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網路數據怎麼設置安全
擴展閱讀
手機會被安裝測聽軟體嗎 2025-05-03 10:39:02
tp路由器如何隱藏網路 2025-05-03 10:39:01

網路數據怎麼設置安全

發布時間: 2023-06-07 12:32:22

A. 如何保證網路安全

保障網路安全措施如下: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定網路安全負責人,落實網路安全保護責任;採取防範計算機病毒和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危害網路安全行為的技術措施;採取監測、記錄網路運行狀態、網路安全事件的技術措施,並按照規定留存相關的網路日誌不少於六個月;採取數據分類、重要數據備份和加密等措施。
【法律依據】
《網路安全法》第二十一條
國家實行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網路運營者應當按照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護義務,保障網路免受干擾、破壞或者未經授權的訪問,防止網路數據泄露或者被竊取、篡改:
(一)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定網路安全負責人,落實網路安全保護責任;
(二)採取防範計算機病毒和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危害網路安全行為的技術措施;
(三)採取監測、記錄網路運行狀態、網路安全事件的技術措施,並按照規定留存相關的網路日誌不少於六個月;
(四)採取數據分類、重要數據備份和加密等措施;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B. 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證網路安全

從兩態則個方面說下這個安全問題:

1.數據泄露,這是最常見的安全問題。作為普通個人,需要注意如下幾點:

(1)不要隨意瀏覽賭博色情網站、注冊賬號、安裝軟體、甚至使用破解軟體,其中很可能包含木馬或者釣魚程序,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操作會有什麼後果,不清楚的情況下可以問問身邊的朋友。

(2)保護好自己的密碼,因為基本上每個網站或應用都需要賬號密碼,要記住很多密碼確實很難,所帆中棚以很多人就記錄在電腦中,沒有任何保護,這也是比較危險的。簡單點的防範措施就培坦是使用幾個能記得住的密碼,切記不要使用生日,過於簡單的數字,很容易被猜出來。另外注意不要在來歷不明的網站上注冊賬號,以免密碼被偷窺。

(3)現在使用指紋、刷臉的應用很多,一定不要在不知名的應用上提交這些信息,免得身份被盜用。平時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時也要注意,不要暴露太多個人信息,比如家庭情況、孩子學校情況等,以免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前段時間還有新聞報道從照片中成功提取指紋信息的案例,所以一定要注意盡量少分享隱私信息。

2.數據丟失或損壞,這也是一件很讓人抓狂的事。電腦硬碟壞了,手機進水了,網站倒閉了,都有可能導致數據找不回來的情況發生。對於企業一般會把自己的核心數據存儲多份,多個機房備份,甚至多個城市備份,很少發生數據找不回來的情況。對於個人,建議使用知名的雲備份服務,將自己的數據在雲端存儲一份,當然也要注意設置好訪問許可權,避免數據泄露。

安全沒有百分百,只能做到盡量安全。不僅是個人需要注意保護自己的信息,企業也有責任保護好自己用戶的信息,政府也有責任監督企業做好信息安全。

C. 如何實現網路安全

如何實現網路安全

如何實現網路安全,現在是一個網路技術高度發展的時代,生活中越來越多人喜歡在網路上沖浪,以至於現在有很多網路詐騙,所網路的安全問題是需要人們去注意的,那麼,人在網路如何實現網路安全,下面我整理了相關內容。

如何實現網路安全1

從世界來說,網路的根伺服器掌握在美國,日本等少數幾個國家之中,打利比亞的時候,美國就斷了利比亞的根域名,利比亞有一段時間根本上不了國際 網。說到更近一點,美國的幾大公司在搶購北電的6000多專利,其中有無線網路等和網路以及電腦有關的大量的專利。所以說,網路的很多游戲規則都在別人手 里。

從國家來說,網路安全分為三塊。1、網路以及電腦的規則掌握(軟硬體上),2、國家級的硬體系統,包括基礎網路,各種防火牆和止血點,各種防禦和 攻擊設備。3、國家級的計算機人才系統,包括國家級的軍隊系統和藏兵於民的人才民兵系統,是的,網路如果有危險,在除去規則以外的斗爭,最可怕的不僅僅是 國家級軍隊,而是這個國家的整體國民計算機技術的基礎。雖然,2000年左右的中美黑客大戰過去了很多年了,當是,面對無窮的人海和無孔不入的各種個性的 入侵方式,國家級的軍隊是遠遠不夠的,計算機科學有些也是適合的是偏執者適合的是可能是英國最近抓的19歲天才少年和拒群病患者,這種人的實力在網路上可 能是一個正規網路部隊也比不上的。

其實網路安全和計算機的基礎安全是緊密聯系,包括計算機的系統,手機系統,計算機的生產,硬碟等硬體的製造,這裡面太多要注意了。網路安全是一個數學,電子科學,社會工程學,哲學,心理學,太空學等一系列的東西。

說以說要實現網路安全,要從小抓起,要從基礎做起,要從對於網路安全的民間人才的有度的放鬆,做到內寬外緊,登高望遠。

如何實現網路安全2

(一)、磁碟陣列(RAID)

目前伺服器有硬RAID跟軟RAID,硬R只有在硬體支持的情況下,均會設置到位,可以根據顧客需求對RAID類型進行設置(R1或者R5),從而到達加速讀取與數據冗餘,而軟R是在硬體不支持的情況下出現,軟R相對硬R性能方面會低一些,這里介紹下軟R的原理,以RAID1為例(兩塊硬碟):

RAID 1它的宗旨是最大限度的保證用戶數據的可用性和可修復性。 RAID 1的操作方式是把用戶寫入硬碟的數據百分之百地自動復制到另外一個硬碟上。由於對存儲的數據進行百分之百的.備份,在所有RAID級別中,RAID 1提供最高的數據安全保障。同樣,由於數據的百分之百備份,備份數據佔了總存儲空間的一半

RAID1雖不能提高存儲性能,但由於其具有的高數據安全性,使其尤其適用於存放重要數據,如伺服器和資料庫存儲等領域。 如果即對大量數據需要存取,同時又對數據安全性要求嚴格那就需要應用到RAID 10或者RAID5,(需要3快以上硬碟。)

RAID 10是建立在RAID 0和RAID 1基礎上,RAID 1在這里就是一個冗餘的備份陣列,而RAID 0則負責數據的讀寫陣列。其實,圖1隻是一種RAID 10方式,更多的情況是從主通路分出兩路(以4個硬碟時為例),做Striping操作,即把數據分割,而這分出來的每一路則再分兩路,做Mirroring操作,即互做鏡像。這就是RAID 10名字的來歷(也因此被很多人稱為RAID 0+1),而不是像RAID 5、3那樣的全新等級

(二)、數據備份(增值服務)

1、手動備份

2、自動備份(代碼編寫一段自動計劃, 在國內或者國外購買一個無限空間,每周增量備份一次。)

(三)、災難恢復(硬碟損壞)

大家都知道,伺服器許要長期長時間不間斷的工作,硬碟是保存數據的部件,硬碟故障或者損壞會導致伺服器無法運行,甚至數據無法恢復,對個人乃至企業帶來無法估量的後果,如何恢復數據。

數據災難恢復工具對損壞硬碟的修復,將數據深入將90%以上的數據提取出來。 同時還可對以被格式化的數據,甚至在格式化之後又重新寫入的磁碟,均可恢復源數據。

如何實現網路安全3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數據的價值變得越來越高,網路安全的重要性也不斷得到提升。

對於很多企業來說,成立專業的系統或者網路安全部門變得越來越必要。

要做好安全管理,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就是許可權最小化原則,不論對於網路還是系統。

從網路接入的角度考慮,默認應該是全部拒絕訪問,根據白名單需求開通。

而且開通應該盡量遵循允許最少的源地址訪問,開通最少的可訪問埠。

從系統的角度來說,不同的人員,不同的需求,應該申請使用不同的賬號,做好隔離。

每個賬號的許可權,應該遵循最小化的原則,不是必須要使用的,不應該開放。

要意識到,安全與方便之間,通常存在沖突,而且可能消耗更多的成本或資源。

D. 如何保證網路資料庫的安全

資料庫的安全性是指保護資料庫以防止非法使用所造成的數據泄密、更改或破壞安全性控制的方法安全性控制是指要盡可能地杜絕任何形式的資料庫非法訪問。常用的安全措施有用戶標識和鑒別、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定義視圖、數據加密、安全審計以及事務管理和故障恢復等幾類1.用戶標識和鑒別用戶標識和鑒別的方法是由系統提供一定的方式讓用戶標識自己的身份,系統內部記錄著所有合法用戶的標識,每次用戶要求進入系統時,由系統進行核實,通過鑒定後才提供其使用權。為了鑒別用戶身份,一般採用以下幾種方法(1)利用只有用戶知道的信息鑒別用戶(2)利用只有用戶具有的物品鑒別用戶(3)利用用戶的個人特徵鑒別用戶。用戶存取許可權控制用戶存取許可權是指不同的用戶對於不同的數據對象有不同的操作許可權。存取許可權由兩個要素組成:數據對象和操作類型。定義一個用戶的存取許可權就是要定義這個用戶可以在哪些數據對象上進行哪些類型的操作許可權分系統許可權和對象許可權兩種。系統許可權由DBA授予某些資料庫用戶,只有得到系統許可權,才能成為資料庫用戶。對象許可權是授予資料庫用戶對某些數據對象進行某些操作的許可權,它既可由DBA授權,也可由數據對象的創建者授予。授權定義經過編譯後以一張授權表的形式存放在數據字典中。定義視圖為不同的用戶定義不同的視圖,可以限制用戶的訪問范圍。通過視圖機制把需要保密的數據對無權存取這些數據的用戶隱藏起來,可以對資料庫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護。實際應用中常將視圖機制與授權機制結合起來使用,首先用視圖機制屏蔽一部分保密數據,然後在視圖上進一步進行授權。數據加密數據加密是保護數據在存儲和傳遞過程中不被竊取或修改的有效手段。數據加密技術在8.3節中已有詳細介紹。安全審計安全審計是一種監視措施,對於某些高度敏感的保密數據,系統跟蹤記錄有關這些數據的訪問活動,並將跟蹤的結果記錄在審計日誌(audit log)中,根據審計日誌記錄可對潛在的竊密企圖進行事後分析和調查6.事務管理和故障恢復事務管理和故障恢復主要是對付系統內發生的自然因素故障,保證數據和事務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故障恢復的主要措施是進行日誌記錄和數據復制。在網路資料庫系統中,分布事務首先要分解為多個子事務到各個站點上去執行,各個伺服器之間還必須採取合理的演算法進行分布式並發控制和提交,以保證事務的完整性。事務運行的每一步結果都記錄在系統日誌文件中,並且對重要數據進行復制,發生故障時根據日誌文件利用數據副本准確地完成事務的恢復Oracle資料庫的安全機制簡介Oracle主要提供用戶標識和鑒別、授權與檢查、審計等系統級的安全性措施以及通過觸發器靈活定義的用戶級安全性措施1.Oracle的用戶標識和鑒別Oracle系統預定義了SYS和SYSTEM兩個用戶。SYS用戶擁有操作Oracle數據字典和相關的資料庫對象的許可權;SYSTEM用戶擁有操作Oracle應用開發工具所使用的表的許可權。SYS和SYSTEM用戶分別用系統給定的口令登錄。其他用戶使用CREATE USER語句建立,同時用戶的口令通過加密後存儲在數據字典中。Oracle的授權與檢查機制Oracle系統的許可權包括系統許可權和對象許可權兩類,採用非集中式的授權機制,即DBA負責授予與回收系統許可權,每個用戶授予與回收自己創建的資料庫對象的許可權Oracle也是將授權信息記錄在數據字典的授權表中。Oracle的審計技術在Oracle中,審計分為語句審計、特權審計和模式對象審計。其中,語句審計只允許審計SQL語句,不對SQL語句引用的模式進行審計。特權審計只審計系統許可權的使用。而模式對象審計則審計具體的數據操縱語言(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語句和制定模式的GRANT和REVOKE語句。特權審計和模式對象審計針對所有用戶,通常由DBA設置在Oracle中,審計設置以及審計內容均存放在數據字典中。用戶定義的安全性措施除了系統級的安全性措施外,Oracle還允許用戶使用資料庫觸發器定義更復雜的用戶級安全性措施。觸發器定義後,也存放在數據字典中。用戶每次執行特定的操作時都會自動觸發對應的觸發器,系統檢查觸發器中設定的執行條件是否符合,如不符合則不執行觸發器中指定的操作綜上所述,Oracle提供了多種安全性措施,提供了多級安全性檢查。數據字典在Oracle的安全性授權和檢查以及審計技術中起著重要作用。網路資料庫安全性技術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普及,網路資料庫已經得到了普遍應用,隨之而來的則是網路資料庫的安全性問題。特別是近幾年,隨著企業信息建設的不斷深化,企業中涉及網路資料庫安全方面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如何有效提高網路資料庫的安全防禦措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資料庫安全防禦機制,已經是企業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網路資料庫安全問題經常涉及到的是資料庫數據的丟、非法用戶對資料庫的侵入等。針對以上兩個方面的問題,應該採取具體的應對措施,以實現企業核心數據的安全防護。首先,針對網路資料庫數據丟失的問題,應該著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伺服器存儲系統硬碟作為伺服器數據存儲的主要設備,在正常運行過程中,一點小的故障都有可能造成硬碟物理損壞,所以一般伺服器存儲系統要求採用 Raid磁碟陣列,以此來增強伺服器存儲系統的容錯能力。2、數據備份機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數據備份機制,是保障企業網路數據安全的又一項重要內容。對於一些非常重要的數據要運用其它設備時時執行 備份,定期定時做相對完備的備份方案。作為企業用戶來說,由於數據量上的原因,在使用磁碟陣列的同時,還應考慮採用磁帶機作為數據備份設備。在解決好數據丟失問題的基礎上,需要考慮的則是如何應對網路資料庫非法入侵的問題。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各行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時也帶動了整個企業的管理效率的提高,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網路非法入侵者不斷出現。入侵者的目的往往針對企業核心機密,或是對數據的蓄意破壞。對於企業網路資料庫管理人員來說,如何在資料庫本身以及在網路層面上採取有效措施,防止資料庫系統的非法入侵,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制定資料庫系統安全策略,主要分以下幾個方面:1.資料庫用戶的管理,按照資料庫系統的大小和資料庫用戶所需的工作量,具體分配資料庫用戶的數據操作許可權,控制系統管理員用戶賬號的使用。2.建立行之有效的資料庫用戶身份確認策略,資料庫用戶可以通過操作系統、網路服務以及資料庫系統進行身份確認,通過主機操作系統進行用戶身份認證。 3.加強操作系統安全性管理,數據伺服器操作系統必須使用正版軟體,同時要有防火牆的保護。另外,根據實際需要只開放涉及業務工作的具體網路埠,屏蔽其它埠,這樣可以在較大程度上防止操作系統受入侵。

E. 怎麼設置網路安全

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原則:

1、先進性:應用安全設備應代表當代計算機技術的最高水平,能夠以更先進的技術獲得更高的性能。同時系統必須是發展自一個成熟的體系,是同類市場上公認的領先產品,並殲虧且該體系有著良好的未來發展,能夠隨時適應技術發展和業務發展變化的需求。

2、實用性:安全設備應具有性能/價格比率的優勢,以滿足應用系統設計需求為配置目標,並不盲目地追求最高性能、最大容量。總之,應根據應用的需求配置適當的處理性能和容量,同時考慮今後信息量增加的情況。

3、可擴展性:安全系統能隨著系統的增加而擴展,具有長遠的生命周期和可擴充性,能適應現在和未來需要。能通過增加內部或者外部硬體。比如擴充CPU數目(SMP)、增加內存、增加硬碟數目、容量、增加I/O匯流排上的適配器(插卡)等,或採用新的硬體部件替代現有性能較差的部氏宏神件絕簡。比如CPU處理器的升級,實現安全系統的性能和容量擴展,滿足未來信息量發展的需要。

4、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應用安全系統必須能長期連續不間斷工作。衡量可靠性通常可以用MTBF(MeanTimeBetweenFailure平均無故障時間)。可以通過冗餘技術來提高系統整體的可靠性。如冗餘備份電源、冗餘備份網卡、ECC(錯誤檢查糾正)內存、ECC保護系統匯流排、RAID磁碟陣列技術、自動伺服器恢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