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蘋果設備 » 平板電腦未來銷售渠道
擴展閱讀
wifi顯示沒有網路許可權 2025-10-02 05:33:54
鮮艷網路安全手抄報 2025-10-02 05:24:48

平板電腦未來銷售渠道

發布時間: 2022-12-14 22:31:38

『壹』 蘋果電腦的目標客戶和銷售渠道

其實蘋果電腦有很多系列,面對的客戶群也不一樣。Macbook屬於入門級的,家庭和學生都可以的。Macbook Air則是商務攜帶型的,針對商務出差人士。Macbook Pro則是專業級的,針對一些要求高的,或者專業的人士。iMac現在配置也不錯了,家庭辦公,專業設計都可以用。 最強的是蘋果的Mac Pro,絕對是專業級的配置。不適合家庭用的。Mac Mini估計國內很少人用到。
蘋果電腦的目標客戶是20%的人群,也就是蘋果可以算的上是一個邊緣性的產品,從蘋果的使命(為有創意和有熱情的人,提供可以讓他們改變世界的工具)就可以看的出來。
銷售渠道主要是通過蘋果零售店和授權經銷商來進行的。

『貳』 三季度,全球平板電腦市場回暖,這是受哪些因素影響

平板電腦市場的回暖,主要受平板電腦市場的消費需求、全球經濟復甦的影響。在今年的疫情之下,雖然許多人都無法出門購買所需物品,但他們還是會在線上或者線下選購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而平板電腦就是其中一種重要選擇。 據調研機構 Canalys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為3250萬台,同比增長7%;2022年前三個月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達到2980萬台,同比增長10%。

總的來說,全球平板電腦市場回暖主要是受到全球經濟復甦的影響,這也就意味著許多消費者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重新購買平板電腦。 而在平板電腦的細分領域,其中又以“娛樂”為主,而消費級市場主要是指娛樂型市場。 同時也因為這一類型的平板電腦在價格上更親民一些,所以也就使得許多消費者都會選擇它。

『叄』 怎們做好平板電腦的銷售或者業務

干一行愛一行,要對你產品的特性,功能等各方面要有詳細的了解,這樣你和客戶談單的時候才不會出現一問三不知的情況。
要知道你的客戶需要什麼,要知道你針對的人群,比如說對方很年輕,就用你門平板電腦的一些適合年輕人的元素去吸引他,例如你的平板電腦可以玩什麼什麼游戲之類的。
要體現出真誠,要把客戶當成自己的朋友來談,不要只把對方當成你的客戶,為他著想,不要交完錢咱倆就沒有瓜葛了。你要知道,他如果用你的產品用的不錯,他可以介紹另一個人來買你的產品,這樣你就有客源了。
最後祝樓主成功。

『肆』 平板電腦通過什麼渠道銷售更好

網路推廣做得好的話通過網肖銷售比較好,現在平板電腦賣得好的都是低價位的,賺錢不容易啊!

『伍』 平板電腦哪裡便宜

線下的批發渠道拿貨,那是最便宜的。
平板電腦的話,現在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微軟的二可一本,另一種就是蘋果的iPad,從購買渠道上來看的話呢,可以考慮選擇從線下的批發渠道拿貨,那是最便宜的,如果沒有這方面的資源,那可以考慮從京東或者是天貓的第三方賣家購買,線下門店不推薦,除非是官方直營店,或者是授權店。
但價格都是按照官方價格賣,京東自營不推薦,因為自營比第三方賣價更貴,建議從京東的第三方賣家那裡買,記得比價格。

『陸』 華為平板電腦在國內銷售情況如何

受到此次疫情影響下,遠程辦公和在線教育變得更加常態化,很多學生都是藉助平板電腦遠程學習,沉寂多年的平板電腦需求量明顯提升,早在Q2季度IDC就發布了一份報告,國內平板電腦業務迎來爆發增長,成為了很多中國家庭的必備電子產品之一。而在近日,知名市場調研機構IDC發布了2020年Q3國內平板電腦出貨量排名,國內平板電腦出現洗牌,蘋果跌到第2,聯想第3,第一賣出260萬台!

從硬體層面上說,華為平板的實力已經可以媲美蘋果iPad,同樣運行EMUI系統,可以和華為手機、手環等無縫連接,堪稱華為筆記本的第二塊副屏!即便是放眼全球市場,華為平板的市場份額也達到了10.2%。看來中國平板電腦洗牌了,蘋果跌到第2,聯想第3,第一的華為平板單季度賣出260萬台,你們怎麼看?

『柒』 小米平板5開頭 即將到來的平板電腦大潮出路在哪

需求增長重新點燃了平板電腦市場的熱情。2020年,一場疫情讓人們困在家裡,但生活還得繼續,孩子要上課,大人要上班,網路就成為這些活動的主要渠道。比手機屏幕更大、比電腦更便攜、性價比更優的平板電腦自然而然成為孩子上網課、大人輕度辦公的最佳選擇。

IDC數據顯示,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在2020年恢復增長,第四季度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為5220萬台,同比增長19.5%,達到了自2017年第四季度以來的最高水平。全年出貨量達到16410萬台,同比增長13.6%。

沒錯,市場燃起來了,這就像一大塊肥肉掉到了手機廠商們的嘴邊,不張嘴咬一口都感覺虧得慌。而且,先發制人的聯想已經嘗到到甜頭,憑借小新系列產品的強勢升級打造,已讓其2020年全年平板出貨量緊隨華為之後,位列第四。

新一波的爭斗即將拉開帷幕。但顯然,爭斗不能是盲目的殺入戰局,能夠讓新生產品線站穩腳跟的突破口才是最應該考慮的。

在一個品牌相對陌生的領域,技術實力未達到一流水平時,高性價比總是開拓市場最有效的方式。當然,如果再有一丟丟的正向品牌因素加成,那麼打開市場的可能性就非常高。顯然,聯想的安卓平板電腦的操作策略就是如此。

我們以最新的小新Pad Pro 11.5寸為例,2499元的價格,給到了消費者以往只出現在高端產品上的2.5K 90Hz高刷OLED屏幕、高通驍龍870次旗艦晶元、LPDDR5內存+UFS 3.1快閃記憶體、JBL四揚聲器、CNC高顏值機身等優勢配置。

要知道,這樣的價格買相同配置的手機都很難,更何況尺寸更大、看起來比手機更值錢的平板電腦。如果不看軟體適配,依靠聯想大品牌的認知度,這樣的產品對於線上的性能黨們來說,無疑具備著極大的殺傷力。

市場表現證明了聯想平板策略的正確性,乘著需求暴漲的東風,2020年聯想的平板電腦同比增幅速度位列第一,達到了66.4%。這樣的數據很難不讓市場上的其它玩家眼紅,今年平板電腦百家爭鳴自然也就理所應當了。

從IDC數據來看的,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相比於去年第四季度的確有所下降,從5220萬台下降至3990萬台。但對比往年第一季度情況仍是非常可觀,同比增長55.2%,創下自2013年一季度以來的最高增長率。

雖然從數據上看是下降態勢,但對於頭部手機廠商而言,平板電腦市場仍是兵家必爭之地。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1、 雖然下降,但市場需求依然旺盛

雖然整體走勢下降,但當前的出貨量仍然不可小覷,去年全球全年1.6億的出貨量證明了市場存在巨大的潛力。

同時,平板電腦頭部品牌的變動也給了其它手機廠商空間和激勵。此前平板電腦已經占據較高份額的華為,受到供應、榮耀分裂等因素,增幅受到了巨大的影響。在總體出貨量激增的情況下,華為2020年第四季度同比降低25.7%,2021年第一季度同比增幅僅1.7%。而同時期的聯想得益於強勢策略,兩個季度均保持了超過百分之百的同比增幅。

從消費者角度而言,尤其是中國消費者,國內的大牌優質平板電腦可選擇項目前還並不多,除了蘋果和華為,就剩下剛剛崛起的聯想。這實際上限制了很大一部分國內消費者的購買慾望。而這部分被壓抑的購買慾望具備著極大的市場潛力。

2、 平板電腦已經成生態建設的重要一環

手機行業已經進入存量時代,這是個不爭的事實。行業里的頭部玩家顯然不會就此止步,品牌規模龐大的用戶群體正是產品線向外延伸的基礎。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生態已經成為如今的關鍵詞,而繼智能耳機、手錶、電腦、家居,甚至是 汽車 之後,沉寂已久的平板電腦品類也已經成為補齊場景的一環。

在這方面,蘋果和華為已經做出了典範。我們不難發現,二者的平板電腦都不再只強調影音 娛樂 ,而是逐漸向著生產力的方向進行發展。蘋果最新的iPad Pro已經用上了電腦端的M1晶元,而且與手機和電腦進行了操作上的打通;華為最新的華為MatePad Pro不僅可以實現與手機電腦協同操作,還可以作為自家IoT生態的控制中心。

其必要性也就很明顯了:讓平板電腦實現手機完成不了的工作,代替電腦成為部分場景的生產力工具,加強多設備的協同操作,增加新的IoT控制中心讓用戶始終成為中心。

在手機還未大屏化的時代,平板電腦無疑是體驗更好的 娛樂 替代設備。但隨著智能手機逐漸而來的大屏化,平板的地位越發尷尬。IDC數據顯示,平板電腦全年出貨量從2013年後呈現逐年下滑態勢,直到2019年才略有回暖。

實際上不看數據,我們從市場上的產品變化也能感受出來,不少大品牌都放棄了平板電腦產品線,小品牌的存在感也越來越低。除了iPad,市場上硬體可以入眼的安卓平板少之又少。

關於平板電腦市場的空白,在堅果R2推出大滿足套裝時就有相關的討論:有TNT這么好的桌面操作系統,堅果為什麼不做平板電腦呢?答案很直白,做貴了市場不認,做便宜了不賺錢。市場的反饋和廠商的認知已經形成惡性循環,不跳出思維慣性就很難有全新的局面。

當然,這樣的思維慣性是平板電腦產品線長期未抓住消費者痛點需求造成的,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的發展也進一步侵佔了平板電腦的需求空間。而疫情的到來給平板電腦市場的發展帶來了一個絕佳的契機。

但可以明確的是,疫情帶來的契機是短暫的,真正跳出已有的思維慣性才是拯救平板市場的關鍵。因為疫情只是讓更多消費者需要一款性價比更優的大屏攜帶型設備,只是讓消費者重新接觸到了這類產品。在手機和筆記本電腦高度完善的當前,讓平板電腦產生粘性才是長久之計。

那麼,如何才能產生粘性呢?按照高明程度來說,有從低到高三個手段——

1、 持續高性價比,物美價廉易受歡迎

聯想小新平板就是典型的例子。兩千元的價位,給消費者六千元的質感,外加各方面都不錯的硬體搭配,在市場需求旺盛時,這樣的產品自然會受到歡迎。

但高性價比意味著產品的低利潤,市場上的性價比大戰也會帶來行業的「內卷」,很難形成良性的發展模式。所以,高性價比往往只能作為打開市場的手段,並非長久之計。

2、 打造獨特功能優勢,用持續創新換取市場青睞

持續性創新,通俗地說,就是每一代新品都有誘人的新功能來支持新機賣點。這種情況比較適用於本身具有技術研發實力,平板產品線具備規模但還有提升空間的廠商,一般廠商很難具備這樣的條件。

如此來說,反倒是幾年前用在堅果TNT上的解決方案更好:應用都可以窗口化呈現,必要的應用進行橫屏顯示的專屬適配,不必要的應用依然按照手機窗口顯然的比例即可。想要讓應用窗口更大?把現在電腦上縮放的邏輯搬運過去就可以解決了。

當然,這一點對於平板電腦而言只是創新之一,平板電腦廠商需要對當前的APP適配狀況有更多的考慮。此外,平板電腦在專業功能上的精深度、在功能上的場景化廣度上都有著比較大的創新空間。

3、 背靠龐大生態,平板電腦添磚加瓦

生態粘性是目前最高階的手段,生態中的產品相互粘連,不管是首次選機,還是舊機換新,用戶已經搭建的設備生態都能讓其大概率選擇同品牌的產品。所以,這一階段比較適合已經有龐大用戶體量並且具備一定IoT生態的廠商。

而且,生態可以讓產品的玩法更加多樣化。這方面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華為。在全新的HarmonyOS 2加持下,華為平板電腦可以化身華為IoT產品的控制中心,多設備協同一拉即得,非常便捷。

以上三個手段對於已經或者即將入局的手機大廠而言,都不是什麼難事,競爭點就在於理念建立的早晚與生態建設的程度。但從長遠來說,目前看來最高階的生態其實也是限制平板電腦發展的一點。 想要讓品類發展壯大,就需要讓產品有「突破生態」的能力。

具體來說,當前的IoT大潮容易引導廠商把平板產品只做成生態的附屬品,只當成全場景中部分場景的補齊。這個從短期內的品牌佔位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但久而久之就會限制平板電腦的發展。

平板電腦與智能手機、攜帶型筆記本的功能高度重疊,將後二者產品的優勢融為一身體才應該是平板電腦行業的長久之計。相對於手機,平板電腦的劣勢在於便攜,那麼它的發展目標就是如何讓平板電腦更加便攜;相對於筆記本,平板電腦的劣勢在性能和專業性上,那麼它的發展目標就是如何提升性能和專業性。

蘋果最新的iPad Pro就有這樣的苗頭。它將已經在筆記本上獲得成功的M1晶元應用到平板電腦上,讓性能與筆記本電腦直接看齊。雖然iPad Pro未搭載macOS讓平板的專業性應用未得到解決,但其已經具備了長遠發展的基礎。

寫在最後

真正活躍的市場不應該是產品和品牌數量的爆發,而應該是產品理念的百家爭鳴和對理念的確切落實。前者只能乘風而起隨風而落,讓產品擁有對時代的思考、對成熟技術的集大成才能真正贏得時代。

(7733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