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釣鯽魚有哪些釣法
鯽魚是淡水中分布最廣的一種魚,平常常說「有水就有魚」,常常就指的是鯽魚。正因為如此,釣鯽魚從南到北,從夏天到冬天,從池塘小溪到江河湖泊,到處都有。而且各地有著各自流傳久遠的習慣釣法,也有不斷研究改進的新的釣技、釣具。因此,我國各地釣法眾多,各有特色。但隨其所在水域不同、環境不同、季節不同、氣候不同以及它本身的生長周期不同(如幼魚期、成熟期、排卵期等等)垂釣方法常常有異。 一、傳統立漂沉底釣法 這是比較普遍的釣法,我國南北東西都有不少釣友採用此種方法。即用立漂或散漂,鉛墜沉底,魚鉤距鉛墜的腦線大約25毫米。垂釣時魚漂調整到直立,露出部分,便於判斷魚訊即可(散漂則沒入水中兩三粒,浮在水面三四粒)。此法的優點是調整方便,鉤墜漂配比要求不嚴格,便於掌握。但不很靈敏,猾鯽常常觸動一下魚餌,發覺較重,即警覺逃走。同時,此法魚餌沉底不動,如不勤動一下魚竿,常不為鯽魚發現。 二、台灣釣法 其最大優點是靈敏度強,上魚率高。魚鉤下沉慢,易為魚發現。墜懸於水中,鉤輕輕觸底,魚在其旁游弋,魚鉤即輕輕搖動,對魚吸引力極大。為摘鉤方便,使用無倒刺鉤。漂墜餌配比要求嚴格,魚訊反應極為靈敏。缺點是漂墜調整費事:各種魚類混養水域,使用釣鯽魚的鉤線,遇到大魚容易跑魚:初學時不易掌握。但只要樹立信心,勤於實踐,掌握不是很難,而一旦掌握,即會發現其優點非同一般。 三、戳拱釣法 常用在天氣炎熱的夏季,有浮萍或水草叢生的水域中一般採用長竿,硬調、短線、無墜。夏季水中缺氧,魚常在水面浮萍下吸空氣、拱食、乘涼。從而咬草出聲或拱得浮萍形成一個小包。因而應採用聽、看辦法,尋覓魚蹤。聽主要是聽魚覓食發出的嚓嚓聲響:看是看水草晃動和浮萍的鼓包。發覺有魚直指該處,將鉤垂入。看到水面線向水中拽入,或線牽動竿梢即知有魚咬餌,適時抖竿提起魚來。戳拱一般選安靜處,動作要輕,魚出水時盡量避免驚擾其它魚兒,若有驚擾,魚不再「拱」,可用嘴模仿魚咬草的嚓嚓聲,起到催魚起拱的作用。 四、戳孔釣法 一般用於有荷葉、水草多、葦茬多的水域。根據葦茬間的魚泡、荷葉、葦子晃動的情況,判斷魚情。工具一般採用硬調長竿、較竿短的魚線,小墜,先觀察魚情發現後針對有魚動靜的地方,垂竿下鉤,使鉤沉底,同時不斷微微提動魚竿,引魚吃餌,適時提竿。戳孔一般採取走釣,主動找魚下鉤。 五、浮釣滾動 鯽魚屬底層魚,但遇炎熱、氣壓低的氣候,魚浮到水面游動吸氧覓食,則可採取浮釣法,即將鉛墜減輕,使魚鉤懸浮於水面下約0.3——0.5米處,不驚散魚群。浮釣不需打窩。 六、半淳釣 適用於底層雜草或淤泥較厚的環境,鉤沉底不易為魚發覺。辦法是將墜減輕,調整浮漂至鉤觸底後露出數格,然後將漂下調5—10厘米(視水底草或淤泥的厚度而定),保持漂仍露出的格數。這樣使鉤略高於水底,便於魚的發現。 七、甩大邊 適用於河道、溝渠中岸邊常有蘆葦的環境。如果河道不很寬,釣位比較嘈雜,可以用長竿、長線,或海竿串鉤甩至對岸蘆葦、水草邊,可以甩出四五支竿,插好等待,手竿可用漂,海竿則將風線拉直,看竿梢動作起魚,效果很好。 八、走釣法 到一水塘,先選鯽魚喜棲居的位置做窩,可保持至少2米以上距離,撒若干窩子。然後採用5—6米左右質輕的魚竿,採用7——10粒的散漂(便於適應水的不同深度,不必老調漂),釣線宜細,魚鉤最好是朝天鉤,餌料一般採用紅蚯蚓。走釣的特點是「走」,應手持釣竿,沿打過窩的水邊觀察魚星的情況,有魚星即應下鉤,無魚星可繼續觀察其它釣窩。打窩應少打勤打。這種釣法變等為找,因此由被動變主動。 九、流水釣 一般適用於流動水域,竿宜長,線不必太長,墜須重,漂可用數粒散漂,立漂則宜長,餌以蚯蚓、小蝦為好。鉤甩入水中,如水流動,可使鉤漂順水同流,到下游後提起再甩至上游,見漂停住,立即提竿。以免底部掛住,若頂托漂或下沉,即應提竿上魚。 十、盒飯釣 方法是用一個直徑為25—50毫米的塑料瓶底或蓋,製成高約15—20毫米的小盒。用螺絲自盒裡底部中心穿出,固定一個鉛坨。盒的四周均勻打七個直徑2毫米的小孔。一個孔穿入釣線,拴上連接環。用三根軟腦線,每根對折,然後擰在一起套入一個短氣門芯內。對折的線圈掛在連接環上。三根對折腦線的六個頭,分別從六個小孔中穿出,每端繫上一個魚鉤。用時,將盒中放上糟食,將鉤從盒外折回到盒內,埋入糟食內,甩入到釣點進行垂釣。
㈡ 釣鯽魚有什麼好的方法及參考平台
你得先了解了鯽魚的魚性喜好以及相對應的作釣技巧,只有了解你的對象魚,才能更准確地採取策略來針對它作釣。
1.鯽魚有三吃:吃葷食、吃素食、吃雜食吃葷食:以蚯蚓、紅蟲、蛆等等為主。 吃素食:大米、豆粉之類。 吃雜食:花草種子、蟲以及水底小動物。
2.鯽魚愛三餌:活餌、香餌、細餌活餌:活蚯蚓、活紅蟲為首選。 香餌:麝香、豆粉香等等。 細餌:餌料越細越好,以膨化粉餌為首選。
3.釣鯽三細:細魚線、細魚鉤、細標墜細魚線:野鯽比較小,線細又軟,反應靈敏,標相清楚。 細魚鉤:鉤小餌輕,入口方便。 細標墜:標小墜輕,底魚不驚,拉鉤投竿,降低響聲。
可以去趣釣魚平台參考相關釣技。
㈢ 秋季釣鯽魚技巧有哪些
導語:每年的10月上旬到11月上旬我們習慣稱為深秋,該時間段是垂釣大鯽魚的又一黃金時節,許多有經驗的釣手摸准了這一規律,總是不失時機地去尋找大鯽魚的蹤跡。那秋季釣鯽魚的技巧有哪些呢?下面就隨我一起去看看吧!
秋季釣鯽魚技巧有哪些
一、大鯽魚的習性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想釣獲大鯽魚(一般指200克以上)就首先要了解大鯽魚的習性。深秋時節是魚類開始積蓄營養准備過冬的.時間段,也是大鯽魚以及其他大個體魚種開始明年“生兒育女”儲備過冬能量的階段,因而它們需要靠大量進食來補充營養。
此時,野生大鯽魚喜歡活動於水體相對較深、環境安靜的干凈場地,膽小謹慎不像小鯽魚那樣喜歡集群。喜食接近天然味道的餌料,又因其吃食穩重、矜持,動作緩慢,需要相對平靜的吃食環境。
二、釣場要大且偏
想專釣大鯽魚,釣場選擇很重要。由於野外天然餌料匱乏所以野生大鯽魚生長緩慢,要長到200克以上一般需要4-5年時間。因而選擇的釣場要具備5年以上沒有乾涸過,沒有被清過底,沒有被密網撈過,電過、葯過的,很少有釣魚人前往的偏遠水域。
如果想在野外尋找具備上訴條件的釣場應多選擇大水面,如河流、水庫、湖泊等水域,如果選擇小水面,要選擇那些水體中有很多的水生植物,或有亂石、樹枝等障礙物並有一定深度常年沒干過的水域。這樣的水體由於有較厚的水生植物保護或有樹枝亂石障礙,捕魚的、電魚的包括葯魚的一般不會下手,會由於不便於捕撈而大鯽魚得以存活下來。當然,這樣的小水面條件不多,即使有也要事前進行清理釣點才能垂釣。
三、釣點宜靜食源豐
不論是垂釣小鯽魚還是大鯽魚,釣點選擇都是很重要的。大鯽魚多棲身於離岸較遠、水體較深的水域里,喜歡活動在僻靜、附近有障礙物及食源較豐富的地方,所以選擇釣點時,不宜選擇靠近路邊或經常有人垂釣的熱鬧釣點。因為這些釣點要麼太吵,要麼老釣點魚的警惕性高難釣,特別是大鯽魚成長過程中經歷的驚嚇多,養成了謹慎的習性,釣點選擇很難有大鯽魚光顧。
筆者在垂釣鯽魚時,如果知道某水域有鯽魚並有選擇餘地的情況下,多將釣點選擇在僻靜少有人光顧的深水區,往往效果好於那些老釣點或淺水區。如果初次垂釣要用釣組多試探水底環境,觀察岸邊確定是否為常被人垂釣的地方,“磨刀不誤砍柴功”,多花點時間尋找選擇正確釣點,能為釣獲大鯽奠定基礎。
四、出釣天氣決定釣獲
“一場秋雨一場涼”,深秋時節溫度逐步走低溫差拉大,選擇什麼樣的天氣出行直接決定了出釣的成敗,因為在釣魚活動中,天氣的影響永遠處於第一要素。從筆者幾十年的垂釣經驗來看,出釣時一是應選擇連續3天氣溫較穩定溫差較小的天氣出行,一天內的溫差如果超過10℃對釣魚就有不利影響,低溫季節溫差越大越不利於出釣。這些可以及早留意天氣預報來了解。
二是釣降溫不釣升溫。當連續幾天氣溫較平穩或氣溫有小幅下降時,大鯽魚上鉤率要高於升溫天氣。造成這種現象可能與降溫時氣壓升高有關,因為溫度與氣壓是成反比的,而溫度如果升高引起氣壓下降,氣壓走低就會直接影響魚類覓食。從陰晴天氣來看,晴空萬里,而多雲或陰天或細雨蒙蒙天氣溫差會較小,除突然降臨的冷空氣天氣以外,都適宜垂釣,但風力不能超過4級以上,風力大了會引起魚類恐慌而向深水區躲避,也不便於觀漂。
㈣ 有哪幾種釣鯽魚的方法
鯽魚
性膽
容易
釣滑
些經
光顧
釣魚水域
比
水庫
河溝等
面
鯽魚
釣獲
難
許
曾
本
水廠釣魚數
未
魚獲
經思考並通
實踐終於找
釣獲滑鯽魚
現說與各位魚友
釣鯽魚
期共同進步
釣鯽魚
釣遠
釣近
尤其
經
捕魚者或者電魚者光顧
水邊基本
沒
象
魚
都
些極
鯽魚或
麥穗
頻頻
桿卻極少見魚
討厭
鯽魚
岸邊
喧囂
電擊已經形
條件反射
群躲避於離岸邊10米-20米
水域
極少數情況
才
岸邊
離岸邊10米左右
魚獲
釣鯽魚
二
釣窩
邊
由於經
垂釣
鯽魚
鉤
幾
打
魚窩
形
懼怕
理
俗
說
朝
蛇咬
十
怕井繩
道理
打
魚窩
窩
些
鯽魚
麥穗
點
鯽魚
窩
半徑0.5米-2米
范圍內逡巡
種情況
餌投
范圍內才
能
魚
投餌
宜
餌直接投
窩
釣鯽魚
三
甩鉤
甩鉤
要
鉤盡量甩
窩
前1米左右
待餌沉底
等待幾
鍾
若
魚咬鉤
輕提線鉤向
窩
移
每
移
幅度
宜太
10CM-20CM
宜
移
幅度太
能
驚跑魚
窩
前
左右
釣
肯定
驚喜
㈤ 冬季野釣鯽魚的方法有哪些
冬季野釣鯽魚的方法其實有很多,其中台釣、傳統釣和橋筏則最為常用也最為實用,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三種垂釣方式各自都有著什麼樣的特點和優勢劣勢吧。
好了,以上就是冬季野釣鯽魚的3種垂釣方式了,希望這個回答能幫助到您。
㈥ 大慶釣鯽魚的地方有哪些
廣源市場、遠望市場、龍崗市場、北方市場、宏邦市場、洪剛市場、龍南早市都可以釣到鯽魚,而且沒有浪,適合新手哦
㈦ 哪裡有釣鯽魚的池子
西營鎮東峪村西頭有個攔河壩,裡面鯽魚4兩左右大的1斤多,就是鬧小魚 不要用麵食,那裡不要錢 今年4月朋友在那半天釣獲83尾大鯽魚 30多斤
㈧ 有沒有好的釣鯽魚的野釣地點,朋友推薦下
有各種天然魚食的地方。鯽魚屬於雜食性魚,一般的浮游生物、花草種子、昆蟲水草等等,都是它們喜愛吃的食物。在這些食物比較豐富的地方,通常都是它們喜歡活動的地方。另外水底有水草的地方、有大量石頭或者雜物堆放的地方,都會是鯽魚喜歡停留的地方。
二、在溫度適中的地方。雖然鯽魚對水溫的適應能力很強,但是它們還是會遠離過冷或者過熱的水域的。在溫度比較高的夏天,釣點一定要選擇在陰涼處和水比較深的地方。春天釣魚時,可以選擇水淺的地方,比如離岸邊近有水草的邊上。秋天也可以在深水處打窩垂釣。冬天水溫比較低,要選擇有陽光照射或者水比較深的地方進行垂釣。另外,在陰雨天氣,有水草的岸邊也會是一個不錯的釣點。
三、在溶氧量比較充足的地方。在溶氧量充足的水域,魚會非常活躍,食慾也很旺盛,吃鉤的概率也會大大增加。一般水流動的區域水溶氧量會很高,所以鯽魚常會聚集在這些地方。比如在池塘的入水口、有風吹來的岸邊等等,都適合作為釣鯽魚的釣點。
㈨ 有哪幾種釣鯽魚的方法
鯽魚是淡水中分布最廣的一種魚,雖品種不同,顏色有異,但其習性、食物、吃餌方法基本一致,因而垂釣方法也基本一致。隨其所在水域不同、環境不同、季節不同、氣候不同以及它本身的生長周期不同(如幼魚期、成熟期、排卵期等等),垂釣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傳統立漂沉底釣法:這是比較普遍的釣法,我國各地有不少人採用此種方法。即用立漂或散漂,鉛墜沉底,魚鉤距鉛墜的腦線大約25毫米。垂釣時魚漂調整到直立,露出部分,便於判斷魚訊即可(散漂則沒入水中兩三粒,浮在水面三四粒)。此法的優點是調整方便,鉤墜漂配比要求不嚴格,便於掌握。但不很靈敏,有經驗的魚常常觸動一下魚餌,發覺較重,即警覺逃走。同時,釣時魚餌沉底不動,如不勤動魚竿,常不為鯽魚發現。
二、甩大邊:在河道、溝渠的岸邊有蘆葦的地方,魚喜歡棲居覓食,如果河道不很寬,你的釣位比較嘈雜,可以用長竿、長線,或海竿串鉤甩至對岸蘆葦、水草邊,可以甩出四五支竿,插好等待,手竿可用漂,海竿則將風線拉直,看竿梢漂動,往往效果很好。
三、戳拱:是一種傳統釣法。常用在天氣炎熱的夏季有浮萍或水草叢生的水域中。一般採用長竿、硬調、短線、無墜。夏季水中缺氧,魚常在水面浮萍下吸空氣、拱食、乘涼,從而咬草出聲或拱得浮萍形成一個小包。因而應採用聽、看辦法,尋覓魚蹤。聽主要是聽魚覓食發出的嚓嚓聲響;看是看水草晃動和浮萍的鼓包,判斷魚情。發覺有魚直指該處將鉤垂入。一般輕輕將鉤放到「拱」處,看到水面線向水中拽入,或線牽動竿梢即知有魚咬餌,應適時抖竿提起魚來。戳拱一般選安靜處,動作要輕,魚出水時盡量避免驚擾其他魚兒,若有驚擾,魚不再「拱」,可用嘴模仿魚咬草的嚓嚓聲,起到催魚起拱的作用。
四、戳孔:一般用於有水草多、葦茬多的水域。觀察水草孔、葦茬間的魚泡、荷葉、葦子晃動的情況,判斷魚情。工具一般採用硬調長竿、較竿短的魚線、小墜。先觀察魚情,發現後針對有魚動靜的地方,垂竿下鉤,使鉤沉底,同時不斷微微提動魚竿,引魚咬釣餌,憑手感覺察魚兒咬鉤,適時提竿。戳孔一般採取走釣,主動找魚下鉤。
五、浮釣法:鯽魚屬底層魚,一般釣底,但遇氣壓低的氣候,魚浮到水面游動吸氧覓食,則可採取浮釣法,即將鉛墜減輕,使魚鉤懸浮於水面下約0.3~0.5米處,動作要輕,不驚散魚群。有人針對鯽魚甩子期的特點也常採用浮釣法。浮釣不需打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