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站資訊 » 宇航員手錶是在哪個網站
擴展閱讀
微信班級小管家網路異常 2025-09-30 09:46:34
oppoa33設置4g網路 2025-09-30 09:44:50

宇航員手錶是在哪個網站

發布時間: 2022-11-04 14:04:54

哪裡可以查到百年靈航空計時系列全部表款的信息

百年靈NAVI飛行家系列價格,機芯,參數

一、航空計時腕錶:英文名:Navitimer,編號:A23322, K23322,2003年-今在產,機芯:B23自動計時機芯,改自ETA Valjoux 7753;防水30M。1/4秒,30分鍾,12小時計時。
直徑:41.8毫米,厚度:14.6毫米,重量:79.4克,目前香港鋼帶公價:約56000(08年60900);

二、航空世界腕錶:英文名:Navitimer World,編號:A24322, K24322,2005年-今在產,機芯:B24自動計時機芯,改自ETA Valjoux 7754;防水30M。1/4秒,30分鍾,12小時計時。直徑:46毫米,厚度:15.6毫米,重量:112.8克,目前香港鋼帶公價:約59200(08年64400);

三、宇航員腕錶:英文名:Cosmonaute,編號:A22322, D22322, K22322,2002年-今在產,機芯:B22自動計時機芯,改自ETA 2892-A2;防水30M。1/5秒,30分鍾,12小時計時。直徑:41.5毫米,厚度:14.4毫米,重量:83.9克,目前香港鋼帶公價:約56800(08年61800);

四、宇航員限量腕錶:英文名:Cosmonaute Limited Edition,編號:A26322,2009年-今在產,機芯:B22自動計時機芯,改自ETA 2892-A2;防水30M。1/5秒,30分鍾,12小時計時。直徑:41.5毫米,厚度:14.4毫米,重量:83.9克,目前香港鋼帶公價:不詳();

五、蒙柏朗小型計時腕錶:英文名:Montbrillant,編號:A41330, A41030, H41330,1999年-今在產,機芯:B41自動計時機芯,改自ETA 2892-A2;防水30M。1/4秒,30分鍾,12小時計時。
直徑:38毫米,厚度:12.3毫米,重量:54.2克,目前香港鋼帶公價:約50600(08年55100);

六、蒙柏朗Legende計時:英文名:Montbrillant Legende,編號:A23340, C23340,2007年-今在產,機芯:B23自動機械機芯,改自ETA Valjoux 7753;防水30M。1/4秒,30分鍾,12小時計時。
直徑:47毫米,厚度:15毫米,重量:224.4克,目前香港鋼帶公價:約56000(08年60900);

七、蒙柏朗月相計時腕錶:英文名:Montbrillant Olympus,編號:A19350, H19350,2006年-今在產,機芯:B19自動計時機芯,改自ETA 2892-A2;防水30M。1/4秒,30分鍾,12小時計時,半萬年歷,月相。直徑:42.1毫米,厚度:15.1毫米,重量:84.6克,目前香港鋼帶公價:約75200(08年81800);

八、蒙柏朗大型計時腕錶:英文名:Montbrillant Datora,編號:A21330,2002年-今在產,機芯:B21自動計時機芯,改自ETA Valjoux 7751;防水30M。1/5秒,30分鍾,12小時計時。" W! h2 e0 M4 Y9 J6 V1 ^! I) q3 \
直徑:43毫米,厚度:14.1毫米,重量:86.3克,目前香港鋼帶公價:約59200(08年64400);

九、自動計時腕錶:英文名:Chrono-Matic 49,編號:A14360, R14360,2008年-今在產,機芯:B14自動機械機芯,改自ETA 2892;防水30M。1/4秒,30分鍾,12小時計時。
直徑:49毫米,厚度:14毫米,重量:144.7克,目前香港鋼帶公價:約59800(08年65100);

十、自動計時腕錶1461:英文名:Chrono-Matic 1461,編號:A19360,2009年-今在產,機芯:B19自動計時機芯,改自ETA 2892-A2;防水30M。1/4秒,30分鍾,12小時計時。
直徑:49毫米,厚度:14.7毫米,重量:133.5克,目前香港鋼帶公價:83,600;

十一、自動計時腕錶QP:英文名:Chrono-Matic QP,編號:R29360,2009年-今在產,機芯:B29自動計時機芯,改自ETA 2892-A2;防水30M。1/4秒,30分鍾,12小時計時。直徑:49毫米,厚度:14.7毫米,重量:174.7克,目前香港鋼帶公價:不詳();

⑵ 航天員手錶什麼牌子有什麼特點嗎

中國的航天員戴的是一款叫飛亞達的品牌航天表,我買來給我老公戴的也是這個品牌的腕錶,飛亞達最新推出的航天系列「太空漫遊」主題表正好也是老公會喜歡的款式,他一直想要一款比較低調大氣的腕錶,我一看就買來給他了。這款表是五級鈦材料的,帶著非常輕盈,就算是我試戴也沒覺得很重,顏色也不錯,是磨砂黑色的,陽光反光也不強烈,真的是很低調很沉穩的一款設計。飛亞達這款表也一直和航天事業密切相關,他們的航天手錶也一直有在協助完成著航天事業的計時工作,技術是非常成熟的。

⑶ 中國夢,航天夢,你探索,我來造!——飛亞達航天表

有句話說得好「科學需要想像,進步源自好奇」,好奇促使人類不斷地 探索 未知浩瀚宇宙的奧秘,不斷地發現新世界,然後再進一步推動了我們科學的發展和技術的擴展。

數百年來,我們不斷地對太空進行 探索 和挑戰,通過訪問宇宙中其他的行星,收集了無數的科學數據,繼而為我們解開關於宇宙的秘密.......

遠古時代的「行星」

從遠古時代開始,夜空中閃爍的光芒就被人類所關注,據古希臘 歷史 記載,天文學家通過記錄觀察到有一些特定的光點相對於其他星星更加快速地移動跨越天空,古希臘人將這些光點稱為「πλάνητες ἀστέρες」(即planetes asteres,意為「流浪的星星」)或簡稱為「πλανήτοι」(即planētoi,意為「漫遊者」),現在英文名稱「行星」(planet)就是由此演變出來的。

直到1600年代望遠鏡問世,人們能更加近距離的觀察這些「行星」,也初步揭開了關於這些神秘「行星」的面紗。

當時的天文學家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使用望遠鏡觀察到了月球坑坑窪窪、凹凸不平的表面,這一發現與人們一直認為完美、光滑、光亮月球的觀點不相徑庭。

也是因為該發現,激發了伽利略·伽利雷對行星的好奇心,1610年伽利略·伽利雷對望遠鏡進行了改造,將其倍數提升到了30倍,通過新的望遠鏡,對金星相位的確認,繼而發現木星的四顆最大衛星以及土星環的觀測。

伽利略·伽利雷是第一個用望遠鏡觀察另一個行星的天文學家。他的觀察改變了人類在太空中的地位。

不久後,更多天文學家加入了「行星」的研究行列,並試圖通過觀察描述每個「行星」的特徵。

再後來,在天文學家不斷地 探索 下確定了地球是繞太陽公轉的行星之一,而包括地球在內的八大行星則構成了一個圍繞太陽旋轉的行星系——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水星,以下依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空 探索 是人類最偉大的 歷史 壯舉

要知道人類的好奇心永遠不會得到充分的滿足,只會愈演愈烈,在「行星」 探索 發現上自然也不會例外,那麼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行星」,也許只能親自去「行星」上面 探索 !

1957年10月,前蘇聯採用P-7洲際導彈改裝而成的人造地球衛星「Sputnik」(俄語意為「旅行者」)送入太空,這是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也是第一顆人造衛星進入地球軌道。

與此同期的美國,不願落後於前蘇聯,在同年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Sputnik1」,並與1958年成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

1959年,前蘇聯的太空計劃又向前邁進了一步,發射了第一個撞擊月球的太空探測器Luna 2。

1961年4月,前蘇聯將載有宇航員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的「東方1號」宇宙飛船,送入離地面181 327千米的空間軌道,這也是第一個繞地球軌道飛行的宇航員,這一次的航天飛行,不但實現了人類夢寐以求的飛天願望,同時也開創了載人航天的新時代。

在不久後的5月5日,宇航員艾倫·謝潑德(Alan Shepard)成為了第一位進入太空的美國人(盡管不在軌道上)。

同月下旬,當時的美國總統肯尼迪(John F. Kennedy)對外宣布,美國將於20世紀末之前將一名宇航員登上月球。

1962年2月,約翰·格倫(John Glenn)成為第一個繞地球軌道飛行的美國人,並於同年年底建立了世界聞名的「阿波羅計劃」登月飛行任務。

阿波羅計劃的成就

1967年1月,阿波羅號遭遇了第一次挫折,三名宇航員在模擬發射過程中因飛船著火而喪生。與此同時,前蘇聯的登月計劃也暫停進行,其中一個原因是因前蘇聯太空計劃總工程師謝爾蓋·科羅廖夫(Sergey Korolyov)英年早逝(1966年1月)。

1968年12月,NASA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附近的梅里特島上的大型發射設施發射了阿波羅8號(這是人類第一次繞月球航行的太空任務)。

1969年7月,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和指令艙駕駛員邁克爾·科林斯(Michael Collins)以及登月艙駕駛員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乘阿波羅11號出發月球。

阿波羅11號在7月20日成功著陸後,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個在月球表面行走的人,他將這 歷史 時刻稱為:「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自此,人類正式開啟了對月球 探索 之路。

中國的太空計劃

在1950時代,中國看著美國和前蘇聯都在開始全力以赴成為第一個登月的國家,同時也都展示了太空 探索 的進展以及更多的可能性,這無疑是令中國以及世界其他國家所震撼的。

為了在太空 探索 方面不落後於其他國家,中國在1950年代末,一些著名科學家建議開展中國衛星工程的研究工作。

最初,中國與前蘇聯達成了一項合作協議,獲得了前蘇聯的P-2火箭技術。但是,該協議在1960年代解除,之後便開始自行設計製造自己的太空裝置。

1960年2月19日中國首枚試驗型液體燃料探空火箭發射成功,並於同年9月發射了第一枚探空火箭。

自此起,中國正式開始致力於研究制定星際的航行。

1988年,中國成立了航空航天工業部,該部門負責監督太空飛行的各個方面,例如:管理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究、設計和生產等。

1993年,航空航天工業部撤銷,拆分成立了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和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1999年,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改組為中國航天 科技 集團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

2003年,中國宇航員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這一創舉使得中國成為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2005年10月,我國成功發射「神舟六號」進行了第二次載人航天飛行,這也是第一次將我國兩名宇航員——費俊龍、聶海勝同時送上太空。

2007年10月,「嫦娥一號」成功奔月(嫦娥一號是中國探月計劃中的第一顆繞月人造衛星),「嫦娥工程」順利的完成了第一期工程。

2008年9月,中國將一艘載有三位中國宇航員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

2008年 中國神舟七號發射台的實況轉播

「神舟七號」成功進入太空後,宇航員翟志剛首度實施空間出艙活動,中國也隨之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

2011年11月,「神舟八號」飛船在距地球343公里的軌道上實現與天宮一號首次對接。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號」載著景海鵬、劉旺兩位男性宇航員以及我國第一位女宇航員劉洋進入太空,隨後「神舟九號」與在軌運行的「天宮一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這是中國實施的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三名宇航員進入「天宮一號」並在其內工作和生活長達10天。

2013年6月11號,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三名宇航員搭乘「神舟十號」飛船出征太空,並在軌飛行15天(這是我國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首次進行應用性飛行)。

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並且在這一年為了紀念中國航天事業成就,發揚中國航天精神,將新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的4月24日設立為中國首個「中國航天日」。

此紀念日的設立一則為了大力弘揚航天精神,科學普及航天知識,二則激發全民族 探索 創新熱情!

航天之旅最可靠的夥伴

在長久以來的太空 探索 中,除了航天裝置技術一直在面臨不同的考驗和技術難題以外,當人類成功登陸太空時,為了更准確的記錄在太空中所發生的一切,准確的「時間」也變得尤為重要。

早在1999年,我國第一艘無人駕駛飛船成功返回地球後,國家航天部門便慎重地進行「航天表」的選拔。

2001年,航天相關部門通過盲測的方式,選擇了中國的腕錶品牌——飛亞達作為合作夥伴,自此飛亞達開始為中國載人航天提供輔助計時裝備,並在之後每一次的太空挑戰中,伴隨著中國航天員直面每一次的太空環境考驗。

飛亞達(FIYTA)品牌以其創新的製表技術而聞名,在過去的30多年間,飛亞達也一直秉持源自航空的精密技術、以精益求精的製表精神,努力創造美好生活的元素,不斷傳達其品牌文化價值。

因此,飛亞達會被選中,並不是單靠運氣,而是靠製表實力。太空作業對於時間的准確性和穩定性要求非常高,航天員要在時間上跟萬里之外的地面指揮中心保持同步,航天表作為輔助計時裝備一點也不能馬虎。要知道一枚手錶能夠進入太空,需要能夠承受升空或降落時的高過載和強震動,在太空強輻射和高磁場的環境下保持計時精度。

飛亞達面對這種困難的挑戰,技術方面先後突破了能夠抵禦正負80攝氏度極限溫差以及超越國標10倍的防磁性能,為中國航天員在完成太空飛行和出艙行走提供了重要的輔助計時。

設計方面,飛亞達將表盤上日期顯示改為了「AM/PM」模式,以此方便在太空中精準掌握地球時間。

另外,首創了45分鍾累積計時,用於航天員出艙行走的特殊計時,這是基於實際的航天任務特別設計;表圈的7+1預警刻度,則用於指示艙外停留極限時間。

也正是因為這種技術的突破以及針對航天任務的專業設計,讓飛亞達航天表出現在中國載人航天每一次的任務中。

2003年,從太空順利返回到地球的航天員楊利偉左手佩戴著一隻黑色的艙內航天服手錶,這也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塊航天表。

楊利偉

「神舟五號」艙內航天服手錶

2005年,在『神舟六號』多人的航天飛行中,航天表有了進一步的豐富。「神舟六號」航天表在「神舟五號」航天表基礎上研發,包括艙內航天服手錶和航天員工作手錶。

費俊龍、聶海勝

艙外航天服手錶、工作手錶

表款為滿足兩名宇航員執行艙外航天任務的需求,嚴格地控制了手錶的重要,採用了輕便的「鈦合金」材質,使兩款重量分別為:艙內航天服手錶100克,工作手錶僅60克;這種材質的採用不但減輕了手錶的重量,還提升了手錶的耐受沖擊、振動環境測試,同時讓航天員在穿戴、操作、讀時的便利性上也得以提升。

2008年,中國航天員首次完成了太空行走,「太空行走」對於手錶又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航天表暴露於太空中,需要經歷艙內外氣壓、溫度的劇烈變化,直面太空超低溫、強磁場、高輻射以及復雜飛行條件的巨大挑戰。

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

「神舟七號」艙外航天服手錶(2010紅點設計大獎)

而飛亞達的表現並沒有讓人失望,不但沒有被任何影響,還和航天員一起出色的完成了這一場具有 歷史 意義的「太空行走」。

這也要歸根於飛亞達在飛行任務前付出的努力:多次進行模擬測試, 80 攝極限溫差、高於國家標准10倍的48000A/m防磁性能、加速度、沖擊、振動及多次快速11.5等試驗下精準計時。

該表款還於2010年3月,榮獲了享有「全球工業設計界奧斯卡」盛譽的REDDOT德國紅點設計大獎。

2012年,飛亞達為我國第一位女航天員劉洋,全新設計了一款航天女表,表款側邊以敦煌莫高窟的「飛天」藝術,融合手工掐絲琺琅工藝作為設計,讓古老夢想與現代 科技 產生了完美碰撞。

劉洋

「神舟九號」女航天員工作用手錶

2013年,為紀念「神舟十號」的成功登陸,飛亞達表推出了採用鈦合金材質的表殼搭載了自主研發的多功能計時機械機芯,並在9點位的小表盤上設計了非常明顯的數字「10」的紀念腕錶。

王亞平

「神舟十號」紀念款

2016年,航天員在「天神」組合體中,足足生活工作30天並順利返回。飛亞達作為工作用表,一直伴隨航天員一起記錄著這30天的航天旅程,也見證了每一個光輝的時刻。

景海鵬、陳冬

飛亞達隕石航天表

表款同樣採用了「鈦合金」材質,表盤的設計靈感和材質使用則來源於「天外來客」——隕石,另外,底蓋上鐫刻了航空飛船與星空的浮雕圖案。

飛亞達始終致力於以最新的技術和最精美的設計成為製表領域的世界級先鋒,在中國取得成功的基礎上,飛亞達手錶現已走進了國際的市場,使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能了解中國最好的製表精神!

「FITYA」一詞的意為「在世界的天空中飛翔」,也很好地詮釋了飛亞達現在在國際上的表現與地位!

中國從人造衛星的應用到星際 探索 ,從月球探險再到去年7月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從來沒有停下過 探索 的腳步。

在本月24日的第六個「中國航天日」,國家航天局將會在當天的開幕式上宣布我國首個火星車(火星車是人類發射在火星表面行駛並進行考察的一種車輛)名稱。

可以說每一次成功的太空 探索 ,都不禁令人們想像太空中擁有美好的未來,而在這漫漫的宇宙 探索 中,無論是進入太空還是火星探測之路,相信在未來的發展中飛亞達會繼續帶著最可靠的「國產時計」,跟緊中國航天發展的步伐,一路同行,讓全世界矚目!

END

我知道你 在看 哦

⑷ 航天手錶品牌有沒有好的推薦

飛亞達 中國航天腕錶

2003年,神舟五號首次載人任務的成功完成,實現了中國人對未知領域的初探。也是從那時起,飛亞達開始為中國航天員們提供專業計時腕錶。由此,中國也成為繼瑞士之後第二個能生產製造航天手錶的國家,國產腕錶飛亞達更是躋身世界三大航天表之一。

⑸ 歐米茄中國官方網站

歐米茄中文官方網站:歐米茄OMEGA手錶-官網首頁

歐米茄由路易士·勃蘭特(Louis Brandt)創始於1848 年。歐米茄自成立以來不斷致力於打造實用且可靠的時計,更曾在太空和深海中一展身手,在運動計時領域提供精準計時的同時,不斷升級研發計時技術與設備。

近年來,歐米茄更將機芯提升為高抗磁的至臻天文台機芯,並宣布取得與瑞士聯邦計量研究院(METAS)合作的全新至臻天文台認證(METAS)。

(5)宇航員手錶是在哪個網站擴展閱讀

1965年,美國宇航局NASA為籌備阿波羅登月任務,曾匿名購買不同品牌的計時表並加以測試,結果歐米茄超霸手錶是唯一能夠通過嚴格測試的品牌。最終歐米茄被美國宇航局指定為唯一一個獲准參與所有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腕錶,成為美國宇航員的標准裝備之一。

歐米茄超霸登月專業計時鉑金碼表四十年前隨人類首次登上月球之後,歐米茄超霸計時碼表一直是航天員不可或缺的設備之一。如今,歐米茄推出該款表的鉑金特別版以慶祝這一時刻:表殼及表帶均為鉑金材質,全球限量發行69枚,表盤徽章上

⑹ 美國宇航員網站是什麼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官方網站:http://www.nasa.gov/

⑺ 北京哪裡有航天紀念手錶賣

應該可以向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員》雜志社郵購吧~~~
可以致電010-66362052查詢。
(1)郵局匯款
地址:北京5104信箱25分箱(100094)
收款人:《航天員》編輯部
(2)銀行匯款
戶名:北京湘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賬號:0413090103000040154
開戶行:北京市海淀區海淀南路農信社頤和園路分社

謝謝!

⑻ 中國宇航員戴什麼手錶

神州的宇航員們佩戴的是「飛亞達」手錶

——要支持國貨嘛

手錶直徑非常的大,看上去就像個小鬧鍾,直徑差不多有70mm,(對照照片看比例估計)但能抗7G的過載,表綁在宇航服袖口外面,類似於把腰帶穿在褲子上那樣。手錶是鈦合金的表殼

⑼ 中國航天員的手錶是什麼牌子我們可以買到嗎有沒有知道的朋友

飛亞達呀,是中國航天專用的時計,不僅專業,性能也是經得起考驗的。前不久還看飛亞達新出了航天系列太空漫步五級鈦限量款,這款完全是應用了艙外航天服表的減震系統,不僅很獨特,還可以有效抵禦在使用過程中的意外沖擊和跌落,走時非常精準,整體造型看起來十分硬朗。它搭載的是多功能計時自動機械機心,兼具「12小時」、「60秒」多功能計時功能,時標和指針上還都覆蓋了8小時長效夜光,暗夜讀時也很方便,我已打算入手了,感覺很值得收藏。

⑽ 航天員手上帶的是什麼牌子手錶具體什麼型號

中國自有航天員以來,所有人戴的都是飛亞達航天表,飛亞達是中國手錶的旗艦企業,唯一一個表業上市公司,央企控股,自03年以來,為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等等包括本次神九三位航天員的地面訓練用表以及飛行任務用表,可到各大商場飛亞達專櫃去咨詢購買,航天系列腕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