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河南警方開展「雷霆10號」行動,你覺得哪些屬於網路違法犯罪
給可愛的警察叔叔阿姨們點贊!雷霆10號行動,真的很棒!河南警方的這次行動,從10月30號開始,一直到12月30號結束,在此期間將會對目前社會上比較突出的網路違法犯罪開展集群打擊和生態打擊。就讓我們一起看看現在有哪些猖獗的網路違法犯罪吧。
小哥哥,賣茶嗎?我超甜,我爺爺的茶超貴呢賣茶妹的騙局,大家應該很熟悉了吧,雖然屏幕對面是摳腳大漢,但是說出來的話,可都是軟妹子都說不出口的。一般來說,賣茶妹會這樣做。加微信——發發日常,偶爾聊聊天——培養興趣——告知對方自己失戀了——引起對方興趣——告知對方自己回老家了——繼續保持聯系——說起自己爺爺的龍井茶——騙取受害者的信任——騙錢——拉黑——over。賣茶妹針對的都是沒有女朋友的孤獨男性,面對白富美的時候,請擦亮眼睛。
總的來說,人都喜歡不勞而獲,但是想要足不出戶還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月入過萬是不可能的。騙子也正是利用了網路可以隱藏真面目的優勢,以及網路可以放大人的貪婪的優勢,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建議大家在面臨金錢誘惑的時候好好想一想,為什麼會找上你呢?你有什麼優勢嗎?明明那麼普通,好事真的會找上門嗎?認清自己的現狀,考慮事情背後的意義,才是最重要的。記住一點,只要說到錢,請讓對方快點走開!
② 鄭州警方破獲一起信息詐騙團伙案,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個人信息
隨著通訊工具越來越發達,人們各種隱私比如銀行卡、身份證等有效證件通過各種使用途徑不知不覺泄密,有一些不法分子通過購買或者其他方式得到這些信息之後,編造各種理由對本人或者其他人進行詐騙活動,這種事情在社會上非常多,一不小心就會上當受騙,損失財物。
隨著網路科技越來越發達,騙子手段也層出不窮,因此,大家在生活中要提高警惕,以防不測。
③ 網路信息安全事件的案例有哪些
2013年國內外網路安全典型事例
【案例1-1】美國網路間諜活動公諸於世。2013年6月曾經參加美國安全局網路監控項目的斯諾登披露「棱鏡事件」,美國秘密利用超級軟體監控網路、電話或簡訊,包括谷歌、雅虎、微軟、蘋果、Facebook、美國在線、PalTalk、Skype、YouTube等九大公司幫助提供漏洞參數、開放伺服器等,使其輕而易舉地監控有關國家機構或上百萬網民的郵件、即時通話及相關數據。據稱,思科參與了中國幾乎所有大型網路項目的建設,涉及政府、軍警、金融、海關、郵政、鐵路、民航、醫療等要害部門,以及中國電信、聯通等電信運營商的網路系統。
【案例1-2】我國網路遭受攻擊近況。根據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CNCERT抽樣監測結果和國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發布的數據,2013年8月19日至8月25日一周境內被篡改網站數量為5470個;境內被植入後門的網站數量為3203個;針對境內網站的仿冒頁面數量為754個。被篡改政府網站數量為384個;境內被植入後門的政府網站數量為98個;針對境內網站的仿冒頁面754個。感染網路病毒的主機數量約為69.4萬個,其中包括境內被木馬或被僵屍程序控制的主機約23萬以及境內感染飛客(Conficker)蠕蟲的主機約46.4萬。新增信息安全漏洞150個,其中高危漏洞50個。更新信息:
【案例1-3】據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CNCERT)的數據顯示,中國遭受境外網路攻擊的情況日趨嚴重。CNCERT抽樣監測發現,2013年1月1日至2月28日,境外6747台木馬或僵屍網路控制伺服器控制了中國境內190萬余台主機;其中位於美國的2194台控制伺服器控制了中國境內128.7萬台主機,無論是按照控制伺服器數量還是按照控制中國主機數量排名,美國都名列第一。
【案例1-4】中國網路安全問題非常突出。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應用的快速發展,中國大陸地區互聯網用戶數量急劇增加。據估計,到2020年,全球網路用戶將上升至50億戶,移動用戶將上升100億戶。我國2013年互聯網用戶數將達到6.48億,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達到4.61億。網民規模、寬頻網民數、國家頂級域名注冊量三項指標仍居世界第一,互聯網普及率穩步提升。然而各種操作系統及應用程序的漏洞不斷出現,相比西方發達國家,我國網路安全技術、互聯網用戶安全防範能力和意識較為薄弱,極易成為境內外黑客攻擊利用的主要目標。
④ 什麼是網路侵權,網路侵權的行為都有哪些
網路侵權是指在網路環境下所發生的侵權行為。
網路侵權的行為有哪些?
1、網上侵犯人格權
具體人格權包括身體權、生命權、健康權、自由權、隱私權、姓名權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和榮譽權。
網路空間是一個虛擬空間,但它並不是虛幻的,是依賴於現實社會的客觀存在,網路中依然存在侵犯人格權的違法行為。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對網上侵犯名譽權、肖像權、姓名權的行為,只要受害人能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權人的責任,其合法權益就能夠得到保護。
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40條規定,「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醜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的名譽權的行為。」《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7條第三款明確指出,對未經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隱私致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由此看出,隱私權在我國法律上不僅逐漸凸現為一種具體的人格權,而且在網路環境下也受到法律的關注和保護。
2、網上侵犯著作權
根據法律規定,著作權包括著作人身權和著作財產權,具體如下:
(1)著作人身權: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
(2)著作財產權:復制權、發行權、出租權、展覽權、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信息網路傳播權、攝制權、改編權、匯編權、翻譯權以及其他應由著作權人享有的權利。
隨著網路的廣泛應用,網上侵犯著作權的行為層出不窮,如許多網站未經著作權人同意擅自將其作品上載到網路中;未與新聞單位簽訂許可使用合同,擅自轉載新聞單位發布的新聞;在網上傳播走私盜版的音像製品等等。與此相應,法院受理的涉網著作權糾紛案件日益增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了網路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管轄地的確定;將數字化作品納入著作權保護的范圍,明確了數字化傳播是作品的使用方式之一。
⑤ 鄭州一女子被網路上認識的男友騙了104萬,戀愛中該如何防騙
近日,鄭州市一名女子在網路上認識了一名男子,並且迅速與其墜入愛河,結果在談戀愛的過程中被騙走了104萬元,還是過了很久以後才找了警方報警。近年來的詐騙事件層出不窮,這也說明了現在的人們,防範意識太過低下了,我們在戀愛的時候一定要把感情和金錢分開,千萬不能將其混淆。
最後,感情也不是生活中的唯一,所以我們也要學會減少感情在生活中的比重,不能因為感情而忘記了親情、友情和自己,這樣才能夠保證愛情來的時候,生活能夠維持基本的平衡狀態,愛情離開以後也不至於太難接受。
⑥ 鄭州一女童店門口玩手機被陌生男子搶走,警方是如何將其抓獲的
警方是通過攝像頭監控將這個男子抓獲。
在這個案件中,警方一共查閱了兩次監控就把搶手機的男子抓獲了,首先是查閱的是店門口的監控,第一步先鎖定了是個黑衣男子。第二個查閱的攝像頭是路邊的攝像頭,鎖定了黑衣男子騎得電動車的車牌號。然後通過車牌號確定了黑衣男子的身份,於是實施了抓捕。筆者認為:通過這個事件,就反映出了我國監控系統的優越性,它保障了我國民眾的安全生活,讓我們生活的更加安心,並且還告誡了我們,不要知法犯法,任何犯罪都逃脫不了我國的監控系統。
3、女童手機被搶走,告誡我們大人應該隨時照看小孩子:在陌生或是公共環境下,小孩子只有在父母的完全照看下,才百分之百的安全。所以父母不能只圖辦事方便就把孩子放任在一邊不管,這是一種不負責並會帶來危險的行為。
⑦ 青少年沉迷於網路游戲而導致犯罪的案例
【玉林市博白縣公安局龍潭派出所青少年盜竊案案例】2009年10月10日早上6時許,廣西玉林博白縣公安局龍潭派出所接到轄區內群眾報警,稱其美好超市被人翻牆入內盜走部分現金及香煙等物品,具體損失不詳。
接警後,民警經過走訪了解到,約半小時前有人看見3名可疑少年提了一隻纖維袋子從報案人家門口的巷道出去了,而且目擊者還認識其中一名少年李某15歲的兒子李某某。根據現場的情況,民警斷定該案應系未成年人作案。
就在民警正在進一步調查時,又有群眾反映3名少年並沒有向鎮外方向逃離,而是提著那隻袋子龍中大路往龍潭中學走了。根據線索,由失主帶路,民警在龍潭中學內將3名少年抓獲。
經查,3名少年(張某十六歲、李某某十五歲、吳某十六歲)都是龍潭中學的在校生,於幾天前離家並逃學外出上網,他們在浪花網吧花光身上所有的錢之後還想弄點錢繼續上網。於是,其中有一名少年(李某)想到盜竊美好超市,便提議前去看看。
3人到超市後發現,超市大門緊鎖沒有人。於是,3人便合謀翻牆進入超市實施盜竊。誰知超市裡居然沒有多少現金,於是他們便「就地取材」,用小賣部里的纖維袋子將香煙、火腿腸、方便麵、飲料等盛了半袋子後倉皇逃離現場。由於在街口被人發現,三人便快速地往學校的路回去,沒想到卻被民警和失主逮了個正著。
【玉林市博白縣亞山派出所青少年搶劫案案例】2009年1月20日下午5點左右,王東和李強從網吧出來,身上僅有的20塊錢只夠他們吃頓晚飯了,接下來的日子該怎麼過呢?兩人合計了一下,決定鋌而走險,找個有錢的同學,搶點錢。
當天晚上8點左右,李東和王強埋伏在學校附近的一條小路上,外出的同學陸陸續續回學校了,突然隔壁班陳剛引起了他倆的注意,聽說陳剛家挺有錢的,開學的時候還是還是他爸爸開小車把他送到學校的,他倆決定就找陳剛下手,王東從地撿起一塊磚,和李強一起悄悄地從陳剛後面跟了上去,隨後兩人互相使了一下眼色,李強沖上去一手摟住陳剛的脖子,一手捂住他的嘴巴。
陳剛想反抗,王東舉起手中的磚塊威脅說:不要動,我們是求財的,再動我砸死你!兩人把陳剛拖進了邊上的樹林,逼陳剛把身上的錢拿出來,陳剛不肯,李強就隨手給了他一個耳光,陳剛還是不肯,王東舉起手裡的磚頭就砸在他頭上,流血了,陳剛不敢反抗了,李強上去從陳剛的上衣口袋搜出了50元現金。
這時,前面好像有人(註:系附近某電子廠員工楊某下班回家路過)經過,王東和李強拿著錢趕緊逃走了,陳剛找到同班同學胡某,把自己被人搶劫的事情告訴了他們,胡某隨即拿出自己的手機報警。
民警迅速展開了調查,兩個小時後,民警在學校附近的網吧里把正在上網的王東和李強抓獲,兩人對搶劫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經法醫鑒定:陳剛頭部的損傷已構成人體輕微傷。
(7)鄭州警方發布網路安全犯罪案例擴展閱讀:
網路游戲不僅僅影響了青少年身心健康,還深刻地影響了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多方面領域。
第一、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體健康。
大量案例已經證明,上網成癮會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體健康,甚至出現個別青少年幾天幾夜在網吧游戲因疲勞過度而猝死的極端事件。
陶醉在網路游戲中的青少年往 往深陷網吧不能自拔,勞心勞神。即便他們離開網路游戲,也常會出現頭暈、眼花、食慾下降等各種症狀。
第二、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心理學專家指出,沉迷於網路游戲的青少年由於長期缺乏社會溝通和人際交流,往往會把虛擬的網路世界當成現實生活,其思想和情感都會與現實生活脫節,在心理 上則表現出自我封閉、自以為是等抑鬱性神經症。
這些青少年雖然能通過虛擬世界中的打拚、搏殺獲 得心理上的滿足,但他們無法從中提高自己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
因此沉迷網路游戲的人一旦回到實際生活中,往往會感到無所適從,以致他們在現實的困難面前總是選擇逃避。
第三、嚴重影響青少年的正常學業。
學生上網成癮造成學習成績不合格而最終被迫退學的報道,這些年來屢見各種媒體。
相關數據表明,目前網路游戲玩家中每天玩 3 小時以下的僅占 26. 17%,玩 3 至 6小時的占 28. 17%,而每天玩到 6 小時以上的竟高達 45 . 65% 。
第四、誘發青少年誤入犯罪歧途。
對於心理發展還不成熟、行為自控能力還較弱的青少年而言,網路游戲中的暴力、色情情節極可能成為引發他們犯罪的誘因。
在我國,2001 年與網路有關的犯罪占總犯罪率的 0. 6%,2002 年 增加到 7%,2003 年達到 13 %,而到 2004 年已升至 21%。
學校和家庭是青少年學習、生活最主要的兩個場所,老師和家長與青少年學生相處時間最多,關系也最為密切。因此,老師和家長應義不容辭地發揮防範青少年上網成癮的主力軍作用。
在防範青少年上網成癮的各種措施中,不論是學校還是家長,明確限定孩子每天玩網路游戲的時間都是必要的。
⑧ 網路犯罪的案例有哪些
1.江蘇徐州「神馬」網路盜竊案
2014年3月19日,江蘇徐州警方聯合騰訊雷霆行動成功搗毀了一個以「下訂單」為名,通過向多個網店店主的手機植入木馬、攔截網銀簡訊進行網路盜竊的犯罪團伙,在14省抓獲涉案犯罪嫌疑人37名,瓦解了一個完整的「寫馬—免殺—種馬—洗錢—分贓」黑產犯罪鏈條。該案受害人達261名,涉案金額2000餘萬元。
2.廣州「1101-黑客」銀行卡盜竊案
2014年5月,廣州警方成功破獲了一起利用黑客技術、對銀行卡實施盜竊的特大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11名。經調查,該團伙通過網路入侵的手段盜取多個網站的資料庫,並將得到的數據在其他網站上嘗試登錄,經過大量沖撞比對後非法獲得公民個人信息和銀行卡資料數百萬條,最後通過出售信息、網上盜竊等犯罪方式,非法獲利1400餘萬元。
3.浙江湖州「5·15」詐騙簡訊案
2014年5月,浙江湖州警方摧毀了一個群發詐騙簡訊的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18名。經調查,自2012年以來,該團伙由組織者聯系詐騙上家人員接收群發詐騙簡訊業務,再用電話、網路等渠道將任務派單給下家,由下家通過群發器、sim卡和電腦等設備,累計群發中獎等網路詐騙簡訊上億條,非法獲利300餘萬元。
4.重慶簡訊攔截木馬盜竊案
2014年5月27日,重慶警方破獲了一起利用簡訊攔截木馬實施網路盜竊、並將贓款通過電商平台以購物、充話費、購買彩票等方式套現的案件,抓捕犯罪嫌疑人3名,兩名主犯為應屆大學生。經調查,嫌疑人將簡訊攔截木馬偽造成婚戀網站的交友簡訊,通過感染受害人手機截取網銀驗證碼,再修改其網路支付應用的密碼,最後用受害人的銀行卡去電商平台「套現」。
5.江蘇揚州「3·18」釣魚盜號案
2014年5月30日,江蘇揚州警方成功搗毀了一個通過租用韓國伺服器架設釣魚網站、盜取受害者網路聊天賬號及密碼的盜號團伙,在廣東和廣西抓獲犯罪嫌疑人6名。經調查,2014年1月至5月期間,該團伙向下游的網路詐騙犯罪分子出售非法盜取的180935組網路聊天賬號及密碼,獲利157萬余元。
6.北京「2·28」釣魚盜刷信用卡案
2014年6月,北京警方成功摧毀了一個利用釣魚網站盜取用戶信用卡資料、並通過盜刷牟利的犯罪團伙,抓獲盜號人員、機票代理、詐騙人員等嫌疑人31人,涉及盜刷案件520餘起。經調查,該團伙通過某網站平台發布虛假信息,誘騙網民登錄釣魚網站,非法盜取網民的個人信息及信用卡資料;再與機票代理勾結,通過網上快捷支付的方式購買機票並出售。該犯罪團伙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盜取公民個人信息、盜刷信用卡的黑色產業鏈條,涉案金額達300餘萬元。
7.山東濟南「1·15」航空旅客信息泄露案
2014年6月,山東濟南警方成功摧毀了一個利用航空旅客信息進行詐騙的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13名,查清了某航空公司訂票信息泄露源頭,堵塞了安全漏洞。經調查,該犯罪團伙通過盜取旅客個人信息、倒賣信息、實施詐騙、取款分贓等犯罪環節,詐騙旅客30餘人,涉案金額達70餘萬元。
⑨ 鄭州空姐深夜乘坐滴滴順風車遇害,警方通報稱順風車司機具有重大作案嫌疑。這件事,你怎麼看
我覺得網約車是現出行條件中的一項造福群眾的民生工程!而造福群眾的一項民生工程不應該由民營企業的平台來操控!應該由國家來主辦網約車平台!民企企業因許可權不夠缺少太多的監管力度和能力!導致到網約車司機生計不保障!乘客的生命財產同時也得不到保障!網約車既然是一項服務全國范圍的民生事業,讓私人或民營企業操控平台,形同兒戲,視人民生命財產而不顧的行為!國家政府應該醒覺,網約車是一個趨勢!是一個新時代崛起的象徵性網路A+A事業,是一項造福人民群眾便利出行的事業!是一項民生工程!一項民生工程不應該由私人或民營企業來主宰操控!這樣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將得不到一個穩妥的保障!
網約車平台踢出私人平台和民營企業,國家設置一個網約車平台,國家來操控網約車平台,收交易量的手續費我相信遠遠會超過一個私人或民營企業網約車平台所給予的一個平台稅收!因為網約車的監管力度太薄弱,一些不法司機的行駛證和駕駛證只要通過線上軟體PS改圖軟體修改買一副套牌,拍照上傳民營網約車平台就可通過線上審核通過,不法司機就可接單接送人!前面聽說有五十鈴貨車都可以通過網約車審核!實在太兒戲!然後,私人和民營企業平台又缺少一個面審!和當地培訓機構!乘客的生命財產得不到一個保障!
然而,網約車平台如果是國家政府部門操控的話,過程和結果將會與眾不同,因為這是一項全國人民群眾的民生工程,國家政府必須得重視。國家政府每個城市地方都有相關的面審車管所,都有培訓學習的機構地方!國家來統一操刀網約車平台,踢出私人和民營企業來操刀網約車平台!讓我們全民搭乘網約車的出行得到一個最基本的安全保障!乘客放心!司機安心!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讓我們身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下感到驕傲!
⑩ 全國首例「新型」詐騙,已有8人獲刑,如何識別這種圈套
近年來,網路詐騙犯罪持續高發,低作案成本、遠程非接觸性特點決定的超強隱蔽性,配合詐騙手段的更新迭代,讓網路詐騙花樣百出。
“網民應對‘殺豬盤’、‘賣茶女’、網路刷單、假冒客服等常見詐騙套路有一定的了解,避開詐騙陷阱。”郭旨龍建議,在互聯網虛擬世界中,網民要保護好個人隱私,防止個人信息泄露。網路購物時盡量去信譽良好的公司所開設的網站或有信用制度和安全保障的網站,購物前可以通過工商局官網等查詢工商信息,一旦察覺被騙,應立即撥打110報警,並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
同時,網路安全公司、公安機關及網路監管部門也應加強對網路詐騙犯罪的偵查與打擊力度。例如,網路詐騙涉及的網站平台也應主動承擔責任,加強個人信息識別系統,實時監控,最大程度保障用戶的安全。“殺毒軟體”的使用也至關重要,網民應定時查殺病毒,及時修復肆虐危害的漏洞,防止網路詐騙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