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網路系統結構設置
擴展閱讀
訂生日蛋糕哪個網站好 2023-10-01 23:34:04

網路系統結構設置

發布時間: 2022-09-23 08:01:17

1. 分析網路系統結構與綜合布線系統結構的關系

通過通信信道和設備互連起來的多個不同地理位置的計算機系統,要使其能協同工作實現信息交換和資源共享,連著之間必須具有共同的語言。交流什麼、怎樣交流及何時交流,都必須遵循某種互相都能接受的規則。

綜合布線系統實施後,布線系統將能夠適應現代和未來通信技術的發展,並且實現話音、數據通信等信號的統一傳輸。布線系統能滿足各種應用的要求,即任一信息點能夠連接不同類型的終端設備,如電話、計算機、列印機、電腦終端、電傳真機、各種感測器件以及圖像監控設備等。

(1)網路系統結構設置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一般在設計院或咨詢公司及用戶已經指定了布線機房位置,布線機房大部分都和網路機房共用,也有部分單獨設置,或者數據機房和語音機房也可能是分開的。

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查看機房內是否可以滿足布線系統的要求.如果用戶還沒有明確機房位置,需要根據實際現場情況和機房的基本要求確定機房位置,並與用戶溝通,獲得用戶認可。

2. 網路系統集成的體系結構

網路系統集成即是在網路工程中根據應用的需要,運用系統集成方法,將硬體設備,軟體設備,網路基礎設施,網路設備,網路系統軟體,網路基礎服務系統,應用軟體等組織成為一體,使之成為能組建一個完整、可靠、經濟、安全、高效的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全過程。從技術角度來看,網路系統集成是將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控制技術、通信技術、 應用系統開發技術、建築裝修等技術綜合運用到網路工程中的一門綜合技術。一般包括: 1、前期方案 2、線路、弱電等施工 3、網路設備架設 4、各種系統架設 5、網路後期維護

特點

技術集成:根據用戶需求的特點,結合網路技術發展的變化,合理選擇所採用的各項技術,為用戶提供解決方案和網路系統設計方案。

軟硬體產品集成:根據用戶需求和費用的承受能力,為用戶的軟硬體產品進行選型和配套,完成工程施工和軟硬體產品集成。

應用集成:面向不同行業,為用戶的各種應用需求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並付諸實施。

DNS

在一個TCP/IP架構的網路(例如Internet)環境中,DNS是一個非常重要而且常用的系統。主要的功能就是將人易於記憶的Domain Name與人不容易記憶的IP Address作轉換。而上面執行DNS服務的這台網路主機,就可以稱之為DNS Server。基本上,通常我們都認為DNS只是將Domain Name轉換成IP Address,然後再使用所查到的IP Address去連接(俗稱「正向解析」)。事實上,將IP Address轉換成Domain Name的功能也是相當常使用到的,當login到一台Unix工作站時,工作站就會去做反查,找出你是從哪個地方連線進來的(俗稱「逆向解析」)。

DNS伺服器用於TCP/IP網路(如一般的區域網或互聯網等)中,它用來通過用戶友好的名稱(比如「域名」)代替難記的IP地址(比如「61.186.250.41)以定位計算機和服務。因此,只要你需要用到域名的地方,你都得首先確保已為此名字在DNS伺服器中作好了相應的和IP地址的映射工作。

域名管理系統——DNS(Domain Name System)是域名解析伺服器的意思,它在互聯網的作用是:把域名轉換成為網路可以識別的ip地址。首先,要知道互聯網的網站都是一台一台伺服器的形式存在的,但是我們怎麼去到要訪問的網站伺服器呢?這就需要給每台伺服器分配IP地址,互聯網上的網站無窮多,我們不可能記住每個網站的IP地址,這就產生了方便記憶的域名管理系統DNS,他可以把我們輸入的好記的域名轉換為要訪問的伺服器的IP地址,比如:我們在瀏覽器輸入域名會自動轉換成為202.104.237.103。

DNS的功能的實現:擁有自己的域名後,您需要DNS伺服器來解析您的域名。解析的作用就是告知您的訪問者,您的網站是處於在哪個IP的主機上。

DNS伺服器是由您的域名注冊公司來提供的,如果您在我公司注冊的域名,就由我公司來提供,您不需要做任何設置,只需保持默認選項即可。

3. 網路體系結構為什麼要採用分層次的結構

原因:為把在一個網路結構下開發的系統與在另一個網路結構下開發的系統互聯起來,以實現更高一級的應用,使異種機之間的通信成為可能,便於網路結構標准化;

並且由於全球經濟的發展使得處在不同網路體系結構的用戶迫切要求能夠互相交換信息;

為此,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成立了專門的機構研究該問題,並於1977年提出了一個試圖使各種計算機在世界范圍內互聯成網的標准框架,即著名的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OSI/RM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1、網路體系結構(network architecture):是計算機之間相互通信的層次,以及各層中的協議和層次之間介面的集合。

2、網路協議:是計算機網路和分布系統中互相通信的對等實體間交換信息時所必須遵守的規則的集合。

3、語法(syntax):包括數據格式、編碼及信號電平等。

4、語義(semantics):包括用於協議和差錯處理的控制信息。

5、定時(timing):包括速度匹配和排序。

計算機網路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並且性質各不相同。所以,在ARPANET設計時,就提出了「分層」的思想,即將龐大而復雜的問題分為若干較小的易於處理的局部問題。

4. 什麼是網路體系結構

網路體系結構(networkarchitecture)是計算機之間相互通信的層次,以及各層中的協議和層次之間介面的集合。 網路體系結構是指通信系統的整體設計,它為網路硬體、軟體、協議、存取控制和拓撲提供標准。它廣泛採用的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在1979年提出的開放系統互連(OSI-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的參考模型。 1974年美國IBM公司按照分層的方法制定了系統網路體系結構SNA(SystemNetworkArchitecture)。SNA已成為世界上較廣泛使用的一種網路體系結構。一開始,各個公司都有自己的網路體系結構,就使得各公司自己生產的各種設備容易互聯成網,有助於該公司壟斷自己的產品。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同網路體系結構的用戶迫切要求能互相交換信息。 更多關於什麼是網路體系結構,進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fcea781615831342.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5. 網路體系結構中為什麼要設置傳輸層

因為兩個主機進行通信實際上是兩個主機中的應用進程通信,一個主機中經常有多個應用進程同時分別與另外一個主機中的多個應用進程互相通信,網路層協議能夠將分組送達目的主機,但它無法交付給主機中的應用程序,網路體系結構中要設置傳輸層,為主機之間提供邏輯通信。

傳輸層是整個網路體系結構中的關鍵層次之一,主要負責向兩個主機中進程之間的通信提供服務。由於一個主機同時運行多個進程,因此運輸層具有復用和分用功能。傳輸層在終端用戶之間提供透明的數據傳輸,向上層提供可靠的數據傳輸服務。

埠概念

傳輸層的任務是根據通信子網的特性,最佳的利用網路資源,為兩個端系統的會話層之間,提供建立、維護和取消傳輸連接的功能,負責端到端的可靠數據傳輸。在這一層,信息傳送的協議數據單元稱為段或報文。

網路層只是根據網路地址將源結點發出的數據包傳送到目的結點,而傳輸層則負責將數據可靠地傳送到相應的埠。計算機網路中的資源子網是通信的發起者和接收者,其中的每個設備稱為端點。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傳輸層

6. 網路系統分層結構可以分為幾個層次

OSI 七層模型通過七個層次化的結構模型使不同的系統不同的網路之間實現可靠的通訊,因此其最主
要的功能使就是幫助不同類型的主機實現數據傳輸
物理層 : O S I 模型的最低層或第一層,該層包括物理連網媒介,如電纜連線連接器。物理層的協議產生並檢測電壓以便發送和接收攜帶數據的信號。在你的桌面P C 上插入網路介面卡,你就建立了計算機連網的基礎。換言之,你提供了一個物理層。盡管物理層不提供糾錯服務,但它能夠設定數據傳輸速率並監測數據出錯率。網路物理問題,如電線斷開,將影響物理層。
數據鏈路層: O S I 模型的第二層,它控制網路層與物理層之間的通信。它的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線路上進行數據的可靠傳遞。為了保證傳輸,從網路層接收到的數據被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層傳輸的幀。幀是用來移動數據的結構包,它不僅包括原始數據,還包括發送方和接收方的網路地址以及糾錯和控制信息。其中的地址確定了幀將發送到何處,而糾錯和控制信息則確保幀無差錯到達。

7. 計算機網路的系統結構

計算機網路的系統結構是指網路伺服器與工作站之間協同工作時的相互關系。

區域網絡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四種不同的系統結構:

1、主機系統:也叫主機/終端系統,指以一台伺服器為中心的多用戶系統,用戶通過與主機相邊的字元終端在主機操作系統的管理下共享主機的同存、外存、中央處理器、輸入、輸出設備等資源。

傳統的主機/終端系統均採用字元界面,不便於用戶進行操作。Windows終端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終端,而是基於WIDOWS圖形界面,同時具有原來傳統終端的多用戶、多任務處理能力的瘦客戶機/伺服器模式。即WINDOWS終端通過相關的協議使客戶端連接到伺服器,所有軟體的運行、配置、數據存儲及與其他設置之間的通信全部在伺服器上運行。終端機只是把本地鍵盤、滑鼠等輸入信息發送給終端伺服器,並在終端顯示器上顯示處理結果。

2、工作站/文件伺服器系統:其結構通常是在文件伺服器上運行著特定的網路操作系統,工作站輸入有效的用戶名和口令扣,就可以存取文件伺服器上的文件。文件服務不參與工作站應用程序的運算處理。無盤網路就屬於該種系統結構。

3、客戶機/伺服器系統:是在工作站/伺服器結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即需要處理的工作是由客戶端和伺服器共同完成的。

4、對等網路系統:與其他計算機結構的區別是沒有專用伺服器。每一個工作站即是客戶機也是伺服器。

8. 典型的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有哪些

OSI七層模型、TCP/IP四層模型、五層體系結構

一、OSI七層模型

OSI七層協議模型主要是:應用層(Application)、表示層(Presentation)、會話層(Session)、傳輸層(Transport)、網路層(Network)、數據鏈路層(DataLink)、物理層(Physical)。

二、TCP/IP四層模型

TCP/IP是一個四層的體系結構,主要包括:應用層、運輸層、網際層和網路介面層。從實質上講,只有上邊三層,網路介面層沒有什麼具體的內容。

三、五層體系結構

五層體系結構包括:應用層、運輸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五層協議只是OSI和TCP/IP的綜合,實際應用還是TCP/IP的四層結構。為了方便可以把下兩層稱為網路介面層。

(8)網路系統結構設置擴展閱讀:

世界上第一個網路體系結構是美國IBM公司於1974年提出的,它取名為系統網路體系結構SNA(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凡是遵循SNA的設備就稱為SNA設備。這些SNA設備可以很方便地進行互連。此後,很多公司也紛紛建立自己的網路體系結構,這些體系結構大同小異,都採用了層次技術。

9. 網強網路管理系統的系統架構

系統要求全部採用JAVA體系結構開發,能在Windows,Linux,Unix不同平台下順利移植。可以應
用戶要求提供Windows、Unix或Linux版本。全中文界面,軟體代碼完全由國內開發。採用先進且成熟
的MVC模式,三層架構,顯示層、邏輯層和業務邏輯層完全分離。分布式架構:資料庫、採集平台和
Web服務三個部分可以分布在任意的三台伺服器上。系統採用三層管理平台,三層體系架構為:展示
層、業務層、採集層。
(1)採集層
採集層主要負責對各類關鍵IT資源進行監控,獲取其狀態和性能信息。在客戶設置網強網路管理系
統伺服器,在被管理的機器上安裝SNMP協議或者開啟SSH等埠。網強網路管理系統通過採集層豐富
的採集器,獲取業務系統中各組成設備相關的數據信息。
(2)業務層
業務層是整個管理系統的樞紐,它對資源監控層產生的事件進行集中的分析和統一的處理,並將
事件傳遞給展示層,利用資料庫對歷史數據做匯總、修剪入庫,生成各類性能、事件統計分析報表,
並根據這些信息對異常狀態和故障情況產生報警和進行記錄。
(3)展示層
展現層將綜合征管資源性能參數和故障事件集中顯示在一個統一的界面(portal)內。通過前瞻式
的監控和本地糾錯,以及一旦出現問題後的自動修復,網強網路管理系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IT管理人
員的工作效率,簡化管理所需要的技能,實現客戶系統管理的自動化。
(4)系統介面
網強網路管理系統可以跟某客戶網路目前不同的應用系統和管理系統很好的結合,能夠與原廠商
網管無縫結合,原因在與,網強網路管理系統能夠提供豐富的介面給第三方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