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計算機網路可以共享的資源包括:硬體、軟體、數據。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從邏輯功能上看,計算機網路是以傳輸信息為基礎目的,用通信線路將多個計算機連接起來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一個計算機網路組成包括傳輸介質和通信設備。
❷ 在計算機區域網絡中,為網路提供共享資源的基本設備是
網路伺服器
網路伺服器主要有以下4個作用:
1、運行網路操作系統,控制和協調網路中各計算機之間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的要求,並做出響應和處理。
2、存儲和管理網路中的共享資源,如資料庫、文件、應用程序、磁碟空間、列印機、繪圖儀等。
3、為各工作站的應用程序服務,如採用客戶/伺服器(Client/Server)結構使網路伺服器不僅擔當網路伺服器,而且還擔當應用程序伺服器。
4、對網路活動進行監督及控制,對網路進行實際管理,分配系統資源,了解和調整系統運行狀態,關閉/啟動某些資源等。
(2)計算機網路管理並共享資源擴展閱讀:
共享資源的比較:
共享文件訪問不應該與使用文件傳輸協議(FTP)、藍牙IRDAOBject EXchange(OBEX)協議的文件傳輸混淆。訪問共享資源涉及到變更伺服器上的文件夾時自動同步文件夾信息,並且可能提供伺服器端的文件搜索,而文件傳輸是更基本的服務。
共享文件的訪問對用戶來說是透明的,就好像它是本地文件系統中的資源一樣,並且支持多用戶環境。這包括用戶編輯遠程文件時的並發控制或鎖,以及文件系統許可權。
共享文件訪問通常被認為是一個本地網路(LAN)服務,而FTP是一個互聯網服務。
❸ 區域網共享文件如何管理
通過操作系統來設置共享文件夾的不同訪問許可權。
其實,Windows操作系統也提供了設置共享文件的功能,但是設置較為復雜,具體如下:
假設A和B兩台計算機組成了區域網,其中A計算機的文件夾cs下有兩個共享的同級目錄01和02,要在A計算機上進行設置。
選中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雙擊「網路訪問:本地帳戶的共享和安全模式」,將默認設置「僅來賓→本地用戶以來賓身份驗證」,更改為「經典→本地用戶以自己的身份驗證」,輸入用戶名和密碼來登錄A計算機。若不對網路訪問模式進行更改,//計算機名/guest為灰色不可用,無法輸入用戶名和密碼。
如果B計算機的用戶名不是Administrator,不要開啟A計算機的guest,否則B計算機默認使用guest登錄A計算機,無法選擇A計算機內本地的帳戶來登錄。
❹ 計算機網路中的共享資源主要是指什麼資源
計算機網路中的共享資源主要是指軟體,硬體,數據資源。
互聯網最初的設計是為了能提供一個通訊網路,即使一些地點被武器摧毀也能正常工作。如果大部分的直接通道不通,路由器就會指引通信信息經由中間路由器在網路中傳播。
1978年,UUCP(UNIX和UNIX拷貝協議)在貝爾實驗室被提出來。1979年,在UUCP的基礎上新聞組網路系統發展起來。
新聞組(集中某一主題的討論組)緊跟著發展起來,它為在全世界范圍內交換信息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法。然而,新聞組並不認為是互聯網的一部分,因為它並不共享TCP/IP協議,它連接著遍布世界的UNIX系統,並且很多互聯網站點都充分地利用新聞組。新聞組是網路世界發展中的非常重大的一部分。
當e-mail(電子郵件)、FTP(文件下載)和telnet(遠程登錄)的命令都規定為標准化時,學習和使用網路對於非工程技術人員變的非常容易。
在大學和特殊領域里確實極大地推廣了互聯網的應用。其它的部門,包括計算機、物理和工程技術部門,也發現了利用互聯網好處的方法,即與世界各地的大學通訊和共享文件和資源。
(4)計算機網路管理並共享資源擴展閱讀
源共享的兩個基本原理:
一、大數定律:
大數定律說的是:如果用戶的數目很大,並且他們使用資源的要求都是突發式的隨機產生,那麼將全體用戶看成為一個整體時,這個用戶整體對資源的使用要求就變得相當平滑和比較穩定,並且也是可以預測的。
二、規模經濟性:
規模經濟性說的是:當一個系統中的資源與用戶數目同時按比例增加時,在一定范圍內,系統的規模越大,這個系統就越經濟。
網路聊天最常見的便是Whiteboard, Netmeeting, WebEx等應用程序,可以實時、快速的實現位於不同物理位置的用戶之間的語音、視頻交流。
資料庫資料庫伺服器是企業區域網內部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實現數據共享、減少冗餘度、集中存儲和管理、可維護性和安全性等功能。
資源備份隨著網路攻擊和病毒的發展,資源備份也成為了資源共享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代企業大都採取實時高效的資源備份方式,以便在網路崩潰的時候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護公司信息,以及在災難恢復的時候起到最大的作用。
❺ 關於計算機網路資源共享的描述正確的是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功能是數據通信和共享資源。數據通信是指計算機網路中可以實現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數據傳送。共享資源包括共享硬體資源、軟體資源和數據資源。
從小到大--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網際網路
網路中計算機設備之間的距離可近可遠,即網路覆蓋地域面積可大可小。按照聯網的計算機之間的距離和網路覆蓋面的不同,一般分為區域網(LAN,即Local area network)、城域網(MAN,即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廣域網(WAN,即Wide area network)和網際網路(Internet)。LAN相當於某廠、校的內部電話網,MAN猶如某地只能拔通市話的電話網,WAN好像國內直拔電話網,網際網路則類似於國際長途電話網。 區域網(LAN)是由某種類型的電纜把計算機直接連在一起的網路。把區域網連在一起組成了廣域網(WAN)。大多數的廣域網是通過電話線路連接的,少數的也採用其它類型的技術,如衛星通訊。Internet中大多數廣域網連接是通過電話系統。下面就是一個很典型的網路例子。設想你坐在一所大學的計算中心房間里,裡面放滿了計算機。
例如,電信系有自己的計算機網路,管理系、計算機科學系等等也有。這些區域網中的每一台機器都連在一個作為主幹的高速通路上,構成一個校園的廣域網。以上是一個大學的例子,很多其它的機構,如公司、政府機關、研究單位、其它種類的學校等,其實也是相似的。如果是小機構,可以只要一個區域網,大機構可把多個區域網連成一個或多個復雜的廣域網,通常由專職人員來管理這些網路。區域網間是怎樣連接的?它是通過一種叫做路由器(router)的專門設備來實現的。路由器的作用是提供從一個網路到另一個網路的通路。
❻ 計算機網路的資源共享功能包括( )。
硬體資源、軟體資源和數據資源共享。
在網路中,多台計算機或同一計算機中的多個用戶,同時使用硬體和軟體資源。通常多用戶同時需要的資源總是超過系統實際物理資源的數量,但採用邏輯(或虛擬)資源分配的方式,實現資源共享,可較好地處理這個矛盾,從而提高計算機的使用效率。
但必須由操作系統進行協調管理,才能避免混亂。方法主要有兩種:由操作系統統一管理分配,適用於同一計算機系統中的多用戶;用戶互相通告,適用於網路系統。
資源共享的兩個基本原理:
一、大數定律:
大數定律說的是:如果用戶的數目很大,並且他們使用資源的要求都是突發式的隨機產生,那麼將全體用戶看成為一個整體時,這個用戶整體對資源的使用要求就變得相當平滑和比較穩定,並且也是可以預測的。
二、規模經濟性
規模經濟性說的是:當一個系統中的資源與用戶數目同時按比例增加時,在一定范圍內,系統的規模越大,這個系統就越經濟。
❼ 在計算機網路中通常把提供並管理共享資源的計算機稱為什麼
為網路提供共享資源並對這些資源進行管理的計算機,叫做(伺服器)。
伺服器,也稱伺服器,是提供計算服務的設備。由於伺服器需要響應服務請求,並進行處理,因此一般來說伺服器應具備承擔服務並且保障服務的能力。
伺服器的構成包括處理器、硬碟、內存、系統匯流排等,和通用的計算機架構類似,但是由於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務,因此在處理能力、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較高。
在網路環境下,根據伺服器提供的服務類型不同,分為文件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應用程序伺服器、WEB伺服器等。
❽ 在計算機網路中通常把提供並管理計算機共享資源的計算機稱為
在計算機網路中通常把提供並管
理計算機共享資源的計算機稱為
FTP伺服器
❾ 在計算機網路中通常把提供並管理共享資源的計算機稱為網關
這種說法 不完全正確的。通常會把提供共享上網的設備設置為網關, 網關主要作用是連接多個不同層級協議的互連。收到的信息要重新打包以適應目的系統要求。
❿ 為網路提供共享資源並對這些資源進行管理的計算機 叫做( ).
為網路提供共享資源並對這些資源進行管理的計算機,叫做(伺服器)。
伺服器,也稱伺服器,是提供計算服務的設備。由於伺服器需要響應服務請求,並進行處理,因此一般來說伺服器應具備承擔服務並且保障服務的能力。
伺服器的構成包括處理器、硬碟、內存、系統匯流排等,和通用的計算機架構類似,但是由於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務,因此在處理能力、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較高。
在網路環境下,根據伺服器提供的服務類型不同,分為文件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應用程序伺服器、WEB伺服器等。
(10)計算機網路管理並共享資源擴展閱讀:
伺服器的特點:
1、可擴展性
伺服器必須具有一定的「可擴展性」,這是因為企業網路不可能長久不變,特別是在當今信息時代。可擴展性具體體現在硬碟是否可擴充,CPU是否可升級或擴展,系統是否支持WindowsNT、Linux或UNIX等多種可選主流操作系統等方面,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前期投資為後期充分利用。
2、易使用性
伺服器的功能相對於PC機來說復雜許多,不僅指其硬體配置,更多的是指其軟體系統配置。伺服器的易使用性主要體現在伺服器是不是容易操作,用戶導航系統是不是完善,機箱設計是不是人性化,有沒有關鍵恢復功能,是否有操作系統備份,以及有沒有足夠的培訓支持等方面。
3、可用性等等
對於一台伺服器而言,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它的「可用性」,即所選伺服器能滿足長期穩定工作的要求,不能經常出問題。其實就等同於Sun所提出的可靠性(Reli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