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I/O埠的意思是什麼什麼作用啊
CPU與外部設備、存儲器的連接和數據交換都需要通過介面設備來實現,前者被稱為I/O介面,而後者則被稱為存儲器介面。存儲器通常在CPU的同步控制下工作,介面電路比較簡單;而I/O設備品種繁多,其相應的介面電路也各不相同,因此,習慣上說到介面只是指I/O介面。
作用:
1、設置數據的寄存、緩沖邏輯,以適應CPU與外設之間的速度差異,介面通常由一些寄存器或RAM晶元組成,如果晶元足夠大還可以實現批量數據的傳輸。
2、能夠進行信息格式的轉換,例如串列和並行的轉換。
3、能夠協調CPU和外設兩者在信息的類型和電平的差異,如電平轉換驅動器、數/模或模/數轉換器等。
4、協調時序差異。
5、地址解碼和設備選擇功能。
6、設置中斷和DMA控制邏輯,以保證在中斷和DMA允許的情況下產生中斷和DMA請求信號,並在接受到中斷和DMA應答之後完成中斷處理和DMA傳輸。
(1)工業平板電腦io介面有什麼用擴展閱讀:
CPU通過I/O埠對外設進行控制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1、程序查詢方式這種方式下,CPU通過I/O指令詢問指定外設當前的狀態,如果外設准備就緒,則進行數據的輸入或輸出,否則CPU等待,循環查詢。
2、中斷處理方式,在這種方式下,CPU不再被動等待,而是可以執行其他程序,一旦外設為數據交換准備就緒,可以向CPU提出服務請求,CPU如果響應該請求,便暫時停止當前程序的執行,轉去執行與該請求對應的服務程序,完成後,再繼續執行原來被中斷的程序。
3、DMA(直接存儲器存取)傳送方式,DMA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是它不是用軟體而是採用一個專門的控制器來控制內存與外設之間的數據交流,無須CPU介入,大大提高CPU的工作效率。
B. 外部io設備為什麼要使用介面如果不使用介面會怎樣
因為I/O介面提供了外部設備的工作狀態及數據。不使用的話就無法連接相關設備。
輸入/輸出(Input /Output ,簡稱I/O),指的是一切操作、程序或設備與計算機之間發生的數據傳輸過程。輸入/輸出系統(Input/Output System) ,指控制計算機數據流動的體制,包括程序、硬體。
輸入/輸出設備,就是指可以與計算機進行數據傳輸的硬體。最常見的I/O設備有列印機、硬碟、鍵盤和滑鼠。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它們中有一些只能算是輸入設備(比如說鍵盤和滑鼠);有一些只是輸出設備(如列印機)。
現代計算機系統中配置了大量的外圍設備,即I/O設備。依據它們的工作方式的不同,通常進行如下分類:
1、字元設備(character device),又叫做人機交互設備。用戶通過這些設備實現與計算機系統的通信。它們大多是以字元為單位發送和接受數據的,數據通信的速度比較慢。
例如,鍵盤和顯示器為一體的字元終端、列印機、掃描儀、包括滑鼠等,還有早期的卡片和紙帶輸入和輸出機。含有顯卡的圖形顯示器的速度相對較快,可以用來進行圖像處理中的復雜圖形的顯示。
2、塊設備(block device),又叫外部存儲器,用戶通過這些設備實現程序和數據的長期保存。與字元設備相比,它們是以塊為單位進行傳輸的,如磁碟、磁帶和光碟等。塊的常見尺寸為512~32768B之間。
C. I/O介面的作用是什麼基本結構是什麼
「I/O介面」是計算機CPU與外部設備進行數據交換的介面,即Input/Output,「輸入/輸出」,對於計算機的CPU來說,硬碟、滑鼠、鍵盤、列印機、顯示器等等都屬於外部設備,需要通過編程的方式進行數據交換。
D. 電腦主板i/o介面是什麼
i/o介面簡單的說是基本輸入輸出埠,是為每個設備動作作準備的。
lO 介面是主機與被控對象進行信息交換的紐帶。主機通過I/O 介面與外部設備進行數據交換。絕大部分I/O 介面電路都是可編程的,即它們的工作方式可由程序進行控制。
(4)工業平板電腦io介面有什麼用擴展閱讀:
CPU與外設之間的數據交換必須通過介面來完成,通常介面有以下一些功能:
(1)設置數據的寄存、緩沖邏輯,以適應CPU與外設之間的速度差異,介面通常由一些寄存器或RAM晶元組成,如果晶元足夠大還可以實現批量數據的傳輸;
(2)能夠進行信息格式的轉換,例如串列和並行的轉換;
(3)能夠協調CPU和外設兩者在信息的類型和電平的差異,如電平轉換驅動器、數/模或模/數轉換器等;
(4)協調時序差異;
(5)地址解碼和設備選擇功能;
(6)設置中斷和DMA控制邏輯,以保證在中斷和DMA允許的情況下產生中斷和DMA請求信號,並在接受到中斷和DMA應答之後完成中斷處理和DMA傳輸。
E. 什麼是IO介面
IO介面,又稱為輸入輸出介面,是信息處理系統(例如計算機)與外部世界(可能是人類或另一個信息處理系統)之間的通信。輸入是系統接收的信號或數據,輸出是從其發送的信號或數據。該術語也可以用作行動的一部分;到「執行I / O」是執行輸入或輸出操作。
I / O設備是件硬體中使用由人(或其他系統)與計算機進行通信。例如,鍵盤或計算機滑鼠是計算機的輸入設備,而監視器和列印機是輸出設備。計算機之間的通信設備(如數據機和網卡)通常執行輸入和輸出操作。
將設備指定為輸入或輸出取決於視角。滑鼠和鍵盤採用人體用戶輸出的物理動作,並將其轉換為計算機可以理解的輸入信號;這些設備的輸出是計算機的輸入。同樣,列印機和監視器將計算機輸出的信號作為輸入,並將這些信號轉換為人類用戶可以理解的表示。從用戶的角度來看,閱讀或查看這些表示的過程正在接受輸入;人機交互領域研究了計算機與人類之間的這種類型的交互。
(5)工業平板電腦io介面有什麼用擴展閱讀:
在計算機體系結構中,CPU和主存儲器的組合(CPU可以使用單獨的指令直接讀取或寫入)被認為是計算機的大腦。任何信息傳入或傳出CPU /內存組合,例如通過從磁碟驅動器讀取數據,被認為是I / O。[1]CPU及其支持電路可以提供用於低級計算機編程的存儲器映射I / O,例如用於實現設備驅動程序,或者可以提供對I / O通道的訪問。一種I / O演算法是設計用於在與輔助存儲設備(如磁碟驅動器)交換數據時充分利用本地性和高效執行的設計。
F. 電腦Io介面是用來接什麼的
IO? Input & Output 輸入輸出介面的統稱,用來連接外圍設備。
G. 在主板上常見的I/O介面有哪些分別有什麼作用
主板常見I/O介面的類型和作用如下:
1、PS/2介面
比較常見的一種介面,用來連接鍵盤和滑鼠,可以用顏色來區分,紫色的接鍵盤,綠色的接滑鼠。
2、視頻輸出介面
目前比較主流的視頻輸出介面分別為VGA、DVI、HDMI。其中VGA介面是採用模擬信號傳輸,DVI介面是採用的數字信號傳輸,HDMI介面能夠實現音畫一起輸出。
3、USB介面
USB是一個外部匯流排標准,用於規范電腦與外部設備的連接和通訊。USB介面支持設備的即插即用和熱插拔功能。
4、e-SATA介面
e-SATA介面是一種外置的SATA規范,它是通過特殊設計的介面能夠很方便的與普通SATA硬碟相連,但使用的還是主板的SATA2匯流排資源,因此速度上不會受到PCI等傳統匯流排帶寬的束縛,速度比USB2.0和IEEE 1394介面要快不少。
5、USB PLUS
e-SATA與USB2.0的結合體,解決了e-SATA沒有提供供電的缺陷,這種借口常見於高端主板之上。
6、IEEE 1394介面
IEEE 1394,簡稱為1394,是一種與平台無關的串列通信協議。IEEE於1995年正式制定該匯流排標准,由於IEEE 1394的數據傳輸速率快,十分適合視頻影像的傳輸,所以多用來連接攝像機。
7、音頻介面
用來連接耳機、音箱等音頻設備。
8、RJ45網路介面
RJ45網路介面是最為常見的I/O介面,應用於以雙絞線為傳輸介質的乙太網當中。
9、LPT介面
從有些主板上我們還能看到LPT並行介面,主要用來連接舊式的針式列印機。
H. 什麼是I/O介面,它與埠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要設置I/O介面I/O介面如何分類
I/O (input/output):輸入輸出埠
一、I/0介面的概念
1、介面的分類 I/O介面的功能是負責實現CPU通過系統匯流排把I/O電路和 外圍設備聯系在一起,按照電路和設備的復雜程度,I/O介面的硬體主要分為兩大類: (1)I/O介面晶元 這些晶元大都是集成電路,通過CPU輸入不同的命令和參數,並控制相關的I/O電路和簡單的外設作相應的操作,常見的介面晶元如定時計數器、中斷控制器、DMA控制器、並行介面等。 (2)I/O介面控制卡 有若干個集成電路按一定的邏輯組成為一個部件,或者直接與CPU同在主板上,或是一個插件插在系統匯流排插槽上。 按照介面的連接對象來分,又可以將他們分為串列介面、並行介面、鍵盤介面和磁碟介面等。 2、介面的功能 由於計算機的外圍設備品種繁多,幾乎都採用了機電傳動設備,因此,CPU在與I/O設備進行數據交換時存在以下問題: 速度不匹配:I/O設備的工作速度要比CPU慢許多,而且由於種類的不 同,他們之間的速度差異也很大,例如硬碟的傳輸速度就要比列印機快出很多。 時序不匹配:各個I/O設備都有自己的定時控制電路,以自己的速度傳 輸數據,無法與CPU的時序取得統一。 信息格式不匹配:不同的I/O設備存儲和處理信息的格式不同,例如可以分為串列和並行兩種;也可以分為二進制格式、ACSII編碼和BCD編碼等。 信息類型不匹配:不同I/O設備採用的信號類型不同,有些是數字信號,而 有些是模擬信號,因此所採用的處理方式也不同。 基於以上原因,CPU與外設之間的數據交換必須通過介面來完成,通常介面有以下一些功能: (1)設置數據的寄存、緩沖邏輯,以適應CPU與外設之間的速度差異,介面通常由一些寄存器或RAM晶元組成,如果晶元足夠大還可以實現批量數據的傳輸; (2)能夠進行信息格式的轉換,例如串列和並行的轉換; (3)能夠協調CPU和外設兩者在信息的類型和電平的差異,如電平轉換驅動器、數模或模數轉換器等; (4)協調時序差異; (5)地址解碼和設備選擇功能; (6)設置中斷和DMA控制邏輯,以保證在中斷和DMA允許的情況下產生中斷和DMA請求信號,並在接受到中斷和DMA應答之後完成中斷處理和DMA傳輸。 3、介面的控制方式 CPU通過介面對外設進行控制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1)程序查詢方式 這種方式下,CPU通過I/O指令詢問指定外設當前的狀態,如果外設准備就緒,則進行數據的輸入或輸出,否則CPU等待,循環查詢。 這種方式的優點是結構簡單,只需要少量的硬體電路即可,缺點是由於CPU的速度遠遠高於外設,因此通常處於等待狀態,工作效率很低 (2)中斷處理方式 在這種方式下,CPU不再被動等待,而是可以執行其他程序,一旦外設為數據交換准備就緒,可以向CPU提出服務請求,CPU如果響應該請求,便暫時停止當前程序的執行,轉去執行與該請求對應的服務程序,完成後,再繼續執行原來被中斷的程序。 中斷處理方式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它不但為CPU省去了查詢外設狀態和等待外設就緒所花費的時間,提高了CPU的工作效率,還滿足了外設的實時要求。但需要為每個I/O設備分配一個中斷請求號和相應的中斷服務程序,此外還需要一個中斷控制器(I/O介面晶元)管理I/O設備提出的中斷請求,例如設置中斷屏蔽、中斷請求優先順序等。 此外,中斷處理方式的缺點是每傳送一個字元都要進行中斷,啟動中斷控制器,還要保留和恢復現場以便能繼續原程序的執行,花費的工作量很大,這樣如果需要大量數據交換,系統的性能會很低。 (3)DMA(直接存儲器存取)傳送方式 DMA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是它不是用軟體而是採用一個專門的控制器來控制內存與外設之間的數據交流,無須CPU介入,大大提高CPU的工作效率。 在進行DMA數據傳送之前,DMA控制器會向CPU申請匯流排控制 權,CPU如果允許,則將控制權交出,因此,在數據交換時,匯流排控制權由DMA控制器掌握,在傳輸結束後,DMA控制器將匯流排控制權交還給CPU
I. 匯流排和I/O介面的作用是什麼,區別是什麼
匯流排是把硬體系統的五大邏輯部件連接起來;
I/O介面是執行外部信息輸入到計算機內和計算機內部信息的輸出的緩沖機制的部件。
區別:匯流排只是用於連接五大部件,I/O則是緩沖了執行信息的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