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建設清朗網路空間手抄報
網路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清朗」系列專項行動聚焦影響面廣、危害性大的網路問題,集中整治網路暴力、網路水軍、網路黑公關等群眾反映強烈的「毒瘤」,切實維護廣大網民的合法權益,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現實體現。持續開展專項行動,更旨在促進互聯網行業健康發展,鞏固網路安全屏障,助力網路強國建設。
打蛇打七寸,整治堅持抓重點。網路暴力、網路水軍逞凶,平台方難辭其咎。所以,網路群組、網站論壇、電商、小程序等成為治理重點。網信部門大力壓實平台主體責任,敦促後者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網路不是肆意妄言的空間,評論、彈幕、私信等也被作為重點環節,納入治理視野。網路參與者發表言論必須遵守尺度,相關審核管理不可或缺。考慮到未成年人更容易受到網路亂象的侵害,網信部門還聚焦青少年常用的應用程序、智能設備等,清除其中的污穢,全力為青少年「綠色上網」保駕護航。針對不同網路亂象,聚焦相關要害,對症下葯,事半功倍。
不斷鞏固「清朗」系列專項行動的成果,需要網信部門踔厲奮發、篤行不怠,也要網路平台切實履行社會責任、保護用戶合法權益,更離不開廣大網民積極參與、文明誠信網上沖浪。各方攜手努力,共建共治共享,網路正能量必將更充沛,網上主旋律必然更高昂。
② 為什麼叫清朗行動
叫清朗行動原因如下:
之所以叫做清朗行動,是因為這次清理的目的是促進網路空間天朗氣清,故而形象的稱之為清朗行動。
清朗行動指網信部門及各涉網管理部門的持續整治而且進一步規范網上信息傳播秩序,切實維護廣大網民切身利益,特別是保護青少年網路權益,促進網路空間天朗氣清。
開展清朗行動背景:
重拳整治網路違法違規問題,力求有效遏制網路亂象滋生蔓延,針對突出問題打好攻堅戰,在全網開展「大掃除」,為管網治網長效機制建設積累經驗,為構建清朗網路空間打下堅實基礎,通過專項行動集中時間集中力量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③ 如何營造清朗的網路空間
讓網路空間清朗起來,依法監管不能缺位。事實上,依法監管不是在限制我們的互聯網權益,相反是在確保我們更好地享受網路發展帶來的紅利。畢竟現實充分證明,指望互聯網服務提供者自律來清朗網路空間並不現實。我們應該同監管部門、互聯網企業一塊積極主動作為,努力構建與政府部門、互聯網企業、社會組織共建共治的工作格局,推進網上網下協同治理,將互聯網打造成為真實便捷的知識庫、溫暖可靠的朋友圈、文明理性的輿論場。
④ 打造天朗氣清網路空間要做到什麼答案
讓網路空間清朗起來,依法監管不能缺位。事實上,依法監管不是在限制我們的互聯網權益,相反是在確保我們更好地享受網路發展帶來的紅利。畢竟現實充分證明,指望互聯網服務提供者自律來清朗網路空間並不現實。
⑤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構建清朗有序的網路生活環境屬於什麼保護
信息保護。
網路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路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依法規范和管理平台上的違法信息,防範和抵制不良信息傳播,是網路信息服務提供者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是法律責任。
⑥ 網路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在法律層級上屬於
法律分析:屬於部門規章。是為加強網路生態治理,維護良好網路秩序,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構建天朗氣清的網路空間,國家網信辦會同有關部門起草的規定。
法律依據:《網路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
第一條 為了營造良好網路生態,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網路信息內容生態治理活動,適用本規定。本規定所稱網路信息內容生態治理,是指政府、企業、社會、網民等主體,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網路信息內容為主要治理對象,以建立健全網路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路空間、建設良好的網路生態為目標,開展的弘揚正能量、處置違法和不良信息等相關活動。
⑦ 如何構建天朗氣清的網路空間
聯合整治炒作明星緋聞隱私和娛樂八卦、約談直播短視頻平台、將違規網路主播納入跨平台禁播黑名單……2018年以來,國家主管部門協同發力,對當前社交媒體及網路視頻平台上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打出一系列「組合重拳」。
黨的十八大以來,有關部門大力推進網路空間法制化,有效規范網路行為,維護網路秩序,凈化網路環境,億萬網民共有的精神家園日漸清朗。
⑧ 青少年如何維護網路安全
青少年如何維護網路安全
青少年如何維護網路安全?現在這個時代是網路時代,而青少年是網路的主力軍,青少年更應該維護我們的網路安全,這樣才能擁有一個好的網路環境。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了解青少年如何維護網路安全的相關內容。
青少年如何維護網路安全1
青少年應該相互尊重和信任,加強交流與合作,自覺做網路安全的宣傳員和守衛者,共同抵制各類恐怖、暴力、詐騙、色情等有害信息的擴散傳播,積極營造健康清朗的網路環境,攜手推進網路空間的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青少年是網路文化的參與者、推動者,他們在吸收網路正能量的同時,也受到各種各樣負能量的干擾,身體、心理和道德行為規范都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一些人嚴重依賴網路,把「升級」當為唯一的追求,把「裝備」當作唯一的神明,網路對青少年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沖擊不可忽視。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保護、培養、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給青少年一個天朗氣清、生態良好、風清氣正的網路空間,必須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為代表的主旋律佔領網路陣地。要注重培養青少年的網路安全風險意識,建立網路安全理念,樹立正確的網路安全觀。
青少年如何維護網路安全2
怎樣維護校園網路安全
1、校園網路分為內網和外網,就是說他們可以上學校的內網也可以同時上互聯網,大學的學生平時要玩游戲購物,學校本身有自己的伺服器需要維護;
2、在大環境下,首先在校園網之間及其互聯網接入處,需要設置防火牆設備,防止外部攻擊,並且要經常更新抵禦外來攻擊;
3、由於要保護校園網所有用戶的安全,我們要安全加固,除了防火牆還要增加如ips,ids等防病毒入侵檢測設備對外部數據進行分析檢測,確保校園網的安全;
4、外面做好防護措施,內部同樣要做好防護措施,因為有的學生電腦可能帶回家或者在外面感染,所以內部核心交換機上要設置vlan隔離,旁掛安全設備對埠進行檢測防護;
5、內網可能有ddos攻擊或者arp病毒等傳播,所以我們要對伺服器或者電腦安裝殺毒軟體,特別是學校伺服器系統等,安全正版安全軟體,保護重要電腦的安全;
6、對伺服器本身我們要安全server版系統,經常修復漏洞及更新安全軟體,普通電腦一般都是撥號上網,如果有異常上層設備監測一般不影響其他電腦。做好安全防範措施,未雨綢繆。
青少年如何維護網路安全3
五步法保護網路安全
1、把握一個原則:趨利避害,要善用新媒介,避免不良影響,讓孩子安全、健康、文明地使用新媒介。
2、區分把握好兩個階段:8歲前與孩子建立規則,培養媒介使用習慣;8歲後溝通取代權威,培養自主選擇和判斷能力。
3、 關注三大問題:關注孩子可能在網路世界中遭遇的安全問題;關注孩子無節制使用電子設備的成癮問題,關注媒介與親子關系的問題。
4、 培養四個能力:自控力、專注力、交往力和判斷力。
5、 善用新媒介的五種功能,使之成為孩子學習的好幫手、生活的好助手、益智的好玩具、溝通的新渠道、表達自我和參與社會的好方式。
在近日舉辦的第三屆廣東省網路安全宣傳周上,國內首份兒童網路安全研究報告出爐。報告由廣州市少年宮牽頭,聯合全國18個主要城市青少年宮,對20000多名3~14歲兒童及其家長進行了調研和分析。
網路隱私 兒童缺意識
該報告指出,如今兒童數字化成長出現明顯的低齡化傾向,早在幼兒園時期(3~6歲),手機接觸率為91.8%,平板電腦的接觸率為83.4%,電腦的接觸率為80.6%。
到了小學中年級(9~10歲)時,兒童的'媒介使用行為迅速拓展,初步發展到和成人使用行為相差不多的「小用戶」。初中(13~14歲)時期還進一步成為新媒介傳播者、創造者,數字化技能的很多方面都超過了父母。
兒童在個人隱私保護方面存在隱憂:「如果在網上要你填真實資料,你會怎麼辦?」只有32.5%的孩子會先詢問父母意見,而直接填的比例從小學低年級的2.9%上升到初中的10.5%。
網路安全 家長缺責任
調研報告指出,家長的失誤是導致風險加大的原因之一。
首先是沒有成為孩子的數字好友,有44.7%的家長沒有在QQ上,55.8%的家長沒有在微信上,62.9%的家長沒有在微博上和孩子加為好友。
第二個是沒有實施有效的安全措施,61.7%的家長沒有為孩子篩選過手機或平板電腦的應用程序,67.7%的家長給孩子平板電腦時沒有約定玩的時間和內容。
第三沒有成為孩子數字媒介行為習慣的好榜樣:在孩子們的印象中,爸媽在家最喜歡玩手機。最後,家長在孩子面前越來越早沒有了影響力,當被問及「學習上遇到問題的求助對象是誰?」孩子們表示,當在小學中年級時,首選的是媽媽(34.1%)或爸爸(17.5%),但到了初中,他們更傾向於找同學(25.4%)或上網自己找答案(21.4%)。
⑨ 社區申論熱點例文有么
為進一步規范網上信息傳播秩序,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促使網路空間更加清朗,5月22日起,國家網信辦在全國范圍內啟動為期8個月的2020「清朗」專項行動,覆蓋各類網路傳播渠道和平台,集中清理網上各類違法和不良信息。
全國兩會期間,網路話題仍是熱點。比如,有全國政協委員建議,要堅決糾正監管機制偏松偏軟,網路娛樂平台「打擦邊球」,色情暴力內容在游戲中仍然屢禁不止的現象。
|公考角度中公解讀*
[提出觀點]
「網路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路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要建立完善長效治理機制,讓網路空間持續清朗起來,讓網路生態更健康起來。
[綜合分析]
互聯網是一個社會信息大平台,也是一個文化大平台,對億萬網民的求知途徑、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有著重要影響。其傳播優勢和輿論功能,為推動信息交流、促進文化繁榮、凝聚社會共識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手段。
網路平台里如果幹凈純潔、安全可靠,給網民帶來的是新氣息、新風尚,營造的是良好的氛圍;而如果是污濁混亂,不僅擾亂正常的網路秩序,對個人和社會也都將帶來損害。針對有害信息進行專項治理行動,確保網路空間更加清朗、生態良好,符合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應該看到,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強有力治理,「輿論生態總體向好,網路治理成效明顯」已是公眾共識。但毋庸諱言,當前,網路生態仍有不小的改善空間,特別是色情低俗、網路暴力、惡意營銷、侵犯公民個人隱私等負面有害信息花樣不斷翻新,極易反彈反復。如果不迅速出擊,全力遏制,網路生態環境就會遭受重創。推進「清朗」專項行動,為網路發展消除障礙、提供動力,可讓9億多網民受益,讓網路發展更繁盛。
[參考對策]
凈化網路空間,要推進依法治理,落實主體責任。要嚴格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主辦誰負責」原則,狠抓責任落實,各地網信部門要切實履行屬地管理責任,各網站平台要堅決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全力推動網路生態專項治理工作取得實效。
凈化網路空間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網民共同參與。 建立健全網路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路空間、建設良好的網路生態符合公共利益,是全體人民的利益所在,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則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網民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無論政府的監管作用還是社會的監督功能,無論企業的履責義務還是網民的自律義務,都缺一不可,共同努力,各盡其責,才能推動網路生態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