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凈網計劃」指的是什麼
「凈網計劃(The Clean Network program)」是特朗普政府採取的綜合措施,旨在保護我們公民的隱私和我們企業的最敏感信息,免受惡意行為者的侵擾。8月5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布推出五項新的努力來保護美國的關鍵電信技術基礎設施。
一、「干凈」運營商
美國正在確保中國的電信運營商不與美國的電信網路連接在一起,因為這些公司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因此不應提供來往於美國的國際電信服務。
二、「干凈」應用商店
從美國移動應用商店中刪除不受信任的應用。中國的應用程序為了中方利益正威脅著我們的隱私、散布病毒並傳播虛假信息。我們必須在手機上保護美國人最敏感的個人和商業信息,防止其遭到盜竊和利用。
三、「干凈」應用
禁止不受信任的中國手機生產商在其應用商店中預裝或以任何方式下載美國的健康應用程序。華為是中國監視機構的分支,目前正在與美國領頭企業和其他外國企業進行交易往來。這些公司應從華為的應用程序商店中刪除他們的應用程序,以確保自身不與其合作。
四、「干凈」雲存儲
確保美國公民個人敏感信息和企業的知識產權(包括新冠病毒的疫苗研究成果等)不在對敵開放的雲系統上進行信息儲存和處理,以避免對手通過類似阿里巴巴、網路、騰訊等公司的雲系統接觸這些敏感信息。
五、「干凈」電纜
「干凈電纜」 是要確保連接美國與國際互聯網的海底電纜不被中國方面的大規模情報收集染指。
(1)類似斯諾登事件的網路安全事件擴展閱讀:
中國外交部回應:典型的霸道行徑
在8月6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此事稱,蓬佩奧等美國政客一再以維護國家安全為借口,濫用國家力量打壓遏制中國高科技企業,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美方有關做法根本沒有任何事實依據,完全是惡意抹黑和政治操弄,其實質是要維護自身的高科技壟斷地位,完全違背市場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嚴重威脅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是典型的霸道行徑。
汪文斌強調,許多目前被美單邊制裁的中國企業都是無辜的,他們的技術和產品也是安全的,從來沒有發生過一起類似「斯諾登事件」「維基解密」的網路安全事件,也沒有發生過一起類似「棱鏡門」「方程式組織」「梯隊系統」的網路監聽監視行為。美國自身滿身污跡,卻大談什麼「清潔網路」,這純屬荒謬可笑。
㈡ 2013年國際十大互聯網安全事件的棱鏡門
一、「棱鏡門」事件爆發 美國國家安全局監控用戶隱私
2013年6月5日,美國前中情局(CIA)職員愛德華・斯諾頓披露給媒體兩份絕密資料,一份資料稱:美國國家安全局有一項代號為棱鏡的秘密項目,要求電信巨頭威瑞森公司必須每天上交數百萬用戶的通話記錄。另一份資料更加驚人,美國國家安全局和聯邦調查局通過進入微軟、谷歌、蘋果等九大網路巨頭的伺服器,監控美國公民的電子郵件、聊天記錄等秘密資料。
此後斯諾登現身香港,聲稱自己良心感悟,無法允許美國政府利用「棱鏡」項目侵犯全球民眾隱私以及互聯網自由。他表示,美國政府早在數年前就入侵中國一些個人和機構的電腦網路,其中包括政府官員,商界人士甚至學校。斯諾登後來前往俄羅斯申請避難,獲得俄羅斯政府批准。
㈢ 斯諾登事件對信息安全有何警示
斯諾登事件為我們敲響了信息安全的警鍾,也讓我們更進一步認識到當前網路信息安全所面臨形勢的嚴峻性。保障我國網路信息安全,是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斯諾登事件警示我們:
一、網路空間已經演變成各國博弈的新戰場
21 世紀,互聯網已經成為改變世界的巨大力量,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主宰著世界的變遷。互聯網上的網路空間,是現實世界的延伸,也是現實世界的數字化體現。網路已經成為繼領土、領海、領空、太空之後的第五大疆域。從「棱鏡門」事件來看,互聯網對美國幾乎是透明的,全球互聯網的最終主導權一直都牢牢掌握在美國的手中。
事實上,美國有「棱鏡」監聽計劃,其他國家也有相應的針對別國或本國的網路監聽項目,如英國的「顳顬」情報監聽項目,法國對外安全總局的大規模攔截電話和電話數據,日本的《PC 監視法案》對個人和公司網路信息的監控,印度、德國等國家也都有類似的機構對互聯網實施著監控。網路空間已經演變成了世界各國博弈的新戰場。
二、網路信息安全威脅已經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美國的情報機構對互聯網的掌控已經超出了世人的想像,他們能夠通過秘密技術監控世界各國,監控幾乎每一個人,控制關鍵基礎設施。你在網上的一切行動和資料,都可以被調查得一清二楚,因為互聯網在他們眼裡是透明的。著名的「微軟黑屏」事件,已經向世人揭露出一個重大事實:微軟有能力控制使用Windows 系統的每一台電腦,用戶實際上已經喪失了對自己計算機的控制權。
三、我國面臨的信息安全形勢十分嚴峻
斯諾登曾在向美國《華盛頓郵報》提供的機密文件中披露,自 2009 年以來,美國國家安全局一直在入侵中國內地和中國香港的電腦系統。此外,美國國家安全局下的「定製入口行動」辦公室(TAO),近15 年來一直從事著侵入中國境內電腦和通信系統進行網路攻擊的工作,藉此獲取有關中國的有價值情報。
我國所面臨的信息安全形勢確實十分嚴峻。首先,我國信息安全的整體防護能力還十分薄弱,我國信息安全關注的重點還只是停留在網路攻防與內容合法性方面,對於因通信設備而引起的網路社會安全則一直不夠重視。我國的網路通信設備關鍵基礎設施幾乎全部是購自國外的產品,這為我國的網路信息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隱患。此外,當前我國公民信息安全的防護意識還十分淡薄,對於看不見、摸不著的網路信息安全威脅帶來的嚴重後果缺乏足夠的認識。
四、我國應完善信息安全主動防禦體系的建設
保障信息安全就是保障國家安全。面對日益嚴重的網路威脅,我們必須下決心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網路空間缺乏防護能力的局面。專家建議:我國亟須完善自主可控的國家信息安全體系建設,加強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建設,強化基礎網路和重要信息系統的等級化保護和監督管理,落實等級保護相關措施。同時,鼓勵和扶持自主開發核心技術及產品創新,運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技術,保障國家基礎網路和重要信息系統安全,實現真正的自主可控,不再受制於人,把中國的信息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㈣ 最近比較火的 斯諾登和棱鏡門 事件是怎麼回事 具體描述
棱鏡計劃 (英語: PRISM )是一項由美國國家安全局自2007年起開始實施的絕密級電子監聽計劃。該計劃的正式名稱為「 US-984XN 」。 根據報道,泄露的文件中描述PRISM計劃能夠對即時通信和既存資料進行深度的監聽。許可的監聽對象包括任何在美國以外地區使用參與計劃公司服務的客戶,或是任何與國外人士通信的美國公民。國家安全局在PRISM計劃中可以獲得的數據電子郵件、視頻和語音交談、影片、照片、VoIP交談內容、檔案傳輸、登入通知,以及社交網路細節。綜合情報文件《總統每日簡報》中在2012年內在1,477個計劃使用了來自PRISM計劃的資料。 關於PRISM的報道是在美國政府持續秘密地要求威訊向國家安全局提供所有客戶每日電話記錄的消息曝光後不久出現的。泄露這些絕密文件的是國家安全局合約外判商的員工愛德華·斯諾登,並在2013年6月6日,在英國衛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公開。
㈤ 斯諾登事件對於網路安全的影響
一、做為網路攻擊的主要受害國,除了建立起網路安全審查制度外,還要從根本上提升中國網路安全自我防護能力,用自主可控的國產軟硬體和服務來替代進口產品。只有建立起完全自主、安全可控的核心系統,才能確保國家網路安全和信息安全。
二、然而國情擺在那裡,一時間要自主研發出和大面積的普及高端伺服器等核心硬體設備和操作系統軟體談何容易?所以大面積的部署國產信息化網路安全管理設備,如UniAccess終端安全管理、UniNAC網路准入控制、UniBDP數據防泄露這類網路安全管理監控系統,也成為了重中之重的一件事情。
三、用這類管理系統,對各個終端的安全狀態,對重要級敏感數據的訪問行為、傳播進行有效監控,及時發現違反安全策略的事件並實時告警、記錄、進行安全事件定位分析,准確掌握網路系統的安全狀態,進一步的完善我們網路安全的防護體系。
這才是硬道理。
㈥ 關於斯諾登事件與網路安全
斯諾登就是master,資料都需要經過他的手。
斯諾登知道每個環節,他盡可能的避免被監控,避免被發現異常。
斯諾登屬於「家賊」
肯定防不住的哦
㈦ 蓬佩奧稱逾60國表示棄用中國5G,中國5G技術都取得哪些輝煌成績
蓬佩奧稱逾60國表示棄用中國5G,中國5G技術發展蹄疾步穩。基站建設領跑全球、用戶數量和終端連接數破億、落地應用領域廣泛。
中國5G取得的輝煌成績首先在我國5G的基礎建設上。如今5G建設上山入地,位於5300米處的常態化5G基站,持續為珠峰大本營保駕護航。中國移動攜手華為深入地下534米,助力陽煤集團建成全國首個煤礦井下5G網路,創造了全球最深地下5G網路的紀錄。 5G應用在了互聯網、智能電網、智慧交通、智慧醫療、高清行業視頻、智慧校園教育等多個領域。在去年一起種,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的“雲直播”被網友稱為史上最強“雲監工”項目,該應用通過中國電信的5G網路和天翼雲平台實現,讓世界見證了“中國速度”,也讓國人首次大范圍真切地感受到了5G的速度。中國已經建成世界最大的 5G 網路,5G 基站已經達到 70 萬個。我國人工智慧專利申請數量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全球 5G 網路將有三分之一來自中國技術。2019 年中國移動互聯網接入數據流量消費 1220 億 GB,居全球第一。
㈧ 關於網路安全的故事或事例
1、聊天陷阱
2006年2月24日晚上,上海「網蟲」錢某終於見到了網上聊天認識的女網友「仇某」。然而,兩人散步至一處花店附近時,突然冒出4名手持剪刀的青年男子。毫無准備的錢某不僅遭到一陣毆打,身上僅有的1部手機和300元人民幣也被搶走。
3天以後,案情大白,犯罪嫌疑人裘某正是那位自稱「仇某」的女網友。原來,兩人在網上搭識以後,錢某經常出言不遜,裘某萌發報復念頭,找到以前的男友搶劫錢某財物。
2、低價陷阱
2018年1月,徐某無意中進入一個買賣二手車的網址,發現其中一輛本田CRV車只要13000元。徐某心動不已,隨即聯系網站客服,按照對方要求填寫信息並通過網銀轉賬500元訂金。2天後,對方告知押車員已將車子運送至天台縣,要求徐某支付餘款12500元。
徐某打款後興沖沖等著去提車,結果對方又找各種理由要求他再付16870元,徐某這才恍然大悟自己是被騙了。
3、「支付寶」發郵件稱需升級
小美在淘寶開了一家汽車用品店。一個「買家」來店裡拍了一套汽車坐墊後發了一張截圖,顯示「本次支付失敗」,並提示「由於賣家賬號異常,已發郵件給賣家」。小美打開郵箱,果然有一封主題為「來自支付寶的安全提醒」的未讀郵件。
小美沒有多想就點擊郵件里的鏈接,按提示一步步進行了「升級」,期間幾次輸入支付寶賬號和密碼。隔天,小美發現賬戶里的8000多元余額被人以支付紅包的形式盜空。
4、代「刷信譽」先交「服務費」
阿珍在淘寶網上開了一家賣襪子的小店。去年5月,她在網上看到可以幫忙「刷信譽」的廣告,便心動了。加QQ後,對方要求先付錢才能幫其代刷,阿珍就向對方賬戶匯了1500元「服務費」。沒過多久對方又稱,需要阿珍再付3000元「保證金」。
這下阿珍起了疑心,要求對方先刷一部分信譽再談,對方卻堅持要阿珍再匯款。阿珍越想越覺得可疑,要求對方退回1500元,對方卻怎麼都不理她了。阿珍這才明白,自己是被騙了。
5、「大客戶」下單後要「回扣」
去年7月,小羅的汽車用品淘寶店來了一個「大客戶」。這買家自稱是公司的采購,想要長期合作,但希望小羅給「回扣」。一番溝通後,買家很快用另一個旺旺號拍下1萬多元的寶貝並付款,隨後要求小羅將說好的近2000元「回扣」轉給他。
小羅轉了回扣後,對方卻申請了退款,因為「回扣」是通過支付寶直接轉賬的,無法申請退款,小羅因此損失近2000元。
㈨ 類似斯諾登的事件
首先、斯諾登一開始來中國香港【就是因為那裡言語自由】
他之所以來到香港就是希望、在發布了美國的告密信息以後、中國大陸能夠收留他
但是可惜的是【中國政府一貫如此的態度、延續到了如今】所以斯諾登只好去了俄羅斯
在你看新聞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新聞里報道的是南美的一些國家與俄羅斯同意給予斯諾登避難申請】就是沒有半個字提到中國
歐洲人傾向美國、但是斯諾登的第一份信息確是透露給了英國的一名記者【這就蛋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