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傳統媒體包括什麼
問題一:什麼是傳統媒體 1.報紙刊物應為第一媒體;
2、廣播應為第二媒體;
3、電視應為第三媒體;
4、互聯網則應被稱為第四媒體;
5、移動網路應為第五媒體。
其中4、5屬於新媒體范疇。
基於此,就其目前適宜性來講,媒體應按其形式劃分為平面、電波、網路三大類,即:
1、平面媒體:主要包括印刷類、非印刷類、光電類等。
2、電波媒體:主要包括廣播、電視廣告(字幕、標版、影視)等。
3、網路媒體:主要包括網路索引、平面、動畫、論壇等。
也就是說,如果按其形式予以適當調整後,明確劃分「媒體」,那麼,我國目前現行的媒體就只有「三大媒體」。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發展比較
最近幾年,到處都在提「網路媒體」的說法。還有人直接把網路媒體稱為「第四媒體」。「第四媒體」的說法最早是1998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1998年歐美發達國家的信息高速公路都已經全部建成了,很多信息不在報紙、廣播、電視上跑,而是在網路上跑。因此稱網路為第四大媒體。但我認為網路只是媒介,而不能稱為「媒體」。網路除了傳播信息之外還有很多其它功能,比如Email、比如游戲等等,這些功能,與媒體概念無關。所以確切地說,「第四媒體」不等於網路,而是指:基於互聯網傳播新聞信息的媒體網站。一、說說新媒體的傳播特徵:
今天回顧網路媒體的歷史,要從1976年的網際網路協議說起。網際網路誕生於美國,至今已有三四十年甚至更長的基礎發展時期。相對來說,網際網路在中國的年齡小得多。2000年,我們國內也興起網路熱,那是真正的泡沫。為什麼?與美國相比,我們的網路太沒有基礎了。在網際網路成為第四媒體之前,美國社會的基本的信息化工程已經做得很扎實了。大學、圖書館、 *** 部門的數據化工作差不多都做好了。大量的文本幾年前就錄入好了。所以美國人後來建信息高速公路,無非是把分散的數據合起來。網路上一下子就有鄲多信息、很多資料。而在中國,我們在建高速公路之前沒有一個充分的數據化過程。於是高速公路修完了,小區卻還沒有建好。缺少基礎的數據化建設,帶來的是網路的信息沙漠化。你在圖書館找得到的資料,什麼名著、檔案,有用的數據,在網上卻很難找到。因為圖書館還沒數據化呢。那麼大量的錄入,誰去做呢?
新媒體有什麼傳播特徵?第四媒體的傳播者和接受者都是基於網路的。這是最基本的。我總結了七點。
7種特徵:
①「開放性」。網路是沒有邊界的,不受地域限制。報紙受地域限制的特徵很明顯。(美國的報紙基本上都是區域性的報紙,除了《今日美國》很少幾份報紙是面向全美國的。)但是,互聯網卻沒有限制。互聯網媒體的「開放性」帶來兩個問題:(1)加劇了媒體的競爭。網路媒體大家都使用平等的傳播方式,勢必加劇新聞的競爭。今天的新聞已經沒有第一新聞的概念。「東方網」去年剛開始時,每天夜裡1點、兩點,就將各報上網,可是一早卻發現其他新聞網全上了。後來只好推遲,改到7點才上。(2)開放性就有了一個疊加效應。一份地區報紙,小山村的新聞,當天就可以傳播到全國,這里就有一個放大效應。放大過程中就有新聞的失真。江西光明小學爆炸案,爆炸原因怎麼怎麼,一開始網上幾種說法。如果沒有互聯網,不會有這種現象。
②「多元性」。在中國,新聞媒體應該是黨和 *** 是主控的,但在網路上,從技術上講,人人都可以發布信息。有兩個後果:一是打破了新聞機構才能發布新聞的局面,引發虛假新聞泛濫。「互聯網」成了互抄網;新聞要素不全的抄來的稿子到處都是。另外,色情新聞、無聊新聞也到處泛濫。
③「實時性」。網路媒體無時間限制,隨時可以加工發布。與報紙、......>>
問題二:什麼是新媒體?傳統媒體有哪些 新媒體是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
傳統媒體:報刊廣電,門戶網站。
問題三:什麼是媒體?有哪些分類 1.所謂媒體,是指傳播信息的介質,通俗的說就是宣傳平台,能為信息的傳播提供平台的就可以稱為媒體了.
2.傳統的四大媒體分別為:1、報紙;2、電視;3、廣播;4、雜志;此外,還應有戶外媒體、網路媒體、新媒體,如手機簡訊等。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衍生除新的媒體,例如:IPTV、電子雜志等,他們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但與傳統媒體又有著質的區別。
從出現的先後順序來劃分:
1、報紙刊物應為第一媒體;
2、廣播應為第二媒體;
3、電視應為第三媒體;
4、互聯網則應被稱為第四媒體;
5、移動網路應為第五媒體。
問題四:傳統媒體存在的發展趨勢分別有哪些 你是說報刊雜志?調幅調頻收音機?報刊雜志,必須面向本行業本系統本部門,當做專刊通知和學習資料下發唄!這需要強制力發行,其實沒人看的,真的沒人看,除非簡明扼要,內容是工作必須知道的小冊子。收音機將來的聽眾也會減少,因為手機里的收音機一旦走流量就沒人聽了,不走流量還有相當一部分受眾,但是廣告充斥太大。傳統落後的,該丟棄就丟棄,事倍功半
問題五:什麼是傳統媒體 傳統媒體有什麼特點 傳統媒體的組成內容
傳統媒體主要有聲音、圖像還包括電視、收音機等、有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而多媒體則集聲、圖、動畫等於一體,更主要的是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但是多媒體並不能取代傳統媒體。
繼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之後,互聯網成為又一重要的傳媒形態。面臨巨大沖擊之時,做為強勢媒體的電視,已經認識到充分發揮網路交互性功能,走整合與互動之路將是新老媒體謀求共同發展的必然趨勢。
傳統媒體的主要特點
國家廣電總局的重點工作之一,是「以多媒體和全媒體為發展方向,加速傳統媒體升級和戰略轉型。」但如何轉型是擺在傳統媒體面前的一個難題。
以下為中國傳統媒體轉型升級的路徑。
1.1多媒體的優勢
1.資源優勢,內容豐富;
2.時效優勢;
3.互動優勢與高度的參與感;
4.全面服務。
1.2網路媒體的三大不足
1. 缺乏嚴謹性;
2. 缺乏深刻性;
3..缺乏權威感。
1.3傳統媒體的優勢
1. 強大的人力物力資源;
2. 發揮傳統媒體的特長;
3. 豐富的經驗。
問題六:新媒體包括哪些內容?什麼是傳統媒體? 新媒體的內容很多,像移動互聯網所涉及的媒介,移動社交工具等等,傳統媒體如戶外平面廣告,電視,報紙等等
問題七:傳統媒體產業,現代媒體產業的定義分別是什麼? 傳統媒體產業大概有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現代媒體產業要再加上互聯網。
問題八:1.什麼是媒體?媒體有哪些類型? 1.所謂媒體,是指傳播信息的介質,通俗的說就是宣傳平台,能為信息的傳播提供平台的就可以稱為媒體了.2.傳統的四大媒體分別為:1、報紙;2、電視;3、廣播;4、雜志;此外,還應有戶外媒體、網路媒體、新媒體,如手機簡訊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衍生除新的媒體,例如:IPTV、電子雜志等,他們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但與傳統媒體又有著質的區別。從出現的先後順序來劃分:1、報鄲刊物應為第一媒體;2、廣播應為第二媒體;3、電視應為第三媒體;4、互聯網則應被稱為第四媒體;5、移動網路應為第五媒體。但是,就其重要性、適宜性、有效性而言,廣播的今天就是電視的明天。電視正逐步淪為第二媒體,而互聯網正在從第四媒體逐步上升為第一媒體。雖然電視的廣告收入一直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但廣告蛋糕正日益被互聯網、戶外媒體等新媒體以及變革後的平面媒體所瓜分,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同時,平面媒體已經涵概了報刊、雜志、畫冊、信封、掛歷、立體廣告牌、霓虹燈、空飄、LED看板、燈箱、戶外電視牆等等廣告宣傳平台;電波媒體也已經涵概了廣播、電視等廣告宣傳平台。基於此,就其目前適宜性來講,媒體應按其形式劃分為平面、電波、網路三大類,即:1、平面媒體:主要包括印刷類、非印刷類、光電類等。2、電波媒體:主要包括廣播、電視廣告(字幕、標版、影視)等。3、網路媒體:主要包括網路索引、平面、動畫、論壇等。
B. 新聞網站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
傳統媒體網站是屬於新媒體。
新媒體一般有三種特徵
時間:時間上更近的可以被稱為較「新」的媒體:網路 相對於 電視 是新媒體;電視 相對於 報紙 是新媒體;
技術:價格更低廉,傳播更廣泛,應用更普遍,等等上述很多答友提到的革新技術的媒體都可以被認為是新媒體;
社會:新媒體之所以新,最重要的是社會作用的革新。
C. 什麼是傳統媒體
傳統的四大媒體分別為:電視、廣播、報紙、周刊(雜志),此外,還應有 戶外媒體,如路牌 燈箱的廣告位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衍生出新的媒體,例如: IPTV、 電子雜志等,他們在 傳統媒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但與傳統媒體又有著質的區別。
(3)傳統媒體是什麼網站擴展閱讀
媒體(media)一詞來源於 拉丁語「Medius」,音譯為 媒介,意為兩者之間。媒體是指傳播信息的媒介。它是指人藉助用來傳遞信息與獲取信息的 工具、 渠道、載體、 中介物或技術手段。也可以把媒體看作為實現信息從信息源傳遞到受信者的一切技術 手段。媒體有兩層含義,一是承載信息的物體,二是指 儲存、 呈現、 處理、傳遞信息的 實體。
「媒」是「女」字旁,《詩· 衛風·氓》中有「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古語又講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婚。可見,很早之前,「媒」主要是在男女婚嫁中起傳情達意的中介作用。
D. 傳統媒體有哪些
什麼是傳統媒體 傳統媒體有什麼特點
傳統媒體的組成內容
傳統媒體主要有聲音、圖像還包括電視、收音機等、有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而多媒體則集聲、圖、動畫等於一體,更主要的是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但是多媒體並不能取代傳統媒體。
繼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之後,互聯網成為又一重要的傳媒形態。面臨巨大沖擊之時,做為強勢媒體的電視,已經認識到充分發揮網路交互性功能,走整合與互動之路將是新老媒體謀求共同發展的必然趨勢。
傳統媒體的主要特點
國家廣電總局的重點工作之一,是「以多媒體和全媒體為發展方向,加速傳統媒體升級和戰略轉型。」但如何轉型是擺在傳統媒體面前的一個難題。
以下為中國傳統媒體轉型升級的路徑。
1.1多媒體的優勢
1.資源優勢,內容豐富;
2.時效優勢;
3.互動優勢與高度的參與感;
4.全面服務。
1.2網路媒體的三大不足
1. 缺乏嚴謹性;
2. 缺乏深刻性;
3..缺乏權威感。
1.3傳統媒體的優勢
1. 強大的人力物力資源;
2. 發揮傳統媒體的特長;
3. 豐富的經驗。
什麼是媒體?有哪些分類
1.所謂媒體,是指傳播信息的介質,通俗的說就是宣傳平台,能為信息的傳播提供平台的就可以稱為媒體了.
2.傳統的四大媒體分別為:1、報紙;2、電視;3、廣播;4、雜志;此外,還應有戶外媒體、網路媒體、新媒體,如手機簡訊等。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衍生除新的媒體,例如:IPTV、電子雜志等,他們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但與傳統媒體又有著質的區別。
從出現的先後順序來劃分:
1、報紙刊物應為第一媒體;
2、廣播應為第二媒體;
3、電視應為第三媒體;
4、互聯網則應被稱為第四媒體;
5、移動網路應為第五媒體。
什麼是新媒體?傳統媒體有哪些
新媒體是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
傳統媒體:報刊廣電,門戶網站。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哪些特徵
1、新媒體的即時性
新媒體信息傳播的速度非常快,表現出明顯的即時性特徵,網民通過手機、電腦或者其他智能終端能夠快速發布信息和及時接收信息。打破了傳統媒體定時傳播的規律,真正具備了無時間限制和無地域限制的傳播。和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的資訊、新聞可以隨時發布、即時傳輸,網民會在第一時間知道事件發生的一切。不受製作周期,截稿時間等客觀因素的制約,網路上的新聞總是在隨時更新、隨時變化,網路可以對熱點事件進行現場直播,特別是對突發自然災害、重大傷亡事故的報道,新媒體比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反應時間更短,發布更迅速。事件發生的全過程可以迅速傳遍社會的各個角落,人民群眾可以隨時收看到事件的最新情況。例如2014年3月1日,雲南昆明火車站發生的暴力恐怖事件,一夥暴徒持械沖入昆明火車站廣場和售票廳,見人就砍,造成29人死亡,近百人受傷。在這一事件中,電視廣播尚未報道時,已經有很多當事者通過微博、微信、朋友圈等新媒體進行求助和發布消息,全國人民的焦點都集中在了昆明那個不眠之夜。
2、新媒體的交互性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具有超強的交互性。傳統媒體是單向傳播,不管是廣播、電視還是報紙都是單向傳送信息,媒體處於強勢地位,決定著受眾接受什麼樣信息,用戶很難進行信息反饋,交互性很差。而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的傳輸是雙向的,甚至是多向的。每個用戶都具有信息交流的控制權,公眾可以選擇接收信息,也可以選擇關閉客戶端或屏蔽信息來源不再接收信息,用戶不再是單純被動地接收信息。同時,以微博、博客等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也從根本上改變了用戶的受眾角色,公眾既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變為信息的發送者;既可以是信息的製作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傳播者。任何人都可以是消息的來源,受眾也可以隨時對信息進行反饋、評論、補充和互動,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了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性和主動性,滿足了民眾掌握話語權的需求,真正實現雙向互動信息交流平台。
3、新媒體的超時空性
新媒體具有跨時空性。回顧人類發展史,每一次媒體形態的變革都擴大了人類認識世界的地理范圍。無線廣播和電視等傳媒出現以後,各種資訊信息藉助電波和信號可以傳播到了地球上的所有角落。但是由於廣播電視大多是藉助傳送線路和地面發射接收設備來傳輸數據,國家為了防止境外思想和文化的沖擊,紛紛對境外資訊的傳播進行嚴格限制,傳統媒體所傳播的信息都被限制本國或者本地區區域范圍內,並沒有真正實現信息全球化。而新媒體利用通信衛星和全球聯網的網路進行傳輸數據,完全打破了有線網路的限制和國家等行政區劃和地理區域的限制,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角落和世界相連。特別是手機新媒體發送信息時間短、接收信息速度快,受制約因素少,幾乎不受任何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只要在移動互聯網路覆蓋的全球任何地方,在任何時間都可以搜索信息、查閱信息、發布信息,這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無法啟及的高度。
4、新媒體的失真性
微博、微信、博客、QQ、論壇等作為新媒體的重要信息傳播工具,它可以為每一個人提供自己的客戶終端。以手機微博、微信、微視頻等新媒體作為傳播媒介,可以隨時隨地發布自己的位置、狀態、心情和所見所聞,同時由於互聯網路為人們提供了虛擬的空間,人們可以匿名登陸,廣大用戶可以自由地不受約束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發布消息,傳達資訊,可以就自己關心的話題留言、發帖、評論、投票,在傳統媒體不能說的內容在新媒體可以輕松實現。匿名登陸的特性雖然可以更好地保護公眾隱私,在最大程度內實現言論自由,但也導致虛假信息氾濫,通過新媒體傳播出來的信息可信度不高等問題,信息的真實性遭到公眾的質疑。...>>
傳統媒體存在的發展趨勢分別有哪些
你是說報刊雜志?調幅調頻收音機?報刊雜志,必須面向本行業本系統本部門,當做專刊通知和學習資料下發唄!這需要強制力發行,其實沒人看的,真的沒人看,除非簡明扼要,內容是工作必須知道的小冊子。收音機將來的聽眾也會減少,因為手機里的收音機一旦走流量就沒人聽了,不走流量還有相當一部分受眾,但是廣告充斥太大。傳統落後的,該丟棄就丟棄,事倍功半
新媒體相較於傳統媒體有哪些優缺點
1.信息的選擇困難。信息量巨大,甄別困難,不確定信息多
2.對虛假信息和不利信息的處理非常棘手。由於信息發布者可以採用假名,並且網路信息發布商和論壇非常多,對這些信息的阻截不會有太大成效,對流言和惡語無法有效地直接制止。所以企業多採取在第一時間發布聲明的方式。
3.垃圾信息導致相關公共關系調研的效果大打折扣。某網站的改版調查中,有效回收只佔全部發放調查冊的35%左右,嚴重影響了形象調查。
4.安全危機時刻出現。
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有什麼區別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最大的區別,在於傳播狀態的改變:由一點對多點變為多點對多點」。「從傳播學的角度來分析,新媒體傳播有四個特點——每個人都可以進行大眾傳播;『信息』與『意義』無關;受眾的主動性大大增強;大眾傳播的『小眾化』」。
傳播速度快
信息量大
成本低下
互動性強
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沖擊有哪些
解力量——消解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通信)之間的邊界,消解國家與國家之間、社群之間、產業之間邊界,消解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等等」. 周進指出,新媒體可以與受眾真正建立聯系,同時,它還具有交互性和跨時空的特點.同時,新媒體給媒體行業帶來了許多新的理念和模式,如節目專業化越來越強,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等. 郭煒華認為:「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最大的區別,在於傳播狀態的改變:由一點對多點變為多點對多點」.「從傳播學的角度來分析,新媒體傳播有四個特點——每個人都可以進行大眾傳播;『信息』與『意義』無關;受眾的主動性大大增強;大眾傳播的『小眾化』」. 有研究者從另一個角度提出:「新媒體近乎於零費用信息發布,對受眾多為免費,這對傳統媒體的新聞產品製作成本造成挑戰.」張毓強還以「倫敦爆炸案」為個案提出了新媒體的多媒體整合態勢.「市民威廉·達頓拍攝了手機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乎於圖片直播的方式『報道』了災難現場狀況.這些照片很快進入各大電視網的新聞頭條.在這次『報道』中,手機、博客、互聯網以及『播客』密切配合,將『第一時間、第一現場』權力牢牢抓在手中,新的媒體形式與媒體工具的結合,顯示出了巨大威力」.
新媒體既擁有人際媒體和大眾媒體的優點:完全個性化的信息可以同時送達幾乎無數的人;每個參與者,不論是出版者、傳播者、還是消費者,對內容擁有對等的和相互的控制.又免除了人際媒體和大眾媒體的缺點:當傳播者想向每個接受者個性化地交流獨特的信息時,不再受一次只能針對一人的限制;當傳播者想向大眾同時交流時,不再不能針對每個接受者提供個性化內容.同時他指出新媒體完全依賴於技術,不是人類先天自然擁有的技能.沒有數字化等技術,新媒體完全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