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網路安全的行為包括三種類型:
一,是直接非法 侵入他人網路、干擾他人網路正常功能或者竊取網路數據。
二,是為他人實施上述行為提供專門的程序和工具。
三,是明知他人從事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而為其提供技 術支持、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行為。
《網路安全法》第27條規定: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 從事非法侵入他人網路、干擾他人網路正常功能、竊取 網路數據等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
不得提供專門用於從 事侵入網路、千擾網路正常功能及防護措施、竊取網路 數據等危害網路安全活動的程序、工具。明知他人從事 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的,不得為其提供技術支持、廣告 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
危害網路安全行為侵害他人權利的,應承擔相應的 民事責任。情節嚴重的,還可能受到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應承擔刑事責任。
② 危害網路安全的行為有哪些表現
危害網路安全的行為包括三種類型:
一,是直接非法 侵入他人網路、干擾他人網路正常功能或者竊取網路數據。
二,是為他人實施上述行為提供專門的程序和工具。
三,是明知他人從事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而為其提供技 術支持、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行為。
《網路安全法》第27條規定: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 從事非法侵入他人網路、干擾他人網路正常功能、竊取 網路數據等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
不得提供專門用於從 事侵入網路、千擾網路正常功能及防護措施、竊取網路 數據等危害網路安全活動的程序、工具。明知他人從事 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的,不得為其提供技術支持、廣告 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
危害網路安全行為侵害他人權利的,應承擔相應的 民事責任。情節嚴重的,還可能受到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應承擔刑事責任。
③ 組織或個人違反國家網路安全要求的可能面臨什麼
刑事拘留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以下簡稱《網路安全法》)於2016年11月7日經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是我國第一部關於網路安全工作的基本大法,即將於2017年6月1日正式實施。《網路安全法》是網路安全領域「依法治國」的重要體現,對保障我國網路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拓展資料】
《網路安全法》對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制度有哪些?
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自然人個人身份的各種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號碼、個人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等。
1、擴展個人信息保護范圍
《網路安全法》第22條第2款規定:「網路產品、服務具有手機用戶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應當向用戶明示並取得同意;涉及用戶個人信息的,還應當遵守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關於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2、強化服務商在用戶信息泄露後的告知義務
《網路安全法》第42條:「網路運營者應當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其收集的個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漏、毀損、丟失。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個人信息泄漏、毀損、丟失的情況時,應當立即採取補救措施,按照規定及時告示用戶並向有關部門報告。」
3、完善互聯網個人信息刪除更正制度
《網路安全法》第43條:「個人發現網路運營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或者雙方約定收集、使用其個人信息的、有權要求網路運營者刪除其個人信息;發現網路運營者收集、儲存的其個人信息有錯誤的,有權要求網路運營者予以更正。」。
侵害網路安全的具體途徑和方式有哪些?
第一種行為是對系統功能進行「刪除」。
第二種行為方式是對系統功能進行「修改」。
第三種行為方式是對系統功能進行「增加」。
第四種行為方式是對系統功能進行「干擾」。
④ 網路安全威脅有哪些
第一、網路監聽
網路監聽是一種監視網路狀態、數據流程以及網路上信息傳輸的技術。黑客可以通過偵聽,發現有興趣的信息,比如用戶賬戶、密碼等敏感信息。
第二、口令破解
是指黑客在不知道密鑰的情況之下,恢復出密文件中隱藏的明文信息的過程,常見的破解方式包括字典攻擊、強制攻擊、組合攻擊,通過這種破解方式,理論上可以實現任何口令的破解。
第三、拒絕服務攻擊
拒絕服務攻擊,即攻擊者想辦法讓目標設備停止提供服務或者資源訪問,造成系統無法向用戶提供正常服務。
第四、漏洞攻擊
漏洞是在硬體、軟體、協議的具體實現或者系統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從而可以使攻擊者能夠在未授權的情況下訪問或破壞系統,比如利用程序的緩沖區溢出漏洞執行非法操作、利用操作系統漏洞攻擊等。
第五、網站安全威脅
網站安全威脅主要指黑客利用網站設計的安全隱患實施網站攻擊,常見的網站安全威脅包括:SQL注入、跨站攻擊、旁註攻擊、失效的身份認證和會話管理等。
第六、社會工程學攻擊
利用社會科學並結合常識,將其有效地利用,最終達到獲取機密信息的目的。
⑤ 網路安全危害有哪些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幾乎有計算機的地方,就有出現計算機病毒的可能性。計算機病毒通常隱藏在文件或程序代碼內,伺機進行自我復制,並能夠通過網路、磁碟、光碟等諸多手段進行傳播。正因為計算機病毒傳播速度相當快、影響面大,所以它的危害最能引起人們的關注。
病毒的"毒性"不同,輕者只會玩笑性地在受害機器上顯示幾個警告信息,重則有可能破壞或危及個人計算機乃至整個企業網路的安全。
有些黑客會有意釋放病毒來破壞數據,而大部分病毒是在不經意之間被擴散出去的。員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打開了已感染病毒的電子郵件附件或下載了帶有病毒的文件,這導致了病毒的傳播。這些病毒會從一台個人計算機傳播到另一台,因而很難從某一中心點對其進行檢測。
任何類型的網路免受病毒攻擊最保險和最有效的方法是對網路中的每一台計算機安裝防病毒軟體,並定期對軟體中的病毒定義進行更新。值得用戶信賴的防病毒軟體包括Symantec、Norton和McAfee等。然而,如果沒有"憂患意識",很容易陷入"盲從殺毒軟體"的誤區。
因此,光有工具不行,還必須在意識上加強防範,並且注重操作的正確性;重要的是在企業培養集體防毒意識,部署統一的防毒策略,高效、及時地應對病毒的入侵。
隨著越來越多黑客案件的報道,企業不得不意識到黑客的存在。黑客的非法闖入是指黑客利用企業網路的安全漏洞,不經允許非法訪問企業內部網路或數據資源,從事刪除、復制甚至毀壞數據的活動。一般來說,黑客常用的入侵動機和形式可以分為兩種。
黑客通過尋找未設防的路徑進入網路或個人計算機,一旦進入,他們便能夠竊取數據、毀壞文件和應用、阻礙合法用戶使用網路,所有這些都會對企業造成危害。黑客非法闖入將具備企業殺手的潛力,企業不得不加以謹慎預防。
防火牆是防禦黑客攻擊的最好手段。位於企業內部網與外部之間的防火牆產品能夠對所有企圖進入內部網路的流量進行監控。不論是基於硬體還是軟體的防火牆都能識別、記錄並阻塞任何有非法入侵企圖的可疑的網路活動。硬體防火牆產品應該具備以下先進功能:
包狀態檢查:在數據包通過防火牆時對數據進行檢查,以確定是否允許進入區域網絡。
⑥ 青少年如何防範網路安全問題
1.培養健康的網路心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明確的理想目標,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利於青少年選擇和接收互聯網上的復雜信息,學會用科學的手段對信息進行篩選,提高自身抵禦不良信息污染的能力。也要辯證地認識網路,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面對網路的青少年應該有一個強烈的自我控制能力,學會抵制各種不良誘惑,積極接受學校的網路知識教育,並利用網路的積極因素抵制不良因素的影響。
2.主動學習網路安全教育課程在生活中,許多網路詐騙就是通過竊取他人信息來騙取錢財等,因此我們有必要加強對自身的保護,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對網路安全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系統安全策略進行學習,如加密解密演算法、防火牆工作原理、作用,系統漏洞及修補方法,病毒處理等知識,以此保證自己信息的安全,也可以防止在網路購物過程中自己的信息被泄露,我們還可以通過手機觀看網路安全防範技能,以豐富自身的網路安全防範技能,還可以通過關注新聞實事來了解網路詐騙的詐騙形式。
青少年網路安全意識缺會帶來的後果1.網路成癮「網路成癮」指的是在沒有任何誘惑之下上網失去控制的現象,其表現的主要問題在於主體不能有效控制自己想要上網的慾望,並對上網帶來的快感有生理和心理依賴。青少年網路成癮表現主要有:「網戀」和「網路游戲」。2.網路失德網路不像我們所生活的現實世界,它具有極強的隱蔽特點,在這樣隱蔽的環境之中,會出現降低自己道德標準的情況,比如隨意散發言論、傳播垃圾信息、弄虛造假、進行網路欺詐等,這些都會對社會安全造成惡劣的影響。3.網路犯罪網路犯罪指的是憑借計算機進行犯罪,或者是犯罪對象通過網路進行的危害網路安全的行為,通常來講網路犯罪主要分成如下三種:以網路為工具的犯罪、以網路為攻擊目標的犯罪、以網路為獲利來源的犯罪。4.網路受害因為青少年缺乏較強的安全防範意識,所以在應用網路的時候很容易受到網路的侵害,其中常見的網路受害主要有如下三種:網路交友上當受騙、網路交易上當受騙、遇到網路攻擊。
法律依據:《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⑦ 網路安全威脅有哪些
計算機網路安全所面臨的威脅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對網路中信息的威脅,二是對網路中設備的威脅。
從人的因素 考慮,影響網路安全的因素包括:
(1)人為的無意失誤。
(2)人為的惡意攻擊。一種是主動攻擊,另一種是被動攻擊。
(3)網路軟體的漏洞和「後門」。
針對您的問題這個一般都是針對WEB攻擊吧!一般有釣魚攻擊!網站掛馬!跨站攻擊!!DDOS這些吧!至於防禦方案!不同情況不一樣!沒有特定標准!+
內部威脅,包括系統自身的漏洞,計算機硬體的突發故障等外部威脅,包括網路上的病毒,網路上的惡意攻擊等
5.黑客:
⑧ 網路安全法禁止的危害網路安全行為有
網路安全法禁止的危害網路安全行為包括:
1、禁止非法侵入他人網路;
2、干擾他人網路正常功能;
3、竊取網路數據等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
4、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個人信息;
5、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
6、設立用亍實施詐騙,傳授犯罪方法;
7、製作或者銷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
網路安全包含網路設備安全、網路信息安全、網路軟體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具有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審查性的特性。
主要特徵包括:
1、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給非 授權用戶、 實體或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2、完整性,數據未經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即信息在 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壞和丟失的特性;
3、可用性可被授權 實體訪問並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當需要時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網路環境下拒絕服務、破壞網路和有關系統的正常運行等都屬於對 可用性的攻擊;
4、可控性,對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
5、可審查性,出現安全問題時提供依據與手段。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十二條 國家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使用網路的權利,促進網路接入普及,提升網路服務水平,為社會提供安全、便利的網路服務,保障網路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動。
任何個人和組織使用網路應當遵守憲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危害網路安全,不得利用網路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宣揚民族仇恨、民族歧視,傳播暴力、淫穢色情信息,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擾亂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以及侵害他人名譽、隱私、知識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