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站資訊 » 糧庫稻穀在哪個網站拍的
擴展閱讀
無線網路建設挑戰 2025-09-30 06:02:42
路由器橋接主人網路 2025-09-30 05:59:43

糧庫稻穀在哪個網站拍的

發布時間: 2023-02-09 13:54:50

Ⅰ 莆田中糧糧庫有售稻穀嗎

莆田中糧糧庫是有售稻穀的啊,如果你有機器的話,那你可以進行自己深加工哦。

Ⅱ 一個糧庫一年要補多少稻穀

1800噸糧食。通過查詢糧庫資料顯示得知,一個糧庫一年要補1800噸稻穀的,糧庫是糧食倉庫的簡稱,是糧食倉儲企業習慣稱謂,屬於全民所有制企業,是中國糧食企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Ⅲ 農村裡的稻穀賣到哪裡

早市零賣,或交糧食局收管或網上散發信息。

Ⅳ 實地探訪「大國糧倉」 這里的糧食「吸」氮氣吹空調

記者實地探訪“大國糧倉” 揭秘高科技儲糧技術

這里的糧食“吸”氮氣吹空調

金秋十月,正是秋糧收獲時節。在世界糧食日即將到來之際,記者走進中央儲備糧廣州直屬庫有限公司和廣州市糧食儲備加工中心,實地探訪糧食如何入倉、存儲,加工後的大米又如何進入市民餐桌。

入庫:精挑細選 經過層層“考驗”

“大國糧倉”長啥樣?近日,記者走進中央儲備糧廣州直屬庫,一排排高大的平房倉映入眼簾,倉內存儲有稻穀、小麥、玉米三大主要糧食品種,其中稻穀儲量佔了七成左右。這里儲備的是原糧,主要用於調節全國糧食供求總量,穩定糧食市場,以及應對重大自然災害或者其他突發事件等情況。

一踏入2號倉庫,稻穀散發的清香味撲鼻而來,倉內糧高6米,約兩層樓高。“這是今年新購的稻穀,8月份剛入庫,是來自江西的早秈稻。稻穀主要分為早秈稻、晚秈稻、秈糯稻、粳糯稻、粳稻5個品種。我們儲備的是秈稻,可加工為適合南方人日常食用的大米。”中央儲備糧廣州直屬庫有限公司倉儲保管科副科長林春華介紹。

糧庫儲備的稻穀大多數來自江西、湖南、湖北這三個產糧大省,也有少部分來自廣東湛江雷州半島。而粳稻是東北地區居民喜歡食用的,廣州直屬庫沒有采購,秈糯稻、粳糯稻日常食用比較少,一般也不進入儲備庫存。

夏收、秋收時節,正是新糧采購入庫的高峰期。為了保障糧食安全,一粒粒稻穀的歸倉需要經過很多程序。記者了解到,送糧的車輛到糧庫門口後,要先做登記再安排扦樣,然後進行檢驗。“扦樣和檢驗”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是關繫到糧食安全的重要環節。逐車扦樣後要對質量指標、品質指標、食品安全指標等進行檢驗,全部指標都合格後方可進行糧食入倉。為防止車輛中摻雜不合格的糧食,在卸車過程中,現場倉儲保管人員還時時查看糧食質量,同時採用水分快速檢測儀進行過程檢測,確保入倉糧食質量良好。

保存:糧食“吸”氮氣 防蟲又防霉

“大國糧倉”早已實現了倉儲物聯網全覆蓋,倉儲人員在後台就能看見糧食的溫度、濕度等各項指標。依託6000多個感測器和監控探頭,記者在後台的大屏幕上可以清晰地看見倉庫儲存的稻穀顆粒、玉米顆粒。

原來,糧堆以6米為網格,架設了4層超過300個測溫點,內外還有濕度感測器,可以實時將數據傳回公司。如果糧食指標發生了細微變化,後台可以第一時間監控到,並及時採取措施,進行通風降溫等。

廣州地區天氣高溫高濕,很不利於糧食的儲藏,但科技儲糧技術進一步提高了糧食安全的保障能力。糧食喜歡低溫低濕低氧,所以廣州直屬庫運用充氮氣調與綜合控溫結合的儲糧技術,形成了“冬通風,春充氮,夏控溫,秋防治”的科技儲糧模式。具體來講,冬季利用冷空氣南下時機,通過機械通風換氣將冷空氣送入糧堆,可以將糧食平均溫度降低到15℃以下;到春季氣溫回升前,密閉糧堆並充入高濃度氮氣,將氮氣濃度維持在95%以上,來隔熱保溫和保鮮;夏季高溫季節,開啟空調來控制倉內空間溫度,做好門窗等隔熱保溫,從而減緩糧食溫度上升;到了秋天就進行蟲害防治,若有蟲則殺蟲,無蟲則做好防護防治感染蟲害。

糧倉創造了“低溫、低氧、低濕”的綠色儲糧環境,實現了“安全、優質、無害、減損”的綠色儲糧目標。即便是在炎熱的夏季,平均糧溫保持在23℃以下。“稻穀一般是3年輪換一次,小麥則是5年,待出庫的時候,小麥品質基本沒變化,稻穀各項指標與新稻穀相差不大。”林春華解釋,例如稻穀的品質指標脂肪酸值每年上升不到3mgKOH/100g,儲存兩三年的稻穀的脂肪酸值、品嘗評分值、色澤等品質指標,還是在宜存范圍內。

出庫後的糧食去了哪裡?原來出庫的稻穀一般會銷售給大米加工廠,主要用作加工大米和河粉。大家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加工廠還會用舊稻穀呢?林春華介紹,加工廠在生產大米時按照配方會同時用到新舊稻穀,因為當年新收獲的大米口感比較黏,所以需要採用新舊搭配來中和,才能配比出口感好、黏度適中的大米。部分大米還被用於製作河粉,據加工廠反饋存放兩到三年的稻穀來做河粉較適宜。

配送:加工後當日可達市區商超

北有中儲糧廣州直屬庫,南有廣州嶺南穗糧穀物公司(廣州市糧食儲備加工中心),該公司是嶺南商旅集團旗下廣州糧食集團下屬企業,承擔著廣州市區兩級地方儲備糧承儲和輪換經營任務,肩負著廣州地區的主糧供應和應急保障安全重任。在這里加工後的成品米面,市民在8字便利店、朴朴超市、勝佳超市、興安超市等商超均可以購買。

走進廣州市糧食儲備加工中心,記者看到一排排巨型的立筒倉、淺圓倉,還有運輸車輛忙碌的身影。“目前秋糧收購進入高峰,我們正在積極開展優質糧食收購工作,稻穀每天入庫量約有200噸。”嶺南穗糧穀物公司總經理劉子立告訴記者。

截至目前,廣州市糧食集團已經采購了各類糧油總量超過40萬噸,有小麥、稻穀、大米等多個品種。采購的品種根據大灣區居民的實際需求和喜好進行選擇,小麥品種主要是國內主流高低筋優質小麥以及進口的加麥、澳麥等;稻穀品種主要有用於煲飯的優質秈稻穀和用於米粉製作的早秈稻穀;大米品種以絲苗、美香粘、象牙粘等秈米為主。隨後,根據秋糧的上市時間,糧食集團還將繼續在廣東、湖北、江西、廣西等地收購符合大灣區居民喜好的稻穀,確保穩定的市場供給。

廣州市糧食儲備加工中心內有多個高超30米的稻穀立筒倉,單個倉能存儲幾千噸稻穀。入庫的稻穀存放於准低溫倉,將糧溫控制在21℃-23℃。而大米的儲存要求更為嚴格,大米低溫倉庫需要將糧溫嚴格控制在17℃-19℃。

走進大米低溫庫,一袋袋大米堆積成山,裡面傳來一陣陣涼意和濃濃的米香,這里包括政府戰略儲備糧。“在低溫條件下存放的大米,可以保持新鮮、營養、健康的品質,儲備大米每年要進行4次動態輪換。”劉子立介紹。此外,中心還配有強大的小麥和稻穀加工能力,能隨時滿足市民的生活需求,保障糧食市場的穩定供應。大米車間配置了一條日加工稻穀300噸的生產線和兩條日加工200噸的精製米生產線,可年產大米12萬噸。

那麼加工完的大米多久可以到達終端市場?廣州市糧食集團在市區設有2個糧食准低溫配送倉,可存放成品糧油約7500噸。在糧油市場穩定的情況下,每天從加工中心運到配送倉的大米約200噸。當糧油市場發生波動,可立即啟動糧油應急供應機制,每天從加工中心運到配送倉的大米超過500噸以上。配送倉都配置了相應的物流車隊,日運力超2000噸,物流配送響應時間在12小時以內。

“米面糧油產品從配送倉配送到街市商超客戶僅需12小時,即上午加工打包好的新鮮大米,市民晚上就可以在商超購買到。”廣州市糧食集團儲備分公司總經理王小堅介紹。以海珠區海珠倉為例,這里有3個准低溫糧倉,裡面儲存了不同規格的大米、麵粉、食用油等,從加工中心運來的新鮮大米將在這里中轉。“我們每天按照客戶需求的品種、數量,通過系統生成每份訂單,交倉管員揀貨裝車配送到終端客戶。每天從加工中心運來的糧油產品只作短暫存放,一般每7天就周轉一次,確保供應到市民家中的糧油產品品質新鮮。”王小堅說。

保鮮有術

糧食喜歡低溫低濕低氧,所以廣州直屬庫運用充氮氣調與綜合控溫結合的儲糧技術,形成了“冬通風,春充氮,夏控溫,秋防治”的科技儲糧模式。

科學輪換

稻穀一般3年輪換一次,小麥則是5年,待出庫的時候,小麥品質基本沒變化,稻穀各項指標與新稻穀相差不大。

鏈接

選購大米有竅門

“根據市場調研和反饋的銷售數據來看,廣州市民偏愛南方秈米,消費佔比超80%,粳米選購佔比約10%。在家庭消費中,大家首選小顆粒的絲苗、油粘類,而粳米多用來煲粥。”廣州市糧食集團技術研發部何東升介紹。其實不同大米在營養和烹飪方式上差別不大,但口感上差異較大。秈米尤其是優質南方秈米,米粒細長、通透,成飯口感香甜軟糯且有彈性,顆粒分明有嚼勁;粳米支鏈澱粉含量較高,米飯黏性較高,部分南方人吃了後感覺難消化。

大米如何選購?何東升建議先看生產日期,離生產日期越近的產品越新鮮;盡量不購買散裝大米,散裝大米長期暴露在空氣中,必定會落入灰塵,同時難免有人抓一把來聞一聞,一不小心就會留下細菌;適量購買,大米是有生命的有機體,打開包裝後的大米極易受儲存環境影響,為確保在最佳品鑒期食用,建議適量購買;好大米硬度較高,表面通透,爆腰粒少,色澤均勻呈自然米白色,黃粒米和腹白粒米少。

大米喜歡低溫低氧環境,在家庭保管大米方面,林春華建議將大米拆包裝後要用密封袋封好,放在陰涼的地方,可以放入冰箱保存。大米一般不要存放超過半年,否則容易生蟲。

《廣州日報》2022年10月15日第A6版

Ⅳ 黑龍江省糧庫第三批水稻開庫時間和糧庫2022年

黑龍江省糧庫第三批水稻開庫時間2022年11月12日至2022年11月14日。根據相關信息顯示:按照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省糧食局、省農發行《關於做好2022年最低收購價稻穀收儲庫點認定工作的通知》要求,經各地初審和省級復核,擬將我縣符合文件要求的3個庫點納入黑龍江省2022年最低收購價稻穀委託收儲庫點資格。為確保審核認定工作公開、公平、公正,現對審核結果予以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公示期為3個自然日(2022年11月12日至2022年11月14日)。

Ⅵ 農戶儲存在糧倉里的稻穀一般不會萌發主要原因是缺少什麼

農戶儲存在糧倉里的稻穀一般不會萌發主要原因是缺少水分。根據查詢相關資料信息顯示:農戶儲存在糧倉里的稻穀萌發必須同時滿足外界條件和自身條件,外界條件為一定的水分。

Ⅶ 糧庫稻穀最佳儲存溫度是多少 糧庫稻穀最佳儲存溫度

1、在含水量少(12.5%以下)和環境溫度低(15~20℃以下)的情況下,則呼吸強度微弱,但能維持最低限度的生命活動,對貯藏有利。
2、糧食在正常儲藏過程中,含水量一般在12%以下是安全狀態,不會產生溫度突變,一旦糧倉進水、結露等使糧食的含水量達到20%以上時。
3、由於糧粒受潮,胚芽萌發,新陳代謝加快而產生呼吸熱,使局部糧食溫度突然升高,必然引起糧食「發燒」和霉變,並可能形成連鎖反應,從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4、幾乎所有食品飲料對溫度、濕度和光線的變化都十分。不同的食品飲料在同一種溫度、濕度、光線條件之下的程度又不一樣。因此,不同的食品飲料應存放於不同的貯藏庫之內,並給予不同的溫度、濕度及光線條件,使食品、飲料始終處於最佳待食用狀態。

Ⅷ 糧庫中測量稻稻穀含濕量是什麼原理

糧庫中稻穀含水份多少,沒有含濕量這個概念!
含水份測量方法:粉碎機粉碎,天平上量取20克,放於鋁盒內105度恆溫2小時或130度快速測法40分鍾,取出放於乾燥器內降溫至常溫,天平上再稱重,求得含水量。如果是質量仲裁,必須使用國標105度恆溫2小時。

Ⅸ 小麥收購以陳頂新是啥意思

以陳頂新就是用往年的陳糧小麥頂替新的小麥買賣收購,並賺取以陳頂新過程中產生的巨額差價費用。

相關報道:

中儲糧總公司近日對吉林、遼寧2家糧庫「以陳頂新」問題做出嚴肅處理。

據中儲糧總公司網站消息,中儲糧總公司黨組責成中儲糧吉林分公司、遼寧分公司對查實的問題作出嚴肅處理。經吉林分公司黨組研究決定:給予松原直屬庫主任鄧安福黨內警告、行政記過處分;給予松原直屬庫副主任付文超黨內嚴重警告、行政記大過處分;給予松原直屬庫購銷科副科長張慶祝(負責前郭轄區監管工作)行政記過處分;責成松原直屬庫對其他相關人員作出嚴肅處理。

經遼寧分公司黨組研究決定:給予開原直屬庫原主任尤連春留黨察看一年、行政撤職處分;給予開原直屬庫原分管副主任李洪波黨內嚴重警告、行政記大過處分;給予開原直屬庫監督檢查科科長宋立廷黨內警告、行政記過處分;給予開原直屬庫駐慶雲堡糧庫監管員王克印行政記過處分;給予遼寧分公司倉儲管理處原處長肖雅斌行政記過處分。

對吉林白依拉嘎收儲庫、遼寧慶雲堡中心糧庫不符合國家標準的糧食,退出最低收購價糧食庫存,取消白依拉嘎糧庫政策性糧食收儲資格,撤銷慶雲堡中心庫租倉庫點,並追回企業非法所得。

中儲糧總公司要求全系統舉一反三,強化監管,堵塞政策性糧食收儲中的監管漏洞。

(9)糧庫稻穀在哪個網站拍的擴展閱讀:

相關報道:「以陳頂新」背後:我們能吃到多少新米?

在超市裡售賣的大米,包裝上看不出新米與陳米的區別。新京報記者 郭鐵攝

沸沸揚揚的中儲糧在遼寧、吉林「以陳頂新」套取國家補貼的事件引起社會關注。

如何守住管好「天下糧倉」,「以陳頂新」還只是目前我國糧食儲備機制問題的一個切面。有業內人士和消費者就此事進一步提出疑問:我們每年究竟能吃到多少新米?新米和陳米如何辨別?

這看似尋常的問題卻難以得到一個確切答案。但有稻穀加工企業向新京報記者反映,目前我國大米市場普遍面臨「稻強米弱」格局,加工企業為維持生存,只能轉而加工更多的陳糧以降低成本,最終可能導致流通到市場上的陳米越來越多。

業內人士還透露,為爭奪市場,許多經銷商會壓低收購價格,新陳「勾兌米」成為中小加工企業的普遍做法。這些「勾兌米」通過經銷商進入糧油批發市場,最終上了百姓餐桌。

陳稻為加工企業的目標

從2012年開始,輝農粳稻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秀就感到稻穀加工生意越來越難做。

張建秀的企業在長白山腳下的輝南縣,規模只是中小型,但在當地來說可以算得上是大戶了。在他印象中,2012年之前,整個吉林有1900多家稻穀加工企業,如今不到1000家,且大多處於半停產狀態。

談及困境,張建秀有些發愁:「這幾年中儲糧和地儲糧收購量大,托市價格又高,企業沒法跟中儲糧爭,只要他們一開庫,糧全往他們那裡走。新糧下來後,我們只能在他們開庫前收一部分,開庫時再高價收一部分。」

張建秀說,去年12月初,中儲糧倉庫僅用13天就完成了3萬多噸稻穀的收購。此外,吉林省內外其他中儲糧倉庫、省地屬倉庫及一些大型糧油企業也會加入到「搶糧」隊伍中來,中小加工企業普遍面臨糧源緊張問題。

東北某稻穀加工企業魏經理向新京報記者反映,2012年之前,中儲糧和地儲糧收購量沒這么大,加上企業容易拿到貸款,收糧時可以賒欠農民一部分,加工企業收購的新糧遠比如今要多。「現在農民都要現錢,中儲糧即使賒賬,農民也較信任,銀行也不給民營加工企業貸款,新糧收購越發困難。」魏經理說。

面對較高的收糧成本及糧源緊張,許多中小加工企業開始將目光轉向陳糧,以降低成本。而競拍國家臨儲庫投放的糧食,是許多加工企業獲得陳糧的一個重要來源。

據張建秀介紹,進入3月中旬,國家臨時儲備庫開始對外競拍糧食,這時加工企業普遍缺乏收儲資金,此前儲存的新稻基本加工一空,因此企業會開始加工陳糧。「手裡新糧沒有了,要麼加工陳糧,要麼停產,陳糧就流向了市場。」

另據中華糧網某研究人員介紹,國家臨儲庫通常不會拍賣新稻,「以前是三年一輪換,也就是說今年是2015年,拍賣的稻穀年份就集中在2012年,不過現在像粳稻已經改為兩年一輪換。」

然而拍賣情況並不樂觀。中華糧網數據顯示,今年3月在安徽舉行的臨儲稻穀拍賣中,2013年中晚秈稻成交率僅為0.59%,安徽、湖南、江西、四川臨儲全部流拍。4月9日舉行的2013年中晚秈稻臨儲拍賣成交率也僅為0.02%,其中湖北、湖南、江西、四川、江蘇臨儲全部流拍。

對流拍原因,魏經理認為一是所拍陳糧價格過高,一是糧食質量不盡如人意。「我們企業主要推的是單一品種,質量好,出米率高;臨儲拍賣的稻子什麼品種都混在一起,出米率也不高。」

「勾兌米」市場上很普遍

「加工單一品種的新稻,本來收購價格就高,再加上利息和各種成本,售價自然低不下去。但經銷商只看利潤,不會看是新米還是陳米,因此新米並不好賣。」魏經理說。

她認為,以北方地區來說,市場上陳米與新米混合的「勾兌米」較多,尤其在糧油批發市場。

「經銷商壓價,我們就得降低成本,要麼往新米里摻陳米,要麼全是陳的。」一位不願具名的稻穀加工企業主告訴記者,「勾兌米」在貿易糧(糧油批發)中十分普遍,進商超的企業具有一定規模,為做好品牌會比較注重消費者感受,但10斤新米摻上8斤陳米你能吃得出來,摻三四斤陳米就未必被發現。

「勾兌」大米現象得到了中華糧網研究人員的證實:「摻兌現象很普遍,尤其在新陳糧差價較大的情況下。稻米加工企業特別分散,以中小企業居多,基本到4月庫里就沒有新糧了。在市場上新糧不多的情況下,就算大企業在缺糧時也需要拍陳糧。」

散裝大米幾乎沒新米

那麼,市場上目前流通的大米,究竟陳米多還是新米多?

魏經理曾幾次到北京各大商超走訪。憑借經驗,她指出,目前接觸到的超市散裝大米幾乎沒有新米,尤其是售價在每斤2.5元以下的。由於袋裝大米無法開封,魏經理無法對其進行辨別。

張建秀則說,「就長白山地區近幾年情況來說,基本從2012年開始,新稻下來後農民口糧約佔20%,中儲糧和地儲糧加一起能收上去40%,剩下40%新稻能流到加工企業,最終加工成新米流通到百姓餐桌。整個東北地區情況也大致如此。」

如果以食用日期估算,中華糧網研究人員認為,每年10月至來年5、6月之前,消費者吃到新米的幾率較大;如果從地域來說,水稻主產區要比非主產區更易吃到新米。「另從價格上考量,售價較高的大米品質較好,新米的概率也越大」。

新米陳米難以區分

新京報記者走訪北京各大商超發現,目前大米包裝上普遍標有加工出廠日期、產地、保質期、大米等級,但無稻穀收割日期。眾多大米品牌中,僅有北新倉明確標出了稻子收割期。此外,「遼河香」米也在產品介紹中標明加工的是當年稻和單一品種,其他產品均無相關表述。

北京消費者楊先生曾花「高價」買了袋大米,想吃新米的味道,結果大失所望。「對於新米,老百姓還是有一定需求的,誰都願意吃點好的,但確實不太好區分」。

北新倉農業總經理馬國武是從去年開始籌備新米產品的,希望提出「當年米」的賣點。但他發現國家目前針對大米品質僅有等級標准,無新米、陳米區分。「沒有標准,單憑企業自己吆喝,消費者很難相信。」

馬國武介紹,因缺少市場辨識度,新米產品的成本很多都花在了營銷渠道上,也抬高了售價。

中華糧網研究員也告訴記者,「大米等級標准不是按品種、新舊來分,而是從粗糙率、不完善粒、雜質這方面去衡量的。」新米通常指當年稻,如現在是4月,那麼去年10月份打的新稻就是新米。新米與陳米在營養價值上相差不大,但口感完全不同,「東北農村每年都有『打新米』一說」。

魏經理透露,雖然新米在色澤和氣味上均有一定辨識度,但憑消費者的辨識能力很難區分新米、陳米。「香味有可能是加了香精,色澤好有可能是陳米加油拋光,這都不好說。如果在新米中摻入少量陳米,連我們專業人士也吃不出來。」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建議,「如從消費者權益角度說,可借鑒日本的做法,在大米包裝上同時標出大米收割日期和出產日期,這樣更利於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