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站資訊 » 凱利方差在哪些網站可以查看
擴展閱讀

凱利方差在哪些網站可以查看

發布時間: 2022-11-29 09:27:41

『壹』 《查理·芒格的智慧》讀書筆記

Charles Munger查理·芒格是一位思考者,把自己的深度思考和投資相結合,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幸運的是,他把自己的思考方式告訴大家,同時也分享了他自己的格柵模型。學習那些基礎學科的基礎理論,並將它們應用到自己的實踐中,不管是投資、生活、學習,都是我們解決問題的利器。春節期間讀了這本書,並整理了讀書筆記,這本書里會講到格柵模型、聯結主義、均衡理論、進化論、自組織、損失規避、分形、邊緣市場、系統1系統等理論。相信這會是一個開始,為你打開很多扇窗。

各個學科是相互交叉的,彼此交叉的過程中都得到了加強。一個愛思考的人會從每個學科中得出非常出色的思維模型。在這個方向上深耕的人,正在初步掌握普世智慧。查理用了一個形象的名稱描述這種想法的交叉結構: 格柵(mental lattice)模型

「你應該把你的經驗,不管是直接還是間接獲得的,分類安置在這些格柵模型中」。查理堅信,通過整合不同學科的思維模型建立起的思維格柵理論框架,是獲取超額投資回報的強有力的途徑。

本書就是梳理那些基礎學科的基礎理論,從這些基礎理論和投資相結合。如果從不同學科的角度能得出同樣的結論,那樣做出的投資決策會更正確。這才是最大的收獲—更全面的理解讓我們得以成為更棒的投資者。

你無需成為每個領域的專家。你只需要學習基本原理,你要掌握它們成為自己的東西。從物理學、生物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文學、數學,從這7個專業學科來了解這些基礎學科的基礎理論。

這是你自學的起點,而不是僅此而已,不要局限在學過的學科里,要突破自己的專業藩籬,看看周邊的世界,有很多其它領域的知識要不斷的建立自己的思維模型。

愛德華·桑代克的學習理論被稱為 聯結主義(connectionism) ,是當代認知科學的核心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試錯過程,對新狀況的正面反應(刺激),實際上會改變大腦細胞之間的聯系。也就是說,學習過程影響了神經元之間的突觸聯結,當大腦接受到新信息並且識別出其中相似的模式之後,這些突觸會不斷做出調整,以適應並接納這些新信息。大腦可以把相關的聯結串接成環,並將所學轉移到相似的情境中。因此,智慧可以被看作一個人能夠學習和掌握更多這種聯結的能力。

桑代克在1901年的研究論文中總結道,在一個領域的學習不會對另一個領域的學習提供幫助,只有在原來的領域和新領域存在相似要素時,學習才能傳遞。也就是說,我們理解A, 而且辨識出B中有和A相近的東西。

查理說:「普世的智慧是非常非常簡單的。有一些相應的准則和真正的大智慧,在尋找它們的時候很有趣。重要的是,這種樂趣不會終止。更重要的是,我們從中可以獲得很多財富,我自己已經測試過了。我希望你們做的事情並不難,而回報則很豐厚……這對你的生意很有幫助。讓你有法律保障。讓你的生命有意義。讓你的愛情更美滿……它讓你有能力幫助他人,幫助自己,讓生命更有意義。」

物理是研究物質、能量以及兩者之間相互作用的科學。

均衡理論 。均衡的定義是兩種相對的作用力、力量或影響之間產生平衡的狀態。

如果用均衡理論來看待市場的話。馬歇爾寫道:在供需均衡的時候,如果有外力將供給的規模從原有的平衡狀態轉換到另一個狀態時,就會有另一個力將供給拉回到原來的位置;就像一個懸在繩子上的石頭左右搖擺時,重力會將它拉回平衡點。供給的均衡和這多少有些相似。

在一個復雜的環境中,簡單的法則無法解釋整個系統。均衡理論可能依然是宇宙的狀態,保持均衡的狀態可能是自然的目標,但它不是牛頓學說唯一的結論。在任何時間里,均衡和不均衡都可能出現在同一個市場中。

進化論 :在自然界,進化程序是自然選擇的過程,用進化的概念看待市場,我們可以觀察經濟的選擇法則。

適應性強的動物會存活下來,然後繁衍出更有優勢的後代。幾代之後,物種裡面的小變化會積累成為大變化— 進化因而產生。

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第1版首頁,一段拉丁短語:自然從不飛躍。

熊彼特的動態經濟學過程由3個基本要素組成:創新、企業家、信用。該理論的中心思想是趨於均衡的過程是可適應的。這個過程中,創新者是改變的媒介。經濟體系的所有改變都源於創新。創新是應用新思想,將其轉換為價值,包括產品、製造過程、原材料供應、尋找新市場和公司存在方式的更新。標準的經濟理論認為進步是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出來的,熊彼特的理論則認為創新具有飛躍性,導致了巨大的破壞和不連續性,即熊彼特的名言「創造性破壞的永恆風暴」。

不論進化是怎樣產生的,我們要記住的就是改變永遠都在。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必須離開牛頓的世界,投入到達爾文的世界。

法默認為,答案從基礎策略引發行為模式的思想開始。個體蜂擁而至拓展那些顯而易見的模式,最終導致出現了副作用。隨著越來越多的個體使用同一策略,該策略產生的利潤就降低了。這個策略逐漸失效,原始的策略被清除。然後新的個體帶著新的想法入場。他們形成了新的,可能每個數字都能獲利的策略。資金轉移和新策略爆發,再次重復進過過程。這就是布賴恩·亞瑟經典的 埃爾法羅博弈

新的科學意味著聯系和摻雜。在新的科學中,規律是非線性和不可預測的,並伴隨突然和意外的改變。細微的改變可能有大作用,同時大的事件也可以只產生小的改變。

每次獲利之後,不要因為錯失的利潤而懊悔。明智的方式是享受那些確定的利潤,而不是期望某一個喜歡的行情一直上漲或永遠都有好運氣。

自組織 :是指在沒有一個絕對權威或者其他預先計劃的因素下,一個系統結構的形成過程。「自組織」這個詞出現在伊曼努爾。康德的《判斷力批判》,他寫到:「每個組成部分都認為它代表著其他部分的思想,也體現著其他部分的利益……只有在這樣的條件和框架之下,這個東西才能被稱為有組織或自組織的事物」。

如果個體將各種解決問題的經驗集中於將要解決的問題時,集體解決方案將會加強。有趣的是,約翰遜發現如果一個系統中只有一些高績效的人士,其集體解決問題的能力卻有所降低。看上去集體的多樣性能更好地適應體系的突變。

集體能夠產生優秀的決策需要兩個重要的元素:多樣性和獨立性。如果一個集體可以容納各種各樣的、從各方面思考問題的個體,其決策會優於一群思想類似的人的決策。

復雜系統擁有眾多的獨立單元,它們是適應性的,系統中的個體基於與其他個體的互動以及整個系統的互動來調節自己的行為。我們還發現這些系統擁有自組織的性質,一旦組織起來,它們將出現突變行為。最後,我們明白復雜適應性系統是不穩定的、周期性的到達自組織臨界點。

損失規避 (英語:Loss aversion)是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_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收益正效用的2至2.5倍_。損失厭惡反映了人們的風險偏好並不是一致的,當涉及的是收益時,人們表現為風險厭惡;當涉及的是損失時,人們則表現為風險尋求。

由Daniel Kahneman和Amos Tversky在1979年發表的論文中,通過以下的對照實驗,觀察到了此種心理上的「趨避現象」。次試驗分為兩組:

第1組實驗:被實驗團體先行持有1000單位的現金。在此基礎上做出選擇。
A.50%的概率將持有的現金增加為2000。
B.100%的概率將持有的現金增加為1500。
此實驗中,被實驗團體的16%選擇了A,84%選擇了B。

第2組實驗:同實驗團體先行持有2000單位的現金。在此基礎上做出選擇。
C.50%的概率損失1000單位現金
D.100%的概率損失500單位現金
此實驗中,同實驗團體的69%選擇了C,31%選擇了D。

實驗中,A選項和C選項最終手中持有現金是1000或2000的概率都是50%。相對的,選項B和選項D最終手中持有的現金是1500的概率是100%。即是說, 被實驗的團體在有可能獲得利益時傾向於選擇低風險,而在有可能遭受損失時,更傾向於選擇高風險。

不願意承受持有股票風險的兩個因素是:損失趨避和頻繁查看價格。
平均來說,最激進的交易者的回報率最低,而那些交易最少的投資者得到的回報最高。

得到丟掉的1塊錢和直接得到2.5塊錢的快樂效果是一樣的。

戰勝思維捷徑?兩種方法來分析:第一,真正控制利益的因素有哪些,我是否理性的思考過? 第二,什麼是自動控制這些事物的潛意識的影響— 潛意識影響很有用,但常常會出現故障。

人類誤判心理學有:

分形(Fractal) :貝努瓦·曼德勃羅,一個特性-自相似性

維根斯坦的三角形理論,人類所見的世界由人類選擇的詞語定義並賦予意義。

錯誤的解釋源於錯誤的描述,

建立自己獨特的分析方法,而且要用動態發展的眼光來前進。

我們學會了把原論述分解為基本原理,然後再重新組合起來。

莫提默 J.艾德勒(Mortimer J. Adler)《如何閱讀一本書》(How to Read a Book)
讀書的目的是為了理解,而不是為了收集信息,這個過程是漸進式閱讀,逐步深入:
1、整本書講了什麼? 第一遍
2、細節是怎麼樣的? 分析閱讀
3、這本書是否真實,是部分真實還是全部真實? 比較閱讀,找相關資料和書比較
4、這本書的目的是什麼?

批判性思維能力是投資成功的基礎。完善這種能力需要強大的分析能力,與深入細致的閱讀密切相關。

原則:一鳥在手,勝過兩鳥在林。

約翰·伯爾。威廉斯的 折現現金流理論 稱為決定價值的最佳模型。
涵義是:一項投資或一個企業的當前價值,等於其未來所產生的現金流的現值之和。

巴菲特會仔細觀察管理層的行為,特別是管理層對配置資金的想法。首先,列出現金,第二步,估計業務期的長短及業務期內現金增長的概率,然後對現金流進行折現,得出現值。

威廉姆斯相信金融市場的價格最終是資產價值的反映。是由經濟決定的,而不是依靠看法和觀點。

巴菲特說:寧要模糊的准確,不要精確的錯誤。

貝葉斯分析就是嘗試把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納入進行推理或決策的過程。被稱為「決策樹」。

凱利優化模型 ,優化成長策略: 2p-1=x

即你應押上的資金的百分比(X)等於2倍的獲勝概率減去1。這個公式告訴我們,你必須在獲勝概率在50%以上才能下注。如果我們定義一個邊際贏面A=獲生概率P-50%,移項可得:
P=A+50%
代入凱利優化模式可得:
X= 2A
也就是說,下注資金的百分比是邊際贏面的2倍。極端情況就是,獲勝率50%以下一分錢不掏,獲勝率100%時全部押上。為了避免冒"賭徒滅頂之災的風險。在實際應用時往往採取凱利優化「減半」模式:
X=A
如果現在有兩種選擇:
1、60%的概率你可以獲取50%的收益。
2、90%的概率你可以獲以20%的收益。
那麼,巴菲特選擇的是2。

Ed Oakley Thorp 寫程序應用了凱利模型,優化系統,去賭場,10000美金起步,第一周就翻了一倍。《打敗莊家》Beat the Dealer

研究 邊緣市場(sideways marks) 。關注系統趨勢和系統內部趨勢之間的差別。投資者需要理解股票市場平均回報水平與單只股票表現的差別。

除牛市和熊市之外,還有第3種人們不太熟悉的市場類型,稱為邊緣市場— 隨著時間變換,價格幾乎沒有發生變化。

均值發散,均值回歸。在均值回歸出現之前,貪婪會把股價推得越來越高,離它的內在價值越來越遠。而恐懼會迫使股價遠離內在價值,變得越來越低。系統中的方差會逐步糾正。

系統1和系統2
避免系統1造成的錯誤結論,需要加深和擴大我們對相關信息的儲備。

對284名專家做了長達15年的決策過程研究。這些專家的預測有多准確呢?很遺憾,專家的預測結果並不比「投擲飛鏢的大猩猩」更准確。怎麼會是這樣的結果呢?泰特洛克說:「如何思考要比思考什麼更重要」。

專家和我們普通人一樣受到思考疏漏的懲處, 包括過度自信、後見之明、信仰系統抵觸、缺乏貝葉斯概率思考。具有心理誤區。

只有接入系統2思考,我們才能再次檢查初步決定是否正確。

大約2600年前,古希臘詩人亞基羅古斯:「狐狸懂得很多伎倆,而鼴鼠只懂得一個」。狐狸型懂得不斷的修正和調校。

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人們會找出簡單方法,其結果就是答案經常欠缺邏輯性。
相關書《思考,快與慢》

必須在利用和探索之間力爭找到平衡。這個過程類似生物進化過程的交叉遺傳。
行動:你可以嘗試將理論用於市場之中,如果新的模塊被證明是有用的,那麼就保留下來,給予適當的重視。如果看上去沒有增加什麼價值的話,你可以擱置一旁,等到將來的某一天使用。

學習各學科的基礎理論,組合應用,建立自己的投資模型。

擴展閱讀:

一、查理芒格10條成功的准則
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1EMkanyz5Y

Charlie Munger's Top 10 Rules For Success

mental lattice in your head and you automatically use them for your rest of life

二、查理芒格USC演講
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U0TE4oqj24
Charlie Munger Commencement Address - USC

三、書籍
《思考,快與慢》、《富蘭克林傳》、《如何閱讀一本書》、《窮查理寶典》

『貳』 足球凱利方差是什麼啊

凱利准則,即「Kelly-formula」,其的本源是1956年John Kelly在美國著名的貝爾實驗室提出的,屬於概率學關於預測(期)方面的一個分支,原數學模型較復雜,因其在對事件的預期和規避風險等理論上的先進性,凱利准則在博彩方面的應用也迅速地傳播開來。

通常所說的凱利指數公式為:凱利指數=賠率 X 平均勝率。而我們知道莊家願意賠低不願意賠高的道理,那麼凱利值低的那個結果最容易出現。

凱利指數作為莊家對概率把握能力的一種表現,從某種程度上體現了莊家對賽事結果的概率傾向。而不同的莊家對不同的賽事有自己不同的認知和信息掌握程度,因此我們可以對不同公司的觀點進行統一考察,從而可以發現莊家這一特殊的群體內部的群體傾向。

統計學中通常用方差來描述一組數的離散程度,也就是他們的差異程度。

(2)凱利方差在哪些網站可以查看擴展閱讀:

凱利公式在投資中的利用:

1、凱利公式不能代替選股,選股還是要按照巴菲特和費雪的方法。

2、凱利公式可以選時,即使是有投資價值的公式,也有高估和低估的時候,可以用凱利公式進行選時比較。

3、凱利公式適合非核心資產尋找短期投機機會。

4、凱利公式適合作為資產配置的考慮,對於資金管理比較有利,可以充分考慮機會成本。

『叄』 求一個凱利方差軟體

不好意思,我只有這個軟體,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它不能用。

『肆』 凱利方差如何計算

某公司某結果(主隊勝or平or負)的凱利值
=該結果賠率*該結果的投注比例
某公司某結果的凱利方差
=(該公司該結果凱利值-各公司該結果凱利值的平均值)^2
某結果凱利方差的離散值
=各公司該結果的凱利方差的平均值
離散值表明了多家公司的整體意見差異.通常情況下,某項的離散值越小,就表明博彩公司對打出某結果的意見較為一致;離散值越高,說明博彩公司持的意見不統一.

『伍』 關於足彩凱利方差離散值問題,離散值越大越代表可能打出還是越小越可能打出如下圖

和結果沒直接關系,離散是各莊家方差的平均值,能說明意見的分歧以判斷是否會有冷門發生。離散要和方差結合起來看,看方差是正向還是反向,正向差越大,出冷門的機會越小(90%以上的可能直接去掉即可)

『陸』 凱利方差准確率高嗎

凱利方差不要太相信 凱利方差越大並不是容易爆冷這個嘛需要結合具體情況而定,不要被庄的假象所迷惑了,你看到的凱利方差,是不是庄想讓你看到的呢?

『柒』 凱利離散指數怎麼判斷是正離散還是負離散凌亂離散

「離散」是指考察的目標資料中,距離其中位數字或平均數字呈現大小不一的絕對值。如果該絕對值的差距趨向零,則離散程度低;反之則離散程度高」

我也在想這個問題!這個離散度是凱利方差離散度?還是凱利值離散度?是勝平負三者的離散狀況?還是各家公司凱利方差之間的離散狀態?哎。。。哪位得道之人來解答下!!

『捌』 哪裡可以看到凱利方差的指數啊

有關凱利指數的計算 首先我們仍需要把期望回報率公式(凱利值公式)完整列出如下: 1)參數A:平均可能性(AP,主勝平負平均概率分別表示為APH,APD,APA),是各家公司歐賠體系賠率所精確對應出的各公司判斷的勝平負概率的平均值。 2)參數B:賠率(主勝平負分別表示為 OH,OD,OA) 3)參數C:期望回報率(凱利值)(EH,主勝平負凱利值分別表示為EH,ED,EA) EH=OH * APH ED=OD* APD EA=OA* APA 4)參數D:可能性(主勝平負概率分別表示為PH,PD,PA) PH= 1.0/OH * R PD= 1.0/OD * R PA= 1.0/OA * R 5)參數E:返還率R R= 1.0/(1.0/OH+1.0/OD/+1.0/OA) 然後我們引用TIP-EX 記錄的2006年11月12日意甲麥斯納對卡利亞利的資料進行分析: Singbet 2.000 2.900 3.900 45 31 23 0.85 0.92 1.00 91 Ladbrokes 2.100 2.800 3.500 43 32 26 0.89 0.89 0.90 89 (第一組三列數位表示賠率,第二組三列數位元表示發生概率(%),第三組三列數位則代表凱利值,最後一列數位則代表該公司的歐賠返還率。) 現在我們首先假定市場上僅有一家公司SINGBET,那麽市場平均概率就是它自己的概率,那麽它的主勝凱利值的計算如下: EH=OH * APH = OH * PH = OH * (1.0/OH)* R = R 也就是說這時凱利值即是其返還率。現在我們假定市場上多了一間公司LADBROKES,我們再看看發生什麽。這個時候,APH等於兩家公司的PH除以2,即 APH= (45+43)/2=44(%) APD= (31+32)/2=31.5(%) APA= (23+26)/2=24.5(%) 然後我們分別計算出SINGBET公司的凱利值: EH= 2.0 * 44% =0.88 ED=2.9 * 31.5%=0.9135 EA=3.9 * 24.5%=0.9555 以及計算出LADBROKES公司的凱利值: EH=2.1 * 44% =0.92 ED=2.8 * 31.5%=0.882 EA=3.50 *24.5%=0.858 回答者: 殺

『玖』 英國必發交易網www.betfair.com是否提供凱利方差,平均歐賠初 終

【凱利方差,平均歐賠初 終】澳客就有,都一樣的。

『拾』 請教通過EXCEL計算凱利方差的函數。

上面幾位兄弟真是答非所問,

凱利方差就是多家公司的凱利值與平均凱利值差值的平方和

不過在您截的圖里的凱利方差特指是某家公司的凱利值與平均凱利值差值的平方
即(某公司凱利指數-多家公司平均凱利指數)的平方

例 J1=POWER(G1-AVERAGE($G$1:$G$5),2)
其他同理可得

另外提醒您一下,L6單元格的函數貌似不是=stdev(L1:L5),我試過,應該是簡單的=AVERAGE(L1:L5),也就是算術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