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軟體測試的意義和作用是什麼
軟體測試的作用:
產品質量評估:為軟體產品發布(驗收測試)、軟體系統部署(性能規劃測試)、軟體產品鑒定(第三方獨立測試)和其他決策提供產品質量所需的各種信息和報告。
持續的質量反饋:通過持續的測試(需求評審、設計評審、代碼評審)對產品質量提供持續的、快速的反饋,從而在開發中不斷地及時解決質量問題,改進產品質量、減少各種返工。最大限度地降低軟體開發的劣質和成本。
客戶滿意度提升:通過測試發現要交付產品的各種缺陷,降低或消除產品的質量風險,提高客戶的滿意度。
缺陷預防:分析缺陷,找根本原因(流程缺失、不遵守流程、錯誤的行為方式、不良習慣等原因),總結出軟體缺陷模式,採取措施糾正深層次問題,避免將來再犯同樣的錯誤。
㈡ 軟體測試是什麼以及目的
軟體測試行業是很多不想做開發的小夥伴嚮往的,薪資高、壓力小的IT行業。那麼一些不太了解的小夥伴可能會想知道,軟體測試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今天就讓我帶著大家來了解一下。
在講軟體測試的目的之前呢就要講一下軟體測試的概念了。軟體測試指的是在規定的條件下對程序進行操作,以發現程序錯誤,衡量軟體質量,並對其是否能滿足設計要求進行評估的過程。
軟體測試是運行程序的過程,目的在於發現錯誤,在用戶使用之前發現錯誤。
如果沒有測試這一關,那麼產品被開發出來就會直接被用戶使用。沒用經過測試的產品難免會有一些bug、缺陷。那用戶就會對產品存在不滿意的地方,甚至會造成投訴,對公司進行追責。
軟體測試的作用就是在用戶之前提前發現錯誤,測試工程師要站在用戶的角度來發現錯誤,使用戶拿到的產品質量更高,讓用戶更滿意。
1、一個好的測試在於發現至今未發現的錯誤。軟體測試的目的當然是發現程序當中的錯誤。那什麼是好的測試呢,就是在下一輪軟體迭代後的測試中發現了上一輪沒有發現的錯誤。
2、一個成功的測試用例是在於發現了至今未發現的錯誤的測試。這樣的軟體測試用例對錯誤的發現率會很高,這就是一個好的測試用例。
㈢ 軟體測試的目的
你好!
軟體測試的目的:
軟體測試的目的決定了如何去組織測試。如果測試的目的是為了盡可能多地找出錯誤,那麼測試就應該直接針對軟體比較復雜的部分或是以前出錯比較多的位置。如果測試目的是為了給最終用戶提供具有一定可信度的質量評價,那麼測試就應該直接針對在實際應用中會經常用到的商業假設。
不同的機構會有不同的測試目的;相同的機構也可能有不同測試目的,可能是測試不同區域或是對同一區域的不同層次的測試。
在談到軟體測試時,許多人都引用Grenford J. Myers在《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一書中的觀點:
①、軟體測試是為了發現錯誤而執行程序的過程;
②、測試是為了證明程序有錯,而不是證明程序無錯誤。
③、一個好的測試用例是在於它能發現至今未發現的錯誤;
④、一個成功的測試是發現了至今未發現的錯誤的測試。
這種觀點可以提醒人們測試要以查找錯誤為中心,而不是為了演示軟體的正確功能。但是僅憑字面意思理解這一觀點可能會產生誤導,認為發現錯誤是軟體測試的唯一目,查找不出錯誤的測試就是沒有價值的,事實並非如此。
首先,測試並不僅僅是為了要找出錯誤。通過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和錯誤的分布特徵,可以幫助項目管理者發現當前所採用的軟體過程的缺陷,以便改進。同時,這種分析也能幫助我們設計出有針對性地檢測方法,改善測試的有效性。
其次,沒有發現錯誤的測試也是有價值的,完整的測試是評定測試質量的一種方法。詳細而嚴謹的可靠性增長模型可以證明這一點。例如 Bev Littlewood發現一個經過測試而正常運行了n小時的系統有繼續正常運行n小時的概率。
因此,軟體測試的第三個目的是保證整個軟體開發過程是高質量的。
㈣ 軟體測試的目的是什麼
軟體測試的目的就是在已經規定好的條件下,對軟體進行測試,通過測試去發現軟體中程序的錯誤或者是BUG,這樣可以讓程序員衡量軟體的質量,然後對軟體是否滿足最初的要求或者初衷做出一個正確的判斷。
(4)手機軟體測試的目的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軟體測試是伴隨著軟體的產生而產生的。早期的軟體開發過程中軟體規模都很小、復雜程度低,軟體開發的過程混亂無序、相當隨意,測試的含義比較狹窄,開發人員將測試等同於「調試」,目的是糾正軟體中已經知道的故障,常常由開發人員自己完成這部分的工作。
對測試的投入極少,測試介入也晚,常常是等到形成代碼,產品已經基本完成時才進行測試。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期,軟體和IT行業進入了大發展,軟體趨向大型化、高復雜度,軟體的質量越來越重要。
這個時候,一些軟體測試的基礎理論和實用技術開始形成,並且人們開始為軟體開發設計了各種流程和管理方法,軟體開發的方式也逐漸由混亂無序的開發過程過渡到結構化的開發過程,以結構化分析與設計、結構化評審、結構化程序設計以及結構化測試為特徵。
前景
隨著軟體產業的發展,軟體產品的質量控制與質量管理正逐漸成為軟體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核心。幾乎每個大中型IT企業的軟體產品在發布前都需要大量的質量控制、測試和文檔工作,而這些工作必須依靠擁有嫻熟技術的專業軟體人才來完成。
軟體測試工程師就是這樣的一個企業重頭角色。業內人士分析,該類職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沿海發達城市,其中北京和上海的需求量分別佔去33%和29%。民企需求量最大,佔19%,外商獨資歐美類企業需求排列第二,佔15%。
然而,現狀是:一方面企業對高質量的測試工程師需求量越來越大越大,另一方面國內原來對測試工程師的職業重視程度不夠,使許多人不了解測試工程師具體是從事什麼工作。這使得許多IT公司只能通過在實際工作中進行淘汰的方式對測試工程師進行篩選,因此國內在短期將出現測試工程師嚴重短缺的現象。
根據對網路招聘IT人才情況的了解,許多正在招聘軟體測試工程師的企業很少能夠在招聘會上順利招到合適的人才。
在具體工作過程中,測試工程師的工作是利用測試工具按照測試方案和流程對產品進行功能和性能測試,甚至根據需要編寫不同的測試用例,設計和維護測試系統,對測試方案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評估。
對軟體測試工程師而言,必須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和自信心。任何嚴格的測試必須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測試,因為它關繫到一個產品的質量問題,而測試工程師則是產品出貨前的把關人,所以,沒有專業的技術水準是無法勝任這項工作的。
同時,由於測試工作一般由多個測試工程師共同完成,並且測試部門一般要與其他部門的人員進行較多的溝通,所以要求測試工程師不但要有較強的技術能力而且要有較強的溝通能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軟體測試
㈤ 軟體測試的意義和作用是什麼
一、軟體測試的意義
軟體測試(英語:Software Testing),描述一種用來促進鑒定軟體的正確性、完整性、安全性和質量的過程。換句話說,軟體測試是一種實際輸出與預期輸出之間的審核或者比較過程。
軟體測試的經典定義是:在規定的條件下對程序進行操作,以發現程序錯誤,衡量軟體質量,並對其是否能滿足設計要求進行評估的過程。
二、軟體測試的作用
1、在一些大型軟體開發過程中,測試活動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成本,如果用手工測試,測試的效率非常低;而測試工具可以進行部分的測試設計、實現、執行和比較的工作。通過運用測試工具,可以達到提高測試效率的目的。
2、測試工具的發展,大大提高了軟體測試的自動化程度,讓測試人員從繁瑣和重復的測試活動中解脫出來,專心從事有意義的測試設計等活動。
3、採用自動比較技術,還可以自動完成測試用例執行結果的判斷,從而避免人工比對存在的疏漏問題。設計良好的自動化測試,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實現 「 夜間測試 」 和 「 無人測試 」 。在大多數情況下,軟體測試自動化可以減少開支,增加有限時間內可執行的測試,在執行相同數量測試時節約測試時間。
(5)手機軟體測試的目的擴展閱讀:
軟體測試原則
一,測試應該盡早進行,最好在需求階段就開始介入,因為最嚴重的錯誤不外乎是系統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
二,程序員應該避免檢查自己的程序,軟體測試應該由第三方來負責。
三,設計測試用例時應考慮到合法的輸入和不合法的輸入以及各種邊界條件,特殊情況下還要製造極端狀態和意外狀態,如網路異常中斷、電源斷電等。
四,應該充分注意測試中的群集現象。
五,對錯誤結果要進行一個確認過程。一般由A測試出來的錯誤,一定要由B來確認。嚴重的錯誤可以召開評審會議進行討論和分析,對測試結果要進行嚴格地確認,是否真的存在這個問題以及嚴重程度等。
六,制定嚴格的測試計劃。一定要制定測試計劃,並且要有指導性。測試時間安排盡量寬松,不要希望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一個高水平的測試。
七,妥善保存測試計劃、測試用例、出錯統計和最終分析報告,為維護提供方便。
㈥ 軟體測試的任務、目的與類型分別是什麼
軟體測試指的是在規定的條件下對程序進行操作,以發現程序錯誤,衡量軟體質量,並對其是否能滿足設計要求進行評估的過程。其目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發現被測對象與用戶需求之間的差異,即缺陷。
2、通過測試活動發現並解決缺陷,增加人們對軟體質量的信心。
3、通過測試活動了解被測對象的質量狀況,為決策提供數據依據。
4、通過測試活動積累經驗,預防缺陷出現,降低產品失敗風險。(6)手機軟體測試的目的擴展閱讀:
軟體測試的原則:
1、測試應該盡早進行,最好在需求階段就開始介入,因為最嚴重的錯誤不外乎是系統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
2、程序員應該避免檢查自己的程序,軟體測試應該由第三方來負責。
3、設計測試用例時應考慮到合法的輸入和不合法的輸入以及各種邊界條件,特殊情況下還要製造極端狀態和意外狀態,如網路異常中斷、電源斷電等。
4、應該充分注意測試中的群集現象。
5、對錯誤結果要進行一個確認過程。一般由A測試出來的錯誤,一定要由B來確認。嚴重的錯誤可以召開評審會議進行討論和分析,對測試結果要進行嚴格地確認,是否真的存在這個問題以及嚴重程度等。
6、制定嚴格的測試計劃。一定要制定測試計劃,並且要有指導性。測試時間安排盡量寬松,不要希望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一個高水平的測試。
7、妥善保存測試計劃、測試用例、出錯統計和最終分析報告,為維護提供方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軟體測試
㈦ 什麼是軟體測試軟體測試的目的
什麼是軟體測試 為了保證軟體的質量和可靠性,應力求在分析、設計等各個開發階段結束前,對軟體進行嚴格技術評審。但由於人們能力的局限性,審查不能發現所有的錯誤。而且在編碼階段還會引進大量的錯誤。這些錯誤和缺陷如果遺留到軟體交付投入運行之時,終將會暴露出來。但到那時,不僅改正這些錯誤的代價更高,而且往往造成很惡劣的後果。 軟體測試就是在軟體投入運行前,對軟體需求分析、設計規格說明和編碼的最終復審,是軟體質量保證的關鍵步驟。如果給軟體測試下定義,可以這樣講:軟體測試是為了發現錯誤而執行程序的過程。或者說,軟體測試是根據軟體開發各階段的規格說明和程序的內部結構而精心設計的一批測試用例(即輸入一些數據而得到其預期的結果),並利用這些測試用例去運行程序,以發現程序錯誤的過程。 軟體測試在軟體生存期中橫跨兩個階段:通常在編寫出每一個模塊之後就對它做必要的測試(稱為單元測試)。編碼與單元測試屬於軟體生存期中的同一個階段。在結束這個階段之後,對軟體系統還要進行各種終合測試,這是軟體生存期的另一個階段,即測試階段,通常由專門的測試人員承擔這項工作。 大量統計資料表明,軟體測試的工作量往往占軟體開發總工作量的40%以上,在極端情況,測試那種關系人的生命安全的軟體所花費的成本,可能相當於軟體工程其他開發步驟總成本的三倍到五倍。因此,必須高度重視軟體測試工作,絕不要以為寫出程序之後軟體開發工作就接近完成了,實際上,大約還有同樣多的開發工作量需要完成。僅就測試而言,它的目標是發現軟體中的錯誤,但是,發現錯誤並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軟體工程的根本目標是開發出高質量的完全符合用戶需要的軟體。軟體測試的目的 基於不同的立場,存在著兩種完全不同的測試目的。從用戶的角度出發,普遍希望通過軟體測試暴露出軟體中陷藏的錯誤和缺陷,以考慮是否可以接受該產品。而從軟體開發者的角度出發,則希望測試成為表明軟體產品中不存在錯誤的過程,驗證該軟體已正確地實現了用戶的要求,確立用戶對軟體質量的信心。 因為在程序中往往存在著許多預料不到的問題,可能會被疏漏,許多隱藏的錯誤只有在特定的環境下才可能暴露出來。如果不把著眼點放在盡可能查找錯誤這樣一個基礎上,這些隱藏的錯誤和缺陷就查不出來,會遺留到運行階段中去。如果站在用戶的角度替他們設想,就應當把測試活動的目標對准揭露程序中存在的錯誤。在選取測試用例時,考慮那些易於發現程序錯誤的數據。下面這些規則也可以看作是測試的目的或定義:
1. 測試是為了發現程序中的錯誤而執行程序的過程;
2. 好的測試方案是極可能發現迄今為止尚未發現的錯誤的測試方案;
3. 成功的測試是發現了至今為止尚未發現的錯誤的測試。
從上述規則可以看出,測試的正確定義是「為了發現程序中的錯誤而執行程序的過程」。這和某些人通常想像的「測試是為了表明程序是正確的」,「成功的測試是沒有發現錯誤的測試」等等是完全相反的。正確認識測試的目標是十分重要的,測試目標決定了測試方案的設計。如果為了表明程序是正確的而進行測試,就會設計一些不易暴露錯誤的測試方案;相反,如果測試是為了發現程序中的錯誤,就會力求設計出最能暴露錯誤的測試方案。 由於測試的目標是暴露程序中的錯誤,從心理學角度看,由程序的編寫者自己進行測試是不恰當的。因此,在綜合測試階段通常由其他人員組成測試小組來完成測試工作。此外,應該認識到測試決不能證明程序是正確的。即使經過了最嚴格的測試之後,仍然可能還有沒被發現的錯誤潛藏在程序中。測試只能查找出程序中的錯誤,不能證明程序中沒有錯誤。
㈧ 手機軟體測試是干什麼的啊
軟體測試就是利用測試工具按照測試方案和流程對產品進行功能和性能測試,甚至根據需要編寫不同的測試工具,設計和維護測試系統,對測試方案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評估。執行測試用例後,需要跟蹤故障,以確保開發的產品適合需求。
使用人工或者自動手段來運行或測試某個系統的過程,其目的在於檢驗它是否滿足規定的需求或弄清預期結果與實際結果之間的差別. 它是幫助識別開發完成(中間或最終的版本)的計算機軟體(整體或部分)的正確度(correctness) 、完全度(completeness)和質量(quality)的軟體過程;是SQA(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的重要子域。
Grenford J.Myers曾對軟體測試的目的提出過以下觀點: (1)測試是為了發現程序中的錯誤而執行程序的過程; (2)好的測試方案是極可能發現迄今為止尚未發現的錯誤的測試方案; (3)成功的測試是發現了至今為止尚未發現的錯誤的測試。
然而,這種觀點指出測試是以查找錯誤為中心,而不是為了演示軟體的正確功能.但是只從字面意思理解,可能會產生誤導,認為發現錯誤是軟體測試的唯一目的,查找不出錯誤的測試就是沒有價值的測試,實際上並非如此!
(1)測試並不僅僅是為了找出錯誤.通過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和錯誤的發生趨勢,可以幫助項目管理者 發現當前軟體開發過程中的缺陷,以便及時改進;
(2)這種分析也能幫助測試人員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測試方法,改善測試的效率和有效性;
(3)沒有發現錯誤的測試也是有價值的,完整的測試是評定軟體質量的一種方法 軟體測試完整分類,參見:軟體測試的完整分類
以上的都是官話!其實說白了,軟體測試就是在開發人員做出軟體投放市場前,盡可能早的找出軟體當中所存在的BUG!因為任何軟體在理論上來說都是存在問題的,都不是完美的!盡早的找出漏洞,公司的損失也就越低!這也就是軟體測試人員越來越受重視的原因!
其實軟體測試是一種相當乏味枯燥的工作,一般面公司都比較偏向稍微內向的人,另外測試人員還要具備相當的口才,方便與開發人員還有客戶交流!
㈨ 軟體測試的目的是什麼
現在很多人都發現了軟體測試這個前景待遇都很不錯的行業,那麼究竟有人多人知道自己每天工作的目的是什麼呢?作為一個軟體測試員,自己又怎樣的價值,自己做的工作為公司甚至為社會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和效果呢?這樣的問題你有沒有認真的思考過呢?從主觀的角度上這個問題是很難回答的,所以我們現在列舉一下我們經常聽到的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軟體測試的目的是盡可能發現並改正被測試軟體中的錯誤,提高軟體的可靠性。
,這個定義聽起來很正確,但用它來指導測試會帶來很多問題。比如有的組織用發現的bug數來衡量測試人員的業績,其實這就是這種測試目的論在後面作祟,其結果如何呢:其一,有一些不夠敬業的測試人員會找來一些無關痛癢的bug來充數,結果許多時間會被浪費在這些無關痛癢的bug上(其實應該修復,何時修復,嚴重程度是什麼,優先順序是什麼,等等);其二,測試人員會花很大力氣設計一些復雜的測試用例去發現一些迄今尚未發現的缺陷,而不關心這些缺陷是否在實際用戶的使用過程當中是否會發生,從而浪費了大量的寶貴時間。究其根源,就是因為對測試目的的這種錯誤理解造成的,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軟體里bug的數量是無從估計的,那麼如果測試的目的是為了找bug
,那麼測試工作將變成一項無法完成也無法衡量進度而且部分無效的工作(因為有些bug在實際的運行過程當中根本不會發生)。
測試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證軟體質量
,這個定義也是看似正確,但實際上,混淆了測試和質量保證工作的邊界。軟體質量要素有很多,包括:
Understandability、Conciseness、Portability、Consistency、Maintainability、Testability、Usability、Structures、Efficiency、Security等等,所以,軟體質量保證和測試其實關注的方向是不同的。
使用人工或自動手段來運行或測定某個系統的過程,其目的在於檢驗它是否滿足規定的需求或是弄清預期結果與實際結果之間的差別。
所以,簡言之,測試的目的應該是驗證需求,
bug(預期結果與實際結果之間的差別)是這個過程中的產品而非目標。測試人員應該象工兵一樣,在大部隊(客戶)預期前進的方向上探雷、掃雷(bug)
,而不需要去關心那些根本沒有人會去碰的地雷。衡量一個測試人員應該去衡量他/她測試了多少需求(測試工作量)
㈩ 軟體測試的目的是
一、軟體測試的目的
1)軟體測試是為了發現錯誤而執行程序的過程。
2)測試是為了證明程序有錯,而不是證明程序無錯。(發現錯誤不是唯一目的)
3)一個好的測試用例在於它發現至今未發現的錯誤。
4)一個成功的測試是發現了至今未發現的錯誤的測試。
注意:
1、測試並不僅僅是為了要找出錯誤。通過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和錯誤的分布特徵。可以幫助項目管理者發現當前所採用的軟體過程的缺陷,以便改進。同時,通過分析也能幫助我們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檢測方法,改善測試的有效性。
2、沒有發現錯誤的測試也是有價值的,完整的測試是評定測試質量的一種方法。詳細而嚴謹的可靠性增長模型可以證明這一點。例如Bev Littlewood發現一個經過測試而正常運行了n個小時的系統有繼續正常運行n個小時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