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網路讓我們知世界800字作文
生活在21世紀的人們必備兩項技能:電腦和英語。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產品出現。而我們獲知這些內容大部分都是通過電視與網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擁有了電腦,並連上了寬頻。所以,電腦現在在人們的生活中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對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重要,人們越來越離不開它。
我的母親是一位大學教師,因為她的學校實行網路遠程教學,所以由於媽媽我較早的接觸了電腦並學會了上網。或許是因為家庭的原因吧,父母對我上網並沒有多少限制。所以我可以經常上網。
第一次與網路接觸應該是在上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那時自己只懂得上作文網看作文,到了六年級才想起上QQ。後來,自己漸漸長大了,對網路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於是我從過去只是上QQ、看作文開始嘗試著在網上搜自己需要的資料。閑暇時自己會選擇聽聽歌,生活很愜意。現在,我已經不僅僅是看作文了,自己也開始在網上寫作文了,雖然知道自己的文筆很稚嫩,功底很差,但總覺得自己應該努力去寫,總會有提高的。
通過幾年與網路的接觸,我體驗到了網路帶給我的方便。但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需要查資料時,我總會打開電腦,搜索自己需要的內容。有時短短幾分鍾就可以搞定老師布置的作業。這比查閱書籍、報刊等方便多了。而且,有時書並不能全面體現內容,但網路可以。
現在,網路正逐步走進千家萬戶,越來越多的家庭體會到了它帶來的方便。網路也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小了,我們的地球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地球村」。
網路,其實是把雙刃劍。關鍵在於我們的使用。我認為如果我們可以正確的使用網路,在享受網路帶給我們的方便的同時,好好搜尋對自己有利的材料,不利用網路進行犯罪活動,網路就對我們的生活幫助很大。如果我們不能正確使用網路,利用網路進行一些不好的活動,那麼我們是不是就失去了使用網路的根本目的?
我心目中的網路是很純潔的,事實上我所接觸到的網路的確很純潔。在作文網里,我可以交到許多朋友,可以和他們一起交流自己的一些寫作心得,與他們分享自己的快樂。自己的作文有了他們的指導,的確可以進步。在這個網站里,我們的年齡都相差無幾,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真實的面對別人,在這個網站里也不會有網路欺詐行為出現。
在網路上,我遨遊在知識的海洋里。如果網路是大海,我就是大海中一隻歡快的小魚;如果網路是天空,我就是天空中一隻自由飛翔的小鳥;如果網路是大地,我就是大地懷抱中的一棵小草。如果網路是所學校,我就是學校里的一名學生,在網路老師的指導下,學習、成長。網路,應該是我成長路上的一盞明燈。
網路伴我健康成長,我會一直在網路的關懷下成長。
B. 高中作文關於共享的八百字左右
憂傷,他們也憂傷。我們痛苦,疼的是他們的心,我們流淚,濕的是他們的臉。他們愛我們,寵我們。這就是親情,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先受到的愛,親情就像一張網,從我們人生的開始到結束都陪在我們身邊。
漸漸的我們長大了,我們走出了父母的懷抱,走出了家。這時候我們又接觸到了一些人。他們和我們年紀相仿,有著同樣的天真同樣的活潑同樣的可愛,我們在一起時總是有笑聲,我們生活在一起,無憂愁無牽掛。開心時我們放聲高歌,即使把狼引來也不怕;悲傷時,我們相互調侃,直到笑容寫滿了掛著淚花的臉頰。風雨中我們同行,陽光下互相追逐嬉戲玩耍。在一起時,我們不是天使卻有比天使還燦爛的笑容。我們無拘無束,無懼無怕,這些被我們稱作朋友,這份情被我們稱作友情。友情就是我們人生的第二張網,陪我們走過嚴寒酷暑,秋冬春夏。
綠蔭下,湖岸旁,執子之手,吟賞煙霞。魂牽夢縈,茶飯不思,絲絲縷縷的牽掛,剪不斷,理還亂。雖然有時那也會成為一種折磨,可卻因為磨人而更迷人,讓我們身心陶醉,無法自拔。這個人被稱作愛人,這種情被我們稱作愛情。愛情就是我們人生的第三張網,地久天長,海枯石爛是它最誘人的佳話。
C. 以共享為話題的作文800字
分享是一種快樂,是一種精神上的解脫,每當你有什麼高興或不高興的事情,告訴朋友聽後,就會覺得整個人都爽快了。其實與人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就是在用心傳遞著彼此之間的感情。
分享是一種快樂,是一種精神上的解脫,每當你有什麼高興或不高興的事情,告訴朋友聽後,就會覺得整個人都爽快了。其實與人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就是在用心傳遞著彼此之間的感情。
學校舉辦了一個捐書活動,每個同學都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書,捐獻出來,給更多的同學看到。就拿我們班來說吧,我們班的同學才一天時間,捐出的書就已經「堆積如山」了,把那個抄書名的男同學忙得團團轉。當然我也不例外,我也把自己喜歡的四本書捐給了學校,可見我們班的同學多有愛心呀!後來,我們還在中隊活動時開了好書推薦會,每個被抽到的同學,都拿著自己喜歡的書,到講台上,把這本書的內容,有趣的部分和感動人心的情結,簡單的介紹一下,讓大家對這本書更加的理解,如果喜歡看還可以找這位同學接來看看。而且,同學向我借書,我也很樂意與她分享我的好書。這就是分享樂趣。
有一個關於特雷莎修女的故事:有一次,他聽到一個消息,有一個信奉印度教的家庭已數天沒有東西吃,所以她修女了一些米,跑到他們家中。在修女還沒有弄清楚究竟時,那家庭中的母親已把米分成兩份,將其中一份送給那信奉回教的鄰居。修女問她:「你們一家每人可以吃到多少呢?我給你們的米糧只有那麼一點,並且你們共有十個成員,你們如何夠吃呢?」那母親只回答了一句話:「他們也沒有東西吃。
這個故事中的母親,給了我們「分享」的最高度的詮釋,因為她的回答還原了生命原本的亮麗底色,並且讓我們懂得了:分享是生命的一種快樂與幸福。
通過分享自己的東西,你與他人之間的冰牆會漸漸消融,能使人感受到分享的樂趣之大。如果什麼都不與人分享,把自己封閉在「密室」里,個人的內心就只能是一個封閉而孤獨的空間,無法與他人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中。而每一種人生的快樂與痛苦都需要與他人分享才能讓它成為有價值的東西。
分享是博愛的基礎,不與他人分享感受的人註定孤獨。讓我們行動起來,學會與人分享。分享的世界是美好的!
D. 倡導綠色上網,共享健康網路!為題寫一篇200字的短文 一定要精彩!
二、廣大家長應努力學習網路知識,提高網路素養,正確引導自己的孩子健康文明上網,積極參加「凈化網路護衛孩子——萬名母親網路護衛行動」,把家庭建設成為青少年學習求知的「加油站」,使自己成為青少年防止網路傷害的「保護神」。
三、學校是青少年學習網路知識的主渠道,要大力普及網路知識,強化網路運用能力,積極開展青少年喜聞樂見的網路文化活動,成為培養青少年形成健康網路品質的輔導基地。
四、電信運營商是互聯網接入服務的主體,要積極運用各種技術手段,主動過濾各類不良信息,認真清查淫穢色情、反動暴力等不良信息的網站,為廣大青少年營造一個綠色的網路空間,為他們的健康成長站好第一班崗哨。
五、網吧是網民體驗網路生活的重要場所,要嚴格執行《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等國家法律法規,堅決拒絕黃賭毒等不良信息,充分發揮自身的網路優勢,成為提高全民網路知識水平的重要場地。
六、互聯網站是網路文明建設的重要園地,要嚴格執行《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國家法律法規,大力倡導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的先進網路文化。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青少年,把最美好的精神世界展現在青少年面前。
七、政府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中央關於凈化網路空間、促進網路發展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綜合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技術手段,創造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網路環jing
八、社會團體要履行加強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責任,整合社會資源,協調各方力量,齊抓共管,促成青少年綠色網上空間的形成。
E. 以「網路資源共享的好處」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寫一篇太長了吧,我列個提綱給你
開頭 網路是XXXXXXXX,現代社會中,人們卻將網路資源亂用.
(舉幾個反例)
完了 網路可以,能幫助人們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他又方便又快捷XXXXXXXXXXXXX繼續舉例,主要說使用網路的好處.
結尾 點明題意,要正確使用網路資源
完了嘛
F. 以共建網路安全 共享網路文明寫一篇作文300字
寫作思路:確立中心,圍繞選材,確定重點,安排詳略,選材時要注意緊緊圍繞文章的中心思想,選擇真實可信、新鮮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鮮明、深刻地表現出來。
正文內容:
信息犯罪作為一種新的范圍形式日益猖獗,為提高學生防範意識,近日,學校開展了網路信息安全與反詐騙宣傳教育活動。各班積極配合組織,開展了班級網路信息安全教育工作,推動日常性的網路安全教育。
此次活動,老師在各班進行宣講,通過PPT的形式讓同學們對網路信息安全與詐騙有了一定了解。通過個別具體案列,指出了網路詐騙行為,即他人利用偽造、信息竊取、數據篡改、破壞病毒等非法手段破壞終端數據,發送虛假信息,偽造交易信息等。並強調了學生信息安全防範意識差和安全教育現狀不容樂觀的現狀。
同時,此次宣講通過著重強調信息安全問題也教會同學們具體的防範措施。告知我們在上網的同時,要注意對信息進行辨別,遠離不良信息,文明上網。並對詐騙的信息要保持警惕,形成良好的安全習慣和自我保護意識。
此次宣講活動的圓滿結束,引導同學們提升了網路安全能力和自我防範意識,更是使大家掌握了一些防範措施。體現了學校對學生的關心,有助於構建一個局部安全、全局安全、智能安全的整體安全的學院體系,營造一個良好的學校氛圍。
G. 以網路為話題的作文800字勒愛兵
網路,生活在這個科技高速發展時代中的任何一個人都不會對它感到陌生。可是,它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說,是有利還是有害呢?
我認為,「利」和「害」各佔一半。
首先說「利」。網路是一個交流的平台,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使用它,都可以通過它相互進行交流。我們中學生上網,可以從網路中學習到許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這些知識來字四面八方。當遇到難題時,可以將問題公布到網路上,等待「網友」們來點擊,他們在上面暢談、發表觀點及問題的答案,到時,再難的題目你也可以解決的了。再也不用為解不出難題犯愁了。
除此之外,網路中還有游戲,在周末作業完成的情況下可以上網玩玩游戲、放鬆放鬆心情,消除上課的疲勞。
當然,它也有「害」。網路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同學們很容易沉迷於此,浪費時間、荒廢學業,有些還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些對社會的危害性不大嗎??
網路我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關鍵是看你怎樣去利用它。
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說,我們應該正確的對待網路,正確的使用網路,「揚利避害」,用它進行學習,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材,為社會做出貢獻,為全人類做出貢獻!
H. 共享經濟高一作文至少800字(需用至少兩個關鍵詞)關鍵詞如下:創新,科技,合作,壟斷,文明,信任
我國地域遼闊,天氣變化萬千,洪水、颶風、龍卷風、地震等不可抗性災難頻發,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給人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巨大的傷害。近50年來,我國每年由地震、地質、旱澇、海洋、疫病等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自然災害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進步,提高我國防災減災的綜合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
一、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應用與建設的現狀
我國目前已建立起了較為完善、廣為覆蓋的氣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等地面監測和觀測網,建立了氣象衛星、海洋衛星、陸地衛星系列,並正在建設減災小衛星星座系統。在氣象監測預報方面,建成了較先進的由地面氣象觀測站、太空站、各類天氣雷達及氣象衛星組成的大氣探測系統,建立了氣象衛星資料接收處理系統、現代化的氣象通信系統和中期數值預報業務系統。全國已形成了由國家、區域、省、地、縣五級分工合理、有機結合、逐級指導的基本氣象信息加工分析預測體系。為了監測江河洪水,國家組建了由數目眾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組成的水文監測網,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區洪澇災害易發區警戒水域遙感資料庫,將遙感技術在「八五」期間應用於洪災監測。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有些領域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另外,利用現代科技積極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如農區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這些技術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對防災減災發生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地震監測和抗震方面,組建了400多個地震觀測台站,「十五」期間進行了數字化改造,由48個國家級數字測震台站組成的國家數字測震台網和由300多個區域數字測震台站組成的20個區域數字測震台網以及若干個流動數字測震台網、數字強震台網構成了中國數字測震系統,建立了大震警報系統和地震前兆觀測系統,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監測預報系統,編制了全國地震烈度區劃圖和震害預測圖,確定了52個城市作為國家重點防震城市,對全國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區的工程建築,實施綜合性震害防禦,對城市和大中型工礦企業的新建工程進行了抗震設防,完成了多條鐵路干線、主要輸油管線和多座骨幹電廠、大型煉油廠,一批重點骨幹鋼鐵企業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庫的抗震加固。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加強了對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質災害的勘查防治工作,採取了包括工程防禦體系、生物水保防禦體系、管理防護體系,社會管理體系和預測及報警體系在內的綜合防禦體系,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時把生態建設與防災減災相結合,實施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退田還湖、退田還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極大地防止和減輕了地質災害的危害和損失。全國已建立了25片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實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萬多條水土流失嚴重的小流域,開展了山水田林綜合治理。先後確立了包括「三北」防護林、長江中上游防護林、沿海防護林、平原農田防護林、淮河太湖流域防護林、珠江流域防護林、遼河流域防護林、黃河中游防護林和太行山綠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業生態工程。此外,還發射了「資源一號」、「資源二號」衛星,廣泛應用於資源勘查、防災減災、地質災害監測和科學試驗等領域。
二、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應用與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管理缺乏綜合協調
長期以來,我國的災害管理體制基本是以單一災種為主、分部門管理的模式,各涉災管理部門自成系統,各自為戰。由於沒有常設的綜合管理機構,各災種之間缺乏統一協調,部門之間缺乏溝通、聯動,造成了許多弊端,如缺乏綜合系統的法規、技術體系政策與全局的防災減災科技發展規劃;缺少系統的、連續的防災減災思想指導,不利於部門之間協調;缺少綜合性的防災減災應急處置技術系統;缺少專門為災害救援的綜合型救援專家、技術型隊伍;沒有形成相對完善的防災減災科學技術體系;信息公開和交流渠道不順暢;資源、信息不能共享;科學決策評估支持系統與財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響防災減災實效。
2.投入不足 資金渠道單一
全國每年投入到防災減災科技研發和應用的經費十分有限,在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科研設備購置、防災工程建設、防災減災基礎研究和先進技術推廣應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主要是因為我國防災減災科研基本依賴於財政撥款,資金來源渠道單一。由於防災減災科研具有的社會效益遠遠大於近期經濟效益,很難吸引企業資金和社會資金主動投入,造成防災減災科技發展和技術推廣滯後。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廣的中間環節與適合防災減災工作規律的運行機制,防災減災科研成果的轉化率低,一些防災減災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率不足10%,嚴重影響了全國防災減災工作的深入進行,影響了全國防災減災工作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3. 科技資源尚待優化配置
我國防災減災科技資源主要集中在氣象、地震、地質、環保等領域,由於缺乏宏觀協調管理及傳統的條塊分割現狀,一方面各領域主要關注本領域的防災減災科技發展,研發工作主要局限於解決本領域存在的技術問題,在不同災種以及防災減災的不同環節中,科技資源沒有得到合理配置,科技開發與應用水平發展很不平衡,在基礎地理信息、救災設備和隊伍建設方面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另一方面,儀器、設備、資料、數據等都由部門、單位甚至個人所有,不能實現資源共享共用,資源條件不能系統整合形成高效、共享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無法形成合力和整體創新優勢。
4.防災減災科技發展緩慢
一是在不同災種以及防災減災的不同環節中,科技發展與應用水平很不平衡;二是各災種的應急研究和操作水平差別較大,低水平重復研究較多;三是技術手段和裝備落後,監測能力不強,短期預測預報能力還較低;四是缺乏各類災害的科學評估模型和方法,災害信息共享應用和評估的技術急需完善;五是對一些重大災害的認識與防治技術,長期徘徊不前;六是現有科研結合國情實際不夠密切,科技整體支撐能力有待提高等。
5. 防災減災高水平科技人才匱乏
我國防災減災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專業管理部門和科研機構中,基層防災減災機構普遍缺少技術應用人才,與我國防災減災工作重點結合不密切,特別缺乏防災減災領域的高層次、高水平的學術技術帶頭人和工程技術應用人才。另外,研究經費、待遇等方面條件較差,影響我國防災減災科技人才隊伍的穩定與發展。
6. 科普宣教力度不夠
缺乏統一的防災減災科普規劃,沒有固定的防災減災科普教育基地,也缺乏經常性的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活動,使防災減災科普缺乏系統性、連續性,致使我國社會公眾防災減災知識、防災減災意識的科普教育水平較低,全社會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較差,最終影響我三、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支撐的對策建議
1.建立統一綜合的防災減災組織保障體系
設置統一的具有危機管理性質的防災減災綜合管理機構,負責對全國防災減災工作的大政方針做出決策,逐步實現從部門為主的單一災種管理體制向政府和部門聯動、條塊結合的綜合應急管理體制轉變。
加強科技主管部門與涉災管理部門的協同,形成跨部門、跨地區、跨學科、多層次、分布式的協同管理職能和機制。
成立集合各災種、各專業及相關管理部門專家的顧問團體;建立防災減災決策的專家咨詢系統,為政府防災減災決策提供智力支撐。
2. 完善防災減災科技進步政策與創新機制
制定科技支撐防災減災辦法與政策,增加科技投入,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科技人才培養選拔等方面給予支持;將防災減災科普知識納入國民素質教育體系和工作計劃,提高全民防災減災意識和能力,在大中小各級學校教育中適當引入防災減災課程及讀物。
建立高效、合理的防災減災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機制、科技投入機制、成果轉化機制、政策激勵機制與人才培養機制;加強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研究,開展關鍵技術、共性技術聯合攻關;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災減災領域的推廣應用。
3. 多渠道增加對防災減災的科技投入
將防災減災發展所需投入納入每年科技經費預算,按照一定的使用比例,支持研究開發工作、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技術裝備、參加國際交流等。並使防災減災科技投入的增長幅度不低於科技經費增長的總體水平。
建立社會防災減災基金,吸收企業、社會團體、公民及海外人士對防災減災的捐贈,按比例將部分基金用於科技投入。
用給予引導資金的方式,促進地方政府增加防災減災科技投入,引導技術開發機構與企業投資防災減災技術與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
4. 促進防災減災科技資源共享平台的建設
藉助全國科技基礎條件平台的建設,通過制定統一的標准和規范,整合全國各災害管理部門的分類災害信息資源,全天候運轉監測網;以網路技術為紐帶,積極推廣應用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控系統(R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技術,建設覆蓋至全國各鄉村的主要災害實時監測預警系統;充分應用數字化技術及網路技術,綜合集成防災減災各單位上報的災情信息,構建包括災害應急響應、災害信息分析、災害救援決策、救援信息反饋等在內的防災減災技術及信息資源平台。
5.加強防災減災科技能力與科技隊伍建設
通過科研體制改革和現代院所制度建設,進行課題制、首席專家負責制和科研經費預算等防災減災科技機構科研管理制度建設;鼓勵科研與地方防災減災需要緊密結合,開展自然災害綜合研究和治理;鼓勵科研機構與企業聯合研發防災減災技術和裝備,實現產業化;與管理部門合作,嘗試推廣先進的防災減災技術和管理方法,探索區域防災減災綜合管理模式;參與重點防災減災工程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試驗示範區建設。
在培養選拔高層次人才的基礎上,大力培訓一線工作的防災減災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改善基層技術人員的工作生活條件;通過科研項目、激勵措施、分配製度、考核選拔等吸引和穩定人才隊伍,培育有競爭力的研究群體,加強創新團隊建設;培養防災減災後備人才,逐步在我國高校中開辦防災減災專業教育。
6. 加強國內外防災減災科技交流與合作
鼓勵防災減災科研機構、管理部門開展國內外交流合作,獲得先進的應用技術及管理經驗,追蹤最新技術。在跨國、跨區域的防災減災工程建設中,政府應積極協調,為項目實施提供幫助和保障。
I. 校園網路安全以網路安全為主題的作文800字
我們經常用到的網際網路(Internet)屬於廣域網,校園網屬區域網。未來的網路技術將向著使用簡單、高速快捷、多網合一、安全保密方向發展。
2.2 校園網的建設思路
校園網的建設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校園作為一個特殊的網路應用環境,它的建設與使用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在選擇區域網的網路技術時要體現開放式、分布式、安全可靠、維護簡單的原則。區域網技術是一項在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計算機互聯技術,經過多年的發展,技術已經成熟,並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區域網技術成為網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是伴隨著多媒體信息的應用而得到迅速發展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在網路環境下,多媒體得到了更快更好的應用,使我們得到了更好更多的信息。校園網是使用了區域網技術以及各種多媒體應用技術,並結合Internet應用等其它的技術來建設。使得校園網能滿足現代教學對信息處理的要求,使計算機的應用能對教學管理現代化起重要的促進作用,能實現信息查尋、教務管理,並與外部網路系統進行交流等多種需要。
2.3 校園網的建設原則及其目標
1.校園網的建設原則
校園網建設是一項綜合性非常強的系統工程,它包括了網路系統的總體規劃、硬體的選型配置、系統管理軟體的應用以及人員培訓等諸多方面。因此在校園網的建設工作中必須處理好實用與發展、建設與管理、使用與培訓等關系,從而使校園網的建設工作健康穩定地開展。首先,校園網的建設是一個為學校教育教學活動長期服務的工作,因此在校園網的規劃建設過程中,必須從學校長遠發展規劃出發,以服務於教育為基本點,結合學校當前教育教學的實際需要,做出科學的規劃部署。在校園網的規劃建設中,一般學校應遵循「統一規劃、整體設計、分步實施」的原則。其次在校園網的建設中必須堅持硬體建設與組織管理協調發展的原則,在重視硬體建設的同時,加強網路的組織管理水平,不斷開發網路的功能,從而充分發揮校園網路的功效,提高校園網對學校教育的服務水平。
2.校園網的建設目標
校園網路的建設的目標是在校園內實現多媒體教學、教務管理、通信、雙向視頻點播(VOD)等信息共享功能,能實現辦公的自動化、無紙化。能通過與Internet的互聯,為全校師生提供國際互聯網上的各種服務。教師可以製作多媒體課件以及在網上保存和查詢教學資源,能對學生進行多媒體教學和通過網路對學生進行指導與考查等。學生也可以通過在網上瀏覽和查詢網上學習資源,從而可以更好地進行學習,校園網能為學校的信息化建設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