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6月1日起販賣個人信息超過50條即可入罪
是的,販賣個人信息超過50條屬於「情節嚴重」,需要追求其法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五條 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出售或者提供行蹤軌跡信息,被他人用於犯罪的;
(二)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他人利用公民個人信息實施犯罪,向其出售或者提供的;
(三)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蹤軌跡信息、通信內容、徵信信息、財產信息五十條以上的;
這次發布的司法解釋予以明確規定:刑法相關規定中的「公民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號碼、通信通訊聯系方式、住址、賬號密碼、財產狀況、行蹤軌跡等。
刑法規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1)網路安全法金錢交易擴展閱讀
2017年6月1日生效的《網路安全法》,首次在法律層面規定了個人信息保護的基本原則。《網路安全法》明確指出,收集適用信息應經用戶明示同意,不得收集無關信息,不得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經過處理無法識別特定個人且不能復原的除外,不得非法出售個人信息。
根據報告結果,在參與測評的1000家網站與APP中,沒有一個能夠達到隱私政策透明度「高」的標准,透明度「較高」的有84個平台,占總平台個數的8.4%;
透明度「中等」的平台個數為110個,佔比11%;而透明度「較低」和「低」的平台個數相加則多達806個,超過總數的80%,透明度為「低」的超過五成。
② 關於網路相關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主體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在《刑法》、《民法通(總)則》、《侵權責任法》、《合同法》等法律中有相應的規定,同時有30多個條件、決定、答復對網路管理與安全發揮規范與調整作用。
有關於加強國際通信網路架構保護的若干規定、互聯網等信息網路傳播視聽節目管理辦法、《網路游戲管理暫行辦法》、《文化部關於網路音樂發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見》等等諸如此類的法律法規,具體詳細內容可以到政策網路查閱。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2016年11月7日發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網路安全法》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規范網路空間安全管理方面問題的基礎性法律,是我國網路空間法治建設的重要里程碑,是依法治網、化解網路風險的法律重器,是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的重要保障。《網路安全法》將近年來一些成熟的好做法制度化,並為將來可能的制度創新做了原則性規定,為網路安全工作提供切實法律保障。本法在以下幾個方面值得特別關註:
③ 互聯網法律法規有哪些僅僅適用在互聯網上的一些行為嗎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刑法》中提到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入罪要件是「情節嚴重」,而這則解釋就明確了什麼是「情節嚴重」,包括行蹤軌跡信息、內容信息、徵信信息、財產信息——非法獲取、出售或提供50條以上即為情節嚴重。白帽子需要在意這一解釋。
2、《關於辦理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這則解釋明確了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及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程序、工具罪中的「情節嚴重」。
3、《國家網路安全事件應急預案》:明確了網路安全法第五章「檢測預警和應急方案」的具體實踐方案。將網路安全事件分為四級,對應四級預警等級和四級應急響應。為了保證預案實時性,預案原則上每年評估一次,根據實際情況適時修訂。修訂工作由中央網信辦負責。
4、《網路關鍵設備和網路安全專用產品目錄(第一批)》明確了《網路安全法》第二十三條的「網路關鍵設備和網路安全專用產品」。
5、《網路產品和服務安全審查辦法(試行)》:著力於提高網路產品和服務安全可控水平。
6、《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行政執法程序規定》《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管理實施細則》等:這一細則進一步明確,通過互聯網、公眾帳號、即時通訊工具、網路直播、論壇等提供互聯網信息服務的,需要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且服務提供者轉載新聞信息,應註明新聞信息來源、原作者、原標題、編輯真實姓名等,不得歪曲、篡改標題原意和新聞信息內容,並保證新聞信息來源可追溯。和《網路安全法》一起,這是新媒體需要注意規范的。
④ 關於網路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第四十六條 任何個人和組織應當對其使用網路的行為負責,不得設立用於實施詐騙,傳授犯罪方法,製作或者銷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不得利用網路發布涉及實施詐騙,製作或者銷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以及其他違法犯罪活動的信息。
第六十七條 違反本法第四十六條規定,設立用於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或者利用網路發布涉及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的信息,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處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關閉用於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
單位有欠款行為的,由公安機關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根據您所提供的情況,如違法事實充分、證據確鑿,不排除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的可能性。
⑤ 網路安全和數據保護法律責任中刑事責任包括哪幾個
《網路安全法》:
第五十九條網路運營者不履行本法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五條規定的網路安全保護義務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導致危害網路安全等後果的,處 一萬元以上十萬元 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處 五千元以上五萬元 以下罰款。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不履行本法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網路安全保護義務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導致危害網路安全等後果的,處 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 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處 一萬元以上十萬元 以下罰款。
第六十條違反本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第二款和第四十八條第一款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導致危害網路安全等後果的,處 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 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處 一萬元以上十萬元 以下罰款:
(一)設置惡意程序的;
(二)對其產品、服務存在的安全缺陷、漏洞等風險未立即採取補救措施,或者未按照規定及時告知用戶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的;
(三)擅自終止為其產品、服務提供安全維護的。
第六十一條網路運營者違反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一款規定,未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或者對不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的用戶提供相關服務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情節嚴重的, 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 以下罰款,並可以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暫停相關業務、停業整頓、關閉網站、吊銷相關業務許可證或者吊銷營業執照,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 一萬元以上十萬元 以下罰款。
第六十二條違反本法第二十六條規定,開展網路安全認證、檢測、風險評估等活動,或者向社會發布系統漏洞、計算機病毒、網路攻擊、網路侵入等網路安全信息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情節嚴重的,處 一萬元以上十萬元 以下罰款,並可以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暫停相關業務、停業整頓、關閉網站、吊銷相關業務許可證或者吊銷營業執照,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 五千元以上五萬元 以下罰款。
第六十三條違反本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從事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或者提供專門用於從事危害網路安全活動的程序、工具,或者為他人從事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提供技術支持、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沒收違法所得,處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 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 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 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 以下罰款。
單位有前款行為的,由公安機關沒收違法所得, 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 以下罰款,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第六十四條網路運營者、網路產品或者服務的提供者違反本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第四十一條至第四十三條規定,侵害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 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一百萬元以下罰款 ,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並可以 責令暫停相關業務、停業整頓、關閉網站、吊銷相關業務許可證或者吊銷營業執照。
違反本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 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 ,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沒收違法所得,並 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一百萬元以下罰款。
第六十五條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違反本法第三十五條規定,使用未經安全審查或者安全審查未通過的網路產品或者服務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停止使用,處 采購金額一倍以上十倍 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 一萬元以上十萬元 以下罰款。
第六十六條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違反本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在境外存儲網路數據,或者向境外提供網路數據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 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 以下罰款,並可以責令暫停相關業務、停業整頓、關閉網站、吊銷相關業務許可證或者吊銷營業執照;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 一萬元以上十萬元 以下罰款。
第六十七條違反本法第四十六條規定,設立用於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或者利用網路發布涉及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的信息,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處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 一萬元以上十萬元 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 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 以下罰款。關閉用於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
單位有前款行為的,由公安機關處 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 以下罰款,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第六十八條網路運營者違反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對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未停止傳輸、採取消除等處置措施、保存有關記錄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拒不改正或者情節嚴重的,處 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 以下罰款,並可以責令暫停相關業務、停業整頓、關閉網站、吊銷相關業務許可證或者吊銷營業執照,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 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 罰款。
第六十九條網路運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情節嚴重的,處 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 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 一萬元以上十萬元 以下罰款:
(一)不按照有關部門的要求對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採取停止傳輸、消除等處置措施的;
(二)拒絕、阻礙有關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的;
(三)拒不向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提供技術支持和協助的。
《數據安全法》:
第四十五條開展數據處理活動的組織、個人不履行本法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規定的數據安全保護義務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拒不改正或者造成大量數據泄露等嚴重後果的,處五十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罰款,並可以責令暫停相關業務、停業整頓、吊銷相關業務許可證或者吊銷營業執照,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
違反國家核心數據管理制度,危害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處二百萬元以上一千萬元以下罰款,並根據情況責令暫停相關業務、停業整頓、吊銷相關業務許可證或者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六條違反本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向境外提供重要數據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並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百萬元以上一千萬元以下罰款,並可以責令暫停相關業務、停業整頓、吊銷相關業務許可證或者吊銷營業執照,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七條從事數據交易中介服務的機構未履行本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的義務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十萬元的,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款,並可以責令暫停相關業務、停業整頓、吊銷相關業務許可證或者吊銷營業執照;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八條違反本法第三十五條規定,拒不配合數據調取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違反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未經主管機關批准向外國司法或者執法機構提供數據的,由有關主管部門給予警告,可以並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一百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罰款,並可以責令暫停相關業務、停業整頓、吊銷相關業務許可證或者吊銷營業執照,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
法律依據
《網路安全法》第五十九條——第六十九條
《數據安全法》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八條法律依據
《網路安全法》第五十九條第五十九條網路運營者不履行本法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五條規定的網路安全保護義務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導致危害網路安全等後果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營者不履行本法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網路安全保護義務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或者導致危害網路安全等後果的,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第六十九條第六十九條網路運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情節嚴重的,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一)不按照有關部門的要求對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採取停止傳輸、消除等處置措施的;
(二)拒絕、阻礙有關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的;
(三)拒不向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提供技術支持和協助的。
《數據安全法》第四十五條第四十五條依法負有網路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必須對在履行職責中知悉的個人信息、隱私和商業秘密嚴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第四十八條第四十八條任何個人和組織發送的電子信息、提供的應用軟體,不得設置惡意程序,不得含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
電子信息發送服務提供者和應用軟體下載服務提供者,應當履行安全管理義務,知道其用戶有前款規定行為的,應當停止提供服務,採取消除等處置措施,保存有關記錄,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⑥ 販賣50條個人信息可入罪是在哪一年正式實施的
懷孕還挺著肚子,每天就有月嫂公司頻繁來電,親熱准確地喊出你的名字;小孩馬上畢業,補課班、外語培訓班能准確說出你的住址;新房鑰匙剛到手,裝修公司像轟炸機一樣騷擾你……想必很多市民都有這樣的遭遇,且遭遇此事時,都有一個疑惑:他們是怎麼知道我的個人信息的。
記者從四川省公安廳了解到,這些現象的背後,大多存在著違法犯罪產業鏈條,泄露、竊取個人信息數據,非法使用以謀取暴利。
而從6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以下簡稱網路安全法)將正式施行。這部我國第一部全面規范網路空間安全管理方面問題的基礎性法律,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打擊防止公民個人信息數據被非法獲取、泄露或者非法使用——正在干這樣勾當的行業「內鬼」們,要小心了!
劃重點 「公民個人信息」要重點保護
在網路安全法即將施行前夕,記者就此采訪了四川省公安廳網安總隊相關人士。
總隊相關人士介紹,網路安全法是一部基礎性法律,而在之前這方面的規范都是一些規章制度,上升為法律後,就為更好的開展網路安全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這部法律除了維護國家網路安全層面、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層面作了明確規定外,在網路數據安全保護層面,就個人信息的安全保護,也明確「劃了重點」——將保障網路數據安全列入了國家網路安全的范圍。重點提出了要加強對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防止公民個人信息數據被非法獲取、泄露或者非法使用。
看細則 販賣50條個人信息可入罪
網路安全法正式通過後,針對公民個人信息保護領域,最高法、最高檢作出了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司法解釋,明確了「公民個人信息」的定義,除了姓名、身份證號碼、通信通訊聯系方式、住址、賬號密碼、財產狀況以外,行蹤軌跡等也納入這一范疇。
司法解釋明確,向特定人提供公民個人信息,以及通過信息網路或者其他途徑發布公民個人信息的,應當認定為刑法規定的「提供公民個人信息」。不僅是買賣公民個人信息違法,房產中介之間交換公民個人信息也已經構成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行為。對於刑法相關規定中「情節嚴重」的認定標准,司法解釋明確規定了入罪10種情形,包括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蹤軌跡信息、通信內容、徵信信息、財產信息50條以上的;非法獲取、出售或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記錄、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響人身、財產安全的公民個人信息500條以上的;非法獲取、出售或提供前兩項規定以外的公民個人信息5000條以上的;違法所得5000元以上等。
嚴打擊 四川已有18名行業「內鬼」被抓
四川公安廳網保總隊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在網路安全法正式通過後,四川警方為嚴厲打擊網路攻擊違法犯罪活動,維護公民個人信息保安全、強化網路數據防護,2017年組織開展了打擊整治黑客攻擊破壞和網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專項行動。
通過多警種情報經營,挖掘線索,嚴打公民信息泄露源頭,重點針對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社保、民政、網路服務提供商等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內部,行業「內鬼」故意泄露公民個人信息類案件開展偵查工作。
截至目前,收集挖掘教授黑客技術、提供黑客工具類犯罪線索521條;收集挖掘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類線索485條,抓獲行業「內鬼」18人。同時清理相關違法有害信息1.2萬余條、關停網站欄目5家、封停即時通訊號碼1800餘個,有力的震懾了違法犯罪分子。
|典型案例|
成都 私自導出業主房產數據獲利百萬
近期,成都市公安局網安支隊排查發現,有網民在網上大肆販賣公民房產數據,通過進一步梳理擴線,打掉了一個以德陽「梁某」、「沈某」為數據源頭,成都鍾某、肖某西為「中間商」,成都「林某宏」、「李某林」、「楊某軍」為下線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團伙。
經審查,該團伙梁某等人利用職務之便,將其公司負責維護的某些房管局系統的業主房產數據私自導出,以每條3.5元的價格出售給中間商鍾某,而後鍾某又以5元的價格出售給下家林某宏、楊某軍、李某林、肖某西等房產經紀公司、裝修公司、房產公司等行業的人,用於商業推廣,初步查實涉案金額100餘萬元。
綿陽 團伙作案超30萬條個人信息遭泄露
近期,綿陽市公安局網安支隊聯合梓潼縣公安局網安大隊,破獲「11·28」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截至目前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2人,查扣涉案電腦7台、U盤3個、作案手機13部,收繳公民個人信息100餘萬條。
經查,犯罪嫌疑人蒲某利用曾在綿陽某廣告公司、綿陽某商業銀行、綿陽某人壽保險公司等單位工作的便利,非法竊取了大量公民個人信息,並通過公司「打工」和互聯網聊天工具結識蔣某某、賴某某等多人,通過第三方支付方式相互之間販賣公民個人信息,再通過各自渠道向個人信貸公司、房屋裝修公司、車輛售後公司等其他行業出售公民個人信息,逐漸發展為一個手段專業、分工明確的犯罪團伙。該犯罪團伙於2015年至2016年11月期間,多次採用電子郵箱等方式非法向他人出售、交換「綿陽市樓盤」、「車主信息」「企業單位法人信息」、銀行徵信等公民個人信息,並以每個項目100元至1000元不等的價格多次利用互聯網向網民出售公民個人信息超過30萬余條。
瀘州 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案
2016年8月,瀘州市公安局網安支隊接舉報:「守X人網站」可查詢到公民個人信息。網安民警順線開展初查工作,發現該網站含有學生資料、公民住宿、手機機主等380餘類信息數據,總量上百億,成功突出一個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非法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團伙。
經查,2016年2月,楊某、楊某東等人在成都市租住房屋,從網上購買域名伺服器、CDN雲加速服務搭建了守X人社工庫網站,將非法獲取的信息數據整理後導入伺服器,建立網路聊天群進行網路推廣宣傳、尋求購買者,以200-1000元不等的價格售賣網站激活碼供他人付費查詢。楊某東負責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楊某負責從網上購買域名伺服器、CDN雲加速服務搭建守X人社工庫網站,同時對伺服器進行維護;其他幾名犯罪嫌疑人負責通過網路聊天群在網路上推廣、宣傳和出售網站激活碼,並以第三方支付等方式進行收款。自2016年2月以來,團伙售賣激活碼非法獲利10萬余元。截至目前,該案共抓獲犯罪嫌疑人8人,提取固定犯罪嫌疑人非法獲取的信息數據數億條。 (記者 李逢春 實習生 鍾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