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武漢大學作為首批獲得網路空間安全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的高校之一,積極響應國家網路空間安全戰略部署,成立武漢大學國家網路安全學院,與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約合作打造國家網路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創建極具特色的「網路安全學院+創新產業谷」模式。
學院現擁有2個國家級平台:網路安全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網路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2個省部級平台:空天信息安全與可信計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湖北省網路空間安全研究中心(湖北網安智庫),還積極參建國家級平台8個、省部級平台14個、校企合作平台10個。
學院成立兩年來,主持開展的國家級重點重大項目包括國家重點研發項目1項、課題2項,國家 973 計劃課題 1 項、 863 計劃課題 2 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1 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4 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 1 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與青年項目 30 余項。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學院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 項、二等獎 1 項。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學院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 項、二等獎 1 項。
院系特色:武漢大學與國家網路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國內唯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合作共建國家網路安全學院,打造極具特色的網路安全學院 + 網路安全產業谷的辦學模式。位於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國家網路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佔地 40 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建有國家網路安全學院新院區,新校區按照「21 世紀國際一流大學建築的標桿」目標設計建造。新院區將為我院的人才培養、人才引進、科研創新等提供更加優越的科教條件。
⑵ 概括《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論文的要點
導語
本課堂用通俗易懂的系列內容為大家呈現區塊鏈與密碼學領域相關知識。這里有知識也有故事,從感興趣到有樂趣,點寬課堂等你來學。
這個系列中的課程內容首先從比特幣著手進行入門介紹,再延伸至區塊鏈的相關技術原理與發展趨勢,然後深入淺出地依次介紹在區塊鏈中應用的各類密碼學技術。歡迎大家訂閱本公眾號,持續進行學習。
【本課堂內容全部選編自PlatON首席密碼學家、武漢大學國家網路安全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何德彪教授的《區塊鏈與密碼學》授課講義、教材及互聯網,版權歸屬其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
1.0
引言
我們先從一組小漫畫聊起,先看看帥氣的我(咳咳)和小明發生的故事。
-2-
-3-
看完漫畫,大家對用區塊鏈記賬有了大概了解嘛?其實在區塊鏈運轉機制中,當然不能用石頭剪刀布啦!而是讓全網節點比賽,看誰先算出一個前X位都是0的隨機數,誰就獲得記賬權,我太難了…
舉個例子:整個比特幣網路要約10分鍾才能找出一個前10位都是0的隨機數,所以確保同時只有一個節點記賬。
而如何確保多方互相都信任呢,第一大家一起「抄作業」,並放在自己的書包里(賬本),第二確保「作業」在字跡上蓋個印章,確保不被篡改。
說是照抄一遍,其實交易內容是可以被加密的,雖然密文全網同步備份,沒有對應的私鑰還是看不到——確保了數據私密性和安全性。(沒有鑰匙休想打開我的作業本!)
而在「作業」上蓋章,這個「印章」則是比喻區塊正文的對應Hash(Merkel根),Hash相關的知識點在後面的課堂中會講到,只要正文被篡改了哪怕一丁點兒,Hash就會變得完全不一樣,「大家」也就知道正文被篡改了。
就像是篡改作業的筆記,不管是橡皮擦掉、膠條粘掉、還是用塗改液塗掉,都是留下痕跡哦,而這種篡改內容就會被整個區塊鏈系統無情地拋棄。
大家對區塊鏈是不是有一丟丟了解了呢,下面我們言歸正傳,來看看區塊鏈的「爸爸」比特幣的誕生記!
1.1
比特幣「破蛋」
2008年11月,一位化名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密碼學論壇 metzdowd.com 發表的一篇名為Bitcoin: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中首先提出了比特幣。
2009年1月3日,中本聰發布了比特幣系統並挖掘出第一個區塊,被稱為「創世區塊」,最初的50個比特幣宣告問世。
(比特幣創世區塊)
有趣的一點是,中本聰在創世區塊中帶上了一句話以證明這個區塊挖出於2009年1月3日。是什麼方式呢?看圖~
(2009年1月3日《泰晤士報》頭版)
中本聰將2009年1月3日《泰晤士報》中頭版的新聞標題——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lout for banks(《財政大臣正處於第二次救助銀行之際》)記在了創世區塊中,而當時全球金融危機正在席捲歐洲,無人倖免。
當傳統銀行在金融海嘯中掙扎之際,代表新一代支付方式的比特幣創世區塊誕生,貌似巧合的事情現在看來卻意味深長,彷彿是命運的交接棒。
比特幣趣聞之有史以來最貴的比薩
2010年5月22日,美國佛羅里達州程序設計員拉斯洛·豪涅茨(Laszlo Hanyecz)用10000個比特幣,換了棒約翰(Papa Johns)比薩店的一個價值25美元的乳酪比薩。當時用於換取比薩的比特幣目前價值高達605,000,000元人民幣!
有趣的是,目前棒約翰(PZZA.US)在美股市值約為186億人民幣,10000枚比特幣大約占棒約翰總股本的3.2%,妥妥股東前十,一輩子比薩吃不完啦!
備註:比特幣價格取自2020年5月11日17:34
截止2022年,比特幣運行了13個年頭。
比特幣無中央管理伺服器,無任何負責的主體,無外部信用背書,系統軟體全部開源,系統本身分布全球各個角落,就像是一個「三無產品」。
然而神奇的是,這樣一個「三無」系統,十餘年來一直都在穩定運行,沒有發生過重大事故。在比特幣運行期間,有大量黑客無數嘗試攻克比特幣系統,均無功而返。這一點也展示了比特幣系統背後技術的完備性和可靠性。
隨著比特幣價格的一路走高,比特幣風暴席捲全球。從比特幣背後引申出的區塊鏈技術,也逐漸成為人們探索的對象。希望將這樣一個穩定可靠的系統應用到各類企業應用之中。
除了其背後的技術具備的擴展價值,比特幣作為一種虛擬資產,也逐漸與現實世界中的法幣建立起了「兌換」關系,於是也有了狹義的「價格」,如果從法幣角度來看,其更像是一種「商品」。
比特幣趣聞之我不叫加密貨幣
對於以比特幣為大哥的眾虛擬資產,一直有一個統一的稱謂: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但加密一詞是一個「未完成」的狀態,有加密就必然有解密,難道還有解密貨幣?所以加密貨幣的稱謂其實是一個誤區。
Cryptography是「密碼學」,包含加密技術和解密技術。消息即為明文,而被加密之後的消息,我們稱之為密文。用某種特定的方式方法對其進行「偽裝」處理,以隱藏其內容的過程,我們稱之為加密(encryption)。當我們將密文轉變為明文,這一過程我們稱之為解密(decryption),所以Cryptocurrency應該譯為「密碼貨幣」。以後大家再見到「加密貨幣」記得要糾正哦~
【區塊鏈與密碼學】課堂第1-1講今天就講到這里啦,其實比特幣最吸引人的是它十幾年間創造的價格神話,比特幣為何總是「大漲大跌」?又是誰推動比特幣價格十幾年間萬倍增長?比特幣系統完備性和可靠性背後又是靠什麼技術支撐?
我們將在之後的第二講詳細拆解比特幣背後的技術和比特幣價格的細枝末節。敬請期待!
關注點寬學園,每周持續更新區塊鏈系列課程,小寬頻你進入區塊鏈世界。
FOLLOW US
© DigQuant
點擊「閱讀原文」,登錄官網www.digquant.com,一起解鎖更多金融科技姿勢:涵蓋 Python 、 金融基礎 、 量化投資 、 區塊鏈 、 大數據 、 人工智慧 。 Dig More, Learn More!
⑶ 網路安全法原論的作者簡介
皮勇,男,1974年出生於湖北省通城縣。1991年考入武漢大學電子信息學學院,1995年畢業並取得電子工程專業工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取律師資格,並考入中山大學電子系攻讀碩士學位,1998年畢業並取得計算機圖像傳輸與處理專業理學碩士學位。1998年考入武漢大學法學院攻讀刑法博士學位,師從趙廷光教授。2001年7月畢業並取得法學博士學位,同年留校任教至今。2003年7月進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做刑事訴訟法方向的博士後研究,合作導師為何家弘教授,2004年獲全國博士後基金資助,2005年6月順利出站。2005年8月受武漢大學黨委委派,作為中組部、教育部第五批援疆幹部到新疆工作,任新疆大學法學院副院長,2006年8月完成任期回武漢大學繼續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現任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市公安局特聘法律顧問、武漢市江漢區法院特聘法律顧問,兼任中國法學會犯罪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犯罪學研究會犯罪預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武漢市社區矯正研究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刑法學、網路安全法學,已出版專著《計算機犯罪的定罪量刑》(合著)、《電子商務領域犯罪研究》、《網路犯罪比較研究》、《刑事訴訟中的電子證據規則研究》4部,參與撰寫專著2部,在《中國法學》、台灣《月旦法學》、《法學評論》、《法學家》、《法商研究》等法學權威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40餘篇。
⑷ 國內,計算機網路專業名人有誰 詳細情況
謝希仁老師
謝希仁,1931年生。195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電機系。先後在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張家口),西安軍事電信工程學院(西軍電,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兵工程學院(重慶)和通信工程學院(南京)任教。現任解放軍理工大學指揮自動化學院教授,全軍網路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總參通信部科技創新工作站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子學會會士和中國通信學會會士,IEEE高級會員,《電子學報》編委,大連理工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校兼職教授。曾被評為全國和全軍優秀教師,獲國家和軍隊級科技進步獎多次以 謝教授在北京市信號與信息處理研究室講學
及全軍通信系統有突出貢獻優秀科技人員獎和總參謀部人梯獎。研究領域是網管系統和衛星通信網控系統,領導和參加研製出我國第一個商用和軍用的VSAT衛星通信網控中心。近年來負責主持翻譯出版了多部計算機網路方面的世界名著,如Comer的《TCP/IP》(三卷),Stevens的《TCP/IP》(三卷),Forouzan的《TCP/IP》,Stallings的《數據與計算機通信》、《密碼編碼學與網路安全》及《高速網路》等。 主編的《計算機網路》是中國國內影響最大的計算機網路入門教材之一,被很多大學採用,曾被評為全國優秀教材。
編輯本段經歷
1931年2月27日 出生於北京市。 1947-1952年 在清華大學電機系學習。 1952-1958年 任解放軍張家口通信工程學院助教。 1958-1963年 任解放軍西安軍事工程學院助教、講師。 謝希仁
1963-1977年 任解放軍重慶通信兵工程學院講師。 1977-1999年 任解放軍南京通信工程學院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7年 任全軍網路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⑸ 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研究生導師
http://cs.hust.e.cn/webroot/teachers/teachers_d.php
碩士導師
姓名
性別
職稱
研究方向
陽富民 男
教授
資料庫、多媒體及人工智慧技術的理論研究及其實現技術
胡和平 男
教授
軟體工程、智能決策支持系統
文遠保 男
教授
網路技術及信息系統研究與開發,VLSI及數字系統CAD和設計自動化技術
徐政權 男
教授
軟體工程、軟體演化與復用、並行計算
歐陽星明 女
教授
計算機網路與信息管理系統;計算機控制與介面
韓宗芬 女
教授
並行與分布式處理;集群與網格計算;系統安全
李勝利 男
教授
並行分布式程序設計;計算機網路;集群計算
周功業 男
教授
計算機外存儲系統
魯宏偉 男
教授
多媒體計算機與網路、多媒體數據處理與通信
廖兆存 男
教授
文字信息處理、ScienceML語言、智能文檔
曹計昌 男
教授
計算機網路與信息管理系統
李平安 男
教授
計算機信息管理與決策系統
章勤 女
教授
集群與網格計算
朱虹 女
教授
現代資料庫與多媒體技術
周可 男
教授
網路存儲,網路數據安全與服務,並行I/O
王芳 女
教授
計算機存儲技術與網路存儲系統
吳松 男
教授
集群與網格計算
付小青 女
副教授
計算機安全與保密
龍玉國 男
副教授
現代資料庫技術與信息系統
吳永英 男
副教授
現代資料庫理論與實現技術、計算機網路應用及網路安全技術
吳恆山 男
副教授
現代資料庫與多媒體技術
張文彬 女
副教授
現代資料庫技術
殷賢亮 男
副教授
現代資料庫理論與技術
曹忠升 男
副教授
多媒體軟硬體集成、多媒體通信、多媒體資料庫、空間資料庫等
馬光志 男
副教授
軟體工程、軟體工程與環境、資料庫知識發現等
楊薇薇 女
副教授
圖形、圖像與並行處理
秦友淑 女
副教授
計算機輔助軟體工程(CASE)和集成系統
孫傳林 男
副教授
Internet環境下基於WEB技術的資料庫及網路應用和開發
甘早斌 男
副教授
計算機網路與信息管理系統
李漢菊 女
副教授
計算機網路及信息系統工程
林安 男
副教授
計算機新型存儲系結構;多媒體信息存儲
胡迎松 男
副教授
計算機網路與信息管理系統
金人超 男
副教授
計算智能與生物計算、高性能軟體及計算機輔助設計、人工智慧、醫學圖像信息處理
肖國強 男
副教授
計算機網路與信息管理系統
徐蘭芳 女
副教授
資料庫、信息系統、編譯技術的理論研究和實現
徐海銀 男
副教授
計算機圖形圖像、計算機動畫和游戲、CAD/CAM、數字權理論與技術
於俊清 男
副教授
基於內容的視覺信息檢索、數字圖像處理、人工智慧、機械設備故障診斷和機械動力學等
許向陽 男
副教授
現代資料庫技術,人工智慧
馮劍琳 男
副教授
現代資料庫技術,人工智慧
陳進才 男
副教授
移動agent、主動存儲網、網路存儲代理、視頻服務網路、數字媒體技術。
孫偉平 女
副教授
計算機外存儲系統、網路存儲與存儲網路等計算機系統結構方面的研究
李玉華 女
副教授
數據倉庫、OLAP、數據挖掘技術研究
祝建華 男
副教授
計算機信息管理與應用
王齊庄 男
副教授
計算機信息管理與應用
周時陽 男
副教授
計算機信息管理與應用
路松峰 男
副教授
計算機信息管理與應用
黃文蘭 男
副教授
計算機信息管理與應用
丁忠俊 男
副教授
計算機信息管理與應用
李瑞軒 男
副教授
分布式異構系統集成、分布式系統安全、語義網與本體論、Web數據管理、對等計算、邊緣計算等
周英飈 男
副教授
資料庫、數據挖掘與信息系統
陸楓 女
副教授
生物信息技術、web數據資源平台
許貴平 男
副教授
現代資料庫理論與信息系統技術、嵌入式系統、實時計算與智能信息處理
徐麗萍 女
副教授
資料庫、數據挖掘與信息系統
莫正坤 男
副教授
計算機網路與網路安全
陳濤 男
副教授
計算機信息存儲技術及系統
張愛華 男
副教授
多媒體技術
孫百勇 男
副教授
計算機信息存儲技術及系統
郭紅星 男
副教授
多媒體技術
趙開文 男
副教授
嵌入式系統及VLSI設 計技術
高建生 男
副教授
計算機網路和網路安全
袁平鵬 男
副教授
集群與網格計算
肖道舉 男
副教授
計算機網路和網路安全
秦磊華 男
副教授
網路存儲系統,計算機網路和網路安全
盧萍 女
副教授
計算機信息存儲技術及系統
王海衛 男
副教授
計算機信息存儲技術及系統
劉景寧 女
副教授
計算機存儲技術與網路存儲系統
胡迪青 男
副教授
計算機存儲技術與網路存儲系統
黃浩 男
副教授
計算機存儲技術與網路存儲系統
王多強 男
副教授
並行分布式處理
馬麗 女
副教授
計算機信息管理與應用
蔣祖武 男
副教授
計算機信息管理與應用
許如初 女
副教授
計算智能與生物計算、高性能軟體及計算機輔助設計
石柯 男
副教授
自組織網路、感測器網路、嵌入式系統、並行分布式計算
晏明春 男
副教授
張茂元 男
副教授
Web信息搜索與挖掘、自然語言處理、人工智慧與知識獲取
陳加忠 男
副教授
嵌入式流媒體技術與網路、多媒體技術、圖像和視頻處理
凌賀飛 男
副教授
數字水印、拷貝檢測、多媒體安全、信息隱藏、圖像處理等
廖小飛 男
副教授
對等計算、流媒體服務、集群計算、虛擬化相關理論研究
博士導師
姓名
性別
職稱
研究方向
裴先登 男
教授
高速大規模信息存儲與測試技術
黃文奇 男
教授
可計算性與計算復雜性理論及應用
余勝生 男
教授
多媒體系統技術計算機介面技術
王能超 男
教授
並行演算法與數學軟體
馮玉才 男
教授
資料庫和多媒體技術的理論研究和實現
盧正鼎 男
教授
軟體工程(集成環境)
劉雲生 男
教授
現代資料庫理論與技術
李慶華 男
教授
並行演算法和並行程序設計方法
周敬利 女
教授
高性能存儲技術及系統、多媒體數據處理與通訊
洪帆 女
教授
計算機安全與保密的研究
李之棠 男
教授
計算機網路、光計算與光互連、多媒體集成及信息系統工程
王元珍 女
教授
資料庫和多媒體技術的理論研究及實現技術
盧炎生 男
教授
資料庫系統、軟體測試與信息系統
金海 男
教授
計算機系統結構、並行處理與並行I/O、計算機外存儲系統
謝長生 男
教授
計算機新型存儲系結構;多媒體信息存儲;現代光碟存儲技術;計算機設備評測技術與儀器
龐麗萍 女
教授
並行分布式系統
馮丹 女
教授
計算機外存儲系統、磁碟陣列、海量信息存儲、IP電話網關等計算機系統結構方面的研究工作
崔國華 男
教授
計算機安全與保密
余少華 男
教 授
光城域網理論和技術(光通信與計算機的融合)
周艷紅 男
教 授
生物信息技術
李磊 男
教授
綜合網發展戰略研究
高光榮 男
教授
計算機系統結構和並行系統生物信息優化予並行編譯器等
李國徽 男
教授
研究主動、實時、移動資料庫系統理論及集成技術
王天江 男
教授
人工智慧、智能模擬、數據挖掘、電子政務
宋恩民 男
教授
醫學圖像處理
⑹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職稱安全學院院長劉劍教授安全學院黨委書記邱占勇教授安全學院黨委副書記、學生工作副院長(兼)沈浩副教授安全學院科研工作副院長周西華教授安全學院教學工作副院長耿曉偉副教授安全學院學科與研究生工作副院長賈進章教授職業安全與健康工程研究院院長葛少成教授(更多內容參見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學院領導 )
⑺ 武漢大學國家網路安全學院博士研究生2022年錄取名單
錄取名單在:http://kaobo.xdf.cn/201912/11014865.html網站有公示。
武漢大學作為首批獲得網路空間安全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的高校之一,積極響應國家網路空間安全戰略部署,成立武漢大學國家網路安全學院,與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約合作打造國家網路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創建極具特色的「網路安全學院+創新產業谷模式。專業老師在線權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⑻ 武漢大學國家網路安全學院師資力量怎麼樣
武漢大學國家網路安全學院開設有信息安全、網路空間安全兩個本科專業,具備從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完整人才培養體系。
學院科教平台架構完整、師資隊伍機構齊整、經驗豐富,為高水平人才培養提供了國內領先條件,現擁有2個國家級平台:網路安全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網路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2個省部級平台:空天信息安全與可信計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湖北省網路空間安全研究中心(湖北網安智庫),還積極參建國家級平台8個、省部級平台14個、校企合作平台10個;學院現有專職教師48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 22人,博士生導師22人;為加強學科交叉融合,深度開展校企合作育人與合作科研,我院還建設有一支由校外知名學者與行業專家、企業導師組成的兼職教授隊伍。
⑼ 劉國柱的青島科大教授劉國柱簡介
自1986年7月本科畢業參加工作以後,對計算數學與計算機應用進行了悉心學習。於1992年9月考取了青島海洋大學計算機應用專業的研究生,主要對計算機的編程實現、網路安全、計算數學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學習,順利畢業並獲得碩士學位。
自碩士畢業以後,在計算機的應用方面,發表了20餘篇學術論文,內容涉及:計算數學、網路安全和計算機的程序設計。現在,培養碩士研究生的方向為:網路安全。
主要承擔了一些橫向計算機軟體項目的開發,主要涉及:財務管理系統、生產性企業和非生產性企業的進銷存管理系統、律師事務所遠程辦公自動化系統等。
⑽ 網路空間安全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有多少
網路空間安全是新開設的一級學科,截至目前已有29所高校建立該學科的一級學科博士點,名單如下:
1,清華大學
2,北京交通大學
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4,北京理工大學
5,北京郵電大學
6,哈爾濱工業大學
7,上海交通大學
8,南京大學
9,東南大學
10,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11,南京理工大學
12,浙江大學
1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4,山東大學
15,武漢大學
16,華中科技大學
17,中山大學
18,華南理工大學
19,四川大學
20,電子科技大學
21,西安交通大學
22,西北工業大學
23,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4,中國科學院大學
25,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6,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27,解放軍理工大學
28,解放軍電子工程大學
29,空軍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