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信上海」微信公眾號6月26日消息,2018年5月,上海市未發生造成較大影響的網路運行故障和具有影響力的網路安全事件,網路安全總體運行情況良好。
2018年5月,上海地區全網流量峰值約為13.79Tbps,環比增加19.9%。峰值出現時間為2018年5月17日21:20,每日20:15至21:35流量較高。全網流量谷值約為0.98Tbps,環比增加74.4%。谷值出現時間為2018年5月2日03:05,每日03:00至04:25流量較低。全網流量均值為7.50Tbps,環比增加11.6%(數據來源:市通管局)。
2018年5月,從外省流入上海地區的流量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最多的地區分別為浙江(552.06 G,約佔6.6%)和江蘇(494.30G,約佔5.9%),最少的地區為西藏(3321.98M,約佔0.04%)。
2. 趙澤良的主要觀點
2010年10月21日,2010信息安全國際論壇在北京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安全協調司司長趙澤良指出,網路信息系統已經成為國家的重要關鍵基礎設施,是金融、能源、交通、現代物流、現代製造等行業的神經中樞、調動中心。國民經濟和社會對信息系統與網路的依賴性越來越大。與此同時,網路空間的安全問題也十分突出,網路信息系統的重大漏洞和缺陷不斷出現,計算機病毒、木馬、僵屍網路、間諜軟體、仿冒網站比較盛行,網路攻擊、網路犯罪甚至網路恐怖主義也很嚴重,網路色情、網路虛假有害信息、極端主義言論不同程度的存在,信息網路系統的安全問題不僅僅影響的是網路信息系統本身,而且直接影響經濟安全,直接影響企業和個人的利益,信息安全是我們面臨的重大非傳統安全。」
2011年11月,2011年信息安全國際論壇在北京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安全協調司司長趙澤良指出「信息化深入推進就是當前面臨的最重要的歷史機遇」。在今年上半年發布的「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綜觀國內外形式我國仍然處於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在這個時期我們既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著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網路空間是陸、海、空、天之外的又一個空間,但是也影響著這些空間,能否抓住機遇,能否把網路空間建設好、利用好、管理好,直接關系這我國經濟的長期、 平穩、較快發展,也直接關系著我國全面建設戰略目標。
當前網路上收集了大量的個人信息,企業信息。一些機構也通過網路積累了海量的信息資源,這些資源都是寶貴的財富,保護好這些資源是至關重要的任務,屢次發生信息泄漏的事件,如何管理好、保護好、利用好已有的信息資源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另外,工業系統也面臨著新的信息挑戰,隨著技術的發展,工業工程系統也越加依賴標準的技術、協議、平台和應用,與網路聯系的更加緊密,因此互聯網上的病毒、黑客、木馬會通過一些手段進入系統,所以信息安全問題在工業方面也至關重要。
計算、互聯網、下一代移動互聯網,這些技術在極大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安全挑戰,這些應用技術到底會帶來什麼樣的問題和風險值得我們大家深入研究。我們把這個問題研究清楚了才能更的利用這些技術的優勢。
首先,要抓好全社會的信息安全教育,提高網民信息安全意識和信息安全防護技能。時至今天互聯網民數已超過5億。今年上半年互聯網中心有統計,互聯網中經歷過黑客攻擊的網頁2.17億,有網路帳號、網路密碼被盜經歷的網民大概是1.21億。在網上遇到過欺詐行為的網民有3800多萬。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一定要提高網民的意識和素質。讓不會開車的人去開好車一定會出問題。信息技術是先進的,但也需要應用技術的網民、用戶有必要的素質和技能。提高網民的信息意識,辨別能力、防護技能,這是信息安全工作重要的基礎工作。
其次,要加快信息安全相關法規制度和技術標準的建設。從總體上講,法規也好,技術也好,總是要滯後於技術的發展。但作為信息安全工作者,我們不能停留於此。我們要盡可能的完善、建立必要的規則,通過法律法規來明確各方面的義務和權益、責任。我講一下技術標準的問題,有些用戶不是不想做好信息安全工作,但不知道怎麼做。我想從這個問題上,標准就可以發揮指導作用。在這里特別呼籲更多的專家、企業參加我們國家信息安全標準的制訂工作,也非常歡迎來自國外的專家、企業來參加我們這些工作。我們的標准工作秉承公開、公正、透明的原則,歡迎大家都來參與。只有通過大家的共同參與,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充分吸收國際信息安全標准經驗的標准體系。
第三,工業控制系統安全工作也到了非加強不可的時候,前不久工業和信息化部經國務院統一發布了關於加強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這份文件明確了公共系統重點領域。為工業信息系統下一步安全管理工作做出了安排。工業控制系統所面臨的信息安全風險和挑戰一定能更多的被大家所認識,大家能採取適當的措施加以防範,保證生產和經濟領域的安全。
第四,重視加快建設網路空間的信任體系。在互聯網上有海量的信息資源,有眾多的網站,讓我們的網民怎麼在上面識別,哪些網站是可信的,是相對可信的?哪些信息是真實的,和我打交道的人,哪些是可以信任的?希望有這么一種手段和機制,以推動互聯網的網路空間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