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軟體 » 手機軟體測試用例設計
擴展閱讀
蘋果電腦這么顯示桌面 2025-07-19 05:38:48

手機軟體測試用例設計

發布時間: 2022-08-23 19:00:49

❶ 軟體測試用例怎麼寫才能更全面,才不會亂

你好,可以參考:

測試也很累的喔,還有你可以找找:史上最全測試用例設計方法
一、界面規范
1.是否整個軟體的欄位的字體、大小、顏色、排列一致
2.是否整個軟體的欄位後都有冒號(如果有,是否都屬於同一種字體)

二、用例編寫粒度准則
1.對於不作為一個完整業務流的操作,如增、刪、改等,每個操作(比如增加)作為一個用例。
2.對於完整的業務功能實現的操作,把實現一個業務功能的目的作為一個用例。
3.對於緊密關聯的業務功能,把關聯的業務功能實現作為一個用例。
4.對於異常情況下的操作,作為一個用例。
5.對於在異常情況下的操作的數據處理,作為一個用例。

❷ App的測試,和傳統軟體測試有哪些區別應該增加哪些方面的測試用例

APP測試和web測試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我首先是簡單的回答了下,答案如下:
A:相同===>都是採用功能測試
B:不相同====>一個在web測試,一個在APP測試。

但是僅僅這樣回答,你自己不滿意,可能面試官也不會滿意,那麼我們就升級下這個答案。

A:相同點
不管是傳統行業的web測試,還是新興的手機app測試,都離不開測試的基礎知識:
1)同樣的設計測試用例方法:邊界值分析法、等價類劃分、錯誤推測法、場景法等(若想看這些基礎課視頻,直接點擊原文看騰訊課堂的視頻,都有,且免費!);

2)同樣的測試方法:黑盒測試,驗證業務功能是否正確符合用戶或者設計預期;

3)都要檢查UI:界面的布局、風格和按鈕等是否簡潔美觀、是否統一等;

4)頁面性能檢測:測試頁面載入和翻頁的速度、登錄時長、內存是否溢出等;

5)應用的穩定性:測試應用系統的穩定性等,不會閃退卡死等。

B:不同點
相對於web測試,APP測試,除了要考慮基本的功能測試、性能等,還要考慮手機本身固有的屬性特徵。所以APP測試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如下幾個方面特性:

1)手機作為通信工具,來電、去電、接收簡訊等操作都會對app應用程序產生影響,所以app測試第一個要考慮的屬性特徵是:中斷測試。

中斷測試有人為中斷、新任務中斷以及意外中斷等幾種情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驗證:
a.來電中斷:呼叫掛斷、被呼叫掛斷、通話掛斷、通話被掛斷
b.簡訊中斷:接收簡訊、查看簡訊
c.其他中斷:藍牙、鬧鍾、插拔數據線、手機鎖定、手機斷電、手機問題(系統死機、重啟)

2)手機用戶對app產品的安裝卸載操作:
a.從上一個版本/上兩個版本直接升級到最新版本。
b.全新安裝新版本
c.新版本覆蓋舊版本安裝
d.卸載舊版本,安裝新版本
e.卸載新版本,安裝新版本

3)web自動化測試使用的工具較常用的是QTP,而android手機自動化測試工具比較常用的是monkey、monkeyrunner、appium。

大體區別就這些,如果還有不懂的?那麼就期待下我們的公開課吧!歡迎大家點擊鏈接報名!
http://tieba..com/p/4918089832

❸ 測試用例設計方法有哪些

可以採用軟體測試常用的基該方法:等價類劃分法、邊界值分析法、錯誤推測法、因果圖法、邏輯覆蓋法等設計測試用例。視軟體的不同性質採用不同的方法。如何靈活運用各種基該方法來設計完整的測試用例,並最終實現暴露隱藏的缺陷,全憑測試設計人員的豐富經驗和精心設計。

編寫測試用例文檔應有文檔模板,須符合內部的規范要求。測試用例文檔將受制於測試用例管理軟體的約束。 軟體產品或軟體開發項目的測試用例一般以該產品的軟體模塊或子系統為單位,形成一個測試用例文檔,但並不是絕對的。

測試用例文檔由簡介和測試用例兩部分組成。簡介部分編制了測試目的、測試范圍、定義術語、參考文檔、概述等。測試用例部分逐一列示各測試用例。每個具體測試用例都將包括下列詳細信息:版本號、模塊名稱、用例編號、用例名稱、用例級別、預知條件、驗證步驟、期望結果(含判斷標准)、測試結果、測試時間、測試人員等。

(3)手機軟體測試用例設計擴展閱讀

測試用例設計一般遵循以下原則:

(1)正確性。輸入用戶實際數據以驗證系統是否滿足需求規格說明書的要求;測試用例中的測試點應首先保證要至少覆蓋需求規格說明書中的各項功能,並且正常。

(2)全面性。覆蓋所有的需求功能項;設計的用例除對測試點本身的測試外,還需考慮用戶實際使用的情況、與其他部分關聯使用的情況、非正常情況(不合理、非法、越界以及極限輸入數據)操作和環境設置等。

(3)連貫性。用例組織有條理、主次分明,尤其體現在業務測試用例上;用例執行粒度盡量保持每個用例都有測點,不能同時覆蓋很多功能點,否則執行起來牽連太大,所以每個用例間保持連貫性很重要。

(4)可判定性。測試執行結果的正確性是可判定的,每一個測試用例都有相應的期望結果

(5)可操作性。測試用例中要寫清楚測試的操作步驟,以及與不同的操作步驟相對應的測試結果。

什麼是測試用例如何設計測試用例

測試用例(test
case)是為某個特殊目標而編制的一組測試輸入、執行條件以及預期結果,以便測試某個程序路徑或核實是否滿足某個特定需求。
目的:
⒈指導測試的實施
測試用例主要適用於集成測試、系統測試和回歸測試。在實施測試時測試用例作為測試的標准,測試人員一定要按照測試用例嚴格按用例項目和測試步驟逐一實施測試。並對測試情況記錄在測試用例管理軟體中,以便自動生成測試結果文檔。
根據測試用例的測試等級,集成測試應測試那些用例,系統測試和回歸測試又該測試那些用例,在設計測試用例時都已作明確規定,實施測試時測試人員不能隨意作變動。
⒉規劃測試數據的准備
在我們的實踐中測試數據是與測試用例分離的。按照測試用例配套准備一組或若干組測試原始數據,以及標准測試結果。尤其象測試報表之類數據集的正確性,按照測試用例規劃准備測試數據是十分必須的。
除正常數據之外,還必須根據測試用例設計大量邊緣數據和錯誤數據。
⒊編寫測試腳本的"設計規格說明書"
為提高測試效率,軟體測試已大力發展自動測試。自動測試的中心任務是編寫測試腳本。如果說軟體工程中軟體編程必須有設計規格說明書,那麼測試腳本的設計規格說明書就是測試用例。
⒋評估測試結果的度量基準
完成測試實施後需要對測試結果進行評估,並且編制測試報告。判斷軟體測試是否完成、衡量測試質量需要一些量化的結果。例:測試覆蓋率是多少、測試合格率是多少、重要測試合格率是多少,等等。以前統計基準是軟體模塊或功能點,顯得過於粗糙。採用測試用例作度量基準更加准確、有效。
⒌分析缺陷的標准
通過收集缺陷,對比測試用例和缺陷資料庫,分析確證是漏測還是缺陷復現。漏測反映了測試用例的不完善,應立即補充相應測試用例,最終達到逐步完善軟體質量。而已有相應測試用例,則反映實施測試或變更處理存在問題。

❺ APP測試的測試用例怎麼寫

手機app測試主要有以下: 1.安全測試 1)軟體許可權 -扣費風險

❻ 測試一個手機app的測試用例怎麼寫

手機app測試主要有以下: 1.安全測試 1)軟體許可權 -扣費風險:包括發送簡訊、撥打電話、連接網路等 -隱私泄露風險:包括訪問手機信息、訪問聯系人信息等 -新增風險項 2)開發者官方許可權列表信息比對分析 2.安裝、運行、卸載測試 驗證App是否能正確...

❼ 軟體測試用例怎麼寫

1.測試用例的定義

測試用例就是設計一種情況,軟體程序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正常運行且達到程序所設計的運行結果。如果軟體程序在這種情況下不能正常運行且反復出現這種問題,則可以判定軟體有缺陷,可以記錄在缺陷跟蹤系統中,待問題修復,新版本部署,軟體測試工程師利用同一個用例來回歸測試這個問題,確保問題被修復。

2.測試用例設計方法

(1)等價類劃分法

(2)邊界值分析法

(3)因果圖法

(4)錯誤推薦法

(5)判定表法

(6)正交試驗法

(7)功能圖法

(8)場景法

3.測試用例編寫

測試用例格式:用例編號、所屬模塊、用例名稱、前置條件、用例步驟、預期結果、實際結果、編寫人員、編寫時間

❽ 手機系統交互沖突測試用例怎麼寫

● 測試用例編號 ◇ 規則:編號具有唯一性、易識別性,由數字和字元組合成的字元串 ◇ 約定: 系統測試用例:產品編號-ST-系統測試項名-系統測試子項名-XXX 集成測試用例:產品編號-IT-集成測試項名-集成測試子項名-XXX 單元測試用例:產品編號-UT-單元測試項名-單元測試子項名-XXX ● 測試項目 ◇ 規則:當前測試用例所屬測試大類、被測需求、被測模塊、被測單元等 ◇ 約定: 系統測試用例測試項目:軟體需求項 如:測試手機在沒有SIM卡的情況下,可以撥打緊急電話 集成測試用例測試項目:集成後的模塊名或介面名 如:測試模塊A提供的文件介面 單元測試用例測試項目:被測試的函數名 如:測試函數int ReadFile(char *pszFileName) ● 測試標題 規則:測試用例的概括簡單的描述用例的出發點、關注點,原則上不能重復。 ● 重要級別 規則 高:保證系統基本功能、核心業務、重要特性、實際使用頻率高的測試用例; 中:重要程度介於高和低之間的測試用例; 低:實際使用頻率不高、對系統業務功能影響不大的模塊或功能的測試用例。 ● 預置條件 規則:執行當前測試用例需要的前提條件,是後續步驟的先決條件 ● 輸入 規則:用例執行過程中需要加工的外部信息,輸入、文件、資料庫等 ● 操作步驟 規則:執行當前測試用例需要經過的操作步驟,保證操作步驟的完整性。 ● 預期輸出 規則:當前測試用例的預期輸出結果,包括返回值的內容、界面的響應結果、輸出結果的規則符合度等

❾ 如何製作移動app測試方案及詳細流程

1.首先是測試 資源確認及准備
(1)產品需求文檔,產品原型圖 ,介面說明文檔及設計文檔應該齊全
(2)測試設備及測試工具 的准備:IOS和Android的不同年版本的真機,以及測試相關工具的准備
2.測試用例的設計及評審
(1)根據產品需求文檔,產品原型圖等文檔,設計客戶端的一般功能測試用例
(2)測試用例評審,修改與完善,評審過後著手進入正式測試階段
3. UI測試
(1)確保手頭的原型圖與效果圖為當前最新版本,符合產品經理及用戶需求
(2)測試過程一切以效果圖為准,若用戶體驗方面有建議,先以郵件的形式 與產品經理確認,確認通過後,可以正式的發出用戶體驗方面的問題
4.功能測試
(1)APP功能測試主要依據編寫的功能 測試用例進行軟體功能的遍歷
(2)涉及的測試主要包括基本功能測試,安裝,卸載,運行測試 ,異常處理(包括網路 突然中斷或者網速 過慢,機器內存不足等異常情況的處理 )
5.中斷測試
(1)軟體運行 過程中接電話,收簡訊,鎖屏,鬧鈴,充電,收到通知提醒後在 使用軟體,軟體任可以 正常運行
(2)運行軟體時由前台切換到後台,再切換回前台 仍能繼續運行
6.兼容性及適配器測試
(1)硬體的適配 :不同手機 廠商,硬體 性能,不同屏幕大小的適配
(2)OS版本的兼容
(3)不同屏幕解析度的適配:移動端設備的屏幕解析度多種多樣 ,如果 app沒有做合適的處理可能會顯示不好,甚至影響功能的操作
(4)兼容性測試必須放在 一定數量的真機上運行 ,由於真機類型較多,兼容性測試 的時候可以選取典型的幾種運用較多的真機進行兼容性測試
7.性能測試
(1)客戶端性能測試注重安裝卸載時間,啟動時間,頁面載入時間,主要功能佔用的床鋪,內存,流量,耗電量 等,以及與同類產品相比較是否具有優勢
(2)至於伺服器端的性能,主要利用介面對伺服器進行加壓,重點關注相應時間,吞吐量,並發數,事務通過率等
8.穩定性測試
(1)安卓app的穩定性常常使用 monkey進行測試,通過隨機事件流模擬個人操作,對檢查程序的內存溢出,空指針有很大的作用
9.檢測分析及測試報告輸出
以上各種形式的APP測試結束後,應該形成完整的分析及報告文檔,輸出給相關人員
TestBird

❿ 如何設計Android App測試用例

一般安卓開發者在其日常工作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終端設備和[url=]操作系統[/url]版本的范圍太廣。OpenSignal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2013年7月市場上有超過11,828的不同安卓終端設備,所有設備在類型/大小/屏幕解析度以及特定配置方面有所不同。考慮到前一年的調查僅記錄有3,997款不同設備,這實在是一個越來越大的挑戰障礙。

從一個移動APP開發角度出發,定義終端設備有四個基本特徵:
1.操作系統:由「API指標」( 1 ~18 )專業定義的安卓操作系統版本( 1.1~ 4.3 ),。
2.顯示器:屏幕主要是由屏幕解析度(以像素為單位),屏幕像素密度( 以DPI為單位),和/或屏幕尺寸(以英寸為單位)定義的。
3.CPU:該「應用程序二進制介面」 (ABI )定義CPU的指令集。這里的主要區別是ARM和基於Intel的CPU。
4.內存:一個設備包括內存儲器( RAM)和Dalvik 虛擬存儲器( VM堆)的預定義的堆內存。
這是前兩個特點,操作系統和顯示器,都需要特別注意,因為他們是直接由最終用戶明顯感受,且應該不斷嚴格地被測試覆蓋。至於安卓的版本, 2013年7月市場上有八個同時運行導致不可避免的碎片的不同版本。七月,近90%這些設備中的34.1 %正在運行Gingerbread版本( 2.3.3-2.3.7 ),32.3 %正在運行Jelly Bean( 4.1.x版),23.3 %正在運行Ice Cream Sandwich( 4.0.3 - 4.0.4 )。

考慮設備顯示器,一項TechCrunch從2013年4月進行的研究顯示,絕大多數(79.9%)有效設備正在使用尺寸為3和4.5英寸的「正常」屏幕。這些設備的屏幕密度在「MDPI」(~160 DPI),「hdpi」(~240 DPI)和「xhdpi」(~320 DPI)之間變化。也有例外, 一種只佔9.5%的設備屏幕密度低「hdpi」(~120 DPI)且屏幕小。

如果這種多樣性在質量保證過程中被忽略了,那麼絕對可以預見:bugs會潛入應用程序,然後是bug報告的風暴,最後Google Play Store中出現負面用戶評論。因此,目前的問題是:你怎麼使用合理水平的測試工作切實解決這一挑戰?定義測試用例及一個伴隨測試過程是一個應付這一挑戰的有效武器。

用例—「在哪測試」、「測試什麼」、「怎麼測試」、「何時測試」?
「在哪測試」
為了節省你測試工作上所花的昂貴時間,我們建議首先要減少之前所提到的32個安卓版本組合及代表市場上在用的領先設備屏的5-10個版本的顯示屏。選擇參考設備時,你應該確保覆蓋了足夠廣范圍的版本和屏幕類型。作為參考,您可以使用OpenSignal的調查或使用手機檢測的信息圖[3],來幫助選擇使用最廣的設備。
為了滿足好奇心,可以從安卓文件[5]將屏幕的尺寸和解析度映射到上面數據的密度(「ldpi」,「mdpi」等)及解析度(「小的」,「標準的」,等等)上。

有了2013手機檢測研究的幫助,很容易就找到了代表性的一系列設備。有一件有趣的瑣事:30%印度安卓用戶的設備解析度很低只有240×320像素,如上面列表中看到的,三星Galaxy Y S5360也在其中。另外,480×800解析度像素現在最常用(上表中三星Galaxy S II中可見)。

「測試什麼」
移動APP必須提供最佳用戶體驗,以及在不同尺寸和解析度(關鍵字「響應式設計」)的各種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上被正確顯示(UI測試)。與此同時,apps必須是功能性的和兼容的(兼容性測試),有盡可能多的設備規格(內存,CPU,感測器等)。加上先前獲得的「直接」碎片化問題(關於安卓的版本和屏幕的特性), 「環境相關的」碎片化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種作用涉及到多種不同的情況或環境,其中用戶正在自己的環境中使用的終端設備。作為一個例子,如果網路連接不穩定,來電中斷,屏幕鎖定等情況出現,你應該慎重考慮壓力測試[4]和探索性測試以確保完美無錯。

有必要提前准備覆蓋app最常用功能的所有可能的測試場景。早期bug檢測和源代碼中的簡單修改,只能通過不斷的測試才能實現。

「怎麼測試」
將這種廣泛的多樣性考慮在內的一種務實方法是, 安卓模擬器 - 提供了一個可調節的工具,該工具幾乎可以模仿標准PC上安卓的終端用戶設備。簡而言之,安卓模擬器是QA流程中用各種設備配置(兼容性測試)進行連續回歸測試(用戶界面,單元和集成測試)的理想工具。探索性測試中,模擬器可以被配置到一個范圍廣泛的不同場景中。例如,模擬器可以用一種能模擬連接速度或質量中變化的方式來設定。然而,真實設備上的QA是不可缺少的。實踐中,用作參考的虛擬設備依然可以在一些小的(但對於某些應用程序來說非常重要)方面有所不同,比如安卓操作系統中沒有提供程序特定的調整或不支持耳機和藍牙。真實硬體上的性能在評價過程中發揮了自身的顯著作用,它還應該在考慮了觸摸硬體支持和設備物理形式等方面的所有可能終端設備上進行測試(可用性測試)。

「何時測試」
既然我們已經定義了在哪裡(參考設備)測試 ,測試什麼(測試場景),以及如何( 安卓模擬器和真實設備)測試,簡述一個過程並確定何時執行哪一個測試場景就至關重要了。因此,我們建議下面的兩級流程:
1 .用虛擬設備進行的回歸測試。
這包括虛擬參考設備上用來在早期識別出基本錯誤的連續自動化回歸測試。這里的理念是快速地、成本高效地識別bugs。
2 .用真實設備進行的驗收測試。
這涉及到:「策劃推廣」期間將之發布到Google Play Store前在真實設備上的密集測試(主要是手動測試),(例如,Google Play[ 5 ]中的 alpha和beta測試組) 。
在第一階段,測試自動化極大地有助於以經濟實惠的方式實現這一策略。在這一階段,只有能輕易被自動化(即可以每日執行)的測試用例才能包含在內。
在一個app的持續開發過程中,這種自動化測試為開發人員和測試人員提供了一個安全網。日常測試運行確保了核心功能正常工作,app的整體穩定性和質量由測試數據透明地反映出來,認證回歸可以輕易地與最近的變化關聯。這種測試可以很輕易地被設計並使用SaaS解決方案(如雲中的TestObject的UI移動app測試)從測試人員電腦上被記錄下來。
當且僅當這個階段已被成功執行了,這個過程才會在第二階段繼續勞動密集測試。這里的想法是:如果核心功能通過自動測試就只投入測試資源,使測試人員能夠專注於先進場景。這個階段可能包括測試用例,例如性能測試,可用性測試,或兼容性測試。這兩種方法相結合產生了一個強大的移動apps質量保證策略[ 7 ] 。

結論 - 做對測試
用正確的方式使用,測試可以在對抗零散的安卓的斗爭中成為一個有力的工具。一個有效的測試策略的關鍵之處在於定義手頭app的定製測試用例,並定義一個簡化測試的工作流程或過程。測試一個移動app是一個重大的挑戰,但它可以用一個結構化的方法和正確的工具集合以及專業知識被有效解決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