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橋梁與隧道工程這個專業有前途嗎。
橋梁與隧道 屬於基礎建設,中國的高速公路、鐵路離發達國家的人均里程都差得很遠,將是一個長期的人才需求。隧道工程是地下工程的分支,未來地下工程將是工程界發展的方向,我認為這個專業未來還有20年的黃金發展期,對一個現在要選擇專業的學生來說,依然非常有優勢。各大土木院校這個專業的錄取分數線的連年偏高,就很能說明問題,大膽選擇吧,但是要做好吃苦的准備。
『貳』 學習公路橋梁隧道工程需要懂得哪些學科的知識
那要看你學習橋梁還是隧道了,橋梁與隧道工程雖同屬一個二級學科,但學習的東西差距太大,一般學校和科研單位都將其分開;當然,作為土木工程下的二級學科,土木的基礎是必須掌握的,我大概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學好基礎課:力學,這是發展的基礎:材料力學、土力學(隧道)、岩石力學(隧道)、結構力學(橋梁)、甚至於有限元(橋梁與隧道)等。
(2)學好專業課:隧道學隧道工程,橋梁有橋梁工程及相關;並注重規范的掌握。具體到你工作或研究的需要,就得看不同的專著了,設計范圍太廣,在此不再贅述。
(3)注重實踐:土建類學科,實踐非常重要;
(4)會使用計算軟體:比如橋梁類的:橋博、MIDAS等;隧道的:Flac、MIDAS。
『叄』 土木工程(道橋)專業相關知識網站!
7月10日 09:32 土木工程專業
專業簡介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工程力學、流體力學、岩土力學和市政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備從事土木工程的項目規劃、設計、研究開發、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築、地下建築、隧道、道路、橋梁、礦井等的設計、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資、開發部門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工程力學、流體力學、岩土力學和市政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受到課程設計、試驗儀器操作和現場實習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土木工程的規劃、設計、研究、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了解當代科學技術的主要方面和應用前景;
2.掌握工程力學、流體力學、岩土力學的基本理論,掌握工程規劃與選型、工程材料、結構分析與設計、地基處理方面的基本知識,掌握有關建築機械、電工、工程測量與試驗、施工技術與組織等方面的基本技術;
3.具有工程制圖、計算機應用、主要測試和試驗儀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綜合應用各種手段(包括外語工具)查詢資料、獲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4.了解土木工程主要法規;
5.具有進行工程設計、試驗、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主幹學科:力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主要課程: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流體力學、土力學、建築材料、混凝土結構與鋼結構、房屋結構、橋梁結構、地下結構、道路勘測設計與路基路面結構、施工技術與管理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認識實習、測量實習、工程地質實習、專業實習或生產實習、結構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主要專業實驗:材料力學實驗、建築材料實驗、結構試驗、土質試驗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本專業比較偏向物理和工程。對於女孩子來說,的確有點難度。但沒關系拉,巾幗不讓須眉!
祝你成功!
『肆』 有《隧道施工》這門課題庫下載的網站有哪些
四、隧道施工
1、施工方法概述
本合同段共有隧道737m/1.5座。施工時採用新奧法施工工藝,安排3個隧道施工隊負責完成隧道的施工任務。青蒙隧道採用對向開挖掘進方法施工,由隧道施工一隊分成兩個施工班組負責,其中隧道施工一班由青蒙隧道龍游端洞口開始開挖施工,隧道施工二班由青蒙隧道麗水端洞口開始開挖施工。隧道施工二、三隊在章坑嶺隧道龍游端洞口及麗水埠雙向進行施工,並須注意做好與第3合同段的章坑嶺隧道施工隊伍的聯系、協調工作。
1.1施工前,必須對本合同段的隧道工程進行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包括隧道的起訖樁號、地質構造條件、結構型式、開挖面積及總方量、最大開挖跨度、單孔凈寬、凈高及相關的配套設施等基本資料。
1.2全面了解並掌握隧道所處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條件、地質、水文及氣象條件等情況,並參照設計資料中的地質勘察報告,對地質構造相對薄弱的位置進行分析論證,必要時,應請有關勘察部門再做特殊的工程地質勘察,為施工組織設計提供准確的地質資料,以改進有關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藝,確保施工的全過程中整體隧道的安全性及穩定性。
注意重點研究、分析及掌握的內容如下:
⑴隧道所處位置山脈的走向;
⑵地層分布及岩石特徵;
⑶地質構造帶在隧道位置以及附近區域的分布情況;
⑷岩石全風化帶、強風化帶以及中微風化帶及變化規律、埋藏深度;
⑸岩石節理、裂隙的分布及發育程度;
⑹基岩裂隙水的分布及發育情況;
⑺岩石成分是否含有對人體有害的元素;
⑻地震烈度等。
要做好這些工作,除了查閱設計圖紙中有關的地質資料外,還應組織相關的工程技術人員到施工現場進行實地踏勘,將資料中沒有反映或反映不明確的特殊地質情況做出詳細、准確的記錄,並根據實際情況開展相關的地質試驗工作,為施工提供准確的地質資料,並為以後的施工作業提供參考資料。
2、施工測量控制
2.1施工前測量
施工前,應對監理工程師所交付使用的隧道軸線樁、平面控制的三角網基點樁及高程式控制制的水準基樁,按照設計圖紙進行詳細、認真的復測及校核。若發現標志不足、不穩妥、被移動或測量精度不符合規范規定時,應及時向監理工程師匯報,並進行相應的補充工作。應將補充工作情況、補測方法、測量精度、補測結果、補充的基樁數量及位置等有關資料,進行認真的整理匯總,並以圖表等形式書面報請監理工程師審核、批復,以供隧道施工使用。
2.2施工中測量
施工中的測量是保證隧道開挖按照設計的方向和坡度實施,使開挖斷面和形式符合設計要求的尺寸,盡量做到不欠挖、不超挖。為保證隧道底部按設計的縱坡開挖及永久性襯砌的正確放樣,一般情況下,在洞內每隔50m應設置1個水準點。
在隧道施工時,必須經常校核開挖斷面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正確測定每個斷面的開挖位置。若發生超挖現象,應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採取有效的補救措施,使其盡早恢復到設計斷面要求。
對於對向開挖隧道貫通後,軸線偏差不得大於80mm,高程偏差不得大於50mm。
3、隧道施工的監控量測
3.1監控量測工作是新奧法施工的核心,是監視圍岩穩定性、檢驗設計與施工是否正確、合理及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施工的全過程中,必須進行現場的監控量測工作,掌握圍岩和支護的動態信息,並須及時進行反饋,指導施工作業始終在安全的狀態中和正確的狀態下進行。施工時,應根據圍岩和支護的變位進行應力量測,及時修改支護系統設計,以確保施工安全和隧道的穩定。
3.2監控量測的主要工作
⑴洞口地表下沉量測;
⑵洞內拱頂下沉量測;
⑶洞內水平收斂量測;
⑷洞內外觀察。
3.3測點布置
一般情況下應根據設計圖紙要求的測點進行布置,但在施工的過程中,還應根據開挖情況及實際地質條件進行必要的加密。所以,合理地布置測點,是保證量測工作有效性及准確性的關鍵。
3.3.1洞口地表下沉量測測點布置
根據設計要求量測最外點延續至岩層破裂面以外,並應在岩層破裂面以外3倍洞跨處設水準基點,作為測點高程量測的基準。每個洞口布設4個橫斷面,從洞口5m起布設,間距10m。
3.3.2洞內拱頂下沉量測點與洞內水平收斂量測點布置
洞內拱頂下沉量測與水平收斂量測的測點左、右隧道布置在同一斷面內。洞口與溝處還應與地表下沉量測點布置在同一斷面內,斷面間距在Ⅱ類圍岩地段為5~10m,在Ⅲ類圍岩地段為20m,在Ⅳ類圍岩地段為40m。
3.3.3洞內外觀察點布置
洞內觀察主要是對開挖工作面地質觀察和已經施工區段的襯砌狀態觀察。洞外觀察主要為地表位移沉陷情況觀察。
3.4監控量測方法
3.4.1洞口地表下沉量測
3.4.1.1儀器及測點
所使用的量測儀器主要為水平儀、水準尺。一般應根據設計要求及規范規定進行斷面布設,每10m布置1個斷面,並在適當的位置進行必要的加密。
3.4.1.2量測間隔時間
當開挖面距離量測斷面前後<2B(洞跨)時,1次/d;<5B時,1次/2d;>5B時,1次/周。
3.4.2洞內拱頂下沉量測
3.4.2.1儀器及測點
量測儀器主要為水平儀、水準尺。斷面布設為Ⅱ類圍岩地段每隔5m設1個,Ⅲ類圍岩地段每隔20m設1個,Ⅳ類圍岩地段每隔40m設1個。
3.4.2.2量測間隔時間
1~15d,1次/d;16d~1個月,1次/2d;1~3個月,1次/周;>3個月,2次/月。
3.4.3洞內水平收斂量測
量測儀器為WRM-4型或QJ-85型收斂計,斷面布置同洞內拱頂下沉量測。量測間隔時間與洞內拱頂下沉量測同時進行。
3.4.4洞口外觀察
主要在每次爆破開挖及支護後進行。
3.5量測數據處理與應用
3.5.1對現場量測數據及時進行復核,繪制位移~時間曲線。
3.5.2當位移~時間曲線趨於平緩時,應進行數據處理,以推算最後位移,掌握位移變化規律。
3.5.3當位移~時間曲線出現反彎點時,表明圍岩和支護已經呈現不穩定狀態,此時必須監視圍岩動態,並立即加強支護。必要時應暫停隧道開挖,加強監控。
3.5.4隧道周壁任意點的實測相對位移值應小於規定值,當位移加速綠無明顯下降、而此時實測位移值已接近表中所列數值,或者噴層表面出現明顯裂縫時,必須立即採取補強措施,並及時調整原支護設計參數或開挖方法。
3.5.5二次襯砌的施工應在滿足下列條件要求時進行:各測試項目的位移速率明顯收斂,圍岩已基本穩定;已產生各項位移速率小於0.1~0.2mm/d,或拱頂下沉速率小於0.07~0.15mm/d。
4、隧道施工方法及工藝流程
本項工作是施工組織設計的重點。目前隧道施工基本上都採用新奧法施工。
4.1新奧法施工的特點
⑴開挖作業多採用光面爆破和預裂爆破,並盡量採用大斷面或較大斷面開挖,以減少對圍岩的擾動。
⑵隧道開挖後,盡量利用圍岩的自身承托能力,充分發揮圍岩的自身支護作用。
⑶根據圍岩特性,採用不同的支護類型和參數,及時進行混凝土噴射和錨桿施工作業,以控制圍岩的變形和鬆弛狀況。
⑷在軟弱破碎圍岩地段,盡快使開挖斷面及早閉合,以有效地發揮支護體系的支護作用,確保隧道的穩定。
⑸二次襯砌原則上應在圍岩與初期支護變形基本穩定的條件下修築。
⑹盡量使隧道斷面周邊輪廓圓順,避免稜角突出造成應力集中。
⑺通過施工中對圍岩和支護的動態觀察、量測,合理安排施工程序,進行設計變更及日常施工管理。
4.2新奧法施工常用的施工方法
新奧法施工常用的施工方法通常分為3種方法,即全斷面法、台階法和分部開挖法,同時根據以上3種方法還衍生出3種變化。
4.3新奧法施工工藝流程
5、洞內開挖
5.1超前支護
5.1.1管棚支護施工方法
在隧道斷面圍岩風化嚴重,岩體成碎塊狀,經測量放樣,定出開挖輪廓線及長管棚布設位置,用電動鑽機鑽長管棚孔,並頂進長管棚管,環向間距40cm,傾角與隧道中軸線平行。鋼管打入一節,再打108×6mm鋼花管,注漿後,打無孔鋼管,檢查注漿質量,鑽機軸向應准確控制,保證方向准確,鋼管接頭用絲扣連接,鋼管尾端用Φ22鋼筋固定在工字鋼拱架上,然後掘進,噴射20號混凝土套拱。打一節,噴一節,直至管棚施工結束。在長管棚注漿時要做好記錄,觀察圍岩是否變化,做好安全施工。
5.1.2注漿小導管的施工方法
岩體全風化、裂隙發育,成碎石狀為Ⅱ類圍岩,整體性差,設有超前小導管長3.5mΦ42×4mm、環向間距40cm,鋼管打入岩體後,方向與襯砌中線平行。施工時,把導管尾端做成錐狀,焊上ф6加勁箍,管壁四周鑽8mm壓漿孔,最後一端1m長,不設壓漿孔,打完一排導管,注漿後,開始上坑第一段掘進,長度限2m,噴射25cm後20號砼支護,然後進行出渣,測量放樣,用挖機挖出拱弧,再打入中空注漿錨桿孔,縱、環向間距按設計要求,長3.5m,在安裝中空錨桿時,馬上進行注漿,注漿結束後,再掛上ф8鋼筋網,再立工字鋼拱架,再掛鋼筋網,然後進行25cm後20號砼噴射。施工隊由風鑽組和電焊組配合完成,做為第一次支護層。上述工序循環直至完成所有施工。
5.2錨噴初期支護施工方法
在圍岩整體性較好,錨桿與岩面,屋面或裂隙面的交角為90°,用鑿岩機鑽孔,用高壓風機清孔,用注漿器進行注漿,在注漿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器內有1/4以上的砂漿,尤其最後一根錨桿,要防止高壓風機將孔中砂漿吹掉,確保安全。
砂漿選用40號以上普通硅酸鹽水泥,砂的粒徑為3mm以下的中砂,用前應過篩,水泥砂漿的配比應由試驗確定,水灰比為0.38-0.42,速凝劑的參量為水泥重量比的3%(要經實驗),錨桿選用Φ22螺紋鋼,網片用φ6-φ8鋼筋20×20cm,與岩面起伏敷設,與錨桿連接牢固,以免噴射時產生位移。內緣鋼筋凈保護層不少於2cm,外緣鋼筋凈保護層不小於3cm,在設置防水板前,要裁除錨桿外露端部,修整過大的凹凸不平處,以防刺破防水板,防水板應搭接良好。
噴射砼施工,要求選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標號不低於425#,石子的粒徑不能超過20mm,砼的配合比與速凝劑的摻入量應由試驗確定。用高壓風,水沖洗受噴面,然後噴射砼,以確定砼的噴射厚度。
5.3洞身掘進施工
根據隧道的圍岩特點,初部分特殊斷面採用上導坑施工外,大部分採用全斷面掘進施工,即邊進尺、邊錨噴,邊襯砌的施工方案。出渣擬採用岩石裝載機配合自卸汽車運輸。
隧道掘進採用岩面爆破,炮眼布置見後附圖。光爆要說明的部分是:內圈眼與周邊眼應用相同斜率鑽眼,周邊眼均應堵炮泥長20cm,眼深4m,孔徑40-50mm,平均線性超挖量15cm,周邊殘留炮眼痕跡數≥80%,欠挖范圍每平方米內不大於0.1m3。爆破設計見後附圖。
5.4通風
施工時,開挖前30m以內採用自然通風,開挖至30m以後採用機械通風。通風方式為100m以內為壓入式,超過100m後採用混合式通風。通風機型號為JBT62-2型、TBT52-2型,風筒採用Ф500柔性風筒,安設在隧道一側。
6、二次襯砌施工
6.1混凝土拌和站
青蒙隧道配置兩台750L電子計量拌合機,章坑嶺隧道配置兩台60T/H混凝土拌和樓及4台裝載機,4台混凝土攪拌運輸車,6台混凝土輸送泵。
6.2襯砌台車
隧道二次襯砌混凝土要求內實外光,為保證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潔,施工中擬採用定點廠家生產的襯砌台車和准軌道道鋼,標准鋼模板。台車每5米一節,青蒙隧道兩節10米,章坑嶺隧道左幅四節20米,右幅四節20米。鋼模板每次使用後,均要求修整校正,刷油堆放,以利於下次使用。台車構造見下附圖。
6.3施工方法
為了保證隧道線形和高程准確,施工前對所有水準點和控制點進行復測,在洞內每50米設中線和水準點兩個樁點,用於指導施工,台車拼裝前將隧道底找平,按設計要求的標高測出隧道底高程,欠挖部分要處理,超挖部分由同標號混凝土回填,將隧道底找平。然後鋪設台車軌道,進行模襯前台車校正,其餘一切施工准備工作就緒。
在台車就位後,安裝透水管,防水板,先將軟式透水管按設計間距用φ6鋼筋U型鉚釘固定在初期支護混凝土表面上,再安裝防水板,鋪設防水板前可按開挖輪廓縱向埋置兩根帶環錨桿,環部外露,兩根錨桿間距應大於襯砌長度,用8號鐵絲連接兩個錨環,且盡量綳緊,拱部鋼絲間距為1米左右。將防水板沿環向搭在鐵線上,兩幅之間搭接長度10厘米,工作縫連接處留30厘米搭接,搭接處刷黏結劑要均勻,黏結時應壓實,不得漏壓。
6.4混凝土澆注
混凝土澆注由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運至混凝土輸送泵處,由輸送泵泵送至模襯台車進行澆注,由台車上附著式振搗器進行振搗,一次模築成型。
6.5施工縫、沉降縫處理
在襯砌澆注混凝土前,出現的縱縫、橫縫均需安裝止水帶,需在斷頭模板預留環向槽,便於安裝止水帶,遇施工縫時直接安裝止水帶,上段混凝土界面硬化後,清除浮渣,塵土和積水,在需要安裝止水帶的界面和底面上塗401露丁膠,呆膠液揮發一定時間後,再進行密貼,止水帶必須與界面接觸緊密,接頭處採用平向重疊的方法進行搭接、連接,搭接長度為45厘米。澆注混凝土避免振動器接觸止水帶。
6.5仰拱澆注
有仰拱的地段需先澆注仰拱,回填完畢後,方能進行拱圈二次襯砌,仰拱施工時,先將仰拱松動塊石清除後,清洗干凈再澆注仰拱混凝土及仰拱回填。採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然後進行混凝土養生。
7、混凝土路面施工
7.1混凝土拌和
混凝土路面施工以試驗室的配合比通知單為准進行混凝土拌和,拌和採用混凝土拌和樓,熟料採用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運至混凝土路面施工現場。
7.2施工機具
路面模板採用12和24槽鋼加工而成,澆注20號混凝土調平層時採用12厘米槽鋼支擋,澆注40號混凝土時採用24厘米槽鋼支擋,為了便於安裝預埋件,應在24厘米槽鋼安裝前預留孔洞。
路面混凝土採用插入振搗器和振動梁相結合的辦法進行施工,為保證路面的密實度和路面平整度,採用Φ150CM提漿筒進一步提漿找平。
7.3施工方法
為保證隧道線形和高程准確,施工前對所有控制點和水準點進行復測,在洞內每50m設中點和水準點1個,便於指導施工,根據測量數據調整模板頂面標高至規范允許范圍,用鋼釺固定。為方便脫模,混凝土澆注前必須給鋼模塗刷新鮮機油。用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將砼運至指定地點,人工攤鋪整平。先用插入式軟軸振動器進行振搗,基本振搗密實後,再用振動梁進行表面振搗及找平。振搗完畢後,用Φ150×5mm提漿筒進一步將砼表面找平並提漿,人工收面、清光。混凝土澆注完畢應及時養生,防止產生干縮裂縫。待混凝土路面終凝後,應用切縫機及時切縫,防止裂紋自由開展,造成外觀缺陷。
8、施工中易出現的事故及處理方案
在隧道施工的過程中,塌方始終是很難控制的,主要原因是造成塌方的因素很多,如地質破碎帶容易塌方;地質條件變化時,施工方法沒有及時調整,主要是開挖斷面大小、循環進尺、周邊炮眼間距、裝葯量等;支護措施與實際情況不符,主要是噴射混凝土厚度、錨桿數量、鋼筋網是否掛妥、格柵鋼架、預注漿改善圍岩、管柵的使用等;以及支護是否及時等等。
不按設計要求或施工規范施工、施工的過程中不按操作規程作業、盲目蠻干都可能造成塌方。因此在施工的過程中,防止塌方是施工的主要技術措施。
目前塌方主要是小規模塌方,如地質三角坑、掉頂、片幫等。一般處理方案是採用噴射混凝土封閉、打錨桿、掛鋼筋網等措施。錨桿方向沿岩面節理垂直方向,長度視情況而定,並將其穩固而後進行復噴。但這項工作必須及時,不能讓其繼續發展,塌體可用同級混凝土回填。
大規模塌方多發生在地質情況比較復雜、圍岩比較差、大斷面開挖時。岩石節理較多且又很發育、斷層地帶及斷層影響帶、預應力地區岩爆等容易造成大規模塌方。發生的部位多在拱部,對人身安全、防水板鋪設、襯砌、回填等工作有很大的不利影響。處理方法一般採用型鋼格柵鋼架作為支護措施,鋼架上可做漿砌石護拱,但不宜過厚,以避免增加初期支護和二次襯砌荷載。塌方面一般採用打錨桿、噴混凝土、掛鋼筋網將其封閉,中間的空腔用鋼支撐頂撐,如果塌方面過大,還可在護拱之上做格柵鋼架支護。以上所有格柵鋼架均用噴射混凝土填充密實。
隧道施工的關鍵是建立可靠的安全技術措施與質量保證措施,嚴格遵守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及行業規范,其核心是建立和健全動態觀測組織機構,施工過程中必須做到科學施工、文明施工,堅決杜絕潛在的質量隱患及安全隱患,切實保證施工安全和結構安全。
五、石拱涵、圓管涵施工方案
1、石拱涵施工方案
石拱涵施工應採用符合設計規定和監理工程師要求的石材,石料在使用前應按現行《公路工程石料試驗規程》(JTJ054-94)進行試驗,以確定石料的各項物理力學指標。所用石料應強韌、密實、堅固與耐久,質地適當細致,色澤均勻,無風化剝落和裂紋及結構缺陷。石料應取自成品質量滿意的採石場。石料不得含有妨礙砂漿的正常粘結或有損於外露面外觀的污泥、油質或其它有害物質。石料的運輸、儲存和處理,應不使有過量的損壞和廢料。
1.1測量放樣
施工前根據設計圖紙定出樁位,用全站儀放出中樁軸線,根據中樁確定出基坑開挖邊線,每邊線外擴100cm,留出漿砌的工作面。
施工時須注意:
(1)核對拱涵縱軸線的地形剖面是否與設計圖相符。
(2)拱涵長度、涵底標高的正確性。
(3)錐坡、翼牆、拱涵牆身頂部和上下游調制構造物的位置、方向、長度、高度、坡度,使之符合技術要求。
1.2基坑
1.2.1用挖掘機開挖,至基底標高以上20cm時,用人工開挖並進行夯實整平。
1.2.2做地基承載力試驗,若不符合要求,採用監理工程師同意的軟基處理方法進行處理。
1.2.3基坑頂部設置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的設施,基坑內沿四周挖排水溝,並設集水井全天候排水,保持基坑始終處於無水狀態。
1.2.4基坑有地下水時,地下水位以上部分可以做放坡開挖,地下水位以下部分,若土質易坍塌或水位在基坑底以上較深時,應加固開挖。
1.3基礎及台身
1.3.1施工放樣
沿長度方向每隔5m設1對樁,在兩側樁上標出砂礫墊層的設計標高。
1.3.2攤鋪夯實砂礫墊層
在樁上懸掛施工線,人工攤鋪砂礫,攤鋪系數為1.4,人工拌合均勻整平後,進行夯實,使其密實,標高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砂礫墊層施工完成後,在其上澆築10cm厚的C10素混凝土墊層。混凝土由攪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罐車運至現場,使用吊機罐配合澆築。
1.3.3漿砌塊石基礎、台基、台身施工
在素混凝土層上用7.5號漿砌塊石做基礎,所用塊石在使用前必須澆水濕潤,表面如有泥土、水銹,應清洗干凈。砌築第一層砌塊時,應先將基底表面清洗,濕潤,再坐漿砌築。拱涵分離式台基施工採用7.5號漿砌塊石漿砌,按設計要求,拱涵沿長度方向設置沉降縫。漿砌時應先砌外圈定位行列,然後砌築里層,外圈砌塊應與里層砌塊交錯連成一體。塊石砌體應按成行鋪砌,並砌成大致水平層次。鑲面石應根據設計或監理工程師的要求按一丁一順或一丁二順砌築。任何層次石塊應與鄰層石塊搭接至少80mm,砂漿砌築縫寬度應不大於30mm。
1.4拱圈
根據拱涵的不同跨徑搭設拱架,拱架按設計要求留出預拱度,拱架應設立落架裝置,使拱架可逐漸降落,經監理工程師校核並批准後,才能砌築拱圈或現澆混凝土拱圈。
砌築圈拱圈工作開始前,應先詳細檢查拱架和模板,在質量和安全各方面均符合要求後方可開始砌築。拱石鋪砌應在縱橫向保持對稱、平衡,按圖紙的載入程序進行,以防拱架失穩,並應隨時進行觀察和測定以控制拱架和拱圈的變形。根據拱架的形式確定砌築方法,當採用滿堂支架時,拱圈石可從拱腳向拱頂對稱均衡砌築;當用拱式拱架時,半拱圈可分三段,其長度大致相等,先砌築拱腳及拱頂部分,然後砌築拱跨1/4及3/4附近部分。徑向縫應應垂直於拱軸線。拱圈的任一層及任一縱排的石塊,應分別與鄰層和鄰排的石塊形成長度不小於100mm的徑向搭接和縱向搭接,砌縫寬度不大於30mm。
拱頂頂石砌築應遵守下列要求或按圖紙的規定或監理工程師的要求:
(1)封拱應在當地平均氣溫5℃至15℃時進行。
(2)當拱圈分成幾段砌築時,填縫砂漿應達到設計等級的50%才能封拱;當採用剎尖封頂時,填縫砂漿應達到設計等級的70%;當採用千斤頂施加壓力以調整拱圈應力封拱時,填縫砂漿應達設計等級的100%。
拱架拆除和拱頂填土,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方可進行。
(1)拱圈砂漿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時方可拆除拱架;砂漿強度必須達到設計強度後方可進行拱上填土。
(2)當拱架未拆除,拱圈砂漿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時,可進行拱頂填土,但應在拱圈砂漿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後方可卸架。
1.5拱上建築及一字牆、翼牆及洞口鋪砌的施工
拱上建築在拱架卸落前砌築時,拱圈合龍砂漿強度應達到設計等級的30%;拱上建築先松架後砌築的,拱圈合龍砂漿強度應達到設計等級的70%;拱圈用千斤頂施加壓力以調整應力時,拱上建築砌築時的拱圈的合龍砂漿強度應達到圖紙規定值。帽石、一字牆或翼牆應平直,無翹曲現象。進出口與上下游溝槽連接順適,流水暢通。
1.6 砌體勾縫及養護
勾縫砂漿強度不應低於砌體砂漿強度,一般主體工程不低於M10。石砌體勾縫應嵌入砌縫內約20mm深。漿砌砌體,應在砂漿初凝後,灑水覆蓋養護7至14天,養護期間應避免碰撞、振動或承重。
1.7基坑回填
當合龍砂漿達到1.4節關於拱架拆除和拱頂填土應符合的條件時,可以進行拱上填土。涵洞台背及拱上各種填料,應採用透水性材料,或採用石灰土或水泥穩定土回填,回填應在不小於兩倍孔徑范圍內分層壓實填築,壓實度應達到規范要求或監理工程師的要求。
2、圓管涵施工方案
2.1施工准備
施工前根據圖紙設計樁位,用全站儀放出管涵軸線,根據軸線確定出基坑開挖邊線。放樣時注意管涵全長,管節配置以及洞口翼牆的准確位置。比較圖紙,設計與實際中圓管涵和周圍水系的配合,如有不符情況及時上報監理工程師。
2.2基坑開挖
根據放好的開挖線進行開挖。
2.2.1基坑較深時,採用機械挖掘,並考慮適當放坡開挖,當挖至距基底標高20cm左右時,採用人工清理,整平。
2.2.2檢驗地基承載力,基坑開挖好以後,進行夯實整平。
2.2.3對於開挖深度較淺的基坑,直接利用人工開挖、並整平夯實。
2.3基坑排水
基坑內有表面水或地下水位在地基以上時,採用監理工程師同意的集水坑與集水溝排水或井點法排水。
2.4基坑整平
基坑開挖好以後,進行夯實整平,考慮避免雨水影響,立即精測確定基礎的軸線,邊線位置,基底標高,檢查無誤後緊接施工。
2.5基坑墊層
基坑內先鋪築設計厚度砂礫墊層,並夯實整平,然後支模進行基礎混凝土澆築。澆築分2次進行,第一次澆築至管外壁高程下,並預留2~3cm座漿位置,待管節安放好以後再澆築剩餘混凝土,澆築剩餘混凝土時應注意新舊混凝土結合及管基、管壁結合。
管節到正規廠家購買,運至施工現場後採用16t吊車安裝,安裝從下游端開始,管節安放過程中,注意預留沉降縫,並與基礎、設計得保持一致,安放時按涵頂填土高度取用相應的管節,並應保證管內部齊平,保證管內無雜物及多餘砂漿等。
接縫寬度控制在10~20mm,接縫處理用瀝青麻絮將縫填塞密實,外用瀝青浸制麻布包裹的麻繩纏繞形成一個柔性的不透水層,再用1:3水泥砂漿圍繞縫外面做1條寬20cm的帶,帶與基礎相接處要調整好,保證不透水,砂漿帶用監理工程師批準的方法養護。
為保證端牆外觀質量,在進行端牆施工時擬採用竹膠模板。根據施工圖紙,合理進行模板搭配,盡量將模板接縫設置在非外露面。採用對拉螺栓及外部頂撐等方法,防止模板移位式凸出。安裝完畢後,對端牆模板的平面位置、頂部高程及縱橫向穩定性進行檢查,簽認後方可澆注混凝土。澆注混凝土時應嚴格控制混凝土的質量,要做到不合格的混凝土堅決不使用,並嚴格控制分層厚度,以不超過30cm 進行水平分層澆注,保證混凝土供應量,不留施工縫。在振搗過程中要保證振搗密實。澆註上層混凝土時,振搗棒應插入下層混凝土50~100mm,嚴禁用振搗棒觸及模板,防止在竹膠模板上留下疤痕。混凝土強度達到2.5MPa以上時才能拆除模板,並有專人指揮,防止碰掉端牆稜角。要保證做到「內實外光」,尺寸准確,線型統一。
2.9基坑回填
涵洞完成後,當涵洞砌體砂漿或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75%時,方可進行回填。用監理工程師認可的滲水性良好的材料從兩側進行回填,在不小於2倍孔徑范圍內,以不大於15cm厚,水平分層對稱地按照設計要求壓實度填築、夯實,直到原地面標高,並注意涵腋下的回填與夯實,在涵部填土未達到0.5~1.0m時,不允許機械通過洞頂。
六、防護工程
本合同段的防護工程結構形式有混凝土預制塊、漿砌片石和植草等類型,工程量較大。根據工程進度情況,適時安排防護工程施工隊伍進場,按照設計要求和規范規定施工。
『伍』 橋梁與隧道工程
2006土木工程排名
利用國家一級學科評估中的數據, 一個真正的土木學科實力排名:
學校 排名 總分 學術隊伍 科學研究 人才培養
同濟大學 1 260.42 88.60 84.41 87.72
清華大學 2 243.16 85.80 76.05 81.31
哈工大 3 226.28 82.13 75.70 68.45
浙江大學 4 222.40 78.97 75.55 67.88
大連理工 5 220.40 82.05 72.69 65.66
西南交大 6 214.30 77.89 69.12 67.29
河海大學 7 211.87 71.59 75.77 64.51
東南大學 8 210.64 79.01 66.61 65.02
中南大學 9 207.09 73.33 68.49 65.27
湖南大學 10 205.06 72.44 68.31 64.31
西安建築 11 202.61 73.85 65.41 63.35
北京交大 12 201.03 73.65 63.87 64.51
天津大學 13 200.52 72.88 64.41 63.23
重慶大學 14 199.47 68.76 65.08 65.63
武漢理工 15 198.51 68.51 66.44 63.56
華南理工 16 197.87 70.74 64.43 62.27
華中科技 17 194.50 65.71 64.86 63.93
http://www.si.net/viewthread.php?tid=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