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網路安全秘密是多少
擴展閱讀
路由器經常網路出錯 2025-07-28 00:15:57

網路安全秘密是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7-31 22:13:03

1. 網路安全保密法有哪些

1、涉密網路保密建設和管理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政務內網是涉密網路,是專門處理國家秘密和內部辦公信息的網路。黨和國家對涉密網路的保密建設和管理非常重視,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標准規范。根據這些規定,涉密網路保密建設和管理應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適度安全的原則。所謂「適度安全」是指與由於信息泄露、濫用、非法訪問或非法修改而造成的危險和損害相適應的安全。沒有絕對安全的信息系統(網路),任何安全措施都是有限度的。關鍵在於「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去確定安全措施的「度」,即根據信息系統因缺乏安全性造成損害後果的嚴重程度來決定採取什麼樣的安全措施。國家保密技術規定對絕密級信息系統的機密、秘密級信息系統應當採取的安全措施分別提出了具體要求。   (2)按最高密級防護的原則。涉密信息系統處理多種密級的信息時,應當按照最高密級採取防護措施。    (3)最小化授權的原則。一是涉密信息系統的建設規模要最小化,非工作所必需的單位的不足;而放棄管理則再好的技術也不安全。要通過引進和培養計算機技術人員,使其盡快成為既懂「電子」又懂政務(黨務)、還懂「保密」的復合型人才,利用行政和技術手段的綜合優勢,實現對涉密信息在網路環境下的有效監管。同時,實現人員和技術的有機結合——健全制度,並利用技術手段保證制度的落實。    2、涉密網路保密建設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根據國家保密技術規定的要求,涉密信息系統的安全保密建設必須採取以下基本措施:   (1)存放安全。即保證涉密信息系統的機房設備和終端存放在安全可靠的地方,做到防火、防水、防震、防爆炸和防止外來人員進行物理上的盜取和破壞等,還要防止外界電磁場對涉密信息系統各個設備的電磁干擾,保證涉密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    涉密信息系統的中心機房建設,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滿足國家《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定規范》、《計算站場地技術條件》、《計算站場地安全要求》和要求。處理國家秘密信息的電磁屏蔽室的建設,必須符合國家保密標准BMB3的要求。處理秘密級、機密級信息的系統中心機房,應當彩有效的電子門控系統。處理絕密級信息和重要信息的系統中心機房的門控系統,還應採取IC卡或生理特徵進行身份鑒別,並安裝電視監視系統,且配備警衛人員進行區域保護。    (2)物理隔離。即涉密信息系統(政務內網)要與政務外網和網際網路實行物理隔離。這是涉密信息系統免遭來自網際網路上的黑客攻擊和病毒侵擾的最有效措施。實現物理隔離,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一個單位的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的機房要分別建設,相互物理隔離。隔離距離要符合國家保密標准BMB5的相關規定。    二是政務內網的布線要採用光纜或屏蔽電纜;如政務內、外網同時建設,可實行雙布線,政務外網的布線可以使用普通電纜或雙絞線;對已建網路要改造成政務內、外網兩個網路、單布線不可改變時,可以採用安裝安全隔離集線器的辦法,使客戶端微機不能同時與內、外網相通。    三是客戶端的物理隔離可以採取以下方法解決:(A)安裝雙主板、雙硬碟的微機(如浪潮金盾安全電腦);(B)對原的微機進行物理隔離改造,即增中一塊硬碟和一塊雙硬碟隔離卡(如中孚隔離卡);(C)對客戶端微機只增加一塊單礓盤隔離卡等。    四是對單位與單位政務內網之間的信息傳輸,可採用以下方法解決:(A)利用各地政務內網平台提供的寬頻保密通道;(B)採用單獨交換設備和單獨鋪設線路,並安裝網路加密機;(C)使用面向連接的電路交換方式(如PSTN、ISDN、ADSL等)時,

2. 網路安全的五種屬性是什麼含義

(1)可用性

(2)機密性

(3)完整性

(4)可靠性

(5)不可抵賴性,也稱為不可否認性

3. 網路密碼是什麼

123456。

密碼是按特定法則編成,用以對通信雙方的信息進行明密變換的符號。換而言之,密碼是隱蔽了真實內容的符號序列。就是把用公開的、標準的信息編碼表示的信息通過一種變換手段,將其變為除通信雙方以外其他人所不能讀懂的信息編碼,這種獨特的信息編碼就是密碼。

密碼是一門科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密碼在古希臘與波斯帝國的戰爭中就被用於傳遞秘密消息。在近代和現代戰爭中,傳遞情報和指揮戰爭均離不開密碼,外交斗爭中也離不開密碼。密碼一般用於信息通信傳輸過程中的保密和存儲中的保密。隨著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密碼技術的發展也非常迅速,應用領域不斷擴展。

密碼除了用於信息加密外,也用於數據信息簽名和安全認證。這樣,密碼的應用也不再只局限於為軍事、外交斗爭服務,它也廣泛應用在社會和經濟活動中。當今世界已經出現了密碼應用的社會化和個人化趨勢。

例如:可以將密碼技術應用在電子商務中,對網上交易雙方的身份和商業信用進行識別,防止網上電子商務中的「黑客」和欺詐行為;應用於增值稅發票中,可以防偽、防篡改,杜絕了各種利用增值稅發票偷、漏、逃、騙國家稅收的行為,並大大方便了稅務稽查。

應用於銀行支票鑒別中,可以大大降低利用假支票進行金融詐騙的金融犯罪行為;應用於個人移動通信中,大大增強了通信信息的保密性等等。

4. 網路安全法國家保密期限。絕密不超過幾年,機密不超過幾年

國家保密的期限是由保守國家秘密法規定的,絕密級不超過三十年,機密級不超過二十年,秘密級不超過十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十五條 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應當根據事項的性質和特點,按照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限定在必要的期限內;不能確定期限的,應當確定解密的條件。國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規定外,絕密級不超過三十年,機密級不超過二十年,秘密級不超過十年。

(4)網路安全秘密是多少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十三條 確定國家秘密的密級,應當遵守定密許可權。中央國家機關、省級機關及其授權的機關、單位可以確定絕密級、機密級和秘密級國家秘密;設區的市、自治州一級的機關及其授權的機關、單位可以確定機密級和秘密級國家秘密。具體的定密許可權、授權范圍由國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門規定。

機關、單位執行上級確定的國家秘密事項,需要定密的,根據所執行的國家秘密事項的密級確定。下級機關、單位認為本機關、本單位產生的有關定密事項屬於上級機關、單位的定密許可權,應當先行採取保密措施,並立即報請上級機關、單位確定;沒有上級機關、單位的,應當立即提請有相應定密許可權的業務主管部門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確定。

5. 計算機網路安全體系結構包括什麼

計算機網路安全體系結構是由硬體網路、通信軟體以及操作系統構成的。

對於一個系統而言,首先要以硬體電路等物理設備為載體,然後才能運 行載體上的功能程序。通過使用路由器、集線器、交換機、網線等網路設備,用戶可以搭建自己所需要的通信網路,對於小范圍的無線區域網而言,人們可以使用這 些設備搭建用戶需要的通信網路,最簡單的防護方式是對無線路由器設置相應的指令來防止非法用戶的入侵,這種防護措施可以作為一種通信協議保護。

計算機網路安全廣泛採用WPA2加密協議實現協議加密,用戶只有通過使用密匙才能對路由器進行訪問,通常可以講驅動程序看作為操作系統的一部分,經過注冊表注冊後,相應的網路 通信驅動介面才能被通信應用程序所調用。網路安全通常是指網路系統中的硬體、軟體要受到保護,不能被更改、泄露和破壞,能夠使整個網路得到可持續的穩定運 行,信息能夠完整的傳送,並得到很好的保密。因此計算機網路安全設計到網路硬體、通信協議、加密技術等領域。

(5)網路安全秘密是多少擴展閱讀

計算機安全的啟示:

1、按先進國家的經驗,考慮不安全因素,網路介面設備選用本國的,不使用外國貨。

2、網路安全設施使用國產品。

3、自行開發。

網路的拓撲結構:重要的是確定信息安全邊界

1、一般結構:外部區、公共服務區、內部區。

2、考慮國家利益的結構:外部區、公共服務區、內部區及稽查系統和代理伺服器定位。

3、重點考慮撥號上網的安全問題:遠程訪問伺服器,放置在什麼位置上,能滿足安全的需求。

6. 什麼是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啊

你好,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是國家信息安全保障的基本制度、基本策略、基本方法。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是對信息和信息載體按照重要性等級分級別進行保護的一種工作。信息系統運營、使用單位應當選擇符合國家要求的測評機構,依據《信息安全技術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等技術標准,定期對信息系統開展測評工作。

《網路安全法》 明確規定信息系統運營、使用單位應當按照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要求,履行安全保護義務,如果拒不履行,將會受到相應處罰。下面是網路安全等級保護等級劃分及適用行業說明:

第一級(自主保護級):一般適用於小型私營、個體企業、中小學,鄉鎮所屬信息系統、縣級單位中一般的信息系統。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但不損害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

第二級(指導保護級):一般適用於縣級其些單位中的重要信息系統;地市級以上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內部一般的信息系統。例如非涉及工作秘密、商業秘密、敏感信息的辦公系統和管理系統等。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會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產生嚴重損害,或者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損害,但不損害國家安全。

第三級(監督保護級):一般適用於地市級以上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內部重要的信息系統,例如涉及工作秘密、商業秘密、敏感信息的辦公系統和管理系統;跨省或全國聯網運行的用於生產、調度、管理、指揮、作業、控制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統以及這類系統在省、地市的分支系統;中央各部委、省(區、市)門戶網站和重要網站;跨省連接的網路系統等。 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會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損害。

第四級(強制保護級):一般適用於國家重要領域、重要部門中的特別重要系統以及核心系統。例如電力、電信、廣電、鐵路、民航、銀行、稅務等重要、部門的生產、調度、指揮等涉及國家安全、國計民生的核心系統。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會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別嚴重損害,或者對國家安全造成嚴重損害。

第五級(專控保護級):一般適用於國家重要領域、重要部門中的極端重要系統。信息系統受到破壞後,會對國家安全造成特別嚴重損害。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的定級准則和等級劃分。

最後,二級及以上的信息系統都需要進行等級測評,且等級測評並不是做一次就可以,二級系統每兩年至少進行一次測評,三級系統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測評,四級系統每半年至少進行一次測評。

測評周期

7. 根據網路安全法的規定國家實行網路安全什麼保護制度

【法律分析】
根據網路安全法的規定國家實行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
根據2017年6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的規定,等級保護是我國信息安全保障的基本制度。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是指對國家秘密信息、法人和其他組織及公民的專有信息以及公信息和存儲、傳輸、處理這些信息的網路資源及功能組件分等級實行安全保護,對網路中使用的安全技術和管理制度實行按等級管理,對網路中發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級響應、處置。
等級保護制度也在逐漸發展,它對定級指南、基本要求、實施指南、測評過程指南、測評要求、設計技術要求等標准進行修訂和完善,以滿足新形勢下等級保護工作的需要。
【法律依據】
《網路安全法》第二十一條:國家實行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網路運營者應當按照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護義務,保障網路免受干擾、破壞或者未經授權的訪問,防止網路數據泄露或者被竊取、篡改:
(一)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定網路安全負責人,落實網路安全保護責任;
(二)採取防範計算機病毒和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危害網路安全行為的技術措施;
(三)採取監測、記錄網路運行狀態、網路安全事件的技術措施,並按照規定留存相關的網路日誌不少於六個月;
(四)採取數據分類、重要數據備份和加密等措施;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網路安全法》第三十一條:國家對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務、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務、電子政務等重要行業和領域,以及其他一旦遭到破壞、喪失功能或者數據泄露,可能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國計民生、公共利益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在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基礎上,實行重點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具體范圍和安全保護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國家鼓勵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以外的網路運營者自願參與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體系。

8. 公司網路安全

企業網路安全認知與防範

在科學技術發展的今天,計算機和計算機網路正在逐步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尤其是Internet的廣泛使用更為企業的管理、運營和統計等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高效和快捷。但同時計算機網路的安全隱患亦日益突出。

從網路結構上來看,企業網可分為三個部分。即企業的內部網路、企業的外部網路和企業廣域網。網站建立的目的主要是幫助企業建立一個展示企業文化,發布企業信息,宣傳企業形象和介紹企業產品的這樣一個信息平台。如圖就是一個實際的企業網路拓撲圖。

★ 威脅安全的主要因素

由於企業網路由內部網路、外部網路和企業廣域網組成,網路結構復雜,威脅主要來自:病毒的侵襲、黑客的入侵、拒絕服務、密碼破解、網路竊聽、數據篡改、垃圾郵件、惡意掃描等。大量的非法信息堵塞合法的網路通信,最後摧毀網路架構本身。

下面來分析幾個典型的攻擊方式:

密碼破解 是先設法獲取對方機器上的密碼文件,然後再設法運用密碼破解工具獲得密碼。除了密碼破解攻擊,攻擊者也有可能通過猜測或網路竊聽等方式獲取密碼。

網路竊聽 是直接或間接截獲網路上的特定數據包並進行分析來獲取所需信息。

數據篡改 是截獲並修改網路上特定的數據包來破壞目標數據的完整性。

地址欺騙 是攻擊者將自身IP偽裝成目標機器信任的機器的IP 地址,以此來獲得對方的信任。

垃圾郵件 主要表現為黑客利用自己在網路上所控制的計算機向企業的郵件伺服器發送大量的垃圾郵件,或者利用企業的郵件伺服器把垃圾郵件發送到網路上其他的伺服器上。

非法入侵 是指黑客利用企業網路的安全漏洞,不經允許非法訪問企業內部網路或數據資源,從事刪除、復制甚至毀壞數據的活動,一旦企業的重要數據被竊將會給企業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 企業網路安全的防範

企業網路安全的防範策略目的就是決定一個組織機構怎樣來保護自己。一般來說,安全策略包括兩個部分:一個總體的安全策略和具體的規則。總體安全策略制定一個組織機構的戰略性安全指導方針,並為實現這個方針分配必要的人力物力。一般是由管理層的官員來主持制定這種政策以建立該組織機構的信息系統安全計劃和其基本框架結構。

物理隔離 即在網路建設的時候單獨建立兩套相互獨立的網路,一套用於部門內部辦公自動化,另一套用於連接到Internet,在同一時候,始終只有一塊硬碟處於工作狀態,這樣就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物理安全隔離。

遠程訪問控制 主要是針對於企業遠程撥號用戶,在內部網路中配置用戶身份認證伺服器。在技術上通過對接入的用戶進行身份和密碼驗證,並對所有的用戶機器的MAC地址進行注冊,採用IP 地址與MAC地址的動態綁定,以保證非授權用戶不能進入。

病毒的防護 在企業培養集體防毒意識,部署統一的防毒策略,高效、及時地應對病毒的入侵。

防火牆 目前技術最為復雜而且安全級別最高的防火牆是隱蔽智能網關, 它將網關隱藏在公共系統之後使其免遭直接攻擊。隱蔽智能網關提供了對互聯網服務進行幾乎透明的訪問, 同時阻止了外部未授權訪問對專用網路的非法訪問。一般來說, 這種防火牆的安全性能很高,是最不容易被破壞和入侵的。

★ 結束語

企業網路安全是一個永遠說不完的話題,今天企業網路安全已被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一個安全的網路系統的保護不僅和系統管理員的系統安全知識有關,而且和領導的決策、工作環境中每個員工的安全操作等都有關系。網路安全是動態的,新的Internet黑客站點、病毒與安全技術每日劇增。如何才能持續停留在知識曲線的最高點,把握住企業網路安全的大門這將是對新一代網路管理人員的挑戰。

資料:
網路安全
http://www.xfocus.net/ 這個網站差不多夠你看的了。

企業網路安全八大威脅 IM和電郵上榜
http://tech.sina.com.cn/i/2007-09-14/07401739285.shtml

9. 農業部計算機信息網路系統安全保密管理暫行規定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我部計算機信息網路的管理,保障計算機網路安全運行和網上信息交流的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和中央保密委員會有關精神,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安全保密工作既要保障國家秘密的安全,又要促進信息處理技術的提高,有利於信息的共享與應用。加強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安全保密工作,一靠組織管理,二靠技術進步。第三條 本規定適用於聯入農業部計算機信息網路的部機關各司局、直屬單位及各省有關部門。規定中所稱的「農業部區域網絡」,指通過光纜、同軸電纜、雙絞線等手段聯入網路的計算機系統;所稱「農業部遠程網路」,指以電話線路、公用數據線路與農業部計算機信息網路聯網的計算機系統。第二章 涉密信息保密第四條 在農業部計算機信息網路上存儲和傳輸的信息,應根據農業部、國家保密局有關「農業工作中國家秘密及其密級具體范圍的規定」精神,分清保密和非密的性質。需要在網路上存儲、傳輸的保密信息,應遵守有關的保密要求。信息提供部門負責按照相關保密規定,明確信息秘密等級、保密期限和提供范圍;網路技術安全管理部門(部信息中心或自管網路的管理部門,下同)負責實施相應的安全措施。第五條 秘密級別以上的信息只限在專用的、採取了保密措施的微機(加裝了干擾機或其他措施,下同)上編輯與傳輸。第六條 農業部計算機信息網路上不存儲和傳輸絕密級信息以及有關單位認為不宜上網的信息。其他保密信息可在「農業部區域網絡」上通過採取了保密措施的微機上閱看。保密信息如果需要在「農業部遠程網路」上傳遞,必須在傳遞的雙方同時加接保密機(或採取保密部門認可的其他措施),目前在沒有配備保密設施的情況下,「農業部遠程網路」不傳輸秘密以上級別的信息。第七條 網路上的資料庫內容涉及保密的數據資料時,要在資料庫設計時就提出保密要求和調用許可權,由網路技術安全管理部門負責進行安全保密設計。如果委託其他單位設計,須由設計單位提供源碼程序,經網路技術安全管理部門進行安全保密認證並進行保密設置後方可入網運行。第八條 在網路上編發信息的部門,要根據國家和農業部有關的保密文件,確定需要保密的信息內容、劃分編發等級、明確信息提供范圍。對於信源單位已提出保密要求的信息,信息編發部門要嚴格按照信源單位提出的保密要求和提供范圍確定網上編發級別;對於未明確密級但內容涉密的信息,要根據有關的保密規定,確定編發級別;對有涉密嫌疑又來源不明的信息不予編發。第九條 信息使用、加工處理部門及網路管理部門,不得通過不正當的手段,超越許可權查看、使用、復制保密信息,也不能擅自降低保密級別,把保密信息作為非保密信息傳播。第十條 「農業部區域網絡」與上級或其他部委聯網時的安全保密措施,按信息提供單位的要求執行。第三章 網路安全管理第十一條 網路建設和運行,必需有技術上的安全和保密控制措施,拒絕未經授權的訪問。第十二條 用戶口令是進入網路的重要關卡,授權用戶對自己的口令必須嚴格保密,不能轉告非授權用戶。計算機網路用戶的口令和採取的安全措施,屬於秘密級事項;有調閱機密內容許可權的用戶口令和網路系統級口令及安全措施屬於機密事項。第十三條 為了保證網路安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農業部區域網絡」上擅自聯接各類網路設備。所有網路設備的增減與變動,其技術方案必須經部網路技術安全管理部門(部信息中心,下同)認可並由其派出的技術人員予以安裝和維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私自改動和聯接。第十四條 各單位聯入「農業部區域網絡」,需要安裝主機、伺服器等設備時,必須預先報部信息體系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場信息司,下同)核准,並由部網路技術安全管理部門進行安全和技術審核,分配網路地址和設置安全措施後,方可實施安裝。第十五條 本部各單位在「農業部區域網絡」覆蓋范圍外獨立建設的計算機信息網路,應事前報部信息體系領導小組辦公室批准,並接受部保密委員會組織的技術安全審查。第十六條 「農業部區域網絡」所覆蓋范圍內的各司局、直屬單位,如需要通過區域網與外單位進行信息(含數據)交換,應經由農業部計算機信息網路提供的統一網路信道進出。個別上級業務主管部門要求建立獨立的網路信息通道時,應事先報部保密委員會和部信息體系領導小組辦公室批准並經部網路技術安全管理部門進行內部技術安全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