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蘋果設備 » x12平板電腦音效卡
擴展閱讀
電腦一扯就黑屏怎麼辦 2025-07-05 12:42:54

x12平板電腦音效卡

發布時間: 2023-02-03 01:04:00

⑴ 蘋果平板電腦的音效卡壞了怎麼

ipad不建議維修,因為ipad設計後殼是金屬一體成型,即使更換新的屏幕也無法嚴絲合縫,將來屏幕進灰是個大問題,建議到官方售後繳納交換價交換一台新的機器!

⑵ 618選購參考:聯想X12 Detachable/Tablet開箱,附橫向對比

盼星星,盼月亮,堅定思路買下的機器,終於到手了,趕緊開箱,趕緊開機,不對,先拆機,賞析之後,再開機。

包內所有物品

現在的包裝比較簡化,沒有當年以及現在某些旗艦機器左右打開蓋子的那種豪華感,就是箱子上側開口抽出所有東西,氣泡袋裡是鍵盤(前部),塑性紙殼內是主機,左邊一根筆,右邊65W電源。

去掉所有包裝物

按照範式碼好所有傢伙。

組合

然後鍵盤和主機貼合上。

後部角度

360度賞析一下外觀。

機器後部

然後,開機么?不不不,我的性格,除了賞析外部,還要端詳內部,准備拆機——對,新機器上來就是拆。

主板電池

有人說了,不能拆吧,拆壞、保修啊什麼的。作為Thinkpad,甭管是IBM還是Lenovo,我認為其品質來自於自身的素質,而不怕用戶自行拆解。君不見,美國官網「支持」欄目常年提供每種型號機器的HMM(硬體維護手冊),官方指導如何拆機。而通過HMM和service part等信息,能獲取到很多「隱藏關卡」。反正中國官網不提供,咱也不問咱也不關心,美國有咱就用。

散熱和SSD

為什麼要拆機(算不上拆解)呢,拆開來看,才能知道這機器能幹啥,不能幹啥。總體上,這張圖是熱管、風扇。仔細看,黑條有圓孔的,這個應該是預留的WWAN天線佔位;佔位條的左側,顯然是正面攝像頭,右側則是開關鍵(呼吸燈)和後背的紅點亮燈組件;熱管和散熱器就不說了,那個風扇還是什麼超薄懸浮什麼什麼的;在熱管彎頭向下的位置,蓋住了半個子板,那就是SSD,受限於空間,機器選用的是2242;再往右那一塊黑色的,則是右側的喇叭。由於右側就是喇叭,2280就不要想了。

以上都是已經在機器上的,我們再看看沒在機器上的。在風扇左上側,也就是主板的右上角邊緣,四個排線座接通了兩個,分別是電源呼吸燈按鈕子板(上)和風扇供電調速(下),左邊那兩個是什麼呢,主板自書,寬一點的是NFC——也就是說支持NFC組件(但是現在發售的所有機器都沒有NFC);窄的沒有印刷用途(或者被銅片蓋住了),翻查HMM,叫P-Sensor,給WWAN用戶的,一直以來,各型WWAN除了MAIN、AUX,都會多出這么一個街頭,不知做何使,這也是自製WWAN天線的最大障礙。

另半塊主板部分

這部分就比較清晰了,空白一個WWAN插座,M.2;黑布覆蓋有個WLAN,這一代機器,不是AX200就是AX201。還是等同那半邊,定投黑色圓孔佔位WWAN天線,但是對比一下,左右分別是WLAN的兩個天線,(包括那半邊WWAN天線)尺寸天壤之別,5G真NB。這半邊主板沒有什麼空接的線。圖片左下角為左邊喇叭,上邊兩個分別是TYPE-C(雷電4)介面和3.5耳麥口。

電池數據

現在的電工電子技術發達,主板越做越小,而同時電池的能量密度並沒有變化,於是機器大把的空間都可以釋放給電池。在平衡輕薄等因素後,這型機器的電池配置為42Wh。電池左側是USB3.2子板,Type-C口不提供雷電4,只提供PD和DP,還有一個SIM卡插槽。

有人說WWAN其實沒有太大用,配上天線和功能卡花了不少錢,反倒不如300塊錢買個手機插上卡開熱點,打電話啥的也不耽誤,本人覺得也挺有道理,所以這個SIM卡槽能否改造為TF卡槽呢?

屏幕參數

主機部分另外半邊顯示屏部分。這台機器的顯示屏走線不太合理,第一次拆機,屏線直接扽了下來,好在排線介面結實,否則真就是未開機直接報廢了。

鎂,美

扣上後蓋,拆完收工。其實拆挺簡單的,幾顆螺絲,一圈卡扣。

開機

拆完機,才能正經開機。對了,屏幕左下角,眼睛好的你們,是不是看到了一個亮斑。對的,你猜怎麼著。開機亮屏之後,我心裡一塊石頭放下了,屏線沒事。可是初次開機一通設置之後,這觸摸和電磁筆在哪呢?我去,還有後遺症?趕緊再拆機,重新插拔線頭。

我知道屏線和觸摸組件是兩個走線,前次拆機不小心扽到的是屏顯不是觸摸,觸摸線原則上沒問題。而這次開機的過程中,居然發現電池旁邊的USB3.2子板有一點安裝不到位,板子小角翹了起來,估計頂到顯示屏了。再合上機器,果然亮斑沒有了,崑山的做工啊,囧。然而手、筆觸摸還沒有,最後瞎折騰,似乎是裝了驅動,好了,我^&$%^*%&^。

上邊看了一堆圖,此處開始大量文字,高能警告,原則上沒有過多的評測,我覺得看純評測的話,會有很多其他渠道的文章,而我就說一些選擇、思考和評述。文章最後還會有一些對比的圖。

要說現在的筆記本電腦,無非兩個走向,極致輕薄 性能至上。往性能上說呢,已經不考慮電池、重量這些限制了,就是堆件堆料,空間狹小散熱不好那就恨不得上水冷。個人認為,這種情況更像是體積縮小了的台式機(工作站)而已,已經不怎麼移動了(難道扛著兩袋面到處溜達么),索性不如直接搞一個台式機(工作站),堆件可以更輕松。

所以我的觀點, 筆記本電腦還是應該以輕薄便攜和一定的續航能力為主,性能是第二要素;或者在保持一定基礎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做到最大化便攜和續航,而需要取捨的時候,要舍棄性能 。至於便攜這個點,也許是年齡大了肩上扛了更多的東西而再也扛不住多的幾百克,也許是性格更想輕裝上陣,反正越輕越好。

自2005年以來,本人一直不離Thinkpad小黑,從T系列用到X系列,再到X1旗艦。近五年來,都是新概念的二合一機型作為主力機——X1 Helix、X1 Tablet (2016)、X1 Tablet 2nd (2017)。所以來到2021年要換機,肯定圈定了小黑體系。至於具體機型么,糾結了好一段時間。

Thinkpad 2021產品線,圖片來自知乎天啟

2021年,Thinkpad大力擴張產品線,知乎天啟做了較為詳細的表格,感謝。而前述觀點加持下,候選機器就很明確了。首先14寸及以上都不考慮了,要說X1 Carbon是個好機器,是在便攜續航和性能等方面完全平衡的產品,而我的選擇對象更偏重便攜方面。其次13寸以下,個人還是期望旗艦X1系列,X1 Nano和X1 Ttianium候選,X13就算了不如直接X1N,還有就是X12 Detachable/Tablet。作為小黑,X1 Titanium已經不黑了,同時我對翻轉這個概念並不感冒,要麼tablet化,要麼普通laptop型。於是最終就是X1 Nano和X12 D/T之間的選擇。

11代移動CPU性能表

經常會拿來跟X1 Carbon進行比較。你說非要把潘長江和姚明一起打籃球,打得過么?從CPU看上,一個UP3一個UP4,完全是兩個性能級別么。至於普遍吐槽的沒有USB-A口,我的觀點,有沒有A口我現在優盤用的都少了,什麼文件都是微信傳來傳去,實在不行還有NAS、SAMBA等網路文件傳輸協議,除非必須,輕易不插USB-A。所以有沒有A就別要了,那麼平chang,C也挺好的(有人懷疑我開車么?)。對了48Wh的電池,這個機器做到了EVO認證。

平板形態,我堅持認為這個新系列機型,其實就是X1 Tablet的後續系列,祖宗是X1 Helix。X1T 2016和X1T 2017還湊合,但是感覺X1 Tablet Evo好像遭遇了滑鐵盧,不清楚是定價問題還是機型本身的問題。於是這一代,tablet機型從X1系列下放到了X系列,剛開始還叫Detachable,估計是想跟以前的X1 Tablet保持點距離吧,但隨著國內上市,聯想改名部顯然還是比微軟強一些,硬改X12 Tablet。但我估計將會國內國外兩套命名,美國那邊似乎仍叫Detachable。但總之,這個產品系列的下放,那麼這次下放,下放的不僅是型號,下放的是對市場的預期和產品形態——微軟的Surface都搞了幾代Laptop了。

其實從機型的Spec和HMM看,兩個機器基本沒什麼區別,誇張點說,除了外形問題,主板可以直接換用。而不同的地方主要是屏幕及觸摸和電池。屏幕方面,由於不是旗艦X1系列,X1D並沒有像它的前任以及現在的X1系列那樣使用高分,但保持著3/2,而X1N則有2160*1350上2k了這個解析度,改進到了16/10。雖然屏幕尺寸一個12一個13,但是別忘了X1D的航母邊框,最後兩型機器外形上基本無差。

重量和電池容量,X1N絕對勝出,輕200g還多了6Wh的電池(基本一個小時的持續時間),質量上的節省應該主要在外殼材質、布局方式等。主板上,核心沒有區別,主要區別就是位置,一個趴在鍵盤下邊,一個躲在屏幕後邊,導致了散熱後果上是熱鍵盤還是熱屏幕,反正我一般情況下摸的都是鍵盤,屏幕熱無所謂。

另外有一點我覺得值得想一想,天線:以往的TP,天線都穿過屏軸安排在屏幕上邊緣和兩側,後來屏幕越來越薄,天線放不下了,於是就布在鍵盤側了,並在主板周圍,但是天線這個東西吧,總覺得豎起來(放在屏幕端)是不是好一點,沒有人體(手)遮擋是不是好一點?心理,純心理。最後一點,觸摸上,X12D的標配,還有電磁筆,4096級;但X1N有相應版本,但是好像不支持電磁筆。

關於觸摸我覺得是這樣的,首先說 觸摸是人機交互的一個本能 ,滑鼠和鍵盤是一個不得已為之的東西;其次真實案例,某次我用PS修圖,拿滑鼠一點一點勾,最後直接上筆,真TM好用,想想那大幾千塊錢的WACOM數位板,不就是這么幹麼?

所以天線、筆成了決定性因素,我決定了X12D,果斷走美八。自己沒有美私卡,找朋友弄回國費點勁,找了TB上的代購,結果找了第一家,白白好了一個月,跟我說價格不適合,我特么我在乎差那幾百塊錢的價格么,大幾千都出了。果斷換了一個,結果心儀機型斷貨了,要12周發貨,這。。。原計劃1160+16G+512G。

於是又開始糾結1130和1160的問題。最後一咬牙一跺腳,那就i5 1130吧,等待半個月之後,終於在決定後的兩個月拿到了機器。再往後開始折騰4k60Hz10bit的問題,有了上篇文章【避坑指南】2021年分水嶺般的4K60p_其他電腦配件_什麼值得買 (smzdm.com)。要沒有第一家那麼扯淡,我覺得我不止能拿本站首發,甚至能拿全網首發,哼哼。

價格么,美八一直在變,我下單之後,還漲了五十來刀。但總體上, 現在國行的價格可以參考美八帶郵帶稅後價格 。比如我這台摺合最終價格在8700左右,而國行發布價格8999。i7 1160那款摺合價格在9200左右,猜測國行價格9999,或者9499。現在美國「水貨」跟國行的價格差不是那麼大了。當然了,如果不帶郵不帶稅純美八的價格還真是便宜不少的。

自家的競品,X1N算是一個,X13也勉強算是,但是總體上機器的形態不一樣。而最大的競品當然是田字格品牌的蘇菲婆。本文接下來會有跟蘇菲婆4的簡單對比。在11代CPU下,正經競品是7+。兩者的對比,個人認為就兩點,質量和價格。SP7+的丐版價格很便宜, 5988起,但那可真是丐中丐啊,如果等同1130/16G/512G帶鍵盤和筆,那可就過萬了。然後質量么,呵呵,田字格牌,只能用呵呵了。

本人目前在用的是X1 Tablet 2nd (2017),之前是X1 Tablet (2016),這兩台都是無風扇設計的4.5W TDP,這么多年了,主力日常辦公,輔助搞一搞JAVA開發,性能完全跟得上,也因此我強調輕薄便攜而不是性能,這幾年就算是擠牙膏,性能也是完全過剩的。

手頭還有一台Surface Pro 4,這台機器一樣,搞一搞Word、Excel,也不吃力吧。至於我現在X1T2017為什麼要換,日常帶4K屏,網頁、Win10系統等等一系列因素,CPU經常100%,懶著折騰了直接換機器——話說,確實從買來沒有重裝過系統,一路跟著Win10更新,估計重裝一遍立即滿血復生了。

手頭三台機器

目前這三台機器碼在一起。

支架結構

三者的支架結構,X12D和SP4是一個套路,而X1T則是另外一種套路,接下來會有專門評述。

三者尺寸

以右下角為基點,左上角三者的差別,從上到下分別是X12D、SP4、X1T。

三者的轉軸

SP4是一種拉桿結構,X12D是翻轉屏那種鉸鏈結構,而X1T最簡單就是傳統的屏軸技術。

兩類支架結構

這里就要說兩種支架結構上的事情了。個人是偏向於X1T這種支架結構的,因為整個支架平面全都可以作為受力面,比如放在腿上,那是一個平板放在腿上,很舒適。而SP形式的支架,那是一塊鐵板豎插在你的腿上,受力是一條線,你說會舒服么?無奈自從X1 Tablet Evo也改SP形式支架,現在沒得選。當然了結合前述的屏軸,兩者在屏軸的受力上,也不盡相同,X1T的傳統屏軸要承擔所有扭轉力,而SP形式則沒有扭轉力,只是簡單的力的分解。(看,我用筆直接用畫板畫了幾個箭頭,最本能的交互形式)

三根筆

聯想好像挺逗,每個帶筆的設備,好像都是一直特別型號的筆,於是聯想的筆特別多,但是性能上,高端一點的機型應該都是4096級。不過有高人說這些筆都不行,WACOM什麼什麼東西最牛叉。

鍵盤對比

鍵盤么,我現在認為買筆記本電腦, 不挑配置不挑尺寸,第一要挑選的是鍵盤 ,甚至是買鍵盤送主板電池顯示屏。小黑的鍵盤始終是行業標桿——即便他被閹割得不成樣,套用黎明的那句話,在座的都是垃圾。這一代X12D應該是1.35mm鍵盤,但是初次觸摸,好像比應當同樣是1.35mm的X1T鍵盤要硬一些,當然也可能有新舊因素。鍵帽間距、紅點等方面,兩款基本雷同。但是有個問題,X12D為什麼把指紋放在鍵盤上?難道拔掉鍵盤之後,主機解鎖只能靠Win10人臉以及鍵盤輸入?X1T則在屏幕側邊。

順便再說一個有關楔形結構的。當年小黑甚至是一眾筆記本廠商在做C殼下邊緣(手腕處),會做成圓弧,同時屏幕B殼頂端則圓弧突出。我這么一說大家絕對能想到那個結構。然後大家考慮一下,這個邊緣結構割手腕么?不知何時,不知哪個廠商,追求什麼美學,我K,那C殼下邊緣直角哦,然後最誇張的那個信封里拿出來的機器,那個地方不知道當刀好不好使。而tablet型機器,鍵盤可以很薄,而在楔形結構下,就不那麼割手腕了。再次呼籲 放棄什麼楔形結構 ,追求美沒錯,但別鑽牛角尖。

細節對比

要說新鍵盤哪裡不舒服吧,那就是鍵帽凹槽的這個邊緣過度,你看右側X1T多麼平滑,X12D則略感刮手,特別是空格按鍵的時候。

X1 Tablet的鍵盤架高以及擴展模塊

其實細數之前所有的X1 Tablet的優點,這機器還真是一種經典合理設計。比如這個鍵盤架高,傳統的laptop型筆記本只能靠架高後部實現,而tablet型機器自帶屬性。X1T甚至三種高度架高,圖上是中間高度。而自打換了支架結構之後,EVO和X12D也是兩種高度。另外,X1 Tablet還支持三種擴展模塊——電池、投影和從未見過的3D掃描建模。

我從X1T2016便配置了電池模塊,2016、2017兩代通用,圖上這個電池模塊就是2016那一代留下來的。然後這個電池組件不單擴展了電池,還擴展了OneLink+、HDMI和一個USB-A(主機本體A*1、C*1)。配合OneLink+擴展塢,一根線,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電池用量對比

說到擴展電池了,在電池對比上,我覺得各種測試工具啊、評測啊,都不如自己用的真實。上半張是X12D的,下半張的是X1T的。顯然X12D大概消耗在5W-8W左右(截圖4.685W),而X1T則要到9W-12W了。注意X1T可是一個4.5W TDP的CPU,不知道電都跑哪去了,重裝系統應該會改善。按照這個實際消耗值,就能大概推算自己使用這台機器能支撐多長時間。

好了,圖和文字都說完了,總結幾點:

本文經「什麼值得買」社區作者@cpstar授權轉載,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⑶ 聯想 ThinkPad X12 可拆卸評測:Solid Surface Pro 替代品

如果您想要一台 Windows 10 平板電腦二合一用於工作,這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聯想的 ThinkPad X12 Detachable 是一款 12.3 英寸平板電腦,內置支架和可拆卸鍵盤。如果這聽起來很熟悉,那是因為它與微軟的 Surface Pro 本質上是一樣的。不過,Surface Pro 幾代人都沒有太大變化。X12 可能聽起來很熟悉,但它是一種全新的設計,帶有新組件——包括英特爾的第 11 代處理器和 Thunderbolt 4 支持。聯想還包括其鍵盤蓋(Surface Pro 的附加購買)以及有源筆。雖然它可能沒有微軟頂級平板電腦的 時尚 魅力,但 X12 可以承受極熱和極冷、灰塵、跌落、潑濺和撞擊。

ThinkPad X12 Detachable 目前的起價為 1,088 美元,但它會隨著聯想提供的任何交易而波動。在英國,聯想網站稱 X12 即將「上市」,售價為 1,520 英鎊。它在澳大利亞有售,起價為 2,199 澳元。配置與我的評測系統類似的Surface Pro 7售價 1,400 美元,而且沒有鍵盤蓋和筆。聯想提供了多種配置選項,包括五個第 11 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其中兩個是 vPro 版本,以提高安全性和遠程可管理性。然而,與大多數 ThinkPad 不同的是,只有一個屏幕選項——但它是一個很好的選項。

這款平板電腦的 12.3 英寸顯示屏具有 3:2 的縱橫比,與寬屏 16:9 顯示屏相比,可為您提供更大的垂直工作空間。
色域覆蓋 100% sRGB,亮度為 400 尼特。它實際上剛好高於中央的亮度,略低於顯示器的其餘部分。盡管如此,均勻性總體上還是不錯的,亮度確實有助於一些眩光。總而言之,這是一款適用於工作、演示和 娛樂 的一流屏幕。

由於這是一款平板電腦,機身沒有太多東西,但聯想仍然捕捉到了 ThinkPad 筆記本電腦的外觀和感覺。因為所有東西都裝在顯示器後面,所以平板電腦很堅固,單獨重 1.7 磅(760 克),帶鍵盤和筆重約 2.5 磅。盡管如此,它比大多數筆記本電腦更輕,並且符合 12 Mil-Spec 標准。

ThinkPad 設計延續了可拆卸鍵盤,該鍵盤牢固地卡在一組磁性觸點上。鍵盤正上方的條帶向上折疊,以磁性方式連接到顯示器的底部,反過來,將鍵盤的後部抬起,以獲得更舒適的打字位置。

鍵盤布局和尺寸對我來說幾乎不需要調整,而且按鍵的行程足夠讓您感覺不像是在平坦的表面上打字。功能鍵預編程有用於 VoIP 呼叫、麥克風靜音和通知的快捷方式。鍵盤也是背光的,因此您不會在機艙昏暗的燈光下難以看清按鍵。

不使用時,鍵盤右側的織物環可以固定隨附的筆。盡管筆性能流暢且反應靈敏,但您不會將其誤認為是在紙上書寫。用於標記文檔、繪制快速流程圖、做筆記或簡單地塗鴉以刷新您的想法真的很棒。

除了可維修的觸摸板(如果您願意,還可以使用 ThinkPad TrackPoint)還有一個指紋讀取器,可用於快速登錄。當您不使用鍵盤時,1080p 網路攝像頭旁邊還有一個紅外攝像頭,因此您可以使用面部識別登錄。還有一個隱私百葉窗,您可以滑動以阻擋網路攝像頭。還有一個面向世界的 8 兆像素相機——適用於需要快速拍攝項目或工作現場的照片或視頻的時候。

X12 出現問題的地方在於埠。它有兩個 USB-C 埠,其中一個支持 Thunderbolt 4,還有一個 3.5 毫米耳機插孔,僅此而已。所有傳統埠都依賴於加密狗、集線器和擴展塢,並且沒有包含用於 USB-A、乙太網或 HDMI 的加密狗。不過,當您配置系統時,聯想會將它們出售給您。它們也都在一側並分開,因此如果您在筆記本電腦模式下使用兩者,則顯示器頂部會笨拙地懸掛某些東西。

鑒於平板電腦和內部組件有多薄,我很驚訝我能夠從 ThinkPad X12 獲得 9 小時 23 分鍾的電池續航時間。這僅比聯想聲稱的電池壽命少了大約一個小時,而且可能是使用低端 Core i3 配置。

我的 Core i5 配置與具有可比組件的翻蓋和可轉換二合一的性能相當。它比我們測試過的第 11 代酷睿 i7 筆記本電腦落後了一步,但老實說相差不大。如果你想要一點額外的性能或長壽保險,那麼 i7 是值得的。對於日常辦公室、學校或野外使用,具有 16GB 內存的 i5 應該讓您的工作順利進行。

這幾乎就是聯想 ThinkPad X12 Detachable 的故事:它是一款纖薄、堅固的平板電腦,具有超長的電池壽命、出色的性能以及您在包裝盒中工作所需的所有配件。如果您需要的不僅僅是 USB-C 連接,請准備好獲得加密狗或擴展塢。

⑷ 平板電腦可以用買回來的那個音效卡嘛,然後安裝上

平板電腦不需要安裝額外的音效卡,而且也不支持使用外接音效卡,所以你無法給平板電腦安裝音效卡。

⑸ 平板電腦可以用買回來的那個音效卡嘛,然後安裝上

平板電腦你需要通過瀏覽器搜索你的品牌進行搜索相關攻略進行搜索安裝教程或者通過客服售後進行安裝

⑹ 蘋果平板電腦的音效卡壞了怎麼修

你好!蘋果電腦分筆記本、一體機等多種情況,維修方式不一樣哦!蘋果電腦音效卡壞了看看在不在保修期內,保修期內免費維修更換。如果不在保修期內,需要更換主板。主板價格根據不同型號差距很大,你沒說明具體的型號,故無法准確判斷出價格差。建議買個pcl插槽的獨立音效卡或是usb借口的獨立音效卡,價格從低端的幾十元起步。祝好運,如有幫助請考慮採納哦!

⑺ 平板電腦做直播伴奏帶音效卡,和電腦比效果如何

音質沒有電腦好
平板電腦的性能比手機好 不是好在音頻硬體上
平板和手機直播 音質相差不大
跟電腦的獨立音效卡、麥克風比,差距大
--【音平商城】(麥克風、音效卡、耳機、音箱等專業錄音、主播直播設備),為您解答,望採納

⑻ 平板電腦可以安裝音效卡嗎

  • 可以的,可以連接個外置音效卡使用;

  • 推薦手機外置音效卡森然播吧,雖然是手機外置音效卡,但是同樣支持平板使用;

  • 音效卡功能也非常不錯,很多主播使用,音效卡除原聲外有三種變聲效果;有三種現場音效;有六種搞笑音效。

⑼ 求解:平板電腦一下沒有外音,只能插上耳機才能有聲音,求解為什麼怎樣操作

如果您使用的是華為平板,平板外放無聲音,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排查處理:
一, 請查看平板是否顯示耳機圖標
如果平板未插入耳機,仍顯示耳機圖標,會導致平板外放無聲。
二,請確保喇叭沒有被遮擋
請確保喇叭的出音口位置沒有被遮擋,如保護殼、保護套等。
三, 請嘗試清潔喇叭防塵網
您可以使用較軟的長毛刷蘸取酒精,刷洗出音孔內的防塵網後觀察聲音是否恢復正常。
四,請按照以下方法檢測設備發聲是否正常
請您打開平板的我的華為APP/服務APP,找到我的華為APP>故障排除>硬體與物理連接>開始檢測>手動檢測>揚聲器、聽筒、麥克風(服務app>故障排查>更多>其他>設備聲音問題>開始檢測)。
(1)如果檢測聲音正常,建議重啟手機或更換播放音源後嘗試;
(2)如果檢測聲音異常,建議提前備份好重要數據(QQ,微信等第三方應用需單獨備份),攜帶購機憑證前往華為客戶服務中心進行專業檢測。
如仍然無法解決或者仍然存在疑慮,請提前備份好數據(QQ,微信等第三方應用需單獨備份),並攜帶購機憑證,到附近的華為客戶服務中心檢修。

⑽ 蘋果平板電腦的音效卡壞了怎麼修

iPad裡面沒有音效卡,你說的是負責聲音部分的音頻晶元吧。這個比較專業,只能去蘋果的官方指定售後維修站去修。採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