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站資訊 » 菲律賓有哪些社交網站
擴展閱讀
宏基電腦啟動項密碼 2025-05-14 07:21:08
設計圖紙手機軟體有哪些 2025-05-14 07:19:10
2021網路安全知識答題 2025-05-14 07:12:25

菲律賓有哪些社交網站

發布時間: 2022-08-18 20:57:30

㈠ 菲律賓社交軟體哪個比較普及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19

㈡ 菲律賓人都用什麼聊天軟體

雅虎菲律賓: http://ph.yahoo.com/
菲律賓人大部分使用的即使聊天工具是雅虎通

㈢ 全球各國主要的社交網站有哪些

像北美洲、南美洲、歐洲,澳洲、北非、東南亞、南亞等區域的國 家,基本被Facebook、Twitter及Instagram等社交網站或軟體壟斷。還有一些國 家和地區,比如韓國、日本、俄羅斯及中亞,有很多人玩上面三款,但同時也有自己強勢的社交網站或軟體,比如韓國有KaKao Talk、日本有Line、俄羅斯跟中亞有V Kontakte。總體來說,得益於美國強大的綜合實力,全球的主流社交網站或軟體為美系,但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顯著上升,有些社交軟體也成功在全球爆火,比如TikTok。

至於中國,主要的社交網站或軟體,大概是微信、QQ、微博等,它們成立的時間較早,趕上了中國人社交需求井噴期,加之背後有巨大資本站台,在收割用戶方面所向披靡。將眼光放至現在,有機會成為主要社交網站或軟體的,有一伴婚戀app,它對用戶嚴格實名制、全方位認證,這大大提升了平台的安全性、真實性及純粹性,符合用戶「素質聊天、安心交友」需求。另外,它還是一款婚戀軟體,上面匯聚了全國優質女性和精英男士,精準匹配能夠讓用戶快速邂逅理想型並藉助豐富的戀愛功能開展一段甜蜜熱戀,很適合這個節奏日益變快的社會。總之,符合用戶審美偏好及社會發展趨勢的一伴婚戀app,有很大的潛力。

㈣ 菲律賓生活,什麼地方或者網站華人比較多

我了解的情況大概就是華人比較多的網站是菲紅娘,網路下就有或者去教會,這邊很多教會都是華僑聚會的地方或者直接在加一些群,在群里搜索"菲律賓",希望能幫到你!

㈤ 在東南亞有哪些類似於去哪兒網,攜程,馬蜂窩之類的網站或APP

東南亞(SEA)位於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因位於中國以南而得名,南部的細長部分叫馬來半島。馬來群島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廣闊海域,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共有兩萬多個島嶼,面積約243萬平方千米,分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東帝汶、汶萊和菲律賓等國。[1-3]
東南亞地區共有11個國家: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汶萊、菲律賓、東帝汶,面積約457萬平方千米。其中寮國是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越南、寮國、緬甸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陸上接壤,僅東帝汶不是東盟成員。[4]

㈥ 請問菲律賓有什麽華人社交網站嗎

目前應該沒有吧,我也不是很清楚,不過我目前我待在菲律賓已經兩年了還沒有聽說過有這個網站。

㈦ 菲律賓有類似58同城或者趕集網這樣的網站嗎

菲律賓沒有這樣的網站。
其實菲律賓幾乎就沒有本地的網站,因為主流的網站都是美國的在這邊。

㈧ "Myspace"是什麼

MySpace.com簡介
MySpace.com成立於2003年9月,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它為全球用戶提供了一個集交友、個人信息分享、即時通訊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互動平台。經過四年的高速發展,現已擁有超過2億名注冊用戶,並且正在以每天新增23萬注冊用戶的速度繼續增長。

截止到2007年底,MySpace的Alexa全球排名已經穩定在第六名。與此同時,有數據顯示,每個MySpace的注冊用戶的平均瀏覽頁面數高達30以上,用戶粘性極強。

2005年7月,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以5.8億美元現金收購當時MySpace的母公司Intermix Media,從而進入了網路新聞博客及網路社交領域,擁有了這個廣受歡迎的SNS網站、「生活方式門戶網站」。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一百零九位。

2006年初,MySpace開始啟動其全球化戰略。迄今為止,已開通了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法國、英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日本、印度等20個國家或地區的分站點。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4月27日,在新聞集團董事長默多克先生「全球化視野,本地化運作」的名言指引下,完全本土化的MySpace中國分站—MySpace.cn高調上線,標志著MySpace正式進入中國互聯網市場。

MySpace成功的關鍵
給用戶更多自由設計他們的MySpace主頁,讓用戶能高度地表達自我和與朋友交流
MySpace的成功有很多因素。MySpace的早期成功開始於十幾歲的孩子的用戶群。這些孩子們用MySpace分享照片、交流、製作他們自己最棒的個人主頁。讓獨立製作樂隊來引領用戶發現音樂是一個很好的功能,但並不構成MySpace主要的訪問量。另外,不少用戶確實利用MySpace找對象,但這類活動主要發生在21-26歲的用戶中,而這不是MySpace的主要用戶群。
分享照片的重要性怎樣強調都不為過。數字照相機和手機照相功能的普及是很多社會性網路發展的驅動力,不光是MySpace。MySpace讓它的用戶可以使用第三方服務如PhotoBucket和ImageShack在個人主頁中加入更多照片。我認為這是MySpace超越Friendster的一個重要原因。
縮短開發周期,使產品迅速適應用戶要求
MySpace具體採取了什麼措施來實現這個高度自我表達的環境呢?它採取了一個最基本的策略:不要預先去想像用戶會想要如何在這個網站中互動。當用戶自發地製作相同興趣用戶組群的主頁時,MySpace接受了這種用戶行為,而Friendster沒有。MySpace傾聽用戶的反饋、快速開發、快速推出新產品。MySpace增加Blog、留言板、討論區、即時通訊等功能都遠遠早於Friendster。部分原因是Friendster受到系統擴容問題的困擾。當用戶用技術手段改動MySpace個人主頁功能,把更多PhotoBucket的照片加到個人主頁時,MySpace也沒有干預這種嘗試。通過這種改動,用戶可以在他們的朋友的留言版加照片和圖片。這個功能成了讓用戶在MySpace花更多時間的一個主要原因。
最初的用戶積累依靠三種手段的結合:病毒式增長、非網路廣告、網路傳播合作夥伴
大家廣泛認為MySpace上線後立刻通過口口相傳的病毒式傳播迅速增長用戶群。實事不是這樣。MySpace利用了多種戰術的結合,包括成功地運用了傳統的推廣手段、利用已有的網路品牌來花錢收集用戶(Cost per acquisition, CPA)。MySpace是Intermix公司中的ResponseBase團隊的作品,這個團隊有很強的電子郵件營銷和CPA的背景。當MySpace的用戶量達到幾百萬後,他們才開始依靠病毒傳播。
有關產品和研發政策的決策,要考慮到網站的負載能力
被大家熟知的Friendster和MySpace競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是:Friendster的用戶由於網站負載能力的問題而放棄使用Friendster。盡管這是由於Friendster自身的問題造成的,但在MySpace方面,他們在早期設計階段就充分考慮了這一點。首先,MySpace決定不顯示「朋友鏈」。「朋友鏈」這個顯示朋友連接關系的功能,在網站上隨時顯示時會極大加重系統的運算量。為了保證網站的負載能力,MySpace決定不提供這個Friendster的核心功能。第二,早期發展中,MySpace只允許美國用戶注冊。Friendster曾經在(現在仍舊在)菲律賓相當成功。但很不幸的是,在網路品牌廣告市場在亞洲成熟之前,這些來自菲律賓的流量更多的是花費,而不是收入。而對於能產生廣告價值的美國用戶,這卻對網站的訪問速度等負載指標產生了負面影響。MySpace直到美國用戶量突破了臨界點後才開放其他國家的注冊,這成為一個正確的決定。

MySpace啟動戰略
MySpace的主意最初來自Intermix的Chris DeWolfe和Tom Anderson。他們是通過Intermix收購ResponseBase加入Intermix的。很多ResponseBase的成員之前來自X-drive,因此,他們有很強的針對網路個人用戶的開發和推廣經驗。看到Friendster最初的成功,並意識到他們在ResponseBase/Intermix所擁有的資源後,他們認為自己能在這個領域很有競爭力。ResponseBase有一個包括一億電子郵件的資料庫;Intermix擁有幾個網站,而這些網站的用戶很多處在MySpace用戶的年齡段。
MySpace花了三個月時間開發出一個和Friendster功能類似的網站,並於2003年底上線。MySpace最初的戰略並沒有以獨立製作樂隊和圍繞音樂的社會網路為目標。有關音樂的主題是以用戶為中心的網站發展過程中自然發展出來的。有趣的是,在最初上線和開始推廣後的6到9個月,用戶增長並不成功。MySpace最初的推廣手段是在Intermix的員工(約250人)中進行有獎競賽,讓員工們邀請他們的朋友注冊。這產生了一定效果,但用戶數很有限。接下來,他們利用ResponseBase的電子郵件列表進行郵件推廣。這有一些影響,但基本上是失敗的。這是因為電子郵件推廣不能象已經存在的小組或組織那樣吸引能對網站產生忠實度的用戶。於是MySpace開始進行線下推廣,對洛杉磯地區的Club、樂隊、和各種派對進行贊助。這些努力逐漸給MySpace造成影響。更重要的是吸引了很多小的線下社區(即小組)來使用MySpace。100到1000人之間的小社區開始產生雪球式的病毒增長,並吸引更多的個人用戶加入。
最初用戶建立起來後,MySpace開始進一步利用Intermax的渠道和媒體關系扇風助燃。合作夥伴的推廣結合上已有的較強用戶基礎,使得MySpace從最初的成功走向騰飛。如果沒有利用傳統的推廣手段,MySpace恐怕不會有我們今天看到的高速增長。

MySpace總結與思考
如果按照注冊用戶數把MySpace和Skype算作最大的Web2.0的成功案例的話,我們應該注意到一個有趣的共同點:他們在起步初期都得益於和一個強大的推廣渠道成為夥伴。我以後要寫的Skype案例分析會提到,Skype最初的推廣是通過Kazaa(譯者:一個P2P下載網路)。由於Skype的創始人就是Kazaa的創始人,他們很輕易地通過在Kazaa客戶端軟體對Skype進行推廣獲得了最初的用戶。雖然Skype和MySpace都是有病毒型傳播能力的產品,但如果沒有最初傳統推廣渠道的激勵,他們恐怕不會在如此短的時間獲得如此大的成功。
進一步,Web2.0的創業者們應該意識到他們不僅僅是在和反應遲鈍的大公司競爭,同時也在和那些也在初創階段,但已經把強大的推廣渠道掌握在手中的小公司競爭。除Skype和MySpace之外,廣告網路領域也有類似的案例。比如Livedigital.com,由廣告網路公司Oversee.net創辦,9個月內就進入Alexa前5000名。另一個網路廣告公司Blue Lithium採用了類似的策略,用它自己網站的剩餘廣告空間為它的另一個社區網站作宣傳。那麼後來者如TagWorld和MyYearBook如何呢?你在MySpace的「生態圈」(那些專門為MySpace用戶提供圖像和HTML編程服務的網站)隨處可見他們的廣告。這些推廣的效果可能大相徑庭,但不可否認大家都在用這些手段。也許Web2.0的新思維對傳統的推廣渠道不屑一顧,但MySpace和Skype都證明在Web2.0的熱浪中,建立推廣渠道夥伴不可忽視。
如果創業者選擇了純病毒式推廣的道路 ,那你的產品必須能非常明確地給用戶帶來極大的價值,而且簡單易用。否則,其他有推廣渠道的創業公司將成為你難以逾越的競爭對手。

MySpace.cn(中文名:聚友)簡介

MySpace 是一個精彩紛呈的在線社區。在這里,您可以通過好友結識更多的新朋友。

通過在 MySpace 上創建私人社區,您可以與不斷增多的共同的朋友分享照片、日誌和愛好。

看看彼此都有哪些朋友,或者看看大家是如何聯系在一起的。說不定您只需要經過五個聯系人就能與知名歌手相識!

MySpace 是一個老少皆宜的在線社區

• 朋友在這里隨意交談

• 單身人士在這里邂逅同道

• 製片人在這里與自己的「粉絲」交流

• 家人在這里保持聯系,勾畫家族的圖譜

• 專業人士在這里拓展自己的人脈

• 同學和學友在這里追憶當年

• 久未謀面的朋友在這里重逢!

如何使用 MySpace?

1.首先,請注冊並創建檔案文件
(您的檔案文件是您在網站上的個人空間,您可以在這里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情況以及個人的愛好和興趣。您甚至可以上傳圖片和撰寫日誌。)

2.第二步,邀請您的朋友加入您的個人網路。
或者,您也可以搜索網站,查找已成為 Myspace 成員的朋友。

3.第三步,查看您在您的朋友和朋友的朋友之間創建的聯系。有些人的擴展網路中會有多達上千人!

4.與您朋友的朋友打招呼並建議相互建立好友的關系!您可以與您個人網路中的任何人進行交流。

㈨ 國外的社交軟體有哪些

Facebook,KakaoTalk,Adopteunmec等。
1、Facebook。臉盆網,國外最火的社交網站,由來自哈佛大學的馬克·扎克伯格創建,包含功能非常強大,涉及游戲、視頻、音樂等等多個方面,但在由於種種原因無法進入國內。
2、KakaoTalk。來自韓國的一款社交聊天軟體。用戶之間能進行圖片文字或是語音視頻的交流,選擇的用戶不在線時,更能以簡訊的形式來通知用戶,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3、Adopteunmec。法國的本土社交軟體。熱門程度如同國內的qq微信,各類服務偏向於女性用戶,粉紅色的界面,可愛的設計,雖然讓廣大的男性用戶無法接受,但卻不得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