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測試一個手機app的測試用例怎麼寫
手機app測試主要有以下: 1.安全測試 1)軟體許可權 -扣費風險:包括發送簡訊、撥打電話、連接網路等 -隱私泄露風險:包括訪問手機信息、訪問聯系人信息等 -新增風險項 2)開發者官方許可權列表信息比對分析 2.安裝、運行、卸載測試 驗證App是否能正確...
一、 等價類分析法
等價類劃分方法針對手機狀態大致可以歸幾個大類:
1. 按鍵類(等價法):有效輸入和無效輸入(有效輸入指UM和菜單指示;無效輸入指測試菜單功能此時沒有定義的按鍵和用戶動作);
2. 外部中斷類(等價法):常用、不常用及無效
2.1. 常用:來電和來消息(簡訊、彩信、push消息);掀合蓋;側鍵;耳機&FM;情景模式;電量不足
2.2. 不常用:充電;鬧鍾&記事本&關機時間&整點報時提示;Icon&動畫顯示;Icon&動畫刷新;編輯界面&pop顯示框輸入為空或滿;編輯界面&pop顯示框狀態輸入法默認&字元編碼默認;失效SIM卡;大容量等SIM卡兼容;排序;號碼識別;
二、 邊界值分析
例子1:
短消息發送功能的等價類劃分方法:.
三、 錯誤猜測法
例子1:
利用手機鬧鍾重響的例子引入錯誤猜測法基本概念,講解錯誤猜測法的意義
未接來電29通,內存中規劃的分區一直分配被佔用。即使同一號碼也同樣佔用資源。假設此時第30通電話正好為來電號碼不顯示,即「來電號碼未知」或境外來電號碼隱藏時(國外保護個人隱私,自動開啟來電號碼隱藏功能),可能會出現BUG,實際情況證明,此時會出現Reset問題。
C. 手機軟體測試的基本流程
手機軟體測試的基本流程:
1、需求分析階段:閱讀需求,理解需求,分析需求點,參與需求評審會議。
2、測試計劃階段:主要任務就是編寫測試計劃,參考軟體需求規格說明書,項目總體計劃,內容包括測試范圍,進度安排,人力物力分配,整體測試策略的制定。
3、編寫測試用例:適當的了解設計,搭建測試用例框架,根據需求和設計編寫測試用例。
4、測試執行階段:搭建環境准備數據,執行預測試然後進入正式測試(系統測試、回歸測試、交叉測試、自由測試),bug管理直到測試結束。
5、輸出測試報告:輸出測試報告,確認是否可以上線。
(3)安卓手機軟體測試用例擴展閱讀
軟體測試方法
1、動態測試
計算機動態測試的主要目的為檢測軟體運行中出現的問題,較靜態測試方式相比,其被稱為動態的原因即為其測試方式主要依賴程序的運用,主要為檢測軟體中動態行為是否缺失、軟體運行效果是否良好。
2、黑盒測試
黑盒測試,顧名思義即為將軟體測試環境模擬為不可見的「黑盒」。通過數據輸入觀察數據輸出,檢查軟體內部功能是否正常。測試展開時,數據輸入軟體中,等待數據輸出。數據輸出時若與預計數據一致,則證明該軟體通過測試。
3、白盒測試
白盒測試相對於黑盒測試而言具有一定透明性,原理為根據軟體內部應用、源代碼等對產品內部工作過程進行調試。
測試過程中常將其與軟體內部結構協同展開分析,最大優點即為其能夠有效解決軟體內部應用程序出現的問題,測試過程中常將其與黑盒測試方式結合,當測試軟體功能較多時,白盒測試法亦可對此類情況展開有效調試。
D. 請問自動化測試android和iphone手機軟體的工具是什麼功能測試和性能測試分別是什麼
功能測試是最重要的測試內容,主要測試每個開發模塊所要實現的功能是否能正常使用!性能測試是說,APP正常使用的基礎上,使用起來的直觀感受是否令人滿意,比如啟動快慢、流量耗用多少之類。
安卓的自動化測試方面,網路做的還不錯,兼容測試、性能測試、功能測試都涵蓋了的。最近推出了MTC錄制回放客戶端,用著感覺不錯哦~是基於Eclipse開發環境的,能夠按照開發者的操作自動生成基於控制項的測試代碼,都不用再自己寫測試用例了,推薦你試試吧!!
E. 如何設計Android App測試用例
一般安卓開發者在其日常工作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終端設備和[url=]操作系統[/url]版本的范圍太廣。OpenSignal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2013年7月市場上有超過11,828的不同安卓終端設備,所有設備在類型/大小/屏幕解析度以及特定配置方面有所不同。考慮到前一年的調查僅記錄有3,997款不同設備,這實在是一個越來越大的挑戰障礙。
從一個移動APP開發角度出發,定義終端設備有四個基本特徵:
1.操作系統:由「API指標」( 1 ~18 )專業定義的安卓操作系統版本( 1.1~ 4.3 ),。
2.顯示器:屏幕主要是由屏幕解析度(以像素為單位),屏幕像素密度( 以DPI為單位),和/或屏幕尺寸(以英寸為單位)定義的。
3.CPU:該「應用程序二進制介面」 (ABI )定義CPU的指令集。這里的主要區別是ARM和基於Intel的CPU。
4.內存:一個設備包括內存儲器( RAM)和Dalvik 虛擬存儲器( VM堆)的預定義的堆內存。
這是前兩個特點,操作系統和顯示器,都需要特別注意,因為他們是直接由最終用戶明顯感受,且應該不斷嚴格地被測試覆蓋。至於安卓的版本, 2013年7月市場上有八個同時運行導致不可避免的碎片的不同版本。七月,近90%這些設備中的34.1 %正在運行Gingerbread版本( 2.3.3-2.3.7 ),32.3 %正在運行Jelly Bean( 4.1.x版),23.3 %正在運行Ice Cream Sandwich( 4.0.3 - 4.0.4 )。
考慮設備顯示器,一項TechCrunch從2013年4月進行的研究顯示,絕大多數(79.9%)有效設備正在使用尺寸為3和4.5英寸的「正常」屏幕。這些設備的屏幕密度在「MDPI」(~160 DPI),「hdpi」(~240 DPI)和「xhdpi」(~320 DPI)之間變化。也有例外, 一種只佔9.5%的設備屏幕密度低「hdpi」(~120 DPI)且屏幕小。
如果這種多樣性在質量保證過程中被忽略了,那麼絕對可以預見:bugs會潛入應用程序,然後是bug報告的風暴,最後Google Play Store中出現負面用戶評論。因此,目前的問題是:你怎麼使用合理水平的測試工作切實解決這一挑戰?定義測試用例及一個伴隨測試過程是一個應付這一挑戰的有效武器。
用例—「在哪測試」、「測試什麼」、「怎麼測試」、「何時測試」?
「在哪測試」
為了節省你測試工作上所花的昂貴時間,我們建議首先要減少之前所提到的32個安卓版本組合及代表市場上在用的領先設備屏的5-10個版本的顯示屏。選擇參考設備時,你應該確保覆蓋了足夠廣范圍的版本和屏幕類型。作為參考,您可以使用OpenSignal的調查或使用手機檢測的信息圖[3],來幫助選擇使用最廣的設備。
為了滿足好奇心,可以從安卓文件[5]將屏幕的尺寸和解析度映射到上面數據的密度(「ldpi」,「mdpi」等)及解析度(「小的」,「標準的」,等等)上。
有了2013手機檢測研究的幫助,很容易就找到了代表性的一系列設備。有一件有趣的瑣事:30%印度安卓用戶的設備解析度很低只有240×320像素,如上面列表中看到的,三星Galaxy Y S5360也在其中。另外,480×800解析度像素現在最常用(上表中三星Galaxy S II中可見)。
「測試什麼」
移動APP必須提供最佳用戶體驗,以及在不同尺寸和解析度(關鍵字「響應式設計」)的各種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上被正確顯示(UI測試)。與此同時,apps必須是功能性的和兼容的(兼容性測試),有盡可能多的設備規格(內存,CPU,感測器等)。加上先前獲得的「直接」碎片化問題(關於安卓的版本和屏幕的特性), 「環境相關的」碎片化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種作用涉及到多種不同的情況或環境,其中用戶正在自己的環境中使用的終端設備。作為一個例子,如果網路連接不穩定,來電中斷,屏幕鎖定等情況出現,你應該慎重考慮壓力測試[4]和探索性測試以確保完美無錯。
有必要提前准備覆蓋app最常用功能的所有可能的測試場景。早期bug檢測和源代碼中的簡單修改,只能通過不斷的測試才能實現。
「怎麼測試」
將這種廣泛的多樣性考慮在內的一種務實方法是, 安卓模擬器 - 提供了一個可調節的工具,該工具幾乎可以模仿標准PC上安卓的終端用戶設備。簡而言之,安卓模擬器是QA流程中用各種設備配置(兼容性測試)進行連續回歸測試(用戶界面,單元和集成測試)的理想工具。探索性測試中,模擬器可以被配置到一個范圍廣泛的不同場景中。例如,模擬器可以用一種能模擬連接速度或質量中變化的方式來設定。然而,真實設備上的QA是不可缺少的。實踐中,用作參考的虛擬設備依然可以在一些小的(但對於某些應用程序來說非常重要)方面有所不同,比如安卓操作系統中沒有提供程序特定的調整或不支持耳機和藍牙。真實硬體上的性能在評價過程中發揮了自身的顯著作用,它還應該在考慮了觸摸硬體支持和設備物理形式等方面的所有可能終端設備上進行測試(可用性測試)。
「何時測試」
既然我們已經定義了在哪裡(參考設備)測試 ,測試什麼(測試場景),以及如何( 安卓模擬器和真實設備)測試,簡述一個過程並確定何時執行哪一個測試場景就至關重要了。因此,我們建議下面的兩級流程:
1 .用虛擬設備進行的回歸測試。
這包括虛擬參考設備上用來在早期識別出基本錯誤的連續自動化回歸測試。這里的理念是快速地、成本高效地識別bugs。
2 .用真實設備進行的驗收測試。
這涉及到:「策劃推廣」期間將之發布到Google Play Store前在真實設備上的密集測試(主要是手動測試),(例如,Google Play[ 5 ]中的 alpha和beta測試組) 。
在第一階段,測試自動化極大地有助於以經濟實惠的方式實現這一策略。在這一階段,只有能輕易被自動化(即可以每日執行)的測試用例才能包含在內。
在一個app的持續開發過程中,這種自動化測試為開發人員和測試人員提供了一個安全網。日常測試運行確保了核心功能正常工作,app的整體穩定性和質量由測試數據透明地反映出來,認證回歸可以輕易地與最近的變化關聯。這種測試可以很輕易地被設計並使用SaaS解決方案(如雲中的TestObject的UI移動app測試)從測試人員電腦上被記錄下來。
當且僅當這個階段已被成功執行了,這個過程才會在第二階段繼續勞動密集測試。這里的想法是:如果核心功能通過自動測試就只投入測試資源,使測試人員能夠專注於先進場景。這個階段可能包括測試用例,例如性能測試,可用性測試,或兼容性測試。這兩種方法相結合產生了一個強大的移動apps質量保證策略[ 7 ] 。
結論 - 做對測試
用正確的方式使用,測試可以在對抗零散的安卓的斗爭中成為一個有力的工具。一個有效的測試策略的關鍵之處在於定義手頭app的定製測試用例,並定義一個簡化測試的工作流程或過程。測試一個移動app是一個重大的挑戰,但它可以用一個結構化的方法和正確的工具集合以及專業知識被有效解決掉。
F. APP測試的測試用例怎麼寫
手機app測試主要有以下: 1.安全測試 1)軟體許可權 -扣費風險
G. 如何製作移動app測試方案及詳細流程
1.首先是測試 資源確認及准備
(1)產品需求文檔,產品原型圖 ,介面說明文檔及設計文檔應該齊全
(2)測試設備及測試工具 的准備:IOS和Android的不同年版本的真機,以及測試相關工具的准備
2.測試用例的設計及評審
(1)根據產品需求文檔,產品原型圖等文檔,設計客戶端的一般功能測試用例
(2)測試用例評審,修改與完善,評審過後著手進入正式測試階段
3. UI測試
(1)確保手頭的原型圖與效果圖為當前最新版本,符合產品經理及用戶需求
(2)測試過程一切以效果圖為准,若用戶體驗方面有建議,先以郵件的形式 與產品經理確認,確認通過後,可以正式的發出用戶體驗方面的問題
4.功能測試
(1)APP功能測試主要依據編寫的功能 測試用例進行軟體功能的遍歷
(2)涉及的測試主要包括基本功能測試,安裝,卸載,運行測試 ,異常處理(包括網路 突然中斷或者網速 過慢,機器內存不足等異常情況的處理 )
5.中斷測試
(1)軟體運行 過程中接電話,收簡訊,鎖屏,鬧鈴,充電,收到通知提醒後在 使用軟體,軟體任可以 正常運行
(2)運行軟體時由前台切換到後台,再切換回前台 仍能繼續運行
6.兼容性及適配器測試
(1)硬體的適配 :不同手機 廠商,硬體 性能,不同屏幕大小的適配
(2)OS版本的兼容
(3)不同屏幕解析度的適配:移動端設備的屏幕解析度多種多樣 ,如果 app沒有做合適的處理可能會顯示不好,甚至影響功能的操作
(4)兼容性測試必須放在 一定數量的真機上運行 ,由於真機類型較多,兼容性測試 的時候可以選取典型的幾種運用較多的真機進行兼容性測試
7.性能測試
(1)客戶端性能測試注重安裝卸載時間,啟動時間,頁面載入時間,主要功能佔用的床鋪,內存,流量,耗電量 等,以及與同類產品相比較是否具有優勢
(2)至於伺服器端的性能,主要利用介面對伺服器進行加壓,重點關注相應時間,吞吐量,並發數,事務通過率等
8.穩定性測試
(1)安卓app的穩定性常常使用 monkey進行測試,通過隨機事件流模擬個人操作,對檢查程序的內存溢出,空指針有很大的作用
9.檢測分析及測試報告輸出
以上各種形式的APP測試結束後,應該形成完整的分析及報告文檔,輸出給相關人員
TestBird
H. APP測試從用例層面開始如何能夠將整個過程進行地更加高效全面
在測試行業已經多年了,你的那些問題對於新人來說的確經常發生的。無非就是提高測試效率,積累測試經驗上面。
在測試上為了避免遺漏,你需要形成一個體系式的流程,功能遍歷。比如說安卓的測試,在設計用例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APP覆蓋安裝、網路切換、解析度的適配、安卓手機自帶的物理鍵、被其他程序控制、記錄多時,上下滑動。
還比如:用兩個手指同時點擊並列的Banner廣告,Android會同時請求兩個廣告的數據,屬於跨view交互了。現在的手機都裝有微博客戶端,一些應用授權時直接用微博客戶端授權登錄,忽略了用網頁微博授權登錄。Android App應用中,如果有下拉選項的操作,雙擊下拉選或快速點擊選項,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之前我們的應用出現過兩次直接導致應用Crash。圖片處理過的地方,是否容易出現程序崩潰,主要是圖片壓縮機制的問題。
另外,測試工具的選擇可以很大的提高測試效率。我們團隊一直在用TestBird的自動化測試,不管在成本節約和效率提升上面都感覺不錯。也用過TestBird的兼容性測試,感覺他們的專業程度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