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手機行業的發展歷史和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伴隨著晶元低功耗的進步及全球3G網路的發展,手機行業的又一次革命到來了。手機從發明以來,經歷了多次變革與轉型。從通訊方式來看1G是模擬信號,2G是數字信號,3G、4G其實也是數字信號,沒有什麼本質的變化只是網速變快了,快到足以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手機本身由於晶元技術、屏幕顯示技術、電池技術的進步,變的越來越智能,發展模式也從原來的單一產品生產變為分工協作。慢慢變的越來越像PC產業,遵循摩爾定律,各個部件標准化。外部環境來看,通訊技術使網速不斷增加,通話功能的比重逐漸降低,各個運營商的地位也在邊緣化,最後淪為網路的管道。在這個巨大的變化下,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下一代的王者。
主要參戰人員:
鼻祖:蘋果
當喬布斯把iphone展現在世人眼前,引來了一片嘲笑,誰也沒有察覺手機行業已被他顛覆。而今蘋果市值已達3300億美元,成為高科技行業一哥,無疑成為所有競爭者的崇拜者。往往一個行業的變革者都是來自行業外部。蘋果有著軟硬通吃、工業設計及用戶體驗等基因,做出iphone這樣劃時代的產品,同時開創了APP模式。
手機製造商:諾基亞、MOTO、三星、LG、RIM、索愛、HTC
諾基亞:諾基亞是鍵盤時代的王者,其產品實用、外觀朴實。在當時硬體及網路都很差的時候,推出symbian系統,一舉拿下智能手機70%的市場份額。也正是這樣,造成諾基亞對所有新事物都傲慢的認為那不是用戶所要的。後知後覺的諾基亞,換ceo,同時與intel、微軟建立聯盟,同時發展Meego和WP7兩種手機系統。劣勢:落後於其他智能手機,在北美市場處於絕對的劣勢,有被淪為管道的可能。
MOTO:從來都是個瘋子,對工業設計有著無限的執著,曾經有過V70、V3、A1200這樣經典的產品,當然最終也跌倒在這份執著上。銥星計劃的失敗,大家也對此報以惋惜。就當大家認為摩托羅拉這個品牌會消失的時候,憑借android一舉咸魚翻身。在未來,繼續把握行業節奏,同時發揮自己的瘋狂。
三星:強大的從向一體化,其優點在於生產速度,及成本優勢。缺點,也許韓國相鄰中華,也吸取了投機取巧的思想,永遠模仿大於創新,不能成為領袖。
RIM:不同其他製造商,有著自己獨特的氣質,全鍵盤及郵件系統是其優勢,在北美還是有很多粉絲。對智能手機的大勢認識不夠,迷茫於改變自己還是堅持自己。
LG:和三星性質基本一樣,當然對外形有著更變態的品味。
索愛:在功能性手機時代也輝煌過,品質和外形是其優勢,但存在研發周期長和成本高的劣勢,沒有變化的話,在未來機會不大。
HTC:華人世界第一個世界級手機品牌,智能手機行業的老兵,能保持研發速度和低成本,又能在北美人心中保持cool 的感覺,確實不易。目前為止htc的手機性價比最高,同時各種系統通吃也保證其在行業內的穩定性。
PC:惠普、戴爾、聯想、Acer。
在目前智能手機的變革下,各PC廠商發現游戲規則如此的相似,也想分一杯美羹。但基本沒有什麼大的作為,因為品牌影響力和工業設計和其他廠商還有差距。
互聯網:微軟、google
在互聯網領域,二位打的難解難分。移動互聯網對於兩個巨頭,都是零起跑線。誰都想向windows一樣統治世界,微軟按照PC思維是一個錯誤。要知道手機最多不超過5寸,所以android通過吸取IOS的優點,暫時領先。同時,android又擁有互聯網基因,秉承google「do no evil」的精神,免費開源操作系統。更是採用聯盟戰略。把一下手機製造商和網路運營商聯合在一起,整合世界信息。Android一舉成為世界增長速度最快的系統。微軟痛定思痛,也推出WP7系統,又與諾基亞達成協議,但該系統和android有著本質不同,授權收費,且硬體要求高,造成增長緩慢。
平台:IOS、Android、WP7、symbian
IOS只為Iphone而生,簡潔,容易上手,自定義內容少,穩定運行所以軟體,從不死機。擁有30個軟體,但很多需要付費。完美的封閉式生態系統,當然還有國人最喜歡的越獄。Android,開源系統,完全免費,可隨意定製,十多萬個軟體,每家手機製造商都根據自己的特點定製手機。多元化的操作,很適合geek使用。WP7,系統UI新穎,操作方便,硬體要求高且需要付費,秉承windows一貫的兼容性。可使用軟體最少,發展緩慢。symbian,硬體要求低,用戶體驗差,應用豐富,適用於鍵盤類智能手機。
在這次革命中,有以下幾個特點,沒有把握這些規律的玩家都會被淘汰。第一,移動運營商終將淪為管道。凡是想進入移動互聯網的運營商,都是燒錢行為。畢竟,運營商是傳統行業和IT精英們沒的比,失敗案例可以看看移動搞的手機系統。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手機號碼都會消失,大家會有各自特有的一個ID,互相溝通。運營商要做的不是如何不讓自己變為管道,而是轉變思維如何把管道這個本質工作做好。第二,軟硬通吃是不可能的,就算王者蘋果也要把一些零部件外包出去。和PC產業一樣,產業分工越來越細化,個廠商要根據自己的優勢,選擇發力點。第三,將來不會像PC時代只有一個windows,而會多種系統並存,因為app模式將更多實惠留給開發者,這樣以後每個平台上所用主流軟體都是一樣的。這點不同於PC產業,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會出現多個平台和多個手機品牌同時競爭。
『貳』 蘋果手機有怎樣的發展歷史
2004年,蘋果公司召集了1000多名內部員工組成研發iPhone團隊,開始了被列為高度機密的項目,訂名為「Project Purple」,當中包括的幕後設計師Jonathan Ive。當時蘋果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從原本的重點如iPad的平板電腦偏離至轉向手機。蘋果公司跟秘密合作創造了一些硬體和軟體設備—當時的Cingular無線網路—AT&T並給予蘋果公司投資及很大自由度,在30個月動用了約$1.5億美元。作為交換條件,蘋果公司在4年內,在出售的iPhone將交由獨家發售。蘋果以「Purple 2」為開發代號啟動了iPhone手機的開發計劃, 當時正值開始風行全球諸如多點觸摸等為設計元素顯然也受到了影響。2007年1月9日,喬布斯在馬士孔尼會展中心的蘋果公司全球軟體開發者年會2007中透露推出第一代iPhone。兩個最初型號分別是售價為$499的4GB和$599的8GB,於當地時間2007年6月29日下午6時正在美國正式發售,全美的蘋果公司銷售商店外有數百名蘋果粉絲為了搶購而提早排隊購買。由於剛推出的iPhone上市後引發熱潮及銷情反應熱烈,部分媒體譽為「上帝手機」。第一代iPhone於2007年11月發售,而在2008年的春季開售。當喬布斯在2007年1月發布時,人們對Motorola Rockr的記憶全部抹去。時任谷歌CEO的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也前去給喬布斯助陣,共同揭曉了第一代iPhone手機~
『叄』 智能手機的發展歷程
作為一項新興技術,CDMA CDMA2000正迅速風靡全球並已佔據20%的無線市場。截止2012年,全球CDMA2000用戶已超過2.56億,遍布70個國家的156家運營商已經商用3G CDMA業務。包含高通授權LICENSE的安可信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在內全球有數十家OEM廠商推出EVDO移動智能終端·2002年,高通公司晶元銷售創歷史佳績;1994年至今,高通公司已向全球包括中國在內的眾多製造商提供了累計超過75億多枚晶元。智能手機也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誕生。
不同操作系統手機之間的應用軟體互不兼容,而相同系統的手機軟體基本通用,使用起來相當的便利。因為可以安裝第三方軟體,所以智能手機有豐富的擴展功能。
智能手機的誕生,是掌上電腦(PocketPC)演變而來的。最早的掌上電腦並不具備手機通話功能,但是隨著用戶對於掌上電腦的個人信息處理方面功能的依賴的提升,又不習慣於隨時都攜帶手機和PPC兩個設備,所以廠商將掌上電腦的系統移植到了手機中,於是才出現了智能手機這個概念。智能手機比傳統的手機具有更多的綜合性處理能力功能,比如Symbian操作系統的S60系列,Symbian的S60、Symbian3,以及一些MeeGo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然而,就新近的發展來看,這些智能手機的類型有相融合的趨勢。
智能手機同傳統手機外觀和操作方式類似,不僅包含觸摸屏也包含非觸摸屏數字鍵盤手機和全尺寸鍵盤操作的手機。但是傳統手機都使用的是生產廠商自行開發的封閉式操作系統,所能實現的功能非常有限,不具備智能手機的擴展性。智能手機這個說法主要是針對功能手機(Feature phone)而來的,本身並不意味著這個手機有多智能(Smart);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所謂的「智能手機」就是一台可以隨意安裝和卸載應用軟體的手機(就像電腦那樣)。功能手機是不能隨意安裝卸載軟
件的,JAVA的出現使後來的功能手機具備了安裝JAVA應用程序的功能,但是JAVA程序的操作友好性,運行效率及對系統資源的操作都比智能手機差很多。
世界上第一款智能手機是IBM公司1993年推出的Simon,它也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觸摸屏的智能手機,使用Zaurus操作系統,只有一款名為《DispatchIt》第三方應用軟體。它為以後的智能手機處理器奠定了基礎,有著里程碑的意義。
第一代iPhone於2007年發布,2008年7月11日,蘋果公司推出iPhone 3G。自此,智能手機的發展開啟了新的時代,iPhone成為了引領業界的標桿產品。
大屏幕平板手機(Phablet)逐漸成為主流,到了2014年出貨量甚至超越小型平板電腦。
據《2013-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估算,2012前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用戶總數已經突破了10億大關。而2011前三季度的用戶量只有約7億戶。可以看出,智能手機市場的潛力不可估量。
從具體市場排名來看,首位的三星出貨量為5630萬部,市場份額為31.3%;蘋果位列第二,出貨量為2690萬部,市場份額為15%;RIM占據榜眼位置,出貨量為770萬部,而中興出貨量為750萬部,市場份額為4.2%。從品牌競爭力看,我國智能手機仍停留在低價位的競爭上,在擴規模、降成本、降價格的模式下,我國智能手機廠商擁有的利潤空間較為狹窄。在2012年第三季度,蘋果和三星瓜分了智能手機市場106%的利潤。
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預計,2013至2015年是我國智能手機換代高峰期。三年累計銷售額將達到2萬億元,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銷量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同時,中國國產智能手機企業創新能力有待提高,產品利潤率仍與國際知名企業存在較大差距。國產智能手機產業發展前景光明,但仍任重道遠。
『肆』 手機硬體及軟體知識
山寨機大部分都支持MRP 了CPU一般都是MTK6225的晶元了只是看出廠的時候廠家有沒有支持這個擴展功能 但是山寨機的擴展性能不怎麼樣裝視頻版QQ 接通試過不過畫面很小勸你還是買個智能系統吧 現在都流行android系統
『伍』 軟體的發展歷史簡介
軟體業的歷史要追溯到50年前,它有半個世紀的發展。
第一代:早期專業服務公司,1949——1959。第一批獨立於賣主的軟體公司是為個人客戶開發定製解決方案的專業軟體服務公司。
在美國,這個發展過程是由幾個大軟體項目推進的,這些項目先是由美國政府,後來是由幾家美國大公司認購的。這些巨型項目為第一批獨立的美國軟體公司提供了重要的學習機會,並使美國在軟體業中成了早期的主角。
第二代:早期軟體產品公司,1959——1969。在第一批獨立軟體服務公司成立10年後,第一批軟體產品出現了。它們被專門開發出來重復銷售給一個以上的客戶。一種新型的軟體公司誕生了,這是一種要求不同管理技術的公司。
第三代:強大的企業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出現,1969——1981 。
IBM給軟體與硬體分別定價的決定再次證實了軟體業的獨立性。在隨後的歲月里,越來越多的獨立軟體公司破土而出,為所有不同規模的企業提供新產品——可以看出它們超越了硬體廠商所提供的產品。最終,客戶開始從硬體公司以外的賣主那兒尋找它們的軟體來源並確定為其付錢。
第四代:客戶大眾市場軟體,1981——1994 。個人計算機的出現建立了一種全新的軟體:基於個人計算機的大眾市場提交了它們的產品。這呼喚著極其不同的營銷和銷售方法。
PARC為今日的PC確立了技術基礎:由施樂1969年創立的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PARC),用突破性的革新,諸如黑白屏幕、位映射顯示、按鈕、激光列印機、字處理器和網路(最值得一提的是乙太網),為個人計算機革命奠定了基礎。
在PARC工作的科學家有些後來為蘋果公司及微軟工作,或者創立了他們自己的公司。
(5)手機硬體軟體的發展史擴展閱讀:
80年代和90年代的平台:在80年代和90年代,許多企業解決方案提供商從大型計算機專有的操作系統平台轉向諸如Unix(1973年)、IBM OS/2和微軟NT等新的平台。這個轉變通常使這些公司從使用它們自己所有的軟體中贏得了暴利。
Peoplesoft,一個新的未繼承遺產的企業解決方案公司:朝向更新的操作系統平台的轉變允許其他的公司進入這個市場。其中之一是Peoplesoft,由杜菲爾德(Dave Duffield)和莫里斯(Ken Morris)成立於1987年。
他們是Integral系統公司出來的兩個軟體工程師,看到了基於個人計算機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HRMS)軟體的潛力。 Peoplesoft能夠在HRMS之下通過收購開發許多垂直功能市場(諸如健康保健和財務服務),使自己成了傳統企業解決方案提供商的一個值得認真對待的競爭者。
輔助合作者:大多數EPR公司嚴重依賴於合作者們以輔助和改制它們的產品。這些合作者們通常在一個大的系統安裝中獲得2至6倍於EPR賣家的收入。這樣,兩邊都從90年代初以來的巨大市場增長中有所獲益。
在EPR合作者的陣營里,特別是大會計公司,一種相當活躍的合並——集中化在80年代和90年代裡發生了。1987年KPMG的合並,以及更近的1998年普華/永道合並,似乎是全球范圍專業軟體服務工業化的一個信號。
『陸』 手機的硬體都有哪些
主要組成部分:SoC、RAM、ROM、電池、屏幕、感測器等。
一、SOC:包括了CPU、GPU、協處理器、基帶、ISP等,可以理解稱獨立存在的多顆晶元封裝在一顆晶元的結合。
1、CPU中文名叫中央處理器,是整顆晶元最核心的地方,相當於手機的大腦、心臟,手機的運算和效率在跟CPU有著很大的關系,手機用了段時間變卡、遲鈍都是拜它所賜。
2、GPU又叫做圖形處理器,在電腦上就是做我們常說的顯卡,跟電腦的不同就是它跟CPU集成在一個晶元上,玩游戲的用戶,不要只看CPU的高低,更要注意它的GPU,因為在玩游戲時GPU的作用要遠遠大於CPU。
3、ISP對手機拍照照片的質量起著確定性作用,成像質量不僅僅靠演算法、攝像頭,拍好照片ISP還要在零點幾秒內完成對照片的處理。
4、協處理器負責處理一些小型任務,比如手機自帶功能GPS、WIFI、計步等,可以降低手機功耗,如果這種任務用CPU就大材小用了。
5、DSP跟協處理器一樣的作用,協處理器負責CPU的小型任務,DSP負責GPU的小型任務。
6、基帶主要負責手機通訊,由各種通信模塊組成。
二、RAM
就是我們常說的運行內存,單充運行內存方面說,運行內存越大,手機就越流暢,市面上主流的是LPDDR3,新一代的LPDDR4也開始標配部分機型。
百元機普遍是3G運行內存,千元機一般是4G、6G運行內存,旗艦機普遍是6G、8G,最近發布的小米MIX3故宮特別版更是10G的運行內存,蘋果手機運行內存普遍的都低,現在最高的也就4G,因為人家的IOS系統體驗非常好。
三、ROM
ROM是我們常說的手機內存,用於儲存手機軟體,現在的手機內存有32G、64G、128G、256G。主要有EMMC儲存和UFC儲存,UFC的性能要好於EMMC,一般旗艦機上用UFC儲存。手機傳輸速度,下載速度,軟體安裝速度跟內存的好壞有著一定的關系。
四、鋰電池
鋰電池主要有保護板和電芯兩大部分組成:電芯、保護板。
電芯由電解液、負極板、隔膜、正極板4大部分組成;負極板、隔膜、正極板層疊或者纏繞包裝,然後灌入電解液,包裝後後引出負極耳和正極耳,製成電芯。
保護板是保護電芯的,電芯是釋放載體和能量儲存的,單獨無法使用,因為單獨容易過充和過放,會給電芯造成損壞、無法激活,嚴重還能引發安全事故,必須配合保護板使用。保護板可以讓電芯不過放、不過流、不過充。
五、屏幕
屏幕外置部件,最直觀的體驗,屏幕的好壞,直接影響我們的視覺體驗。
市面上常見的屏幕類型有OLED屏和LCD屏,多數手機採用LCD屏,LCD屏可細分未IPS屏和TFT屏,採用了OLED屏的手機,大多數為Super AMOLED屏,三者屏幕視覺效果上TFT屏<ISP屏<Super AMOLED屏,國內的屏幕廠商有京東方、天馬,國外的有三星、夏普。
現在手機屏幕的解析度有2K、1080P、720P三種規格,清晰度2K最高,720P可以明顯地看到屏幕上的顆粒感,1080P就是我們常看電影的藍光畫質,2K屏視覺上非常的細膩,只有旗艦機才會配上2K屏,另外還比較費電。
六、感測器
置於手機的正面,跟前置攝像頭在同一區域,手機上有一個自動亮度的功能,感測器會感知光線的變化從而調節屏幕亮度。
(6)手機硬體軟體的發展史擴展閱讀:
手機的發展史:
1831年,英國的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麥克斯韋進一步用數學公式闡述了法拉第等人的研究成果,並把電磁感應理論推廣到了空間。電磁波的發現,成為"有線電通信"向"無線電通信"的轉折點,也成為整個移動通信的發源點。
1844年5月24日。莫爾斯的電報機從華盛頓向巴爾的摩發出人類歷史的第一份電報"上帝創造了何等奇跡!"
1875年6月2日,貝爾做實驗的時候,不小心把硫酸濺到了自己的腿上。他疼得對另一個房間的同事喊到"活,快來幫我啊!"而這句話通過實驗中的電話傳到了在另一個房間接聽電話的活特耳里,成為人類通過電話傳送的第一句話。
1902年 ,一位叫做「內森·斯塔布菲爾德」的美國人在肯塔基州默里的鄉下住宅內製成了第一個無線電話裝置,這部可無線移動通訊的電話就是人類對「手機」技術最早的探索研究。
1940年,美國貝爾實驗室製造出戰地行動電話機。
1946年,世界上從聖路易斯的一輛行進的汽車中打出了第一個電話用行動電話所撥打電話。
1957年,蘇聯傑出的工程師列昂尼德。庫普里揚諾維奇發明了ЛК-1型行動電話。1958年,他已對自己的行動電話做了進一步改進。設備重 量從3公斤減輕至500克(含電池重量),外形精簡至兩個香煙盒大小,可向城市裡的任何地方進行撥打,可接通任意一個固定電話。到60年中期,庫普里揚諾 維奇的行動電話已能夠在200公里范圍內有效工作。
1958年,蘇聯開始研製世界上第一套全自動行動電話通訊系統「阿爾泰」(Алтай)。1959年,性能傑出的「阿爾泰」系統在布魯塞爾世博會上獲得金獎。
1973年,一名男子站在紐約的街頭,掏出一個約有兩塊磚頭大的無線電話。
1975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確定了陸地行動電話通信和大容量蜂窩行動電話的頻譜。
1982年,歐洲成立了GSM(移動通信特別組)。
1985年,第一台現代意義上的可以商用的行動電話誕生。它是將電源和天線放置在一個例子里,重量達3公斤。
1987年,與現代形狀接近的手機誕生了。其重量仍有大約750克,與今天僅重60克的手機相比,象一塊大磚頭。
此後,手機的"瘦身"越來越迅速。1991年,手機重量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現了體積為100立方厘米,重量為100克的手機。此後又進一步小型化,輕型化,到1999年就輕到了60克以下
『柒』 手機發展史
手機發展史
1902年,一個叫做「內森·斯塔布菲爾德」的美國人在肯塔基州默里的鄉下住宅內製成了第一個無線電話裝。
1938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為美國軍方製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行動電話」手機 。
1973年4月,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工程技術員「馬丁·庫帕」發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機。
1、第一台手機
世界上第一台手機摩托羅拉DynaTAC 8000X重2磅,通話時間半小時,銷售價格為3,995美元,是名副其實的最貴重的磚頭。但在1984年,或者對於DynaTAC 8000X的設計者Rudy Krolopp來說,這台手機並不昂貴,也不能稱作是磚頭。退休多年的Krolopp在談到DynaTAC 8000X時,當時,負責摩托羅拉無線領域研發,後來被尊稱為手機之父的Martin Cooper認命Krolopp為項目組長,負責世界上第一台手機的開發工作。
2、第一款「翻蓋」手機
摩托羅拉8900是世界上第一款翻蓋式的手機,於1995年上市,面世之時引起了相當大的轟動,為後來手機的設計提供了諸多靈感。大家可以看到,該機的翻蓋與目前主流的翻蓋還是有著不小的差別的,掀開翻蓋之後,大家能看到該機的鍵盤。該機配備的是一塊黃綠色的單色屏,支持的是GSM制式,配備的電池都還是鎳鉻電池,在機頂還有一根在現在看來有點丑的外置天線。不過該機畢竟是十多年前的產物,在當時可是相當先進的。
3、第一款折疊式手機
摩托羅拉328C上市時以「掌中寶」的稱呼風靡一時。摩托羅拉8900的揭蓋只是手機鍵盤上有保護蓋而已,而真正的折疊手機就是這款摩托羅拉掌中寶328C,該機的外形設計也越來越接近目前翻蓋手機了。它在以前大可算作是經典中的經典,摩托羅拉的這一發明使折疊式,手機從此發揚光大。摩托羅拉328C重僅95克,在當年可以稱得上相當輕巧了。特別是翻蓋式的設計,用戶可以輕松的把它放時襯衣的口袋。這點讓當時愛立信的大塊頭手機和它的支持者們大跌眼鏡。
4、第一款旋蓋手機
摩托羅拉的V70當年就讓無數時尚男女怦然心動,V70的旋蓋廣告現在看來也仍然個性十足。設計和市場的大獲成功,更是為V70這樣的旋蓋設計打上了深深的「MOTO」烙印。除了旋蓋設計,V70還在業界率先帶來了反色的界面顯示效果、顆粒按鍵、飾品式產品氣質設計等。多年後,摩托羅拉終於自己進行了復刻,定位準奢侈品的Aura在旋蓋機身的基礎上,採用了62克拉一級藍寶石水晶屏幕鏡面和精準的機械設計,將華貴且經典的血液完全注入,並且還保證了絕對的功能性,不得不說,沒有V70的成功和無可取代的經典地位,Aura是絕不可能有這樣的表現的。
5、第一款滑蓋手機
早在1997年,西門子的SL10便以滑蓋造型出現了。當1998年初,德國巨人西門子公司推出的SL10以首創上下開合、屏幕與按鍵分離的模式,成就滑蓋手機的雛形時,誰都沒有想到這種設計能夠在今天成為最受歡迎的手機造型之一。憑借這個當時在全球掀起革命性概念,並以SL10獲得「CeBIT漢諾威工業設計大獎」贊譽的西門子手機部.西門子SL10可以稱得上是擁有多項「世界第一」稱號的至尊經典手機,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滑蓋手機,第一款三色彩屏手機。西門子SL10在手機領域中具有著非同尋常的意思,可以不誇張地說有了它才有了我們今天盛行的滑蓋風潮。
6、第一款國產側滑蓋手機
多普達838是全球第一款採用側向滑蓋的智能手機,而則滑蓋的好處就在於側滑出來的鍵盤體積可以做到更大,用在智能手機中就可以裝載下一個QWERTY鍵盤,使得商務人士操作起來更加方便。多普達838作為一款智能機體型上和普通手機相比顯得碩大,但是配合銀灰色磨沙塑料帶使得它散發出了濃烈的商務氣息。並且做工十分精細,呈方塊形排列的QWERTY鍵盤,表面有一定的凸起,手感很好,而且因為接觸面積很大,所以操作起來十分的順手。 內置有微軟最新的Windows Media Player,支持ASF、MPEG、WMA、WMV等多種視音頻文件的播放;另外838還支持藍牙和紅外功能。
7、第一款內置天線手機
諾基亞 3210的上市放映了諾基亞的手機設計風格一直都有趨向"人性化」的特點,它是第一部內置天線的手機,這對當時手機業界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畢竟以往手機頭頂露出的一根長長的天線,看起來還是有些難看的。 作為首款內置天線手機,諾基亞 3210於1999年上市,雖然在當時看起來與眾不同,但同時也較其他手機更加的時尚。該機採用的單色屏,體積也只有123.8×50.5×16.7mm ,在當時來說非常的小巧,可以說在當時是一款另類到讓人耳目一新的手機,為後來的手機設計做了很好的榜樣。
8、第一款橫握鍵盤手機
002年年初,作為諾基亞首款娛樂功能的產品,5510是專為那些愛好音樂、喜歡在移動中享受游戲、簡訊和通過WAP接入移動服務的年輕人量身定做的產品。 諾基亞 5510可以帶你領略娛樂全新境界,體驗妙不可言的科技新意。你可將喜歡的MP3音樂存儲至手機並隨時欣賞,或者收聽立體聲調頻收音機;銳意創新的橫向全鍵盤設計更是體貼入微,不僅讓你玩游戲時體驗到雙手操作的樂趣,更使手機的拼寫輸入變得游刃有餘。發送簡訊息、多方聊天,一切就象面對你的電腦鍵盤一樣縱橫無礙。可以說,這算是目前娛樂手機的鼻祖也不為過。
9、第一款內置MP3功能的手機
西門子6688是手機發展歷史上的里程碑!首創MP3+儲存卡+JAVA功能的結合,其功能之強大,甚至目前的智能機在某些領域也不能匹敵。該機不但是西門子的驕傲,更是手機史上的經典之作。 西門子 6688 的體積並不因加了MP3功能變得笨拙,做得小巧玲瓏,體積更輕巧、厚度更纖細,屏幕加大、可顯示更多文字,這除了方便在播放 MP3 時觀看有關的音樂菜單,還因為內置WAP功能,加大屏幕利於上網閱讀信息。
10、第一款內置攝像頭的手機
夏普開啟了手機拍攝功能的先河,在2000年的9月,夏普聯合日本移動運營商J-PHONE發布了首款內置了11萬像素CCD攝像頭的夏普J-SH04手機。這款手機採用的是細長條狀直板機身設計,擁有96×130像素液晶屏。這樣的配置在當時已經屬於旗艦級的多媒體手機了。但採用了攝像頭的手機的出現預示著手機能夠做更多的事情,而此後,手機也開始了攝像頭的高速發展時代。
11、第一款三防手機
它的樣子實在很怪,身材又大,對於東方人的審美觀念來說,這種外觀是不能被接受的。由於銷售量過低退出市場,可奇怪的是,在其退市後,這款手機卻成為了眾多人追逐的對象,其經典的鯊魚鰭式天線也永遠留在人們心裡,而愛立信R310sc也作為國內的第一款三防手機而被永載史冊。
12、第一款256色GSM彩屏手機
愛立信T68是第一款採用256色GSM彩屏手機,該機剛上市時的參數遙遙領先於其他對手;彩屏手機,它已經支持多媒體信息,並且可以通過RS232介面與電腦連接同步數據,並能外接攝像頭。T68 是第一款具有彩色屏幕案的GSM行動電話。它支持GPRS,提供高速行動網路通訊,電子郵件,增強型簡訊(EMS)讓您單純的文字信息增加圖案以及音樂,還有藍牙無線通訊功能讓您免除連線的困擾。
13、第一款內置游戲的手機
1998年十月份由諾基亞公司推出的6110,開啟了手機屆的游戲里程碑,雖然只是內置了貪食蛇而已,但此舉極具創新精神。 該機內置有貪食蛇、記憶力、邏輯猜圖三款游戲,其中"貪食蛇"一直流傳至今,成為諾基亞手機的傳統項目。有藍、灰、紫三種顏色可選不同的光線下前殼可變換三種顏色,時鍾,情景模式在此款手機也成為內置功能。
14、第一款內置藍牙功能的手機
在2001年8月,愛立信推出了第一款內置藍牙的手機索尼愛立信T39mc。愛立信T39mc預裝了藍牙無線傳輸模塊,作為全球第一部內建藍牙晶元的手機T39mc,這部手機也是愛立信第一部支持GSM三頻及GPRS高速上網的手機,並且還有先進的個人信息管理應用程序(PIM),功能非常全面和強大。愛立信T39mc的推出,使得紅外線傳輸逐漸走向沒落,而藍牙這種無線式的傳輸方式在隨後已經成為一款手機的標准配置。
15、第一款雙核手機
LG是第一個把雙核手機帶到了現實世界。該款LG P990 Optimus 2X手機擁有NVIDIA Tegra2 雙核CPU,同時搭載熱門的Android系統,可以說是強悍得可怕。該機像大部分全觸控機型一樣採用的是直板造型,方方正正的外形看起來還是相當不錯的。該機的硬體配置確實是非常的強悍。機身自帶512MB的RAM,手機在運行過程中一點不帶卡的。
手機發展趨勢
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智能手機的流行已成為手機市場的一大趨勢。這類移動智能終端的出現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及對傳統通訊工具的需求,人們不再滿足於手機的外觀和基本功能的使用,而開始追求手機強大的操作系統給人們帶來更多、更強、更具個性的社交化服務。智能手機也幾乎成了這個時代不可或缺的代表配置。
如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已經將購機目標定位在智能手機身上。與傳統功能手機相比,智能手機以其便攜、智能等的特點,使其在娛樂、商務、時訊及服務等應用功能上能更好的滿足消費者對移動互聯的體驗。這幾年智能手機也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種發展勢頭還在延續,在2012年,智能手機的發展趨勢會是怎樣的呢?
1. 四核處理器時代的即將到來
今年的智能手機使用的處理器主要還是雙核處理器,2012年,更多的智能手機將運行4核處理器。前幾天我們剛報道過一款4核處理器Tegra 3,這是世界上首款4核心移動晶元,性能表現要優於之前雙核心的Tegra晶元3倍,在多任務處理,網路瀏覽和應用表現流暢度上都有明顯提升。
2. 越來越多的智能手機將支持近場通信技術(NFC)
NFC技術能夠逐漸取代信用卡來實現移動支付,用戶只需拿著支持NFC的智能手機在支付設備旁一搖就能實現移動支付。谷歌在這方面是領頭羊,它在今年9月份就已經發布NFC手機支付Google Wallet,但NFC領域的競爭勢必會越來越激烈。據悉,蘋果也打算在未來的iPhone中添加NFC技術。RIM推出的BlackBerry Bold和BlackBerry 9350/9360/9370都已支持NFC。NFC在明年肯定取代不了信用卡,但支持NFC支付的商家肯定會越來越多。
3. 720p的解析度將成為高端智能機的標准之一
三星Galaxy Nexus和HTC Rezound手機的解析度都已達到720p。到明年,720p的解析度將成為高端智能手機的一項標准。很多手機廠商正想辦法使更多小屏幕的智能手機的解析度也能達到720p。
4. LTE技術的普及
支持4G LTE網路的手機今年才剛剛開始。美國移動運營商Verizon已經推出了幾款支持4G LTE網路的手機,包括HTC ThunderBolt和三星Droid Charge。到明年,支持4G LTE也能成為高端智能機的一個標准,但願到時手機廠商和無線運營商能解決智能手機的電池續航問題。
5. 聲音控制技術的不斷發展
語音助手Siri是iPhone 4S最大亮點,引起了廣泛關注。谷歌和微軟無疑也會將越來越多的聲音控制技術引入到自己的智能手機平台。Siri也將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
6. 價格競爭更為激烈
廉價Android手機一直在低端手機市場有明顯的價格優勢,隨著蘋果提供合約價免費的iPhone 3GS,低端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將更為激烈,同時,微軟CEO也表示,微軟也將盡力降低Windows Phone智能手機的生產成本,從而降低銷售價格。
7. 增強現實技術日益成熟
目前,增強現實方面的手機應用越來越來越多。增強現實應用功能也將成為未來智能手機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功能。谷歌不久前剛剛發布了升級版地增強現實瀏覽器Live View。
隨著信息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在智能手機日益普及的同時,其硬體性能和軟體功能也已經今非昔比。現在手機在作為移動通信設備為人們提供優質通訊功能的同時,越來越體現出其在游戲娛樂應用方面的價值。 由於J2ME秉承了Java技術的跨平台、穩定安全、開放易擴展等優秀特性,加上支持J2ME技術的終端設備的大量普及,使其很自然的成為了當前嵌入式/移動應用開發的首選平台。 本文圍繞J2ME平台上的手機游戲開發技術為主題,進行了游戲開發的基礎理論和相關開發技術的研究,並特別針對手機游戲開發中的通用框架、滾屏技術等幾項關鍵技術進行研究,並在J2ME平台上完成了設計實現。論文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1.研究並介紹了J2ME平台的主要用途以及基於J2ME平台手機游戲應用行業的國內外發展現 狀。
2.研究並論述了J2ME平台的特性及其體系結構。重點討論了連接受限設備配置(CLDC)和移動 信息設備簡表規范(MIDP),特別是針對游戲開發的GAME API進行比較深入的研究探討。
3.論述了手機游戲軟體的發展和分類,研究並探討了手機游戲開發的技術要點,包括手機游戲 開發中的性能優化,手機游戲的交互設計,以及手機游戲在J2ME平台不同版本間的移植問 題。
4.設計出了一套適合在J2ME平台下使用的手機小游戲開發通用框架,較大的提高了這類手機 小游戲的開發效率。通過研究分析游戲滾屏技術原理,實現游戲屏幕背景隨游戲角色的移動 而做相應的改變,來拓展游戲角色的活動空間,從而大大提升游戲的可玩性。設計實現了 GameRMS存儲類,採取了特定的數據存取操作方式和儲存位置等技術,使數據存儲的效率 有了比較大的提高,特別是在讀寫的數據量較大時,效果尤其明顯。
5.對全文的工作進行了總結,並對下一步的工作和J2ME移動應用開發的前景進行的了展望。
『捌』 手機發展歷史
1902年,一個叫做「內森·斯塔布菲爾德」的美國人在肯塔基州默里的鄉下住宅內製成了第一個無線電話裝 內森.斯塔布菲爾德置,這部可無線移動通訊的電話就是人類對「手機」技術最早的探索研究。
1938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為美國軍方製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行動電話」手機
1973年4月,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工程技術員「馬丁·庫帕」發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機,「馬丁·庫帕」從此也被稱為現代「手機之父」。
1G
第一代手機(1G)是指模擬的行動電話,也就是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香港、美國等影視作品中出現的大哥大。最先研製出大哥大的是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的 Cooper博士。由於當時的電池容量限制和模擬調制技術需要碩大的天線和集成電路的發展狀況等等制約,這種手機外表四四方方,只能成為可移動算不上便攜。很多人稱呼這種手機為「磚頭」或是黑金剛等。
這種手機有多種制式,如NMT,AMPS,TACS,但是基本上使用頻分復用方式只能進行語音通信,收訊效果不穩定,且保密性不足,無線帶寬利用不充分。此種手機類似於簡單的無線電雙工電台,通話是鎖定在一定頻率,所以使用可調頻電台就可以竊聽通話。
2G
第二代手機(2G)也是最常見的手機。通常這些手機使用PHS,GSM或者CDMA這些十分成熟的標准,具有穩定的通話質量和合適的待機時間。在第二代中為了適應數據通訊的需求,一些中間標准也在手機上得到支持,例如支持彩信業務的GPRS和上網業務的WAP服務,以及各式各樣的Java程序等。
3G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縮寫,指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相對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數字手機(2G),第三代手機一般地講,是指將無線通信與國際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它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為了提供這種服務,無線網路必須能夠支持不同的數據傳輸速度,也就是說在室內、室外和行車的環境中能夠分別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傳輸速度。
主要參戰人員:
鼻祖:蘋果
當喬布斯把iphone展現在世人眼前,引來了一片嘲笑,誰也沒有察覺手機行業已被他顛覆。而今蘋果市值已達3300億美元,成為高科技行業一哥,無疑成為所有競爭者的崇拜者。往往一個行業的變革者都是來自行業外部。蘋果有著軟硬通吃、工業設計及用戶體驗等基因,做出iphone這樣劃時代的產品,同時開創了APP模式。
手機製造商:諾基亞、MOTO、三星、LG、RIM、索愛、HTC
諾基亞:諾基亞是鍵盤時代的王者,其產品實用、外觀朴實。在當時硬體及網路都很差的時候,推出symbian系統,一舉拿下智能手機70%的市場份額。也正是這樣,造成諾基亞對所有新事物都傲慢的認為那不是用戶所要的。後知後覺的諾基亞,換ceo,同時與intel、微軟建立聯盟,同時發展Meego和WP7兩種手機系統。劣勢:落後於其他智能手機,在北美市場處於絕對的劣勢,有被淪為管道的可能。
MOTO:從來都是個瘋子,對工業設計有著無限的執著,曾經有過V70、V3、A1200這樣經典的產品,當然最終也跌倒在這份執著上。銥星計劃的失敗,大家也對此報以惋惜。就當大家認為摩托羅拉這個品牌會消失的時候,憑借android一舉咸魚翻身。在未來,繼續把握行業節奏,同時發揮自己的瘋狂。
三星:強大的從向一體化,其優點在於生產速度,及成本優勢。缺點,也許韓國相鄰中華,也吸取了投機取巧的思想,永遠模仿大於創新,不能成為領袖。
RIM:不同其他製造商,有著自己獨特的氣質,全鍵盤及郵件系統是其優勢,在北美還是有很多粉絲。對智能手機的大勢認識不夠,迷茫於改變自己還是堅持自己。
LG:和三星性質基本一樣,當然對外形有著更變態的品味。
索愛:在功能性手機時代也輝煌過,品質和外形是其優勢,但存在研發周期長和成本高的劣勢,沒有變化的話,在未來機會不大。
HTC:華人世界第一個世界級手機品牌,智能手機行業的老兵,能保持研發速度和低成本,又能在北美人心中保持cool 的感覺,確實不易。目前為止htc的手機性價比最高,同時各種系統通吃也保證其在行業內的穩定性。
PC:惠普、戴爾、聯想、Acer。
在目前智能手機的變革下,各PC廠商發現游戲規則如此的相似,也想分一杯美羹。但基本沒有什麼大的作為,因為品牌影響力和工業設計和其他廠商還有差距。
互聯網:微軟、google
在互聯網領域,二位打的難解難分。移動互聯網對於兩個巨頭,都是零起跑線。誰都想向windows一樣統治世界,微軟按照PC思維是一個錯誤。要知道手機最多不超過5寸,所以android通過吸取IOS的優點,暫時領先。同時,android又擁有互聯網基因,秉承google「do no evil」的精神,免費開源操作系統。更是採用聯盟戰略。把一下手機製造商和網路運營商聯合在一起,整合世界信息。Android一舉成為世界增長速度最快的系統。微軟痛定思痛,也推出WP7系統,又與諾基亞達成協議,但該系統和android有著本質不同,授權收費,且硬體要求高,造成增長緩慢。
平台:IOS、Android、WP7、symbian
IOS只為Iphone而生,簡潔,容易上手,自定義內容少,穩定運行所以軟體,從不死機。擁有30個軟體,但很多需要付費。完美的封閉式生態系統,當然還有國人最喜歡的越獄。Android,開源系統,完全免費,可隨意定製,十多萬個軟體,每家手機製造商都根據自己的特點定製手機。多元化的操作,很適合geek使用。WP7,系統UI新穎,操作方便,硬體要求高且需要付費,秉承windows一貫的兼容性。可使用軟體最少,發展緩慢。symbian,硬體要求低,用戶體驗差,應用豐富,適用於鍵盤類智能手機。
在這次革命中,有以下幾個特點,沒有把握這些規律的玩家都會被淘汰。第一,移動運營商終將淪為管道。凡是想進入移動互聯網的運營商,都是燒錢行為。畢竟,運營商是傳統行業和IT精英們沒的比,失敗案例可以看看移動搞的手機系統。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手機號碼都會消失,大家會有各自特有的一個ID,互相溝通。運營商要做的不是如何不讓自己變為管道,而是轉變思維如何把管道這個本質工作做好。第二,軟硬通吃是不可能的,就算王者蘋果也要把一些零部件外包出去。和PC產業一樣,產業分工越來越細化,個廠商要根據自己的優勢,選擇發力點。第三,將來不會像PC時代只有一個windows,而會多種系統並存,因為app模式將更多實惠留給開發者,這樣以後每個平台上所用主流軟體都是一樣的。這點不同於PC產業,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會出現多個平台和多個手機品牌同時競爭。
『玖』 App是如何發展起來的,主要是App的歷史發展
1、APP的發展是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緊密相連的,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
2、移動互聯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最好的一個點,也是中國經濟發展轉型、社會發展現代化進程加速的重要平台,這為中國APP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3、更重要的是,移動互聯的應用范圍和深度將得到不斷擴展深化,而產業互聯網使得移動應用從生活走向生產,社會發展中各領域移動應用都會得到加快擴展。智能家居、數字家庭以及家庭WiFi熱點結合起來,為APP的拓展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
(9)手機硬體軟體的發展史擴展閱讀:
1、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認為,國內APP的發展最大的短板是需要全部需要依賴於蘋果、安卓系統的支持,而APP產業要獲得更長遠的可控發展,主動權應該控制在自己手裡。
2、目前安卓系統的開放源越來越差,這也不利於中國APP產業的發展,如果APP真正可以實現產品的本國製造開發或者只是提高混合所有制的比重,這樣即便在同等條件下,APP產品在本國的附加值也能實現更高增值。
3、倪光南認為,APP開發最好的方式是眾創,而中國最大的優勢就是科技人才優勢,「把大眾發動起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才能在短時內能夠做足夠好的更多的國產化APP。」 有APP才會有用戶,也才會激勵更多的開發者做APP產品,如此整個產業才能進入一個良性發展的循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