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站資訊 » 遵化門戶網站多少錢
擴展閱讀
usb調試的網路共享 2025-05-19 14:27:24

遵化門戶網站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2-08-27 03:10:02

A. 遵化都有哪些網站

遵化在線—遵化第一綜合門戶網站,遵化最大綜合信息網站,遵化人網上溫馨的家園,遵化在線歡迎你回家!

B. 遵化生活網是遵化最好的門戶站,是誰辦的

遵化匯邦電腦 李海軍辦的

C. 遵化地區招商銀行辦理信用卡的業務員

若您對招行信用卡感興趣且從未持有我行信用卡,可以通過以下4種方式進行申請:
1、請您登錄信用卡網站,選擇「申請信用卡」-「新客戶申請」,
2、請攜帶您的身份證明原件、工作證明和財力證明文件,親自到招行各營業網點辦理;
3、您也可以致電客服熱線,在語音中選擇「3#」申請信用卡咨詢,再選擇「1」即可轉接服務專員為您登記,並通知我們當地的工作人員聯系您確認申請事宜。
4、如您有申請我行網銀專業版,可以通過專業版申請。
提醒您,信用卡的核發情況將以最終審核結果為准。

D. 遵化市廣播電視台的發展歷程

初始階段(1949年——1958年)
新中國成立後,省政府於1949年撥給遵化第一台收音機。當年,縣里培訓了第一名收音員,到各單位去組織收聽。
縣人民廣播站階段(1958年——1974年)
一、1958年,趙繼峰任首任縣人民廣播站站長(籌建縣人民廣播站)
1958年,遵化縣人民廣播站開始籌建,並於當年8月25日建成建成、試播。趙繼峰任縣廣播站站長,全站共有職工16人。
遵化縣人民廣播站建成後,於當年開始籌建鄉鎮廣播站(當時稱人民公社廣播站)。從1958年至1972年縣至鄉的廣播信號靠電話線傳輸。
縣站始建時擁有的設備:唐山生產的1000瓦擴大機1台,500瓦擴大機1台;技術用房;機房兩間;播音兼製作室一間,辦公用房12間,大喇叭56隻。
縣站每天播音時間為3時53分,其中自辦節目2時23分,有本縣新聞、專題節目、教育節目、文藝節目。
省廣播電台在城關設立服務部,為全縣修理廣播機、收音機、小喇叭等。之後又建立廣播器材廠,主要生產礦石收音機和擴大機。「文革」前,服務部劃歸縣五金公司。
二、1959年至1963年,梁有達任縣人民廣播站站長
1959年至1963年,梁有達任遵化縣人民廣播站站長,有工作人員5—6人。
始建12個大公社放大站時,共擁有12台擴大機,主要型號是:唐山生產的500瓦、800瓦、1000瓦擴大機,飛躍牌150瓦擴大機,上海產的TY250擴大機等。
縣站擁有TY250—1000瓦擴大機兩台,500瓦擴大機1台;技術用房;機房兩間;播音兼製作室一間,辦公用房12間,全縣有大喇叭80隻,小喇叭2800隻。全天播音時間為5時30分,其中自辦節目4時,有本縣新聞、專題節目、教育節目、文藝節目。
1960年縣站評為河北省廣播先進單位。
因三年困難時期,大部分公社放大站癱瘓,到1962年,還存有建明、東新莊、東舊寨、馬蘭峪4個公社放大站。此後,公社放大站陸續癱瘓解體。
1962年,縣人民廣播站人員分工進一步明確,有編制7人,其中編輯4人,播音員3人。
三、1964年至1965年,袁立成任縣廣播站站長。
四、1965年至1968年 高文章任縣人民廣播站站長。
1965年至1968年,高文章任縣人民廣播站站長,全站有工作人員8—11人。
到1966年,縣站擁有TY250—1000瓦擴大機兩台,500瓦擴大機1台;技術用房;機房兩間;播音兼製作室一間,辦公用房12間。全縣擁有大喇叭150隻,小喇叭3000隻。期間全天播音時間為5時30分,其中自辦節目4時,有本縣新聞、專題節目、教育節目、文藝節目。
五、1968年至1975年,郭玉祿任縣人民廣播站站長
1968年至1975年,郭玉祿任縣人民廣播站站長,有工作人員8—11人。
到1968年,縣站擁有TY250—1000瓦兩台,K500瓦1台;上海產的L601型3台,L602型2台。技術用房:68平方米,辦公用房:278.7平方米。全天播音4時,自辦節目2時,增服務性節目5分鍾。
1968年,遵化有第一台14寸蘇聯產黑白電視。以後各單位和個人陸續購買。
1968年,服務部又隸屬於縣廣播站,服務內容主要是經營廣播器材、器件、修理收音機、擴大機等。近年來,服務部在原基礎上適當經營一些家用電器(收音機、收錄機、電視機等)。
1969年,縣站籌建44個公社放大站。
1969年至1977年縣站全天播音時間5時30分,自辦節目3時40分,本縣新聞10至15分鍾,服務節目10分鍾。
1971年,縣站為恢復開播的公社放大站培訓人員,各公社開始恢復播音。
1972年,縣站為解決廣播與電話互相干擾的矛盾,抽出人員利用電話線搞載波,組裝了調幅載波發射機和各公社的放大站的接收機相繼又搞了調頻載波,進一步提高了廣播接收信號的質量及接收效果。
1972年,大部分公社放大站用縣站自裝的載波接收機。1972年至1975年底載波。
1972年全縣有大喇叭160隻,小喇叭9.8萬只。
至1975年縣站共有職工25人,其中固定職工18人(包括:編采播8人,技術人員5人,行政人員5人),臨時工7人。
縣廣播事業局階段(1975年——1984年)
一、1975年至1977年,王春林任縣廣播事業局局長
1974年,縣站協助籌建大隊播音室。縣站自己組裝50瓦、100瓦的擴音機;全縣有435個大隊建起了播音室。年底,縣站改建為遵化縣廣播事業局。
1975年-1977年 王春林任首任縣廣播事業局局長。
1975年,縣局建水泥桿廠,陸續架廣播專線,實現了縣至鄉站廣播線路專線化,解決了廣播與電話的矛盾,提高了廣播信號的傳輸質量。
1975年5月自行組裝了差轉機在龍山建起了差轉台(171兆赫、50瓦、十字振子天線,30米高)6頻道。12月開始轉播中央一套節目(此差轉台為全國第二家縣級差轉台)。
1976年6月從北京購置了DC-10差轉機並改裝成50瓦發射機。
從1976年開始,鄉站大部分採用縣局自已組裝的500瓦擴大機,有3個鄉站使用唐山產的1000瓦擴大機。
二、1978年至1981年,徐紫東任縣廣播事業局局長
1978年-1979年 徐紫東任縣廣播事業局局長。縣廣播事業局班子成員:徐紫東(局長)、孫繼蘭(副局長)、祖立增(1983.6.1任副局長)
從1978年至1985年縣廣播站全天播出5時50分,自辦節目3時40分,本縣新聞30分鍾(含今日新聞)。
到1979年全縣擁有大喇叭750隻,小喇叭16248隻。
1980年,縣站擁有上海GY275×2擴音機3台。前級增音機3台,調頻接收機2台,上海產L601型5台,L602型4台。全縣有大喇叭780隻,小喇叭18948隻。
三、1982年至1984年,孫繼蘭任縣廣播事業局局長
1982年7月,孫繼蘭任縣廣播事業局黨組副書記,代理局長。
1983年購置一台差轉機。
自1983年以後,服務部為事業單位企業管理。由縣財政局和廣播局定出利潤指標。
1984年2月機構改革中縣廣播事業局又更名為遵化人民廣播站。
1984年7月4日,實行局站合一的體制,縣廣播事業局與縣人民廣播站為一個單位,兩塊牌子,列為事業機構。
市(縣)廣播電視局階段(1984年—2010年)
一、1984年至1987年,孫繼蘭任縣廣播電視局局長
1984年8月,因機構改革,縣人民廣播站又改稱為縣廣播電視局。
1984年至1987年孫繼蘭任首任縣廣播電視局局長,祖立增、沈志武任黨組成員。
1984年籌建遵化電視台(河北省廣播電視廳關於建立電視台的批復),進口了日本索尼視頻設備,187兆赫,50瓦發射功率,發射機型號為CDC-1,8頻道播出。同年,在邊遠山區地北頭、接官廳、沙石峪等地也分別也建起了小差轉台。能錄制播出新聞、專題節目,電視專題講座,電視廣告等。
1985年7月1日遵化電視台開始每周試播兩次,有定期的「遵化新聞」、「專題」、有不定期的「為您服務」、「科普知識」和部分文藝節目。
1985年全局54人,因辦電視台,采編播人員增至12人,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增至16人。
1985年8月29日,河北省廣播電視廳關於遵化電視發射台頻道的批復。冀廣字[1985]第101號,台名遵化電視發射台,台址遵化縣南龍山。節目內容:轉播中央、省台和自辦節目。
1985年1988年縣至鄉全部通播,鄉以上廣播專線272桿公里。
1986年至1987年全天播出6小時10分,自辦節目4時15分,開辦本縣新聞(含今日新聞)、文藝節目、村民之友、專題節目、教育節目。
1986年6月建一座83米高的發射鐵塔,9月1日開始起用,覆蓋半徑25公里。
1986年3月3日經遵化縣人民政府決定,將縣五金廠遷出城外,將原五金廠廠址及部分建築設施交縣廣播電視局,廣電局付給五金廠遷建補償費35萬元。12月底五金廠除樓房和三間業務室外,全部移交廣電局。
1986年8月28日李樹洲增補為局黨組成員。
1986年,全局人員增至63人。固定工26人,技術人員(含工人)21人,合同工、臨時工16人。
1987年5月起籌建衛星地面接收站,購衛星接收機3台。
二、1987年至1996年,張速燕任縣(市)廣播電視局局長
1987年6月10日,張速燕兼任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
1987年8月7日省廣電廳批准縣電視台和縣差轉台互換頻道,同意縣電視台節目改為縣城內的八頻道發射,功率50瓦,龍山六頻道改為省電視台節目轉播頻道,功率50瓦。
全縣40個鄉鎮(有3個公社劃規天津市)全部通播。
1987年5月籌建衛星地面接收站兩座(縣廣播電視局1座、教育用1座)購衛星接收機DSB-700S3台。
1987年6月陳久如任廣播電視局副局長,7月陳久如任命為黨組成員。
1988年,全天播音時間6小時10分,自辦節目4時15分,本縣新聞45分鍾,每天播3次,專題節目隔周一次,教育節目隔周一次,為聽眾服務午、晚各一次。
1988年3月開辦了「大家談」欄目。
1990年7月7日,在龍山籌建一座電視轉播台,轉播唐山電視台節目,功率1千瓦,設台地點龍山,合用原6頻道機房和鐵塔,資金來源除市補助7萬元外,其餘自籌。
1991年10月12日,河北省廣播電視廳同意遵化縣建立電視台,台址龍山,機號U030355,發射頻率:DS—26,原批準的DS—8. 50瓦轉播台改中央台一套節目,DS—6. 50瓦台改轉唐山市台節目。
1992年3月4日,[1992]7號,縣政府批復縣廣播電視局關於籌建遵化市人民廣播電台(調頻)的請示,建台所需資金約10萬元,縣政府批復從局服務部和廣告收入中解決,廣電局向省廳提交「關於建立遵化市人民廣播電台(調頻)的請示。」3月6日,縣廣電局向省廳提交「關於建立遵化縣人民廣播電台(調頻)的補充報告。」
1993年2月22日,經廣播電影電視部地方司、科技司(92)廣地建字173號文批復,省廣電廳冀廣建字(1993)14號文批復同意遵化市建立調頻廣播電台,呼號為「遵化人民廣播電台。」
1993年4月3日,經市人民政府辦公室(1998)5號文批轉,《遵化市廣播電視局關於有線電視管理實施辦法》正式實施,對我市有線電視管理進行了規定。
1993年12月,遵化市廣播電視局被唐山廣播電視局授予廣播電視先進單位,被省廣電廳授予農村廣播工作成績顯著單位,被評為唐山市級愛國衛生先進單位。
1994年10月19日,遵化市人民政府(1994)80號文批准市廣電局籌建遵化有線電視台,規定:有線電視台隸屬市廣電局,屬經濟上自收自支的新聞事業單位。
1995年2月23日,經市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遵化市有線電視台正式設立,屬股級事業單位,經費自收自支,定事業編20人。
1995年3月1日開始,《遵化新聞》實現每日播出,播出時間晚19:40,節目時長10分鍾。
1995年9月20日,經市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遵化市人民廣播電台正式成立,為廣電局所屬股級事業單位,定事業編制7人。
1996年4月23日,經市計委批准,市廣電局對原廣播電視台機房翻建辦公綜合樓,1665平方米,投資58萬元,局內自籌。
三、1997年至2003年,李河立任市廣播電視局局長
1996年12月26日,李河立任市廣播電視局局長。班子成員:李河立(局長)、石學鋒(2000年7月-2002年2月,局黨組書記)、沈志武(副局長)、劉福林(副局長)、康健智(副局長)
1997年,開始啟動農村有線電視網路工程。當年投資90多萬元,購置了微波設備(即MMDS),向農村傳輸有線電視13套節目。
1997年10月15日,市廣電局(1997)4號文件對平安城郵電支局違章建有線電視網進行處理,規定網路前端11月15日前遷移到鎮政府,並由鎮政府補辦有線電視網申請審批手續。
1998年2月28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批准,對遵化廣電局設立的遵化市人民廣播電台、遵化電視台進行重新審核登記,並合並為遵化市廣播電視台,可開辦1套廣播節目和1套無線電視節目。
1998年2月,農村有線電視正式開通信號。
1998年3月,沈志武、劉福林任市廣播電視局副局長。
1998年市廣電局被評為一九九八年度廣播電視先進單位,一九九八年度安全優質播出二等獎。
1999年2月8日,遵化市第一次春節聯歡晚會《遵化市1999年春節聯歡晚會》在廣播電視局四樓會議室錄制,並於春節期間在電視台播出。
1999年6月,進行機構及人事制度改革,機關設辦公室、財務室、事業管理科,廣播電視台設立「五部一室一中心」,分別為新聞中心、廣播專題部、電視專題部、技術部、廣告部、文藝部、總編室。並設廣播電視總公司。遵編字{1999}26號《關於廣播電視局增掛廣播電視台牌子的批復》,規格為正科級。
1999年10月1日,電台、電視台「兩台上山」工程勝利竣工並按規定時間開通使用,我市廣播覆蓋率和電視覆蓋率分別達到了98%和96%。
2000年1月29日,遵化市2000年春節聯歡晚會在國際飯店大廳現場錄制,並於春節期間播出。
2000年,購置第一套數字非線性編輯機,用於《遵化新聞》節目製作、包裝。
2000年8月,全市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
到2000年底,全市有13個鄉鎮實現了光纖聯網。
2001年1月17日,遵化市2001年春節聯歡晚會在市文化館現場錄制,並於春節期間播出。
2001年,安裝完成全省縣級第一套硬碟播出系統,購置數字攝像機8台,數字編輯機7台,實現了采編、製作、播出數字化。
2001年8月8日,遵化市廣播電視局成為中國有線電視藝術協會農村電視委員會團體會員。
2001年12月,遵化市廣播電視局被評為河北省縣級廣播電視局先進集體,被中宣部宣教局、文化扶貧委員會、新聞出版署發行司、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農民日報社、中國文化報社等八單位評為全國農民讀書徵文活動組織獎。
2002年1月30日,遵化市廣播電視局達成以轉播央視第七頻道農業節目為主,開辦自辦農業節目為輔的合作意向,合作節目1月30日起試播。
2002年2月4日,遵化市2002年春節聯歡晚會在市老七樓會場現場錄制,並於春節期間陸續在央視七套、河北電視台、、唐山電視台、遵化電視台播出。
2002年5月,在龍山上增加了轉中央七的5000W發射機,除覆蓋我市95%以上的農村和地區,使15萬多戶近60萬農民接收到該節目,還可輻射周邊薊縣、玉田、寶坻、豐潤、遷西、興隆等市縣部分地區90多萬人口。
2002年4月,竇銳、烏學英任市廣播電視局副局長。
2003年1月25日,遵化市2003年春節聯歡晚會在國際飯店大廳進行首次現場直播,並於春節期間在遵化電視台播出。
四、2003年至2010年,賈國華任市廣播電視局局長
2003年4月2010年8月,賈國華任市廣播電視局局長。
期間局班子成員為:
局 長:賈國華(2003年4月—2010年9月)
副局長:康健智(1996年12月—2005年11月)
竇 銳(2002年4月—2010年9月)
烏學英(2002年4月—2008年11月)
柳鳳剛(2008年11月—2010年9月)
黨組書記:李河立(2003年4月—2004年1月)
(缺職)(2004年1月—2004年3月)
馮俊青(2004年3月—2006年7月)
賈國華(2006年7月—2010年8月)
黨組副書記:賈國華(2003年4月—2006年7月)
康健智(2004年1月—2005年11月)
馮俊青(2006年7月—2008年5月)
紀檢組長:韓 明(2004年1月—2010年8月)
總工程師:盛興中(2006年9月—2010年8月)
2003年「非典」肆虐中國,對優秀共產黨員孫朝輝的事跡進行報道後,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華社、河北日報等國家、省、市各級媒體紛紛對他們的事跡進行了詳細報道,在全國人民心目中豎立了遵化人民的光輝形象。
2003年5月1日,全市25個鄉鎮146個村全部實現光纖聯網,全市有線電視用戶達到32000戶。
2004年1月,原市委宣傳部主辦的《遵化報》撤銷,報社工作人員6人劃歸廣播電視局。
2004年1月15日,遵化市2004年春節聯歡晚會在市文化館進行現場直播,並於春節期間在遵化電視台播出。
2004年,電視信號傳輸實行了微波並網,並入光纖網,結束了微波傳輸有線電視信號的歷史。
2004年5月,在龍山上又增加了20頻道1000W、26頻道5000W發射機兩台,同時都安裝了備機。
2004年初,開始籌建新廣電中心大樓,4月8日,市發展計劃局下發《關於遵化市廣電中心建設項目的批復》。
2004年6月,完成廣電中心新址的選定、土地徵用、地上附著物評估補償工作。
2004年11月,廣電中心開工建設。廣電中心工程設計建築總面積12353平方米,框架結構,主樓12層,總高度53.7米。裙樓主要為600平方米演播大廳及附屬用房。
2004年12月,遵化市廣播電視局被河北省廣電局評為河北省縣級廣播局先進集體。
2004年底,市廣播電視局在中宣部宣教局、文化扶貧委員會、文化部社圖司、新聞出版總署發行司、團中央青農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農民日報社、中國文化報社等八家單位組織的「亞農杯」全國農民讀書徵文活動中獲組織獎。
2005年1月,成立《遵廣傳媒》科室,籌措開辦《遵廣傳媒》報紙;2月份《遵廣傳媒》報紙正式發行。
2005年2月3日,遵化市2005年春節聯歡晚會在市文化館進行現場直播,並於春節期間在遵化電視台播出。
2005年,廢除原有城區有線廣播喇叭,新安裝城區無線廣播,10月份正式開通,有效增加了廣播電台的收入。
2005年,對全市有線電視用戶實施加解擾,有線電視的安全傳輸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2005年,廣電中心進行基建工程建設,年底主體工程封頂。
2006年1月22日,遵化市2006年春節聯歡晚會在北站職工俱樂部現場錄制,節目於春節期間陸續在河北電視台、唐山電視台、遵化電視台播出。
2006年,廣電中心大樓進行整體內部裝修,12月底大樓竣工,正式投入使用。
遵化電視台在2006年度在全省廣播電視縣級台際安全優質播出競賽評比中獲優秀獎。
2007年初,600平方米綜藝演播大廳投入使用,新購置第一台搖臂,配備廣角攝像機一台,用於各類大型演出、晚會錄制。
2007年2月10日,遵化市2007年春節聯歡晚會在廣播電視局綜藝演播大廳進行現場直播,並於春節期間陸續在河北電視台、唐山電視台、遵化電視台播出。
2007年起,新建小區實行數字電視整體平移政策,小區傳送純數字信號,其它用戶實行自願的方式收看數字電視節目。小區新建網以光纖到樓棟的設計方向,以適廣電網路多功能應用。
2007年,投資興建數字化傳輸平台,全市實現模、數並行傳輸方案,覆蓋用戶13萬多戶。為貫徹中央「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重新啟用微波傳輸方式,傳輸60餘套數字電視節目。4月份開通有線數字電視。
到2007年底,全市光纜總長度達260多公里,有線電視總戶數8.3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達到1萬戶。
2008年1月30日,遵化市2008年春節聯歡晚會在廣播電視局綜藝演播大廳進行現場直播,《晚會》於春節期間陸續在河北電視台、唐山電視台、遵化電視台播出。
2008年7月1日,廣電局舉行「輝煌的召喚慶七一」聯歡活動,市領導謝占久、王德滿、梁輝、趙玉章、曹琳瑛、王宏軍、孫雪梅參加。
2008年7月13日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胡占凡來我市參觀考察,省廣電局局長楊會,唐山廣電局局長李慶山及我市領導趙山、梁輝、趙玉章、曹琳瑛、賈國華陪同考察。
2008年10月,按照市委領導指示,自辦刊物《遵廣傳媒》更名為《遵化周報》,由每周一期增加到每周兩期。
2008年底,全市有線電視用戶突破10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達到2.1萬戶。
2008年度榮獲全省廣播電視縣級台際安全優質播出競賽評比中獲優秀獎。
2009年1月17日,遵化市2009年春節聯歡晚會在廣播電視局綜藝演播大廳進行現場直播,並於春節期間陸續在河北電視台、唐山電視台、遵化電視台播出。
2009年6月5日唐山廣電系統技術工作會我我市召開,副市長曹琳英出席會議。
2009年,6月份啟動城區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工程。到10月底基本完成城區數字電視整轉工作,集中轉換用戶達3萬戶。從此遵化城區徹底關閉模擬電視信號,城區實現數字電視全覆蓋。
2009年12月份,廣電網路正式在具備雙向網條件的小區開展利用有線電視網路寬頻上網業務,並開通數字寬頻業務。
2010年2月5日遵化廣播電視局首次與央視七套合作,舉辦2010年春節聯歡晚會。《晚會》在廣播電視局綜藝演播大廳現場直播,並於春節期間陸續在央視七套、河北電視台、唐山電視台、遵化電視台播出。
市廣播電視台階段
一、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張秋生任中共遵化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廣播電視台台長。
2010年8月,全市機構改革,市廣播電視局撤銷,原局行政職責劃入新組建的市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局,有線電視網路完全獨立,成立廣電網路公司。原廣播電視局主體部分廣播電台、電視台、報社合並成立遵化市廣播電視台,正科級事業單位,隸屬市委宣傳部。
2010年8月24日,張秋生任首任廣播電視台台長。班子成員有:張秋生(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廣播電視台台長),竇銳(副台長),韓明(副台長),柳鳳剛(副台長),盛興中(總工程師)
2010年11月,進行台內機構和頻道改革。原有中層副職以上幹部全部解聘,重新設置科室,所有人員進行競聘上崗。經過一個月時間,完成各科室、廣告部負責人的聘任工作。組建了《政法時空》、《農家歡樂匯》、《百姓關注》、《遵化故事》、《快樂生活》、《走遍遵化》、《點歌台》七個欄目組,增開了《話說遵化人》、《快樂童年》等欄目,全面豐富自辦節目內容。
2011年1月3日開始,《政法時空》、《農家歡樂匯》、《百姓關注》、《遵化故事》、《快樂生活》、《走遍遵化》、《點歌台》、《話說遵化人》、《快樂童年》各檔自辦欄目陸續開播。
2011年1月25日,再次與央視七套合作,舉辦2011年春節聯歡晚會。《晚會》在廣播電視局綜藝演播大廳現場直播,並於春節期間陸續在央視七套、河北電視台、唐山電視台、遵化電視台播出。
2011年2月25日,召開全台幹部職工大會,總結上年工作,分析廣播電視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安排部署本年重點工作。
2011年4月19日,因工作原因,盛興中任廣電網路公司副經理,辭去廣播電視台總工程師職務。
2011年6月24,廣播電視台全體職工自編自演舉辦《唱支山歌給黨聽》—遵化廣播電視台慶七一文藝演出活動。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農工委書記梁輝,市委常委朱文軍,人大副主任趙玉章,副市長曹賀龍,政協副主席湯建華出席演出活動。
2011年9月8日,經過三個多月的緊張籌備、策劃、設計,遵化廣播電視台網站9月8日正式開通運行,即可隨時瀏覽遵化廣播電視台的新聞、資訊、文娛等方面豐富多彩的圖文及視頻信息。
遵化廣電網是遵化廣播電視台除廣播、電視、報紙以外,又一主流宣傳媒介,也是我市目前最大的官方門戶網站和信息發布平台。它的正式開通運行,實現了遵化廣播電視台的所有廣播、電視節目和《遵化周報》欄目內容的網上查詢,未來還將實現遵化廣播電視節目網上同步直播。
該網站開設有單位概況、新聞遵化、廣播電台、電視台、自辦欄目、遵化周報等11個根欄目、50多個子欄目,內容囊括:遵化廣播電視台歷史沿革、最新新聞資訊時事動態、歷年來電視台各類欄目視頻、播音員主持人信息以及遵化旅遊、人文、文化、藝術等相關內容,信息含量大、可視性較強。
二、2011年12月10日至今韓布暉任中共遵化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廣播電視台台長。

E. 遵化市有哪些村

遵化的村太多了······我是查的,如果真一個個打下來,痛苦·····
遵化有遵化鎮、堡子店鎮、馬蘭峪鎮、平安城鎮、東新莊鎮、新店子鎮、黨峪鎮、地北頭鎮、東舊寨鎮、鐵廠鎮、蘇家窪鎮、建明鎮、石門鎮、西留村鄉、崔家莊鄉、興旺寨鄉、西下營滿族鄉、湯泉滿族鄉、東陵滿族鄉、劉備寨鄉、團瓢庄鄉、娘娘庄鄉、西三里鄉、候家寨鄉、小廠鄉。然後你可以網路「某某鎮信息門戶(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就會跳出金農網的關於此鎮的介紹,然後再選擇該頁面左側導航欄的第六個「村莊名錄」即可得知有哪些村莊。

F. 遵化定親都有什麼習俗

婚姻習俗
(一)漢族正統婚俗
漢人婚嫁風俗,在遵化民間不同地區基本上大同小異。舊社會,正統與非正統婚俗不同,婚嫁儀式各異。
在舊社會,男女長大到十四五歲的時候,就要訂婚或結婚。男女婚事全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年貌相當,命不相剋,以媒為證。多數男女雙方並不認識,第一次見面只能在洞房。這種父母包辦的婚姻制度,當時被視為金科玉律,不可違抗。除此以外,在遵化民間還有很多畸形古怪的婚姻,如買賣婚姻、指腹為婚、童養婚、換婚、招贅婚、轉房婚、典妻婚、沖喜婚、荒婚、望門婚、鬼婚和限制寡婦改嫁等。
民國初期,在縣城有的比較開明的家庭開始實行文明結婚,實行結婚典禮,雙方以鞠躬代替拜天地,迎婚以車代替花轎,自由婚姻代替包辦婚姻,婚嫁儀式也有所改變。
舊社會遵化民間的富裕家庭和普通家庭婚嫁儀式不一,產生了非常繁雜的風俗習慣,青年男女成婚大約經過以下幾個步驟。
1. 說親。舊社會男女定婚較早,兒女們到十五六歲,父母就托媒人說親。家趁人值的戶也有媒人找上門來的。說親全憑「媒妁之言」,媒婆到男方就說姑娘長得如何美;到女方家就說小夥子長得如何俊,並將雙方家庭情況作一介紹,以便男女兩家互相了解。雙方認為門當戶對,有意結親時,媒人就給雙方規定一個「相親」的日期。
2. 相親。在封建社會,男女的婚事,全由父母做主,做兒女的沒有自主權,媒婆兩頭說好,青年男女往往受騙上當,媒婆從中漁利,因此,在歷史上造成很多悲劇。自從1919年「五四」運動提倡男女婚姻自主,才打破了長期套在婦女頭上的封建枷鎖,男女的婚事才逐漸解放,才產生「相親」一說。但相親也多為父母包辦,父母說好便好,做兒女的卻無權問津。所謂「相親」,也不是像現在這樣,男女經人介紹之後,可以在一起互相談談心,了解一下對方誌向、性格、品德,傾吐心情,而是由媒人約定到一個適當的地點,作為串親偶然相遇,從人的長像、外表方面偷看一眼,就算相親了,互相不作任何介紹,然後由媒人再爭取雙方意見。雙方都認為可以時,再進行下一步——「相家」。
3. 相家。「相家」,也叫「相門戶」,主要是女方到男方相家,由媒人帶領女方的親族看看男方的房院,室內室外以及家庭成員情況,看看遂意不遂意。相家時,男方要准備酒席,如果女方看完後同意,就留下來吃飯,一般說這門親事便有八九成了。席間,男方要向女方親屬「拜席」,飯後,由男方的親朋向女方贈送錢或物作為禮品。如果女方不同意吃飯,甚至扭頭便走,說明這門親事十有八九告吹。
4. 換帖子。通過相家,雙方有意結親之後,媒婆先將男方的生辰八字(舊時用天乾地支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合起來是八個字)寫在一張紅紙上,交給女方,女方也將姑娘的生辰八字交給男方,名曰「換帖」。雙方都要請算命先生掐算一下,按照生辰八字屬相有無相剋。按迷信說法屬羊的和屬鼠的不能結婚,名曰:「羊鼠一旦休」;屬雞的和屬猴的不能結婚,名曰:「雞猴不到頭」;屬蛇的和屬虎的不能結婚,名曰:「蛇虎如刀銼」;屬牛的和屬馬的不能結婚,名曰:「白馬犯青牛」,如此等等即所謂八字相剋。經過掐算,八字相合,才能訂親。
5. 定親。定親前,還有要「彩禮」一說,女方根據男方家庭情況,如男方哥弟兄多,女方為了過門後不受家庭貧困之累,就多要一些彩禮,或者男方人長得不如意,但廣有家財,因而彩禮要得更多。也有女方家庭十分貧困多要錢物的。所要彩禮,男方同意後,即可履行定親手續。「定親」,也叫「過彩禮」,又叫「下訂禮」。雙方定好日期,男方的父母和媒人帶有部分禮物,如糕點、酒、肉、米、面、衣料、首飾、現金等物到女方家去定親,並由女方招待一番。席間,姑娘要向男方親屬「拜席」,男方要給拜錢,飯後,女方親屬也要向男方贈送一些禮品,從此,男女家長即可互稱為「親家」。男方把女方所要彩禮備齊後,就要選擇良辰吉日娶親。娶親前男方要將全部彩禮和「離娘肉」等禮物送到女方家,即所謂「過大禮」,然後才能娶親。
6. 娶親。娶親,其規模、形式,根據男方家貧富身份不同,出入很大。富豪和官紳之家,有大娶的,講豪華、闊氣,舉行婚禮十分隆重、熱鬧。如要高搭彩棚,請戲班唱堂戲或坐腔戲,一時請不到戲班,也要唱一台驢皮影戲。迎娶新娘時,新郎要簪花披紅,乘馬隨彩轎先到女家拜認岳父、岳母,然後乘馬先歸,謂之大娶。小戶人家其娶親形式極為簡單。有的女方因貧窮連飯也吃不上,就將閨女送至婆家,甚至有十來歲就童養到男方家的。下面所要介紹的是舊社會一般規模的娶親形式。
(1)響門亮轎。解放前全縣各地都有「轎子房」,是私人經營的,以租賃花轎、棺罩為生。哪家有了紅白喜事,可通過「轎子房」聘請吹奏人員。「響門」,就是事主在娶親的頭天,將吹奏人員請到家裡吹奏鼓樂。吹拉彈唱、鼓樂喧天,有的還請幾位名藝人唱做腔戲(即清唱),一直鬧到深夜。此舉一般都在大門外放上桌椅板凳,公開演唱,因此,謂之「響門」。「亮轎」,在響門的同時,將娶親用的花轎在門口亮一亮。娶親用的花轎一般是四人肩抬,高5尺,寬3尺多,立體見方的木框,四面圍著彩罩,上有轎頂,夏秋是夾層綉花圍子。冬季是棉圍子,轎門左右各有一根轎桿,前後各兩人抬著,走起路來四個人要走一個步伐,花轎上下顫動,甚為可觀,過去大姑娘結婚沒坐著花轎就稱為一輩子的憾事。用花轎抬來的,才算是明媒正娶。
(2)迎娶。過去娶親都要起得很早,甚至有的半夜就啟程。據說娶親人在半路和另一家娶親者相撞不吉利。娶親者不管路途多遠,也要大清早太陽不出來就要到女家,因為舉行結婚儀式是有時間規定的,在規定時間之內必須把新娘抬回來,去娶親時,轎內要坐一名十四五歲的小孩壓轎,轎前有個「荷包」,是用紅布做的約有四五寸長的紅布袋,上面拴一條紅繩,一頭拴在二尺長的木棍上,荷包下面有一撮黃穗子,形似紅燈。據說是古時搶親留下來的例,因搶親都在夜間行動,必須燈籠火把開道,後來人們認為娶親時有紅燈開路,可以驅逐煞神避邪。娶親要有「娶門客」(讀qiě),大都由新郎的嬸輩充當,去女方家迎接新娘。娶門客有坐轎車子的(轎車子不是現代的卧車,而是木製的軲轆,比馬車軲轆大,上有布棚圍子,里有鋪墊,前邊用馬或驢子拉著,馬脖子上套一圈銅鈴鐺),解放後,轎車子逐漸消失,就在膠輪馬車上面搭上席棚,前後敞著,代替轎車子。轎車或轎臨到女家,鞭炮齊鳴,以示喜慶。娶親人到女方家後,女方家要擺上果席,果席分16個盤,即8個果盤(4盤乾果,4盤鮮果)和8個糕點盤,沏上茶水。娶親客吃一點兒糕點,喝杯茶水,就給被聘的姑娘穿轎衣、轎鞋,坐在木桶上由送門客給其梳上兩個抓髻,頭上蒙紅布,由兄或弟背上花轎。姑娘上轎必須哭泣。實際上婦女結婚是人生一個轉折點,由姑娘到媳婦,從此離開爹娘,應該是很難過的,作閨女的捨不得離開爹娘,哭是人之常情。由於有這個老禮,如果遇有不哭的,做娘的就在閨女身上用手擰一把,或用笤帚柄將閨女打哭了,有的背轎人,在過屋門時故意將姑娘的頭往上門坎碰,把姑娘弄哭,總之,必須哭著走,否則被人恥笑。
(3)送嫁妝。「送嫁妝」也叫「送什盒」。聘閨女根據家庭經濟狀況,都要陪送閨女一些東西,名曰「嫁妝」。可陪送的東西,大都是女人經常用的化妝品及室內擺設之類的裝飾品。如梳妝匣子、瓷瓶、撣罐、盆景、對美人、座鍾、掛表、箱子、板櫃、衣服、被褥等等(少數地主豪富之家,對閨女養得嬌,兒女少,也有陪送閨女房、地產的)。所有陪送的東西,為了顯示娘家的體面,都在姑娘上轎前准備好「抬子」,俗稱「飾盒」。每抬什盒不論東西大、小、輕、重,都要由兩個人抬著,隨花轎送到新郎家裡。多者有送六十四抬什盒的,最少也要有個梳妝台、罩子燈、洗臉盆之類的東西,湊合兩架什盒。
(4)聘送。姑娘出嫁,家中要有「送門客」,「送門客」和「娶門客」是相對稱的,如果「娶門客」是嬸娘輩,「送門客」也必須是姑娘的嬸娘輩。其中也有一些禮節,「娶門客」到新娘家,如果「送門客」接出門外,「送門客」到新郎家,「娶門客」也必須接到門外。在娶親的路上,她們各坐各的轎車子或棚車。姑娘出嫁了,姑姑、姨娘、舅舅以及親門近支要隨禮,和「送門客」一同要到新郎家統稱「新親」。新親要另坐一席,由懂禮貌的本族長者相陪。坐席時,「新親」要按父子不同席的風俗,以同一輩份入座,否則便不能入席。
(5)拜天地。舊社會每家正房前房山處都有個天地窯,正面形似貼壁小廟,背面、兩側全在牆內,成豎長方形的窯洞,是供奉天地神之處。「拜天地」是天知地知向天盟誓的意思,就是說從今日起一男一女成了百年之好,永不變心。「拜天地」是舊社會結婚一種禮儀形式。富有之家娶親,花轎抬到門前,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轎門要對准大門口,由兩個攙新人的正轎貴人(均是未婚的姑娘充任),首先打開轎簾,將娘家做來的子孫餑餑(餃子)由轎內端出來,然後將一個錫壺遞到新娘手裡(錫壺稱「寶瓶壺」,內裝五穀雜糧,栗子、棗之類的東西,瓶口用紅布蒙上,用五色線扎緊。瓶內的糧食要在結婚三日內熬粥全家食用,意味全家團圓)。新人下轎時在大門檻上放個馬鞍子,要一步邁過去。意味著平平安安。門前要有人高舉火把,即將大門兩旁早已紮好的乾草把點燃,據說這是古代人實行搶親制時門前高舉火炬留下來的舊例。後來,人們理解為將新娘身上的邪氣趕跑。然後,紅氈鋪地,因為新娘下轎兩腳不能沾地,然而在農村哪有那麼長的紅氈,就用兩塊長條氈子往前倒著走,沒有氈子,就用兩條口袋代替。將新娘攙到天地桌前和新郎行「周公之禮」。所謂周公之禮,就是焚燒香燭紙馬,新郎新娘拜天地時,有司儀人員在旁邊高喊:「新郎新娘跪!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禮成!」然後,新郎作拉弓射箭姿勢,對準新娘,倒退入新房,新娘面對新郎跟著前進,仍蓋著蒙頭布由攙新媳婦的人攙著步入新房。據說這種禮節是「桃花女破周公」留下來的例。將新娘攙入新房,炕沿下早已准備下兩個糧食口袋,一高一低,登著上炕。糧食口袋內一般裝的是紅高糧,寓意是步步登高。炕上准備一個木製水桶,裡面放有栗子、大棗和一塊豆腐,水桶上放一個蒸饃饃用的平底兒,上面鋪上新娘的褥子,新娘坐在上面,背著炕沿,面向炕里不說話,靜坐,謂之「坐福」。這時新郎才能用紅箭頭挑開新娘的蒙頭布,男女雙方才算是第一次見面,是丑是俊,這才知曉,但木已成舟,即使醜陋,也沒有反悔的餘地了。午飯結束,由嫂嫂輩領著新娘拜祖、認親。拜祖,就是在祖宗牌位前行跪拜禮;認親,就是對新郎全家人以及姑姑、姨娘、舅父母等遠、近親屬一一拜見。對長輩要行「萬福」禮,長輩要賞拜錢。
(6)會親家。父親將閨女送到婆家,也是新「親家」相互認識的時候。新「親家」首次到女兒家要擺半桌酒席,並在酒席宴上,向親家和親家母表示閨女在家教養不夠,不懂禮貌,請親家母平時多指教等等客氣話,作一番囑托。
(7)入洞房。結婚那天晚上,新郎新娘要吃子孫餑餑、長壽面。所謂子孫餑餑,就是捏的餃子。子孫餑餑是有數的,在姑娘年歲的基礎上加一倍,如果姑娘17歲,娘家就捏34個餃子隨轎帶到新姑爺家,晚上吃用。吃子孫餑餑長壽面,象徵著子孫滿堂,長命百歲,白頭到老。洞房裡的被褥,大都由兒女雙全的嫂子們給鋪好,被子里放上不少核桃、棗、花生、栗子,借核桃、棗、栗子的諧音,取「和美」、「早(棗)生立子(栗子)」之意。
(8)回門。娶親的第三天,新娘帶著新郎回娘家,叫「回門」。新郎首次到岳父母家,首先要拜岳父母,然後拜祖、認親族。招待新姑爺,午飯一般是很豐盛的,由親門長輩相陪。回門有住兩天的,或三四天的不等,但一般都是住一夜或當日即返回。姑娘首次回家,做父母的要了解閨女的心事,看看是否遂心、滿意。
(9)送頭油。新婚後第五天,新娘的母親要給女兒送頭油。這是新親家母相互見面的時機。婚後第二十九天,要接閨女住家,但住娘家也不準超過一個月,到時就要將閨女送回或新郎接回。除此之外,每到大的節日,娘家都要接閨女吃「餐餃」。例如,端陽節、中秋節,特別是第一個端陽節,娘家一定要將閨女接回家,據說這是為了躲避瘟疫。
(二)新式婚俗
1952年國家頒布了新婚姻法,父母包辦,買賣婚姻為非法。男女雙方戀愛自由,婚姻自由,逐步取消了舊式婚俗,革除了迷信色彩,向文明、簡朴、熱鬧方向發展。
婚姻程序也日趨簡化。一般是男女雙方相戀或經人介紹相識後,即可訂婚。男家准備一頓飯,介紹人帶女方家長、姑娘到男方家,男女雙方議定親事。男方家長要給女方一些錢物,作為「見面禮」。訂婚後男方在逢年過節時接女方來家住幾天,以便互相了解和增進感情。雙方商量後,男女雙方即可到醫院進行體檢(2003年婚姻法修改後,是否體檢,由男女自訂,政府不予干涉),到政府民政部門登記。政府民政部門登記時,看是否合乎婚姻法,如年齡、疾病、是否未出「五服」(即五代)的婚姻、血親等。符合婚姻法的,發給結婚證書。男女雙方各持一份,視為合法,擇日即可舉行結婚典禮。喜日這天,一般是由新郎騎自行車或用汽車去接女方。結婚典禮儀式,男女雙方不再拜天地,而是向父母來賓等行鞠躬禮,新郎新娘互相鞠躬,引入洞房。婚宴上,新郎新娘要向親友敬酒致謝。鬧洞房、聽聲的已很少。有的工、青、婦組織操辦本系統的青年男女利用節假日舉行集體婚禮,這種形式省事、省錢,比較簡單節約,深受歡迎。近年來,遵化有關部門每年都組織集體婚禮。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男方不送彩禮,女方不要嫁妝,風正俗清。70年代開始,婚俗有所變化。在農村,女方索要財物逐步升級,除衣物、傢具、房屋外,一般還要自行車、手錶、縫紉機「大三件」。進入八九十年代,婚俗奢華風日趨嚴重,所要物品越來越高檔化。「三大件」已由自行車、手錶、縫紉機改為彩電、冰箱、收錄機。現在還有個別的要樓房、汽車等高檔貴重物品。
1. 新式婚禮形式。新式婚禮主要有三種:
(1)新舊結合。迎親由騎馬、坐轎改為用自行車、拖拉機、汽車(麵包、雙排座、小轎車)接親。新郎新娘穿新婚禮服。家族親友賀喜送錢送物(上喜禮)。男方家以酒宴招待。
(2)集體婚禮。一般由男女方所在單位的工、青、婦組織操辦,男女雙方報名參加。主要程序:新婚夫婦介紹戀愛經過,賓客代表致賀詞,領導提希望,主辦單位贈紀念禮品,晚上演電影、戲劇以示祝賀。這種形式,省錢、省事、省力,深受人們歡迎。進入20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現了舉行集體婚禮後,又回到家中設宴款待賓客的風習。
(3)旅行結婚。新婚男女領取結婚證後,不舉行婚禮就去外地觀光旅遊,回家後,就算完婚。進入20世紀八九十年代,有的旅行結婚後仍置辦酒席,招待親友。
2. 新式婚禮程序。新式婚禮大體有如下17個程序:
(1)放鞭炮
(2)奏婚禮進行曲
(3)新郎、新娘就位
(4)證婚人就位
(5)家長就位
(6)向新郎、新娘獻花
(7)證婚人宣讀《結婚證書》
(8)新郎、新娘向證婚人致敬
(9)新郎、新娘向家長致敬
(10)新郎、新娘向來賓致敬
(11)新郎、新娘互相致敬
(12)新郎、新娘互贈禮物
(13)證婚人講話
(14)新郎、新娘講戀愛經過
(15)家長講話致謝
(16)送新人入洞房
(17)放鞭炮
(四)唱(同剳zha)喜歌
唱喜歌,是遵化一種廣為流傳的民間風俗,因為是由說、唱、音樂綜合一體形式、且詞彙豐富,內涵深刻,用語動人心弦,故群眾喜聞樂見。唱喜歌者,多是些孤寡人、乞丐或社會上一些無家少業及游手好閑者,聞有哪家辦喜事,便到哪家唱喜歌。唱喜歌時,未進大門,先放少許鞭炮,然後敲敲打打說唱起來,邊說邊唱,說唱與喜事有關的內容,邊唱邊說走到大門里,與主人或者執賓人說幾句喜性話,道個喜,有的還給東家遞上薄禮紅包。這些行動,都為的是向東家啟發給禮錢。東家高高興興地加倍還禮。如在正午到,東家還得專門安排吃喝;如不吃飯(叫趕串飯),東家還需給上辦喜事的煙、酒、吃食等。辦喜事家,多盼望來唱喜歌的,為的是顯得喜事辦得圓滿熱鬧。
唱喜歌者,多與當地看喜日子的風水先生有聯系,通過看喜日先生知道哪家何時辦喜事。有的自己也會算計出辦喜事的日期來;還有的是經常走村串庄者,遇到辦喜事家,便道喜。唱喜歌者絕大多數受歡迎,但個別戶也有的不領情。遵化農村流傳著兩個故事。
從前有戶人家,給兒子娶媳婦,可說是張燈結綵,賓客滿棚,熱鬧非常。正值午時,來了個唱喜歌的,面對大門高聲歌道:「一進大門紅彤彤,看著官氣往上升,今天快把喜事辦,明年還有官運到府中,佳女美貌多賢惠,佳男才高更有名,佳郎正遇科考年,進京直考榜題名……」恰好新郎是書生,第二年是科考年,真的就考中了,唱喜歌的喜歌意思應驗了。這一下唱喜歌的便提高了地位。又有一戶人家,可為當地富戶,正直蓋房上樑時,東家、泥木兩工、幫工的忙忙碌碌,此時來個唱喜歌者,敲敲打打,說說唱唱一陣子,可院內竟無一人出來搭理,還有的說風涼話的。唱喜歌的想,東家摳,給你道喜不理茬兒,好!給你說點倒霉話。往院里邁了一步,便有聲有色地高唱:「嘿!打竹板劈了杈,一進大門好害怕,大樑上好正開壘,呀!四梁八柱全爬下,大人看著哭,小人嚇得直叫媽……」唱罷快步揚長而去。結果,這家蓋房真的出現倒塌傷人事故。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消息很快傳出,再加上傳言中的添油加醋,越傳越玄。因此,出現一般人家對唱喜歌者,趕快搭對他高興走,也別惹出壞事來。

(五)趕串兒
提起趕串兒,現在好多人都不知道是咋回事兒。可是在遵化的南部和東南部,如黨峪、娘娘庄和鐵廠、東舊寨乃至豐潤縣城一帶,仍流行著「趕串兒」的民俗。
這個民俗習慣,不知從哪朝哪代流傳下來的。傳說過去有個富戶人家辦喜事娶媳婦,門外來個穿的破鞋拉褂的人到這討要飯菜吃,這家給他盛了一碗,要他在院子外吃。此人填飽肚後心裡很高興,隨即說了幾句喜慶的順口溜,哼了一個小曲,大家覺得這是喜事唱喜歌,皆大歡喜呀。
解放後趕串兒的民俗隨著時代的前進,從形式、內容、人員有了新的變化。也有一些趕串兒的很像民間藝人。娘娘庄鄉有一尹姓的七旬老人,年輕時由於家庭生活困難,為了填飽肚子,經常「趕串兒」,大家叫他「趕串兒大王」。他人長得其貌不揚,但頭腦靈活,反應很快,張嘴就唱,出口成章,不論哪家有紅白喜事,他都能見景生情,唱喜歌,說順情話,專討東道主的喜歡。有很多順口溜、數來寶都是現編現唱,唱的東道主心滿意足。不光給他飯吃,還要給些煙酒和喜錢。
有趕串習俗的這一帶,誰家都把應候趕串兒作為一件大事,特別是辦喜事,男方響門的那天晚上,一般都是准備三四大盆的菜,有白菜,豆腐,油炸丸子,粉條,肉片等多種混在一起熬或燉,然後盛在大鍋或大盆里,擺在家門口,等到天黑來趕串兒的人,執賓組織趕串兒的人在門口排好隊,按順序盛,一般都給盛滿,然後端回家。大家說說笑笑,打打鬧鬧,敲盆子敲碗兒,叮叮當當好不熱鬧。大人們看熱鬧也是里三層外三層,顯得特紅火。給東道主增加了無限喜慶的氣氛。
如今,黨的政策好了,農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家家豐衣足食,人人吃穿不愁。但是,「趕串兒」的習俗還是流傳下來,只不過現在「趕串兒」的人大都是孩子了。也有個別的大人懷里抱著小孩兒趕串兒。過去是為了解饞、填飽肚子,現在趕串兒是為了湊熱鬧,圖吉利,圖喜慶,鄉里鄉親和和氣氣,體現了濃濃的鄉情。

G. 遵化哪有工商銀行

以下工行網點都是9點開門,周末都正常營業。
中國工商銀行(河北省分行唐山分行遵化支行營業室) 地址:唐山市遵化市通華街6號
工行河東支行 地址:鎮海東街
工行北關支行 地址:燕山一集
工行城關支行 地址:通華街6號
工行建設支行 地址: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
中國工商銀行電廠儲蓄所自動取款機 地址:河北唐山河北唐山市濱河路12號

H. 白城市和遵化市哪個發達

遵化好些吧,我是白城人,我有個大學同學是河北唐山遵化的,據說遵化溫泉極好,有山有水,距離北京天津都很便利,那邊有鐵礦貌似,好多小企業,還有清東陵,也是個有旅遊景點的地方

I. 河北省遵化市汽車限號查詢今天遵化限號多少

今天是8月11日,遵化市今天沒有限號,不知道會不會有新的限號政策,隨時關注政府網站吧。

J. 遵化四中什麼時候招生

2022年8月1日。根據遵化四中官方網站表示,該校在2022年將於8月1日開始招生,一共招收高一新生800名,其中前200名組成重點班和火箭班重點培養,其他600人組成實驗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