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天文愛好者需要下載哪些天文軟體
電腦終端:
星圖類: 虛擬天文館Stellarium
the sky
Starry Night
Sky Map
celestia
WWT
攝影大類:
赤道儀控制:
ASCOM
EQMOD
PAM
導星類: MaximDL
PHDGuider
Metaguide
圖片處理類:MaximDL
深空處理 Deep Sky Stacker
CCDstrack2
IRIS
RegiStar
PixInsight
Fitswork
FITS_Liberator
Celestia
eXcalibrator
StarSpikes
Pit
行星處理 RegiStax
Auto Stackert
PTgui
拍照輔助: CCDSoft
CCDInspector
PintAide
APT (針對佳能單反用戶)
尋找彗星類:CometHunter
手機移動終端:
SkySafari
IOS系統 Star Walk
android系統 Star chart
Google sky
我暫時用過這么多,當然還有很多。
② 天文望遠鏡赤道儀怎麼調
赤道儀上刻的是第一赤道坐標系,時角和赤緯。赤緯是固定的,時角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也可以通過Stellarium這類天文軟體碰到。
不過,我個人是不推薦這樣的方法的:
使用時角和赤緯的前提是校準極軸,這一點對於新手來說是很困難的。而且,一般的80eq也沒有精校極軸的設備。
80eq的精度並不大,如果按照其上刻度,也就大概能精確到5°的范圍,這樣的誤差顯然是不可接受的。
當然,並不是沒有使用的價值。比如我要找某顆星,然後和某顆亮星赤經相同,就可以找到亮星,然後調節赤緯,是找到某顆星的一種方法。
③ 天文望遠境上的赤道儀怎麼用,請懂者指教。謝謝了!
使用方法
這個速度就是每天360度(因為地球每天轉一圈嘛)。這就是所謂的自動跟蹤。當然,如果你使用的是手動的赤道儀,你就得每隔一定時間調整一下赤經(或時角)旋鈕,赤緯則無需調整(當然這是理想狀況,如果極軸對得不夠准,還要適當微調一下赤緯)。毋須同時調整兩個軸,便於跟蹤,這就是要使用赤道儀的根本原因
很多天文普及書籍會教大家通過計算時角來找星,而根據我的經驗,真正做業余觀測時使用時角並不方便,因為得先算出恆星時,還要知道你想觀測天體的赤經赤緯值。加上時角盤的精度的問題,這樣找星遠不如用星圖直接找星方便。
所以,只有對於那種有固定底座、極軸已經對準的固定望遠鏡,以及對星座很不熟悉的人,它才有優勢另外,直接用天文望遠鏡找星的確是有點困難的,因為主鏡的視場往往很小。所以天文望遠鏡通常都有一個尋星鏡,它的視場比較大,用於輔助找星。
當然,如果有一架雙筒鏡幫忙,會輕松很多。這就是很多有經驗的愛好者建議初學者先買雙筒望遠鏡的緣故。
(3)蘋果天文軟體控制赤道儀擴展閱讀
操作流程
如果望遠鏡帶有赤道儀,則必須調節望遠鏡赤經和赤緯軸平衡。(具體步驟省略。)
1.調節主鏡和尋星鏡的光軸平行
將望遠鏡安裝完畢後,首先我們選一處比較大的建築目標,如煙囪,空調室外機等。不要管尋星鏡,先選擇望遠鏡配備的最大F值的目鏡安裝到主鏡上(一般為20mm或者8mm),用主鏡慢慢找准所看物體,這里用一個空調室外機上的標志做例子,我們選擇大物體是為了讓主鏡能夠很容易的找到。
大的物體很好找,我們調節焦距系統使影像清晰起來,並讓影像處於主鏡視野中心,找到後,把腳架全部鎖緊。注意,仔細的觀察主鏡里的影像,在腦子中把主鏡視野畫個十字平均,看看中心點是影像的什麼部分。
2.調節尋星鏡
主鏡已經把影像定下,下面來調節尋星鏡。轉動尋星鏡上的三個螺絲慢慢的調節,把剛才在主鏡中心的影像盡量的調節到尋星鏡十字絲的中心,一定要耐心,這可能是最心急的時候。
這里要注意,有時候我們確實把影像調到了中心,但是觀察三個螺絲,有可能其中一個沒有頂在尋星鏡上,這說明這個調節不成功,只是碰巧而已,所以一定要觀察三個螺絲要頂到鏡筒上,哪怕是只碰到一點,這也為以後移動鏡子不會影響尋星鏡。當把影像調節到中心,光軸的調節工作大功告成。
3.以上兩個環節的目的是為了讓兩只鏡筒光軸平行,而不是觀察某個體,一定要搞明白。
4.好了,兩只鏡的光軸平行了,我們就可以觀測所有的物體。具體操作如下:
松開剛才鎖死的腳架,慢慢的移動到觀測物體的大致方位,要輕,否則尋星鏡可能會晃動,前面的工作就白費了。
移動到大致位置後,首先通過尋星鏡內觀察瞄準,把要觀察的物體放到尋星鏡的十字中間(是轉動腳架,而不是尋星鏡),到了中心後,觀察主鏡,你就會發現被觀測物體老老實實地出現在主鏡的視場中了,調節焦距就會變清楚。
這就是因為光軸平行的原因。如果你看不見,還是說明光軸沒調節好,或者移動的時候不小心動了尋星鏡,只能耐心的調節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赤道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文望遠鏡
④ 信達小黑的EQ3D德式赤道儀怎麼用
天極就是地軸和天球於北方相交的一點。即北半球星空旋轉的虛擬中心點,北極星距離北天極角度差只有42′,還不到1度。所以如果你能看到北極星的話就對准北極星(讓北極星在鏡子的中央),LZ可以去下載一個星圖軟體,建議在平板電腦上或者手機上使用,因為它們自帶陀螺儀可以用動作控制,而且方便,如果是蘋果手機的話推薦GoSkyWatchPlantarium這款軟體,找到北極星後使它在鏡子中央(北極星的名字叫勾陳一)。如果找不到的話將你與主鏡平行的極軸對准正北,對得越准越好 ,然後如圖通過轉動前後2個手柄使刻度指向你所在地區的地理緯度,用手機指南針就可以查到,因為北極星的仰角等於一所處地區的地理緯度。對准之後只需要擰赤經微調桿。就是下面的那個長桿子。差不多就是這樣子,關於怎麼安裝LZ可以仔細看一下說明書或看一下視頻教程,只要是反射式的天文望遠鏡都差不多,而且安裝也不難,LZ也可以去網路天文貼吧去潛水看看。這是根據網上的教程和總結的,可能會有錯誤,我也准備入手一個小黑!
⑤ 如何使用帶赤道儀的天文望遠鏡
光軸調整可按如下步驟進行:
調節目鏡調焦筒,使之垂直於主鏡筒軸線
調節副鏡,使之位於主鏡筒軸線上
調節副鏡,使之位於目鏡調焦筒正下方
調節副鏡指向,使目鏡光軸經副鏡反射後指向主鏡中心
調節主鏡指向,使其光軸與目鏡光軸重合
以上只是調光軸的大致方法,具體操作的過程中會有一些問題,有時很難控制精確度。這里首先介紹幾個輔助工具:
帶雙十字線的窺管:
管的外直徑同目鏡介面直徑,管的一端加蓋,蓋的正中心挖2mm直徑的圓孔,管的另一端用白色棉線對稱地拉上雙十字線,兩線間距3~4mm。管長用如下方法確定:從目鏡調焦筒中放入窺管(窺孔在外),窺孔一端與目鏡調焦筒外埠平齊,雙十字線一端大約距副鏡20~30mm即可。
做窺管的材料不限(如果你使用的是31.7mm目鏡介面,可以考慮用柯達膠卷的黑色包裝盒來製作做),關鍵是插入目鏡調焦筒後要穩固,不能晃動太大。雙十字線要拉正,相交處的小正方形與窺孔的連線應該是目鏡調焦筒的軸線。
主鏡中心定位點
剪一片直徑5mm的黑紙,用兩面膠准確地粘在物鏡的正中心。(因為主鏡的中心區域並不參與成像,所以這個黑點不會有負面影響)
主鏡筒開口處十字線
在主鏡筒開口處用粗線拉十字線,要求兩線相互垂直,交點過主鏡筒軸線。(在主鏡開口處拉上十字線可能會影響對副鏡的操作,所以最好標記出十字線與鏡筒的四個交點的位置,覺得十字線礙事時可以先把它拆下來,必要時再重新拉上。)
這三個工具製作並不復雜,但你很快會發現它們很有用。藉助它們,現在我們可以開始一步一步地調整望遠鏡光軸了。
0.預調主鏡指向
取下副鏡,調節主鏡後面的螺栓,直到從鏡筒開口前看過去,十字線交點、物鏡中心黑點、十字線交點在物鏡中所成的像三者成一條直線時,表明主鏡指向基本正確。(下面專門有一步是調主鏡的,預先加這一步操作可以使下面的操作更容易。)
調節目鏡調焦筒,使之垂直於主鏡筒
將窺管裝入目鏡調焦筒中,從窺孔中觀察,可以看到從窺孔到雙十字線的連線(實際就是目鏡調焦筒軸線)再延長,會與主鏡筒壁交於某一點,標記出這一點,用尺子測量其位置,再參考目鏡調焦筒在鏡筒的位置,我們就可以判斷出目鏡調焦筒是否與主鏡筒垂直。
調節副鏡,使之位於主鏡筒軸線上
取下窺管,裝上副鏡,大致調節副鏡指向,使眼睛從目鏡調焦筒中可以看到經副鏡反射所成的主鏡的像,同時也應該可以看到副鏡和主鏡筒開口處的十字線經兩次反射後所成的像。從這些像中我們可以看出副鏡和十字線的相對位置,如果副鏡的圓心和十字線交點重合,說明副鏡位於主鏡筒軸線上,否則就需要做相應的調節。
調節副鏡,使之位於目鏡調焦筒正下方
從目鏡調焦筒方向看進去,副鏡顯然已經位於調焦筒的下方,但經過這樣看精度無法保證。此時,裝入窺管,眼睛從窺孔看到的,最外圈是窺管的內壁(雙十字線現在不起作用,可以不管),中間是副鏡。副鏡的外圓輪廓和窺管的內壁輪廓如果是同心圓,說明滿足要求,否則要在主鏡軸線方向調節副鏡。(如果因窺孔太小、光線太暗而看不清楚,可以在與窺管正對的主鏡筒內壁墊上一張白紙;如果窺管太細,看不到副鏡的外圓輪廓,可以把窺管往外抽或縮短其長度。)
調節副鏡指向,使目鏡光軸經副鏡反射後指向主鏡中心
在上一步的基礎上,一面用眼睛從窺孔中觀察,一面調節副鏡指向,直到主鏡在副鏡中所成的像的外圓輪廓、副鏡的外圓輪廓二者同心。
調節主鏡指向,使其光軸與目鏡光軸重合
用手電筒照亮窺管的雙十字線,眼睛從窺孔看進去,可以看到雙十字線、主鏡的中心點所成的像以及雙十字線經兩次反射所成的像。調節主鏡背後的螺栓,使上述三者同心。
至此,反射鏡光軸調節完畢。下面給出從窺孔中所能看到的圖象,以供參考。
上述各個調節步驟中,根據副鏡支架的不同設計,下一步操作會對前一步的結果帶來或多或少的影響,所以必要時可以返回前面的操作,可能要有幾次反復,最後才能得到滿意的結果。第一次調節會費一些工夫,一旦調好後,只要副鏡支架穩固,以後的工作就輕松得多,即使為了運輸而將主鏡重裝,一般只需調節主鏡後的螺栓就行了,藉助於窺管,可以很快將望遠鏡調整至最佳狀態。
補充說明
一般認為光軸與副鏡的交點在副鏡的中心。在長焦距的望遠鏡中可以認為如此,但在大口徑、短焦距的牛頓式反射望遠鏡中,副鏡的尺寸也較大,副鏡長邊的兩端到目鏡的距離已經不能再近似認為是一樣的了,請看下面的示意圖:
光軸相交於副鏡的B點,而不是副鏡中心所在的A點。這相當於副鏡從中心位置向主鏡方向和遠離目鏡的方向都有一個位移。這兩個方向的位移量可以用如下公式計算:
位移量=副鏡短邊長/(4*主鏡焦比)
例如我的望遠鏡副鏡短邊長35mm,主鏡焦比為5,則兩個方向的位移量都是1.75mm。
如果有此類短焦距的望遠鏡,需要把這種情況考慮進去。計算出位移量,在上述第2步調節中,應讓副鏡稍稍遠離目鏡方向;在第3步調節中,當我們看到副鏡的外圓輪廓和窺管的內壁輪廓是同心圓時,實際上副鏡已經向主鏡方向有了位移,不需再額外做調節了。
天文望遠鏡的腳架台
望遠鏡的架台一般可分為地平式 支架和赤道式支架二大類。
一、地平式支架
地平式 支架是望遠鏡架台中最簡單的一種結構形式。它有二根互相垂直的旋轉軸系,一根在鉛垂方向,叫垂直軸,也即是方位軸,另一根位於水平面內,叫水平軸,也即是高度軸。高度一般有0~±90。度盤,而方位則往往有0~360。度盤。如果跟蹤天體周日運動(天體的方位與高度都隨時在變化),必須同時二根軸旋轉,且二根軸的旋轉速度也分別需要不斷地變化。因此,在普及望遠鏡中地平式裝置多不採用,僅在以下情況下採用:
第一種情況是觀測彗星及人造衛星的專用望遠鏡。為了方便地目視搜尋彗星,彗星搜尋者習慣於使用地平式裝置,有的甚至將觀測椅和尋彗鏡設計成一體以減少觀測者的疲勞。在專業或業余攔截觀測人造衛星的儀器中,由於人造衛星運動速度快而大部分採用地平式裝置。其中為全國各人造衛星觀測站配備的廣角望遠鏡和人衛列印經緯儀都採用地平式裝置。此外一些流星雨觀測者,也有將流星雨的拍攝裝置設計成地平式的。
第二種情況是為了降低成本,也為了能兼顧地面觀測方便而設計成地平式。此類往往用於價廉的天文望遠鏡,特別是採用一些木製腳架。愛好者自製望遠鏡時,為了方便製作而大都採用地平式,且高度及方位二根軸往往僅能手動。
地平式望遠鏡的優點是結構簡單,基架穩定,圓頂隨動控制較易,且價格也在同等口徑時較低。隨著電子計算機的普及,地平坐標與赤道坐標換算的軟體精度越來越高,因此,地平式裝置日益被天文工作者所接受。大型望遠鏡中也有採用。
二、赤道式支架
赤道式 支架有二根互相垂直的軸系,一根軸和地球自轉軸平行,也即它和地平面的交角等於當地的地理緯度。此軸是"赤經軸"或稱"極軸"。它是跟蹤軸,望遠鏡在跟蹤天體周日運動時,回繞其轉動。對於普及型天文望遠鏡中,往往設計有電動跟蹤裝置,此跟蹤軸的轉速是24h一轉,也即150/h,或15'/min。另一根軸叫"赤緯軸"。對於某一特定天體觀測,望遠鏡可同時旋轉赤經和赤緯兩根軸系,而對於恆星等天體觀測,往往只要赤經軸跟蹤即可(赤緯僅在找星時旋轉)。因此,在普及型望遠鏡中,很多將赤緯軸轉動設計成手動的。由於跟蹤天體僅要赤經軸以相同的方向和速度旋轉,十分方便。這也就是在普及型天文望遠鏡中,絕大部分採用赤道式裝置的原因。
赤道式 支架有德國式、英國式、搖籃式、馬蹄式及叉式等許多種。在普及望遠鏡中,對於赤道式裝置,應用最多的是德國式與叉式。
赤道儀的使用方法
追蹤因日周運動而移動的天體,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赤道儀式台架,確實比經緯儀方便得多。只要明白了使用的要領,作目視觀則或照相均會產生很好的效果。晚間的星空, 以北天極和南天極聯機的自轉軸為中心,每日旋轉一次,稱為日周運動。在赤道儀的台架上,把極軸(或稱赤經軸)向北天極延長(在南半球時向南天極),就能簡單地追蹤星星的移動。換句話說,讓赤道儀的極軸和地球的地軸平行,這個作業稱為極軸調整,使用赤道儀時絕不能忘記,事先要與極軸對准平。
赤道儀的台架分為附有赤經、赤緯微動桿的, 以及附裝極軸馬達追蹤式兩種。附有微動桿的比經緯台的星星追蹤方便, 但須連續手動以便繼續追蹤, 如果預算許可,最好是採用馬達追蹤式,會方便得多。必須調整赤道儀赤緯軸和極軸全體的平衡。如果平衡狀態調節良好,固定螺絲放鬆時鏡筒會靜止,赤道儀的運轉就會很圓滑,使用起來很平穩。
那我們就主要講講德國式赤道儀的使用方法吧!
(一) 赤道儀簡介
肉眼可見的天體,用尋星鏡就可對准,赤道儀之作微調跟蹤之用。而深空天體就必須利用赤道儀的時角、赤緯度盤才能找到。
赤道儀有三個軸:
1. 地平軸。垂直於地平面,下端與三腳架台連接,上端與極軸連接,有地平高度刻度盤。繞地平軸旋轉可調整望遠鏡的地平方位角。
2. 極軸。一端與地平軸相連,上下扳動極軸可調整地平高度角。另一端與赤緯軸成90�0�2角連接,裝有時角度盤,用於望遠鏡指向的時角(赤經)調整。
3. 赤緯軸。與極軸成90�0�2相連,上端與主鏡筒成90�0�2相連,以保證鏡筒與極軸平行。下端連接平衡錘,裝有赤緯度盤,用於望遠鏡指向的赤緯度調整。
(二)對准、觀測深空暗天體
第一步:極軸調整。使望遠鏡極軸和地球自轉軸平行,指向北天極。
1. 主鏡與赤道儀、三角架連接好,把有「N」標志的一條腿擺在正北方。調整三角架高度,使三角架台水平。
2. 松開極軸(赤經軸)制緊螺釘,把主鏡旋轉到左邊或右邊。松開平衡錘制緊螺釘,移動平衡錘,使望遠鏡與錘平衡。把望遠鏡旋迴上方,制緊螺釘。
3. 松開地平制緊螺釘,轉動赤道儀,使極軸(望遠鏡)指向北方(指南針定向),制緊螺釘。
4. 松開極軸與地平軸連接制緊螺釘,上下扳動極軸,使指針對准觀測地點的地理緯度(例:濟南地理緯度為+36.6�0�2,即北緯+36.6�0�2),制緊螺釘。
5. 松開赤緯軸制緊螺釘,轉動望遠鏡使其與極軸平行(亦即與當地經線圈平行),制緊螺釘。
6. 從望遠鏡(或調好光軸的尋星鏡)中觀看北極星是否在視場中央,如有偏差,則需對極軸的地平方位角,地平高度角作精細調整,直至北極星在視場中央不再移動。
7. 擰動時角刻度盤,零時(0h)對准指針;擰動赤緯刻度盤,90�0�2對准指針(有的在出廠時已經固定好90�0�2或0�0�2)。
至此,您的望遠鏡就與地球自轉軸、觀測點子午面完全平行。任憑地球轉動,望遠鏡始終都對著北極星。
特別提示:極軸調整好後,三腳架、極軸方位角、高度角都不能有絲毫移動,否則要重新調整。北天極與北極星不完全重合,而是向小熊座β星偏1�0�2。
第二步:計算出觀測點觀測時刻的地方恆星時。
例:計算2002年5月1日北京時間19時的濟南地方恆星時。
1. 從當年天文年歷(北京天文館每年出版一本)中查出2002年5月1日世界時0h格林尼治地方恆星時為:14h35m00s。
2. 從相關資料中查出濟南(觀測點)地理經度為東經117�0�2,化為時角為7h48m00s(15�0�2=1h,1�0�2=4m,1』=4s)。
3. 用下面公式計算
s=S�0�2+(m北-8h+λ)+(m北-8h)*0.002738
式中 s 地方恆星時,在觀測點所測定的春分點γ的時角
S�0�2 世界時0h格林尼治地方恆星時
m北 北京地方平時
λ 觀測點的地理經度(時角)
8h 北京時間是東八時區標准區時
0.002738 換算系數(1/365.2422)
將已知數據代入公式
S=14h35m00s+(19h00m00s-8h+7h48m00s)+(19h00m00s-8h)*0.002738
=14h35m00s+18h48m00s+00h1m48s =33h24m48s
因為結果大於24h,所以要把其中的24h化為一天,減去24h。S=43h25m13s-24h=19h25m13s
答:2002年5月1 日北京時間19h00m00s時的濟南地方恆星時是
5月2日09h24m48s。
第三步:計算被觀測天體觀測時刻的時角(t)。
t:以本地子午圈為起點,由東向西將整個圓周分為24小時(每小時等於15�0�2)。
例:獅子座內的m65(河外星系)。
1. 查出該天體在天球上的坐標為:
赤經α=11h18m00s;赤緯δ=13�0�213』。
赤經α:天體在天球上的經度,以通過春分點γ的經緯為0點,由西向東將圓周分為24小時。
赤緯δ:天體在天球上的緯度,以天赤道為0�0�2,向北正向南負,各分90�0�2。
2. 用公式計算
t=s-α t=09h24m48s-11h18m00s= -1h53m12s
第四步:操作望遠鏡對准天體。
1. 松開赤緯軸制緊螺釘,旋轉主鏡,先對准天赤道(赤緯度盤0�0�2),然後向北旋轉δ=13�0�213』,對准赤緯度盤指針,制緊螺釘。
2. 松開極軸制緊螺釘,繞極軸向東(時角t為負)旋轉望遠鏡,將m65的時角-1h53m12s對准時角刻度盤指針,制緊螺釘。
3. 先用低倍鏡觀測m65,如不在市場中央,可用赤經赤緯微調手輪將天體調整到視場中央。由於地球轉動,目標會漸漸移出視場,要不斷用微調手輪跟蹤。若為自動跟蹤赤道儀,打開電門即可。
特別提示:第二天再觀測該天體時,因地球公轉,該天體的時角將增加3m56s,變為-1h49m16s。
望遠鏡的保養和維護
1.擦拭透鏡時,用附帶的絨布或其他柔軟、潔凈的布(紙). 最好的用專業的麂皮。
2.清除殘留的臟點或污跡時,可滴上一、二滴酒精. 不可以用水擦拭。
3.把望遠鏡保存在乾燥的環境中.
4.不要試圖清擦望遠鏡內部或拆卸望遠鏡. 拆卸之時最好有專業人士在旁。本店長期維修望遠鏡,天文望遠鏡,如有客戶維修不了的,可以來本店維修。本店售出產品均免費維修。
5.不要用望遠鏡直接觀察太陽. (那會刺傷你的眼睛)
6.不要對望遠鏡重摔、重壓或其他劇烈動作.(那樣容易導致重影或者鏡片損壞。)
⑥ 如何調赤道儀,
首先 你要知道赤道儀是做什麼的 他的作用是什麼? 赤道儀的基本作用跟經緯儀一樣是架著天文望遠鏡 精準觀星的設備 不過赤道儀更精密一些 根據發展歷程 從完全手動 到單軸電跟 到後來的雙軸電跟 以及完全的自動化GOTO系統 。除了完全自動化的這種有點不一樣以外 其他的赤道儀基本原理一樣。作用就是抵消地球自轉 讓所其觀測天體 能一直在其設備的視場內,拍攝的話就是保證長時間曝光不脫線(由於赤道儀的精度相關問題一些超長時間曝光還需要導星 輔助) 還有北半球 南半球使用也是有區別的 他們分別指向的極是對立的(北半球只看的到北極星 南半球剛好相反 這個好理解) 電跟轉向也 要相應調整 不然就會南轅北轍的。
使用方法 說簡單點就是先將赤道儀的極軸鏡 中心視野調整到 極區 我們是北半球 當然就是北極星了 但是它並不是真正的極點 由於歲差的關系隨著時間的變遷也會帶來一些誤差 我們要根據極軸鏡裡面的刻度盤以及實時的時間把北極星套在刻度盤里特定的區域里 你調試的越准 你的觀測設備對準的時間也就會越准 (拍攝的話就是保證不脫線的時間越長) 還有 對極軸前 觀測設備跟赤道儀的平衡重錘 之間的平衡 還要調整好 就像天平一樣兩邊都是穩穩的就對了 不然影響你準度不說 還會很傷你赤道儀的 這就是大概的調整了 一些細節上的 還需要你去實踐 以及你的細問了 呵呵
⑦ 赤道儀怎麼操縱怎樣對極軸用赤道儀跟蹤某個星體的時候,要不要調赤經赤緯
抱歉 ,這個我也不懂,我幫你找些資料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使用方法 : 赤道儀使用時首先要將其極軸對准北天極。完全對准後,望遠鏡對向任何的星星,赤緯都不需要再調整,只需要讓望遠鏡在赤經(或稱時角)方向按星星的行進速度勻速轉動,就可以讓這顆星一直保持在望遠鏡的市場內。這個速度就是每天360度(因為地球每天轉一圈嘛)。這就是所謂的自動跟蹤。當然,如果你使用的是手動的赤道儀,就得每隔一定時間調整一下赤經(或時角)旋鈕,赤緯則無需調整(當然這是理想狀況,如果極軸對得不夠准,還要適當微調一下赤緯)。毋須同時調整兩個軸,便於跟蹤,這就是要使用赤道儀的根本原因 很多天文普及書籍會教大家通過計算時角來找星,真正做業余觀測時使用時角並不方便,因為得先算出恆星時,還要知道你想觀測天體的赤經赤緯值。加上時角盤的精度的問題,這樣找星遠不如用星圖直接找星方便。 所以,只有對於那種有固定底座、極軸已經對準的固定望遠鏡,以及對星座很不熟悉的人,它才有優勢。 另外,直接用天文望遠鏡找星的確是有點困難的,因為主鏡的視場往往很小。所以天文望遠鏡通常都有一個尋星鏡,它的視場比較大,用於輔助找星。當然,如果有一架雙筒鏡幫忙,會輕松很多。這就是很多有經驗的愛好者建議初學者先買雙筒望遠鏡的緣故。
簡介:
要說赤道儀,應該先說一下地平式的裝置。 地平式的裝置很常見,是一種具有兩根軸的支架,望遠鏡裝在上面,可以很方便地調整指向的方向和高度。初學者使用地平式裝置找星應該沒什麼問題:想看哪兒就指向哪兒好了!不知道要找的星的位置?看星圖好了,按圖索驥嘛。通過星圖找星是不是很困難?其實不難。當然,前提就是你應該熟悉全天的一些亮星較多或有指向功能的星座。比如小熊、大熊、天鵝、人馬、天蠍、天鷹、天琴、獵戶、飛馬、仙女、天狼、獅子(順便透露一下,其實我也只認識那麼多了,再問我就去查星圖了)。反正我就是這樣找到c/2001 A2彗星的。通過已認識的星座再去認別的星座,難度會小很多。所以我建議,初學者在開始認星時最好找一個已經認識星座的朋友指導。 但用地平式的望遠鏡看星的時候,有一個明顯的缺點:本來對准了一顆星,可一會以後,這顆星就跑到了視場外了,並且使用的放大倍率越高,這種現象越明顯。這是因為每天星星都在做東升西落的運動。在地平坐標中,描述每顆星位置的兩個值——方位角和地平高度都是隨時間變化的。如果望遠鏡要一直指向某顆星,就必需同時調整望遠鏡的仰角和方位角。由於兩個方向變化的量完全不一樣,用這樣的裝置跟蹤一顆星會相當困難(當然,現在用計算機導星的系統是可以做到在地平式裝置下精確導星的。
於是赤道儀就應運而生。赤道儀(如右圖)是為了改進地平式裝置的缺點而製作出來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克服地球自轉對觀星的影響。大家知道,正是由於地球自轉,星星才產生東升西落的現象。
知道了原因,要解決這個問題就不難了,地球不斷由西向東自轉,24小時轉360度,我們只要設計一個裝置,讓望遠鏡轉動的速度和地球一樣,而方向正好相反(由東向西),就可以消除地球自轉的影響了。 從理論上說,赤道儀使用的坐標系是赤道坐標系。它相當於一個和星星一起旋轉運動的大網格。由於它和星星一起轉動,所以描述每顆星位置的兩個值——赤經和赤緯是不變的。通俗地說,赤道儀就是一個試圖讓望遠鏡和這個網格一起轉動的裝置。 赤道儀使用時首先要將其極軸對准北天極。(理想的情況下)完全對准後,望遠鏡對向任何的星星,赤緯都不需要再調整,只需要讓望遠鏡在赤經(或稱時角)方向按星星的行進速度勻速轉動,就可以讓這顆星一直保持在望遠鏡的市場內。這個速度就是每天360度(因為地球每天轉一圈嘛)。這就是所謂的自動跟蹤。當然,如果你使用的是手動的赤道儀,你就得每隔一定時間調整一下赤經(或時角)旋鈕,赤緯則無需調整(當然這是理想狀況,如果極軸對得不夠准,還要適當微調一下赤緯)。毋須同時調整兩個軸,便於跟蹤,這就是要使用赤道儀的根本原因 很多天文普及書籍會教大家通過計算時角來找星,而根據我的經驗,真正做業余觀測時使用時角並不方便,因為得先算出恆星時,還要知道你想觀測天體的赤經赤緯值。加上時角盤的精度的問題,這樣找星遠不如用星圖直接找星方便。
所以,只有對於那種有固定底座、極軸已經對準的固定望遠鏡,以及
對星座很不熟悉的人,它才有優勢(我在南京大學天文系的時候就是這么玩法,老師從不教怎麼看星座。要看星?先算恆星時,再算時角……哈哈,煩!所以天文系畢業的學生在天上找不到星座一點也不奇怪呀……)。 另外,直接用天文望遠鏡找星的確是有點困難的,因為主鏡的視場往往很小。所以天文望遠鏡通常都有一個尋星鏡,它的視場比較大,用於輔助找星。當然,如果有一架雙筒鏡幫忙,會輕松很多。這就是很多有經驗的愛好者建議初學者先買雙筒望遠鏡的緣故。
類型
赤道式裝置有許多不同類型,主要有: ①德國式 常用於安裝鏡筒較長的折射望遠鏡。赤緯軸的
另一端裝有平衡錘。 ②英國式 赤緯軸在極軸當中,鏡筒和平衡錘位於兩側,宜用於較低的地理緯度。 ③軛式或搖籃式 其優點是兩軸在負荷下的變形不影響指向精度。缺點是不能觀測天極附近的區域。 ④馬蹄式 常用於大望遠鏡。 ⑤叉式 常用於鏡筒短的望遠鏡和赤緯變化小的太陽望遠鏡。
追蹤速度
一般的赤道儀摩打均只利用恆星速來進行追蹤;一些較高檔的赤道儀會包括月球速、太陽速及甚至帝王速來達更理想的追蹤效果。
恆星速: 根據地球自轉速度(每日1,436.5分鍾)來追蹤,是一般赤道儀的標准追蹤速度。 月球速: 根據月球的公轉及地球自轉、配合月球在天空上移動的速度作追蹤。 太陽速: 根據地球的公轉及自轉、配合太陽在天空上移動的速度作追蹤。 帝王速: 根據一位叫King的天文學家的發現,把地球大氣所造成的視覺追蹤誤差引入的追蹤速度;適合長時間追蹤及拍攝深空天體。
地平式裝置
地平式的裝置很常見,是一種具有兩根軸的支架,望遠鏡裝在上面,可以很方便地調整指向的方向和高度。通過星圖找星是不是很困難?應該熟悉全天的一些亮星較多或有指向功能的星座。比如小熊、大熊、天鵝、人馬、天蠍、天鷹、天琴、獵戶、飛馬、仙女、天狼、獅子(順便透露一下,其實我也只認識那麼多了,再問我就去查星圖了)。反正我就是這樣找到c/2001 A2彗星的。通過已認識的星座再去認別的星座,難度會小很多。
但用地平式的望遠鏡看星的時候,有一個明顯的缺點:本來對准了一顆星,可一會以後,這顆星就跑到了視場外了,並且使用的放大倍率越高,這種現象越明顯。這是因為每天星星都在做東升西落的運動。在地平坐標中,描述每顆星位置的兩個值——方位角和地平高度都是隨時間變化的。如果望遠鏡要一直指向某顆星,就必需同時調整望遠鏡的仰角和方位角。由於兩個方向變化的量完全不一樣,用這樣的裝置跟蹤一顆星會相當困難(當然,現在用計算機導星的系統是可以做到在地平式裝置下精確導星的)。
英式赤道儀
英式赤道儀的系統像一個十字架。 赤經軸(極軸)的兩端由支架支撐著,「赤緯軸」被安裝在接近中央的位置。 望遠鏡就安裝在赤緯軸的一個末端上,而另外一端則裝上適當的配重來維持平衡。
德式赤道儀
德式赤道儀原始型態像一個巨大的T字型,赤經軸架在垂直於地面的基座上,並依據地理緯度的傾斜,以內置之極軸望遠鏡對准天極。在T字的結合處有軸承使赤經軸與基座結合並轉動。赤緯軸則被垂直安置在赤經軸接近中心的位置上。 改良的德式赤道儀則將赤緯軸由接近中心的位置移至赤緯軸另一端。 望遠鏡固定在赤緯軸的一個末端上,另一端則裝上適當重量的平衡錘(或其他東西如沙包等)來保持平衡,防止追蹤裝置的損壞。德式赤道儀是天文愛好者最常用之望遠鏡(觀測或天文攝影用)赤道儀,從6厘米(2.4吋)的折射鏡到35厘米(14吋)史密特-卡賽格林式折反射望遠鏡都多採用這類赤道儀。
軛式赤道儀
軛式赤道儀將赤經軸做成一個框架的形式,在兩端以支架支撐住,赤緯軸就安裝在框架內接近中心的位置。 望遠鏡完全被安置在框架內,並且包覆住赤緯軸(有些沒有,例如威爾遜山天文台2.5米反射望遠鏡)。跟德式赤道儀不同,軛式赤道儀不需額外配件平衡。 由於原始的「軛式赤道儀」其望遠鏡被安置在框架內,不利於觀測天極附近天體。例如,海爾望遠鏡的叉式赤道儀就將北端改成巨大的馬蹄形,以便能觀察北天極附近的天體。
運轉
目前的赤道儀很少不是用電力來做為自動追蹤的動力來源,日本賣過上發條的產品。手動的方式,因為那可以讓 用轉動把手的轉數來確定移動的角度有約略有多大,那在找一些暗星格外好用。 聽說政治大學天文社的反射赤道儀也做了改裝手動把手的工作,以社團的發展來說,真是慧眼獨具。雖然我不懂這些馬達、 電子的,但是仍然有些心得可以提出。有些用赤道儀的同好會忽然發現它不能調整轉速了,就要先看一下是否轉軸(含極軸、赤緯軸)沒鎖上;另外其中齒輪組之間的游隙也會有很大的影響,主要是在「延遲動作」等現象。有人曾以減少齒輪間的距離來減少游隙的影響,雖 然這樣的做法不會影響它的平均速度,但是磨損和瞬間最高、低速乖離可能會改變,是值得高中生做研究的題目。當然這些日本小工廠的產品是否真的值得我們如此考究,那就不得而知了。 赤道儀的轉軸鎖位置不盡相同,有些是不動的,有些是會動的,要找一台順手的赤道 儀,這方面的考量是極重要的。倍率若達七十倍以上,找個人幫您鎖 定赤道儀是個好主意,因為等您找到目標再去鎖,可能又逸出視野了 。有些赤道儀的馬達與VOLVO 960同級,會有和暴沖類似的 「續沖」現象,據熟悉電機的同好的做法,是重做一個更精緻的控制 盒,不但有數字顯示,也在高速煞停時,迅速的一步步的降下速度, 像汽車的ABS一樣。「續沖」的現象與控制盒、齒輪組關聯較大, 與步進馬達的關聯較少。不深究了,反正不專業的人知道有這件事就 好,只是「會續沖」的赤道儀不見得是中、低層次的,高級品也有些 會有,是否全部都有就不得而知,各位只要好好的了解一下自己的赤 道儀在何種高速轉動下會續沖,適當的避免那樣的狀況。
⑧ 手動的赤道儀怎麼用比如EQ1,手動總會不勻速吧這樣不跟沒得一樣么不懂赤道儀,請懂者指教
赤道儀的使用方法
追蹤因日周運動而移動的天體,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赤道儀式台架,確實比經緯儀方便得多。只要明白了使用的要領,作目視觀則或照相均會產生很好的效果。晚間的星空,以北天極和南天極聯機的自轉軸為中心,每日旋轉一次,稱為日周運動。在赤道儀的台架上,把極軸(或稱赤經軸)向北天極延長(在南半球時向南天極),就能簡單地追蹤星星的移動。換句話說,讓赤道儀的極軸和地球的地軸平行,這個作業稱為極軸調整,使用赤道儀時絕不能忘記,事先要與極軸對准平。
赤道儀的台架分為附有赤經、赤緯微動桿的,以及附裝極軸馬達追蹤式兩種。附有微動桿的比經緯台的星星追蹤方便,但須連續手動以便繼續追蹤,如果預算許可,最好是採用馬達追蹤式,會方便得多。必須調整赤道儀赤緯軸和極軸全體的平衡。如果平衡狀態調節良好,固定螺絲放鬆時鏡筒會靜止,赤道儀的運轉就會很圓滑,使用起來很平穩。
近年生產商在高級的赤道儀加進了GOTO功能,使用者可以指令望遠鏡自動指向觀察目標。但耗電量大,野外觀星時要攜帶大型蓄電池。
赤道儀的種類有很多。業余天文愛好者最常用的赤道儀有兩種:分別是德國式及叉式赤道儀。德國式赤道儀適合折射、反射及折反射望遠鏡。而叉式赤道儀一般配合折反射望遠鏡使用。叉式赤道儀比德國式優勝的是不須要平衡錘,減輕儀器重量,方便野外觀星。但是業余級數的叉式赤道儀穩定性不及德國式赤道儀。博冠系列望遠鏡用的赤道儀是德國式的赤道儀(如圖)。那我們就主要講講德國式赤道儀的使用方法吧!(一)赤道儀簡介
肉眼可見的天體,用尋星鏡就可對准,赤道儀之作微調跟蹤之用。而深空天體就必須利用赤道儀的時角、赤緯度盤才能找到。赤道儀有三個軸:
1.地平軸。垂直於地平面,下端與三腳架台連接,上端與極軸連接,有地平高度刻度盤。繞地平軸旋轉可調整望遠鏡的地平方位角。
2.極軸。一端與地平軸相連,上下扳動極軸可調整地平高度角。另一端與赤緯軸成90º角連接,裝有時角度盤,用於望遠鏡指向的時角(赤經)調整。
3.赤緯軸。與極軸成90º相連,上端與主鏡筒成90º相連,以保證鏡筒與極軸平行。下端連接平衡錘,裝有赤緯度盤,用於望遠鏡指向的赤緯度調整。(二)對准、觀測深空暗天體
第一步:極軸調整。使望遠鏡極軸和地球自轉軸平行,指向北天極。
1.主鏡與赤道儀、三角架連接好,把有「N」標志的一條腿擺在正北方。調整三角架高度,使三角架台水平。
2.松開極軸(赤經軸)制緊螺釘,把主鏡旋轉到左邊或右邊。松開平衡錘制緊螺釘,移動平衡錘,使望遠鏡與錘平衡。把望遠鏡旋迴上方,制緊螺釘。
3.松開地平制緊螺釘,轉動赤道儀,使極軸(望遠鏡)指向北方(指南針定向),制緊螺釘。
require.async(['wkcommon:widget/ui/lib/sio/sio.js'],function(sio){varurl='
4.松開極軸與地平軸連接制緊螺釘,上下扳動極軸,使指針對准觀測地點的地理緯度(例:濟南地理緯度為+36.6º,即北緯+36.6º),制緊螺釘。
5.松開赤緯軸制緊螺釘,轉動望遠鏡使其與極軸平行(亦即與當地經線圈平行),制緊螺釘。6.從望遠鏡(或調好光軸的尋星鏡)中觀看北極星是否在視場中央,如有偏差,則需對極軸的地平方位角,地平高度角作精細調整,直至北極星在視場中央不再移動。
7.擰動時角刻度盤,零時(0h)對准指針;擰動赤緯刻度盤,90º對准指針(有的在出廠時已經固定好90º或0º)。
至此,您的望遠鏡就與地球自轉軸、觀測點子午面完全平行。任憑地球轉動,望遠鏡始終都對著北極星。
特別提示:極軸調整好後,三腳架、極軸方位角、高度角都不能有絲毫移動,否則要重新調整。北天極與北極星不完全重合,而是向小熊座β星偏1º。
赤道儀的使用方法德國式赤道儀
赤道儀對准極軸,對准深空天體
(window.cproArray=window.cproArray||[]).push({id:"u3054369"});
經緯儀及赤道儀的使用方法
支持天文望遠鏡的鏡筒,可以對准天空任何方向,使它把天體引導入視野之中,這是台架的任務。其型式有經緯儀式和赤道儀式二種。經緯儀
經緯儀是可把鏡筒向水平和上下兩個方向自由自在移動的型式。構造和用法都很簡單,只是對因日周運動而移動的星星之追蹤比較困難,頂操作兩支微動桿,否則星星會由視野中跑掉。經緯儀的使用法與赤道儀不一樣,沒有極軸調整的必要,至於星星的追蹤方面,把上下、水平微動桿不斷地轉動,或者是把天體移至視野邊緣,不用微動,讓天體本身在視野中移動時緊盯著觀測。因為視野在旋轉,所以星野照相不能做長時間曝光。
除了小型望遠鏡喜歡選用經緯儀外,很多天文愛好者也為他們的大型反射望遠鏡配上經緯儀。我們稱呼這種望遠鏡為「杜布蘇尼安」(Dobsonian)DOB式望遠鏡。「杜布蘇尼安」式望遠鏡的重量比配上赤道儀的望遠鏡輕,方便攜帶到郊外進行觀察,而且價錢便宜及可以自己製造。適宜配合廣角目鏡來進行深空天體觀察。
追蹤因日周運動而移動的天體,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赤道儀式台架,確實比經緯儀方便得多。只要明白了使用的要領,作目視觀則或照相均會產生很好的效果。晚間的星空,以北天極和南天極聯機的自轉軸為中心,每日旋轉一次,稱為日周運動。在赤道儀的台架上,把極軸(或稱赤經軸)向北天極延長(在南半球時向南天極),就能簡單地追蹤星星的移動。換句話說,讓赤道儀的極軸和地球的地軸平行,這個作業稱為極軸調整,使用赤道儀時絕不能忘記,事先要與極軸對准平。
赤道儀的台架分為附有赤經、赤緯微動桿的,以及附裝極軸馬達追蹤式兩種。附有微動桿的比經緯台的星星追蹤方便,但須連續手動以便繼續追蹤,如果預算許可,最好是採用馬達追蹤式,會方便得多。必須調整赤道儀赤緯軸和極軸全體的平衡。如果平衡狀態調節良好,固定螺絲放鬆時鏡筒會靜止,赤道儀的運轉就會很圓滑,使用起來很平穩。近年生產商在高級的赤道儀加進了GOTO功能,使用者可以指令望遠鏡自動指向觀察目標。但耗電量大,野外觀星時要攜帶大型蓄電池。德國式赤道儀
赤道儀的種類有很多。業余天文愛好者最常用的赤道儀有兩種:分別是德國式及叉式赤道儀。德國式赤道儀適合折射、反射及折反射望遠鏡。而式赤道儀一般配合折反射望遠鏡使用。叉式赤道儀比德國式優勝的是不須要平衡錘,減輕儀器重量,方便野外觀星。但是業余級數的叉式赤道儀穩定性不及德國式赤道儀。德國式赤緯軸平衡的調整
赤緯軸固定螺絲放鬆後,鏡筒向前後移動調整平衡,這時目鏡部份及天頂棱鏡不必取掉,放手後鏡筒不動,一切就OK了。德國式極軸平衡的調整
極軸(赤經軸)固定螺絲放鬆,平衡錘向左右移動,注意鏡筒的平衡再予以調整。
赤道儀的使用方法
追蹤因日周運動而移動的天體,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赤道儀式台架,確實比經緯儀方便得多。只要明白了使用的要領,作目視觀則或照相均會產生很好的效果。晚間的星空,以北天極和南天極聯機的自轉軸為中心,每日旋轉一次,稱為日周運動。在赤道儀的台架上,把極軸(或稱赤經軸)向北天極延長(在南半球時向南天極),就能簡單地追蹤星星的移動。換句話說,讓赤道儀的極軸和地球的地軸平行,這個作業稱為極軸調整,使用赤道儀時絕不能忘記,事先要與極軸對准平。
赤道儀的台架分為附有赤經、赤緯微動桿的,以及附裝極軸馬達追蹤式兩種。附有微動桿的比經緯台的星星追蹤方便,但須連續手動以便繼續追蹤,如果預算許可,最好是採用馬達追蹤式,會方便得多。必須調整赤道儀赤緯軸和極軸全體的平衡。如果平衡狀態調節良好,固定螺絲放鬆時鏡筒會靜止,赤道儀的運轉就會很圓滑,使用起來很平穩。
近年生產商在高級的赤道儀加進了GOTO功能,使用者可以指令望遠鏡自動指向觀察目標。但耗電量大,野外觀星時要攜帶大型蓄電池。
赤道儀的種類有很多。業余天文愛好者最常用的赤道儀有兩種:分別是德國式及叉式赤道儀。德國式赤道儀適合折射、反射及折反射望遠鏡。而叉式赤道儀一般配合折反射望遠鏡使用。叉式赤道儀比德國式優勝的是不須要平衡錘,減輕儀器重量,方便野外觀星。但是業余級數的叉式赤道儀穩定性不及德國式赤道儀。博冠系列望遠鏡用的赤道儀是德國式的赤道儀(如圖)。
那我們就主要講講德國式赤道儀的使用方法吧!
(一)赤道儀簡介
肉眼可見的天體,用尋星鏡就可對准,赤道儀之作微調跟蹤之用。而深空天體就必須利用赤道儀的時角、赤緯度盤才能找到。
赤道儀有三個軸:
1.地平軸。垂直於地平面,下端與三腳架台連接,上端與極軸連接,有地平高度刻度盤。繞地平軸旋轉可調整望遠鏡的地平方位角。
2.極軸。一端與地平軸相連,上下扳動極軸可調整地平高度角。另一端與赤緯軸成90º角連接,裝有時角度盤,用於望遠鏡指向的時角(赤經)調整。
3.赤緯軸。與極軸成90º相連,上端與主鏡筒成90º相連,以保證鏡筒與極軸平行。下端連接平衡錘,裝有赤緯度盤,用於望遠鏡指向的赤緯度調整。
(二)對准、觀測深空暗天體
第一步:極軸調整。使望遠鏡極軸和地球自轉軸平行,指向北天極。
1.主鏡與赤道儀、三角架連接好,把有「N」標志的一條腿擺在正北方。調整三角架高度,使三角架台水平。
2.松開極軸(赤經軸)制緊螺釘,把主鏡旋轉到左邊或右邊。松開平衡錘制緊螺釘,移動平衡錘,使望遠鏡與錘平衡。把望遠鏡旋迴上方,制緊螺釘。
3.松開地平制緊螺釘,轉動赤道儀,使極軸(望遠鏡)指向北方(指南針定向),制緊螺釘。
4.松開極軸與地平軸連接制緊螺釘,上下扳動極軸,使指針對准觀測地點的地理緯度(例:濟南地理緯度為+36.6º,即北緯+36.6º),制緊螺釘。
5.松開赤緯軸制緊螺釘,轉動望遠鏡使其與極軸平行(亦即與當地經線圈平行),制緊螺釘。
6.從望遠鏡(或調好光軸的尋星鏡)中觀看北極星是否在視場中央,如有偏差,則需對極軸的地平方位角,地平高度角作精細調整,直至北極星在視場中央不再移動。
7.擰動時角刻度盤,零時(0h)對准指針;擰動赤緯刻度盤,90º對准指針(有的在出廠時已經固定好90º或0º)。
至此,您的望遠鏡就與地球自轉軸、觀測點子午面完全平行。任憑地球轉動,望遠鏡始終都對著北極星。
特別提示:極軸調整好後,三腳架、極軸方位角、高度角都不能有絲毫移動,否則要重新調整。北天極與北極星不完全重合,而是向小熊座β星偏1º。
第二步:計算出觀測點觀測時刻的地方恆星時。
例:計算2002年5月1日北京時間19時的濟南地方恆星時。
1.從當年天文年歷(北京天文館每年出版一本)中查出2002年5月1日世界時0h格林尼治地方恆星時為:14h35m00s。
2.從相關資料中查出濟南(觀測點)地理經度為東經117º,化為時角為7h48m00s(15º=1h,1º=4m,1』=4s)。
3.用下面公式計算
s=Sº+(m北-8h+λ)+(m北-8h)*0.002738
式中s地方恆星時,在觀測點所測定的春分點γ的時角
Sº世界時0h格林尼治地方恆星時
m北北京地方平時
λ觀測點的地理經度(時角)
8h北京時間是東八時區標准區時
0.002738換算系數(1/365.2422)
將已知數據代入公式
S=14h35m00s+(19h00m00s-8h+7h48m00s)+(19h00m00s-8h)*0.002738
=14h35m00s+18h48m00s+00h1m48s=33h24m48s
因為結果大於24h,所以要把其中的24h化為一天,減去24h。S=43h25m13s-24h=19h25m13s
答:2002年5月1日北京時間19h00m00s時的濟南地方恆星時是
5月2日09h24m48s。
第三步:計算被觀測天體觀測時刻的時角(t)。
t:以本地子午圈為起點,由東向西將整個圓周分為24小時(每小時等於15º)。
例:獅子座內的m65(河外星系)。
1.查出該天體在天球上的坐標為:
赤經α=11h18m00s;赤緯δ=13º13』。
赤經α:天體在天球上的經度,以通過春分點γ的經緯為0點,由西向東將圓周分為24小時。
赤緯δ:天體在天球上的緯度,以天赤道為0º,向北正向南負,各分90º。
2.用公式計算
t=s-αt=09h24m48s-11h18m00s=-1h53m12s
第四步:操作望遠鏡對准天體。
1.松開赤緯軸制緊螺釘,旋轉主鏡,先對准天赤道(赤緯度盤0º),然後向北旋轉δ=13º13』,對准赤緯度盤指針,制緊螺釘。
2.松開極軸制緊螺釘,繞極軸向東(時角t為負)旋轉望遠鏡,將m65的時角-1h53m12s對准時角刻度盤指針,制緊螺釘。
3.先用低倍鏡觀測m65,如不在市場中央,可用赤經赤緯微調手輪將天體調整到視場中央。由於地球轉動,目標會漸漸移出視場,要不斷用微調手輪跟蹤。若為自動跟蹤赤道儀,打開電門即可。
特別提示:第二天再觀測該天體時,因地球公轉,該天體的時角將增加3m56s,變為-1h49m16s。
向左轉|向右轉
兩種你自己選,都蠻好用的望採納
⑨ 有沒有能用電腦控制的天文望遠鏡
有,我們學校的就是。那個望遠鏡自帶一套程序,裝在電腦上就可以用了。可以用鍵盤控制赤道儀和調焦旋鈕,圖像也是通過USB傳到電腦上的。
我認為個人收藏那樣得望遠鏡意義不大。我聽我們老師說那個望遠鏡花了70多萬。
如果你就是想通過電腦控制望遠鏡的赤道儀的話,那買一個GPS赤道儀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想全電腦操控,我們學校那個就是最低標準的了。就算你買了,總不能在城市裡觀測吧,拿到郊區去還要背個電腦,還不如買個自動尋星了。也就兩三萬。
我的望遠鏡是星特朗C8,雖然不能拿電腦控制,但是我感覺用起來挺舒服的,定位效果也不錯,而且才1萬塊。個人用的話已經夠了吧。
如果你要是給公家買,那就直接給星特朗天狼的公司打電話訂購。根據你們的實際情況購買吧
你說的要求也得上萬,也就是說安裝個自動尋星裝置。這個東西的確有,但是也得配得上你的主鏡。給你介紹一個另外可行的辦法吧,你去附近好一點的大學,去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找那裡面比較NB的老師,把你得要求告訴他,他會幫你設計的,價格自己談吧。我們學校老師就是經常在外頭接活的。
在電腦上觀測簡單,有USB轉換,才1000多。不過像素好像只有2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