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站資訊 » 向市門戶網站提問什麼問題
擴展閱讀
為什麼叫網站打不開 2025-09-30 04:25:54
網路正常wifi無網路 2025-09-30 04:09:12

向市門戶網站提問什麼問題

發布時間: 2023-02-11 04:34:22

Ⅰ 怎樣在中國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反應問題

哥們

那種網站 就是做個樣子

你 反映的問題 要是給你解決 老母豬都會上樹了

假的

Ⅱ 中國門戶網站的發展現狀與問題

從1999年啟動政府上網工程開始,政府網站的發展已經進入「門戶」發展的新階段,使政府門戶網站的發展逐步地成為了電子政務建設的龍頭,而政府門戶網站的發展也促使電子政務建設成為推進國家信息化的「領頭羊」,是電子政務建設成果的集中體現,通過政府上網,帶動和促進了全社會信息化的發展。

但政府門戶網站發展到今天,一些發展中的問題也明顯地暴露出來,而且在認識上存在的偏差也日見顯現,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就要糾正政府門戶網站在發展中存在的偏差和解決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門戶網站建設和運行主體混亂

自1999年啟動政府上網工程開始起,全國的各市縣陸續建設的政府門戶網站大部分都是由原來隸屬於國家計委的信息系統承擔的,但隨著機構改革的變化,承擔建設政府門戶網站的部門幾經異主,使得在全國管理和運行政府門戶站部門,基本上已經不能成為了一個有效率的系統,幾年來我們通過不同渠道的了解,現在全國各級政府門戶網站的建設、管理和運行系統總結起來基本上有三亂。

首先是隸屬關系混亂,特別是市縣兩級管理和運行政府門戶網站部門的隸屬關系的混亂尤為突出,市縣兩級管理和運行政府門戶網站的部門有隸屬於黨委辦的、政府辦的、黨委宣傳部門的、發改委的、信息產業部門的、統計部門的,個別的還有市縣政府直屬的。由於這些主管部門的業務主體各有不同,對一個問題或事物認識的角度和側重點不同,使目前的政府門戶網站建設五花八門,不便於公眾的使用。

其次是管理和運行政府門戶網站部門的性質混亂,有參照公務員辦法管理的、有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的、有財政差額撥款事業單位的,而且還有一些人在同一個網站工作,其身份存在著各種差異。幾年來頻繁的事業單位改革,使得部門性質差一些的單位出現了人才留不住,庸才幹不了活的局面。

最後是單位的級格混亂,表現突出的是地市一級城市管理和運行政府門戶網站的部門,大致上上下差有兩級。

上述三亂中的第一點,使得各級管理和運行政府門戶網站部門的系統功能發揮不出來,致使政府門戶網站建設得五花八門。第二和第三點所存在的差異,使得人才的功能發揮不出來,影響人的主觀積極性。

所以,各級管理和運行政府門戶網站的部門急待國家解決政府門戶網站管理和運行主體的混亂問題,使之發揮出系統性的效益,為今後建設和運行規范性的政府門戶網站打下必要的基礎和制度與管理上的保證。

從事業的健康發展出發,建議應使各級政府門戶網站管理和運行的主體從各自的隸屬機構中獨立出來,因為,政府門戶網站的工作統攬整個政府各部門的網上服務與辦公事務,現有的黨政各部門都有各自的主體業務,把這樣一個關乎全局的電子政務建設和管理工作,特別是政府門戶網站的管理和運行工作,變成一個部門的從屬業務,將不利於電子政務的發展,因此說負責電子政務建設、管理和運行機構隸屬於誰都不合適。獨立出來後或稱為電子政務管理局,並且由各級政府的常務副主管或政府的秘書長直接分管,使負責政府門戶網站管理和運行的部門在服務於政府各部門的同時,也有權力對政府各部門在政府門戶網站上的行為進行監督、檢查和考核,使負責政府門戶網站管理和運行部門有職有權,利於工作的開展。另外,各級政府門戶網站管理和運行的主體成為一個系統,會給政府門戶網站的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帶來極大的好處,有利於解決下面所說的第二個問題,同時也必將節省大量的管理運行成本,提高效率。

由於各級政府門戶網站管理和運行主體的隸屬關系五花八門,建設網站的主體意識和側重點各有不同,對政府門戶網站功能和作用的認識存在著偏差。因此,就產生了急待解決的第二個問題。

二、政府門戶網站本身急待統一規范

當今社會,人的流動性在不斷地增強,出於各種需要,一個人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需要了解幾個城市的某些情況,各城市的政府門戶網站就成了了解這些信息的首選。目前國內很多政府門戶網站存在著內容分類混亂,定位不清晰,服務對象不明確等問題。當我們作為一個公眾瀏覽不同城市的政府門戶網站時,由於這五花八門的網站,本來應當很快捷便利的信息瀏覽,使得我們不得不猶如進入迷宮一般,去耐心仔細的查找。這些問題大體出在三個方面,一是在網站首頁這密密麻麻的小字快中,當我們去查找所需要的信息時,在不同的網站,其所在的位置大不相同,猶如迷宮。二是同一個信息內容,在不同的網站上所在的欄目名稱不同。三是同一個欄目名稱,在不同的網站上其信息內容不盡一致,這些問題急待規范。

我國的政府網站建設和發展已經有了十來年的歷程,初步形成了政府網站群的建設格局,標志著政府門戶網站建設已具規模,從中央政府網站到各級政府網站都積累了許多經驗,形成的共識也越來越多,應該開始著手實施更為有效的政府網站群建設和政府門戶網站規范化建設。建議,目前由中央的主管部門牽頭,組織各級政府門戶網站有經驗的同志研究出各級政府門戶網站規范的模式,製作標准統一的各級政府門戶網站的樣式進行推廣和使用。並參照商務部網站建設、管理和運行模式,建立起以政府門戶網站為統領的政府網站群。特別是市縣兩級政府門戶網站是為民服務的主要窗口,更要推廣這種模式化的網站,使公眾在瀏覽不同城市的政府門戶網站時,很容易找到相關的信息。因此,應在網站的首頁上用三分之二左右的版面做出強制性的規范設計,如要統一的欄目名稱、欄目內容要求、欄目所在網站的位置等,以及各頁面的格式也要有一定的統一性和規范性,特別是網頁頭部和底部的格式設計要統一,但背景和網站標志可按地方特色自定。用三分之一左右的版面用做地方特色設計,以此來體現不同城市的特點。在欄目內的子欄目中也要作出必要的強制性規定,同時,還可根據地方各自的特點增加一些特色子欄目,這將會實現各同級間政府門戶網站共性和個性的和諧統一。另外,現在仍然存在著網站名稱和網站域名的混亂,也急待需要加以統一和規范。我認為現在是該到了統一規范政府門戶網站的時候了。這樣,使那些由於技術人才和資金缺乏的地區也能有一個好的網站策劃和設計作為技術支撐,至於信息資料的豐富與否、更新的及時與否、服務的質量好壞與否,這就要看當地黨政領導的重視程度了。因此說,此項措施可促進相對落後地區政府門戶網站的建設和發展。

三、應透過評測政府門戶網站來考核政府工作本身

每年一度的政府門戶網站考核和測評工作,應當體現出透過政府門戶網站的評測來考核當地政府本身在網上為民服務的質量和水平,而不是考核政府門戶網站本身,政府門戶網站它本身不產生信息,解答不了網民的咨詢、投訴,採納不了網民的建議和意見,而是政府各職能部門通過政府門戶網站這個平台進行信息發布、網上辦事和與網民互動,進而實現網上為民服務的目的。上級政府考核下級政府門戶網站,實質上是通過政府門戶網站對下級政府的考核,本級政府通過對本級政府門戶網站的考核實質上是考核各職能部門在政府門戶網站上的工作表現。

上述問題的解決,可使政府門戶網站及其管理和運行部門達到屢順關系,規范標准,考核評測有的放矢等目的,有利於電子政務特別是政府門戶網站的健康發展,便於完成政府通過利用政府門戶網站由一個全能型的管制政府向服務型的政府轉變,使普通民眾能夠真正實現通過網路與政府打交道。

作者:齊齊哈爾市信息中心副主任 秦成祥
前 言
為全面掌握我國各級政府門戶網站的發展狀況,及時總結問題,為制定政策和措施提供參考依據,進一步促進電子政務發展,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特委託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工作組(國信辦函[2003]122號),研究制定調查指標並實施一年一度的調查。
2004年4月8日北京新世紀飯店,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組織有關單位人員和專家,就「2003年中國政府門戶網站發展狀況調查」召開了座談會。國務院信息辦推廣應用組趙小凡司長主持了座談會,賽迪顧問信息化咨詢事業部孫國鋒副總經理介紹了調查過程和調查結果,來自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局、中共中央宣傳部辦公廳、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綜合司、國務院辦公廳秘書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監察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人事部辦公廳、信息產業部辦公廳、商務部辦公廳、文化部辦公廳、國家葯品食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秘書局等13個部委單位的同志,就相關問題分別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並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現選登部分調查結果,既希引起相關政府部門重視,也希獲得社會各界建議,以完善未來調查工作。

三大指標構成我國政府門戶網站評估體系
衡量政府門戶網站的發展水平必須始終圍繞電子政務的發展要求,同時又滿足網站自身具備的性能特徵,基於此,賽迪顧問認為本次政府門戶網站指標體系須遵循以下五個基本原則:
1.引導性。通過調查指標和調查結果能夠對各級政府網站發展起到積極、正確的引導作用。
2.客觀性。調查指標以客觀性指標為主(盡可能避免主觀性指標),通過網站分析便能夠客觀反應網站的重要屬性。
3.可比性。指標的設定必須結合當前我國政府網站普遍發展水平,指標要求不宜過高,同時必須能夠明顯區別各網站之間的水平差異,使得不同網站能夠進行相互比較。
4.可操作性。盡量做到指標簡單易懂,打分客觀,數據容易統計,計算方便快捷。
5.可拓展性。隨著政府網站的不同發展階段,調查指標體系必須進行適時做適應的調整。
從世界各國電子政務的發展路徑來看,其主要內容建設基本上都遵循從信息發布到交互服務的過程。除了網站內容之外,功能結構是門戶網站內容實現的保障。因此,本次政府門戶網站指標體系由「政務信息公開」「政府交互服務」「網站功能結構」三部分組成。
針對部委網站與地方網站的不同特點,二者指標體系略有不同,部委網站指標體系包括35個具體指標,包括19個信息公開指標、7個交互服務指標、9個功能結構指標,地方網站指標體系包括40個具體指標,包括24個信息公開指標、7個交互服務指標、9個功能結構指標,如圖1所示。

圖1 我國政府門戶網站評估指標體系

本次調查採用「指數」的方式來衡量網站綜合發展水平和某項內容或功能的建設水平,指數取值區間為0-1,理論上最小值為0、最高值為1。

我國政府門戶網站總體發展狀況

本次調查的對象包括國務院部委及直屬機構(以下統稱「部委」)和省級、地級和縣級(以下統稱「地方」)政府門戶網站等。在調查過程中,對部委及其所屬機構(共77家)及省級(共31家)、地級(共329家)政府門戶網站進行全部調查,對縣級(抽樣414家)政府門戶網站採用抽樣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總體來看我國政府門戶網站尚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反映在指數上,得分均在0.5以下。就省、地、縣級三類網站比較來看,省級政府門戶網站發展狀況相對較好;縣級政府門戶網站發展狀況則相對落後。關於部委門戶網站,其發展情況也不容樂觀,總體情況略差於省級網站。具體指數得分見下圖。

圖2 我國各級政府門戶網站發展綜合指數比較
調查結果顯示,部委門戶網站排在前10位的依次為商務部、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審計署、林業局、糧食局、國家稅務總局、衛生部、外匯管理局、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全國各省市級門戶網站中排在前10位的依次為北京、上海、重慶、河北、廣東、安徽、江西、新疆、陝西和福建;全國各地級政府門戶網站中排在前10位的依次為廣州、杭州、南京、珠海、青島、武漢、大連、黃石、蘇州和汕頭。

我國政府門戶網站「信息公開」發展狀況

「信息公開」是政府門戶網站的基礎,調查結果顯示,除縣級網站以外,我國省級、地級及部委級網站的「信息公開」已經有了較為明顯的發展,從指數來看,基本達到中等水平。而縣級網站仍處於剛起步階段,具體指數如下圖所示。
圖3 我國政府門戶網站「信息公開」發展狀況
從網站具體信息內容發布來看,部委級政府門戶網站中,提供「政策法規」、「部門概覽」以及「部門聯系方式」三類信息的網站數量最多,網站比例依次為90.02%、88.55%、88.55%;發布較少的信息為「招投標信息」、「機構設置」以及「直屬單位介紹」,網站比例依次為54.60%、48.70%、45.75%。
省級政府門戶網站中,提供「本地概覽」、「政策法規」 以及「機構設置」三類信息的網站數量最多,網站比例依次為100.00%、92.59%、88.89%;發布較少的信息為「服務時間地點」、「辦事指南」以及「動態新聞」,網站比例依次為77.78%、62.96%、51.85%。
地級政府門戶網站中,提供「本地概覽」、「機構設置」以及「通知公告」三類信息的網站數量最多,網站比例依次為100.00%、100.00%、96.82%;發布較少的信息為:「動態新聞」、「領導分工」以及「服務時間地點」,網站比例依次為70.49%、61.17%、49.42%。
縣級政府門戶網站中,提供「本地概覽」、「機構設置」以及「通知公告」 三類信息的網站數量最多,網站比例依次為94.02%、73.37%、67.93%;發布較少的信息為「領導分工」、「辦事指南」以及「服務時間地點」,網站比例依次為47.28%、36.96%、15.76%。

我國政府門戶網站「交互服務」發展狀況
「交互服務」是政府門戶網站的核心,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各級政府門戶網站「交互服務」情況普遍很不理想,縣級政府門戶網站基本沒有起步,省級、地級以及部委級政府門戶網站也剛剛走了一小步,指數均在0.3以下。具體指數如下圖所示。
圖4 我國政府門戶網站「交互服務」發展狀況
從網站具體信息內容發布來看,部委級政府門戶網站中,提供「民意調查」、「投訴舉報」兩類服務的網站數量最多,網站比例依次為38.37%、30.99%;提供較少的服務為:「申報審批」、「政府回應」,網站比例均為13.28%。
省級政府門戶網站中,提供「投訴舉報」、「表格下載」兩類服務的網站數量最多,網站比例依次為77.78%、37.04%;提供較少的服務為「政府回應」、「在線咨詢」,網站比例依次為7.41%、3.70%。
地級政府門戶網站中,提供「投訴舉報」、「民意調查」兩類服務的網站數量最多,網站比例依次為89.94%、31.19%;提供較少的服務為「政府回應」、「在線咨詢」,網站比例依次為4.60%、2.03%。
縣級政府門戶網站中,提供「投訴舉報」、「民意調查」兩類服務的網站數量最多,網站比例依次為28.80%、7.61%;提供較少的服務為「表格下載」、「申報審批」,網站比例依次為1.09%、0%。

我國政府門戶網站「功能結構」發展狀況
「功能結構」是政府門戶網站的保障,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政府門戶網站「功能結構」建設情況在總體上好於「信息公開」和「交互服務」。從省級、地級、縣級以及部委級政府門戶網站的功能結構來看,縣級政府網站總體發展狀況要差一些,其指數得分不足0.2。具體得分情況見下圖所示。
圖5 我國政府門戶網站「功能結構」發展狀況

調查結果顯示,部委級政府門戶網站在功能結構建設方面,「內容層次合理」的網站比例為90.02%,發展狀況良好;而「提供使用幫助」的網站比例僅為2.95%。
省級政府門戶網站在功能結構建設方面,「內容層次合理」及「具有內容提示」的網站比例為100.00%」;而「提供使用幫助」的網站比例為0%。
地級政府門戶網站在功能結構建設方面,「內容層次合理」、「具有內容提示」以及「提供相關鏈接」的網站比例為100.00%;而「提供使用幫助」的網站比例為0.81%。
縣級政府門戶網站在功能結構建設方面,「內容層次合理」的網站比例為95.65%;而「提供使用幫助」的網站比例為0%。

本次為我國首次對各級政府門戶網站進行全面的調查,指標設置的考察目標是了解網站內容建設的系統性。未來的調查工作將基於目前的研究成果,在信息和服務內容的深度及質量評估方面進一步探索。由於調查時間緊、工作量大、經驗不足,本次調查尚存在很多不足之處。相信隨著調查指標體系的不斷完善和調查方法的逐步改進,關於我國政府門戶網站的調查結果將為我國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提供更具價值的參考。

Ⅲ 怎樣向政府反應問題

囧哥 讓我來啦~~ 你幾招————向政府部門反映問題(上訪)的一些小技巧zt 看到經常有人因投訴無門而在論壇上發怨氣貼,呵呵,首先是同情,其次是感慨,有些事情,還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 下面綜合我的經驗,和大家談談向政府部門反映問題(也就是上訪)的一些小技巧:

上訪前的准備
要正確看待自己所反映的問題

(1)確定自己的所反映問題的立場
曾有被拆違的群眾上訪要求補償。先不論違章建築產生的責任在哪一方,但就現在的大環境,違章建築是一定要拆得,而且沒有補償。你鬧這個問題,任何部門都不會管,包括書記。(注意:拆違和拆遷有本質的不同)所以,在上訪前,要注意所反映的問題是否與現行政策、法規相抵觸

(2)分析自己的所反映問題的性質
事情有輕重緩急,當然,每個上訪者都認為自己的事情最嚴重、最需要立刻解決,但在政府看來,以下的事情最為重要:與招商引資有關的、惡性嚴重事件的、拆違方面的等等,一般來說,與政府當前工作(大發展、大環境、大建設)聯系較緊密的問題會得到重視和優先解決;而一般個人問題,尤其是歷史遺留問題比較難以得到重視

(3)注意反映問題的真實性
問題決不能誇大,事實一定要客觀。尤其不能在上訪信件、材料中針對某人、某單位惡意歪曲其形象,一旦被查出來,你的整個問題就有可能被全盤否定

上訪中的過程(按步驟來)

(1)步驟一
先找直接關系部門。打個比方:就好比買東西,售貨員少找了你錢,你就直接找售貨員要,而不是先找店家。很多小問題,可以在小范圍解決的,應該爭取解決。

(2)步驟二
再找主管部門。這里要注意,在縣、區發生的問題,要先找縣、區主管部門,不要先找市裡。為什麼?很簡單,你越級上訪,就算上頭批下來,縣、區一樣不給你辦,因為你拿他們不存在,他們當然不會甩你。

(3)步驟三
到市裡。這里要注意幾個問題:(1)你可以到市裡的主管部門反映問題,也可以直接找信訪局(2)信訪局、市長熱線不是權力部門,無法幫你解決實質問題,只是一個反映的渠道,向你幫有關領導反映(3)我建議最好找職能部門,是教育的就找教育局,是拆違的就找規劃局,是市容的就找市容局……因為你反映的問題他們比較在行,能夠做出一定的解釋,也有權利直接督促下屬部門

(4)步驟四
呵呵,這里比較關鍵了。前三個步驟都解決不了,你只能和領導反映了。建議大家盡可能的了解有關領導的分工,對症下葯。這里注意幾個問題:(1)一般來說,不要自己上門找領導。因為領導很忙,而且不到領導辦公室你就會被人攔住請下來(2)打電話也不很管用。政府機關工作人員不會隨便透露領導的辦公號碼,而且開會和接待繁忙,你不可能確定領導在不在辦公室(3)自己送材料。有的時候可行,會把你的材料面呈領導,大多數時候不行,會把你請下去或讓你交到信訪部門。(4)寫信。其實是一個好辦法。你直接寫上領導的大名,不出意外,都會交到領導的手裡,因為大多數領導沒有專職秘書,其他人是不敢扣留和擅自拆閱領導信件的

上訪的後續工作

跟進,在跟進
(1)寫信、送材料的要及時打電話查詢反饋(2)送給主管部門的,要緊盯主管部門。

這里要注意,千萬不要別人一說不行,你就換一個部門上訪,如果你換來換去,肯定是被踢皮球得結果

注意再注意

以下是一些技巧問題,非常重要:

(1)心態一定要平和,不要過於激動,尤其是對工作人員惡語相加。你要知道,你的問題肯定不是普通公務員造成的,他們也沒有權力立刻幫你解決,如果事情辦了好幾次都解決不了,也不要著急,更不能上火,一旦動了火,你的事情基本沒戲。你怎麼知道人家沒為你出力呢?

(2)走出遞材料就批的誤區。有些人覺得我只要給領導遞材料,領導就應該給我答復,如果沒有答復,就是下頭的人沒交給領導。其實這種認識是非常錯誤的,基本上,100封信件能有30%被批就很不錯了。因為,很多事情是很扯皮的,對你來說是大事,在領導眼中不值得批是很正常的。所以提醒一下,不是特別重要和緊急的事情,不要找領導反映,因為領導批了,就等於動用了主管部門的權力,難道主管部門都是擺設?

(3)千萬不要惡意纏訪或組織大規模上訪。《信訪條例》有規定,你可以去看看,這樣搞你就等著坐牢吧。有些事情,上訪者心裡有數,有的礙於歷史、政策,根本不可能解決,還有的完全是上訪者無理取鬧,有關部門也講得明明白白,但你還是經年不斷的上訪,或者貼條子,募捐,甚至進京,你以為政府都不知道?你太低估政府的能力了,只要你有苗頭,你就掛上號了;所以千萬不要以身試法

Ⅳ 怎樣在襄陽市人民政府網站上咨詢問題

1、打開瀏覽器,搜索陽市人民政府。
2、找到官網之後點進去。
3、會看到讓你登錄信息的頁面。
4、如實填寫你的個人信息後,就可反映你的問題了。

如何在網上向政府部門反映問題

一可以直接上你要反映的部門的官網上有市民反映問題的窗口,可以反映。二可以直接撥打市長熱線電話反映。這二種方法比較快捷方便。

Ⅵ 如何加強網路問政,切實搭建政府和網民的溝通橋梁

尊敬的網路用戶您好!
歡迎使用網路知道!很高興為您解答!

網路時代,市民通過網路問政,政府部門通過網路徵集民意,網路問政的渠道則顯得尤為重要。

要規范行為,不斷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健全政務公開機制,推行網路政務,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網路問政平台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那麼如何加強網路問政,切實搭建政府和網民的溝通橋梁呢?

一、網路問政呈常態化趨勢

高層領導要越來越重視網路問政,推進我國網路問政的發展。提高群眾參政熱情,長期保持網路問政。

政府要對網民參政議政的表現形勢要給與重視,要利用市政府網站開通政民互動平台,設立市直部門網管員,制定市民心聲回復管理辦法,第一時間響應網民的訴求。領導通過「網路問政」與網民
「零距離」接觸,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智於民。

二、網路問政存在的問題

網路問政議政推動了政治文明建設,但也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很多市民認為網路問政表達個人意見存在風險,很多學員對黨政領導「網路問政」之後的效果還持觀望、質疑態度。存在這些問題有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的因素。

從主觀上講,主要是部分領導幹部尤其是基層幹部對網路問政或者態度默然或者應對水平較低。部分幹部對互聯網的傳播規律認識不夠,對網路的交互性、開放性、民主性知之不深,只是被動盲目地接受,不能從海量的信息中獲取關鍵有用的東西,甚至發現不良信息時仍置若罔聞、任其發展,缺乏應有的政治警覺性和敏感性;一些基層幹部對於網民反映、咨詢的問題,不是積極回應,而是態度冷漠,甚至是「踢皮球」、相互推諉,導致群眾產生這樣那樣的想法,甚至偏激情緒;部分幹部面對負面輿論,引導不力,工作被動,只是一味採取簡單地刪、封、堵的原始辦法,缺乏冷靜的分析和有效的應對;還有部分基層領導存在著不懂網、不會上網、不會瀏覽論壇的情況,辦公室的電腦只是一種簡單地擺設。

客觀上講,主要是網民素質良莠不齊及互聯網管理難度大。在網路環境中,信息容量具有無限性,任何團體和個人都可以在互聯網上表達自己的政治見解,不用像傳統媒體那樣,發布信息要經過政府審核,於是網路信息的可信度和客觀性就難以保證。當前,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既提高了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也會引發各種深層次的社會矛盾,如征地拆遷、企業改制、環境污染、司法不公等,人們很容易利用網路媒體提供的交流平台,尋求思想共鳴和信息支持,宣洩不滿情緒,從而使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借網路問政的幌子將網路作為肆意妄為的平台,隨意發表各種偏激言論,更有甚者在網路上組織煽動網民危害社會安全。一些別有用心的敵對分子,借機散布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客觀事實的反動言論,煽動網民的不滿情緒,操縱網民意志,給人民群眾的思想帶來混亂。

三、增強網路問政的能力

網路問政使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政治生活,推動了民主化進程,同時也在考驗一些領導幹部的執政理念和方式。各級領導幹部要把關注網路輿情當作一種工作常態來堅持,把引導網路輿情作為一種能力來鍛煉,增強網路問政能力,提高執政水平。

一要加強網路技能學習培訓。掌握網路工具是廣大領導幹部的基本功,只有提高對網路的認識,增強網路運用技能,才能沉著應對。工作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不僅要學會電腦的基本操作,還要學會上網看新聞、聊天、查詢網路信息、發送電子郵件、建立博客、參與網路社區論壇討論等等。建議從實際出發,把提高幹部互聯網操作能力列入議事日程,採取有效措施,實現全市縣級領導幹部能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掌握信息,開展科學決策;科級幹部能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開展電腦辦公和對外服務;科級以下幹部能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術。各級黨校要開設專門課程,組織電腦操作、網上瀏覽、信息發布、在線交流等業務學習,加大對領導幹部的網路技術培訓力度。各級各部門要建立學習培訓制度,增強利用網路獲取和把握信息的能力、搜集和傾聽社情民意的能力、利用網路與民眾互動的能力。

二要積極開展網路互動交流。網路在線互動,網民的意見建議當場得到回復,可以極大地激發網民建言獻策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市領導與網民在線交流工作,開設政府在線,為群眾提供24小時的意見受理。網民向市領導、各部門負責人和縣市區政府反映的問題和建議,由市信息中心通過電子公文交換平台分送給職能部門,實現前台受理、後台辦理的「一站式」網路問政服務。建議發起各級政府及部門
「網路發言人」制度,「網路發言人」既可實名,也可虛擬,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各單位網站設立專門點擊欄和留言板;二是公開「網路發言人」的聯系方式,如電子郵箱、QQ留言板;三是建立信息定期發布機制和溝通交流機制,至少一周或每天在網路上發言。同時,「網路發言人」要經常與網友在線交流,定期邀請領導或採取論壇的形式對社會熱點、難點進行探討。在互動交流中要調整好心態,注意實現從領導幹部到普通網民的角色轉換,以平等的身份與網民交流溝通,以此消除官方和民間的隔膜,更好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與民眾的網路互動中,既從領導的角度思考問題,又以普通網民的身份進行對話交流;既體現網路言論的平等性,又注意把握網路互動的引導力。

三要科學合理引導輿情民意。善於用網路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決策部署,充分利用網路多媒體特性,通過使用文字、圖片、聲音、視頻、動畫等各種網路信息技術和手段,生動形象地表現嚴肅的宣傳主題。注重通過網路廣泛了解社情民意,特別是對一些重大社會事件、群體性事件和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在網路問政平台及時發布黨和政府的聲音,加強正面引導,掌握輿論主動權,及時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在群體性事件網路輿情引導工作中,
可建立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網路評論隊伍, 讓他們登陸具有較大影響的各大網站論壇,
以普通網民的身份發表意見和看法。用心研究網路群體性事件發生、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針對一些熱點問題發布有深度、有說服力的帖子, 引導網民了解事實真相,
客觀分析問題, 理智作出判斷。針對網民易受權威左右的特點, 可加強引導者的權威性, 邀請相關專家參與網民的討論, 直接提供專家對事件的理解,
或在線回答網民提出的問題。由這些評論員堅持導向正確和有效引導的統一,在多元中立主導,在多樣中求共識,把網路文化的發展旗幟指向正確的發展方向。

四要探索考核評價長效機制。只有確保公眾在網路上反映的問題得到快速有效的回應,公眾貢獻的智慧能夠被運用到施政實踐當中,才能讓群眾力量和網路科技切實轉化為執政的「生產力」。目前,我市各單位都已經出台一系列的政務公開規章制度,但是在執行方面有待加強。對一些相對簡單的群眾訴求,要落實「首辦負責制、溝通協調制、跟蹤督辦制、回訪反饋制、定期通報制」,杜絕部門因職能交叉而互相推諉的現象發生;對一些復雜問題,要確立多個部門共同解決群眾公開訴求的聯席會議制度,並把對群眾利益訴求的辦復情況,作為一項硬性指標納入到考核體系中。網友留言辦理工作應成為一項經驗交流的重要內容,盡量做到「一日一清理、一周一回復、一月一辦結、一月一分析」。
建議把網路問政工作與完善問責機制結合起來,以市民和網民對政府部門網上辦公的滿意程度為標准,作為考核政府部門工作政績、執政能力的重要依據。探索建立運用網路進行考核、評價和監督的長效機制,強化問責的效能和手段,以提升各部門網路問政的整體水平。

本解答由【謝小夫】友情提供! 若有不足之處望諒解, 希望本次解答對您有幫助! 望您能及時【採納】,在此表示謝謝!有緣下次再見!!!!
——————————————————————————————————————————
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問題,服務廣大網民。【網路知道顧問團】 現招募知道名人、達人、熱心知友。朋友,你有問題?點擊連接,直接提問!感謝大家對【網路知道顧問團】http://..com/team/view/%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9%A1%BE%E9%97%AE%E5%9B%A2的支持與關注,祝大家天天快樂。

Ⅶ 咋給市長反映情況

2019年1月11日凌晨我被別人打成輕傷二級並骨骨折,當時當時派出所出警人員也在場,說先看病,要追究打人者刑事責任,可我們去了派出所好多次,給的說法是證據不足,打人者沒打,,到現在都已經7個多月了也沒給我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