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站資訊 » 怒江如何實現雙語網站設計
擴展閱讀
手機測量軟體排名 2024-03-28 18:06:25
網路安全查看辦公室 2024-03-28 18:06:19

怒江如何實現雙語網站設計

發布時間: 2022-05-26 23:18:35

Ⅰ 魅力怒江網這個網站怎麼

不太好,ui難看 下拉時候頭部太高,載入速度慢

Ⅱ 旅遊策劃是什麼

旅遊策劃

旅遊策劃的定義
旅遊策劃是用超常規思路和方法,對旅遊城市和景區進行定位策劃、產品策劃和營銷策劃,從而實現旅遊城市和景區獲得突破性發展的一系列方法和行為。
旅遊策劃之定位策劃
旅遊形象定位策劃要做好「三個一工程」,即唯一、第一和專一。所謂「唯一」是指人無我有;所謂「第一」是指要做天下第一;所謂「專一」是指不要隨便改變形象。你不是唯一和第一的東西,遊客就沒有來的必要性,世界最高的山珠穆朗瑪峰,第二高的山在叫什麼?亞洲最大的瀑布是黃果樹,一年四百萬遊客,第二大瀑布叫什麼?做老二就等於失敗!

旅遊策劃之產品策劃
旅遊產品策劃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先天的旅遊產品即「天造一半」,二是後天的旅遊產品即「人造一半」。對先天的旅遊產品關鍵在於進行概念包裝策劃,即吸引遊客的USP賣點包裝。對後天的旅遊產品重點在於創意性策劃,即以根據本地歷史文化和自然環境為支撐,創造性打造人無我有的項目。
旅遊策劃之營銷策劃
旅遊營銷策劃包括:品牌形象策劃、目標市場策劃、營銷渠道策劃、價格體系策劃、地面推廣策劃、空中推廣策劃、新聞炒作策劃和網路策劃等整合營銷策劃。
旅遊策劃之賣點策劃
旅遊賣點策劃就是USP策劃,其中包括兩個條件:一是每個景區要有一個獨特的賣點,二是這個賣點是被大多數人接受並歡迎的。賣點就是人們願意掏錢消費的特點。民族的不是世界的,只有世界願意買單的才是世界的。特點是不同,賣點是好處。人們是為好處而買單而不是不同!人們不是買洗發水,而是買漂亮的頭發;人們不是買汽車,而是買速度和面子;人們不是買旅遊,而是買身心快樂!
旅遊策劃之廣告策劃
一級市場廣告:旅遊景區周邊重要城市及省會城市,這是旅遊景區初期主要目標市場,廣告方式主要採用網路廣告詳細展示,報紙廣告深度講解,戶外廣告簡明訴求
二級市場廣告:中國經濟發達地區,京津地區、珠三角、長三角。廣告方式主要採用電視媒體空中轟炸,旅遊公司地面推廣
三級市場廣告:韓國、日本等東亞國家及歐美國家,廣告方式主要採用銷區深入推介,網路鏈接滲透。

旅遊策劃之網路策劃

1、新聞。將企業發生的動態和信息以新聞的形式進行傳播。

2、廣告。採用純廣告的形式進行傳播。

3、軟文。以散文、詩歌、小說、故事等文字形式進行傳播。

4、圖片。用圖片進行傳播。

5、視頻(音頻)。用圖像和聲音進行傳播。

6、活動或者事件。以策劃活動或者事件樹立主題進行傳播。

7、口傳。將感受通過個人的影響力進行傳播。

旅遊策劃和旅遊規劃的區別?
「策劃」顧名思義就是為「出謀劃策」,「規劃」顧名思義就是「按策劃規定設計」,「建設」顧名思義就是「按規劃設計建造」在旅遊開發的過程順序是,先策劃,後規劃,再建設。即策劃指導規劃,規劃指導建設。沒有策劃指導的規劃是亂劃,沒有規劃指導的建設是亂建。

旅遊策劃和旅遊規劃公司
熊大尋策劃機構——中國旅遊王牌的策劃者!
(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智業機構)

公司地位:
2006年首屆中國智庫論壇評選出「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智業機構」是: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熊大尋策劃機構......

熊大尋:
* 中國十大策劃人第一名,策劃最高獎「金鑰匙」持有者
* 被第三屆中國策劃大會授予「中國策劃新一代掌門人」稱號
* 中國策劃20年十大策劃專家
* 《風光》報道「中國城市及旅遊策劃第一人」
* 《羊城晚報》報道:「中國策劃第三階段的代表人」
* 《經營者》報道:「中國商業模式策劃開創者」;「中國策劃少帥」
* 《新營銷.城市黃頁》報道:「中國策劃界第一怪傑」
* 策劃大理、遵義獲「中國策劃金獎」
* 著作《拳打策劃,腳踢廣告》、《江山入劃》

策劃理念:我出奇招,您出奇跡!
成功策劃中國旅遊王牌:大理、香格里拉、怒江、昆明、遵義、井岡山、南嶽衡山,半年炒熱石屏縣,被雲南省政府稱為「石屏現象」!策劃江川、姚安等地縣市
策劃成果:
一、城市及旅遊案例:
策劃大理:「風花雪月」城市形象口號提出者,從2002年為分水嶺,2002年以後大理遊客總數上升到500多萬人,幾乎翻了一倍!實現引資32億元!本案獲中國策劃金獎.大理市楊暉副市長:「熊大尋的策劃為我們頭腦注入核動力」
策劃香格里拉:《大香格里拉戰略策劃報告》經過上報國務院,到2003年,年財政僅5000多萬元的迪慶獲各種財政拔款及貸款4.2億元,2003年、2004年成為香格里拉縣城鎮開發年,機場兩次擴建,城市功能完善,大香格里拉門戶、中心和客廳的事實形成。
策劃昆明:對昆明國際旅遊節「狂歡之都」的定位及昆明「天天是春節」、「天天都是旅遊節」的策劃成為雲南省旅遊二次創業的標志性起點。
策劃南嶽衡山:曹時桂局長興奮地說:「湖南有5000人每天都在思考衡山的定位,一直懸而未解,沒想到你剛到衡山一天就完美解決了!」
策劃井岡山:被戴詩鵬董事長稱為:「20分鍾挽救了2個億的投資」
策劃遵義:遵義市市長慕德貴及規劃局張繼勇局長:「與我們合作過的策劃大師不少,臉紅過的也不少,唯一能征服四套班子所有人的只有熊大尋的方案,後面我們將請同濟大學和中科院,按照熊大尋策劃機構的策劃來進行規劃。」
策劃石屏:短短半年炒熱石屏縣,半年遊客增加四倍!以「海菜腔,煙盒舞,花腰歌舞甲天下!」打造「中國原生態歌舞之鄉」,形成了轟動全國文化旅遊產業的「石屏現象」。石屏縣建設局局長:「熊大尋給我們的『清泉石上流』這個定位,可以用一千年!」
策劃怒江:怒江州旅遊局李局長感嘆:「熊大尋是上帝派來做策劃的!」
策劃江川:江川縣領導評價:「我們在江川30年,不如熊大尋來3天!」其旅遊局及文化局兩位局長皆用「十分嘆服!」四個字評價熊大尋對江川的策劃。
策劃姚安:姚安縣李書記:「熊大尋為我們做的策劃:中國頂尖!無懈可擊!」
李副縣長:「熊大尋的策劃太牛了!把姚安策劃到了極致!」

策劃宿遷:宿遷市繆市長:「熊大尋的策劃方案我連看了三遍!我相信宿遷會因為熊大尋而聞名中外。」

策劃桂平:桂平市原旅遊局董局長:「聽了熊老師的策劃匯報,我很震撼,我在旅遊局八年從未聽過如此高遠的策劃。」桂平市劉副市長:「我非常敬佩熊大尋的才華!相信我們很快就能按照他的方案實現桂平旅遊騰飛。」

策劃無錫梅里古都:尤鎮長:「熊大尋為梅里古都做的策劃,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就是『震撼』。」

策劃陝西勉縣:縣委王書記:「我做了十年的領導,看了無數的策劃、規劃方案,沒有一個能達到我的思想水平,只有今天,我服了。要是能早十年認識熊大尋,勉縣的旅遊就不是今天這個樣子了,熊大尋的策劃太震撼了!」
策劃浙江寧海縣:縣委王書記:「熊大尋的策劃方案非常有創意,非常有操作性,我非常欣賞。」

Ⅲ 陳道明怒批《怒江之戰》,演員衣著不倫不類,擺拍還是作秀呢

《怒江之戰》之所以會讓陳道明覺得非常憤怒,主要的原因是在於他們對於這部作品實在是太不用心了。拍出來的作品,讓人完全感覺不到這是一部抗戰的電視劇,反而像是青春偶像劇的那種。這樣來看,陳道明作為一個老戲骨,看不慣圈裡人這樣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現在的娛樂圈,大家都想要賺快錢,對於影視劇作品根本就不怎麼用心。但是,市場的反饋也是和投入的精力呈現正相關的。你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越多,那麼後期市場給你的反饋就會越好。《怒江之戰》從很多人都非常喜歡的小說到大家都在吐槽的電視劇,主要還是需要從他們這個劇組本身去尋找問題所在處。

Ⅳ 怒江雙語什麼時候開始的

2018年8月28日。
「通過學習,現在我能聽懂一些漢語了」。8月28日,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由雲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怒江州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聯合主辦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民族文字版)贈書暨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人到中年的傈僳族村民曲華敏(諧音)一邊用傈僳語在本子上記錄著她所收獲到的重要信息,一邊告訴記者,她參加這類雙語宣講活動已經是第二次了,「自從開展了雙語宣講,她對政府的政策、方針了解得更清楚了」。讓黨的理論成果在民族地區落地生根。怒江州地處雲南邊陲,少數民族人口佔全州總人口的93.6%,全州還有40%以上的少數民族群眾不懂漢語。這樣的情況在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省總人口三分之一的雲南很有代表性。針對這一情況,我省積極探索在邊疆民族地區宣傳普及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有效措施,創造出了「用民族幹部宣傳、用民族語言講解、用民族文字闡述、用民族節慶展示、用民族文化體現黨的科學理論」的民族「五用」宣講措施,推動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在民族地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Ⅳ 保瀘高速通車結束怒江不通高速歷史,這會給周邊帶來什麼改變

有句話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保滬高速通車,實現了雲南省高速公路網的聯通對接,讓交通網路得到進一步地完善,為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的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支撐和保障。

雲南的怒江,因為高山峽谷比較多,地形也復雜,高速修路是一大難題,經過了5年施工人員的艱苦奮戰,由雲南交投集團投資建設的保滬公路終於建成通車了,怒江從此告別了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實現了與全省高速公路網的對接。

保滬高速的建設

這座橋是在2016年3月開始開工建設的,因為這高速的。路線是從保山市隆陽區瓦窯鎮老營村開始,經過了瓦房,芒英,上江,大南茂,終點站是怒江州瀘水市六庫鎮北小沙壩。全程85.174公里,設計的車速是80公里每小時,採用了雙向4車道高速公路標準的建設。設有三個服務區,6座立交橋,5個收費站。

Ⅵ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如何建立完整的培訓體系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企業培訓體系建立的原則 由於不同的企業在文化、戰略、規模、行業領域等許多方面有著較大的差異,因此企業培訓體系的建設也必須從企業自身的特點和實際出發,在搞清楚培訓體系所包含的內容和本企業培訓現狀外,還要注意遵循以下六個原則:基於戰略原則:培訓的目的是通過提升員工的素質和能力來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讓員工更好地完成本職工作,實現企業經營目標。因此培訓體系的建設必須根據企業的現狀和發展戰略的要求,為企業培訓符合企業發展戰略的人才。 動態開放原則:企業要生存必須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這就要求企業的培訓體系必須是一個動態、開放的系統,而不是固定不變的。培訓體系背心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和目標進行及時的調整,否則培訓體系就失去了實際的意義,就不可能真正發揮推進績效改善和提升企業競爭力的作用。 保持均衡原則:一個有效的培訓體系必須保證企業的員工在不同的崗位都能接受到相應的訓練,這就要求培訓體系的建設必須保持縱橫兩個方向的均衡。縱向要考慮新員工、一般員工、初級管理者、中級管理者,高級管理者之間的各個不同級別,針對每個級別不同能力的要求,設置相應的培訓課程;橫向要考慮各不同職能部門要完成工作需要那些專業技能,以此來尋找培訓需求和設計相應課程。 滿足需求原則:培訓體系的建設必須要在滿足工作需求的同時,滿足組織需求和員工需求。滿足組織需求,才能保證培訓的人才是組織所需要的,而不僅僅是崗位所需要的;滿足員工需求,才能從根本上調動員工的培訓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保證培訓的效果。 全員參與原則:培訓體系的建設,不只是培訓部門或培訓管理員的事,企業培訓體系中的任何一項工作,都不能只靠培訓部門孤軍奮戰,必須上下達成共識,全員參與,必須得到領導的大力支持,必須得到業務部門的積極配合才能完成。 員工發展原則:如果培訓體系和培訓課程的開發能夠與員工自我發展的需要相結合,就可以達到企業和員工雙贏,在員工得到發展的同時,也能為企業的發展作出相應的貢獻。 內容很多,只是基本一部分,你去搜索原內容看看:領導力 資訊 > 企業 > 企業培訓 > 企業培訓體系的建立領導力 資訊 > 企業 > 企業培訓 > 企業培訓體系怎麼建立才能有效

Ⅶ 請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哪一年成立及現狀如何

1958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建州50周年 人口為634912人。 民族概況 傈僳族是我國民族大家庭中一個古老的成員。主要聚居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餘分布在麗江和迪慶、大理、保山、德宏、楚雄、臨滄等州縣。四川省的鹽源、鹽邊、木里、德昌等縣也有分布。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傈僳族人口數為634912。使用傈僳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先後使用過3種文字,一種是西方傳教士創制的拼音文字,一種是維西縣傈僳族農民汪忍波創制的音節文字,第三種是新中國成立後創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已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推行。 傈僳族的名稱,最早見於唐人著述,樊綽的《蠻書》稱之為「栗粟」,被認為是當時「烏蠻」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和彝族、納西族在族源上關系密切。根據民間傳說和歷史記載,公元8世紀時,傈僳族的先民居住在金沙江兩岸,曾受「勿鄧」、「兩林」兩個強大部落的統治。1 2世紀以後,傈僳族先後受元代麗江路軍民總管府、明代麗江土知府木氏的統治。16世紀中葉,由於戰爭以及反對木土司的壓迫和掠奪,大批傈僳族人在頭人木必帕的率領下,渡過瀾滄江,越過碧羅雪山,進入怒江地區。此後的兩個世紀,陸續有大批傈僳族往西和往南,遷入德宏、臨滄、耿馬等地。有的則沿金沙江南下,進入祿勸、大姚等地。19世紀20年代,清朝在靠近內地傈僳族分布的麗江、永勝、華坪等地,實行「改土歸流」。一些世襲的納西族和白族土司為流官所取代。 1908年,雲貴總督府及麗江府派阿墩子(德欽)彈壓委員夏瑚巡視怒俅兩江,夏瑚委任怒管及俅管袁裕才等分別管理怒江及俅江(獨龍江)事務,並下令取締過去康普、葉枝、察瓦龍等地土司對傈僳族、獨龍族的苛派。 1911年,英國殖民主義者侵佔中國領土片馬、魚洞、崗房等地。辛亥革命後,雲南軍都督府都督蔡鍔任命西防國民軍總司令兼第一師師長李根源組成3個殖邊隊進駐怒江地區,從而阻止了英國殖民勢力向怒江的窺伺。此後,雲南地方政府分別在怒江地區建立了知子羅(碧江)、上帕(福貢)、菖蒲桶(貢山)、瀘水等4個行政委員公署,1928年以後分別改為設治局,並在獨成江的茂當設立公安分局,管理獨龍江事務。 社會經濟 新中國成立以前,傈僳族社會經濟發展很不平衡。居住在雲南省麗江、維西、永勝、雲龍、蘭坪、保山和四川省等地的傈僳族已進入封建地主經濟社會。居住在大小涼山周圍的傈僳族,已分化出一些中小奴隸主,從事農業或半農半獵。居住在怒江的傈僳族生產力水平低下,鐵具和竹木農果並用,以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為主,狩獵、採集為輔,社會分工不明顯,手工業和商業還沒有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實行以物易物的交換方法,在碧江、福貢等縣出現一些以物易物的初級市場。怒江傈僳族地區的土地私有制已經確立,農村階級有了分化,但有存在著原始的公有制和家長奴隸制的殘余。土地制度分為個體私有、家族共同夥有、村寨及家族公有3種形式,並普遍存在一種伙有共耕制「哈米貝來合」,這是一種由公有向私有過渡的土地所有制和耕作的原始協作形式。16~20世紀初期,怒江傈僳族還存在過家長奴隸制,奴隸被當作家庭成員或養子看待,日常生活與主人略有差別,社會地位較低,有的奴隸可以贖身為自由民。到1949年為止,怒江地區的家長奴隸制已基本瓦解。 到20世紀50年代為止,傈僳族還保存明顯的氏族殘余。同一祖先後代所組成的集團莆「初俄」,即氏族。怒江地區傈僳族的氏族名稱有虎、熊、猴、蛇、羊、雞、鳥、魚、鼠、蜂、蕎、竹、菜、麻、柚木、犁、霜、?8種,這些氏族名稱同時又是各個氏族圖騰崇拜的象徵。同一氏族之下,由父親的2代至4代人所組成的親族集團稱為「體俄」,即家族之意。家族在現實生活中還起一定的作用。由若干不同的氏族和家庭所共同組成的村寨稱為「亢」。村寨頭人有的是自然形成,有的是各家族老人互相推舉,稱為「搓吾」;由官府委派的頭人則稱為「實帕」。頭人不得世襲,其職責是:對內領導生產,調解糾紛,主持祭祀,對外承頭納貢,攤派夫役,領導血族復仇,締結盟約等

Ⅷ 承德技師學院招怒江初中畢業的學生嗎

承德技師學院2020年信息尚未公布。承德技師學院招生網路對往年進行了梳理招生計劃
承德技師學院簡介學校佔地329畝,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設有兩個校區。校園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各類教學文化設施齊全,標准體育場、籃球館,1600平方米師生健身中心,圖書館藏書10萬余冊。全日制在校生8000餘人,教職工418人。社會培養了1萬多人,形成了師范教育與職業教育並行、中等、與第三產業專業群並行、中等、與高等職業教育並行、全日制教育與社會培訓並行的多元化辦學格局。從2003年開始,先後被評為、國家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國家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國務院扶貧辦第一批勞動力轉移培訓示範基地、對外勞務輸出基地、全國第一批100名高技能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全國中等職業學校職業培訓基地、連續多年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河北省高等專科學校、連續多年被評為河北省教學質量先進單位;2009年榮獲河北省先進集體、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2010年河北省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先進集體、2011<;第十屆全國技能型人才培養突出貢獻獎、2011河北省發展勞動經濟先進單位。第一批<;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建築工程學校。2020年,它贏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非常榮幸。辦學事跡受到各級領導的關注和充分肯定。央視等多家媒體對此進行了多次報道。學校以數控、機械、電氣、焊接、汽車、建築為骨幹專業,以學前教育、物流、商務為特色專業,組建了以服務第二、三產業為主的專業群。根據市場變化,有、汽車工程技術系、現代裝備製造技術系、電氣工程技術系、建築工程與技術系藝術承德經濟管理與現代服務部設計部幼兒園師范學校(設有學前教育部、雙語教育部、藝術教育部)。為了滿足、家長對學歷教育的渴望,學校還與學校合作走出了<;技能+學歷";「一學兩證」和「一學多證」的培養模式,使學生的就業前景十分廣闊。

Ⅸ 誰能給一下僳僳族的雙語資料,急需!越全越好。

民族概況】

僳僳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現有人口57萬餘人。主要分布在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瀘水、福貢、貢山、蘭坪等縣。其餘的散居於雲南省中甸、德欽、維西、麗江、永勝、華坪、寧蒗、漾濞、騰沖、隴川、瑞麗、梁河、潞西、臨滄、耿馬、楚雄、元謀等30餘縣,以及四川省的西昌、木里、鹽源、鹽邊、米易、會理、會東等地。與漢族、彝族、白族、納西族等民族交錯雜居。主要從事農業。

僳僳族歷史悠久。其先民原來居住在金沙江兩岸。16世紀以後開始遷入怒江、德宏等地。族稱唐代即已見諸史端。作為民族自稱音譯的「僳僳」二字,歷史上曾有「栗粟」、「力蘇」、「僳僳」、「力些」、「力梭」、「黎蘇」、「俚蘇」等不同寫法。

僳僳族有自己的語言,僳僳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先後使用過三種文字。一種是西方傳教士創制的拼音文字,一種是維西縣農民創造的音節文字,還有一種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新創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歷史由來】
僳僳族淵源於南遷的古氏羌人,與彝族同屬一個族源。其族名稱最早見於唐代著述。唐代史籍稱「栗粟兩姓蠻」或「栗蠻」及「施蠻」、「順蠻」,均屬「烏蠻」,分布在今川、滇雅碧江、金沙江、瀾滄江兩岸等廣闊地帶;元明時多受麗江諸地納西族封建領主等的統治。16世紀中葉,因不堪納西族木氏土司的奴役和戰爭的威脅,大批僳僳族在頭人括木必帕的率領下,向滇西北怒江等地區遷徙。在17-19世紀,該族人在起義失敗後又曾多次遷徙,一部份進入緬甸;一些人遷到老摑、泰國等。直至清代遷徙還在繼續。在歷史進程中,僳僳族溶進了不少其它民族的血緣。

【語言文字】
僳僳族操僳僳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原有西方傳教士創制的大寫拉丁字母及其倒寫變體作字母的文字,還有一種自己創造的沒有字母的音節符號,均因結構不完善,未通行。1957年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

【文化藝術】

僳僳族能歌善舞,文化藝術豐富多彩。主要節日有澡塘會、嘗新節、闊時節、僳僳年等。信奉原始宗教。20世紀初,一些西方傳教士進入怒江、德宏地區,傳入基督教。

僳僳族人民勤勞勇敢。歷史上,為反抗階級剝削、民族壓迫和英、日等外國侵略者的入侵,曾揭竿而起,進行過多次可歌可泣的斗爭,為保衛和建設祖國西南邊疆做出了重要貢獻。

綴滿愛的頭飾——「俄勒」

僳僳族主要聚居於滇西、滇西北怒江、瀾滄江和金沙江兩岸的河谷山坡地帶。過去因所穿麻布衣服的顏色不同,又分為白僳僳、黑僳僳和花僳僳。聚居在福貢、貢山一帶的白、黑僳僳族,年輕姑娘喜歡用綴有小白貝的紅線系辮,已婚婦女則多喜歡頭戴珠帽「俄勒」。「俄勒」是用珊瑚、料珠、海貝 、小銅珠編織而成的。製作方法是:先選十幾個直徑約2厘米的白色海貝片,把它們鑽出小孔,用線平穿成一個能套住後腦的圓套。海貝圈上半部分的貝片下面繫上一個小銅珠,然後再將小銅珠橫穿成串。這樣便構成了一個以腦後海貝串、額前銅珠串為上下兩邊,以紅白兩色珊瑚、料珠串為中心的簾式、半月形珠帽,戴在頭上正好能將頭顱和兩側耳鬢罩住。婦女們戴上「俄勒」,頭頂上的片片海貝如同銀月高懸在上,下面的串珠,宛如眾星捧月。最下端的銅珠,嵌在前額,金光閃閃,給人一種華美、尊貴的感覺。

關於「俄勒」,僳僳族民間還流傳著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遠古時代,有一年天氣大旱,河水乾涸,莊稼枯焦,飢餓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有一對僳僳族男女青年受米斯神的指點,在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安了家。男的攆山打獵,女的管理家務,兩人逐漸產生了愛慕之情。盡管兩人勤勞耕作,但生活仍十分艱苦。男青年所穿簡陋的獸皮衣服,已無法蔽體、禦寒。姑娘看在眼裡,疼在心頭。於是決心要給小夥子織做一套舒適合體的衣服。她歷盡艱辛,終於找到了蕁麻,之後便不停地撕麻、煮麻、漂洗、捻線,不知經過多少日日夜夜,終於織成一件橫紋麻布長衫。看到心愛的姑娘為了自己不辭辛勞,而陣陣山風襲來,她被吹散的發絲不時擋住視線,刺得她眼睛常常流下淚水的情景。小夥子暗想,能不能製作一頂帽子,攏住姑娘的烏發呢?一個明月高懸的夜晚,他望著天空,幻想著如果能用月亮一樣潔白、光潤的東西做成一頂帽子,把姑娘打扮得象月下的青山,該多好啊!於是,他踏遍千山萬水,終於如願以償地在唐古拉山腳下找到海貝,用姑娘搓出的麻線,把磨好的海貝片和白色、紅色的樹果子穿成串,做出了一頂美觀大方的「俄勒」。一個豐收的中秋之夜,小夥子捧出「俄勒」,伴著月光,戴在姑娘的頭上。姑娘取出長衫,披在小夥子的身上。二人情深意綿,終於結成終身伴侶,生兒育女、繁衍子孫。從此,談情說愛的僳僳族小夥子就必定要做一頂「俄勒」,送給自己心愛的姑娘,做為定情之物。姑娘也要親自織做一件長衫,回贈自己的意中人。這種習俗世代相襲,一直流傳至今。

僳僳族酒文化」

同許多民族一樣,僳僳族同胞也喜歡飲酒。他們的酒有水酒和燒酒兩種,過去多自行釀制。水酒是一種發酵酒。製作方法,是先將玉米、高粱、蕎麥面或稗子等原料搗碎、蒸熟,晾涼後拌上酒葯,然後裝入大罐中,令其自然發酵七八天。飲用時兌水、過濾即可。這種酒酒汁微濁,呈乳白色,酒精含量不高,醇香微甜,有健脾開胃,提神解乏之功效。一直深受僳僳族人民的喜愛。燒酒,僳僳語稱「力基」,是把發酵後的糟水放入鍋中蒸餾而得的蒸餾酒。此酒清澈透明,度數較高,較水酒辛辣爽口。

僳僳人認為,「無酒不成禮」,酒是他們宴賓待客必不可少的飲料。按傳統習俗,飲宴伊始,主人要先將自己的竹筒杯斟滿,並往地上灑倒少許,表示祭祖先。接著自己先舉杯略飲,表示酒是好的,然後才將客人的酒杯一一斟滿,雙手捧獻給客人飲用。

在僳僳族的飲宴習俗中,最有趣的莫過於飲「同心酒」了。「同心酒」,亦稱「合杯酒」、「雙邊酒」等。是指2人同捧一筒或一碗酒,相互摟著對方的脖子和肩膀,一起張嘴,仰面同飲,使酒同時流進主客雙方嘴裡的飲酒習俗。飲用同心酒,一般不分男女,親朋摯友或戀人之間均可進行。過去常用於招待貴客、簽約盟誓或結拜兄弟等場合。

同心酒象徵著團結和友誼。酒席宴中,如果僳僳族同胞邀請你同杯共飲的話,那就意味著他對你充滿了信任,把你當成了朋友。

【風俗習慣】

闊時節與澡塘賽歌會
僳僳族節日眾多,規模較大的有「闊時節」、「新米節」、「刀桿節」、「火把節」、「收獲節」、「澡塘會」、「拉歌節」、「射弩會」等。 「闊時節」,亦作「盍什節」。「闊時」是僳僳語音譯,「歲首」、「新年」之意。是僳僳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因過去多以對物候的觀察來決定日期,故各地沒有統一、確定的節期。一般多在公歷12月下旬至第二年1月舉行。1993年12月,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決定,每年12月20至22日為闊時節,以便讓各地僳僳族同胞能同迎新年,共慶佳節。

節日期間,一般都要釀制水酒、殺雞宰豬、舂粑粑,准備各種豐盛的食品。還要采折與全家男人人數相同的松樹枝插在門口,寓寄祛疾除病,幸福吉祥。同漢族的習俗一樣,除夕之夜要吃團圓飯。即使有人身在他鄉,家人也要為他留出席位、擺設碗筷。有的地方,從除夕開始,禁止到別人家裡去,即使是分了家的父子兄弟也不能往來。直到初三後才解除限制,多數地方從初一開始,人們便聚集在曬場或開闊地,開展對歌、跳舞、盪鞦韆、射弩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怒江地區的僳僳族同胞有的還要前往瀘水縣登埂澡塘參加「澡塘賽歌會」活動。

有趣的是,過闊時節時,僳僳族同胞誰家舂出的第一塊粑粑都會先拿給狗吃。據說,這是為了感謝狗「給人間帶來糧種」。僳僳族民間流傳著不少狗與糧種的傳說,如其中一則說,古代人類浪費糧食驚人,天神知道後大怒,下令將所有糧食收回天庭。人類面臨滅頂之災。在此危難時刻,一隻狗奮不顧身,順桿爬上天宮偷來糧種,拯救了人類。

刀桿節在僳僳族農歷二月八日,僳僳族農歷二月八日的刀桿節,相傳是紀念一位對僳僳族施以重恩的古代漢族英雄。僳僳族人民把這位英雄獻身的忌日定為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並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徵儀式,表達願赴湯蹈火相報的感情。刀桿節這天,幾名健壯男子先表演「蹈火」儀式。他們赤裸雙腳,跳到燒紅的火炭堆里,表演各種絕技。第二天,他們把磨快的36把長刀,刀口向上分別用藤條橫綁在兩根20多米高的木架上,成一刀梯。表演者空手赤足,從快刀刃口攀上頂端,並在桿頂表演各種高難動作。如今,這項驚險的傳統祭奠儀式,已演變為僳僳族好漢表演絕技的體育活動。

「澡塘賽歌會」,又稱「春浴節」,也是僳僳族的傳統節日盛會。現多於僳僳新年的正月舉行。地點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首府六庫市以北10餘公里處的登埂、馬掌河等溫泉。屆時,鄰近各縣、區的群眾身著盛裝。攜帶干糧、行李,甚至炊具紛至沓來。平時寂靜的溫泉,此時處處帳篷林立,人頭攢動,歡歌笑語,熱鬧非凡。過去以洗浴治病為中心的春浴節,現在成了人們休閑度假、歌舞狂歡的節日。尤其是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幾十人一幫、數百人一夥,賽歌、對詩,尋找愛的伴侶,通宵達旦,樂此不疲。

「江沙埋情人」,是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福貢縣一帶僳僳族青年的傳統節日娛樂、求偶活動。每年正月初四、初五左右舉行。屆時,男女青年們歡聚怒江河畔,歌舞嬉戲。還要在同伴的幫助下,在沙灘上挖出沙坑,將意中人抬入「埋葬」,並裝出非常悲傷、痛哭流涕的樣子,唱喪歌,跳喪舞。取鬧過後,才將意中人拉出。他們認為,通過這一活動,一來表示戀人間感情的真摯與深厚,二來可以將附在意中人身上的「死神」埋掉,使意中人健康長壽。

「嚼煙與「貼面酒」
僳僳族男女都有嚼煙與飲酒的習俗。客人來了,要敬送煙絲;男女尋求伴侶要丟煙絲盒為信物。可見煙絲在僳僳族人生活中的位置。
嚼煙時,先將煙絲放入口中,然後放點由檳榔根、李子樹皮,栗樹葉一起熬成的黑色膠狀物質和熟石灰慢慢咀嚼。不久,口唇就象抹了椰子紅。如今,一些婦女認為,嚼煙有失大雅,戒煙逐漸成了她們的自覺行為。
「貼面酒」,也叫雙杯酒和同心酒,是僳僳族男女社交場面的一種嬉戲趣鬧的方式。他們常把自己釀的濃度高的酒藏與家中,留作款待客人。至於宴會歌舞較大的場合,則往往飲臨時釀制的水酒,以免喝醉。僳僳族飲酒時所的盛器,較原始的是竹筒,現在有時用陶瓷器皿。飲酒時,主人取一竹筒酒,與客人臉貼臉地一同喝光,不得有酒溢流滴地,否則就要從頭來過。飲「貼面酒」是絕對不避男女之嫌的,夫妻同宴,丈夫與其她女子貼面而飲,妻子也與其他男子來個「雙杯盡」,這都是正常的現象。
初來乍到的外界人,往往被當地人灌得臉熱腹脹,而主人卻若無其事。原來,主客雙方喝「貼面酒」時,主人怕酒溢出,筒口稍向客人方向偏斜,客人怕酒溢出,自然「咕嘟咕嘟」的張嘴迎酒,主人卻少飲了酒量。不過,這種喝酒場面確實奇特難得,常給客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溫泉「春浴」
怒江峽谷的僳僳族人民至今仍保留著「春浴」的風尚。凡沿江兩岸有溫泉的地方,都是人們歡聚沐浴的場所。春節期間,人們帶著年食、行李在離溫泉不遠的地方塔起竹棚,或找岩洞歇宿。在溫泉住上三五天,進行沐浴。溫泉分上池和下池,一般情況下男子在上池,婦女在下池,但距離較遠。有的每天洗五六次,他們認為只有反復洗浴,才能消除疾病,增強免疫力,才能有充沛的精力投入新的一年的勞動生產。在六庫附近的溫泉地區,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形成了群眾性的「溫泉賽詩會」。屆時,數公里外的歌手們都要趕來賽歌對詩。每當這個時刻,溫泉附近點點白色的帳篷,日夜不熄的篝火邊擺著甘涼的米酒和香噴噴的年食,歌手們一面吟詩對歌,一面品嘗各自帶來的美酒佳餚。新老歌手們,就是在這種繼承和發揚本民族傳統文化娛樂活動中,為新春佳節增添歡樂氣氛。藉助「春浴」賽詩對歌潛移默化的影響,陶冶人們的高尚情操,培育團結友好的社會風尚。

除此活動外,福貢一帶的僳僳族青年還要舉行「頭頂射雞蛋的」射弩比賽。比賽時,男青年身背箭包,手持弩弓,自己的心上人頭頂扣一碗,碗底上置雞蛋一枚(或頭頂一木碗,碗中盛米、置雞蛋)為靶,站於幾米之外。比賽開始,男青年不慌不忙,拉弦搭箭,扣機擊發,只聽「啪」的一聲,蛋花飛濺,心上人則安然無恙,頓時,場上爆發出一片熱烈的掌聲。這是一項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比賽,是比技術、賽膽量、見真情的活動。當然,技術不精的小夥子,寧可射不中雞蛋,也不會傷了心上人的。

【社會活動】

僳僳族經濟以農業為主。主食玉米、蕎麥等。喜歡飲茶、喝酒、吃砣砣肉。住房多為干欄式竹木結構的二層樓房,也有平房式的木楞房或木板房。服飾各地不一。男子多穿麻布長衫、及膝黑褲。頭戴黑、白或藍色包頭。婦女多上穿右襟衣,下穿百褶裙。頭戴用貝片和珊瑚珠等串綴而成的珠帽「俄勒」或各色包頭。過去因服飾的顏色不同,曾有「白僳僳」、「黑僳僳」、「花僳僳」之俗稱。

弩弓與毒箭

「明《景泰雲南圖書志》載:「有名栗粟者……常帶葯箭弓弩,獵取禽獸」。《南詔野史》載:「力些,即栗粟,……尤善弩,每令其婦負小木盾前行,自後射之,中盾而不傷婦」。這是史籍中對僳僳族精湛弩技的記述和描寫。

僳僳族居住的高山峽谷區,過去漫山遍野都是茫茫的原始森林,各種飛禽猛獸出沒林間。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勤勞勇敢的僳僳族人民發明、創造了各種各樣的生產工具,練就了一整套與凶禽猛獸搏鬥,及適應環境、改造自然的技能與本領。弩弓與毒箭便是其中的代表。

弩是一種利用機械力量射箭的弓。僳僳族的弩由弩身、弩板、箭槽、弩弦、弩牙和弩機組成。弩板用堅硬而又富有彈性的岩桑木或青崗栗木製成,大小不一。弩弦用4股粗細適當的精細麻線扭制而成。弩牙和弩機均用骨頭製作。使用時,把堅韌的弩弦拉到弩牙,箭放在弩身之上,瞄準目標後扳動弩機,利用弩板、弩弦的彈力把箭射出。

弩箭由竹塊削制而成,頭尖可套鐵鏃。尾部安有用竹皮折成的、可增加飛行穩定性的三角形尾翼。分無毒的普通箭和毒箭兩種。普通箭一般用來射殺飛鳥、松鼠、野雞、野兔等小動物。對付兇猛體壯的虎、熊、野豬等大動物,就必須使用毒箭了。毒葯是用巨毒的野生植物黑草烏的根莖泡製而成的。將其塗於箭頭尖端的小溝處便成了毒箭。這種毒箭毒性極強,箭鏃射入肌體,一接觸到血液,很快就會流遍全身,使動物中毒身亡。

僳僳族的弩和箭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其形狀的確定,材料的選擇,箭鏃的安裝,箭尾尾翼的設計等,都體現了多方面的科學原理,反映了僳僳族人民的科學才能與智慧。

僳僳族的勁弩毒矢,不僅是他們的傳統狩獵生產工具,而且還曾作為武器,在反抗歷代封建統治階級的民族壓迫和經濟掠奪的斗爭中,在反抗外國侵略者、保衛祖國邊疆的斗爭中,發揮過巨大作用。

今天,僳僳族地區的面貌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作為生產工具,弩的使用已大為減少,但在許多體育競賽和群眾性娛樂活動中,仍然英姿屢現。

頂杠與盪鞦韆

僳僳族的傳統體育活動多源於生產和生活,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融娛樂與健身於一體。較為流行的有頂杠、盪鞦韆、爬刀桿、摔跤、砍竹桿、溜索競渡、拿石頭等。

頂杠是一種非常簡單、方便而有趣的體育娛樂活動。無需特殊場地和器材,只需一根木杠和一小塊平地即可。茶餘飯後,勞動間隙均可進行。具體形式為:用一根長2米左右、碗口粗的木頭作頂杠。比賽時,兩人各手握木杠的一端,並頂於肚臍稍上處。雙腳呈弓步,前腳站穩保持身體平衡,後腳用力向前蹬,身子向前傾、頂,把對方頂出規定界限即為取勝。

此活動雖然簡單,但要想取勝,必須既有力量,又有經驗和技巧,只有兩方面巧妙結合,才能穩操勝券。如,在雙方僵持不下時,可採取突然擺動身體和木杠的方法,導致對方重心失衡,再趁機用力將對方頂出界外。或者採用杠桿原理,前面的手將頂杠稍微向上抬,後邊的手往下壓 ,可達到四兩撥千斤的奇效。

盪鞦韆是僳僳族最普及、參與者最多的體育與娛樂活動。僳僳族的鞦韆又分「盪秋」、「車秋」和「磨秋」三種。
「盪秋」是以繩子或藤條為盪索,將其懸掛於高大樹木的橫枝或特設的鞦韆架上即可。盪法有單人、雙人兩種。競賽方法是以咬下規定的樹葉或盪得最高者為優勝。

「車秋」因形似紡車而得名。「車」用兩個長方形木框十字交叉而成。交叉處橫穿一軸,可橫架木樁上轉動。與軸平行的四條框架上各綁一弔凳。比賽方法:4人一組,分別坐於4個吊凳上,隨「車」繞軸旋轉,轉到地面一側時用力蹬地,使「車」不停地轉動,以在規定的時間內轉圈多者為勝。

「磨秋」由立柱和一根橫木組成。立柱高1.5米左右,其頂端削出一個小磨軸。橫木長約五六米,中間打一小洞,套在立柱頂端的磨軸上,即可作旋轉運動。因轉動時兩端如鞦韆般上下擺動,又如推磨狀環周運行,故名。使用時,橫木兩邊人數相等,同時手握橫桿,趴於其上。腳著地者使勁蹬地,磨秋便飛轉不已,且兩端會交替上下,驚險而有趣。既可鍛煉身體,又能培養人的勇敢精神。

【僳僳族的天文歷法】

有許多僳僳族分布的山區,氣候異常復雜。例如怒江、碧江、福貢、貢山、瀘水地區,尤其是碧羅雪山、高黎貢山,一東一西,雄峙怒江兩岸。怒江、瀾滄江、獨龍河谷到山巔,垂直落差4000多米,形成了熱、溫、寒三種不同的氣候。午時在江邊揮汗如雨,可是在山巔上,早晚仍是數九寒天,而山腰卻是溫和宜人。長期以來,僳僳族人民非常熟悉地根據地形分布的海拔高度的時序,科學地掌握生產節令和安排作物品種。他們根據山花開放、山鳥鳴囀、大雪紛飛的這種自然現象變化規律創造了「自然歷法」,並將其作為判斷生產節令的物候。多年來,僳僳族人民已習慣於把一年四季劃分為:花開月〈三月〉、鳥叫月〈四月〉、燒火山月〈五月〉、飢餓月〈六月〉、採集月〈七、八月〉、收獲月〈九、十月〉、煮酒月〈十一月〉、狩獵月〈十二月〉、過年月〈一月〉、蓋房月〈二月〉等十個季節。�
據《雲南備徵志》載:「耕種皆視花鳥,梅花歲一開,以紀年,竹花六十年一開,以記甲子,杜鵑花雇〈開〉工花,雌花開宜耕種。」《雲龍州志》則說:「以冬月初一為元旦,用栗葉為年樹。」

他們能從四季循環變化中,掌握了演變過程的本質是地球的運動。並將這種認識推廣到對宇宙的認識,得出了星座每十二年變化一次、六十年為一甲子的認識。

Ⅹ 雲南怒江自治州發展面臨的問題是什麼

雲南怒江自治州可持續性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1 雲南怒江流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意義
雲南怒江流域地處我國西南邊陲,在雲南省境內幹流長624 km ,流域面積2. 4 萬km2 。從我國大江大河流域的系統格局來看,該流域雖然面積不大,在我國和雲南省境內的幹流也不長,但其生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經濟和政治意義。
(1) 怒江流域是我國西部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而經濟欠發達的典型地區。在實施西部大開發的宏觀戰略中,如何正確認識怒江流域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劣勢,構建符合當地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特點的區域產業體系,實現流域的可持續發展,不僅關繫到流域自身經濟水平的提高和生態環境治理,而且對於西部其他類似地區的區域開發,也具重要的前期探索和借鑒作用。
(2) 怒江是我國16 條重要的國際河流之一,怒江流域可持續發展是我國開發沿邊地區,穩定和繁榮邊疆經濟,建成良好的國際經濟環境的重要工程。怒江源於我國西藏,為中、緬、泰多國河流。怒江流域下游國家是世界上經濟不發達的貧困國家,經濟實力相對較弱,雲南怒江流域生態環境治理和區域開發缺乏良好的國際經濟支撐,而只能主要依賴我國自身的投入,流域治理與開發的難度較大。但雲南怒江流域的開發,是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對全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貢獻,流域的開發與治理對下游其他國家的生態環境保護還有著重要的國際政治意義。
(3) 怒江流域可持續發展是我國實施反貧困戰略的需要。怒江流域是我國目前經濟發展水平最落後的地區之一,農業生產水平低,工業基礎差,貧困人口比重大,實現怒江流域的可持續發展,實際上是我國貧困地區實施扶貧工程的重要實踐,它對於提高我國國民經濟的整體水平和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典型示範作用。
(4) 怒江流域可持續發展是我國民族團結、共同發展的需要。怒江流域是我國僳僳、怒、獨龍、白等少數民族的發源地,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地域。流域開發的成功實施,不僅將促進經濟發展,提升區域經濟質量和人民生活水平,而且可兼顧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它對於維護我國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都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5) 怒江流域可持續發展是我國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物資源持續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怒江流域生物資源豐富、生態景觀復雜多樣,是全球生物多樣性和生態景觀保護的重要地域。但由於其自然環境脆弱,一經破壞,恢復難度大,加之,近期人口的超載,流域生態系統正遭受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人類干擾,亟待進行科學合理的流域開發與保護,以實現流域的持續發展,使自然界寶貴的基因庫得以最大限度的保留。

2 雲南怒江流域生態經濟格局與資源環境特徵
雲南怒江流域處於東經98°07′~ 100°02′, 北緯24°07′~28°23′之間,屬青藏高原向雲貴高原過渡的狹
長地帶,行政區劃上主要包括怒江州的貢山、福貢、瀘水3 縣和保山地區的保山、施甸、龍陵和昌寧4 縣市,土
地面積2. 4 萬km2 , 人口201. 2 萬, 分別占雲南省的6. 1 %和4. 8 %。雲南怒江流域生態經濟格局與資源環
境特徵如下。
2.1 自然景觀多樣,但區域生態系統抗性弱,自恢復機能較差
雲南怒江流域是橫斷山脈的組成部分之一,主要由起伏巨大、南北縱貫、東西並列的高黎貢山、怒江河谷和怒江山脈(碧羅雪山的南部) 組成,流域內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形破碎而陡峻。根據地質構造和岩性的不同,怒江流域自北向南可分為極高山峽谷區、高中山峽谷區和中山峽谷區3 個地貌亞區。由於經歷長期的地殼運動,流域內斷裂帶發育完全,構成了以山地為主,高中山峽谷與低山丘陵、盆地(壩子) 相間排列的景觀格局。其中, 在怒江州山地佔土地總面積的97 % ,在保山地區山地佔土地總面積的91. 8 %。由於雲南怒江流域地勢高差大,山巒起伏,河谷深切,加之地形破碎和土層薄、石頭多等,造成區域生態系統抗性弱,自恢復機能較差。地表植被一旦破壞,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極易發生,環境恢復難度較大。流域內除少數山間盆地(壩子) 、階地、沖洪積扇土壤耕作層較厚外,其他地方耕作層較薄,水土流失危害嚴重,不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
2.2 土地資源人均量大,但質量差,且利用不合理
雲南怒江流域人口密度為84 人·km- 2 ,土地資源總量較豐富,人均土地資源賦存是雲南省平均水平的1. 27倍,但土地資源利用不合理,主要表現在2 個方面。首先,從怒江流域土地資源結構看,耕地面積29. 5 萬hm2 ,占土地總面積的12. 5 %;林地面積148 萬hm2 ,占土地總面積的62. 7 %;園地、牧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分別佔1. 1 %、2. 2 %、1. 3 %和18. 4 %。林業用地比重大的特徵十分明顯,但農業產業結構與資源結構特徵極不相稱。農業內部種植業產值達63. 9 % ,林業產值僅佔8. 1 % ,林業用地多、林業資源豐富的優勢遠未得到發揮,而自然條件相對不適合的種植業比重又過大。
其次,怒江流域降水豐沛,福貢、貢山、龍陵等縣多年平均降水量均在1 350 mm以上,而且主要集中在5 月—9月,加之山高坡陡,種植業規模過大,導致了嚴重的水土流失。目前,怒江流域土壤侵蝕面積已達到31. 7 %,而且仍呈加重趨勢。
2.3 動植物資源豐富,但保護難度大
雲南怒江流域是古熱帶植物區系和泛北極植物區系,中國- 日本植物區系和中國- 喜馬拉雅植物區系過渡交匯地帶,同時又是古北界和東洋界2大動物區系的通道。在地質構造上,雲南怒江流域處於南亞次大陸與歐亞大陸鑲嵌交接帶,地質構造復雜,新構造運動活躍,垂直高差巨大,立體氣候垂直分異明顯。加之,第四紀以來受冰川侵襲的影響不大,從而形成動植物傳播的天然通道和「避難所」。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和立體氣候,孕育出完整的植被垂直帶譜景觀與多種森林植被類型,為不同類型的動植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的理想場所,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從植物種類來看,僅怒江峽谷區內的貢山、福貢和瀘水3縣(含原碧江縣) 有維管植物185 科、878 屬、3 138 種(含亞種、變種和變型) ,分別占雲南省同類植物科、屬、種總數的56. 7 %、40. 5 %和20. 8 % 。怒江流域內動物種類也很豐富,尤其是珍稀保護動物種類多。怒江流域內有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 列為具有國際意義的A 級自然保護區———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省級怒江自然保護區,保護面積共計4 578 km2 ,占流域面積的19. 1 % ,是我國乃至世界野生生物資源保護的重要區域之一。保護區內脊椎動物581 種,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有羚牛、印支虎、白眉長臂猿、滇金絲猴等共計81 種。此外,保護區內還有昆蟲844 種,真菌133 種。但怒江流域景觀垂直帶譜過渡急速,生態系統的平衡調節能力較弱,抗外界壓力的能力差。植被遭受破壞或環境受到污染後,造成動植物種群波動顯著,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難度較大。
2.4 旅遊資源多樣,但開發程度偏低
雲南怒江流域旅遊資源集稀有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獨特的民族風情於一體。在自然景觀方面,雄偉高大的高黎貢山和氣勢磅礴的怒江,是入選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三江並流」的核心部分;流域內生物資源異常豐富,是開展科學考察和生物多樣性研究的理想場所。龍陵的邦臘掌熱泉、昌寧的雞飛風光、瀘水的登埂溫泉等都是集觀光、療養和健身多功能於一體的自然景觀資源;怒江流域喀斯特地貌發育,形成了豐富多彩、形態各異的岩溶景觀,如龍陵的勐糯仙人洞、施甸清平洞風景區、瀘水的青山溶洞和福貢的月亮石等;此外,流域內還有眾多的高山湖泊和飛流瀑布,如高黎貢山的聽命湖、碧羅雪山的恩熱依比湖、乾地低依比湖和高黎貢山的三疊水瀑布、瀘水的滴水岩瀑布等。人文旅遊資源主要集中在歷史文化名城———保山市,主要景點有武侯祠,玉皇閣建築群,九龍勝地———易羅池,佛教勝地———梨花塢、卧佛寺和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光尊寺。民族風情別具一格,對來自國內外的旅遊觀
光者有著極大的魅力。怒江流域是僳僳、彝、怒、傣族等少數民族匯集區,各民族不同的發展歷史和獨特的
民族文化,構成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如僳僳族的刀桿節、彝族的火把節、傣族的潑水節、怒族的「仙女節」
等民族節日和千腳落地房、木楞房、土掌房等民居均具有極高的觀光休閑價值。
但是,由於地處邊遠地區,旅遊環境比較差,交通、通訊、住宿等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加之旅遊經營管理經驗不足,服務水平偏低,資金投入缺乏等原因,怒江流域旅遊資源開發程度低,絕大多數景點尚處於未開發狀態。據怒江州旅遊資源普查統計,怒江州普查的400 個景點景觀中,未開發的景點多達320 個,開發利用率僅為20 %。
2.5 經濟發展水平偏低,產業結構不合理
雲南怒江流域地處偏遠,對外交通不便,信息不靈,資源分布時空組合欠佳,加之開發歷史較短和科技、教育、文化發展相對滯後,制約了流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怒江流域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GDP) 2 642 元,比雲南省平均低1 615. 2 元,為全國平均水平的41. 9 % ,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指標除人均糧食產量基本接近全國平均水平以外,人均國有單位固定資產投資額、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職工平均工資、農民人均純收入均低於雲南省平均水平,分別為全國平均水平的33. 0 %、35. 6 %、87. 6 %和64. 5 %。此外,流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流域內農村人口中尚有7. 9 萬人(佔全州農業人口的34. 6 %) 未解決溫飽問題。
怒江流域經濟的發展主要依賴於土地資源的農業開發利用。流域內工業發展緩慢,產業體系尚處於低層次的起步階段。在怒江流域GDP 構成中,第一產業比重為46. 3 % ,比雲南全省平均水平高23. 4 個百分點,而第二產業比重則較全省平均低23. 9 個百分點,產業產值結構處於第一產業> 第三產業> 第二產業的低水平階段。在工農業總產值中,農業總產值佔31. 4 % ,比雲南省平均高2. 0 個百分點。怒江流域產業結構不合理及經濟整體水平較低,還導致了與此密切相關的區域城鎮化水平偏低,非農業人口比重僅為10. 8 % ,不及全國平均水平的1/ 2。
2.6 教育、科技發展滯後,科技推廣應用遲緩
雲南怒江流域經濟發展水平整體偏低,加之少數民族大雜居、小集居的分布格局,各民族之間語言差異以及各村寨之間受山體、河流阻隔等因素,增加了居民接受教育的難度,致使流域內農村人口文化水平偏低,教育、科技水平偏低,發展滯後。根據我國第4 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怒江州12 歲以上的文盲和半文盲占同一年齡段人口的46. 3 %。教育的滯後發展直接制約了科技的推廣應用,流域科技推廣力量薄弱,部分地區生產經營方式粗放,良種良法和一些與之配套的實用耕作技術難以推廣,作物單產水平比全省平均低20 %~60 %。保山地區和怒江州每100 萬人中自然科技人員僅40~50 人,約相當於雲南全省平均的1/ 4。
3 怒江流域可持續發展對策建議
雲南怒江流域具有相對良好的邊境貿易與經濟發展的區位條件,且自然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又面臨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良好機遇,流域開發的時機已經到來。但由於流域社會發展程度偏低,區域經濟滯後,生態系統脆弱,流域開發還面臨著貧困人口過多、資金投入乏力、生態環境恢復和保護工程量大等問題。從流域可持續發展和流域生態經濟系統角度分析,當前流域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最迫切需要理順和解決的矛盾主要集中在3 個方面:即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與生態環境的保護治理和恢復重建,流域產業體系重建與近、中期支柱產業(或主導產業) 的確立,以及貧困區域和貧困人口脫貧方式的選擇。因此,建議從以下5 個方面加快流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建設。
3.1 開展流域經濟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制定流域可持續發展戰略怒江流域地緣優勢明顯,生物、礦產、能源資源豐富,具有良好的區域開發條件;但由於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滯後,自然環境已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壞,需要盡快開展流域經濟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期在摸清資源量、質特徵和確定區域發展阻滯因子的基礎上,提出適度超前又切合區域特點的區域開發戰略。尤其是隨著西部大開發的進行,怒江流域資源開發強度和經濟發展速度將明顯加快,迫切需要在原有區域問題研究的基礎上,對現階段流域社會經濟發展、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等問題進行全面探索和專題性研究,對諸如區域開發總體戰略、區域產業結構構建、產業發展優先序和開發投入機制等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宏觀性、系統性、綜合性問題開展更為深入的研究和科學論證。
3.2 實行退耕還林還草,實現生態經濟系統良性循環
坡地墾殖是怒江流域農業發展的最突出特徵,也是流域內一系列生態環境演化的根源之一。按照國家生態建設規定,坡度在25°以上耕地,禁止種植任何農作物,必須退耕還林還草,雲南怒江流域退耕的面積約為4 萬hm2 。由於陡坡墾殖的耕地在耕地總量中所佔的比例大,流域內第二、三產業發展滯後,人口對耕地和種植業的依賴性過強;在目前情況下,大范圍實行退耕還林有必要但不大可能實現。因此,怒江流域陡坡墾殖問題的解決,需要根據不同地域的具體條件,採用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和農林復合等多種方式分步進行。此外,在進行退耕還林還草時,應結合國家和雲南省扶貧開發和以工代賑的實施,選擇一批工程地質條件和水利建設條件較好的成片坡耕地,實行坡改梯,建設一定數量可持續集約利用的梯田、梯地,保障流域大宗農產品的穩定生產,促進退耕還林還草順利實施。
3.3 分步開發旅遊資源,逐漸壯大旅遊產業
怒江流域具有高山峽谷、少數民族風情和原始自然生態3 個資源優勢和1 個邊境地緣優勢,為旅遊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由於經濟、社會因素的制約,雲南怒江流域旅遊產業發展必須突出重點,選擇資源質量高、投資小、見效快、示範帶動作用強的景點優先開發。根據怒江流域區域經濟環境特徵及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遠離客源市場等特點,近期旅遊開發應以保護性開發為主,優先選擇開發部分高質量的景點 ,近期應重點開發怒江峽谷景觀、保山地區人文景觀和高黎貢山自然與生態景觀。開發旅遊景點採用「兩線一片」的布局,即怒江峽谷線、保山人文線和高黎貢山百花嶺生態景觀片。近期可利用雲南旅遊業已有的良好周邊環境,優先開發(大理—) 六庫—上帕—開茨—丙中洛(或獨龍江) 、(大理—) 保山—龍陵( —瑞麗) 和(大理—) 保山—芒寬百花嶺(或騰沖—盈江) 3 條旅遊路線。
3.4 加大生物資源的開發力度,培養新型生態產業
(1) 建立生物資源開發、生產和加工基地,形成優勢產品和產業。
在充分開發天然生長的雲南黃連、胡連木、雲木香、杜仲、砂仁、獼猴桃、烏桕、油桐等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生物資源的基礎上,注重生態環境保護,並選擇適宜地域,採用人工培養的方法,發展人工種植,彌補野生生物資源總量的不足,形成穩定的規模化生產和加工基地。
(2) 組建生物資源開發的龍頭企業,用產業化發展的思路,形成在國內外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骨幹企業,帶動產業群體高效發展。
(3) 加大科技投入,從資源的精深加工入手,盡快使生物資源轉化為名、特、優商品,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價值,提高產業效益,把生物資源開發培養成為帶動流域經濟發展和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3.5 以引進實用科技為主,增強勞動者的科技素質和生產技能,提高生產力水平根據怒江流域近期產業建設的需要,採用特殊的優惠政策,多形式多途徑引進高素質、高檔次的科技人員,以人才引進為突破口,帶動支柱產業的發展。針對怒江流域少數民族人口比重大、文化程度不高的特點,在現階段快速引進和推廣適用技術,把提高勞動者的生產技能作為提高區域科技水平的重心。重點採用樹立科技示範典型、農民短期培訓、專題技術講座等方式,調動農民學習科技文化的積極性,以實用科技的先期介入帶動區域社會經濟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