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蘋果設備 » 因為他發明了蘋果電腦
擴展閱讀
網路安全重保成果 2025-05-16 03:20:23
計算機網路家鄉地址 2025-05-16 03:07:00

因為他發明了蘋果電腦

發布時間: 2022-06-28 02:33:05

『壹』 關於蘋果電腦創始人

沃茲尼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學生)與好友史蒂夫·喬布斯共同創建了蘋果電腦公司。
沃茲尼克:
全名斯蒂夫·蓋瑞·沃茲尼亞克(Stephen
Gary
Wozniak
1950年8月11日-),美國電腦工程師,曾與史蒂夫·喬布斯合夥創立蘋果電腦(今之蘋果公司)。沃茲尼亞克在1970年代中期創造出蘋果一號和蘋果二號,蘋果二號風靡普及後,成為1970年代及1980年代初期銷量最佳的個人電腦,被譽為是使電腦從「昔日王謝堂前燕」到「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工程師,沃茲尼亞克[1]
於2015年5月加入以比特幣為主的數字貨幣區塊鏈公司Planet
Capital。
喬布斯:
全名史蒂夫·喬布斯,1955年2月24日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美國發明家、企業家、美國蘋果公司聯合創辦人。
1976年4月1日,喬布斯簽署了一份合同,決定成立一家電腦公司。[2]
1977年4月,喬布斯在美國第一次計算機展覽會展示了蘋果Ⅱ號樣機。1997年蘋果推出iMac,創新的外殼顏色透明設計使得產品大賣,並讓蘋果度過財政危機。[3]
2011年8月24日,史蒂夫·喬布斯向蘋果董事會提交辭職申請。
喬布斯被認為是計算機業界與娛樂業界的標志性人物,他經歷了蘋果公司幾十年的起落與興衰,先後領導和推出了麥金塔計算機(Macintosh)、iMac、iPod、iPhone、iPad等風靡全球的電子產品,深刻地改變了現代通訊、娛樂、生活方式。喬布斯同時也是前Pixar動畫公司的董事長及行政總裁。
2011年10月5日,因胰腺癌病逝,享年56歲。

『貳』 美國蘋果電腦公司的創始人是誰

史蒂夫·喬布斯,美國蘋果電腦公司的創始人。1955年2月24日,生於美國舊金山,是個由養父母撫育大的孤兒。

這個被人們稱為「矽谷狂夫」的年輕人,創造了現代天方夜譚:他以東拼西湊的1300美元起家,在不到5年的時間里,推出的蘋果個人電腦席捲了全球。蘋果2號電腦的生產和銷售獲得巨大成功,1978年就賣出8000台。1979年就翻了4倍,達到3.5萬台,銷售額也達到4700萬美元。「蘋果」成為個人電腦的代名詞,一場「個人電腦革命」也隨之在美國轟轟烈烈地展開。到1980年,年僅25歲的他已擁有數億美元的個人資產,成了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他成為白宮的座上客,美國總統里根對他十分賞識,稱他是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

1982年2月號的《時代》雜志把喬布斯作為封面人物;3月份的《生活》雜志也刊出他的照片,並刊登文章對他推崇備至,稱他是花錢都買不到的至寶;1984年的《商業周刊》也以他為封面人物,並刊出「喬布斯董事長的金玉良言」。

喬布斯小時淘氣、聰明,又好動。

剛滿10歲的喬布斯迷上了一樣東西:電子。這個小東西似乎對他有無限的吸引力。

有一次,喬布斯在製作一種頻率計數器時,僅因缺少一個零件,就直接給著名的惠普公司創始人之一休利特先生打電話,請求幫助,休利特先生最後居然被他說通了。

還有一次,喬布斯和好朋友沃茲看到莫斯技術公司在舊金山市舉行韋斯康計算機展覽會,並出售它最新生產的6502微處理器晶元。使他們驚喜的是,該晶元售價僅為20美元。微處理器是計算機的核心部件,有了它,再配上存貯器和外圍設備不就可以組成一台微型計算機了嗎?

他們還想,我們准備製作的是一台微型的通用計算機,它可以用來解決各種計算和數據處理問題,光有硬體不行,還必須配上軟體!就這樣,易學易用的BASIC語言用到了6502晶元上,恰到好處。就這樣,一台完整的通用計算機的雛形完成了。

僅僅幾個星期,電腦就裝好了,試操作時,性能合乎設計要求。喬布斯興奮地拿起希爾老師送給他的照相機。給這台計算機拍了照片,他還給這台電腦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蘋果」(Apple)。這是世界上第一台個人電腦,誕生於1976年。

可「蘋果」機的生意清淡,「公司」的處境日趨艱難起來。

一個偶然的機遇給「蘋果公司」帶來了轉機。1976年7月的一天,沃茲在「家庭計算機俱樂部」示範操作了「蘋果」機,當時除了往日的夥伴外,還有一位「財神」——零售商保羅·特雷爾在場。喬布斯早就瞄準了這個機會,他請特雷爾親自操作一下,隨後又滔滔不絕地向他介紹這台新型電腦的獨特優點,最後像做廣告似的加了一句:「您會越來越喜歡這台電腦的。」特雷爾全神貫注地看著、聽著、操作著,臉上漸漸地露出了微笑,他果然喜愛上這台電腦,認為「蘋果」機大有前途,表示願意與他們保持聯系。

第二天,喬布斯來到特雷爾的商店,開門見山地說:「我是來與您聯系工作的。」「來得真快啊!」看著小夥子稚氣未脫的臉上堅毅而認真的表情,特雷爾不禁被感動了。他決意冒一次風險——訂購50台整機,但要求一個月內交貨。在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的年代,市場行情瞬息萬變,時間就是金錢。喬布斯呢,二話沒說,爽快地答應了這一期限。他相信沃茲和自己的能力。隨即兩人簽約,拍板成交,這可是做成的第一筆「大」生意,喬布斯心花怒放。他連蹦帶跳地跑回自己的車庫,向沃茲報告這一喜訊。

他們冒著酷暑,沒日沒夜地幹了起來,時間緊迫,成敗在此一舉,為了「公司」的生存,他們豁出去了。他們還請來了第一位「僱工」——喬布斯的妹妹,請她幫助裝機芯。就這樣,他們幾乎每天都在揮汗如雨、頑強拼搏中度過,每周工作60小時。他們終於在第29天奇跡般地把50台「蘋果」電腦如數交給了商人特雷爾。望著沃茲和喬布斯消瘦的面容,特雷爾打心眼裡佩服。

50台整機在特雷爾手裡很快銷售一空,「蘋果公司」名聲大振。

在蘋果2號電腦即將推出之際,喬布斯意識到,要想在競爭激烈的電腦市場銷售成功,除了產品本身優良外,還必須藉助於新聞媒體的宣傳和引人注目的好廣告。他決定不計成本,一定要找到一家最好的廣告商和公共關系負責人。他找到著名的麥克肯南廣告代理公司。開始,這家大公司對喬布斯這個無名小卒極不放心,生怕壞了自己的名聲,便婉言拒絕了。但喬布斯鐵了心,非要麥克肯南公司來當他的廣告代理人不可,他每天打三四通電話死纏硬磨。這種死命堅持的作風令麥克肯南這位公關專家深為動容,終於同意接手蘋果公司的廣告業務。

1976年,在喬布斯和一名夥伴的努力下,蘋果電腦公司從無名小輩一躍而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微型電腦製造廠家。喬布斯因此成為名噪一時的風雲人物。

但是,隨著喬布斯地位和聲譽的不斷上升,他的自負感也與日俱增,他變得惟我獨尊,獨斷專行,從而對公司的管理固步自封,致使蘋果電腦公司財務狀況出現虧損,開始走下坡路。

1983年,喬布斯看中了精於推銷的斯卡利,以高薪為誘餌,把他從百事可樂公司挖到蘋果電腦公司,擔任總經理。起初,二人關系密切,情同手足。但是好景不長,1985年初,蘋果公司財務收入每況愈下,斯卡利力主改革公司經營方式,喬布斯卻執意反對。由於彼此意見相去甚遠,難以合作,斯卡利想踢開喬布斯,喬布斯也企圖擠走斯卡利。1985年9月17日,喬布斯終於不得不向蘋果電腦公司董事會提出辭呈,被逐「下野」。

喬布斯慘遭失敗後,人們普遍認為他絕無東山再起的可能。但喬布斯並沒有退隱山林之念,他吸取在蘋果電腦公司的慘痛教訓,一反過去的傲慢作風,以新喬布斯的面貌建立新的公司。

辭職後,喬布斯自己先後出資1200萬美元創辦了耐克斯特公司。他從蘋果電腦公司挖走了5名高級技術人員,建立了新公司的技術骨幹班子。更為可貴的是,喬布斯不記前嫌,能和他在蘋果電腦公司時的宿敵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建立聯系,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同意為喬布斯的新產品提供某些零部件,這對喬布斯的再次成功大有佐助。

在耐克斯特公司內部,喬布斯近似「脫胎換骨」了。他「禮賢下士」,對各種不同意見能夠洗耳恭聽。他親自參加產品製作,並去日本研究過機器人技術,還遍訪各所高等院校,詢問教師、學生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腦。

經過三年默默無聞的苦幹,終於推出了新的傑作——耐克斯特電腦。耐克斯特電腦一出台,就以其超群的多功能贏得專家們的承認和贊許。

史蒂夫·喬布斯從成功到失敗,又從失敗再到成功,他從失敗中嘗到了凄苦,學到了不少經驗,一改過去的作風,更加令人欽佩。

『叄』 蘋果的發明者是誰

蘋果是由史蒂夫·喬布斯、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和羅·韋恩(Ron Wayne)等人於1976年4月1日創立,並命名為美國蘋果電腦公司(Apple Computer Inc. ),2007年1月9日更名為蘋果公司,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庫比蒂諾。

(3)因為他發明了蘋果電腦擴展閱讀

蘋果商標的由來:

976年,蘋果的第一個標志由羅·韋恩(Ron Wayne)用鋼筆畫的,設計靈感來自於牛頓在蘋果樹下進行思考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蘋果也想要效仿牛頓致力於科技創新。但是這個logo圖形復雜並且不容易被記憶,只在生產Apple I時使用,所以很快被蘋果所拋棄。

1976年由喬布斯決定重新指定Regis McKenna公關公司的藝術總監Rob Janov重新設計一個更好的商標來配合Apple II的發行使用。於是Janov開始製作了一個蘋果的黑白剪影,但是總感覺缺了些什麼。

「我想簡化蘋果的形狀,並且在一側被咬了一口(taking a bite)——abyte(一個位元組),對吧,以防蘋果看起來像一個西紅柿,」Janov解釋到。然後,Javov增加了六條彩色的、水平色條,這樣就完成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彩色蘋果徽標。

『肆』 蘋果電腦是怎麼發明的

在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雖然計算機問世已有30餘年,但是在大眾眼中計算機還是一部冷冰冰的機器。當時很多年輕人希望改變這種狀況,希望計算機能夠成為人們的一個助手、一個夥伴。就是這樣,兩個夢想改變世界的年輕人——斯蒂夫·喬布斯和斯蒂夫·沃茲涅克在車庫中創建了自己的公司——蘋果電腦公司。這個決定改變了計算機發展的歷史。

1976年,公司成立後不久,蘋果電腦公司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個人電腦:AppleI。緊接著AppleII系列也出現在電腦商店的櫃台上。AppleII系列個人電腦在讓蘋果公司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的同時還創立了個人電腦這樣的概念。值得一提的是,在那個時候IBM還沒有進入個人電腦市場,在個人電腦這個領域,蘋果一家獨大。

但是AppleI/II所採用的操作系統是基於字元界面的。既沒有圖形界面的概念,也沒有滑鼠。那個時代是字元的世界。隨著AppleⅡ的大獲成功,蘋果公司開始加緊了新產品的開發進程。其中最重要的兩個項目是由喬布斯負責的Lisa項目和由拉斯金負責的Macintosh項目。

1983年,世界上第一台採用圖形界面的個人電腦Lisa面世了,當時其售價為9998美元。雖然Lisa在技術上是先進的,但在市場表現上卻不能讓人滿意。這時,Lisa的繼承者Macintosh橫空出世了。至此,蘋果電腦的歷史翻過了厚重的一頁,蘋果電腦的古代史進入了蘋果電腦的近代史。Macintosh的操作系統System1.0,盡管只能顯示黑白兩色,但是已經具有了桌面、窗口、圖標、游標、菜單和卷動欄等項目。當日歷翻到1991年的時候,Macintosh操作系統已經具有了256色的圖標,蘋果終於變成彩色的了。2000年後,人們在HacWorld的展覽會上第一次看到了MAC0SX。MACOSX一公開就獲得了人們的一片驚嘆聲。從那時開始直到現在MACOSX一直是蘋果電腦用戶心目中的最佳。

『伍』 蘋果電腦是如何誕生的

1971年,16歲的斯蒂夫·喬布斯和21歲的斯蒂夫·沃茲尼克經由朋友介紹而結識。1976年,喬布斯成功說服沃茲組裝機器之外再拿去推銷,他們的另一位朋友,羅·韋恩(Ron Wayne)也加入,三人在1976年4月1日成立了蘋果電腦公司。
同年5月,喬布斯與一間本地電腦商店The Byte Shop洽商,負責人表示如果這部電腦完全裝配好才會感興趣。店主保羅·泰瑞爾(Paul Terrell)考慮得更長遠,他想訂購50部,並在交貨時支付每部500美元。取了這份訂單後,為了籌備資金,出售自己各種值錢的東西籌款(像計算機和一台大眾麵包車)。喬布斯到大型電子零件分銷商Cramer Electronics訂購零件,店鋪的信用部經理問喬布斯如何結帳,他說:「我有一份Byte Shop向我訂50部電腦的訂單,付款條件是貨到付款,如果你給我30天付款期,我可以在付款期限內把電腦裝配好,送貨給泰瑞爾後再付清帳款。」那名經理致電當時正在太平洋樹林市出席IEEE電腦討論會的泰瑞爾查詢,驚訝於喬布斯的堅韌,泰瑞爾向經理確實訂單說如果喬布斯送貨給他的話,喬布斯肯定有足夠的錢付款。他們三人與兩名朋友借用喬布斯家人的車房日夜不分地裝配和進行馬拉松式的測試,終於在期限前送貨給泰瑞爾,泰瑞爾也如當初承諾付錢給喬布斯,使他付清零件的帳單,而且賺了一筆可觀的贏利用來慶祝和留作本錢。
這部後來被命名Apple I的電腦有幾個顯著的特點。當時大多數的電腦沒有顯示器,Apple I卻以電視作為顯示器。對比起後來的顯示器,Apple I的顯示功能只能緩慢地每秒顯示60字。此外,主機的ROM包括了引導(Bootstrap)代碼,這使它更容易啟動。最後,因為保羅·泰瑞爾的堅持下,沃茲也設計了一個用於裝載和儲存程序的卡式磁帶介面,以1200位每秒的高速運行。雖然 Apple I的設計相當簡單,但它仍然是一件傑作,而且比其他同等級的主機需用的零件少,使沃茲贏得了設計大師的名譽。最終Apple I一共生產了200部。

『陸』 蘋果電腦是誰發明的

當年和喬布斯一起創建蘋果公司的:史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

『柒』 蘋果機誰發明的

蘋果電腦為人類帶來了全新的「個人電腦」的概念,它在過去20年的成長經歷,即是PC業的風雨兼程的歷史寫照。
「用滑鼠操縱的圖形用戶界面,通用的硬體標准,仍在不斷發展的多媒體技術,以及超酷的外形」,這些讓人痴迷的特色成了蘋果電腦代名詞。毫無疑問,蘋果電腦的出現和發展,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早期「個人電腦」的發展變化;當然,PC業革命式的發展也導致了
蘋果電腦的興衰成敗。

誰移動了滑鼠?

沃恩·萊伯恩曾在1978年至1982年參與微軟公司的產品開發,後來又在Lotus和賽門鐵克公司擔任執行官,他親身經歷了蘋果電腦的發展的初期階段。

萊伯恩以及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們指出,蘋果電腦的CEO史蒂夫·喬布斯把許多有價值的發明,轉化到實際應用領域,例如「圖形界面、激光列印機、滑鼠,甚至包括從施樂公司『抄襲』過來的圖標」。

如果把上述發明都歸功於蘋果公司,可能會引起爭議,但無可否認的是,正是蘋果電腦特別看重這些發明,並把它們推向了市場。

「蘋果電腦對PC的兩大貢獻是:圖形界面和用滑鼠操縱電腦。」IT業的老將吉姆·本傑明說,「在那之前,PC操作完全是基於文字界面的。」

印刷業的新生

不僅如此,蘋果電腦最早引入了「桌面排版系統」和「多媒體計算」的概念,讓人類擺脫了「事件驅動」和「菜單控制」的初級階段。

「桌面排版系統」的發明,使得印刷業獲得了新生,這是蘋果電腦的輝煌貢獻之一。約翰·斯卡爾參與了該發明誕生的全過程,他回憶說:

「1995年中期,我被任命開發激光列印機的發展潛能。我們找到了最優秀的程序員,通過不懈努力終於開發出了革命性的軟體產品,即PageMaker。該軟體首先應用於蘋果電腦中,然後才有Windows版。後來,Adobe公司買下了PageMaker的版權。」

「當它問世時,人們對它並不感興趣。」斯卡爾回憶當時的情景說,「這是極具創意的發明,它可能給蘋果電腦帶來很多發展機遇。但是,柯達公司當時認為它不過是個『玩具』。」

無意中成就了微軟

許多IT業老臣們都認為,蘋果電腦圖形交互界面的應用,深深刺激了微軟公司,甚至在某種程度幫助微軟完成了今天的霸業。

在1984年,眾多軟體公司決定支持蘋果電腦的圖形界面,但是只有微軟公司在這方面付出的努力最多。微軟公司為蘋果電腦量向打造了最早的「電子表格Excel」以及字處理軟體Word;此外,微軟還在蘋果電腦平台上開發過Multiplan、File等軟體。

「蘋果電腦的許多發明,成就了微軟公司的輝煌業績。」萊伯恩說,「微軟統治當今軟體業的根本原因,並不完全是Windows產品,而是它致力於開發圖形界面的堅定決心——盡管蘋果電腦的起步更早。」

微軟公司對上述觀點不置可否,但是我們仍可以看出該公司對蘋果電腦的尊重:「蘋果人的發明創新精神有目共睹。當初我們開發Excel軟體時,只是為了改變人們的工作方式,但是我們並沒有預料到後來它的發展成就(如此驚人)。」

蘋果的成長

蘋果電腦的發展過程中,並非僅僅強調「特色」,更注意實際的商業價值,例如3.5寸硬碟和網路的引入,改變了電腦的運算模式。

「蘋果電腦開始使用3.5寸硬碟之後,這種電腦構架模式才逐漸流行起來。」LapLink公司的創始人馬克·愛普雷稱,「蘋果電腦也是網路概念的早期倡導者之一。」

菲利普·卡恩曾是蘋果電腦的一名開發工程師,後來擔任了寶蘭軟體公司(Borland)的CEO,目前在一家無線產品開發公司擔任CEO。

卡恩評價說:「蘋果電腦教給PC業如何打造簡單易用、穩定可靠的電腦;PC業也讓蘋果電腦學會如何製造『人人都買得起的電腦』。」

難忘1984

巴巴拉·克洛茲在1984年曾經擔任蘋果公司的公關經理,他為蘋果電腦寫下最早也是最有的名宣傳標語:「我們的電腦為普通人打造。」

「蘋果電腦向PC業界傳達了這樣一個信號:電腦是為了滿足普通人的需要,而不是純粹的科學計算。」克洛茲說,「那時許多復雜的東西,在今天看來非常簡單,這是電腦平民化的結果。」

蘋果電腦最早的開發人員們,互相鼓勵稱「我們正在從事改變世界的工作」,那種近似宗教狂熱的工作精神,徹底改變了電腦行業的傳統模式。

正是在1984年,蘋果電腦通過在「美國職業棒球聯盟杯」上做廣告,使得它變得家喻戶曉。這種創新之舉,甚至影響了美國廣告界的思維模式:當年蘋果電腦發布廣告的體育場,現成已經成為新產品上市的熱門競技場。

『捌』 發明蘋果電腦系統那個人叫什麼

傑夫·拉斯金2005年2月26日,61歲因為胰腺癌病死家中,其為蘋果公司Macintosh電腦(簡稱Mac機)和佳能公司Canon Cat的發明者,創造了點擊和拖拉的滑鼠選項,提出了「信息工具」的概念,研究微型飛行器的空氣動力學方面的著名專家。

『玖』 蘋果電腦是誰發明的

蘋果電腦公司由喬布斯、斯蒂夫·沃茲尼亞克
和Ron
Wayn在
1976年4月1日創立。1975年春天,AppleⅠ由Wozon設計,並被Byte的電腦商店購買了50台當時售價為666.66美元的AppleⅠ。1976年,Woz完成了AppleⅡ的設計。1977年蘋果正式注冊成為公司,並啟用了沿用至今的新蘋果標志。
按照普通人的思路,蘋果電腦是WOZON發明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