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蘋果設備 » 4歲小孩玩手機平板電腦上癮
擴展閱讀
通過藍牙可以連接網路嗎 2025-09-15 15:22:35
西安市網路安全宣傳周 2025-09-15 14:58:35
手機文件處理軟體對比 2025-09-15 14:24:36

4歲小孩玩手機平板電腦上癮

發布時間: 2022-09-24 18:52:35

① 孩子今年四歲,成天要玩手機,家長該怎麼解決

引言:現在是互聯網發展的時代,目前市場上也有很多的新型電子產品,這些電子產品在一定程度上是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其中有些4歲的小孩子成天就要玩手機,對這種情況首先家長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因為孩子喜歡玩手機,也是手機里有很多不一樣的東西,所以家長可以帶孩子去做一些很有意義的事情,比如運動或者讀書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戲,這樣孩子是會對手機減少興趣的。有些家長為了不讓孩子玩手機會嚴肅批評孩子,其實暴力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需要跟孩子進行一個溝通交流,也能夠避免孩子產生逆反心態。

什麼好的方法可以解決

首先家長自己就需要進行引導,平時在孩子面前少玩游戲多看書,這樣孩子在看到之後也願意放下手機,拿起書本。其次可以多帶孩子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一旦孩子的注意力被分散到游戲上,那麼就很難對手機上癮了;最後也可以和孩子約定好玩手機的時間,這樣也能夠控制孩子玩手機。

② 小學生玩手機上癮怎麼辦

1、家長以身作則。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的言談舉止都會影響到孩子。在要求孩子放下手機的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能不能放下手機呢?

2、孩子玩手機,很可能是沒有比手機更好玩的事情。人生到處是選擇,選擇了手機,基本是沒有其他可選擇的東西,想讓孩子放下手機,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給他們一個更好有助他們發展的選擇呢,協助孩子去發掘一些他們會喜歡的事情,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

3、通過循序漸進的方法引導孩子,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年齡還小的孩子,父母多一些陪伴,一起講故事、一起外出遊玩,孩子慢慢就把手機忘在腦後了。

4、上了初高中的孩子糾正起來會沒那麼容易,父母需要多一些耐心,小時候不關注,要中考、高考了才來引導,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亦不會立馬就發生改變。

6沒事的時候多領孩子到外面去逛逛,可以逛逛公園領孩子到游樂場,這樣可以分散他們的一些注意力。

其實家長的陪伴至關重要。人是社會動物,需要的陪伴,家長沒時間陪伴,還在就會找一個陪伴他們的東西。

③ 孩子玩手機上癮有哪些危害,怎麼辦

現在這個時代,手機已經可以說是人手必備的了,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玩手機成癮,一會離了手機就不行,不光是大人,孩子也是這樣,現在大部分小孩子都會玩手機,甚至有時家長哄孩子都是用手機。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了,家長也一定要重視。

孩子總是玩手機,對孩子身心發展有很大影響,包括影響視力發展、睡眠質量、身心健康,對孩子語言發展形成阻礙,嚴重的將影響學習專注力,產生倦怠,不愛社交。

4、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一個人的興趣愛好一般是從小開始培養的,家長可以給孩子報一些培訓班,一來可以陶冶孩子性情,利用暑期時間拓展社交活動,接觸新的事物,認識新的朋友,對孩子性格成長有好處!

二來可以將孩子玩手機的注意力轉移到興趣上,從而減少玩手機的頻率,時間一長就會養成一種健康上網的習慣,手機癮自然就戒除了!

④ 孩子對手機、平板電腦或者電腦等的「上癮」,家長該怎麼應對

由於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智能設備成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人手一部手機的現狀已經並不常見,甚至於小學生,中學生都有屬於自己的一部手機,看動畫,打游戲,看小說等等娛樂活動層出不窮,尤其是青少年對手機的沉迷程度極高,會耗費大量的時間沉迷於虛擬的世界,甚至影響到學習成績。那麼面對孩子對智能設備的沉迷,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規定時間獎罰有度

孩子玩手機是由於自己自控力不強,所以一不小心就會超了時間。孩子不是不能接觸智能設備,而是要控制接觸智能設備的時間。家長可以設置獎罰措施,可以讓游戲時間作為獎勵孩子成長的獎品。

⑤ 孩子玩手機上癮怎麼教育

1盡可能晚的讓孩子接觸

孩子上學前盡量不要給孩子玩太多的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當孩子上學後,有了一定的自製力,再慢慢培養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壞習慣。特別是兩三歲以前的孩子,一定不要給他們玩,因為屏幕的刺激對眼睛的發育影響很大。所以不要認為小孩子玩電子產品是在培養智力,我覺得用泥巴捏出一個球都比切水果要好。兒童每天持續用平板電腦1至2個小時以上,三個月視力就可以從1.0下降到0.5左右。

2父母以身作則

孩子小時候並不知道手機、iPad是何物,因為父母總在一旁玩兒,所以好奇的孩子也想看看吸引父母的東西是什麼。然後,他們便學著父母的樣子這里劃一劃,那裡按一按,漸漸被裡面的新奇所吸引。每當父母在玩電子產品時,孩子也要玩的意願往往會更加強烈。

所以,想要孩子少玩電子產品,父母的榜樣作用尤為重要。因此,下班回家後,爸媽們請將手機和iPad放一邊,好好陪伴孩子游戲和玩耍,這是戒掉孩子這種癮的最理想途徑。

3不要把玩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當作獎勵

這是很多家長會犯的錯誤,只要孩子不聽話、不吃飯時,就把電子產品給孩子玩,作為吃飯或聽話的交換條件。經常這樣,一旦孩子想玩了,就會鬧,不吃飯,做什麼都不願意,跟你撒潑,這時候,估計很多家長都沒折了,一旦壞習慣養成是很難改變的。因為電腦、手機游戲中充斥著各種聲音和光影的刺激,對孩子大腦發育非常不利。同時,玩電腦、手機游戲容易讓孩子興奮,從而靜不下心來學習、思考。有些孩子甚至還會玩上癮,到時候再想改變就困難了。

4父母多陪伴孩子

孩子之所以沉迷玩電子產品,很大的原因是由於沒人陪同玩,或者父母陪伴太少,甚至是父母主動給孩子提供「電子保姆」所致。一旦孩子已經上癮了,那也不要太急,慢慢幫孩子戒掉。可以試著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譬如給孩子很多有趣的圖書,帶孩子一起讀故事,或是帶孩子到戶外去活動,讓孩子交朋友,慢慢培養孩子的各種其他興趣,這樣孩子玩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的興趣就會慢慢降下來。

當孩子要玩電子產品或是不能停下來時,爸媽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用玩具吸引孩子,或跟孩子來一場家庭游戲、給孩子講有趣的故事、和孩子一起畫畫,或者帶孩子外出去散步、逛公園等,都是不錯的.注意力轉移法。

5控制時間

孩子玩電子產品,無論是過度放縱還是嚴格禁止都是不理性的,把握好分寸才是正確的做法。爸媽可以給孩子規定玩的時間,比如每次玩不能超過半小時,如果這次按時歸還,下次就還可以玩;如果這次不按時歸還,下次沒得玩。按照規矩來做,慢慢地孩子也會習慣於遵守。

玩手機、玩Pad上癮的孩子大多不喜歡和外界交流,缺乏交往的自信,甚至不知道該如何與小朋友相處,顯得比較被動。

當然,方法其實是多種多樣的,孩子們的特點也是千變萬化的,所以到底需要什麼方式來管束孩子,大家還需要結合自己家裡的實際情況。

⑥ 對手機和平板上癮的孩子該如何教育呢有什麼好方法嗎

對手機和平板上癮的孩子教育的方法:孩子玩電子設備,不論是過度放縱或是嚴苛嚴禁也是不理智的,掌握好分寸感才是對的作法。父母可以給孩子要求玩的時間,比如說每一次玩不得超過三十分鍾,如果這次准時償還,下一次就還能玩;如果這次不按時償還,下一次沒有玩。因此每每家長在耗時,孩子也想玩的想法通常會更加強烈。想要寶寶少玩電子設備,父母的榜樣功效至關重要。因而,下班回來後,爸媽們請把平板和手機等放一邊,好好教育孩子游戲和玩樂,這個是戒除小孩這類癮的最理想方式。

⑦ 四歲男孩玩ipad上癮怎麼辦

1:刪除游戲
2:讓他玩到電池耗光,告訴他壞了。
3:用別的方法吸引他,轉移興趣。
4:拿出你最大的耐心應付這件事,因為任何方法都會引起孩子的哭鬧。

⑧ 4歲的寶寶喜歡玩手機游戲,管教不聽,該怎麼辦

我們生活在一個互聯網的時代,電視、電腦、手機這些都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可是當孩子玩的停不下來的時候,家長就特別焦慮。其實孩子痴迷玩游戲,有一部分的原因可能是父母所造成。

3、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在家附近有孩子聚集的地方,可以多帶孩子出去玩耍。讓孩子多結交幾個同齡人,孩子沉迷游戲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人陪他玩。

4、制定規則,全家一起執行。制定每天只能玩五局,多一局都不行,孩子有時從爸爸媽媽這邊受挫後,都喜歡找爺爺奶奶哭訴,所以家裡一定要統一標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家庭育兒親子顧問。17年專注教育,助力家庭幸福!

⑨ 小孩玩手機上癮怎麼辦

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個問題,孩子經常向自己要手機,然後就偷偷地去玩游戲,玩游戲充錢不說,沉迷游戲會讓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包括視力下降,性格變得古怪,不愛講話等等,這些都是玩手機上癮的表現。

4,做好孩子的陪伴者。孩子的無聊大部分都是因為沒人陪伴,所以,家長應該做孩子的陪伴者,低下身子和孩子平等對話,消除代溝,讓對話沒有障礙。嘗試著了解孩子的心理,知道孩子的所需,並盡力達成孩子的願望,以此來消除孩子在生活中對手機游戲的依賴。

孩子脫離開手機游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就像我們成年人戒煙一樣,不可能一下子就把煙給戒掉的,都要經過從多到少,從少到無的過程。其實孩子迷戀上手機游戲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當孩子對手機游戲還處於一種新奇時期時,家長就要告訴孩子玩手機游戲是不對的,同時也要找到自己的問題,及時改正。

⑩ 孩子玩手機上癮,家長該怎麼辦給大家支幾招

我們每天不能離手的手機, 雖然是一個很重要的交流工具,但也是一種給孩子帶來很壞影響的東西, 在很多家長眼裡都是眼中釘肉中刺,是孩子學習成績下降的罪魁禍首,也是擋在親子之間的鴻溝,簡直就是萬惡之源,很多家長為此傷透了腦筋。作為家長的您,孩子若沉溺於手機之中不能自拔該怎麼辦呢?下面為大家支幾招。

一、多做有效陪伴。

陪伴必須是高質量的陪伴。 高質量的陪伴是家長和孩子心靈的交流,不是孩子和父母坐在一起各自各地玩著手機。

陪伴孩子也很簡單 ,比如聊天,家長可以拿出以前的相冊,聊聊那些孩子無法經歷的故事:爸爸媽媽當初是如何認識的,我們的童年生活是什麼樣的,和現在有哪些不同。這樣既能增進親子間的相互了解,又能讓孩子珍惜如今的生活。再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飯,放手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擇菜洗菜,或者嘗嘗飯菜味道的鹹淡,這都能讓孩子多一分家庭參與感和責任心。這樣,就不至於出現這樣的場景:家長喊孩子十幾遍「出來吃飯」,孩子卻置之不理而繼續埋頭玩 游戲 。其他類似洗衣服、掃地等家務都可以讓孩子參與。另外,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到室外運動,鍛煉身體。帶孩子出門遛遛狗,讓大自然這位老師來教孩子;陪他一起畫畫,旅行,逛游樂園;帶他去上早教班,去玩 游戲 ,去學做運動。 參與孩子的成長活動,帶他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自己的興趣。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楊瀾說自己,即使工作再繁忙也要親自陪伴孩子旅行,並和孩子一起體驗各種各樣的 社會 活動。

二、要發現並培養孩子的正當愛好。

家長要珍惜孩子對電子產品的興趣愛好,引導孩子鑽研電子技術,為其未來發展做好鋪墊。 商洛市洛南縣西關中學有個學生叫王典,他自小就對電子產品感興趣,酷愛電子技術。從上初中他就開始琢磨鑽研電子技術,學習家電維修、 汽車 電路、單片機、電路排版、機械加工,尤其喜歡鑽研電子製作。在家長、老師的引導和支持下,他擁有了自己的「家庭實驗室」,常用工具樣樣俱全,如手鑽、角磨機,電焊機、萬用表、示波器、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等。同時,他在互聯網獲取大量知識、淘寶材料,他是互聯網+的踐行者。在這些工具的幫助下,他大腦中的奇思妙想經過他靈巧的雙手變成了一個個的現實,他的作品無論從製作工藝,還是技術含量上已經遠遠超過了一個高中生的水平。去年,在 科技 創新中成績突出,他申報的五項 科技 製作產品中四項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核,授予專利並頒發專利證書。由此可見, 創造力越高,孩子往往就越自信自立,興趣更廣泛,好奇心也強、想像力非常豐富;有創造力的孩子點子多,問題多,而且不會輕易滿足簡單的答案;對於相同的問題,有創造的孩子通常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和獨到的見解。

三、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表率。

在一個車廂里,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在低頭玩手機,但有一對母子在認真看書,有人問那位媽媽,你是怎麼勸說孩子去閱讀而不是玩手機或IPad的呢?媽媽說:「孩子不聽我們的,他們只模仿我們。」 育兒 先育己,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行大於言。 現在低頭族的家長特別多,不要總在孩子面前拚命低頭玩手機。如果可能的話,放下手機多讀書,做家務或勤奮工作,父母的行動比單純說教更有說服力。下班回家後,爸媽們盡量將手機和IPad等放一邊,好好地陪伴孩子 游戲 和玩耍,這是戒掉孩子這種癮的最理想途徑。或許你用手機從事自己的工作,你要讓孩子明白你用手機是工作,不是玩 游戲 打發時間。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家長在玩電子產品,反而對旁邊的孩子說,快去看書,孩子怎麼可能甘心去讀書。 因為 我們的孩子玩電子產品,常常是從爸爸媽媽身上模仿來的

四、教孩子正確使用電子產品

電子產品不是「洪水猛獸」,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 電視動畫片也有教育功能,如大頭兒子、小豬佩奇等充滿了尊老愛幼、勇敢、堅強、勤勞、誠實等等美德;點讀機從識字、算數、英語、音樂、美術等等方面,教孩子學到了很多知識。同時電子產品對擴大孩子的視野有著正面作用。且不說電子產品在履行其「教育」功能時為孩子打開了全新的世界,僅僅是迅速學會使用電子產品這一行為本身,也是值得孩子和家長驕傲的事。 只要利用好有利的一面,規避有害的一面,就能更好地服務於我們。

一是家長要與時俱進 ,了解當前網路技術的發展的現狀及更廣泛的用途,自身能很好地應用電子產品,將電子產品當成生活的工具,而非玩具,這是教孩子的前提。 二是教會孩子一些電子產品的基本功能的運用 ,比如手機的淘寶、支付、導航、美團等功能。 三是結合孩子的興趣愛好應用好電子產品 ,比如你的孩子喜歡唱歌,你就教會他如何用全民K歌APP;你的孩子喜歡下象棋,你就引導他如何在網上下棋;你孩子喜歡拍照,你就教他如何拍照,如何用好美圖秀秀軟體;教會孩子網路查閱自己想知道的知識,用作業幫學習自己不會做的題目等等。用這些孩子感興趣的東西慢慢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既 娛樂 了也增長了能力和知識。

但是, 家長應該明確的規定,孩子必須先完成課後作業,做完 體育 活動,干好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兒以後,才能去玩電腦或者看電視等 。如今這個信息時代,要讓孩子完全放棄這些集通訊、 娛樂 、學習為一體的現代化工具似乎是個不可能的事兒。其實任何內容 健康 的 游戲 都可以玩,但需要有規則。電子 游戲 有它的優點,比如學習類的電子 游戲 可以讓孩子們使用學校學習的知識, 歷史 類的電子 游戲 能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鞏固和辨識相關 歷史 知識。

因此, 家長需要做的 , 一是選擇 。父母可以對電子產品的內容進行選擇,可以使用一些兒童上網過濾軟體,也可以使用自帶兒童模式的電子產品,過濾掉網上的不良信息,並且也可以確保孩子在 娛樂 中有學習的機會。 二是參與 。作為家長,也要研究和利用電子產品,你如果不是電子產品方面的專家,至少不要成為外行。只有和孩子同步,我們的引導才不會讓孩子覺得反感,才不會讓孩子覺得我們的話是噪音,同時又可以增進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三是規則 。父母們需要向孩子明確,他們一天玩電子 游戲 的時間不能超過規定的時間。關於學生攜帶手機等電子產品,國家有明確的規定,2018年8月,教育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這份文件對學生使用電子產品,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家長陪伴孩子時應盡量減少使用電子產品。有意識地控制孩子特別是學齡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非學習目的的電子產品使用單次不宜超過15分鍾,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使用電子產品學習30―40分鍾後,應休息遠眺放鬆10分鍾,年齡越小,連續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應越短。 對學校方面,要求科學使用電子產品,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一保管。 這一點,需要家長配合。

五、家校協作科學應對孩子網癮現象。

希望家長和老師配合,共同培養孩子。 一是家長應加強與學校的日常聯系 ,積極了解孩子在校的現實表現情況,理性對待學校開展的各項「戒網」舉措,積極配合,對孩子出現的「沉迷」行為採取個性措施。 二是 一個孩子出現網癮問題,有可能是孩子父母在教育引導方面出現了問題, 家長要努力成為孩子成長歲月中親密無間的朋友 ,這才是幫助孩子阻隔網癮的最有力武器。

家長有多優秀,孩子就會多優秀。應對無處不在的電子產品對孩子 健康 成長帶來的傷害,關鍵在家長。 我們只有從嚴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使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在成長中做自己的主宰。教育孩子,我們責無旁貸,相信通過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孩子們一定會正確使用電子產品,一定會擁有 健康 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