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戶P2P共享是什麼意思
系統為最新版迅雷7才有,另會員可無視這個,因為離線和高速比較給力~
新的迅雷P2P分享率系統經過數次跳票,終於上線了。現在各位迅雷7用戶可以在迅雷7界面左下方,看到「P2P分享率」欄目。
下面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套P2P分享率系統。
「P2P分享率」是什麼?
大家知道,P2P網路中非常重要的2個關鍵詞是「上傳、下載」,沒有上傳就沒有下載。你的下載過程就是在享受著來自其他用戶貢獻的上傳。而手褲「分享率」是每位用戶的上傳、下載數據量的比值,該數據表示了用戶在P2P網路中的貢獻程度。通俗點說,上傳量比下載量越大。分享率越高。
計算公式:log(上傳量)/log(下載量)*1000
「P2P分享率」有什麼作用?
迅雷開發P2P分享率系統的目的是建立一種看得見的機制,鼓勵大家貢獻上傳,大家上傳越多,下載越快。從而提升整體的下載速度。
「P2P分享率」的獎懲是怎樣的?
要了解「P2P分享率」的獎懲規則,首先要了解你的「P2P分享率」處於什麼狀態。
P2P下載累計10GB時,分享率大於1100為「健康」,大於750小於1100為「良好」。小於750為「低」。
P2P分享率保持「健康」狀態時:(目前暫定的獎勵規則)
累積07天獎勵迅雷體驗會員07天服務
累積30天螞慶獎勵迅雷體驗會員15天服務
累積60天獎勵迅雷體驗會員30天服務
P2P分享率連續30天為「低」時,系統將會降低P2P下載加速效果。
其他說明:
P2P分享率中的"上傳、下載"數據都是指迅雷網路中的P2P流量。不包括BT、eMule,它們自有單獨的分享率機制。
P2P分享率系統將會記錄兩套分享率數據,分別是「計算機、迅雷帳號」
當未登錄迅雷帳號時,統計並顯示計算機的分享率。登錄迅雷帳號時統計並顯示帳號的分享率
迅雷帳號第一次在某台計算機上登錄時,若該帳號未綁定過分享率,就會自動將當前機器的分享率轉為帳號分享率
用戶可以每30天將計算機上的分享率轉移至帳號中一次
計算機分享率超出30天未轉移,將會悶薯握清空
2. 怎樣讓路由器實現P2P
首先,如果是家用路由器的話,基本上可以判斷是非對稱型的。 首先目前絕大多數的路由器都是非對稱型NAT(Cone NAT),所以P2P技術才能正常使用。 對稱/非對稱的區別主要在於:網關設備在實現NAT時,對於內網某主機的若干個UDP連接請求,網關設備對應地在外網上所建立的UDP埠數量。對稱NAT是一個請求對應一個埠,非對稱NAT是多個請求對應一個埠(象錐形,所以叫Cone NAT)。 對喚含稱型NAT(Symmetric NAT)是無法實現P2P技術。 相關名詞: P2P:對等計算(Peer to Peer,簡稱p2p)可以簡單的定義成通過直接交換來共享計算機資源和服務,而對等計算模型應用層形成的網路通常稱為對等網路。在P2P網路環和螞笑境中,成千上萬台彼此連接的計算機都處於對等的地位,整個網路一般來說不依賴專用的集中伺服器。網路中的每一台計算機既能充當網路服務的請求者,又對其它計算機的請求作出響應,提供資源和服務。通常這些資源和服務包括:信息的共享和交換、計算資源(如CPU的共享)、存儲共享(如緩存和磁碟空間的使用)等。 UDP:UDP協議全稱是用戶數據報協議[1] ,在網路中它與TCP協議一樣用於處理數據包,是一種無物扮連接的協議。在OSI模型中,在第四層——傳輸層,處於IP協議的上一層。
3. 信息共享技術 [基於P2P的信息共享技術的研究初探]
[摘 要]隨著計算機處理能力的不斷增強,特別是網路技術的迅速發展,不同主機之間的資源共享問題成為研究的熱點。對等網路(Peer-to-Peer,簡稱P2P)作為一種完全分布的計算模型,可以脫離中央伺服器實現對等節點間的直接通信,從而充分利用每個網路節點自身的資源,實現整個網路計算資源的充分利用和信息資源的高效共享。在對等網路的眾多研究領域中,關於查找演算法的研究具有核心地位。本文對現有對等網路查找演算法中的以Chord為代表的結構化分布式查找演算法,然後在Chord數學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了Chord查找演算法的改進方法。
[關鍵詞]資源共享 P2P 分布式哈希表 Chord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416(2010)02-0054-03
1 背景及意義
資源共享是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的目標所在,當今互聯網世界,用戶數目正陵沒在以驚人的速度增加,同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信息的迅速膨脹,全球信息已經進入以計算機網路為核心的時代。越來越多的機器獲得了網路連接。如果把網路上數量巨大的個人計算機作為一個整體聯系起來,就可以提供任何集中式伺服器無法比擬的計算資源。其中以信息資源共享為目的對等網路技術成為了研究熱點。
自從DHT協議出現以後,結構化P2P的應用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目前主流的查詢演算法是採用分布式哈希表(DHT)技術,這也是目前擴展性最好的P2P路由演算法之一,並且衍生出了不同的DHT路由幾何結構,如樹型結構,超立方體結構、環型結構等等,並且這些不同的幾何結構都有各自的路由查詢演算法。
Chord是典型的分布式結構化網路模型,Chord協議解決鍵值如何定位問題,新節點怎樣加入系統,如何從節點失效中恢復。Chord的核心功能就猛扮是提供快速的哈希函數(一般為一致性哈希)進行分布式計算,將節點和資源(鍵值)映射到一維環形空間上,再進行路由查找。Chord協議具有的特點是:負載均衡;對於一個包含N個節點的網路,查找復雜度為O(logN),適合應用於較大的系統;在有節點加入或者退出時,能進行自動調整;對其查詢的鍵值的結構沒有約束。
對等網路中的資源都分散在各個不同的節點上,數據的傳輸和服務枝汪灶的實現都直接在眾節點間進行,在此過程中並不需要中間環節或者伺服器的介入,避免了瓶頸。在混合P2P模式中,伺服器也僅僅承擔查找資源,定位節點或安全檢驗等環節,主要的數據交換最終還是在各個節點間直接進行,雖然這樣大大的減輕了伺服器的負擔,但是由於資源的位置信息存儲在伺服器上,一旦伺服器失效將會使整個系統癱瘓。而在結構化對等網路中,所有的節點既是伺服器又是客戶端,每個節點既存儲資源又存儲路由信息,任何一個節點的失效都不會對系統產生較大的影響。如何對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如何進行資源的快速定位,以及當有節點退出或者加入時如何通知網路中的其他節點是結構化對等網路面臨的首要問題。作為典型的分布式結構化網路模型,Chord比較好的解決了上述的問題,保證了負載的均衡,並且查詢信息中轉的復雜度控制在節點總數的對數級內,比較有效的控制了路由的跳數。本文針對現實世界中,單個節點的性能千差萬別,性能好的節點完全有能力多分擔網路的負載,以此對Chord模型進行了相應的改進。在繼承Chord模型的優點上,提高了Chord系統中的查詢效率。
2 基於P2P資源共享系統的關鍵技術
2.1 Chord中DHT技術思想
DHT的主要思想是:首先,每個對象被表示成一個(K, V)對,K稱為關鍵字,可以是文件名(或文件的其他描述信息)的哈希值,V是實際存儲文件的節點的IP地址(或節點的其他描述信息)。所有的對象(即所有的(K, V)對)組成一張大的哈希表,只要輸入對象的K值,就可以從這張表中查出所有存儲該文件的節點地址。然後,再將上面的大哈希表分割成很多局部小塊,按照特定的規則把這些小塊的局部哈希表分布到系統中的所有參與節點上,使得每個節點負責維護其中的一塊。這樣,節點查詢對象時,只要把查詢報文路由到相應的節點即可(該節點維護的哈希表分塊中含有要查找的(K,V)對。這裡面有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節點要按照一定的規則來分割整體的哈希表,進而也就決定了節點要維護特定的鄰居節點,以便路由能順利進行。Chord協議採用DHT技術,利用一致性哈希函數,來分隔整體的哈希表。
2.2 Chord演算法改進
Chord搜索演算法,由簡單的到可擴展的,可擴展的Chord演算法使Chord性能得到提高,它類似於二分法,它的每個節點都維護了少量的路由信息,通過這些路由信息來提高查詢的效率。能否用盡可能少的次數來查找到資源的所在節點將影響查詢的性能。但Chord這種演算法是建立在Chord網路中沒個節點的地位都是絕對平等的,而現實世界中,由於計算機的性能千差萬別,對於某些性能較差的節點,Chord協議分配給它的負載可能使它無法流暢運行這勢必會造成搜索信息到達此節點時的搜索延遲。相反,對於一些性能較好的節點,Chord協議分配給它的負載不能充分發揮其性能。為此本科對現有的Chord搜索演算法進行改進,使Chord環中性能較好的節點能夠保存更多節點的信息,而又不會使其佔用太大的空間,以此來減少搜索信息被中轉的路由跳數,提高資源搜索的效率。
節點的權值可以通過節點計算機的一些性能參數來計算,用NodeValue來表示權值,計算公式為:
NodeValue=min{PP,OT,NC}*216+(PP+PT+NC)/3 PP,PT,NC∈[0,216)
其中,PP是PC Performance表示計算機性能,OT是Online Time表示節點進入P2P網路的在線時間,NC是Network Connection表示網路連接情況。根據文獻的結論,Gnutella中的節點在線的時間越長,那麼它的停留時間也越長。根據這個特性,水桶定律設計出來的hash函數能夠保證NodeValue越大的節點越能承擔負載。
通過NodeValue權值的大小來判斷,給予性能較好的節點較多的負載,在合理的范圍內(如只需要其多保留一個前驅和一個後繼節點上的路由信息)使其為保存更多路由信息,提高搜索消息在其路由表中查找信息的成功率。改進的模型圖可以抽象的按下圖理解:
圖1中,NodeValue大的節點,除保留Chord協議分配的負載外,根據NodeValue的級別,多保留一個(或多個)前驅或後繼的finger table。當NodeValue值較大的節點,接收到搜索消息後,除了能路由到本身的finger table 還能不經過後驅節點的轉發,直接搜索後驅節點的finger table,提高了查詢效率。改進後的Chord協議中節點如何加入網路,路由表如何維護,將在系統設計章節中將近一步說明。
2.3 底層協議優化
2.3.1 UDP協議的缺點及改進
網路協議是為了實現一個特定目的的工作組的互聯,一個高質量的工作組(或一個自組織網路中)的網路屬性有如下幾點:
(1)高速數據交換。
(2)可靠的數據傳輸。
(3)支持廣播。
(4)支持大數據塊的數據交換。例如初始化系統環境可能需要這樣的大數據塊。
(5)點對點網路。任意一個節點可以作為數據源和數據目標。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事實上,絕大多數平行計算機軟體,都是使用標準的網路協議TCP/IP。使用標准網路協議的弊端有:
(6)數據交換速度低。TCP的可靠性是被首先強調的,這也是因為它需要適用於不穩定的Internet環境。但是在一個穩定(或者相對穩定)的網路體系中,它的速率低的弊端就暴露無遺。
(7) TCP不支持廣播。UDP不支持廣播,但是UDP是不可靠報文協議並且報文大小受限制。
(8) 數據傳輸之前需要建立邏輯鏈路。
(9) TCP是基於數據流的協議,但是對一些特定的要求,更適合一個固定塊的數據交換,因此這樣能把一個確定的、所有數據、必要的操作標志,一次性發送。
因此可以改進標准協議使它能具有高速消息傳輸、支持大數據塊數據傳輸、接受到消息後作相應反應/操作等能力。本文成為CTP,雖然字母「P」表示「協議」,但它並非這一特指。CTP是理論與工具的綜合,可以當成一種「工具」使用。因此它能代替類似MPI、PVM。
大多數用於平行計算的現有工具都以消息作為抽象,這種抽象在CTP中稱為命令。命令是一個從某節點到另一節點做指定事情的序列。這種命令需要具有三種屬性,發送者、接收者與相應的操作。為滿足P2P網路需求CTP協議以UDP/IP模型為參照。因為IP被廣泛使用且能滿足唯一標識一個節點。CTP/IP模型與UDP/IP模型、OSI模型的關系如圖2。
我們可以看出CTP包含了從傳輸層到應用的幾個層次,它的職能從相對底層一直到高層。
2.3.2 Nat穿透
IP地址分為兩類,一類是可供內網重復使用的私有IP地址,內網以外的主機無法直接訪問這些IP地址。另一類是共網IP地址,能直接被其它主機訪問。NAT/NAP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etwork Address Port Translator) 允許多台機器使用一個,H地址訪問網際網路。通常,從為內部網保留的地址塊中為NAT網關後面的機器分配一個IP地址。NAT網關是該網路中唯一擁有網際網路可訪問IP地址的機器。NAT網關透明地重寫來自內部網上機器的包,這樣對於外部主機來說,它們就像是來自NAT網關本身。NAT網關重寫返回的包,以便它們流回到內部網上適當的機器。對於網際網路上其它設備而言,只有一台主機和一個IP地址,並且所有的流量看起來都是來自這台機器的[21]。
NAT的這種方式,使日益耗盡的IP資源得到緩解,同時又具有方便性和安全性。因為內部網使用的沖地址都來自於一個保留的子網,所以管理員可以在他們的網路中添加和刪除機器而不會與其它組織使用的正地址沖突,也不必從外部實體申請新的正地址。此外,NAT網關通過對網際網路隱藏內部正地址和內部機器來擔任某種類型的防火牆。僅當向某個外部地址發送過出站包時,NAT才允許來自該地址的流量入站。
NAT網關後面的應用程序可以任意與外部應用程序聯系,但外部應用程序卻不能同樣方便地與NAT,網關後面的應用程序聯系。還有,不同NAT網關後面的應用程序之間彼此不能直接聯系。
我們來考慮如下幾種結構的網路情況(左邊是A機,右邊是B機):如圖3所示。
(1) AB機在同一NAT中
AB機器可以是在完全不受干預的情況下直接進行通信,這是一個透明的網路,當然一定要用AB機器的內部正作為其通信的地址。
(2) A機在外部網路B機在NAT中
NAT創建了一堵單向玻璃的牆。在這種網路結構中只能從出站方向開始通信,意外的入站連接將被拒絕。內部的B機可以看到外面,但外部的應用程序不能看到裡面。AB機器要進行文件傳輸,必須首先由B機發起。
(3) AB機在不同NAT中
AB是完全孤立的兩台機器,他們都不能夠直接的發現對方和進行文件傳輸。對於這種結構,當前流行的P2P文件交換軟體沒有能夠很好地解決。還是有辦法的,可以稱之為UDP隧道技術。考慮這樣一個流程:NAT內部的機器創建了一個UDP埠,對外(比如外部伺服器)發送了一次數據,那麼在NAT網關的埠映射表上就會建立一條數據,即(外部IP,外部Port(內部IP,內部Port)。NAT網關會保留這條映射數據,以後的一段時間內,當外部網路有程序向NAT網關的這個被記錄的UDP埠發送數據時,NAT網關會根據埠映射表查找到內部的機器的IP和埠,將數據直接轉發到內部的那台機器上。這樣一來,NAT對於內部機器和外部機器來說就是透明的,內外的機器可以透過NAT,網關進行直接的數據交換了。
如圖4所示,AB機器在傳輸文件前,各自創建一個UDP埠,向外部網路的伺服器發送傳輸請求,伺服器在接收到請求的同時,也獲取了A,B機器的對外IP和埠,於是將他們對外的IP和Port返回給A,B機器,這樣,A向B的對外IP/Port,即B的NAT網關的特定Port發數據,B就能夠直接收到,相反,B也能直接發送數據到A。這樣就突破了NAT給文件傳輸帶來的局限。
3 結語
本文主要對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P2P網路技術進行了研究,重點對P2P網路的Chord路由演算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對Chord的構造和搜索演算法進行深入分析之後,根據現實世界中各節點的處理能力千差萬別,提出了一種Chord演算法的改進方法,詳細的論述改進Chord演算法的具體實現方法。
[參考文獻]
[1]劉曉峰,吳亞娟,鍾樂海.Chord路由表結構的改進與優化.計算機工程[J].2007,pp.21,pp.102-104.
[2]許斌.JXTA-Java P2P網路編程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3]楊建雄.JXTA平台下P2P網路安全信任模型的研究[D]. 長沙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08.pp.2-15.
[4]聶榮,張洪欣,呂英華等. P2P網路的研究與進展[J].電信科學.2008.(3).
[5]張文,趙子銘.P2P網路技術原理與C++開發案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pp.3-30.
[6]Ralf Steinmetz著,王玲芳,陳焱譯.P2P系統及其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pp.12-35.
[7]刑小良.P2P技術及應用[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pp.3-20.
[8]沈磊.基於超級節點的高性能P2P流媒體技術的研究與實現[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碩士論文,2007.pp.3-25.
[9]李振宇,謝高崗.基於DHT的P2P系統的負載均衡演算法[J].計算機研究與發 展,2006(9):pp.1579-1585.
[10]黃靜,黃本雄,莫益軍.基於DHT的P2P系統負載均衡的有效演算法[J].網路與通信,2007(11):pp.80-82.
[作者簡介]
李文東:1979.10.25,男,沈陽理工大學學生,職稱: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
和曉軍:女,沈陽理工大學教師,研究生導師.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4. 什麼是P2P網路連接
p2p P2P是peer-to-peer的縮寫,peer在英語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夥伴"等意義。這樣一來,P2P也就可以理解為"夥伴對夥伴"的意思,或稱為對等聯網。目前人們認為其在加強網路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換、分布計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P2P還是point to point 點對點下載的意思,他是下載術語,意思是在你自己下載的同時,自己的電腦還要繼續做主機上傳,這種下載方式,人越多速度越快,但缺點是對你的硬碟損傷比較大(在寫的同時還要讀),還有就是對你內存利用率占很高,影響整機速度! 簡單的說,P2P直接將人們聯系起來,讓人們通過互聯網直接交互。P2P使得網路上的溝通變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間商。P2P就是人可以直接連接到其他用戶的計算機、交換文件,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連接到伺服器去瀏覽與下載。P2P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改變互聯網現在的以大網站為中心的狀態、重返"非中心化",並把權力交還給用戶。 P2P看起來似乎很新,但是正如B2C、B2B是將現實世界中很平常的東西移植到互聯網上一樣,P2P並不是什麼新東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按照P2P模式面對面地或者通過電話交流和溝通。 即使從網路看,P2P也不是新概念,P2P是互聯網整體架構的基礎。互聯網最基本的協議TCP/IP並沒有客戶機和伺服器的概念,所有的設備都是通訊的平等的一端。在十年之前,所有的互聯網上的系統都同時具有伺服器和客戶機的功能。當然,後來發展的那些架構在TCP/IP之上的軟體的確採用了客戶機/伺服器的結構:瀏覽器和Web伺服器,郵件客戶端和郵件伺服器。但是,對於伺服器來說,它們之間仍然是對等聯網的。以email為例,互聯網上並沒有一個巨大的、唯一的郵件伺服器來處理所有的email,而是對等聯網的郵件伺服器相互協作把email傳送到相應的伺服器上去。另外用戶之間email則一直對等的聯絡渠道。 事實上,網路上現有的許多服務可以歸入P2P的行列。即時訊息系統譬如ICQ、AOL Instant Messenger、Yahoo Pager、微軟的MSN Messenger以及國內的QQ是最流行的P2P應用。它們允許用戶互相溝通和交換信息、交換文件。用戶之間的信息交流不是直接的,需要有位於中心的伺服器來協調。但這些系統並沒有諸如搜索這種對於大量信息共享非常重要的功能,這個特徵的缺乏可能正為什麼即時訊息出現很久但是並沒有能夠產生如Napster這樣的影響的原因之一。參考資料: http://bk..com/view/3280.htm
5. 什麼是「P2P 共享」
現在P2P軟體在互聯網上得到廣泛應用,P2P是英文peer-to-peer的縮寫,peer在英語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夥伴」等意義,因此,P2P可以理解為夥伴對夥伴的意思,或稱為對等聯網,P2P也可以理解為點對點、個人對個人(正好都是以英文字母P開頭)。P2P技術在互聯網中有很多應用,如當我們使用QQ和新浪UC、skype等網路聊天工具進行文件傳遞所採用的就是P2P技術,而採用P2P技術的軟體也就是P2P軟體。
除了網上聊天工具之外,P2P在共享音樂和軟體下載等方面的應用軟體也很多,如PPLive網路電視軟體、多媒體影音分享工具POCO軟體、BT下載、迅雷下載、eMule電驢軟體等均屬於P2P軟體。
在互聯網應用中,P2P是一種技術,同時也是一種思想,P2P是一種改變整個互聯網基礎的潛能的思想。P2P軟體使得互聯網路上的溝通變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間環節。P2P就是人可以直接連接到其他用戶的計算機進行文件交換,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必須連接到伺服器去瀏覽與下載。
6. 什麼是P2P
P2P是英文peertopeerlending(或peer-to-peer)的縮寫,意即個人對個人(夥伴對夥伴)。又稱點對點網路借款,是一種將小額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的一種民間小額借貸模式。屬於互聯網金融(ITFIN)產品的一種。屬於民間小額借貸,藉助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網路信貸平台及相關理財行為、金融服務。
2019年9月4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聯合發布《關於加強P2P網貸領域徵信體系建設的通知》,支持在營P2P網貸機構接入徵信系統。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法典:應用版》
7. 用戶P2P共享是什麼意思
本系統為最新版迅雷7才有,另會員可無視這個,因為離線和高速比較給力~
新的迅雷P2P分享率系統經過數次跳票,終於上線了。現在各位迅雷7用戶可以在迅雷7界面左下方,看到「P2P分享率」欄目。
下面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套P2P分享率系統。
「P2P分享率」是什麼?
大家知道,P2P網路中非常重要的2個關鍵詞是「上傳、下載」,沒有上傳就沒有下載。你的下載過程就是在享受著來自其他用戶貢獻的上傳。而「分享率」是每位用戶的上傳、下載數據量的比值,該數據表示了用戶在P2P網路中的貢獻程度。通俗點說,上傳量比下載量越大。分享率越高。
計算公式:log(上傳量)/log(下載量)*1000
「P2P分享率」有什麼作用?
迅雷開發P2P分享率系統的目的是建立一種看得見的機制,鼓勵大家貢獻上傳,大家上傳越多,下載越快。從而提升整體的下載速度。
「P2P分享率」的獎懲是怎樣的?
要了解「P2P分享率」的獎懲規則,首先要了解你的「P2P分享率」處於什麼狀態。
P2P下載累計10GB時,分享率大於1100為「健康」,大於750小於1100為「良好」。小於750為「低」。
P2P分享率保持「健康」狀態時:(目前暫定的獎勵規則)
累積07天獎勵迅雷體驗會員07天服務
累積30天獎勵迅雷體驗會員15天服務
累積60天獎勵迅雷體驗會員30天服務
P2P分享率連續30天為「低」時,系統將會降低P2P下載加速效果。
其他說明:
P2P分享率中的"上傳、下載"數據都是指迅雷網路中的P2P流量。不包括BT、eMule,它們自有單獨的分享率機制。
P2P分享率系統將會記錄兩套分享率數據,分別是「計算機、迅雷帳號」
當未登錄迅雷帳號時,統計並顯示計算機的分享率。登錄迅雷帳號時統計並顯示帳號的分享率
迅雷帳號第一次在某台計算機上登錄時,若該帳號未綁定過分享率,就會自動將當前機器的分享率轉為帳號分享率
用戶可以每30天將計算機上的分享率轉移至帳號中一次
計算機分享率超出30天未轉移,將會清空
8. 網路中p2p是什麼意思
P2P意思是點對點網路借款,是一種將小額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的一種民間小額借貸模式。屬於互聯網金融產品的一種。屬於民間小額借貸,藉助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網路信貸平台及相關理財行為、金融服務。
(8)p2p網路共享擴展閱讀:
P2P小額借貸是一種將非常小額度的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的一種商業模型。它的社會價值主要體現在滿足個人資金需求、發展個人信用體系和提高社會閑散資金利用率三個方面,由網路信貸作為中介平台,藉助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提供信息發布和交易實現的網路平台,把借、貸雙方對接起來實現各自的借貸需求。
借款人在平台發放借款標,投資者進行競標向借款人放貸,由借貸雙方自由競價,平台撮合成交,在借貸過程中,資料與資金、合同、手續等全部通過網路實現,它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民間借貸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金融模式,這也是未來金融服務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