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騰訊科技】:我司接到法院財產保全申請,現依據《微信個人賬號使用規范》將在
摘要 您好
『貳』 互聯網法院全流程互聯網訴訟是怎樣的
訴訟流程:
1、起訴→十天調解→調解成功→撤訴→結案。
2、起訴→十天調解→調解不成功→立案審核→支付訴訟費→未繳費處理→結案。
打官司不用麻煩的跑到法院去,只需在家裡打開電腦,就可以在線參加庭審,真正實現了從立案、送達、證據交換、庭審、調解到判決、執行每一個環節全流程在線解決。
2017年8月18日,杭州互聯網法院揭牌。
第一案:杭州互聯
網法院揭牌後,第一案開審。原告為《後宮甄嬛傳》作者,被告為網易公司,起訴案由是,網易未經授權,在其經營的網站「網易雲閱讀」上通過收費方式非法向公眾提供《後宮甄嬛傳》的在線閱讀服務。涉及侵害作品信息網路傳播權糾紛。審理完第一案,只花了不到半個小時。
(2)網路安全法案由名稱擴展閱讀:
1、打開電腦,輕點滑鼠,起訴、調解、立案、舉證、質證、庭審、宣判、送達、執行等訴訟環節全部在網上完成,足不出戶,便打了官司。
法官通過網路與天南海北的當事人連線,審理案件。全球首創的「非同步審理模式」打破了時間限制,使當事人不再囿於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參與庭審。
智能化審判系統將法官從繁重的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涉網案件開庭平均用時僅需28分鍾,一起案件從起訴到結案平均僅需20天,這其中還包括了15天的舉證期限。
2、杭州互聯網法院主要職責
按照依法有序、積極穩妥、遵循司法規律、滿足群眾需求的要求,探索涉網案件訴訟規則,完善審理機制,提升審判效能,為維護網路安全、化解涉網糾紛、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等提供司法保障。
3、杭州互聯網法院主要意義
杭州互聯網法院將按照「依法有序、積極穩妥、遵循司法規律、滿足群眾需求」要求,積極探索涉網案件訴訟規則,完善審理機制,提升審判效能,為維護網路安全、化解涉網糾紛、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深度融合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杭州互聯網法院
『叄』 警察局可以隨便查個人信息嗎
法律分析:警察要查別人的個人信息情況,除非是辦案需要,並且還經要公安局的相關部門開具相關手續,否則就是違法行。而你不是犯罪嫌疑人,他就不具備追查你信息的案由,相信他所在的那個公安局的相關部門也不會給他開具相關證明的。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十四條任何個人和組織有權對危害網路安全的行為向網信、電信、公安等部門舉報。收到舉報的部門應當及時依法作出處理;不屬於本部門職責的,應當及時移送有權處理的部門。有關部門應當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
『肆』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中明確提出了等級保護的相關建設要求包括
2015年6月,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初次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草案)》。網路安全法草案於2015年7月6日至2015年8月5日在中國人大網上全文公布,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2016年11月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2017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對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作了明確規定。
第二十一條 國家實行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網路運營者應當按照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護義務,保障網路免受干擾、破壞或者未經授權的訪問,防止網路數據泄露或者被竊取、篡改:
(一)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定網路安全負責人,落實網路安全保護責任;
(二)採取防範計算機病毒和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危害網路安全行為的技術措施;
(三)採取監測、記錄網路運行狀態、網路安全事件的技術措施,並按照規定留存相關的網路日誌不少於六個月;
(四)採取數據分類、重要數據備份和加密等措施;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條文解讀:
一、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是我國現行的網路安全領域的一項重要制度。1994年國務院制定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規定:計算機信息系統實行安全等級保護,安全等級的劃分標准和安全等級保護的具體辦法由公安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2007年公安部等部門制定的《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規定,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等級根據信息系統在國家安全、經濟建設、社會生活中的重要程度,信息系統遭到破壞後對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的危害程度等因素確定,分為五級,從第一級至第五級的保護要求漸次提高,並規定了每個等級的范圍、信息系統運營者的義務及應對措施等。公安部和標准化主管部門制定了相關標准,明確了網路安全等級定級標准、程序以及各個方面的具體要求。網路安全法總結實踐經驗,對該制度的名稱作了調整,改為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對其主要內容作了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將逐步完善相關配套規定,確保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落到實處。
二、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主要內容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主要內容可以分為技術類安全要求和管理類安全要求兩大類。技術類安全要求主要從物理安全、網路安全、主機安全、應用安全和數據安全幾層面提出,通過在信息系統中部署軟硬體並正確配置其安全功能來實現;管理類安全要求主要從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機構、人員安全管理、系統建設管理和系統運維管理幾個方面提出,通過控制各種角色的活動,從政策、制度、規范、流程以及記錄等方面作出規定來實現。本條根據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對網路運營者的安全保護義務作了基本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定網路安全負責人,落實網路安全保護責任。內部安全管理制度是網路運營者制定的有關網路安全管理組織架構、人員配備、行為規范、管理責任的規則;操作規程是網路運營者制定的有關人員在操作設備或辦理業務時應當遵守的程序或者步驟。網路運營者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及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規定,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細化並落實安全管理義務,根據不同保護等級設置安全管理機構、安全管理人員、安全主管、安全管理負責人等,並明確相關機構和人員的職責。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規定的每一項具體制度、每一個操作步驟都應當有具體的責任人,哪個環節出了責任事故都要有相應的人員負責。
2.採取防範危害網路安全行為的技術措施。網路運營者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及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規定,切實採取技術防範措施,從技術上防範計算病和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網路安全風險。例如,安裝防病毒軟體,防範計算機病毒;安裝網路身份認證系統、網路入侵檢測系統、網路風險審計系統等,防範網路攻擊、侵入;安裝自動報警系統,當檢測到安全風險時自動報警等。
3.配備相應的硬體和軟體監測、記錄網路運行狀態、網路安全事件,按照規定留存相關網路日誌。網路日誌是對網路信息系統的用戶訪問、運行狀態、系統維護等情況的記錄,對於追溯非法操作、未經授權的訪問,並維護網路安全以及調查網路違法犯罪活動具有重要作用。我國相關行政法規和標准對網路日誌的留存及其期限作了規定,一些國家的法律也對留存網路日誌作了規定。網路安全法根據維護網路安全的需要,借鑒有關國家的做法,對網路日誌留存及留存的期限作了規定。同時,考慮到網路日誌的種類較多,哪些需要按照本條規定留存不少於六個月,需要根據維護網路安全的實際來確定,因此,本條規定,網路運營者應當按照規定留存相關的網路日誌不少於六個月。
4.採取數據分類、重要數據備份和加密等措施。數據分類就是按照某種標准,例如重要程度,對數據進行區分、歸類。數據備份就是為防止系統故障或者其他安全事件導致數據丟失,而將數據從應用主機的硬碟或陣列復制、存儲到其他存儲介質。數據加密就是通過加密演算法和密鑰將明文數據轉變為密文數據,從而實現數據的保密性。網路運營者應當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以及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規定,採取數據分類、重要數據備份和加密措施,保護網路數據安全。
5.網路運營者的其他義務。除了本法規定的義務外,網路運營者還應當履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網路安全保護義務。
『伍』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與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有什麼區別
等級保護是我們國家的基本網路安全制度、基本國策,也是一套完整和完善的網路安全管理體系。遵循等級保護相關標准開始安全建設是目前企事業單位的普遍要求,也是國家關鍵信息基礎措施保護的基本要求。
企業辦理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備案的原因:
1.建立有效的網路安全防禦體系(讓客戶的系統真正具有安全防禦的能力)
2. 完成信息系統等級保護公安備案(取得備案證明) ,順利通過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測評(取得測評報告)
3 滿足相關部門的合規性要求(包括國家的政策,法律法規的要求,還有上級部門的要求,還有甲方客戶的要求等)
4. 系統過了等保,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業投標鎖標的能力,為投標加分
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分五個級別:
『陸』 上網危害的事例 快啊
一、首例計算機軟體黑客誤報案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於今年4月17日對首例計算機軟體黑客誤報案件作出終審判決:維持一審判決,駁回上訴。1999年4月,因北京江民新技術有限責任公司開發生產的反病毒軟體產品KV300對北京翰林匯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銷售的辦公自動化助寫軟體產品「寫作之星」誤報有黑客程序,導致翰林匯公司訴江民公司侵犯商譽糾紛案件。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受理此案並於1999年12月17日作出一審判決:江民公司侵權成立,應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
點評:這本是兩年前發生的案件,經過兩審到今年才宣告終審。通過這個案件,我們知道了殺毒軟體也會誤報,這種誤報在現有技術下是不可能被完全排除的。在誤報發生之前,被告對這種缺陷所造成的損害不承擔責任。在誤報發生後,被告接到原告的及時通知,應該及時的予以補正缺陷並公開消除影響。本案中,江民公司盡管補正了這一缺陷,但沒有積極的去消除影響,侵犯了原告商譽權。
今年新病毒一個接一個的出現,使得殺毒軟體市場愈加紅火,這個案件給各廠商敲了一個警鍾:對反病毒技術中存在的缺陷該如何去處理。
二、新浪搜索引擎案
《詩刊》雜志副總編葉延濱2001年1月3日致函新浪網,稱通過該網站的搜索引擎輸入關鍵詞「路上的感覺葉延濱」,可以在國際互聯網上的他人網站上檢索到他的作品。葉延濱以新浪網站未經其同意而上載了其作品《路上的感覺》為由要求新浪網站停止此行為。後葉延濱又將新浪網站告到法院。葉延濱認為新浪網站提供搜索引擎服務進行鏈接,其行為侵犯了他的著作權,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4萬元。
被告從搜索引擎的工具性、公共性出發辯論對其沒有直接上載只是提供的鏈接不應該承擔法律責任。後法院認為檢索服務並不等同於作品的使用,在6月21日判決駁回原告葉延濱的全部訴訟請求判決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
點評:在今年眾多網路著作權糾紛中,為什麼會選擇這一個,我認為此案的判決實際上為搜索引擎的檢索服務確定了法律性質。搜索引擎是互聯網服務的一個基本功能,如果新浪在此案中的敗訴,那互聯網的發展將真是前途渺茫了。
三、東方網案件
上海東方網(eastday.com和eastday.com.cn)在偶然中發現網上還有一個「東方網」,其域名(eastdays.com和eastdays.com.cn)與上海東方網相近,網站名稱也是「東方網」,標志也驚人的相似。並且頁面形式和內容涉嫌全面抄襲上海東方網。經調查該網站是山東濟南開發區夢幻多媒體網路技術開發中心所開設。於是上海東方網認為被告侵犯其多項權益,屬於不正當競爭行為,訴至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2001年4月24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認定被告抄襲原告網站的頁面樣式、鏈接圖標以及實施虛假宣傳,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故責令被告向原告賠禮道歉、消除影響和賠償經濟損失人民幣30萬元。但是,法院沒有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使用和注銷其惡意搶注的「eastdays.com」、「eastdays.com.cn」的域名。此案成為國內眾多域名糾紛案中,第一例被告勝訴、沒有被判決停止使用和注銷其域名的案件。
一審判決之後,當事人雙方都向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後來經過協商,雙方在 7月7日簽署了和解協議,原告以不申請執行一審判決為條件換取了被告的致歉聲明和主動撤銷兩個域名。
點評:在本案的審理過程中,被告提出的一些申辯理由,諸如員工練習網頁製作等等,確實讓人啼笑皆非。法院認定了被告的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原告勝訴,但不正當競爭的重要工具,即與上海東方網相類似的域名卻沒有判處停止使用和注銷其域名。這確實有點讓人深思,這樣的官司不就白打了。還好雙方在二審中達成了和解,東方網以放棄了一審判決為代價才換來了撤銷兩個域名。
四、神龍卡非法傳銷案
8月24日,「神龍數碼廣告卡」非法傳銷一案告破。此案犯罪嫌疑人林傑雄注冊了「廣東省廣州市東方神龍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神龍公司利用互聯網在各地進行非法傳銷,對外宣稱,購買「神龍數碼廣告卡」後,憑卡登錄神龍網站點擊廣告,每點擊一次可獲得0.3元回報(每天限33次,每張卡限期3個月),每10天支付一次,三個月可獲回報891元,扣除購卡費380元外,可獲利511元。由於這一巨大利潤的誘惑,今年4月起,「神龍數碼廣告卡」的銷售量出現巨幅增長。到6月17日,神龍公司收回的資金已經不能支付網民的點擊廣告費,林傑雄開始策劃攜款潛逃。後公安部門根據舉報及時將主要犯罪嫌疑人抓獲。此案涉及全國30個省、區、市的20餘萬人,共銷售「神龍數碼廣告卡」87萬余張,涉案總金額2.34億元,抓獲犯罪嫌疑人100餘人,繳獲「神龍數碼廣告卡」6萬張,凍結、扣押贓款近2000萬元。
點評:由於網路的特性,網路犯罪更加便利,影響更大,再加上利用網民發財的心理,傳銷詐騙案件時時發生。「神龍卡」案件只是非法傳銷案件中的一件,在今年破獲的利用互聯網非法傳銷的案件比比皆是,如4月上海曾經破獲了網路傳銷第一案。傳銷改頭換面在互聯網上出現,不少想藉助互聯網發財的網民可要當心了,不要上當受騙。
五、深圳BBS侵權案
今年,深圳市的首宗BBS侵權案,原告振業公司要求法院判決被告賠償其1000萬。因為所購買的振業景洲大廈,存在質量差、消防隱患嚴重、物業管理亂收費等問題,在今年3.15期間,鄒居住的振業景洲大廈的業主委員會開通了一個維權網頁「景洲315」,他成為該網頁的版主。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論壇,原告發現其中有多個辱罵「振業」的帖子,經調查發現IP是被告上網所使用的區域網的IP地址,因此認為被告不僅在該網頁惡意登載與事實不符的文章,而且公然以污辱性語言為題,貶損原告的人格,破壞原告的名譽。但在訴訟中被告以「論壇」中的觀點意見不代表「版主」的意見,應該由作者來承擔責任,與論壇無關,而作者不知何人。此案還在審理之中。
點評:對於BBS的言論侵權問題目前在我國經常發生。這一問題我國已經有了相對完善的法律規定,1997年12月30日公安部發布的《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中對於BBS的管理已經做了初步規定,去年實施的《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規定的更加明確具體。
六、海底光纜案
9月27日,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向廣州海事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被告上海新海天航運有限公司賠償因其所屬船隻鉤斷中美海底電纜造成的經濟損失4000萬元。原告起訴稱:9月20日,聯系亞洲和北美的中美海底電纜中斷,使亞洲部分地區同北美之間的互聯網連接受到影響。中美電纜斷裂的大致位置在距汕頭電纜登陸站20公里的地方。事故起因是被告上海新海天航運有限公司所屬的「安達海」輪船因選擇錨位不當及未運用良好船藝避風和防止走錨,致使走錨時鉤斷電纜,造成通過該電纜的通信中斷。電纜被鉤斷後,原告不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修復,而且該電纜的使用年限及通信質量也受到極大影響。針對原告的起訴,被告認為原告起訴證據不足,無法證明是「安達海」鉤斷電纜。此案仍在審理之中。
點評:海底光攬年內是第二次發生阻斷,中國電信在2月份面對用戶提出的賠償質疑之後,第二次阻斷斷然拿起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利益。本案的關鍵是中國電信能不能拿出充足的證據是被告所為。
七、電信磁卡案
7月份,85位消費者以磁卡話機減少、打電話不方便為理由起訴有關電信部門,最後原告達到了三百多名。盡管圍繞這個案件的受理曾有過反復,案件最終於10月24日在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立案。此案仍在審理之中。
由於技術發展,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磁卡電話整機及零部件在日本逐漸減產直至停產,國內話機正常維護也因此難以保障。磁卡將在今年12月31日退出歷史舞台。面對中國電信提出的更換為IC卡的解決方式,眾多消費者仍表示不滿,要將訴訟進行到底。
點評:磁卡機減少,使得消費者打電話不方面。中國電信既然推出了這項業務,必須要做好售後服務,不能「過河拆橋」。現今,磁卡機要正式停止使用,中國電信該如何善後,確實要費番腦筋。
八、新浪郵箱縮水案件
收費郵箱在2001年成為趨勢,不少網站在推出收費郵箱的同時,對原免費郵箱也「動手動腳」。其中新浪就把原免費郵箱的容量從50M縮減成5M,引起另外廣大新浪用戶的不滿,網上討伐聲一遍。
9月19日天津律師來雲鵬以新浪網未經對方同意擅自變更郵箱容量,違反他與新浪網締結的免費電子郵箱服務合同為由一紙訴狀將新浪網告上了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案件的焦點在於新浪在提供注冊的電子合同中註明保留有隨時中斷服務的權利的格式條款,是否有效。
11月15日,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經過兩個半小時的審理,合議庭作出了一審判決,認定原告認為被告調整免費電子郵箱容量是未經其允許擅自變更合同內容的違約行為,既無事實根據,也無法律支撐,因此宣判駁回原告訴訟請求並判定原告自行承擔訴訟費用。
點評:此案是關於電子郵箱注冊條款即網上的格式合同是否有效以及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爭議的第一案,因此備受關注。盡管來雲鵬不服一審判決,已經提起上訴,但這個案件畢竟能給我們消費者在互聯網上接受免費或者收費的服務時要慎重的去點擊「我同意」了。
九、楊建初訴愛立信案
一度鬧得沸沸揚揚的愛立信手機質量糾紛案,12月3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做出了一審判決,判令愛立信退還原告購機款,並賠償交通費、誤工費、食宿費等3700元。但原告需承擔4008元案件受理費中的3755元。
楊建初去年5月1日在廣州購買了一部愛立信T18SC手機,不久即發現這部手機存在「自動關機、顯示失靈、死機、按鍵失靈、不能開機、不能充電」等問題,10個月內一共修了6次。7月5日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正式受理他的訴訟,他向愛立信提出了12萬元的巨額索賠。在他索賠12萬元清單中,包括因手機自動關機造成妻子、單位誤會,他赴烏魯木齊向妻子解釋原因的交通費以及因手機誤事被單位解聘6個半月的失業損失等。在一審判決中,法院認定了手機質量問題,但認定愛立信不屬於欺詐。
點評:楊建初曾大張旗鼓的在媒體上號召消費者一起來起訴愛立信,後朝陽區法院只是受理了他一個人的起訴。贏了官司,但賠了55元。這起案件再一次的告訴我們消費者在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同時要慎重,不要過於盲從。
十、阿里巴巴中文域名糾紛案
12月11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我國我國首例中文域名注冊糾紛案件審結。案件緣由是北京正普科技公司到CNNIC注冊「阿里巴巴」域名時,被告之這個域名已經預留給他人。不久,阿里巴巴網路技術公司就在CNNIC注冊了這個中文域名。正普公司認為CNNIC的這種做法違反了《合同法》「先申請,先注冊」的原則,因而訴至法院。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認為,CNNIC未按照「先申請先注冊」的原則給正普公司注冊「阿里巴巴」中文域名的行為是錯誤的,但應允許CNNIC對某些符號、行政區劃、政府機關、教育機構等的名稱採取必要的預留措施。阿里巴巴網站享有較高的知名度,若他人再注冊「阿里巴巴」域名,會導致誤認,也會給阿里巴巴網站的權益造成損害。
點評:阿里巴巴留住了中文域名,避免了以後說不清的糾紛,這對我們為解決日益緊張的域名資源而增加域名後綴時如何保護知名企業以及有關特殊組織的域名提供了法律經驗,也為CNNIC在域名管理過程中的一些許可權予以了法律確認。
【下部:立法篇】
2001年,對IT業來說是不景氣的一年。就是在這一年,中國IT業的健康發展倍感需要法律的保障。這一年,中國繼去年出台了七部網路內容法規之後,IT立法再次大踏步。法律調整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網吧、域名、著作權等等。立法的形式也多樣,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等等。整體來說,法律正在逐漸管制IT。以下就對一些重要的立法作一點評。
1、《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辦法》
互聯網的興起,網吧也逐漸遍布街頭巷尾。網吧是一把雙刃劍,給我們帶來了上網的方便,培養了眾多網民,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暴力游戲、沉溺聊天、淫穢色情形成公害,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引起各界關注。年初的政協會上幾位政協委員聯名強烈建議取消網吧,一時網吧的死活成了社會的焦點。4月12日,信息產業部等四部門聯合制訂頒發了《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辦法》。各地同時按照國務院的有關通知精神對網吧展開了一場風風火火的大檢查。
點評:這部行政法規沒有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一棒子把網吧「打死」,並且裡面不少的內容都著眼於網路業的發展,並且還有一些新突破的規定。電腦游戲的解禁為網吧的發展和整個中國游戲行業特別是網路游戲的發展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按照這個管理辦法的規定,各地網吧的管理更加有序。但是令我們擔心的一樣存在,對青少年上網的限制並沒有落到實處,各地青少年上網聊天上當受騙的事例仍常常見諸報端。眾多網吧把限制青少年上網的警示牌當成了身份合法的「招牌」了。
2、北京市《北京市網路廣告管理暫行辦法》
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路廣告作為互聯網站贏利的最主要途徑,也在沖擊著傳統廣告。相比之下,網路廣告有著眾多特性,使得調整傳統廣告的《廣告法》束手無策。我國尚沒有專門調整網路廣告的法律,使得網路廣告滋生了一些新問題: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三者之間的定位和界限十分模糊,從而在網路廣告的發布過程中缺少相應的制約,網路廣告相比傳統廣告更容易出現虛假;還有眾多的電子郵件廣告問題。針對網路廣告出現的種種問題,北京、浙江等地開始制定自己的地方法規,進行調整。北京市率先頒布了《北京市網路廣告管理暫行辦法》,並已於5月1日起實施。
點評:北京市這部關於網路廣告管理的暫行辦法盡管僅僅是一部地方性法規,但在今年仍然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畢竟標志著我國網路廣告市場的監管開始逐漸規范。這個管理暫行辦法以廣告法為依據,對網路廣告的形式、網路廣告的主體以及市場的監管有了初步的規定。盡管裡面內容還有眾多不完善之處,通過在北京市的貫徹實施,為我國網路廣告法的制定為提供一筆豐富的立法經驗。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域名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由於域名所具有的商業價值和人們的習慣,讓域名搶注十分猖獗,特別是互聯網發展相對落後的中國。對於域名糾紛,主要藉助域名管理機構的管理規定,司法也早已經介入了域名糾紛。但是缺少法律依據,商標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如何適用成為問題。7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實施了《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域名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公眾關注的域名糾紛案件的案由、受理條件和管轄,域名注冊、使用等行為構成侵權的條件,對行為人惡意以及對案件中商標馳名事實的認定等,都作出了規定。
點評:這標志著我國日益增多的網路域名糾紛的審理從此有了明確具體的法律依據。盡管這是一個司法解釋,這也標志著我國在計算機網路這一新的領域里已設置了對商標特別是馳名商標、商號以及合法公平競爭、域名等民事權益的司法保障制度,建立了我國解決域名糾紛的司法機制,完善了域名保護體系。依照這個司法解釋,商標的域名保護范圍蓋棺定論,對域名的保護既包括了企業的馳名商標,也包括了企業普通的注冊商標。當然這部司法解釋並不是解決域名糾紛的「萬能鑰匙」,對於涉外的域名糾紛,要按照中國民事訴訟法的有關涉外程序來辦理,也就並不一定適用這部司法解釋。
而後爆發的網路實名和通用網址之爭,再一次把商標的權利擴展問題擺到桌面,在這新的一種網路地址解析的方式下保護企業的商標權也迫切地需要法律的規范。
『柒』 民事案件的案由分類
一、人格權糾紛
1、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
2、姓名權糾紛;
3、肖像權糾紛;
4、名譽權糾紛;
5、榮譽權糾紛;
6、隱私權糾紛;
7、婚姻自主權糾紛;
8、人身自由權糾紛;
9、一般人格權糾紛。
二、婚姻家庭糾紛
1、婚約財產糾紛;
2、離婚糾紛;
3、離婚後財產糾紛;
4、離婚後損害責任糾紛。
(7)網路安全法案由名稱擴展閱讀:
認定標准:
1、民事案件案由應當依據當事人主張的民事法律關系的性質來確定。
註:
鑒於具體案件中當事人的訴訟請求、爭議的焦點可能有多個,爭議的標的也可能是兩個以上,為保證案由的高度概括和簡潔明了,民事案件案由的表述方式原則上確定為「法律關系性質」加「糾紛」,一般不再包含爭議焦點、標的物、侵權方式等要素。
2、對少部分案由也依據請求權、形成權或者確認之訴、形成之訴的標准進行確定。
註:
考慮到當事人訴爭的民事法律關系的性質具有復雜性,為了更准確地體現訴爭的民事法律關系和便於司法統計,《民事案件案由規定》在堅持以法律關系性質作為案由的確定標準的同時,對少部分案由也依據請求權、形成權或者確認之訴、形成之訴的標准進行確定。
3、對適用民事特別程序等規定的特殊民事案件案由,根據當事人的訴訟請求直接表述。
《民事案件案由規定》以民法理論對民事法律關系的分類為基礎,結合現行立法及審判實踐,將案由的編排體系劃分為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物權、債權、勞動爭議與人事爭議、知識產權、海事海商、與鐵路運輸有關的民事糾紛以及與公司、證券、票據等有關的民事糾紛。
適用特殊程序案件案由等共十大部分,作為第一級案由。為保持體系的相對完整,並考慮規范民事審判業務分工,對某些案由進行了合並和拆分。如知識產權糾紛類中,既包括知識產權相關的合同糾紛案件,也包括知識產權權屬和侵權糾紛案件。
在第一級案由項下,細分為三十類案由,作為第二級案由(以大寫數字表示);在第二級案由項下列出了三百六十多種案由。
作為第三級案由(以阿拉伯數字表示),第三級案由是實踐中最常見和廣泛使用的案由。基於審判工作指導、調研和司法統計的需要,在部分第三級案由項下列出了部分第四級案由(以阿拉伯數字加()表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民事案件案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民事案件案由規定
『捌』 求各種法律名稱,至少100種,O(∩_∩)O謝謝
網路知道
6666元現金免費拿!
各種各樣的法律名字
各種各樣的法律名字
求各種法律名稱,至少100種,O(∩_∩)O謝謝
我來答有獎勵
fzlzzhy555
LV.9 2017-09-21聊聊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實施條例
·工傷保險條例
·人事爭議處理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信訪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對如何理解《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規定的請示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地方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是否可以作為行政訴訟被告問題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保險機構不正當競爭行為是否有權查處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房屋登記行政案件中發現涉嫌刑事犯罪問題應如何處理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徵收中央直屬發電廠的水力發電用水和火力發電貫流式冷卻用水水資源費問題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安交警部門能否以交通違章行為未處理為由不予核發機動車檢驗合格標志問題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審查頒發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是否以環保評價許可為前置條件問題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行政案件執行問題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能否對建築領域轉包行為進行處罰及法律適用問題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離退休人員與現工作單位之間是否構成勞動關系以及工作時間內受傷是否適用《工傷保險條例》問題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職工外出學習休息期間受到他人傷害應否認定為工傷問題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勞動行政部門在工傷認定程序中是否具有勞動關系確認權請示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工傷保險條例》第六十四條理解和適用問題請示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車輛掛靠其他單位經營車輛實際所有人聘用的司機工作中傷亡能否認定為工傷問題的答復
·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准則
·稅務稽查工作規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
·煙草專賣行政處罰程序規定
·外商投資合夥企業登記管理規定
·糧油倉儲管理辦法
·氣象災害防禦條例
·關於境內企業承接服務外包業務信息保護的若干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許可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中國共產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准則(試行)
·行政學院工作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
·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管理規定
·商標代理管理辦法
·港口經營管理規定
·國土資源行政復議規定
·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
·★老舊運輸船舶管理規定
·司法鑒定收費管理辦法
·政府參事工作條例
·保險公司管理規定
·保安服務管理條例
·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
·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
·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管理辦法
·鄉鎮綜合文化站管理辦法
·取得內地法律職業資格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在內地從事律師職業管理辦法
·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律師事務所與內地律師事務所聯營管理辦法
·全民健身條例
·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水路運輸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種保藏機構管理辦法
·社會保險業務檔案管理規定(試行)
·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規定
·限期治理管理辦法
·特種設備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
·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
·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的暫行規定
·特種設備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
·公務員申訴規定(試行)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信息系統使用規定
·土地調查條例實施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
·互聯網醫療保健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生產安全事故信息報告和處置辦法
·公安消防部隊執勤戰斗條令
·道路貨物運輸及站場管理規定
·基礎測繪條例
·醫療器械廣告審查辦法
·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路運輸服務業管理規定
·建設工程消防監督管理規定
·消防監督檢查規定
·火災事故調查規定
·統計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
·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考務工作規定
·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辦法
·民用機場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訴訟費用交納辦法
·律師事務所收費程序規則
·民事案件案由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三)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四)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專利、商標等授權確權類知識產權行政案件審理分工的規定》的通知
·一審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適刑事判決書樣式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調整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標準的通知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知識產權民事案件標准
·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試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活動若干問題的規定
·人民法院審判人員違法審判責任追究辦法(試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合議庭職責的若干規定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規則
·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示範章程
·律師事務所名稱管理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接受新聞媒體輿論監督的若干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司法公開的六項規定
·人民檢察院檢察建議工作規定(試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級別管轄異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委託評估、拍賣和變賣工作的若干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依法保護行政訴訟當事人訴權的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裁判文書引用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建立健全訴訟與非訴訟相銜接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的若干意見
·關於加強和規范監外執行工作的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受理審查民事申請再審案件的若干意見》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執行工作中如何計算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等問題的批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認可台灣地區有關法院民事判決的補充規定
·人民檢察院舉報工作規定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網上仲裁規則(200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全國法院被執行人信息查詢平台信息異議處理的若干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涉港澳民商事案件司法文書送達問題若干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五個嚴禁」的規定》和《關於違反「五個嚴禁」規定的處理辦法》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司法便民工作的若干意見
·監察機關審理政紀案件的暫行辦法
·基層法律服務所管理辦法
·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
·勞動教養試行辦法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於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執行有關問題的聯合通知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調整司法解釋等文件中引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條文序號的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予以廢止的2000年底以前發布的有關司法解釋目錄(第五批)
·最高人民法院予以廢止的2000年底以前發布的有關司法解釋目錄(第六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2007年底以前發布的有關司法解釋(第七批)的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停止執行死刑程序有關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事人對具有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債權文書的內容有爭議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問題的批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有關舉證時限規定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一審行政判決書樣式(試行)》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民事、行政抗訴案件調卷函樣式》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行政訴訟證據文書樣式(試行)》的通知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值庭規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訴訟收費監督管理的規定
·人民法院監察工作條例
·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關於規范司法解釋施行日期有關問題的通知
·人民檢察院勞教檢察辦法
·人民檢察院看守所檢察辦法
·人民檢察院監獄檢察辦法
·人民檢察院監外執行檢察辦法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實行人民監督員制度的規定(試行)
·人民檢察院信訪工作規定
·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解釋工作規定
·人民法院獎勵暫行規定
·律師事務所管理辦法
·律師執業管理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行當事人協議管轄的民商事案件判決的安排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內務條令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執法行為規范(試行)
·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組織條例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於充分保障律師依法履行辯護職責確保死刑案件辦理質量的若干規定
·[江蘇省]關於刑事案件證據若干問題的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涉台民事訴訟文書送達的若干規定
·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和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標准
·看守所留所執行刑罰罪犯管理辦法
·檢察人員執法過錯責任追究條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撤訴若干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案件管轄若干問題的規定
·關於內地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相互認可和執行仲裁裁決的安排
·關於依法嚴肅查處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和暴力抗拒法院執行犯罪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江蘇省公安廳《關於辦理輕傷害案件的暫行規定》
·公安部關於印發《公安機關辦理傷害案件規定》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務督察工作暫行規定
·關於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英文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英文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關於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見
·病歷書寫基本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
·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指導規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外國企業或者個人在中國境內設立合夥企業管理辦法
·廣播電台電視台播放錄音製品支付報酬暫行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公司強制清算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
·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試行辦法
·對外承包工程資格管理辦法
·保險公司管理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城鎮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中國銀行業櫃面服務規范
·關於外國投資者並購境內企業的規定
·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操作規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
·工傷認定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馳名商標認定工作細則
·彩票管理條例
·馳名商標認定工作細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馳名商標保護的民事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轉讓管理辦法
·境外投資管理辦法
·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鑒定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事故調查處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
·工程建設項目招標范圍和規模標准規定
·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
·城市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
·城市房屋拆遷估價指導意見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住宅室內裝飾裝修管理辦法
·物業服務收費管理辦法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無正本提單交付貨物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票據管理實施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票據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企業債券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保險公司管理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
·拍賣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禁止進口限制進口技術管理辦法
·技術進出口合同登記管理辦法
·股權出資登記管理辦法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
·個人存款賬戶實名制規定
·金融機構撤銷條例
·國內船舶管理業規定
·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涉及汶川地震相關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意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
·外商投資礦產勘查企業管理辦法
·江蘇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
·收費公路權益轉讓辦法
·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
·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債權人對人員下落不明或者財產狀況不清的債務人申請破產清算案件如何處理的批復
·道路旅客運輸班線經營權招標投標辦法
·國務院關於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
·郵政普遍服務監督管理辦法
·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事業單位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商業助學貸款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
·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准則
·房屋登記簿管理試行辦法
·救災捐贈管理辦法
·這無疑是在現今嚴峻
『玖』 案由應如何填寫
1、按照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安全生產執法檢查工作指南》第49頁和第50頁所述,立案審批表的案由項目應該填寫「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
2、方誌出版社出版的國家安監總局政法司編的《安全生產行政處罰實用手冊》第133頁:
(1)用於對案件性質進行初步定性。
(2)便於處罰類執法案卷的統計,建議將案由分為兩大類:事故類(生產安全、職業安全)、一般違法行為類(安全生產、職業安全),如事故類-------生產安全;也可以依據各地區統計的不同需要進一步細分,如事故類----生產安全----重傷。
3、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安全生產行政處罰指南》第129頁,案由,用於對於行政處罰案件性質進行定性分類,便於行政執法工作的統計分析。
建議將案由分為兩大類:
事故類、一般違法行為類,也可以根據各地行政執法統計工作的需要進一步細化,如一般違法行為類可以分為礦山類和危險化學品類。
(9)網路安全法案由名稱擴展閱讀:
根據工作方案的安排,2010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下發《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徵集〈民事案件案由〉修改意見的通知》,向全國各高級法院徵集有關2008年《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修改意見。
絕大多數高級法院召開了所屬轄區內各級法院參加的座談會,及時上報了應當修改、刪除、增加的具體案由,總數達900餘個。
對於各高級法院上報的具體案由,研究小組在進行整理、篩選和分類的基礎上,起草了《民事案件案由規定(徵求意見稿)》、《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通知(徵求意見稿)》。
『拾』 侵權責任糾紛案由有哪些
法律分析:侵權責任糾紛案由:侵犯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權、物權、債權、勞動爭議與人事爭議、知識產權、海事海商、與鐵路運輸有關的民事糾紛以及與公司、證券、票據等有關的民事糾紛。
法律依據:《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第十條,侵權責任糾紛364、監護人責任糾紛365、用人單位責任糾紛366、勞務派遣工作人員侵權責任糾紛367、提供勞務者致害責任糾紛368、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369、網路侵權責任糾紛(1)網路侵害虛擬財產糾紛370、違反安全保障義務責任糾紛(1)經營場所、公共場所的經營者、管理者責任糾紛(2)群眾性活動組織者責任糾紛371、教育機構責任糾紛372、性騷擾損害責任糾紛373、產品責任糾紛(1)產品生產者責任糾紛(2)產品銷售者責任糾紛(3)產品運輸者責任糾紛(4)產品倉儲者責任糾紛374、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375、非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376、醫療損害責任糾紛(1)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權責任糾紛(2)醫療產品責任糾紛377、環境污染責任糾紛(1)大氣污染責任糾紛(2)水污染責任糾紛(3)土壤污染責任糾紛(4)電子廢物污染責任糾紛(5)固體廢物污染責任糾紛(6)雜訊污染責任糾紛(7)光污染責任糾紛(8)放射性污染責任糾紛378、生態破壞責任糾紛379、高度危險責任糾紛(1)民用核設施、核材料損害責任糾紛(2)民用航空器損害責任糾紛(3)佔有、使用高度危險物損害責任糾紛(4)高度危險活動損害責任糾紛(5)遺失、拋棄高度危險物損害責任糾紛(6)非法佔有高度危險物損害責任糾紛380、飼養動物損害責任糾紛381、建築物和物件損害責任糾紛(1)物件脫落、墜落損害責任糾紛(2)建築物、構築物倒塌、塌陷損害責任糾紛(3)高空拋物、墜物損害責任糾紛(4)堆放物倒塌、滾落、滑落損害責任糾紛(5)公共道路妨礙通行損害責任糾紛(6)林木折斷、傾倒、果實墜落損害責任糾紛(7)地面施工、地下設施損害責任糾紛382、觸電人身損害責任糾紛383、義務幫工人受害責任糾紛384、見義勇為人受害責任糾紛385、公證損害責任糾紛386、防衛過當損害責任糾紛387、緊急避險損害責任糾紛388、駐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軍人執行職務侵權責任糾紛389、鐵路運輸損害責任糾紛(1)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責任糾紛(2)鐵路運輸財產損害責任糾紛390、水上運輸損害責任糾紛(1)水上運輸人身損害責任糾紛(2)水上運輸財產損害責任糾紛391、航空運輸損害責任糾紛(1)航空運輸人身損害責任糾紛(2)航空運輸財產損害責任糾紛392、因申請財產保全損害責任糾紛393、因申請行為保全損害責任糾紛394、因申請證據保全損害責任糾紛395、因申請先予執行損害責任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