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第八大奇跡》全文
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陵兵馬俑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被列為中國十大名勝之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世界文化遺產。按照它們被發現的時間把它們分別定名為兵馬俑一、二、三號坑。三個坑的總面積為22,780平方米。
一號坑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寬62米,深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坑道內有10道2.5米寬的夯土隔牆,隔牆上架著粗大的橫梁,再鋪蘆席、細泥和填土。底部以青磚墁鋪。一號坑兵馬俑按實戰軍陣排列。俑坑的東端是一個長廊,站著三排面向東的戰袍武士俑,每排70件,共210件,手持弓駑,他們是一號坑軍陣的前鋒部隊。長廓南邊有一排面向南的武士俑,是右翼,北邊有一排面向北的武士俑,是左翼。西頭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是後衛。他們手執弓弩等遠射兵器,擔任整個軍陣的警戒任務。10道隔牆隔開的11個過洞里排列著38路面向東的縱隊,每路中間都排列有駟馬戰車。陶俑全部身披鎧甲,手執長兵器。他們是一號坑的主力部隊。一號坑共有27個探方,出土兵馬俑6000餘件,其中以步兵居多。
一號坑東端以北20米是二號坑,它是由4個單元內的4個不同兵種構成的一個曲尺形軍陣,估計可出土陶俑1000多件,車馬和鞍馬近500多匹,面積6000平方米。第一單元即俑坑東邊突出的大斗子部分,是由334件弩兵俑組成的小方陣。第二單元即俑坑的南半部,包括一至八過洞,是由64乘駟馬戰車組成的方陣。每乘戰車有軍士俑三件。第三單元即俑坑的中部,包括九至十一過洞,是由19乘戰車和100餘件隨車徒手兵俑組成的方陣。第四單元即俑坑的北半部,包括12至14過洞,是由戰車6乘、鞍馬和騎兵俑各124件組成的騎兵陣。四個單元有機聯系構成一個大陣,又可以分開構成四個獨立的小陣,能攻能守,自我保護力強,反應快速。二號坑的四個單元中就有三個單元布有車兵,戰車佔到整個軍陣面積的半數以上,證明在秦代車兵仍為作戰的主要力量。
三號坑在二號坑以西、一號坑以北25米的地方,平面呈凹字形,面積為520平方米,僅有4馬1車和68個陶俑。三號坑內發現了一種無刃兵器銅殳。銅殳在秦代是一種專門用於儀仗的兵器,在北廂房內還發現有殘鹿角一件,動物朽骨一堆。可能是專供戰前占卜或禱戰活動的場所。通觀三號坑整個布局,它可能是整個地下軍陣的指揮部——軍幕。
陶俑最低為1.78米,最高為1.97米,輕重也不同,最輕的不到110公斤,而最重則達300公斤。今天人們已看不到陶俑當年那色彩絢麗的原貌。但是絕大部分陶俑和陶馬身上仍有顏色的殘跡,個別的色彩甚至完整如新。顏色的種類有紅、綠、蘭、黃、紫、褐、白、黑、朱紅等10餘種,均為礦物質原料,表明2000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已能大量生產和廣泛使用這些顏料。這不僅在彩繪藝術史上,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著重要意義。
兵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把青銅劍,歷經2000多年表面沒有生銹,至今仍鋒利無比,光亮如新。一次能劃透20張紙。經鑒定系銅錫合金,並含十多種其它稀有金屬,表面有層10至15微米的含鉻化合物氧化層,表明曾採用鉻鹽氧化技術處理。鍍鉻技術是在本世紀30年代由德國人發明的,而我國在2,000多年前就開始在兵器上鍍鉻,實在令人嘆服。
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西側20米處,發掘出土了兩乘大型彩繪銅車馬,按照發現的順序,被編為一號和二號銅車馬。這兩乘車都是四馬單轅,呈前後縱向排列,前面的一號車應為古代的「高車」。二號車叫「安車」,分為前御室和後乘室。兩室之間隔以車牆。趕車的人坐在前御室,主人坐在後乘室。車上有橢圓形傘狀車蓋。此車通體施以白色為底色的彩繪,二號車配有1,500餘件金銀構件和飾物,顯得華麗富貴。它可能是供秦始皇靈魂出遊時乘坐的。一號車上配備有弓弩、箭頭、盾牌,駕車者帶有官帽,這說明此車是用來保護後面二號車的安全的。
銅車馬處處依照真車、真馬、真人製作,除尺寸約為真馬、真人的二分之一外,其它都與真車、真馬、真人無異。銅車馬由大小3400個零部件組裝而成。車長3.17,高1.06米。銅馬高65—67厘米,身長1.2米,重量也各不相同,最輕的為177公斤,最重的為212.9公斤。車、馬、人總重量達1,243公斤。主體為青銅鑄造而成。車馬的金銀裝飾品共計1720件。金銀器總重達7公斤。其製作工藝之高超,造型藝術之逼真,令人贊嘆不已。如傘狀車蓋厚4毫米,車窗僅厚1毫米,還有許多透孔。馬纓絡用細如發絲的青銅絲鑄成,直徑僅有0.1毫米。馬的項圈是由42節金和42節銀焊接起來的,考古學家們只有藉助於放大鏡才能看到這兩種熔點不同的金屬的焊接痕跡。馬的籠頭是用一根金管,一根銀管,採用子母扣連接的形式製成,籠頭上有根銷子,拔下銷子就可將籠頭完整地取下來。據初步研究,製作銅車馬採用了鑄、焊、鉚、鑲、嵌、鏨、刻等多種工藝手段。
銅車馬是我國時代最早,駕具最全,級別最高,製作最精的青銅器珍品,也是世界考古發現的最大青銅器。它的出土,為考證秦代冶金技術、車輛結構、工藝造型等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
「世界第八大奇跡」三星堆遺址探奇
新華網成都7月27日電 新華社記者馮昌勇 在四川廣漢市郊,有一幢類似太空飛行物的奇特建築物,斜形橢圓底部,錐形主體,遠遠地就聽到陣陣縹渺的音樂。這里就是為「世界上第八大奇跡」——三星堆遺址而建的博物館。
三星堆遺址是一處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遺址,面積達12平方公里,是中國20世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自20世紀20年代起至今,中外考古學家對其進行了大量
的
考古發掘和專題研究,發現了城牆遺址和大量精美文物。三星堆遺址及文物的發現,有力地證明了三四千年前古蜀國的存在和中華文明起源的多元性。1988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星堆遺址內存在三種面貌不同但又連續發展的三期考古學文化,即以成都平原龍山時代至夏代遺址群為代表的一期文化,又稱「寶墩文化」;以商代三星堆規模宏大的古城和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為代表的二期文化;以商末至西周早期三星堆廢棄古城時期為代表的三期文化,即成都「十二橋文化」。
在三星堆二期文化中,青銅文明的自身文化特點始終占據主導地位,並且其影響范圍也超出了傳統的古蜀國分布的成都平原,擴散到陝南地區和江漢平原等地。同時,青銅文明也受到了中原夏商文明及長江中游地區、陝南地區文明的強烈影響,表現出古蜀文明強烈的內聚和外衍的兩面性。
三星堆遺址及其出土文物有許許多多的神秘之處,世界各國的考古專家爭論了半個多世紀,仍有許多千古之謎至今難以破譯,以致不少外國媒體稱三星堆遺址是來自「外星人」的文化。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珍貴文物,將輝煌的古蜀文明真實而又讓人匪夷所思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其中最神奇最令人驚嘆的,便是眾多青銅造像了。這些青銅像鑄造精美、形態各異,既有誇張的造型,又有優美細膩的寫真,組成了一個千姿百態的神秘群體。
在眾多的青銅人面像里有三件著名的「千里眼、順風耳」造型,它們不僅體型龐大,而且眼球明顯突出眼眶,雙耳更是極盡誇張,長大似獸耳,大嘴亦闊至耳根,使人體會到一種難以形容的驚訝和奇異。而它們唇吻三重嘴角上翹的微笑狀,又給人以神秘和親切之感。其中最大的一件通高65厘米、寬138厘米,圓柱形眼珠突出眼眶達16.5厘米。另一件鼻樑上方鑲嵌有高達66厘米的裝飾物,既像通天的卷雲紋,又像長有羽飾翹尾卷角勢欲騰飛的夔龍狀,顯得無比怪誕詭異,為這類揉合了人獸特點的碩大縱目青銅人面像增添了煊赫的氣勢和無法破解的含義。
在世界所有考古發現中,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神樹,都稱得上是一件絕無僅有極其奇妙的器物。青銅神樹分為3層,樹枝上共棲息著9隻神鳥,顯然是「九日居下枝」的寫照,出土時已斷裂尚未復原的頂部,推測還應有象徵「一日居上枝」的一隻神鳥,同時出土的人首鳥身像或者立在花蕾上的銅鳥也許就是吧?繁茂的樹枝、果實及花朵,尾在上頭朝下攀援在青銅神樹上的神龍,讓人們在驚嘆之後常會引起這樣的思考:古代蜀人採用極其高超的青銅工藝和造型藝術鑄造這件充滿了神奇想像力的青銅神樹,究竟是作什麼用的呢?
三星堆文化來自何方?是蜀地獨自產生發展起來的,還是受中原文化、荊楚文化或西亞、東南亞等外來文化影響的產物?三星堆遺址居民的族屬為何?三星堆古蜀國的政權性質及宗教形態如何?三星堆青銅器群高超的青銅冶煉技術及青銅文化是如何產生的?三星堆古蜀國何以產生、持續多久,又何以突然消亡?出土上千件文物的兩個坑屬何年代及什麼性質?晚期蜀文化的重大之謎「巴蜀圖語」。三星堆出土的金杖等器物上的符號是文字?是族徽?是圖畫?還是某種宗教符號?有心的朋友不妨去破解破解!(完)
② 獲獎作品公布 | AIM南京溧水無想山南民宿設計競賽
2010~2018年來,AIM競賽連年創新
從關注設計到實現落地
本屆南京溧水民宿競賽更是首次推出 「CP模式」
讓設計師與民宿主通力協作
邀請賽與外圍賽同時啟動
歷時六個月
收集的百餘份作品中
根據民宿運營與設計相結合的評審原則
最終共有15份作品脫穎而出
獲得此次競賽「設計獎」
同時實現了作品落地的夢想
設計師+民宿主
共同完成了南京溧水無想山南民宿聚落的升級與集聚
01
無華藝宿
設計: 三草木文建築研學社
運營: 無華藝宿
向左滑動,查看完整作品
02
田姐家
設計: 劉子洋(東南大學)林佳潞(山東建築大學)周玉嬋(知了設計工作室)
運營: 田姐家民宿
向左滑動,查看完整作品
03
在牧民宿
設計: 季欣(哈佛大學)楊浩(東南大學)
運營: HIKARU 夢瑤
向左滑動,查看完整作品
04
反正
設計&運營: 反正民宿
向左滑動,查看完整作品
05
在水一方
設計: 上海城凱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運營: 青島萊蒙商業管理有限公司
向左滑動,查看完整作品
06
百草學堂
設計: 董笑笑(清華大學)、汪宇驕(丹麥皇家美術學院)、趙清(中國美術學院)
運營: 劉永暢 陳德順(百草學堂創始人)、趙英川(別院計劃創始人)
向左滑動,查看完整作品
07
有棲民宿
設計: 王繼堯(江蘇省建築設計研究院)、何雲姝(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陸建(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運營: 王煒(南京有棲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張翔(華夏幸福孔雀城住宅集團)
向左滑動,查看完整作品
08
桃花源記
運營&設計: 鄭丞恩 付彬宇 胡伊顏 吳量(中國美術學院)
向左滑動,查看完整作品
09
毗鄰格
設計: 張虎(古早旅居(北京)建設顧問有限公司)
運營: 張智超 何嘉祥(北京復華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向左滑動,查看完整作品
10
幸福里
設計&運營: 貴州我在幸福里酒店管理公司
向左滑動,查看完整作品
01
圩上田舍,古渡新居
廖航 喬炯辰 羅文博 吳昌亮
東南大學
向左滑動,查看完整作品
02
山苑林舍
馮立星 宮通通 汪啟明
普林斯頓大學\德國海茵公司北京分部\伊利諾伊香檳分校
向左滑動,查看完整作品
03
無想南居·雲上
吳柳漪 王允嘉 高鈺軒 馬佳辰 李泉 邢曄
東北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
向左滑動,查看完整作品
04
WCCW
徐睿晗 王後升 秦健 王單珩
兼本營造
向左滑動,查看完整作品
05
諸子居 百家興
陳詠雯 林瑜洋 姜曉艷 趙一澤
廈門大學
向左滑動,查看完整作品
恭喜以上獲獎的團隊!
頒獎典禮將於近期在南京溧水舉行
我們不僅會當場舉行落地簽約儀式
甚至會邀請部分評委進行當場點評分享?
所以
獲獎的你們請靜靜等待通知
最終時刻即將來臨!
斜杠青年來源於英文Slash,
指的是一群擁有多元生活的人群
那斜杠建築師?
例如:小A,建築師/設計師/策展人
這個詞語是時候出現了
你的未來想要加幾個「/」?
敬請期待戊戌年後的AIM競賽
為什麼舉辦這次競賽?
鄉村復興需要創新的力量,民宿作為鄉村文旅的基礎載體與排頭兵,肩負著延續在地文化,聚合優秀人才,塑造並傳播目的地IP的重要使命。
本屆AIM競賽推出全新「CP」模式,鼓勵民宿主+設計師團隊聯合組隊,用運營與設計共同實現南京無想山南完美民宿的落地,為民宿品牌集群發展開辟全新路徑。
「CP模式」
設計師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以及想法,了解當地文化,思考建築的構造,從而為小地方創造更美好,舒適的生活空間。
民宿主都做了些什麼呢?
民宿主用自己的情懷與想法,讓每一位踏入村落的客人們回歸本真的故里,在這棟建築里感受「正規不正式」的隱居生活。
民宿主的運營 + 建築師的設計=完美民宿
此次AIM競賽場地位於溧水,作為南京新副城居吳楚交匯之地,山川形勝,人傑地靈。最能承載田園生活夢想的無想山南,有綿延的山丘、茂林修竹、悠然的山村茶家,有寬廣的湖面、萬項良田、伴著自得的漁家生活無想山南,人不思歸。
首期針對無想山南片區薛家、小劉家渡、水晶村、李在鳳、諸家和東山頭多個村落任選一處進行定向設計。
在整體定位,村域規劃,產業生態、公共景觀及單體民宿設計各方面提出富有創意且適宜落地的方案。
點擊下圖查看競賽詳細信息
組織機構
主辦:溧水區全域旅遊建設暨無想山南建設指揮部
承辦:溧水商貿旅遊集團有限公司
溧水區旅遊局
協辦:AIM國際設計競賽、SMART度假產業智慧平台
合作機構:開始吧·借宿、千宿
合作媒體
谷德設計網、designwire設計腕兒、設計競賽、建築學院、網易家居、新浪家居、龍虎文旅、青年建築、設計物語、archrace、ZaomeDesign、NCF參數化建築聯盟、日新建築、ikuku、Hi設計、全球設計競賽、南京那些事、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