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廣州軍區網路安全
擴展閱讀
電腦連接無法usb共享網路 2025-05-15 02:17:07

廣州軍區網路安全

發布時間: 2022-09-27 06:01:55

Ⅰ 普通人可以去當特警嗎

普通人可以去當特警,但要符合要求 ,公安特警入伍要求:

1、退伍軍人:高中及以上學歷,通過公安招警考試、面試、政治審查和體能測試,無犯罪前科。

2、社會人員:本科及以上學歷,通過公務員招錄考試、體能測試、面試、體檢、政治審查,無犯罪前科。

公安特警主要職能:

1、為公安機關提供武力。

2、參與處置暴力恐怖犯罪、嚴重暴力性犯罪事件,抓捕火力強大的犯罪分子。

3、處置暴亂、騷亂事件,以及大規模流氓滋擾等重大治安事件,擔負重大活動的安全保衛任務和特定的巡邏執勤任務。

4、負責處置對抗性強的群體性事件。

5、擔負重大活動的安全保衛任務。

6、其他應當由公安特警隊擔負的任務。

(1)廣州軍區網路安全擴展閱讀

特警隊員在隊期間需要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樹立執法為民思想,嚴格執行法律;學會在特殊情況下做群眾工作的技巧,具備在短時間內緩解、化解矛盾的能力。

進行高難度的體能、技能、戰術和野外生存訓練及跨區域作戰訓練,培養專業技術能手,適應反恐、防暴、處置突發事件任務的需要。

學習和掌握常用公安業務知識和科技知識,確保特警隊員轉崗到公安機關其他部門能夠勝任工作。訓練內容包括射擊、徒手防衛與控制、駕駛、通信聯絡、防爆安檢、戰傷自救互救等課目,學習高科技警用反恐裝備的使用。

Ⅱ 網路藍軍的建設目的

美國稱每天探測到的大量黑客入侵網路襲擊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中國,而解放軍已經成立了專業化的「網路藍軍」,組建「網路藍軍」是不是為了實施網路攻擊?對此耿雁生回答稱,當前網路安全已經成為國際性問題,它不僅影響到社會領域,而且也影響到軍事領域,中國也是網路攻擊的受害者。目前,中國的網路安全防護還比較薄弱。「你剛才提到的有報道說解放軍建立了『網上藍軍』,這是根據訓練的需要,為提高部隊的網路安全防護水平而設立的。」
在5月25日舉行的中國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國防部發言人耿雁生指出,廣州軍區的解放軍根據訓練的需要,為提高部隊的網路安全防護水平而設立了「網路藍軍」。國防部方面於5月26日回應稱,「網路藍軍」並非所謂的「黑客部隊」,而是一些國防單位為了自身需要而臨時設立的網路防衛訓練機制,國際社會不應過度解讀。 國防部有關人員表示,目前,中國的網路安全防護還比較薄弱,中國在社會與軍事領域均是網路攻擊的受害者。國防部根據部隊訓練的需要,臨時設立了「網路藍軍」,其訓練內容包括了網路防護,旨在讓受訓部隊著眼於提高信息化能力水平,強化網路安全防護。
他還強調,「網路藍軍」並非是由計算機專業人士組成的所謂「黑客部隊」,它只是常規部隊的訓練科目之一。事實上「網路藍軍」是由部隊已有人員構成,而這些人員既不是專門招聘的專業人員,也沒有被專門編制。
針對「網路藍軍」一事,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羅援少將指出,網路安全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我國的很多公共網站乃至國防網站,都曾經遭到黑客的侵擾。「網路藍軍」實際上是一些單位根據自身需要而制定的訓練方式,而這種應對網路攻擊的方式是國際通用的。
羅援表示,目前中國還沒有成建制的「網路部隊」,而一些西方國家則已具備「網路司令部」等機構,這些機構既有網路防禦能力,也可能具有網路進攻能力。中國的「網路藍軍」只是部隊訓練時的一種代稱,而該訓練是國防機構應對網路攻擊的預防措施,國際社會不應對此過度解讀。

Ⅲ 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的領導信息

陸志強,男,漢族,1965年1月生,廣東廣州人,1983年8月參加工作,1990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廣東省委黨校政法專業畢業,大學學歷。現任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局長、黨委副書記,主持行政全面工作。
1980.09--1983.08廣州市師范學校學習。1983.08--1989.06廣州市東山區東風東路小學教師。1989.06--1991.07廣州市東山區教育局團委副書記。1991.07--1993.02共青團廣州市東山區委副書記。1993.02--1995.07共青團廣州市東山區委副書記,華南實業總公司副總經理、雲南省瑞麗市星火總公司副總經理兼星火木地板廠廠長(掛職)。1995.07--1997.06廣州市東山區芳草工商聯合公司經理。1997.06--1998.06廣州市東山區芳草街黨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1998.06--2000.11廣州市東山區大塘街黨委書記(其間:1997.09-2000.07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函授學院97級經濟管理專業學習)。2000.11--2003.02廣州市東山區大塘街黨工委書記(其間:2000.09-2002.12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函授學院2000級政法專業學習)。2003.02—2008.12 廣州市天河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2008.12- 2009.10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2009.10至今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局長、黨委副書記。
楊韜,男,漢族,1963年6月生,湖南平江人,1984年7月參加工作,1984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廣東省委黨校經濟學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中山大學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專業碩士學位。現任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黨委書記,主持黨委全面工作。分管組織人事處。
1980.09-1984.07 廣州師范學院化學系化學專業學習。1984.07-1987.07廣州師范學院化工學系學生輔導員、教師、團總支書記。1987.07-1994.03廣州市第二輕工業局團委幹事、團委副書記、書記。1994.03-1996.02共青團廣州市委聯絡部副部長、部長,廣州市青年聯合會副秘書長、秘書長。1996.02-2001.10 共青團廣州市委副書記、黨組成員,廣州市青年聯合會副主席。2001.10-2003.07廣州市總工會副主席、黨組成員。2003.07-2007.02中共廣州市委老幹部局副局長。2007.02-2011.09中共廣州市委老幹部局局長。2011.09至今,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黨委書記。
劉宛子,男,漢族,1957年9月生,廣東陽春人。1975年12月參加工作,198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華南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大學學歷,學士學位。現任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黨委副書記。負責黨建、計生、老乾、統戰、維穩、外事、安保、群團、扶貧工作。分管機關黨委、文化工會、團委、婦委會。
1975.12—1978.10 樂昌縣貯木場任木材檢驗員。1978.10—1982.07 華南師范大學中文系中文專業學習。1982.07—1984.07 廣州市第五中學任語文教師。1984.07—1986.02 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宣傳處任幹事。1986.02—1990.12 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宣傳處副科級幹部。1990.12—1993.02 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宣傳處主任科員。1993.02—1998.10 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宣傳處副處長、文明辦副主任。1998.10—2001.08 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文明辦副主任(正處級)。2001.08—2004.03 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正處級)。2004.03—2008.07 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宣傳處處長。2008.07—2009.11 廣州市文化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2009.11—2010.12 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紀委書記。2010.12至今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黨委副書記。
陳春盛,男,漢族,1961年8月生,廣東汕頭市澄海區人。1981年9月參加工作,198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廣東省委黨校經濟學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現任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局長、黨委委員、廣東省政協委員、廣州市政協委員,兼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廣州市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負責計劃財務、社會文化、群眾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分管計劃財務處、社會文化處。
1979.09--1981.09 廣州航務工程學校船舶機電專業學生.1981.09--1983.09交通部四航局船廠政工辦宣傳幹事、秘書。1983.09--1984.09交通部四航局船舶公司宣傳科幹事。1984.09--1988.08中共廣州市委黨校經濟管理本科班學習。1988.08--1997.06交通部四航局船舶公司辦公室主任、副經理。1997.06--1999.04市政協辦公廳行政處、接待處副處長。1999.04--2000.08市政協城市建設和環境資源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其間:1999.09--2002.07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在職研究生班經濟學專業學習)。2000.08--2002.08市政協辦公廳秘書處、信息信訪處處長,兼任廣州市政協詩書畫室主任。2002.08--2003.04市政協城市建設和環境資源委員會辦公室主任。2003.04—2008.04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專職副主席、黨組成員。2008.04—2009.12廣州市文化局副局長、黨委委員。2009.12至今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局長、黨委委員。
張潤華,男,漢族,1960年8月生,浙江寧波人。1972年8月參加工作,1986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中央黨校行政管理專業畢業,大學學歷,一級演員,廣東省第八、第九屆政協委員,廣東省第九屆黨代會代表。現任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局長、黨委委員,兼任廣東省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廣州市舞蹈家協會副主席。負責市「文管辦」及「掃黃打非」辦工作、演出、電影(城市院線)、文化娛樂場所、網吧管理。分管文化市場處、執法監督處、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總隊。
1972.08—1984.08廣州歌舞團學員、演員。1984.09—1986.07北京舞蹈學院學生。1986.07—1988.01 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演員隊副隊長(借調)。1988.02—1995.09廣州市歌舞團舞蹈隊隊長、團長助理、副團長。1995.10—2003.07廣州歌舞團團長。2003.07—2004.09廣州市文化局藝術處處長(其間2000年9月至2002年12月中央黨校函授學院行政管理專業學習)。2004.09—2009.12廣州市文化局副局長、黨委委員。2009.12至今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局長、黨委委員。
梁正祥,男,漢族,1954年6月生,廣東佛山市順德區人,1972年8月參加工作,197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哲學專業畢業,大學學歷。現任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局長、黨委委員。負責政策法規、新聞出版、宣教、創文等工作。分管政策法規處、新聞出版處、宣傳教育處。
1972.08---1979.09市五十二中學工人、政工組副組長、任課教師。1979.09---1981.07市教師進修學院脫產學習(中文專業)。1981.07---1983.09市七十八中學語文教師。1983.09—1985.07中共廣東省委黨校理論師資班哲學專業本科脫產學習)。1985.07---1988.07市委講師團講師。1988.07---2001.03 市委宣傳部對外宣傳辦公室正科級幹部、副處級調研員、副主任(正處級)。2001.03---2006.01市委宣傳部新聞處處長。2006.01—2009.12 廣州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副局長、黨委委員。2009.12至今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局長、黨委委員。
任天華,男,漢族,1959年6月生,山東武城人,1976年12月參加工作,1991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山大學漢語語言文學專業,大學學歷,學士學位。現任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局長、黨委委員。負責廣播電視、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科技發展、網路安全等工作。分管廣播電視處、科技網路處、廣播電視監測中心。
1983.08-1987.04 中央電視台總編輯室幹部。1987.05-1990.05廣州電視台總編輯室幹部。1990.05-1996.05廣州電視台總編輯室副主任。1995.05-1997.03 廣州電視台國際部副主任。1997.03-2001.08 廣州市廣播電視局編播業務處處長。2001.08-2004.06 廣州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廣播電視處處長。2004.06-2007.3 廣州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事業科技處處長。2007.3-2009.12 廣州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局副局長、黨委委員。2009.12至今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局長、黨委委員(其間2007.4-2011.06第16屆亞運會組委會廣播電視與媒體服務部副部長)。
張友泉,男,漢族,1953年12月生,江蘇啟東人,197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2年12月參加工作,中共中央黨校經濟管理專業畢業,大學學歷,工業工程專業碩士學位。現任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局長、黨委委員。已調任市創建辦常務副主任,暫不安排具體分工。
1972.12-2004.07 歷任海軍某部戰士、正排職會計、副連職幹事、正連職幹事、副營職幹事、政治教導員、保衛科科長、保衛處處長、政治部主任(副師級)、後勤部政治委員(期間,1995年12月中山大學自學考試行政管理專業大專畢業,1994年8月至1996年12月中央黨校函授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畢業,2002.06就讀華中科技大學工業工程專業碩士)。2004.07-2005.07 廣州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稽查隊隊長。2005.07-2008.06廣州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執法監督處處長。2008.06-2009.12 廣州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副局長、黨委委員。2009.12至今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局長、黨委委員。
趙冀韜,男,漢族,1971年11月生,河南新鄭人,1988年6月參加工作,199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專業畢業,博士學位。現任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局長、黨委委員。負責文物保護、文物普查、考古、博物館、紀念館及文化產業發展等工作。分管文物處、博物館處、文化產業處。
1985.09-1988.06 河南電影技術學校圖書管理專業學習。1988.06-1996.09 河南教育學院圖書管理助理館員。(其間:1988.09-1991.07 河南電大中文專業大專學習;1993.09-1996.07河南教育學院英語專業本科學習)1996.09-1999.06 鄭州大學民商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習(全日制脫產)。1999.06-2000.09 鄭州大學法學院講師。2000.09-2003.07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商法專業博士研究生學習。(其間:2000.09-2003.09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講師)2003.09-2006.04 河南省鄭州市上街區副區長(副處級)(其間:2003.07-2006.09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區域經濟學方向博士後。)2006.04-2008.11 河南省鄭州市上街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處)。2008.11- 2009.12廣州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副局長、黨委委員。2009.12至今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局長、黨委委員。
練怡,女,漢族,1955年12月生,廣東廣州人, 1973年11月參加工作,197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中央黨校行政管理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現任市紀委派駐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紀檢組組長、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紀委書記、黨委委員。負責反腐倡廉、黨風廉政建設、政風行風、紀檢、監察、審計、治理商業賄賂工作。分管監察室。
1973.11—1974.11廣東花縣當知青。1974.11—1976.07 廣州造紙廠技工學校讀書。1976.09—1984.07 廣州造紙廠技工學校任教。1984.09—1986.07廣州師范學院幹部專修科學習中文專業(全脫產)。1986.08-1986.09 廣州造紙廠黨委辦公室科員。1986.10—2000.09中共廣州市委組織部科員、副科級、正科級 、副處級調研員。2000.09—2004.10 廣州市文化局任組織部副部長、紀委辦公室監察室副主任 (其中:2000-2003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畢業)。2004.10-2005.07廣州市文化局專職紀委副書記。2005.07-2010.07廣州市文化局紀委專職副書記、紀委辦公室監察室主任、保衛處處長。2010.07-2010.12 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監察室主任。2010.12-2011.09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紀委書記、黨委委員。2011.09至今市紀委派駐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紀檢組組長、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紀委書記、黨委委員。
黃南冰,男,漢族,1962年4月生,廣東梅州市梅縣區人,1983年7月參加工作,1984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廣東省委黨校經濟管理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現任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總工程師、黨委委員。負責文化藝術、文藝對外交流、藝術院團管理及大中型文化設施建設工作,分管藝術處。
1979.09—1983.07廣州師范學院歷史系讀書。1983.07--1986.11廣州師范學院歷史系工作。1986.11--1995-09共青團廣州市委工作 主任、學校部長、少工委主任、機關黨委副書記、常委、組織部長、秘書長。1995.09—1996.09廣州少年宮黨支部書記。1996.09—2008.12 廣州少年宮主任、黨支部書記。2008.12—2009.11第16屆亞運會組委會志願者部副部長。2009.11—2011.01 第16屆亞運會組委會慶典和文化活動部副部長。2011.01至今 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總工程師、黨委委員。
周憲華,男,漢族,1954年9月生,廣東汕頭市潮陽區人,1972年10月參加工作,197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西南財經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畢業,大學學歷。現任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巡視員,負責印刷、復制、發行及著作權保護及版權示範城市申報工作。分管印刷發行處、版權處。
1972.12-1983.10 廣州食品廠、荔灣華林工業公司工人.1983.10-1987.03 深圳電視台工作人員、記者。1987.03-1989.08 廣州電視台記者、新聞部工商組組長(期間獲記者中級職稱;參加中央電視台編輯培訓班)1989.08-1993.03 廣州電視台新聞部副主任(其間89.09-91.07 廣州師范學院新聞出版專業學習)。1993.03-1994.05 廣州電視台人事部主任。1994.05-1995.03 廣州人民電視台台長助理。1995.03-1999.02 廣州人民電台副台長、黨委委員(期間:1996.04-1998.03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系大眾傳播學專業研究生課程學習) 。1999.02-2001.07 廣州市廣播電視局副局長、黨委委員。2001.07-2009.12 廣州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副局長、黨委委員、廣州市第十一屆人大代表 (其間:2007.08-2011.03西南財經大學網路教育學院行政管理專業本科學習)。2009.12至今 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巡視員。
李建英,女,漢族,1954年5月生,廣東梅州興寧人,1972年8月參加工作,1974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中央黨校經濟管理專業畢業,大學學歷。現任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巡視員。分管信息中心,協助陳春盛副局長負責社會文化工作。
1972.07-1985.02 廣州市燃料公司工人、車間副主任、黨支部副書記、指導員、宣傳科長、團委書記。1985.02-1993.02廣州市燃料總公司宣傳部副部長、組織部副部長。1993.02-1994.05 廣州市新聞出版局辦公室副主任。1994.05-2001.08 廣州市新聞出版局辦公室主任兼政治處處長。2001.08-2004.06 廣州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紀監察室主任兼機關黨委書記 (其間2003.08-2005.12 中央黨校函授學院廣東分院經濟管理專業本科學習)。2004.06-2009.12 廣州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副巡視員。 2009.12至今 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巡視員。
王麗貞,女,漢族,1955年7月生,福建晉江人,1972年8月參加工作,1978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廣東省委黨校國際政治經濟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現任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巡視員。分管辦公室。
1972.08-1975.12 廣州市曙光電影院組織宣傳員。1975.12-1985.09 廣州市演出公司辦公室、政治處、組織科科員、團委副書記。1985.09-1987.07 廣州師范大學中文系幹部專修班學員。1987.07-1994.05 廣州市文化局宣傳部、辦公室、組織部科員、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1994.05-1996.08 廣州市文化局組織部副部長。1996.08-1997.12 市委宣傳部幹部處副處長(掛職)。1997.12-2001.08 廣州市文化局宣傳部部長。2001.08-2004.12 廣州市文化局辦公室主任。2004.12-2008.01 廣州市文化局組織人事處處長。2008.01-2009.12 廣州市文化局副巡視員。2009.12至今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巡視員。
李永祥,男,漢族,1954年10月生,廣東鶴山人,1972年8月參加工作,1990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廣州教育學院政治系畢業,大專學歷。現任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巡視員。分管機關服務中心,協助黃南冰總工程師負責大中型文化設施建設工作。
1972.08--1973.03廣州市85中任輔導員。1973.03-1974.08廣州市第一師范學校讀書。1974.08--1978.08廣州市第30中學教師。1978.08-1981.09廣州市第105中學教師。1981.09--1988.02廣州市第11中學教師。(其間1981年7月至1984年7月在廣州教育學院政治專業業余學習)1988.02-1989.03廣州市新聞出版局科員。1989.03-1991.01廣州市新聞出版局副主任科員。1991.01-1991.04廣州市新聞出版局主任科員。1991.04-1996.12廣州市新聞出版局版權管理處副處長。1996.12-2001.08廣州市新聞出版局版權法規處處長。2001.08-2004.01廣州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出版物市場處處長。2004.01-2009.01 廣州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辦公室主任。2009.01-2009.12 廣州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副巡視員。2009.12至今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巡視員。
徐彬,男,漢族,1956年4月生,山東榮城人,1972年12月參加工作,1 97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南京政治學院經濟管理專業畢業,大學學歷。現任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巡視員。協助陳春盛副局長、黃南冰總工程師負責大型文化活動項目工作。
1972.12—1985.06 歷任武漢軍區某通信總站學員、報務員、司務長、副連職幹事。1985.06—1986.11歷任廣州軍區某通信總站政治處宣傳股正連職幹事、股長(其間1985.07-1987.06華中師范大學政治系學習)。1986.11—1994.03 歷任廣州軍區司令部直屬工作部宣傳處副營職、正營職幹事、副團職幹事。1994.03--1998.11 廣州軍區某通信器材倉庫政治委員兼政治處主任(正團)。1998.11--2001.03 廣州市文化局文化處副處長(其間1998.09-2002.06 南京政治學院經濟管理本科學習)。2001.03--2004.10 廣州市文化局文化處處長。2004.10--2010.07廣州市文化局藝術處處長。2010.07--2011.0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藝術處處長。2011.04至今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市版權局)副巡視員。

什麼是網路藍軍

網路藍軍是中國的網路部隊,就是和美國網路勇士一樣的,但是並不是黑客部隊,世界有網路部隊的國家很多,比如美國(網路勇士),朝鮮(官方還沒出來說具體的,只是承認有網路部隊),伊朗(伊朗不是政府組建的是屬於民間組織,但是也是網路部隊,網路被黑就是他們的傑作)英國(有一點小道消息),日本(貌似有,但是沒有具體的消息)

Ⅳ 軍用車上面的gd是什麼意思

 軍工板塊特點 1 周期越長,營收確定性越高,護城河越深(比如製造一艘哥倫比亞核潛艇需要10億多美金,14年的建造周期) 相應的,周期短,沒幾年就要recompete的,就沒什麼競爭力,比如說IT系統(給軍方提供數據處理,網路安全,情報服務),壁壘更低,競爭對手更多。

Ⅵ 十八大軍事方面提出的要求

十八大的召開是在一個內外交困的環境下度過的,在2012年中,全球主要的幾個大國都完成了大選,重組內閣,俄羅斯,美國,日本,韓國,朝鮮,法國等等,眾多大國新內閣的上台,便意味著新政策新外交的出爐,世界的格局將面臨著新的發展。
而我國在經歷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的大潮沖刷後,經濟飛速發展,國防科技也日新月異,成為在世界政治格局中有著巨大影響力的集團。在這背後,其實是一把雙刃劍,經濟發展,導致了全黨腐敗風氣加重,自古以來,吏治不清,國無寧日。國防科技的騰飛,使得我國飽受世界其他敵對政治集團的威脅。
從進入2012年以後,我國領土主權問題,到了三十多年以來最尖銳的時刻,這背後,不僅僅是對中國主權的藐視,不僅僅是直接經濟資源利益的爭奪,更是意圖通過戰爭來拖緩我國的現代化的發展腳步,打垮我國三十年改革開放所獲得的成果。但是,2012是一個非凡之年,它是新一輪全球領導集團排位戰的開始,誰能在這一輪的排位戰之中上位,將保證未來三十年的發展順暢,所以值此攸關時刻,中國不能後退。處於如此進退兩難之境,我黨高層決心明確,勢必在這輪竟爭中,披荊斬棘,勇冠高峰。
新常委上台後,一些列內外兼顧的政策表明了我黨的決心。首先,對內,肅清吏治,開始全面反腐倡廉,從中央高層落實,此舉不只是為了反腐而反腐,更是統一全黨思想,穩定民心,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之舉,表現出我黨新時期的發展決心。攘外必先安內,肅清吏治,也是表明了未來幾年,中國對外可能要有大動作的信號。對外,今年,中國首艘戰斗航母下水,J-20首飛,珠海航展,各種空戰新裝備的亮相,而且各種高精尖的空天海裝備陸續披露,不僅是從種類,更是從科技含量上另世界震驚。為什麼選擇這個時候亮相,意在告訴意圖與中國為敵的國家,中國深藏不露,切勿玩火自焚,盡量做到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當然這是後話,實在到了不得不戰之時,這些高精尖的裝備就是我軍決勝敵寇的神兵利器。而且,下半年開始,我軍高層頻頻出訪鄰國和大國,遠交近攻的策略,想必大家都明白了,這是對與中國臨海相望的某國的警告,「盡快懸崖勒馬」,萬不可「勿謂言之不預也」,步入萬劫不復之地。
對於十八大之後的新的軍事戰略,從「遼寧艦」的下水和珠海航展就可窺一斑,中國固守了六十年的防禦戰略有可能打破,我國一直是陸戰之王,但是最近幾年的形式,逼迫我國不得不改變戰略方針。首先,美國在二十多年的蠶食外交策略過程中,逐漸對中國完成了合圍,而且現在中國的領海問題,有可能成為美國重返亞太的契機,如若開戰,中國在東南方向,並沒有戰略緩沖區,一切戰事無可避免的要在沿海本土進行,而那又是我國的經濟重鎮,所以很可能 將我國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成果損壞(所以,我國經濟中心有可能向內陸遷移,為大戰保障)。那麼加強海軍和空軍建設變成了重中之重,把御敵於國門之外變成御敵於千里之外,保證我國本土的生產發展不受影響。航母戰斗群是海上長城,浮動的軍事基地,發展航母絕對是保證我國的本土安全的必要之舉。而且海軍與空軍的發展,不僅是為了應對未來大戰的需要,更是對近期糾紛的武力遏制,如果我國收回了糾紛島嶼,那麼我國的戰略緩沖區就得到了擴大,對大陸安全是一個保障。所以未來的軍事戰略將以發展海軍為主,空軍和導彈部隊輔導海軍作戰,我國將從固守本土的策略轉變為打出去的戰略,參加全球霸主的爭奪,這一切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目標做保障,只有強有力的國防,才能有國內安定繁榮的發展。
另外,在中國的未來十年內,可能難免一場局部戰爭沖突,按照中國三十年一戰的規律來看,時間差不多了,根據現在的世界形勢來看,也在所難免,中國打一仗便能贏得三十年的安定發展。大勝一戰後,擊潰的是霸權主義的決心。從今年的種種舉動都能體現到中國在未來的戰爭准備和動員,軍費增至1000億美元,據CIA報告實際為1600億美元,未來海軍發展規劃的曝光,珠海航展各種新型空戰武器的亮相,新BOSS去廣州軍區視察,全國各軍區大規模聯合演習,更有意味的是,中央軍委決定將七大「軍區「合並為」戰區「。。。。這一切都是一種信號。
無論如何,我們相信黨中央高瞻遠矚,新常委班子必將繼往開來,帶領中國人民走向富強。我們只需聽從黨中央的號召,團結一致,到了不得不戰的時候,全民皆兵,誓死追隨黨中央與敵寇奮戰到底。

Ⅶ 命題作文 給一個理由

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游離在婚姻之外,證據之一就是有越來越多的產品投放口號是為單身人士度身定做。

他們說單身很快樂,可以徹夜不歸無需看任何人臉色,可以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可以公然同數位異性眉來眼去,甚至有好事者總結出了單身的好處一百零一條;他們又說單身很郁悶,疲憊一整天回到家,連個吵架的人都遍尋不著,看到別家窗口飄出的飯菜香,看到朋友家的孩子一寸寸長大,就眼睛濕潤,單身的缺點罄竹難書。

他們大多學歷頗高,收入頗豐,相貌出眾,談吐不凡,那麼,選擇單身於他們而言就一定會有特別的理由。

我為工作狂

我是做網路安全的,過的絕對是「飄一代」的生活。主觀上,我很不願意到現在還是孤家寡人;客觀上,我又實在是抽不出時間談場戀愛,更何況是婚姻?

其實,讀博士的時候,給我介紹對象的人海了去了,什麼職業都有,從空中小姐到收銀員。後來被父母催促談了一個,北外的碩士。開始倒也相安無事,周末見個面,吃頓飯,聊聊天什麼的,後來小姑娘不對了,成天要我陪著。而我那一陣忙著做廣州軍區的項目和准備博士論文,哪有那樣的閑心?也就很順理成章地分手了。

讀書時候想著要把書讀好,找太太的事放到工作以後再說。工作之後,發現競爭太激烈,我做IT的,每天都有許多新東西新概念涌現,還是要不停地學習,而且平時工作壓力也很大。我的年紀一天天大了,這兩年我明顯覺察到自己記憶力的衰退,我必須全力以赴面對我的工作,否則就極容易敗給比我年輕的人。這種情況下,別說我是沒有精力,就算我有空閑的時間,我也暫時不會考慮婚姻。

我的同學中很多人至今單身,我想原因大多跟我一樣吧!談戀愛對於我們來說是機會成本很高的事情。

孤單?當然會有,有時候我深更半夜地上網找人聊天發泄郁悶。在我的內心深處,真的很希望有我愛的女人跟我分享我現在擁有的一切。問題在於我沒有時間去發現這樣的女人。過兩年吧,我把江山打下來了,不用這樣成天做「空中飛人」了,再考慮婚姻也不遲。起碼,我認為這是對愛人和家庭負責任的表現。

愛情出了國

我至今單身倒不是沒有愛情,而是愛情離我太遠。5年前,他考取了自費去美國留學。當時,我想出國是好事呀,還挺支持他,不僅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積蓄,還幫他向別人借錢。可是等到真的要走了,我才覺得害怕。送他走的那天,我大哭一場,但也下了一定要跟他結婚的決心。

之後,我就像變了個人,獨立、有主見,一顆心全部用在工作上,可一想到他要念3年我就覺得絕望。

我們開始了單周打電話,雙周寫信的日子。一開始還好,他剛去,有好多新鮮事,後來他的生活上了正軌,就沒什麼好說的了。再加上他本來就是個不愛說話的人,在一起還不說話,何況離得那麼遠!我們就像兩個世界的人,生活沒有交叉,各自的事越來越懶得和對方說。就是有時候有向他傾訴的沖動,等熬到打電話那一天,早沒情緒了,又心疼電話費,瑣事不願說,大事不常有,小感覺說不起,就這樣感覺越來越差。第一年還吵吵架,一寫好幾頁紙,慢慢地連架也不吵了,彼此之間很客氣,客氣到無話可說。我覺得這樣的生活真是無望,別人說起來你的男朋友多有出息呀,我還得頻頻點頭,可誰知道我的苦。

並不是我特別堅強,我只是不想讓自己的故事落了俗套。他去美國已經5年了,我今年整28歲了,他說一定要有了事業基礎,才接我過去享福。我就像等待回歸倒計時一樣地等待著那個日子,我每天都在和自己做思想斗爭:等下去,還是放棄?我不知道這種等待還有沒有意義,放棄,我又不甘心。畢竟,我真的不小了。我想,那一天應該快到了吧!

玩的就是心跳

我游離在婚姻之外,那裡沒有絲毫的約束,我是沒有婚姻的影子;我游戲在愛情之中,那裡有灼熱的情慾,我卻是沒有靈魂的影子。婚姻?今年快30了,完全符合偉大祖國晚婚的年齡,卻從來沒有想過要和任何一個女人過一輩子。我這想法是一個很出名的老頭的話給我的啟示,婚姻是一座城市,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內的人想沖出來。與其讓城內的戶籍成為束縛自己的枷鎖,還不如城外一個人逍遙自由,反正可以找到甚至比城內更刺激的生活,何樂而不為呢?

「自古多情空餘恨」我不贊成,我要愛情的滋潤,不要婚姻的累贅。多情只是我8小時之外的充電方式,我不會因為愛情而走向婚姻墳墓,家庭和孩子將無謂地消耗工作的能量。

我有一份可以讓我逍遙的工作,干1個月差不多抵得上普通老百姓沒日沒夜的操勞1年的收入。所以當工作和女朋友發生沖突的時候,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工作。雖然這樣會讓MM們傷心,但過後她們總會在自己的朋友面前說我是多麼有事業心的男人。看來女人也不是完全是糊塗幼稚的,至少這一點還是看得清清楚楚。來廣州快3年了,有過多少女朋友你如果要我說,我只能跟你說聲「對不起」,因為我都無法給自己一個答案。我喜歡和不同的漂亮女人做婚姻的事,但我絕對不濫。嫖只是一種原始的赤裸裸的金錢交易,沒有絲毫的情感,無法刺激我的情慾。

你可以說我變態,但我的確喜歡漂亮的MM,就像我極度喜歡名牌一樣。我難以忍受身邊的情人沒有更替。一周或一個月之後,我會馬上換人,這樣很好,可以讓我總是對愛情保持永久的新鮮感,根本不會像一對夫妻那樣愛得沒有任何感覺,那是最可怕的。

別問我未來會怎麼樣,我只是想用最濃烈的色彩塗抹最狂野的歲月,到老我就可以在悠長的日子裡面細細品味。或許我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戲子,在多情的軌跡上越舞越遠,但我不後悔。

單身是對婚姻的尊重

我以為大齡單身是一種狀態,是生活方式的選擇。這可能是屬於現代的,但不應該是時尚的,不能以從眾的心態去購買流行款式那樣對待婚姻的選擇。對於我這樣的人從來不會趕時尚的潮頭,也不贊成人們游戲婚姻的觀點。

我的觀點是單身是對婚姻的自主選擇,就好像人們都能接受愛情是一個人的權利,它是人在某段生命過程中要享受和實現的非常美好的事一樣。單身可能算是對感情維護的一種方式:為不把婚姻變得無趣,為尊重婚姻的意義,就像人們選擇婚姻來使愛情升華和鞏固一樣,都應該被接受。而單身是對習慣性婚姻的躲避,應該和婚姻一樣美,一樣有創造性。

我知道人們喜歡故事,但是我不出賣自己的隱私。我以前有個學生,寫一篇命題作文《美好的回憶》,他只寫了一句話就交上來了。他這樣寫「我有一段美好的回憶,但是我不說。」我以為這是一句能讓所有有回憶的人落淚的話。我能說的是,他們都不能給我以婚姻的保障,但掙扎蛻變之後,卻使我相信海明威說過的一句話:「世界是個好地方,值得為它奮斗。」記憶是真正屬於個人的,也是對他們的尊重,而且直白的故事都是重復的,所以我一定不會告訴你細節。

我的社會經歷主要在學校,學習和工作。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不能算沉浮了大的波浪,那都是人的成長應該承受的。我的父母和朋友都是家庭觀念很重的,他們多是生活得幸福美滿的人,而我大概是不會選擇婚姻了。壓力於我而言,能克服的都克服了,不能克服的也克服了。感謝朋友的理解和父母的寬容。曾經幸福過,對於此刻,只追求健康。

不必設想是否一直單身下去,其實沒有女子不渴望溫暖的愛情和婚姻,單身並非主觀追求來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生命軌跡中自由選擇的結果,就因為不肯用情感讓步於現實。當然將來的人們會容易得多。簡單地說就是,固執可以,但不要變成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