 保證賣家沒騙你 保證是原裝進口 呵呵 我這台蘋果電腦 可是拼多多買的 比你們都優秀 對了 注意一下 別買個平果回來
㈥ 是買蘋果手機好還是買蘋果電腦好糾結啊!!
你是品牌組族嗎?如果非要追求品牌的話,我勸你不要買!
你可以看下,同一配置的電子產品,品牌貴起碼三分之一!
人家國外自己生產的東西自己人買就劃算,銷售給我們就貴啦,專黑我們的。
所以我千叮萬囑樓主,不要買蘋果的。
手機
3千左右配置完全可以超過他,筆記本5
6千的完全可以和他接近1萬的比拼!不是騙你的。自己上網對比下就清楚啦!
㈦ 蘋果筆記本那麼垃圾怎麼還有人為其洗地
現在的蘋果電腦的缺點主要是:
1.價格貴,不夠親民(果粉:蘋果電腦的就壓根不想做低端市場)
2.配置低(果粉:有多少萬元超極本用的是1060?配置都半斤八兩,而且蘋果還有intel特供的銳炬核顯,顯卡性能比沒有獨顯的超薄本還要強)
3.系統的各種操作和Windows大有出入(果粉:系統和Windows不一樣就是垃圾?那linux豈不是也是垃圾了?)
4.Mac系統對用戶的限制極多(果粉:我用電腦也就畫畫圖,看看電影,打一下文稿,瀏覽網頁。誰天天沒事整注冊表和設備管理器)
蘋果電腦的性價比低是事實,但是對那些不是很喜歡Windows的一些蛋疼的缺點(比如4k的字體模糊問題),或者是用電腦時不想設置各種東西,許可權並且不差錢(或捨得燒錢)的人來說挺好的。另外蘋果電腦的做工確實是一流水平,看看隔壁ThinkPad裡面的做工再看看蘋果內部的設計高下立判(所有電路板統一配色,絕不會出現黑主板上插個綠內存,而且所有電路板的邊角都切割成圓弧,盡管這幾個顯而易見的細節成本並不高,但至少說明了蘋果的態度)。
而且蘋果筆記本確實有一些自己的東西(這里以較高端的macbook的macbook pro為例,macbook air也有以下的一些特性,但是其定位只是體驗MAC OS的門票):
筆記本界無可匹敵的觸控板體驗。當時甚至讓我忘記了用電腦前找滑鼠的習慣。雖然蘋果沒有觸控屏,但是目前win10的觸控體驗也很糟糕。
獨一無二的鍵盤手感。盡管因追求極致輕薄而大大縮短鍵程的剪刀式鍵盤飽受詬病,但是也因此圈了一些不喜歡長鍵程的用戶。雖然我本人也不喜歡這種跟手機開關一樣收官的鍵盤就是了。
超有趣的touch bar。這個東西一直用windows的人應該不會有什麼感覺,但是確實是個十分驚艷的交互方式(windows陣營的ThinkPad曾經的new carbon 2014的觸控功能鍵也是收蘋果的touch bar的影響,但是因無法找軟體廠商做適配所以只能做了一個和touch bar根本就沒法比的dd觸控功能區,沒有任何動畫效果,而且時間長了還會燒。下一代就取消了。)
喪心病狂的雷電介面。盡管越來越多的高端筆記本開始搭載雷電介面,但是蘋果毫無疑問是唯一一個全雷電typec的。盡管typec介面會導致使用USB-A的設備(諸如U盤)需要使用轉接器,但同時毫無疑問也使蘋果筆記本的拓展性能達到喪心病狂的地步:可以輕松拓展4台4k顯示器(當然能接的遠不止是顯示器,顯卡也能接,而且只要懂計算機,4路泰坦也不是夢),而這拓展性能是很多台式機也難以望其項背的,比如amd的b450主板只支持1個雷電的帶寬。
有蘋果領導的軟體生態。盡管windows相對於linux的軟體生態好得多,但是相對於蘋果還是略遜一籌。其重要原因是蘋果對軟體開發商有著強大的影響力,並且願意給錢。著名的Adobe就是典型例子。蘋果給他們不少錢做優化,導致同性能的電腦用黑蘋果和windows使用ps和ae等軟體時效率差距巨大(具體數據我急就不舉例子了,網上一查一大把)。而且一些軟體開發領域的效率也很高。我一個同學就經常用小米筆記本的黑蘋果來開發游戲,因為他說這樣項目編譯時間能縮短5倍。另外有必要說的是,部分開發軟體(我已知的包括blender和gcc,這兩個都是開源免費的,當然不可能收蘋果的錢做優化)在windows下的運行效率不如在linux和蘋果下的效率。
省心的系統設置。盡管蘋果的用戶許可權較windows而言非常少,但更少的用戶許可權也意味著更穩定的使用體驗。這里我就說我用manjaro(linux的一個發行版)和win10經常遇到的糟心事(並不是我全遇到的,但是大部分一般人都經歷過,而一下所說的所有問題mac並不會出現,不過要整黑蘋果的話當我沒說)(下面這一段我就不排版了,因為網路知道的換行間距太大,排版了反而影響觀感):
manjaro KDE(從頭開始):在裝系統後先配置中國鏡像源以便能快速升級系統。然後從網上的教程開始學習怎麼裝一些常用軟體。先裝中文輸入法吧,sudo pacman。。。。。。,什麼?還要在系統中手動創建xprofile文件。。。重啟後要裝qq。用的是deepin的版本,裝的時候方便多了。。。什麼?deepin的wineqq在非gnome的桌面下無法運行,需要手動添加gnome的setting-daemon。。。解決了。。。我的觸控板為什麼不能輕觸單擊啊。。。設置里沒有啊。。。(隨便貼一個網址你們自行感受網頁鏈接)裝個virtual box。。。好多版本啊,我是哪個內核來著。。。什麼,又缺東西了。。。
windows10:不錯基本上開箱即用,不錯。。。這個candy crash哪來的?裝軟體的時候老要我管理員許可權,好煩啊。edge什麼垃圾玩意兒,又下載失敗了。這個軟體怎麼字看起來真么模糊,哦,還沒做適配啊(很多軟體沒有針對高分屏做縮放,比如網路網盤。而steam是從18年才開始適配高分屏,此時離win10發布過去了兩年)。更改電源計劃。。。控制面板呢?cao怎麼搜索才能搜到控制面板。。。。啊。還要這么多驅動要裝,下個驅動人生吧。。。什麼時候裝了傳奇霸業啊?哪來的360啊?主頁怎麼改了?為什麼桌面多了好多快捷方式啊,全卸載了。。。干凈了,重啟以完全卸載。。。windows正在更新,請不要關閉電源。。。edge、UWP應用怎麼又上去不網了,又要重整網路協議?我往u盤里烤電影怎麼吧資源管理器搞崩潰了(win10 1909在磁碟滿負荷時資源管理器會十分不穩定)。看個音樂文件夾怎麼那麼卡(win10的資源管理器會在察覺到文件夾內含有大量音樂文件時「智能」進入音樂模式,此模式下會顯示歌曲的詳細信息,比如專輯和作曲家。但是一方面這會導致其文件屬性不再顯示,導致你不知道這個文件的創建時間和大小,這在查看程序的文件時是相當蛋疼的事,另一方面它真的太TM卡了,如果文件很多甚至能卡個幾分鍾,而且過程中不讓取消,這個功能也不讓關閉。最關鍵的是,真正有很多音樂的人肯定不會用這個東西來組織音樂文件,我就用的是media go,效果完爆資源管理器)。這個功能為什麼不讓開(windows家庭版的功能無法使用專業版及企業版的部分功能,比如hyper—V,但是這個功能在使用免費軟體DOCKER時又是必要的。。。)。這個設置怎麼什麼東西都沒有,又要找控制面板(微軟想強推其新出的扁平化選項管理器「設置」,因而將控制面板隱藏了起來,然而這個設置4年過去了依然是半成品,很多系統選項依然要跑到控制面板去修改或查看,比如電源計劃、WiFi密碼和網路鄰居等。另外由於設置將系統各個模塊的選項都整合到一個應用內,所以在需要修改大量系統設置時這個東西很讓人崩潰)。怎麼又更新了(win10強制更新,家常便飯了)
咱們買電腦的重心是硬體配置,所以蘋果的工業設計和獨占系統以及觸控板和軟體生態等東西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也因此被注重配置的人所鄙視很正常。
㈧ 為什麼實體店買蘋果電腦會比網上便宜
估計是蘋果對網路銷售渠道進行了限制 蘋果是暴利產品 如果不限價 很可能造成亂價 並同時危害實體經銷的利益 導致其銷量萎縮 有實力的公司都這么操作市場
㈨ 想買一台蘋果筆記本電腦,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嗎需要注意什麼
蘋果機新機購買應該注意些什麼
購買電腦時,人們考慮的不外乎是這幾個方面:1。買電腦的目的和需要;2。配置;3。品牌;4。價格和性價比。除此之外考慮的並不多。一個很容易被遺漏的方面則是硬體的可擴展性,也就是該電腦是不是以後容易升級以及可升級到什麼程度。另一個也容易被忽略的方面是硬體的兼容性,也就是該電腦是否可以插接某些附件。當然,大多數情況下兼容性是依靠操作系統以及驅動來完成的,而從硬體角度來說,機器是否有留有必備的插口則直接決定了是否能夠接插某些附件。最後,還應該考慮的就是售後服務問題。
長期以來,由於蘋果操作系統不為廣泛使用,從品牌上,購買者就已經將其排除在外了。而現在,由於Intel構架的蘋果機可以安裝Windows操作系統,再加上不俗的外觀設計,以及蘋果公司在一些產品(iPod和iPhone)的銷售上取得的成功,蘋果電腦也開始被納入不少消費者的選購目標中。除了某些領域或行業的需要,單純為了使用蘋果的操作系統而購買蘋果機的國內個人或家庭用戶並不多見。
1。購機目的以及要滿足的個人需要
買機器本來就是為了使用,而使用則很大程度上涉及到軟體問題。從軟體角度上講,蘋果的Mac OS系統在業界享譽很高,長期以來,特別是在安全方面有著良好的記錄。雖然近日蘋果新系統的防火牆設置被安全人士一陣狠批以及一個蘋果木馬病毒的出現為蘋果系統安全蒙上了一層陰影,但是這些充其量也就算是安全隱患,而不是真正的安全威脅。
就拿這個木馬病毒來說,只有通過所謂的Social Engineering(社交工程?),機器才會染上病毒。而這種情況就象是小偷騙取了你的信任偷了你家的鑰匙進了你家的門,錯誤的根源在擁有鑰匙的人,而不是鑰匙本身。假如你的筆記本電腦別人騙走後,裡面的數據被賊調出來,難道你也會去責怪筆記本有安全隱患么?這個病毒之所以備受重視,因為它和以往的情況不同,以往的絕大多數病毒在蘋果系統中跟本就不起作用,但是人們所忽略的一點是,以往的病毒本身就是針對windows系統寫的,而這次則是針對蘋果系統的。總之,蘋果系統整體上講就是比Windows系統(至少是XP及以前版本)安全。
除了安全以外,從系統設計上講,蘋果系統是基於Unix的多用戶環境操作系統,在本質上比Windows要先進和穩定。個人用戶可能不能體會到這個優點,但是一個簡單的事實是,在個人電腦普及以前,大公司或機關單位,有幾台IBM Mainframe就可以為整個公司的所有用戶提供服務,而在這些Mainframe上運行的就是Unix系統。
當然,系統先進與否與用戶是否覺得適用這套系統是兩回事。Windows用戶不會因為要使用先進的系統而更改自己已經養成的使用windows的習慣。而對電腦生手來說,學用蘋果系統跟學用Windows系統都一樣,都需要一定的時間適應。Windows用戶在使用Mac OS時卻往往忘記了當初學用windows時的所經歷的艱難歷程,而在蘋果機上使用Windows,無論採用那種方法,對一些基本的Mac OS X操作都是必須的,這就和購買一台PC機不同。購買PC機,除非是碰上新的windows操作系統,否則你不需要花費時間來適應。
Intel構架蘋果機上裝Windows系統的方法包括使用Bootcamp或使用VMWare fusion或Parallels。 用Bootcamp進行Windows安裝時,首先要進入Mac OS X,才能啟動Bootcamp,這最起碼需要簡單地了解Mac OS X的界面,文件系統的結構(要找到Bootcamp在什麼地方),啟動盤的切換,滑鼠的使用,設置是中文輸入法的設定等等。而用VMWare或Parallels則更需要進一步了解Mac OS X系統,因為只有進入了Mac OS X,才能使用Windows。如果單純使用Windows系統,最好不要用VMWare或Parallels來使用Windows,這除了對Mac OS X的需要較深入的了解外,這種使用方法對系統的資源(內存、CPU)需求比較大。
而就Mac OS X系統而言,由於長久以來蘋果的用戶有限,對蘋果的軟體開發也就很有限。蘋果自備的軟體與windows上普遍使用的一些軟體存在著兼容問題。你以前在Windows上常用的軟體可能沒有Mac版,或者Mac版的應用不支持中文,或級別比Windows版的低。蘋果的瀏覽器Safari可能看不了某些網頁,或者聽不了某些網站上提供的歌曲試聽或下載不了文件,或無法使用網上銀行,這本身不是Safari的問題,而是因為這些網站使用了Windows專有的技術不能支持其它系統。但很明顯,這對於Mac OS X的用戶來說,非常不便。另外,蘋果系統不適合電子游戲的Fans,因為能在Mac OS X上玩的游戲與Windows上的相比少得可憐。
再有,就是Mac OS可能因受到某些網路管理系統的限制而上不了網。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應該向網路管理員或網路服務商求助。在上網方面,Mac OS X所出現的問題常常有兩種,一種是系統網路的設置,這種情況是由於網路管理員對伺服器、路有器等網路設備的設置不妥所造成的,一般情況下,網路管理員可以通過修改設置或採用其它辦法讓Mac OS X系統上網;而另一種情況,則是網路服務商所採用的賬戶管理或計費軟體本身只能在windows系統上使用或著需要特殊硬體的支持(比如上網卡),如果是這種情況,服務商很可能不能為Mac OS X用戶提供解決辦法,因此,在新機購買前應該先向網路服務商進行咨詢,要了解該服務商的服務能否讓Mac OS X上網。如果不行,那就需要選擇其它的網路服務商。
總之,國內用戶要使用Mac OS X,在某些場合下可能會受到這樣或那樣的限制。當然,你的蘋果機可以通過安裝Windows,從而避免這些限制,可是,這樣的話,購買蘋果機的理由還佔得住腳么?
2。配置
與購買PC機不同,蘋果機的購買要簡單得多。其原因是: 總共就幾種機型,除了Mac Pro以外,配置的選擇也不多。目前最新的蘋果台式機一共三種:Mac Mini,iMac和Mac Pro,而筆記本一共兩種:Macbook和Macbook Pro。
就台式機而言,這三種台式機差別很大,也意味著使用方式的不同。Mac Mini體積小,速度最慢,適合於對處理速度和應用要求不高的用戶;iMac則是一體機,有一定的速度,顯示屏也很大,可以適合多數應用的需要;而Mac Pro體積很大,速度最快,並極具可擴展性,可以做為伺服器,也可適用於影視采編等需要大存儲和高性能操作的用戶。
而Mac Book和Mac Book Pro相比而言,除了外殼材質的區別,前者雖然速度慢些,但體型小,更適合旅行中需要對簡單的工作進行處理的用戶;而後者則更適合需要高性能、大屏幕的移動用戶。
就同一類型的蘋果機而言,主要差別在於CPU速度,內存和硬碟大小,以及光碟機的種類。另外,如果機器本身配備了顯示器,配置上的差別還包括顯示器、及或顯卡。蘋果機的光碟機有兩種:一種是24x 復合式光碟機,另一種是 8x 雙層超級光碟機。第一種可以讀CD和DVD,但是只能刻錄CD; 而第二種則可以讀寫和刻錄CD和DVD,甚至是雙層DVD。新款iMac所裝的都是超級光碟機。
而就不同種的蘋果機而言,無論台式機還是筆記本,機器的體積越大,所用的處理器的主頻就越高,硬碟的容量也越大。
每種蘋果機的出廠配置都有高配和低配。而高配和低配的主要差別也在於CPU、硬碟、內存和光碟機,顯卡有時也有所不同。應該注意的是,雖然購買低配時,也可以同時或以後將硬碟或內存升級到高配甚至是高於高配出廠配置的水平,但CPU和顯卡往往很難自行升級。
3。品牌和價格
在談論電腦價格時,常常聽到有人這么說:」用買蘋果機的錢來買PC的話,我能買好幾台了。」 這種說法好像很有道理,而且也是事實。但是,這種說法卻完全忽略了另一個事實 - 蘋果牌電腦是個名牌電腦。不同品牌的電腦價格是有差異的,先不說蘋果電腦而談談PC。假如你買了一台較高設置的IBM或Dell等名牌電腦,你是不是也可以說」如果用這筆錢來買雜牌PC的話,我能買好幾台了」?
用買蘋果機的錢,你的確能買好幾台PC,但是,你所買的PC擁有象蘋果一樣馳名的品牌么?如果用一台17″的Macbook Pro和一台具有同樣的配置Dell 17″筆記本來比的話,Dell的價格會接近甚至高於蘋果,而且,蘋果讓你遠離各種亂七八糟的接線、笨重的機體和電源適配器。
4。可擴展性
蘋果機在設計上越來越緊湊,也因此機型小巧,但是伴隨著緊湊和小巧的是機內多餘空間的不足和拆卸的不便。
蘋果機的CPU和母板無法升級。在老款的蘋果電腦上,比如早期的G4台式機,還可以通過安裝加速器給CPU提速,但在新型的蘋果電腦上,連可以用來安裝加速器的空間都沒有,就更不要提是否有適用於這些電腦的加速器的存在了。除了Mac Pro以外的蘋果機無法升級顯卡,也不能加PCI或PCI-express卡。因此,在經濟情況允許下,應該盡可能地購買同類型中的CPU高配電腦。
因為拆卸起來十分不利,Mac Mini的硬碟和內存不適合沒有經驗的用戶自行升級。而iMac則只適合自己升級內存,如果要升級硬碟,還要拆下顯示器,這樣的拆卸將使你的保修失效。筆記本電腦的內存和硬碟拆卸起來還相對容易些,其最大內存可以到4GB,最大硬碟容量為250GB。
可以說,除了Mac Pro以外,用戶自己升級都需要一定的經驗。從內存的價格來說,蘋果的原裝內存售價奇高,而這些內存本身都是其他公司代工的,如果電腦適合個人升級內存(閱讀該產品的用戶手冊,如果提到內存更換,就說明蘋果允許個人升級內存),就不如自己從別的商家購買。在購買內存時,建議購買那些已標明可用於蘋果電腦的內存。
5。硬體兼容性
上文中提到了上網卡,這就涉及了硬體兼容的問題。能夠在蘋果機上使用的上網卡很少,因此如果你只能通過使用上網卡來上網,就應該先咨詢一下你的網路服務商支持什麼樣的能在蘋果機上使用的上網卡。另外,如果你打算把電腦來電視連接起來,就應該閱讀電視的說明書,檢查介面,看看是否需要何種適配器才能跟你的蘋果機相連。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蘋果機能否通過你的列印機來列印?能否用蘋果機來編輯你攝像機里的電影? 總之,如果你購買電腦的主要原因與這些附件或硬體有關,你就需要仔細做做研究,向你的附件廠商或蘋果銷售人員咨詢。
6。售後服務及AppleCare維護計劃
蘋果公司規定產品在售出後14天內,在包裝不被損壞的情況下才能退貨。在售後一年內,用戶的硬體有一定的質保。如果在售後一年內購買了AppleCare計劃,可以延長質保三年。一般而言,三年內硬體部件需要更換的情況不是很高,但是,顯卡、硬碟或筆記本電池需要更換的情況也有可能發生。購買AppleCare,就有如上了一道保險。如果決定購買AppleCare計劃,越早購買越好。
與其它公司相比,蘋果的售後服務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在更換用戶故障硬體時,速度很快,也沒有過多的盤問。
7。購機時機
當蘋果公布新系統或新電腦3-6個月後,再進行購買。在新系統或新電腦上市後,用戶會遇到各種新問題,蘋果公司也會退出相應的軟體或固件升級對產品上市後所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整或修正。在3-6個月,產品日趨成熟,在此期間打算購機者可以到與蘋果相關的網站或論壇看看是否有用戶對新產品的抱怨。在新產品上市後3-6月內,蘋果公司也不會馬上再推出新產品。
8。台式蘋果機的優劣
Mac Mini: 體積很小(5.08×16.51×16.51 cm),重量極輕(兩斤六兩),所佔空間小。銷售時本身不帶顯示器、鍵盤和滑鼠,但是帶有DVI介面和DVI轉VGA適配器。用戶可以使用已有的DVI或VGA顯示器。如果再購置相應的適配器,則可以用來接電視。該產品的主要弱點是,硬體升級的局限性很大,顯卡性能不是很好。
iMac: 優點和缺點同樣明顯,就是屏幕和電腦不能分離。優點是不佔很多的空間,缺點是一旦電腦報廢,即使顯示器是好的,也沒辦法繼續使用。iMac更換內存比較簡單,但是只有兩個內存槽,升級局限性很大。
Mac Pro: 超高性能機型,優點是硬碟和內存升級非常方便,可以使用PCI-express卡來連接其它硬體。缺點則是體積過大 求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