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是看你需要用什麼系統和配置的,比如win系統的可以考慮蘇菲,安卓的考慮下小米,蘋果的平板。
B. 2022年浮山鎮太平村國家的了多少部平板電腦油煙機
長者版 | 無障礙| 登錄| 注冊
銅陵市鄉村振興局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政府信息公開首頁 > 市鄉村振興局> 決策部署落實情況
索引號: 11340700MB1918438B/202212-00012 組配分類: 決策部署落實情況
發布機構: 銅陵市鄉村振興局 主題分類: 民政、鄉村振興、救災
名稱: 市鄉村振興局關於2022年工作總結和2023年工作安排的報告 文號: 無
發布日期: 2022-12-05
有效性: 有效
市鄉村振興局關於2022年工作總結和2023年工作安排的報告
發布時間:2022-12-05 15:57 來源:銅陵市鄉村振興局 瀏覽次數:200 字體:[大 中 小] word文本下載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關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決策部署,在省鄉村振興局的指導下,嚴守「四個不摘」要求,錨定「四創兩高」目標,持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工作對象轉向所有農民、工作任務轉向推進鄉村「五大振興」、工作舉措轉向促進發展,奮力打造全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示範區、推進有效銜接先行區、鄉村振興樣板區,精準務實抓推進,蹄疾步穩抓落實,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上下同心彰顯鞏固成果新成效
(一)堅持壓實工作責任。始終堅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歷史使命感,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親自部署、親自推動,調整充實市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成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專項小組,進一步加強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通過召開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等研究部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工作。二是強化政策保障。對照國家、省政策清單,相繼出台我市兜底保障、住房安全保障、資金管理、小額信貸、「防貧保」、動態監測和幫扶、定點幫扶、選派駐村、就業幫扶、村莊規劃等44個配套政策文件,不斷優化完善政策舉措,確保政策有效銜接。三是強化包保力量。不斷優化「領導聯系、縣域結對、單位包村、幹部包戶和駐村幫扶」定點幫扶機制,完善網格化包保制度,推動實現行政村包保全覆蓋、重點村駐村工作隊和聯系領導全覆蓋、所有農村人口聯系網格員全覆蓋。四是強化問題整改。在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統一組織領導下,全市將落實國家考核評估反饋、省考核反饋市本級問題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結合省鄉村振興局組織的暗訪督查調研發現問題,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整改,確保改徹底、改到位。全市主動認領國家考核評估反饋和省自查4個方面33個問題、全面梳理省反饋市本級3個方面12個問題,以及自查問題2個,細化落實整改措施151條。
(二)堅持守牢防止返貧致貧底線。圍繞堅決守住返貧致貧底線,採取網格監測、系統比對、幹部走訪等措施,開展返貧致貧風險線索排查監測工作,對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監測對象進行幫扶。一是集中排查確保「應納盡納」。組織全市鄉村幹部、駐村幹部、幫扶聯系人和網格員於2021年底和2022年5-6月開展排查工作,全面入戶走訪,確保不落一戶、不漏一人、不缺一項,全市累計排查農村人口34.16萬戶。二是精準幫扶確保「應幫盡幫」。按照精準施策、應扶盡扶、落實到位的要求,積極推進「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分類實施精準幫扶,及時抓好措施落實。截至目前,全市共識別監測對象2332戶7017人,制定監測對象幫扶措施13311條。三是風險消除確保「應退盡退」。按照實事求是、嚴格程序、穩定消除的要求,精準把握風險消除條件,加強入戶核查,嚴格履行風險消除程序,確保風險消除的可持續性,堅決避免風險消除簡單化、程序不到位、風險消除不穩定等問題,對風險穩定消除的監測對象及時准確在全國防返貧監測信息系統中予以標注。截至目前,全市累計1706監測戶穩定消除風險。
(三)堅持抓穩核心指標。堅持把「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核心指標,持續跟蹤保障鞏固情況。一是持續保障義務教育。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105901人全部返校復學,實現了城鄉義務教育建設標准、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基本裝備配置標准統一和「兩免一補」政策全覆蓋。二是持續保障基本醫療。2022年全市脫貧人口、監測對象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100%,夯實醫療救助托底保障,對特困人員及低保對象重病類給予90%比例救助、普通類給予75%比例救助。完成109個村衛生室標准化建設,培訓鄉村醫生782人,穩定鄉村醫生隊伍,實現村衛生室空白點「動態清零」。三是持續保障住房安全。提高農村危房改造補助標准,開展城鄉自建房屋安全專項整治,2022年,全市農村危房改造省級目標任務210戶,截至目前,全市農村危房改造戶開工253戶、已竣工239戶,完成省級目標任務113.8%,已撥付補助資金284萬元。四是持續保障飲水安全。建立「三級水質檢檢測」9項指標。完成郊區江北區域三鎮12個小水廠經營權收購和其中11個小水廠並網整合,加強供水管理和水質檢測,確保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飲水安全有保障。
(四)堅持提高結對幫扶質效。建立完善「領導聯系、縣域結對、單位包村、幹部包戶、工作隊駐村」五項幫扶機制,持續深化定點幫扶工作,不斷鞏固幫扶成效。一是推深做實省級聯系幫扶。今年樅陽縣首次被列入省級領導聯系和省直單位定點幫扶縣,由省政協副主席劉莉聯系幫扶,省鄉村振興局為牽頭單位,亳州學院、國家能源集團安徽公司、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為省直定點幫扶成員單位,市縣主動對接聯系,做好省級幫扶保障,8月10日市委副書記胡啟望帶隊到省鄉村振興局對接工作,9月21日副市長吳強帶隊專程赴省政協向劉莉主席匯報我市工作開展情況。二是推深做實定點幫扶。調整安排38名市級領導聯系幫扶42個重點村,安排銅官區、義安區結對幫扶樅陽縣,幫扶資金每年分別不少於500萬元,426個包村單位定點幫扶全市356個村(居),各包村單位幫扶資金不少於4萬元,幫扶2個村的單位不少於7萬元,今年以來,全市包村單位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08億元。全面加強235名第八批選派幹部的日常管理,確保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履職盡責。三是推深做實社會幫扶。積極發動社會力量,開展「萬企興萬村」行動,82家企業對口幫扶82個重點村,投入資金510餘萬元,提供就業幫扶崗位620餘個,各類專業技能培訓300餘人,「六聯六創」工作法被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推介。創新社會組織幫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社會組織微公益創投項目等方式運作實施微公益項目102個,累計投入資金近300萬元,在全省「聚社力·興鄉業」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示範工程啟動儀式上作交流發言。
二、精準務實注入有效銜接新動能
(一)強化產業帶動。聚焦脫貧地區幫扶產業發展,今年,全市共安排保障銜接工作財政資金27169萬元(其中,中央5829萬元、省級4099萬元,市本級安排財政銜接資金11310萬元、樅陽縣和郊區分別安排財政銜接資金4410萬元、1521萬元),共批復實施項目122個,其中產業項目48個,投入資金1.76億元,佔比65%,超過省要求10個百分點。近年來,結合農業產業「雙招雙引」,繼續探索打捆實施規模產業項目的做法,建立「政府投資、企業運營、村級資產收益、農戶務工就業」的財政銜接資金使用新模式,今年銜接資金投入500萬元以上的產業項目6個,銜接資金總投入達8690萬元。
(二)強化資產管理。實施扶貧項目資產後續管理「五抓五促」工作法,壓實各級責任,對全市扶貧項目及資產分項摸清家底、分類實施管理、分級壓實責任,打造扶貧項目資產管理示範鎮3個、示範村20個,「五抓五促」經驗做法在全省推介。目前,全市確權登記2013-2021年扶貧項目資產5293個,資產規模15.5億元,其中到戶類資產262個1.1億元,公益性資產3304個8.18億元,經營性資產1727個6.22億元。
(三)強化就業增收。聚焦促進脫貧人口持續穩定增收,保障穩崗就業,全市農戶工資性收入人均增加174.15元。一是全面落實穩崗就業政策。及時兌現脫貧人口省外務工交通費補助、就業幫扶車間「雙向」獎補等政策措施,特別是針對中高風險地區務工人員和「返鄉迴流」人員,跟進落實就業崗位信息提供、技能培訓等舉措,幫助再就業,鼓勵引導自主創業。二是全面提升企業帶動能力。疫情期間密切關注就業幫扶車間和龍頭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及時協調解決困難,全市18家就業幫扶車間均正常運轉,沒有因疫情停工停產,共吸納就業1269人,其中脫貧人口188人。三是全面發揮公益性崗位作用。因村制宜開發公益崗位,加強規范管理,全市累計開發農村公益性崗位3149個,其中光伏公益崗位633個。目前,全市脫貧人口(含監測對象)在外務工55181人,目標完成率為103.19%,較去年穩中有升。
(四)強化金融支持。充分發揮小額信貸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中的造血功能,加強政策宣傳,加大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小額信貸投放力度,確保符合條件的、有發展意願的「應貸盡貸」。截至目前,今年新增貸款6207萬元,超過2021年全年貸款額0.3個百分點,提前超額完成貸款任務;戶貸率達到23.76%,位居全省前列,並持續實現零逾期。
三、攻堅克難展現鄉村面貌新變化
(一)基礎設施穩步變「優」。一是加快農村道路建設。2022年全市實施縣鄉道升級改造20.048公里,養護農村公路310公里,改造危橋7座,實施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95公里,總投資1.5億元,同比增長50%。樅陽縣申報安徽省「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全市共申報省級農村公路品質示範路5條。二是加快水利工程建設和農村水利設施提檔升級。實施中央、省級投資重點水利基建項目10個,投入1388.63萬元實施中心灌區續建配套現代化改造和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投入1067.69萬元實施小流域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4.73km²。三是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2022年,投資2658萬元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程建設類項目10個,實施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建設類項目61個,改造總面積98432平方米總投資1875萬元,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大幅改善;完成126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村衛生室標准化建設任務,培訓人員905人,村衛生室標准化建設10%任務數的村衛生室達到中心村衛生室設置標准。
(二)人居環境持續變「靚」。一是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全市11985戶常住農戶非衛生廁所改造已完成11538戶,竣工比例96.2%,推動樅陽縣創建農村改廁長效管護機制示範縣。二是深入推進生活垃圾治理。深入推進以「五清一改」為重點的村莊清潔行動,全市累計清理村內塘溝3975口、溝渠680.38公里、淤泥2785.8噸,清理農村生活垃圾20795.19噸、農業生產廢棄物2682.76噸,清理亂搭亂建1686戶、廢舊廣告牌4264個、無功能建築11618.1平方米、殘垣斷壁721噸。三是深入推進污水治理。全市23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標任務、17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任務、12個鄉鎮政府駐地污水處理設施提質增效任務均全部開工。預計年內完成4條農村黑臭水體整治任務。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197個、市縣級中心村177個、特色自然村28個,創建美麗鄉村重點示範村25個、示範村80個。義安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獲得省政府2021年真抓實干激勵表彰,樅陽縣連續兩年、義安區連續六年榮獲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區),義安區鍾鳴鎮水村村獲2022年度「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稱號。
(三)鄉風民風不斷變「好」。一是創新探索「法治超市」模式。在全市設立實體化「法治超市」79家,累計提供法治宣傳、法律咨詢、答疑解惑和心理疏導等服務8萬余次,化解矛盾糾紛3萬余件。「法治超市」相關做法被中央《政法動態》刊載予以推廣,獲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韻聲批示肯定。二是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制定信用戶優惠政策「大禮包」,出台優先政策措施,拓展信用積分應用場景,建設個性化「信用超市」5個,提升鄉村治理水平。三是推進「傳育立行」教育。成立以市委書記為組長的領導小組,4個牽頭部門統籌協調、33個成員單位各負其責、85個市直部門共同參與的協同推進機制,在全市深入開展「傳家訓、育家風、立家教,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豐富新時代鄉村文明實踐內容,取得了顯著成效,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人民網、新華網及安徽日報、安徽廣播電視台、中安在線等媒體先後推出30餘篇報道。
四、開拓創新樹立鄉村振興新典範
(一)「六聯六創」掀起「萬企興萬村」熱潮。扎實謀劃實施「六聯六創」工作法,積極動員民營企業投身「萬企興萬村」行動取得明顯成效,有關經驗做法被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推介。截至目前,廣大會員企業實施產業幫扶、公益幫扶等累計直接、間接投入資金510餘萬元,提供就業幫扶崗位620餘個,為推進銅陵市鄉村振興工作積極貢獻力量。一是組織「聯動」創村企共建「火車頭」。在「萬企興萬村」行動中,廣大企業堅持黨建引領,深入幫扶村因地制宜制定幫扶方案或幫扶計劃。同時,82家民營企業與82個鄉村振興重點村結對成立聯合黨組織,實現村企聯合黨組織全覆蓋重點村。通過組織聯動、互促互學模式,加強與結對幫扶村黨建共建,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促進村企產業融合,拓寬鄉村發展思路。二是產業「聯興」創村企合作「新業態」。幫扶企業深度挖潛幫扶村土地、林地等資源,共建經營項目,共奔致富之路。如安徽夢思康中葯材有限公司流轉義安區金塔村土地1300畝,種植赤芍、綠梅等十幾種中葯材,發展百合庄園旅遊項目,配套建設「民宿」「垂釣」「研學實踐」「親子活動」等各色區域,年產值超過1200萬元,帶動周邊100餘名村民以及困難戶群眾就業,增加村集體收入10多萬元。三是項目「聯營」創村企發展「共同體」。發揮企業資金、技術、市場等方面優勢,幫助幫扶村發展產業,讓「輸血」變「造血」。如銅陵市(總商會)副會長企業、安徽國泰建築有限公司投入公益資金58萬元,建設400平米羊場羊圈、80平米倉庫及辦公房1棟,羊羔存欄數206隻,捐贈交付樅陽縣湯溝鎮先進村使用,通過「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帶動當地村民就業增收,預計可帶動村集體增收10萬余元。四是人才「聯合」創村企就業「連通器」。各幫扶企業結合自身用工需求,幫助各村開展技能培訓,解決群眾就業難問題。如銅陵市(總商會)副會長企業、安徽玉堂雨具有限公司在幫扶村浮山鎮太平村新增投資50萬元擴大就業幫扶車間,提供100個就業崗位,累計培訓300餘名農戶幫助提升就業技能。五是村容「聯建」創鄉村振興「示範點」。各幫扶企業向幫扶村積極投入資金和物資,幫助結對村建設完善集體公共設施,改善村容村貌與生活條件,繪就鄉村振興「美麗畫卷」。如通過會員企業牽線搭橋,上海翰和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經過考察調研,擬投資2000餘萬元在樅陽縣官埠橋鎮岱沖村建設旅遊基礎設施,幫助村集體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項目,傾力打造鄉村振興靚麗示範點。六是公益「聯盟」創村企幫扶「光彩點」。各幫扶企業積極弘揚光彩精神,以公益捐贈的方式,在助推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中擔負民企責任。如銅陵市通利置業有限公司通過市光彩會向幫扶村天門鎮龍山村捐款達450萬元,用於建設村裡垃圾處理、房前屋後環境整治、道路暢通、污水治理等16個項目,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鄉村振興共同富裕。
(二)「五關注五幫扶」築牢防止因「疫」返貧致貧「保障網」。2022年春,銅陵遭遇新一波疫情襲擊,為切實消除疫情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影響,市鄉村振興局見勢早、動作快、措施實,在3月19日疫情防控最吃緊的關鍵時刻,下發《關於做好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的緊急通知》,積極採取「五關注五幫扶」舉措,切實做到疫情防控和防止返貧致貧「兩手抓」「兩手硬」,取得顯著成效,相關做法在省鄉村振興局簡報上刊載,並在《安徽日報》等主流媒體上刊發。一是密切關注疫情形勢,做好包村幫扶。全市426個包村單位加強與結對村的聯系,問需、獻計、獻策、獻愛心,給予必要支持,同心協力幫助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共計支持幫扶村防疫物資80餘萬元,切實減輕基層防疫壓力。同時,積極與幫扶村謀劃年度產業項目,累計下達資金27169萬元,安排項目118個,其中農業產業項目48個,有序推進項目建設。二是密切關注重點人群,做好精準幫扶。全市1.27萬名幫扶責任人,在因疫情影響無法入戶開展走訪活動的情況下,通過電話、簡訊、微信等手段對監測對象、低保戶等重點群體進行關心慰問。各縣區發揮網格員作用,全面開展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對家庭出現重大變故或因疫情導致生活出現困難的,及時開展幫扶,確保群眾困難能得到及時妥善解決,堅決防止因疫返貧。今年以來全市累計識別納入監測對象341戶978人,目前全市監測對象共有2332戶7017人,制定幫扶措施12034條。三是密切關注重點村,做好駐村幫扶。疫情發生後,全市82個重點村駐村工作隊充分發揮作用,駐村幹部第一時間趕往所在村服從鄉鎮黨委統一安排,堅守崗位、擔當履職,積極參與所駐村核酸檢測、信息採集等疫情防控工作。據統計,疫情期間,235名駐村幹部有223名在村;因疫情管控無法返村的12名駐村幹部,堅持居家辦公,發揮聯絡協調作用,高度關注村裡各項工作,並積極響應市委要求,下沉所在社區開展疫情防控志願服務活動。四是密切關注農產品銷售,做好消費幫扶。為減小疫情管控措施對農產品銷售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市在常態化開展「五銷模式」消費幫扶的基礎上,針對疫情形勢,組織開展「抗疫助農」消費幫扶活動,採取集中采購、線上幫銷、單位代銷等多種方式打通農產品出貨通道,全市沒有出現大量農產品滯銷情況。五是密切關注穩崗就業,做好就業幫扶。疫情發生後,我市各包村單位和駐村工作隊掌握在外人員務工情況,告知在外人員近期非必要不返鄉;對未外出務工的脫貧戶、監測戶等重點群體,按照「按需設崗、科學開發、崗需互選、人崗匹配」的原則設立鄉村公益性崗位,安置相關人員上崗工作。今年以來,鄉村公益性崗位實有在崗人員3149人。疫情期間,通過開發外來人員排查、重點場所保潔消殺等疫情防控臨時公益崗位,共安排困難群眾528人次參與疫情防控臨時性工作崗位。
(三)「四緊盯四強化」有效應對旱情影響。今年7月以來,我市高溫熱害與乾旱疊加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造成一定程度影響,全市一縣三區均不同程度受到影響,其中產業受影響脫貧人口151戶519人、監測對象12戶51人。為及時應對旱情影響,我市於8月15日印發《關於做好應對旱情影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工作的通知》,採取「四緊盯四強化」措施,指導縣區加強救助幫扶和統籌調度,積極組織全市各包村單位協助結對村做好防旱抗旱工作,堅決守住防止返貧底線。全市受影響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均已提供幫扶措施,旱情影響得到有效消除。一是緊盯旱情信息,強化責任落實。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和抗旱工作專班制度,實行統一指揮、分級分部門負責,切實落實各項抗旱措施,最大程度減輕旱災影響和損失。嚴格落實旱災信息報告制度,實時掌握旱災動態,加強會商,信息共享,及時准確報送農業旱情、農村飲水情況以及抗旱減災救災等信息。二是緊盯核心指標,強化動態監測。密切關注乾旱地區特別是後山區鄉鎮(如義安區鍾鳴、天門,樅陽縣麒麟、義津等)等特旱地區,全面摸排因高溫乾旱導致住房、飲水存在安全隱患的農戶,錄入省防返貧監測大數據平台實行動態監測,及時落實救助措施,確保「三保障」及飲水安全問題動態清零。三是緊盯鞏固成果,強化精準幫扶。組織鎮村幹部、駐村工作隊、網格員和幫扶聯系人全面開展農戶受災受損情況摸排核實,及時啟動災害保險理賠工作。同時,根據受災情況實行分類管理、精準幫扶,對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務工受阻的通過安排公益性崗位等措施,促進就近就地就業;對農作物和水產品減產絕收的,加強農業生產自救的技術指導,及時幫助做好扶苗保苗、補種改種。重點關注因災造成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的農戶,對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監測對象進行幫扶,堅決防止致貧返貧。四是緊盯資金項目,強化績效管理。緊盯序時進度要求,壓緊壓實縣區主體責任,及時消除汛期和高溫對工程項目進度的不利影響,加強項目建設調度,加快銜接資金撥付,全力推動項目建好、資金用好、資產管好。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們將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牢固樹立「發展為要、項目為王、實干為先」鮮明導向,持續推進有效銜接,奮力打造全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示範區、推進有效銜接先行區、鄉村振興樣板區。
(一)緊扣「守底線」,強化動態監測。堅持多渠道、廣覆蓋排查監測,確保「應納盡納」,堅決防止「體外循環」。一是提升鄉村振興信息中心硬體支撐,加強防返貧監測信息系統建設,加強數據篩查預警,強化部門協作,用好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台。二是加強網格定期監測,健全各縣鄉村組四級網格化監測機制,繼續優化基層網格劃分,鞏固提升「多網合一」。三是加強輿情風險預警,探索更多部門參與聯系,強化與網信、宣傳部門協作,及時掌握網路、媒體、信訪輿情中涉及困難家庭情況,應對化解輿情危機。
(二)緊扣「補短板」,推動問題整改。持續鞏固提升他國家暗訪調研以及省督查反饋問題、防止返貧監測第二輪排查和信息採集發現問題整改,結合全省各類督查、重點排查和動態調整,深入查擺工作中的薄弱環節與不足,著力補齊短板弱項,健全長效機制,確保各類問題改到位、改徹底、不反彈。
(三)緊扣「促振興」,深化幫扶實效。一是推深做實定點幫扶,強化市領導聯系幫扶、縣域結對幫扶和單位包村幫扶。二是推深做實駐村幫扶,確保駐村幹部與單位工作脫鉤,切實做到吃住在村、安心用心幫扶。三是推深做實社會幫扶,創新推動「萬企興萬村」,會同市工商聯開展評比工作,通報表揚精準幫扶十佳民營企業。四是推深做實兜底幫扶,對低收入人口分層分類實施社會救助和兜底保障。五是推深做實保險保障,持續發揮「防貧保」等保險保障作用,推進政策覆蓋至非脫貧地區。
(四)緊扣「保增收」,優化就業服務。一是促進就近就業,積極開發和管理好鄉村公益性崗位,支持現有幫扶車間提升帶動當地脫貧勞動力就近就業的能力。二是促進外出就業,有序組織勞務輸出,開展農民工進城務工就業服務「就業援助月」等活動。三是促進技能提升,實施農民工素質提升工程,持續開展「工學一體」培訓。四是促進創業就業,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支持低收入農戶在縣域鄉鎮從事個體經營。強化省外務工人員交通補貼政策宣傳,簡化補貼領取的手續、程序,及時兌現政策。
(五)緊扣「謀發展」,壯大鄉村產業。一是充分利用銜接資金撬動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打捆使用銜接資金,扶持重點企業發展壯大,推動農業產業做大做強。二是突出「雙招雙引」,推動招引項目持續發揮效益,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農業產業項目。三是突出資產管理,促進扶貧項目資產持續發揮效益。四是突出消費幫扶,持續擦亮「五銷模式」金字招牌。五是突出金融幫扶,規范開展脫貧人口小額信貸。
站群政策|聯系我們|關於本站|網站地圖|使用幫助|隱私保護
主辦單位:銅陵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承辦單位:銅陵市數據資源管理局(政務服務管理局)
皖ICP備19009756號-2 皖公網安備 34070202000095號 掃黃打非舉報電話:056212318 網站標識碼:3407000003
建議使用1280*800解析度/IE9.0或以上瀏覽器訪問達到最佳效果銅陵市人民政府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網站支持IPV6 運維電話:0562-5880811
微信公眾號
政務微博
C. 新冠疫情下如何增強產品出口優勢
2020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進出口總額、出口、進口分別同比下降6.3%、6.2%、6.4%。今年上半年貨物貿易高速增長,確實存在去年同期低基數影響。但是,即使與2019年同期相比,進出口總額、出口、進口仍然分別增長28.9%、29.6%、28%。剔除2020年同期低基數影響,兩年平均增速也達13.4%、13.8%、12.8%。後疫情時代全球貨物貿易持續復甦、外需趨旺構成了我國貨物貿易高速增長的重要背景。據WTO統計,2021年一季度全球貨物貿易額增長15%,其中亞洲增長28%。2021年上半年美國、韓國貿易增速分別為24.0%、25.1%。2021年前5個月,歐盟、日本貿易增速分別為22.4%、14.7%。
我國貨物貿易量穩質升的供給側有利因素在積淀
01
出口結構優化,
部分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呈高速增長態勢
2021年上半年,我國汽車整車出口93.9萬輛,金額146.9億美元,增長113.6%、118%(前幾大出口企業分別為上汽、奇瑞、長安、東風、長城等)。車用發動機等汽車零配件出口360.9億美元,增長51.6%。集裝箱、集裝箱船出口92.2億美元、18.2億美元,增長260.8%、322.6%。家用電器出口475.9億美元,增長46.9%。平板電腦出口147.4億美元,增長48%。液晶顯示板出口132.5億美元,增長56%。醫葯材及葯品出口229.7億美元,增長109.7%。文化產品出口535.5億美元,增長75.8%。
02
供給韌性增強
2021年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2183.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6.9%。盡管受人民幣升值、運費上漲等成本因素影響,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10312.9億美元,增長34.7%。尤其是民營企業,表現出較強的靈活性和抗沖擊能力,2021年上半年出口8650.5億美元,同比增長46.1%,占我國出口總額的57%,較2020年同期上升3.1個百分點。
03
貿易新動能釋放
2021年上半年,市場采購方式出口654.6億美元,同比增長61.4%。隨著我國大力推動建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產業園、海外倉,跨境電商迅猛發展,2021年上半年,我國跨境電商出口603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4.1%。
內需回暖,進口量價齊升
01
國內消費回暖
2021年上半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1904億元,同比增長23%。消費品進口總額1325.1億美元,同比增長31%。海南離島免稅銷售火爆,前5個月海南免稅品進口同比增長1.3倍。
02
中間品進口高增長
工業企業經營狀況改善,帶動零部件進口增長。2021年上半年,我國中間品進口9703.1億美元,同比增長37.7%。其中,6月中間品進口同比增長39.5%。
03
大宗商品價格飆升
大宗商品現貨指數(CRB)從2021年1月4日的446.1攀升至8月18日的566。原油、鐵礦砂、銅礦砂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剛需,近年來,原油、銅礦砂對外依存度超過7成,鐵礦砂超過8成。2021年上半年,原油、鐵礦砂、銅礦砂進口額增長26.1%、85.6%、58.2%,其中價格拉動29.1、82.9、52個百分點,進口量僅拉動-3、2.7、6.2個百分點。2021年上半年,我國糧食進口總量8436.3萬噸,同比增長43.1%,進口價格上漲,但仍明顯低於國內糧食價格。
充分估計後疫情時代貨物貿易形勢的復雜及不確定性
2021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快速增長,為全年外貿量穩質升奠定了良好基礎。國際組織和研究機構普遍認為:一是全球貨物貿易強勁復甦。二是下半年中國出口增速趨緩。展望下半年我國貨物貿易形勢,我們認為應考慮以下3點:一是國際市場持續復甦。二是外部環境更加復雜,不確定性加劇,對下行壓力要有充分的估計。三是充分考慮2020年下半年貨物貿易基數較高的影響。
有利因素
01
全球貨物貿易將持續復甦
世界銀行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將達到5.6%左右,是50年來最快增速。2021年8月經合組織(OECD)發布的綜合領先指標(CLI)讀數為100.8,連續5個月超過100的基準線,預示著大多數經濟體的復甦勢頭將持續穩定。WTO貨物貿易晴雨表(WTOi)讀數為110.4,達到歷史高點,同比增長超過20點,反映了貿易復甦的力度,但增速放緩預示著貿易上升勢頭將達到頂峰。周邊國家出口形勢向好,韓國6月出口同比增長39.7%,增幅創下歷年同月之最,日本6月出口同比增速高達48.6%。
02
全球供需缺口將持續存在
2021年7月,美國、歐元區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分別為59.5、62.8,製造業活動連續數月處於擴張區間。美國正處於新一輪庫存周期的起點,下半年將持續補庫存。受印度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影響,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中國台灣疫情形勢嚴峻,國際市場供需缺口將持續存在,電子、制葯、服裝、玩具等海外訂單流入中國內地。2020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資下降35%,但中國實際利用外資卻逆勢增長6.2%,今年上半年持續增長28.7%。訂單流入、外資流入,將持續驅動我國出口增長。
03
國內生產需求繼續回升,
投資和消費穩定恢復
上半年我國GDP為53.2萬億元,同比增長12.7%。工業生產穩定增長,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9%,高技術製造業快速增長,增加值同比增長22.6%。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分別增長205%、69.8%、48.1%。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6%,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3.5%,其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投資同比分別增長47.5%、34.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3%,體育娛樂用品、通信器材、化妝品等消費升級類商品快速增長。
不確定性因素
01
新冠肺炎疫情走勢存在不確定性
具有高度傳染性的德爾塔(Delta)變異毒株肆虐全球,目前已經在130多個國家(地區)傳播,世界衛生組織科學家認為,全球疫情正處於「第三波浪潮的早期階段」。美國單日新增人數超過10萬人,巴西、英國單日新增人數超過3萬人,泰國、馬來西亞單日新增人數超過2萬人。
02
中美關系的不確定性
拜登政府發布的《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臨時指南》指出,中國已經超過俄羅斯,成為目前美國首要的競爭對手。為重塑全球領導力,美國蓄意製造意識形態對抗,搞零和博弈,美式霸權思想與冷戰思維將嚴重影響中美之間的經貿合作。
03
防疫物資和「宅經濟」需求放緩
全球防疫物資市場競爭加劇,口罩、消毒水、洗手液、呼吸機供給充足,增長空間有限。疫情期間,手機、平板電腦等產品需求大漲,電子產品更換周期一般為2~3年,前期刺激政策提前透支了相關產品需求。
04
全球晶元短缺現象將持續較長時間
個別晶元短缺現象,蔓延至多個行業,而且伴隨著價格飛漲,對我國製造業出口形成巨大的供應鏈壓力和風險。
05
國內經濟恢復不均衡
大中小企業景氣度分化、上下游企業利潤分化,中小企業經營恢復不牢固,疊加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成本抬升對下游、小企業利潤壓制尤其突出。2021年上半年,上游原材料製造業利潤兩年復合增長率為35.8%,而下游的消費品製造業利潤兩年復合增長率為17%。7月,大、中、小企業PMI分別為51.7%、50%和47.8%,中小企業PMI連續下滑。
06
運費高企仍制約出口
今年6月,我國主要港口的空箱短缺量逐步緩解,但運價仍持續走高,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美西航線高達1971.5點,2020年同期僅為867.2點。在倉位高度緊張的情況下,運價升易降難。
2020年下半年高基數影響後的貿易值估計
綜合上述有利因素及不確定因素,再考慮到2020年下半年高基數的影響,預計2021年我國貨物貿易出口的全年增速將呈現前高後低的趨勢。
剔除2020年上半年低基數影響,以2019年上半年為基期,我國貨物貿易今年上半年出口兩年平均增速為13.8%。今年7月在去年同期基數抬高的情況下,出口仍然增長19.3%。但是,自5月以來,國家統計局發布的製造業PMI新出口訂單分項連續3個月落在收縮區間,從該指數下降到出口增速下滑大約3~4個月的時滯,預計9月後我國出口增速將受訂單減少影響。我們以出口年均增速13.8%為基準,根據製造業PMI新出口訂單數據對8~12月的出口增速進行估算調整。如果不出現特別極端的情況,預計2021年下半年出口額為16342.8億美元,同比增長9.3%;全年出口額達31524.9億美元,增速為21.7%。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預測,2021年全球貨物貿易將增長19%。按此推算,今年我國貨物貿易出口的國際市場份額將穩中有升,達到15.1%。
從貿易高質量發展角度搞好跨周期政策設計
我國製造業增加值約佔全球3成,人口約佔全球總人口兩成。即使今年我國貨物貿易的國際市場份額達到15.1%,從貿易高質量發展角度看,提高出口規模以及貿易增加值,仍有較大的作為空間。全球疫情持續演變,外部不確定因素較多,國內經濟恢復不均衡。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要著力做好跨周期政策設計,加強中長期政策和短期措施的統籌協調,應對可能發生的風險,使政策措施既有利於當下又惠及長遠。
支持高端製造業出口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我國防控優勢凸顯,推動了汽車、集裝箱船、平板電腦等高端製造業產品出口的高速增長。但全球疫情終將得到控制,我國如何佔領全球供需缺口,將貿易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是推動我國外貿轉型升級應關注的重要問題。
建議:一方面,參照集成電路免稅政策,加大對高端製造業關鍵技術研發企業的支持力度,對於研發設備給予免稅政策支持,對於研發物料進行保稅監管,激勵、引導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另一方面,進出口銀行進一步發揮政策性金融作用,給予高端製造業企業信貸支持,支持企業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提升企業加工製造能力,推動我國高端製造業轉型升級。
積極拓展歐洲出口市場
我國對歐盟出口增長空間巨大,在美國對我國實施全面打壓戰略的背景下,積極拓展歐洲市場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進出口數據分析發現,我國對歐盟出口在化學產品、橡膠及其製品、船舶和農產品上還有較大增長空間。
建議:一是積極吸引巴斯夫等化工巨頭來我國投資。對於納入《鼓勵外資投資產業目錄》的化工投資項目用足用好優惠政策,並根據產業發展狀況積極研究論證優化調整《鼓勵外資投資產業目錄》。二是建立面向企業的歐盟技術性貿易措施咨詢服務體系,建設針對農產品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對歐盟最新法規、標准、措施實施跟蹤,對其市場技術准入條件進行實時監測,動態評估出口商品技術競爭力,引導企業提高技術標准,提升產品質量。
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民營企業是我國外貿第一大經營主體,我國中小企業絕大部分是民營企業,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對於穩就業、穩外貿意義重大。如果下半年出口走弱,出口型中小企業將面臨成本上漲、銷售下滑「兩面夾擊」的困境。
建議:一是各金融機構要加強對中小企業實際經營情況的了解,充分用好貨幣政策工具, 落實落細金融管理部門對服務中小企業的新要求、新舉措,提升中小企業金融服務能力,緩解中小企業面臨的實際生產經營困難。二是政府及時跟蹤產業鏈運行情況,做好風險評估,同時引導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共同應對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三是要健全政策支持體系,圍繞《中小企業促進法》相關內容,在優化發展環境、加強權益保護、建立服務體系、提升創新能力等方面積極出台政策,推動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盡快推動運費合理回歸
由於國際貿易需求回暖,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物流循環不暢,造成運力緊張,海運運價持續上漲,對出口企業帶來較大壓力。
建議:一是有關反壟斷部門加強反壟斷調查,依法打擊哄抬運價行為。約談主要的海運公司,破除壟斷集團的價格同盟。二是鐵路部門加強運力協調,科學制定列車開行計劃,提升中歐班列運輸能力,分擔海運壓力,降低企業運輸成本。
發布於 2021-10-19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D. 三季度,全球平板電腦市場回暖,這是受哪些因素影響
平板電腦市場的回暖,主要受平板電腦市場的消費需求、全球經濟復甦的影響。在今年的疫情之下,雖然許多人都無法出門購買所需物品,但他們還是會在線上或者線下選購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而平板電腦就是其中一種重要選擇。 據調研機構 Canalys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為3250萬台,同比增長7%;2022年前三個月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達到2980萬台,同比增長10%。
總的來說,全球平板電腦市場回暖主要是受到全球經濟復甦的影響,這也就意味著許多消費者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重新購買平板電腦。 而在平板電腦的細分領域,其中又以“娛樂”為主,而消費級市場主要是指娛樂型市場。 同時也因為這一類型的平板電腦在價格上更親民一些,所以也就使得許多消費者都會選擇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