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牛蛙的正確飼養方法 牛蛙怎麼飼養
1、牛蛙的馴食: 馴食是為了使牛蛙捕食不動餌料(如配合餌料),使其採食人工的飼料,以解決大規模養殖牛蛙的食物問題。
2、馴食要早,越早越容易建立起條件反射,成功率越大。馴食要定點定時,在馴食早期,以昆蟲等活餌料為主,如蚯蚓、蠅蛆、蟋蟀等並少量摻雜一些不動的死餌和配合餌料。牛蛙經初步採食死餌和配合飼料後,逐漸增加死餌料和配合飼料的比例,直至完全習慣攝食配合飼料。
3、幼蛙和成蛙的放養密度:牛蛙養殖效果受放養密度、食物和飼料條件等因素的制約,在決定放養密度時應考慮這些因素。
4、幼蛙的放養密度應根據個體大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放養剛變態的幼蛙100~150隻,30天後,體重達25~50克;放養80~100隻,體重60~80克,如果條件許可,還可適當加大密度。成蛙放養密度也隨著其個體的長大而遞減,如體重在150克以上,每平方米放30~40隻,500克以上的每平方米放10~20隻。
5、幼蛙和成蛙的越冬管理:剛變態的幼蛙和成蛙的越冬方式基本一樣。根據牛蛙對越冬場所的需求特點,可以人為地創造適合牛蛙安全的越冬環境。越冬前,應使牛蛙體內儲備充足能量,以便越冬。越冬池四周挖鬆土地,設置一些洞穴,洞內鋪一些軟草等,讓牛蛙進入洞內冬眠。冬眠期間,保持水深0.5米以上。在養殖場地,也可以人為地堆放一些草垛,讓牛蛙鑽入草垛下越冬。
6、控制水溫也是整個越冬管理工作的中心。當水溫降到0℃以下並出現冰凍時,牛蛙的體液和血液也會結冰,最終導致牛蛙死亡。所以越冬時,如果遇到連續寒冷結冰的天氣,就要進行水面破冰,避免水體凍結引起牛蛙體液和血液結冰。
7、如用塑料棚保護牛蛙越冬,因蛙的放養密度大,有糞便和殘餌積聚、腐敗,且棚內空氣差,故常會導致水質惡化。要經常清除殘餌,更換池水,但換水量不宜太大,換水前後的水溫不要超過2℃。天氣晴好、溫度回升時,要打開塑料棚的門戶,讓空氣流通,增加池內氧氣。
㈡ 參加XCTF聯賽能看到「大牛蛙」王琦嗎
KeenTeam是本次聯賽的唯一協辦方,「大牛蛙」王琦是Keen Team的負責人,看到他應該沒有什麼難度,一路參加宣講、比賽的選手或者安全技術愛好者,會見到更多Keen Team核心團隊成員。
㈢ 全國最大的牛蛙養殖基地在哪裡
牛蛙原產於美國東部數州,1959年從古巴、日本引進我國內陸。目前我國主要靠養殖生產,全國各地均產,主要集中於湖南、江西、新疆、四川、湖北等地。
㈣ 牛蛙在家裡怎麼養啊
牛蛙幼蛙食慾十分旺盛,一天之中攝食的時間一般都在6小時以上。因此,投飼量宜多不宜少,一般每日投喂3-4次,每次投喂的飼料以2-3小時內吃完為佳。日投飼量為蛙體總重量的10%-15%。
幼蛙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5-30℃。溫度高於30℃或低於12℃牛蛙即感到不適,食慾減退,生長停止,嚴重的甚至死亡。盛夏降溫措施通常是使幼蛙池水保持緩慢流動或更換部分池水。
一般每次更換半池水為宜,且新水和 原池水溫差不得超過2-3℃。還可以向幼蛙池四周空曠的陸地上每天噴灑1-2次水降溫。越冬保溫措施包括建塑料大棚、建蛙巢、引用地熱水等,使其安全越冬。
(4)大牛蛙網路安全擴展閱讀
在人工高密度飼養下,幼蛙的生長往往不一致,蛙體大小相差懸殊。因此,在幼蛙飼養期內要經常將生長快 的大蛙揀出,分池分規格飼養,力求同池飼養的幼蛙生長同步,以避免「大吃小」現象發生。
成蛙比幼蛙的適應能力和捕食能力大為提高。因此,成蛙養殖場地面積也可大些,如各種天然積水池、坑塘、魚池、雜草叢生的窪地、稻田等,也可利用房前屋後的瓜棚、樹蔭、庭院的葡萄架下建池,或者空房、豬舍、地下人防設施等進行室內養殖。牛蛙的飼養對水的需要量不大,但要有可靠的水源。
㈤ 巨型牛蛙有毒嗎
巨型牛蛙沒有毒。
牛蛙原產於北美,因其鳴叫聲宏亮酷似牛叫而得名。1959年牛蛙從古巴引入我國,九十年代左右開始在我國被大范圍推廣養殖。近年來,牛蛙已成為我國水產養殖重要的名特水產品之一。
產地分布
牛蛙(Rana catesbianaShaw)原產於北美,因其鳴叫聲宏亮酷似牛叫而得名。它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生長速度快,環境適應能力強,已被世界上多數國家引種養殖。
1959年牛蛙從古巴引入我國,九十年代左右開始在我國被大范圍推廣養殖。近年來,牛蛙已成為我國水產養殖重要的名特水產品之一。牛蛙在我國福建、廣東、浙江等沿海地區均有較大規模養殖,養殖產量逐年遞增,牛蛙產量已達15萬噸。
㈥ 牛蛙養殖技術
一、牛蛙的人工繁殖
1、種蛙池的構造:面積以10?15平方米為宜,池深1米左右,水深60?80厘米,以水泥結構為佳,池底可高低不平,水位有深有淺,食台固定於一處,池周圍設防逃網或防逃牆,池中央可設置一定面積的陸地和產卵區,產卵區約為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水深保持10厘米。
2、種蛙來源與培育:選擇體重在0.5千克以上,年齡2齡以上的青壯年蛙作種,雌雄比例為1:1,每平方米放養1對,4?5天後開始攝食。已馴食的種蛙,投喂配合飼料,日投飼率為3?6%,臨產前投喂一些蚯蚓、蠅蛆、小雜魚蝦等動物性餌料。沒馴食的種蛙投喂動物性餌料,日投飼率為5?6%,最高可達10%以上。一般分早晨和下午兩次投喂。同時用黑光燈引誘昆蟲,增加補充餌料。培育期間,應看天氣的變化;不定期換水,保持水質清新,同時要有適當的陽光照射,尤其是產卵季節。
3、產卵孵化技術:牛蛙產孵期在5?9月份,產卵可分自然產卵和人工催產兩種,雌蛙催產劑量為牛蛙或青蛙腦垂體4個+HCG600單位+LRH?A250微克/斤,雄蛙劑量減半,採用一次性注射。在水溫20?30℃時,一般經40小時,開始抱對產卵,產卵後20?30分鍾即可輕輕撈出卵塊放入孵化池孵化。孵化池以水泥池較好,面積幾平方米到幾十平方米,水深20厘米,水質要清新、無污染,池上方要遮蓋好,防止水溫驟變。每平方米可放卵6000?9000粒,在水溫25?32℃、氣溫20?32℃時,經兩天半就可孵出蝌蝌。
二、蝌蚪的養殖技術
1、蝌蝌池的構造:水泥池、土池均可,面積可大可小,小者幾平方米,大者幾十平方米或更大,小池以保持30?60厘米水深為宜,大池深可在1米左右,蛙場應建成規格不一的配套的蝌蚪池,以便分批容納不同時期的蝌蚪。內池應有進出水設施,做到排灌自如,在水面10厘米處置一餌料台,另在池中放些浮性物體供變態後的幼蛙休息。
2、蝌蚪的飼養管理:蝌蚪孵出後留在原池內飼養1個月左右。脫膜後3天開始投餌,每天2次,每次每萬尾蝌蚪一個蛋黃,第5天後投喂一個半蛋黃,加少量豆漿。隨著蝌蚪的長大,池水逐漸加至30?40厘米,餌料改為魚粉、米糠、豆渣等,日投飼率5%,10天後增加到10%,15天增加到15?18%,3?4天換水一次,經一個月飼養,蝌蚪可達4?5厘米長。此時將蝌蚪轉入已消毒、培肥的較大面積的土池,每平方米70?100尾,池內水深1米左右,池底平坦,有一定的傾斜度,淤泥少。每天投喂2次,以配合飼料為主,適當施肥。經40?50天的培育,蝌蚪個體可達50克,開始變態成幼蛙。
三、幼蛙的養殖技術
1、幼蛙池的改造:以潮濕、溫暖、背風向陽、人為干擾少的地方建池較好,面積不宜過大,大者幾十平方米,小者3?5平方米,馴食幼蛙的,以小池為好。土地、水泥池都可以,池深60?70厘米,池周圍要用1米高的紗窗布圍住以防蛙外逃及敵害入侵,池內只放一個餌料台,餌料台四周用木條作成框,中間用紗窗布綳緊。
2、變態幼蛙的收集:蝌蚪長出後腿後,用網從蝌蚪池中撈起,適當集中到小一些的水泥池或土池中去,繼續投餌,前腿長出後不再攝食,直至尾巴消失,此時將幼蛙撈出放入幼池或馴化池,每平方米100?500隻,池內水深10?20厘米。
3、幼蛙的人工馴食技術:
(1)前期培育:剛變態的幼蛙體質較弱,須經7天左右的前期培育,使之身體強壯,有一定的營養積累後再馴食。前期培育主要用活餌料,以蛆和小雜魚為最好,每100隻蛙每天投喂100克左右。
(2)食性馴化:以長條形的小雜魚或蛆作引誘物質,由少到多摻和加死餌或顆粒餌料,直至最後全部投喂顆粒飼料。也可直接用顆粒飼料馴食,此時應降低水位至淺水區剛浸入水中,而深水區幼蛙後腿不著底,將顆粒飼料撒在淺水處,幼蛙的活動使顆粒隨水而動,引誘幼蛙攝食。馴食一段時間後,可將大個體幼蛙帶動未馴食的幼蛙攝食,這樣可縮短馴化時間。
4、幼蛙的飼養管理
(1)將馴化池的幼蛙按大小分開,分稀,每平方米100隻左右。
(2)有條件的地方,幼蛙可轉入室內飼養。
(3)注意防寒防暑,牛蛙最適生長溫度為22?28℃,最高不超過35℃,最低不低於20℃(冬眠除外)。高溫季節,室外適當遮陰,室內保持通風。冬季,室外幼蛙池要蓋塑料布,最好再加一層稻草,經常加註一些井水,保持水溫在10℃以上。
(4)定時投餌:適溫期間,每天2?3次,日投飼率3?5%,在投喂配合飼料的同時,也可間或投喂一些新鮮的餌料。
(5)室內養殖,每天換水,清洗食台。室外土地,注意水質不能過肥,經常加註新水。
(6)注意觀察,做好防病、防逃、防敵害工作。
四、成蛙的養殖技術
1、成蛙池的選擇和設計:成蛙池的要求不及幼蛙嚴格,面積也可大一些,水的需量不大,但要有可靠的水源,要保持池中有一定的水深,室外越冬池水深應保持1米左右,池的周圍最好不設置可供蛙用力跳躍的陸地或其它硬物,水深至少在牛蛙後腿踩不到底的深度上。池壁要高出水面30厘米左右,再在池壁上圍一圈向內傾斜的20厘米高的紗窗布。池內不應設置隱蔽的死角或洞穴。
2、商品蛙的半精養技術:室外的魚池、窪池、稻田、藕塘等面積較大,蛙較分散,多以天然餌料為主,顆粒飼料為輔。池中設幾個浮於水面的餌料台,按精養方式投餌。同時用黑光燈誘蟲,為沒有在餌料台攝食的牛蛙補充。放養密度不宜過大,每平方米10?30隻左右,視餌料條件決定。
3、牛蛙的室內集約化養殖:日常管理大體與幼蛙相同,但放養密度不一樣,體重100克以上的每平方米50隻,可一直放養到商品規格,若體重不足100克,密度可稍大一些。在22?28℃條件下,每天投餌2?3次,日投飼率為3%(新鮮餌料為10%)。體重約在200?250克左右時,可補投一些新鮮餌料以補充維生素。
4、牛蛙的加溫養殖:引進熱源,創造適宜的溫度條件,打破牛蛙的冬眠期,使牛蛙常年攝食生長。熱源有地熱水、工廠余熱水、鍋爐加溫、電加溫等,無毒害的熱源可直接作為飼養用水,有毒害的熱源可處理後利用或通過管道間接加熱池水。加溫養殖一般在低溫季節養殖,唯有注意加溫的溫度在適溫范圍內。
五、牛蛙的病害與防治
1、腐皮病:一般危害10?50克的幼蛙,7?9月流行,症狀表現為:頭部兩眼之間表皮破爛、發白,形如撞傷。之後背部發現有小白點,再幾天皮膚潰爛,甚至露出肌肉和骨頭,腹部及四肢關節先後發紅,隨後局部潰爛,終至死亡。可用鏈黴素浸泡病蛙15?20分鍾,2?3次即可達到顯著療效,用20ppm高錳酸鉀浸泡病蛙15分鍾可抑制病情。
2、紅腿病:患病蛙後腿無力、發抖,大腿腹面與前肢之間皮膚充血發紅,頭部伏地,不吃不動,3?5日死亡。定期進行池塘消毒可預防此病,用3%的食鹽水浸泡15分鍾可治癒。
㈦ 在養殖牛蛙中,會出現大牛蛙吃小牛蛙
大小分開隔離,分類飼養效果比較好。
㈧ 叮咚買菜的牛蛙安全嗎
安全
叮咚買菜的牛蛙是安全的,叮咚買菜是一個正規的線上生鮮平台,商品的質量和價格都會嚴密的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