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國內網路安全事件都反饋給誰
擴展閱讀
關閉連接網路助手 2025-07-28 00:24:02

國內網路安全事件都反饋給誰

發布時間: 2022-07-31 15:43:20

1. 我國曾面臨哪些網路安全事故是如何應對的

相關如下:

1. 網路建設單位、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缺乏安全防範意識,從而就不可能採取主動的安全 措施加以防範,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位置。

2. 組織和部門的有關人員對網路的安全現狀不明確,不知道或不清楚網路存在的安全隱 患,從而失去了防禦攻擊的先機。

3. 組織和部門的計算機網路安全防範沒有形成完整的、組織化的體系結構,其缺陷給攻擊 者以可乘之機。

4. 組織和部門的計算機網路沒有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從而導致安全體系和安全控制措施 不能充分有效地發揮效能。業務活動中存在安全疏漏,造成不必要的信息泄露,給攻擊者以收集敏感信息的機會。

5. 網路安全管理人員和技術有員缺乏必要的專業安全知識,不能安全地配置和管理網路, 不能及時發現已經存在的和隨時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對突發的安全事件不能作出積極、有序和有效的反應。

2. 哪條法律規定信息網路安全事件的主要責任人

侵權責任法的規定是針對機關外的攻擊人和惡意傳播人而言的。
第三十六條:網路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網路用戶利用網路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被侵權人有權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網路服務提供者知道網路用戶利用其網路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如果要追究內部責任,那麼就要看《公務員法》的有關規定了

3. 發生信息安全事件應及時響應反饋至哪個信息部門牽頭涉及到信息系統和安全管控

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的領導下,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中央網信辦」)統籌協調組織國家網路安全事件應對工作,建立健全跨部門聯動處置機制,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保密局等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相關網路安全事件應對工作。必要時成立國家網路安全事件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負責特別重大網路安全事件處置的組織指揮和協調。
加強網路安全應急技術支撐隊伍建設,做好網路安全事件的監測預警、預防防護、應急處置、應急技術支援工作。支持網路安全企業提升應急處置能力,提供應急技術支援。

4. 中國哪個部門負責中國網路安全

國家計算機網路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

英文簡稱是CNCERT,成立於2002年9月,為非政府非盈利的網路安全技術中心,是我國網路安全應急體系的核心協調機構。

CNCERT在中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設有分支機構。

5. 國家網路安全交給360了嗎

沒有
360公司主要是互聯網技術,特別是安全技術的研發和網路安全產品的設計、研發和運營。360的發展與整個國內外互聯網行業的發展息息相關,伴隨著全球互聯網普及,互聯網安全威脅持續增長,各類網路攻擊和網路犯罪現象日益突出,根據中國互聯網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就在2016年遭遇過網路安全事件的用戶佔比達到全體網民70%,其中網上詐騙是網民遇到首要網路安全問題。39.1%的網民曾經遇到過這類安全事件。

6. 網路信息安全事件的案例有哪些

2013年國內外網路安全典型事例
【案例1-1】美國網路間諜活動公諸於世。2013年6月曾經參加美國安全局網路監控項目的斯諾登披露「棱鏡事件」,美國秘密利用超級軟體監控網路、電話或簡訊,包括谷歌、雅虎、微軟、蘋果、Facebook、美國在線、PalTalk、Skype、YouTube等九大公司幫助提供漏洞參數、開放伺服器等,使其輕而易舉地監控有關國家機構或上百萬網民的郵件、即時通話及相關數據。據稱,思科參與了中國幾乎所有大型網路項目的建設,涉及政府、軍警、金融、海關、郵政、鐵路、民航、醫療等要害部門,以及中國電信、聯通等電信運營商的網路系統。

【案例1-2】我國網路遭受攻擊近況。根據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CNCERT抽樣監測結果和國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發布的數據,2013年8月19日至8月25日一周境內被篡改網站數量為5470個;境內被植入後門的網站數量為3203個;針對境內網站的仿冒頁面數量為754個。被篡改政府網站數量為384個;境內被植入後門的政府網站數量為98個;針對境內網站的仿冒頁面754個。感染網路病毒的主機數量約為69.4萬個,其中包括境內被木馬或被僵屍程序控制的主機約23萬以及境內感染飛客(Conficker)蠕蟲的主機約46.4萬。新增信息安全漏洞150個,其中高危漏洞50個。更新信息:

【案例1-3】據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CNCERT)的數據顯示,中國遭受境外網路攻擊的情況日趨嚴重。CNCERT抽樣監測發現,2013年1月1日至2月28日,境外6747台木馬或僵屍網路控制伺服器控制了中國境內190萬余台主機;其中位於美國的2194台控制伺服器控制了中國境內128.7萬台主機,無論是按照控制伺服器數量還是按照控制中國主機數量排名,美國都名列第一。

【案例1-4】中國網路安全問題非常突出。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應用的快速發展,中國大陸地區互聯網用戶數量急劇增加。據估計,到2020年,全球網路用戶將上升至50億戶,移動用戶將上升100億戶。我國2013年互聯網用戶數將達到6.48億,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達到4.61億。網民規模、寬頻網民數、國家頂級域名注冊量三項指標仍居世界第一,互聯網普及率穩步提升。然而各種操作系統及應用程序的漏洞不斷出現,相比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網路安全技術、互聯網用戶安全防範能力和意識較為薄弱,極易成為境內外黑客攻擊利用的主要目標。

7. 網路信息安全事件的案例

網路現在的問題很多是出現在內網內網安全裡面,所以建議使用一整套的免疫網路解方案,以保證在以後的網路管理上更加輕松。

8. 網路安全,誰的責任中國的網路安不安全

不能說中國的網路很脆弱,但網路確實很不安全,有很多東西都是假象.
網路是否安全在於使用網路的人,是否有安全意識.
如果你的機器各方面的安全設置都配置的正確嚴禁,殺毒軟體和防火牆都是正版能升級,你又不去些亂七八糟的地方,那就很安全.
舉個例子,你說電安全嗎?可以說他很安全,也可以說他很危險.
再說,你說食品安全嗎,很安全,每樣食品都很安全,都沒問題,可是,你不能亂吃,把幾樣東西放在一起吃可能就不安全了,比如你吃了海鮮再吃個西紅柿看看?還安全嗎,就不安全了.
你說交通安全嗎?交通很安全,因為2,3十年過去你都沒被撞死,都沒出交通意外,應該算安全了,可是交通事故每天都在發生,每天撞死很多人,那交通又不安全了.
所以,所謂安全,也只能是一個相對的參數,就想自由一樣,都是相對的!

9. 有哪些影響互聯網界的重大安全事件

1、2007年1月的熊貓燒香網路安全事件,算是給所有人都敲響了警鍾。

互聯網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駭客李俊,發布熊貓燒香病毒,可感染系統的*.exe、*.com、*.pif、*.src、*.html、*.asp後綴的文件,導致出現藍屏、頻繁重啟和硬碟文件損壞等問題,一度讓人聞風喪膽,給很多門戶網站、數據系統帶來的損害是無法估算的。

時至今日,網路安全手段不斷升級,網路攻擊也比十幾年前更加防不勝防,但熊貓燒香是國民第一次大規模地對網路病毒的真切感受,其起到的網路安全發展的推動和對網路完全的警示作用是里程碑式的。

2、2014年出現的數十億賬號信息泄露網路安全事件。這算得上歷史上最讓人恐慌的安全事件了。

根據網路搜索顯示的結果,當年大品牌的泄露事件包含家得寶、摩根大通銀行、支付寶、蘋果、攜程、小米、索尼、微軟甚至韓國三大信用卡廠商以及12306都赫然在列。除了這些大型事件,很多小型的泄露事件都在不斷發生,有的甚至無從調查。賬號安全關繫到每個人的財產安全,絕對不容忽視。

3、2020年的富士康大型勒索病毒網路安全事件。

勒索病毒早在19年下半年就已經出現,主要以攻擊個人、企業、高校界的主機為主,通過對用戶的文件加密,勒索受害者支付一定的價值才能解密,甚至破壞文件數據,其惡劣程度也是導致一眾受攻擊的企業損失慘重。

可以看一組數據,20年11月墨西哥的富士康遭受「DoppelPaymer」勒索軟體的攻擊,導致1200台伺服器被加密, 被竊取100GB未加密文件,刪除了20-30TB的數據備份,並要求支付大額比特幣作為贖金。

面對網路安全攻擊並不是無從下手,雖然每次大型攻擊的出現都會造成嚴重的損失,但把問題想到前邊,做好安全部署,一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患於未然。進入2021年,更多企業應該圍繞等級保護的要求,從主機安全、DDos防護、Web應用防火牆、雲防火牆以及數據安全審計幾個層面去未雨綢繆。

對於大部分企業來說,不知道應該如何在網路安全上做到面面俱到,甚至於選品、采購各個環節都處於無從下手的階段,比較方便的一個方式就是通過代理采購網路安全。選擇代理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去考慮,價格折扣、售後服務、技術能力、專業程度、方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