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汽車智能網聯的關鍵技術有哪些
1、環境感知技術
環境感知包括車輛本身狀態感知、道路感知、行人感知、交通信號感知、交通標識感知、交通狀況感知、周圍車輛感知等。
2、無線通信技術
長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用於提供即時的互聯網接入,主要用4G/5G技術,特別是5G技術,有望成為車載長距離無線通信專用技術。短距離通信技術有專用短程通信技術(DSRC、、藍牙、WiFi等,其中DSRC重要性較高且亟須發展。

3、智能互聯技術
當兩個車輛距離較遠或被障礙物遮擋,導致直接通信無法完成時,兩者之間的通信可以通過路側單元進行信息傳遞,構成一個無中心、完全自組織的車載自組織網路,車載自組織網路依靠短距離通信技術實現V2V和V2I之間的通信。
4、車載網路技術
汽車上廣泛應用的網路有CAN、LIN和MOST匯流排等,它們的特點是傳輸速率小、帶寬窄。隨著越來越多的高清視頻應用進入汽車,如ADAS、360度全景泊車系統和藍光DVD播放系統等,它們的傳輸速率和帶寬已無法滿足需要。
5、先進駕駛輔助技術
先進駕駛輔助技術通過車輛環境感知技術和自組織網路技術對道路、車輛、行人、交通標志、交通信號等進行檢測和識別,對識別信號進行分析處理,傳輸給執行機構,保障車輛安全行駛。
2. 智能網聯汽車汽車網路技術的構成
智能網聯汽車網路
智能網聯汽車是智能汽車與互聯網相結合的高新技術產品,它通過集成多種通信技術將汽車內部各部件、汽車內部與外部之間相連成網路,形成智能網聯系統。網路是智能網聯汽車傳遞的橋梁。
一.智能網聯汽車網路體系構成
智能網聯汽車主要包括三種網路,以車內匯流排通信為基礎的車內網路,也稱車載網路;以短距離無線通信為基礎的車載自組織網路;以遠距離通信為基礎的車載移動互聯網路。因此,智能網聯汽車是融合車載網、車載自組織網和車載移動互聯網的一體化網路系統。
1)車載網路 車載網路是基於CAN、LIN、FLexRay、MOST、乙太網等匯流排技術建立的標准化整車網路,實現車內各電器、電子單元間的狀態信息和控制信號在車內網上的傳輸,使車輛具有狀態感知、故障診斷和管理控制等功能。
2)車載自組織網路 車載自組織網路是基於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自主構建的V2V、V2I、V2P之間的無線通信網路,實現V2V、V2I、V2P之間的信息傳播,使車輛具有行駛環境感知、危險辯識、智能控制等功能,並能夠實現V2V、V2I之間的協同控制。
目前研究較多的是V2V和V2I信息交換技術,而V2P信息交換技術研究較少。在中國,V2P信息交換很重要,因為路面上有很多行人、自行車等。中國的交通事故高發於車輛右轉情況下,駕駛員很難看到右邊的行人、自行車等。
3)車載移動互聯網 車載移動互聯網是基於遠距離通信技術構建的車輛與互聯網之間連接的網路,實現車輛信息與各種服務信息在車載移動互聯網上的傳輸,使智能網聯汽車用戶能夠開展商務辦公、信息娛樂服務等。
二.車載網路類型
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SAE)提出將車載網路劃分為5種類型,分別為A類低速網路、B類中速網路、C類高速網路、D類多媒體網路和E類安全應用網路。不同類型的車載網路需要通過網管進行信號的解析交換,是不同的網路類型能夠相互協調,保證車輛各系統正常運轉。
1)A類低速網路 A類低速網路傳輸速率一般小於10kbit/s,有多種通信協議,該類網路的主要協議是LIN(局域互聯網路)。LIN是用於連接智能感測器、執行器的低成本串列通信網路。LIN採用SCI、UART等通用硬體介面,配以相應的驅動程序,成本低廉,配置靈活,適應面較廣,主要用於電動門窗、電動座椅、車內照明系統和車外照明系統等。
2)B類中速網路 B類中速網路傳輸速率為10-125kbit/s,對實時性要求不太高,主要面向獨立模塊之間數據共享的中速網路。目前該網路的主流協議是低速CAN(控制器區域網絡),主要用於故障診斷、空調、儀表顯示等。
3)C類高速網路 C類高速網路傳輸速率為125-1000kbit/s,對實時性要求高,主要面向高速、實施閉環控制的多路傳輸網。這類網路的主流協議是低速CAN、FlexRay等協議,主要用於牽引力控制、發動機控制、ABS、ASR、ESP、懸架控制等。
4)D類多媒體網路 D類多媒體網路傳輸速率為250kbit/s-100Mbit/s,該網路協議主要有MOST、乙太網、藍牙、ZigBee技術等,主要用於要求傳輸效率較高的多媒體系統、導航系統等。
5)E類安全網路 E類安全網路傳輸速率為10Mbit/s,主要面向汽車安全系統的網路。
隨著汽車智能化和網路化的發展,網路寬頻和傳輸速率要求越來越高,車載網路類型會不斷增加。
智能網聯汽車各種網路之間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配合關系,整車廠可以從實時性、可靠性、經濟性等多方面出發,選擇合適的網路配合使用,充分發揮各類網路技術的優勢。
三.車載網路特點
智能網路汽車車載網路具有以下特點:
1)復雜化 智能網聯汽車電控系統的網路體系結構復雜,它包含多達數百個ECU通信節點,ECU被劃分到十幾個不同的網路子系統之中,由ECU產生的需要進行通信的信號個數多達數千個。
2)異構化 為滿足各個功能子系統在網路帶寬、實時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不同需求,CAN、LIN、FlexRay、MOST、乙太網、自組織網路、移動互聯網等多種網路技術都在智能網聯汽車上得到應用,因此,不同網路子系統中所採用的網路技術之間存在很大程度的異構性。這種異構性不僅體現在網路類型的不同方面,而且同種類型的網路在帶寬和傳輸速率方面也存在異構性,如高速CAN和低速CAN。網關用來實現不同網路子系統之間的互聯和異構網路的集成,所以在網關內需要對協議進行轉換。
3)網關互聯的層次化架構 智能網聯汽車電控系統和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的網路體系結構具有層次化特點,它同時包括同一網路子系統內不同ECU之間的通信和兩個或多個子系統所包含的ECU之間的跨網關通信等多種情況。如防碰撞系統功能的實現依賴於安全子系統、底盤控制子系統、車身子系統以及V2V、V2I、V2P之間的交互和協同控制。
4)通信節點組成和拓撲結構是變化的 智能網聯汽車需要實現V2V、V2I、V2P之間的通信,所以它的網路體系結構中包含的通信節點和體系結構的拓撲結構是變化的。
3. 汽車智能聯網關鍵技術內容有哪些
一、信息網路技術
信息聯網薯兄技術主要是在傳統的車機系統中增加能夠實現無線聯網功能的相關硬體,並與車機的軟體功能相匹配。硬體方面,需要一個5G網路終端、CPU、通信單元和GPS定位模塊。在軟體方面,將網路功能與車輛功能融合,使車輛具備網路定位、網路控制、網路數據採集等功能,從而進一步豐富車輛的軟體功能。
4.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應用的具體措施是什麼
1.注重頂層設計
在智能網聯汽車技術不斷發展的形勢下,對於其他領域的發展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所牽涉到的內容以及行業是比較廣泛的,比如會關聯到互聯網信息領域以及交通事業發展領域等,而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存在一定的發展上的難度,所以需要汽車行業在發展中突破相關技術的局限,明確當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發展所遇到的瓶頸以及需要克服的困難,優化並整合可以利用的資源,將資源的利用達到最大化。除此以外,汽車行業還需要與高等教育加強通力協作,促進相關技術之間的交流,這對於技術的開發與應用能夠產生積極的作用,並且能夠掌握核心技術,以此突破發展中的燃沖弊瓶頸,進而促進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高質高效地發展,推進汽車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5. 智能網聯汽車汽車網路技術的構成
智能網聯汽車是以汽車為主體,利用環境感知技術實現多車輛有序安全行駛,通過無線通信網路等手段為用戶提供多樣化信息服務。智能網聯汽車由環境感知層、智能決策層以及控制和執行層組成:環境感知層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夜視感測器、GPS/BDS、4G/5G、V2X。智能決策層道路識別、車輛識別、行人識別、交通標志識別、交通信號識別、駕駛員疲勞時別、決策分析與判斷。控制與執行層制動與驅動控制、轉向控制、擋位控制、協同控制、安全預警控制、人機交互控制。1)環境感 知層 環境感知層的主要功能是通過車載環境感知技術、衛星定位技術、4G/5G及V2X無線通信技術等,實現對車輛自身屬性和車輛外在屬性(如道路、車輛和行人等)靜、動態信息的提取和收集,並向智能決策層輸送信息。2)智能決策層 智能決策層的主要功能是接收環境感知層的信息並進行融會,對道路、車輛、行人、交通標志和交通信號等進行識別,決策分析和判斷車輛駕駛模式和將要執行的操作,並向控制和執行層輸送指令。3)控制和執行層 控制和執行層的主要功能是按照職能決策層的指令,對車輛進行操作和協同控制,並為聯網汽車提供道路交通信息、安全信息、娛樂信息、救援信息以及商務辦公、網上消費等,保障汽車安全行駛和舒適駕駛。從功能角度上講,智能網聯汽車與一般汽車相比,主要增加了環境感知與定位系統、無線通信系統、車載自組織網路系統和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等。1)環境感知和定位系統 環境感知與定位系統主要功能是通過各種感測技術和定位技術感知車輛本身狀況和車輛周圍狀況。感測器主要包括車輪轉速感測器、加速度感測器、微機械陀螺儀、轉向盤轉向感測器、超聲波感測器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視覺感測器等,通過這些感測器,感知車輛行駛速度、行駛方向、運動姿態、道路交通情況等;定位技術主要使用GPS、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展也很快,是中國大力推廣的位置定位系統。2)無線通信系統 無線通信系統主要功能是各種數據和信息的傳輸,分為短距離無線通信和遠距離無線通信。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為車輛安全系統提供實時響應的保障並為基於位置信息服務提供有力支持。用於智能網路汽車上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沒有統一標准,處於起步階段,但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在其他領域應用比較廣泛,如藍牙技術、ZigBee技術、WiFi技術、UWB技術、60GHZ技術、IrDA技術、DFID技術、NFC技術、專用短程通信技術等。遠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用於提供即時的互聯網接入,主要有移動通信技術、微博通信技術、衛星通信技術等,在智能網聯汽車上的應用主要是4G/5G技術。智能網聯汽車無線通信技術標准有望世界統一。3)車載自組織網路系統 車載自組織網路依靠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實現V2X之間的通信,它是在一定通信范圍內可以實現V2V、V2I、V2P之間相互交換各自的信息,並自動連接建立起一個移動的網路。典型應用包括車輛行駛安全預警、輔助駕駛、分布式交通信息發布以及基於通信的縱向車輛行駛控制等。4)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主要功能是提前感知車輛及其周圍情況,發現危險及時報警,保障車輛安全行駛,是防止交通事故的新一代前沿技術,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是智能網路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無人駕駛汽車的關鍵技術。世界各大汽車公司紛紛開發各種駕駛輔助系統,名稱不盡相同,但目標是一樣的。有的已經量產開始裝備使用,有的處於試驗研究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