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網路網路安全基地孵化器數據中心
擴展閱讀

網路網路安全基地孵化器數據中心

發布時間: 2022-02-24 00:36:53

① 跪求互聯網數據中心和互聯網接入服務信息安全管理系統資料

1. 組織工作人員認真學習《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互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提高工作人員的維護網路安全的警惕性和自覺性。
2. 負責對本網路用戶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使用戶自覺遵守和維護《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互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使他們具備基本的網路安全知識。
3. 加強對單位的信息發布和BBS公告系統的信息發布的審核管理工作,杜絕違犯《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互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的內容出現。
4. 一旦發現從事下列危害計算機信息網路安全的活動的:
(一)未經允許進入計算機信息網路或者使用計算機信息網路資源;
(二)未經允許對計算機信息網路功能進行刪除、修改或者增加;
(三)未經允許對計算機信息網路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 修改或者增加;
(四)故意製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的;
(五)從事其他危害計算機信息網路安全的活動。做好記錄並立即向當地公安機關報告。
5. 在信息發布的審核過程中,如發現有以下行為的:
(一)煽動抗拒、破壞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實施
(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
(三)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
(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實、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
(六)宣揚封建迷信、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教唆犯罪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
(八)損害國家機關信譽
(九)其他違反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將一律不予以發布,並保留有關原始記錄,在二十四小時內向當地公安機關報告。
6. 接受並配合公安機關的安全監督、檢查和指導,如實向公安機關提供有關安全保護的信息、資料及數據文件,協助公安機關查處通過國際聯網的計算機信息網路的違法犯罪行為.

信息發布登記制度

1. 在信源接入時要落實安全保護技術措施,保障本網路的運行安全和信息安全;
2. 對以虛擬主機方式接入的單位,系統要做好用戶許可權設定工作,不能開放 其信息目錄以外的其他目錄的操作許可權。
3. 對委託發布信息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登記並存檔。
4. 對信源單位提供的信息進行審核,不得有違犯《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的內容出現。
5. 發現有違犯《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情形的,應當保留有關原始記錄,並在二十四小時內向當地公安機關報告。

信息內容審核制度

一、必須認真執行信息發布審核管理工作,杜絕違犯《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 管理辦法》的情形出現。
二、對在本網站發布信息的信源單位提供的信息進行認真檢查,不得有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侵犯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的內容出現。
三、對在BBS公告板等發布公共言論的欄目建立完善的審核檢查制度,並定時檢查,防止違犯《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的言論出現。
四、一旦在本信息港發現用戶製作、復制、查閱和傳播下列信息的:
1. 煽動抗拒、破壞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實施
2. 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
3. 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
4. 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
5. 捏造或者歪曲事實、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
6. 宣揚封建迷信、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教唆犯罪
7.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
8. 損害國家機關信譽
9. 其他違反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
10.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刪除本網路中含有上述內容的地址、目錄或者關閉伺服器。並保留原始記錄,在二十四小時之內向當地公安機關報告。

用戶備案制度

一、用戶在本單位辦理入網手續時,應當填寫用戶備案表。
二、公司設專人按照公安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單位備案表的通知》的要求,在每月20日前,將濟南地區本月網際網路及公眾多媒體通信網(網外有權部分)新增、撤消用戶的檔案材料完整錄入微機,並列印兩份。
三、將本月新增、撤消的用戶進行分類統計,並更改微機存檔資料,同時列印一份。
四、每月20日之前,將列印出的網路用戶的備案資料(2份)及統計信息(1份)送至濟南市公安局專人處。

安全教育培訓制度

一、定期組織管理員認真學習《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互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網路安 全管理制度》及《信息審核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員的維護網路安全的警惕性和自覺 性。
二、負責對本網路用戶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使用戶自覺遵守和維護《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互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使他們具備基本的網路安全知識。
三、對信息源接入單位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使他們自覺遵守和維護《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 互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杜絕發布違犯《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互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的信息內容。
四、不定期地邀請公安機關有關人員進行信息安全方面的培訓,加強對有害信息,特別是影射性有害信息的識別能力,提高防犯能力。

電子公告系統的用戶登記和信息管理制度

1. 建立健全計算機信息網路電子公告系統的用戶登記和信息管理制度;
2. 組織網路管理員學習《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提高網路安全員的警惕性。
3. 負責對本網路用戶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
4. 建立電子公告系統的網路安全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加強對電子公告系統的審核管理工作,杜絕BBS上出現違犯《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的內容。
1. 對版主的聘用本著認真慎重的態度、認真核實版主身份,做好版主聘用記錄。
2. 對各版聘用版主實行有針對性的網路安全教育,落實版主職責,提高版主的責任感。
3. 版主負責檢查各版信息內容,如發現違反《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互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即時予以刪除,情節嚴重者,做好原始記錄,報告網路管理員解決,由管理員向公安機關計算機管理監察機構報告。
4. 網路管理員負責考核各版版主,如發現不能正常履行版主職責者,將予以警告,嚴重者予以解聘。
5. 在版主負責欄目中發現重大問題未得到及時解決者,即時對版主予以解聘。
6. 加強網路管理員職責,配合各版版主的工作,共同維護電子公告板的信息安全。
1. 檢查時嚴格按照《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互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網路安全管理制度》及《信息審核管理制度》(見附頁)的標准執行。
2. 如發現違犯《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互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見附頁)的言論及信息,即時予以刪除,情節嚴重者保留有關原始記錄,並在二十四小時內向當地公安機關報告。
3. 負責對本網路用戶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網路管理員加強對《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互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的學習,進一步提高對網路信息安全維護的警惕性。

② 北京市銅牛集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IDC數據中心

北京銅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經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認定的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和軟體企業。公司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並獲得了北京市通信管理局頒發的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在中央電視台新址東側5A級寫字樓銅牛國際大廈建有2000多平米的互聯網數據中心(IDC)機房。是專業的互聯網數據中心服務、互聯網接入服務和紡織行業ERP、MES軟體開發服務提供商。

公司的核心團隊由擁有高素質的管理層和經驗豐富的技術團隊組成,凝聚了一批行業內優秀的年輕技術骨幹,先後完成了北京市科委「網路化製造示範工程」和「離散型企業製造執行系統」兩大科技計劃項目。公司與清華大學國家CIMS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建立了良好的技術合作關系,公司依託銅牛集團大型生產基地的支持,推出E-TEXSOFT易紡系列紡織應用軟體,努力打造紡織行業應用軟體的第一品牌。

銅牛信息數據中心(IDC)是北京銅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投資的專業化高端數據中心,由中國頂級的機房設計單位------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設計,銅牛信息IDC坐落於中央電視台新址附近的5A級寫字樓銅牛國際大廈內,地理位置極佳。中心佔地1100多平米,機架280多個,可容納3000餘台託管主機。擁有足夠的數據機房空間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客戶需求。

銅牛信息IDC的總體建築結構根據電信級數據中心的特點設計建造而成,嚴格參照國際上電信級機房地建設標准,遵照國家標准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范(GB50174-93),配備了高端網路設備、先進完善的機房設施以及充沛的電力供應系統,在安全性、穩定性和伸縮性上均為國內領先級別。

[網路資源]

同時擁有中國網通、中國電信、中國鐵通及教育網多線路骨幹網接入,採用光纖對等互聯,線路冗餘配置。4G帶寬,採用BGP聯接,完美解決電信、網通及國外互通問題。

網路全部採用國際標准,骨幹設備採用Cisco7609,接入層採用Riverstone8600系列產品並且雙層冗餘配置和N+1設備備份,沒有任何單點故障,設備間採用千兆獨享光纖互聯。

[機房大樓]

總體建築結構根據國際標准IDC建設的特點設計建造:具有簡單明快的特色,採用抗靜電全鋼活動地板:每平方米600公斤的承重能力,這種承重可在各種特殊情況下最大限度地保障客戶設備和數據的安全,可以抵抗8級地震。

[電力保障]

數據中心供配電系統具備多層的冗餘設計,包括:

1.雙路高壓供電,總容量為2×1500KVA,分別從2個供電所接入;

2.雙路索科曼800KVAUPS電源,可以提供不少於2個小時的在線電力保障;

3.超大功率的柴油發電機,在不加油的情況下可確保連續8小時滿負荷發電;

4.與變電站有合作協議,柴油發電車可在斷電後40分鍾內趕到。

5.機櫃內提供2路完全獨立的電源,提供給伺服器。

6.數據中心可確保99.99%以上的電力持續供應率。

[安全保障]

1.有線監控系統7x24小時全年365天不間斷全方位機房監控錄象。

2.多重門禁系統採用計算機控制的電子感應鎖及密碼系統,自動識別進出人員身份,並且記錄其進出時間。

3.專業保安7*24不間斷機房巡視及門衛監控。

4.所有機櫃均有獨立門鎖。

5.系統維護人員需持帶有本人照片的出入證方能進入機房。

6.所有進出機房的人員必須登記並取得出入證才能進入機房。

[網路安全]

採用千兆級硬體防火牆和IDS入侵檢測系統。

·防DDOS黑客攻擊功能

·入侵檢測功能

·漏洞檢測功能

[空調系統]

採用先進的思泰登高機房專用精密空調系統,對機房的溫度和濕度進行7X24X365的恆溫恆濕環境控制。同時,通風採用下送風上回風的方式,使得每個機櫃都可以有更為穩定和均勻的空氣流,特別適宜伺服器的散熱環境。多達5組空調系統相互冗餘備份,使得任何機器的故障都不會影響環境的正常運行。

[消防系統]

採用FM200(七氟丙烷)全淹沒式氣體滅火系統,使用自動、手動及機械操作。在每個保護區內都設置煙感及溫感,保證在第一時間發現並消除火災隱患。

[監控中心]

銅牛信息數據中心的NOC網路監控中心可以為客戶提供7*24的連續監控,定時掃描網路上的客戶伺服器,以判斷指定服務埠是否可以訪問。當指定埠服務不能訪問,監控報警系統會自動根據預定參數以及故障級別,以多種方式通知數據中心的技術專家和客戶(通過傳呼機、行動電話、電子郵件等形式)。

系統管理員在獲得客戶授權情況下還可以為客戶伺服器進行故障恢復操作,包括:重啟伺服器、重啟指定服務、更改IP地址等。

[服務團隊]

IDC數據中心擁有一支年輕而富有實踐經驗的客戶服務隊伍。資深技術工程師積累了豐富的數據中心運營和服務經驗,為客戶提供7×24機房現場專業服務,確保客戶網路穩定運營。

銅牛信息IDC擁有優秀的網路運維人員具備豐富的客服和網路維護經驗,為客戶提供全程技術支援和客戶服務,同時具備完善的監控設備和監控軟體,享受高品質的帶寬、不斷增加的增值服務和24×7的各方面監控服務。

全面完善的服務保證:

1、專業、專職客服人員負責公司各種業務客戶的售前及售後一站式服務。

2、電信級機房提供7天×24小時全天候運營服務,專業技術人員負責維護,網路穩定、安全性能更高。

3、專職的機房接待人員,負責主機託管及測試用戶的接待及機房進出手續的核查。

4、專業的網上客服系統免費為客戶提供輔助辦公功能。

5、客戶設備及網路連接發生意外情況時,及時以最快的速度協助用戶排除故障。

6、為每個客戶提供指定的客戶代表,定時定期對客戶進行各種形式的回訪。

7、7×24小時的網路連接狀況監控、伺服器運行狀態監測及流量監測。

IDC服務菜單:

1、提供電信級的高標準的機房設備環境

2、提供一級電信運營商的資源

3、可按用戶要求進行IP地址指向的分配

4、7×24小時技術支持服務

5、故障處理現場響應時間≤10分鍾

6、故障恢復後2小時內提供書面故障報告

7、根據客戶需求提供流量監測報告

8、根據客戶需求,可提供託管機房工位出租服務

託管優勢及承諾

1、中國網通、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科技網、中國教育網豐富資源。

2、國家信產部及通信行業認可的互聯網數據中心和電信技術服務商。

3、始終倡導並致力於專業化、一站式網路服務,最大限度提升服務效率。

4、以用戶的實際需求為導向進行全方位的量身定製。

5、在資源競爭、規模可擴展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都更具有優勢。

ISP服務菜單:

1、提供一級電信運營商的資源;

2、可按用戶要求進行IP地址指向的最優分配

3、必要時,提供雙路由備份(我公司光纖可覆蓋地區內)

4、提供7×24小時技術支持服務

5、故障處理現場響應時間≤150分鍾

6、故障恢復後2小時內提供書面故障報告

7、如遇計劃性中斷,提前48小時通知

8、根據客戶需求提供流量監測報告

9、指定一名客戶服務專員

10、由高級工程師提供全程技術支持

11、客戶服務專員每月回訪2次

和北京合聚數字技術有限公司屬於合作關系。

合聚數字在銅牛機房有一部分帶寬資源,主要客戶為SK。

詳細資料和聯系方式參考資料網址

③ IDC數據中心增值業務具體有哪些

IDC增值業務產品是在IDC基礎業務產品之上向客戶提供的各類網路安全、數據應用、運行維護等增值服務的產品。IDC增值業務具體如下:

1、IDC網路安全類產品:包括防火牆、入侵檢測與防護、漏洞掃描、流量清洗、病毒防範、系統加固、安全管理服務、伺服器認證證書、數據存儲備份等;

2、IDC數據應用類產品:包括內容分發(CDN)、緩存加速、網站鏡像、負載均衡、VPS(虛擬化主機/存儲)、自助建站、域名注冊、企業電子郵箱、網站行為分析、主機(設備)租賃等;

3、IDC運行維護類產品:包括流量監控、運行監測、KVM遠程管理、客戶設備代維、服務品質保證(SLA)等。 IDC增值業務具體如下:

(1).防火牆10M埠

防火牆是指向客戶提供獨享(虛擬)硬體防火牆並配置於客戶網路前端,保護客戶的網路安全服務。

(2).入侵檢測(IDS、IPS)100M埠

入侵檢測(IDS、IPS)是指向客戶提供基於網路和基於主機的實時監控及防護系統,主動發現網路隱患安全,實時檢測和防護保護客戶系統被掃描、入侵等異常活動的服務。

(3).流量清洗(防DDOS攻擊)10M帶寬

流量清洗(防DDOS攻擊)是指向客戶提供相應安全措施以避免託管伺服器受到DDOS 攻擊。對DDOS攻擊與正常業務混合在一起的流量進行清洗,清洗掉DDOS攻擊流量,保留正常業務流量的服務。

4.網站鏡像1M硬碟空間

網站鏡像是指為客戶提供將內容信息鏡像到IDC的鏡像伺服器上,以便用戶自己選擇速度快的伺服器進行訪問的服務。

IDC增值業務是在基礎產品的服務為企業用戶提供的附加服務,除了以上介紹的增值業務,還有病毒防範、數據存儲備份等增值業務,隨著互聯網不斷發展,政府、企業也在緊隨步伐完善信息化的建設。

④ 這次廣東移動粵東區域生產中心IDC項目網路安全合作的內容是什麼

1、三方整合資源共同推動粵東區域生產中心IDC項目的網路安全平台建設和網路安全認證工作,提升網路安全能力,為粵東區域的數據產業發展提供保障。
2、三方深度協作,不斷優化提高網路安全技術保障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在汕頭市「數據特區」建設過程對其他企業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快速形成集群效應提升汕頭市數據園區的整體競爭力。

⑤ 戰場網路數字化建設有哪些

指揮、控制、通信、情報系統(C3I系統)是一個國家威懾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軍隊的神經中樞。C3I系統按作戰任務的性質和規模分為戰略C3I系統和戰術C3I系統。如果按系統的功能分類,一般可分為偵察探測和預警系統、數據處理和顯示系統、通信系統、電子戰系統、防空系統、火力支援系統、後勤系統等。

戰略C3I系統一般指用來指揮控制戰略部隊的C3I系統,美軍戰略C3I系統的全稱是全球軍事指揮控制系統(WWMCCS)。它不是一個單層結構的系統,而是一個由許多子系統組成的大型金字塔式結構的C3I系統。它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10多個探測預警系統、30多個指揮中心和60多個通信系統以及安裝在這些指揮中心裡的自動數據處理系統。美軍戰術C3I系統包括陸軍戰術C3I系統、海軍戰術C3I系統和空軍戰術C3I系統。陸軍戰術C3I系統一般是指軍以下單位使用的C3I系統。

在信息時代,信息戰制勝是在兩軍對壘中迅速取得決定性勝利的中心環節。欲以信息戰取勝的一方,必須具有實時收集、處理和傳送信息的能力,並同時不使敵方獲得同樣的能力,陸軍作為聯合武裝部隊的一部分,必須通過其計劃和行動,實施干擾,乃至破壞敵方的信息傳輸,從而確保己方獲得准確而有用的信息。從根本上說,每一種現代化武器系統只要依靠兼容的數字數據鏈路,並通過顯示器共同觀察戰場來提高反應能力,都可成為信息戰制勝的有機組成部分。

數字化情報偵察系統。為了在未來戰場上以信息戰取勝,美陸軍正在實施一個龐大的發展計劃。其中實現偵察和信息系統現代化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囊括了戰場指揮、控制、通信和情報(C3I)的各個方面,因為它們對於指揮員獲取准確的信息至關重要。美陸軍為了通觀戰場,加強了空中偵察系統的研製工作,主要系統有:

RAH-66「科曼奇」武裝偵察直升機,是美陸軍新一代直升機,主要用於空降突擊部隊。它將顯著提高美陸軍在各種地形、惡劣氣候和戰場環境下晝夜作戰的能力。由於它在飛行速度、抗毀能力、空對空作戰能力方面都有較大提高,並配備了第二代寬視場數字式前視紅外系統等先進的設備,故可支援部署在前線的部隊和應急作戰部隊,進行近距離和大縱深作戰。該直升機尺寸小,生產型重3522千克,巡航速度314.5千米/小時,最大飛行距離達1260海里,續航時間2.5小時。它能完成目前需要AH-1、OH-58A/C和OH-6三種直升機才能完成的任務,具有較強的作戰和支援能力。一旦它裝備部隊,可大大提高美陸軍戰術作戰的靈活性。

「護欄」系統,是用來向軍級和師級指揮部提供目標情報信息的決策支持系統。RC-12和RU-21系列飛機將作為軍級情報收集系統的運載平台。RC-12K/N/P飛機機載的「護欄」通用感測器系統把改進型「護欄」V系統的通信情報感測器與高精度機載通信定位系統綜合在一起,可對360千米以外的敵方無線電台測向和定位,具有先進「快看」系統的電子信號截收和測向功能。美軍在駐歐第5軍裝備了第一個「護欄」通用感測器系統。美軍第3軍裝備了改進型「護欄」V通信情報感測器系統。1994財年,美第18空降軍也裝備了改進型「護欄」V通用感測器系統。美軍還將向韓國提供這種感測器。「護欄」V將繼續為美軍情報和保密司令部服務,並繼續在第3軍和第18空降軍中眼役。

近程無人航空器,將使陸軍指揮官至少能夠在距離己方前沿150千米的地方,對敵進行全天候偵察,並具有快速反應能力。更重要的是,無人航空器在敵占區執行偵察和監視任務期間,可避免己方作戰人員受敵方火力的傷害。近程無人航空器不僅用於陸軍和海軍陸戰隊,而且還用於海軍的航母和較大的兩棲攻擊艦上。

近程無人航空器是正在研製的無人航空器系列中的基本型,該系列還包括垂直/短距起落、留空時間長的中程無人航空器。最初裝備的近程無人航空器將配備白晝電視、夜用前視紅外系統和微光偵察系統。近程無人航空器的作戰半徑為150千米,沖刺速度大於203.5千米/小時,巡航和空中巡邏速度小於111千米/小時。該航空器的留空時間為8~12小時,在此期間,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都可提供近實時的圖像信息。

聯合監視與目標攻擊雷達系統(簡稱「聯合星」系統),是由美國空軍和陸軍於1985年開始合作研製,1989年生產出樣機,用以滿足空中地上作戰需要的指揮控制和通信系統。該系統由改進的波音707-320C飛機、機載AN/APY-3雷達、2部高頻/單邊帶(HF/SSB)電台、16部HAVEOUICKI型超高頻(UHF)電台、5部甚高頻/調頻(VHF/FM)電台或1部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JTIDS)數據通信終端設備、FMS-800飛行管理系統、158部計算機網路設備和車載地面站組成。它能為陸軍和空軍指揮官提供完整的戰場狀況,使他們對敵方前沿地域的進攻規模、兵力部署以及縱深第二梯隊和後續部隊的推進情況了如指掌。

數字化指揮控制系統。指揮控制系統領域的裝備是美陸軍武器裝備發展重點中的重點,這也是數字化C3I網路的核心內容。主要裝備有:

指揮控制車,是一項聯合研製計劃,包括現代化裝甲車和指揮控制系統兩部分。它採用「布雷德利」戰車的底盤,並在此基礎上安裝了指揮控制設備,用以代替海灣戰爭中重兵機動集團用的M577A1指揮所運載車。這種車輛將為移動指揮所提供快速機動能力、較強的抗毀能力以及定位導航能力,並增強指揮所對核生化武器的防護能力。指揮控制車將裝備陸軍戰術指揮控制系統的硬體和軟體,增強自動化指揮能力,並通過與武器系統兼容的數字數據機擴大通信能力。1993年3月,指揮控制車按計劃完成了可行性論證,相繼由各承包商和軍方分別對樣車進行了系統試驗和鑒定。未來的計劃將繼續進行標准系統和各分系統的合格試驗,車內功能設備試驗和樣車生產。

標准化綜合指揮所系統,是美陸軍研製的系列化指揮所設施,計劃容納美陸軍5個戰場功能領域的設備,包括機動控制系統、前方地域防空指揮和控制系統。「阿法茲」高級野戰炮兵戰術數據系統、全信息源分析系統和戰斗勤務支援控制系統。該系列化指揮所設施包括帳篷式剛性方艙型指揮所、履帶車型指揮所、5噸重加長的廂式車型指揮所和M998高機動性多用途輪式車型指揮所。帳篷式剛性方艙的側壁尺寸為3.34米×3.34米,可互換和任意組合。這種方艙安裝在高機動性多用途輪式車上,通過配置指揮控制設備、5千瓦的電源裝置和核生化綜合防護設施等,構成帳篷式剛性方艙型指揮所。履帶車型指揮所和5噸加長的廂式車型指揮所,也同樣是在相應車輛上配置了指揮控制設備構成。其中帳篷式剛性方艙型指揮所和履帶車型指揮所已小批量生產,5噸加長的廂式車型指揮所和高機動性多用途輪式車型指揮所仍在研製中。

多維作戰管理與武器控制系統,美陸軍1993年版《作戰綱要》提出了「全維行動」的概念,強調未來的軍事行動是涉及各維空間的行動。同時數字化戰場將向指揮官提供大量的實時數據。如何從中篩選出有用的信息以指揮全維軍事行動,遂成為急待解決的主要問題。為此,美國雷西昂公司最近推出了多維作戰管理與武器控制系統,據稱該系統將成為數字化戰場的核心裝備,其主要作用是能實時地模擬武器系統的性能,接收戰場上各種數字系統的數據,為指揮官提供重新部署兵力的最佳方案,協助指揮官迅速作出決策。

旅以下指揮和控制系統,是一個軟體系統,安裝在戰斗指揮車、各戰斗車輛和攻擊直升機上。該軟體系統可為所有旅及旅以下指揮官提供戰斗指揮能力,還可為單兵以及武器、感測器和支援平台提供數據和信息的橫向與縱向的綜合處理能力。該系統的各個子系統能對所有戰斗、後勤支援及戰斗火力報告的圖形及文本信息進行存儲和訪問。該系統將與其他陸軍戰斗指揮系統互用並交換有關的數據與信息,還能為運動中的單兵及其操作的武器平台提供上述能力,其數據與信息交換方式和通信規程將在陸軍戰斗指揮系統的技術結構內互用。

車載信息系統(IVIS),是目前美軍用於營以下實現指揮、控制和情報「橫向一體化」的自動化綜合系統。它裝備於MIA2坦克,M2A2步兵戰斗車和攻擊直升機等作戰平台上。由IVIS綜合顯示器、光塔電子裝置及通信系統等組成,並由軟體綜合控制。

IVIS綜合顯示器,可向指揮人員實時地顯示出作戰區域的地圖,敵友雙方部隊位置,後勤保障信息,車輛診斷與預測信息,本車的坐標位置,行駛方向和速度,並且可以接收命令和情報,發送報告,使指揮員及時、准確、全面地了解戰場景象。IVIS的電子裝置能夠迅速處理各種感測器傳來的信息(包括車輛運行數據)、目標和友軍等戰術數據。IVIS採用了國防部標準的NITF 2.0圖像傳輸格式和數字圖像壓縮技術,大大壓縮的圖像數據,利於圖像的傳送。由於數字信息傳輸速度快,從而極大地減少了通信業務,也減少了人為的誤差。同時,命令的改變可以隨時通過通信網的廣播形式迅速、准確、全面地傳達到各用戶終端,可與一個分隊內所有車輛、陣地進行准確通信聯絡,並可傳送圖像、圖表、文字和數據。由於IVIS利用了數字技術,通過SINCGARS使指揮員能以「快跳頻」方式,向部屬發出命令,並在戰場上橫向地與間接火力支援分隊的「數字信息設備」及「航空兵的改進的數據數據機」互相交換信息。坦克、步戰車、火炮及飛機裝備了IVIS後,通過實時的數字化情報信息交流,可以極大地改善數字化部隊間瞄火力和空中火力之間的協同行動,有效地支持了機動作戰。該系統至少有以下5個優點:①可以加速指揮人員作出決策的時間;②提高了對全局形勢的了解;③提高了指揮員在戰場關鍵陣地集結兵力的可能;④減少了友軍間的相互誤傷;⑤提高了總體作戰效能。

陸軍戰術指揮控制系統,是戰場網路的基本框架結構,綜合了5個以計算機為基礎的現代化指揮控制子系統,即機動控制、防空、情報、火力支援和戰斗勤務支援系統。只有實現了它們之間的互通,戰場指揮員才能迅速獲取和綜合信息,確定最佳作戰行動,在各軍兵種聯合作戰時正確實施指揮和控制。為了實現互通性,該系統採取的主要措施是確定通用的協調規程、系統語言、報告格式,並對每個子系統設有必要的介面;採用通用的具有連通性的硬體和軟體;採用模塊化、面向目標的Ada語言;配備了以下改進型數字通信系統:

(1)「阿法茲」高級野戰炮兵戰術數據系統,是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共用的自動化指揮控制和協調系統。為了確保對所有火力支援設施(迫擊炮、近距離空中支援、海軍炮火支援、武裝直升機和進攻性電子戰)的規劃、協調與控制,並實施火力封鎖和遏制敵方目標,它可提供綜合的自動化支援。該系統配備有改進型數字通信系統,以改善武器系統對環境的感知和提高火力請示速度;採用加固的通用硬體和軟體;軟體採用美國國防部標准化的Ada語言編制,每一種版本都具有附加功能,並實現了互通。按計劃,該系統的第三版本每小時能處理720次射擊任務。

(2)機動控制系統,為美陸軍軍和軍以下戰術指揮官實施部隊調遣提供輔助決策手段。為了實現與其他系統的互通,該系統採用通用硬體和Ada語言編寫的軟體。在1990~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該系統已初步試用。到90年代中期,其系統開發由最初的試驗系統向目標系統發展,到1994年初開始批量生產。

(3)全信息源分析系統,用於接收和分析處理來自戰略和戰術情報感測器和信息源的數據;為實施戰術部署提供計算機輔助能力;顯示有關敵情的信息;迅速分發情報信息;指定目標以及支配部隊建制內的情報和電子戰資源;為部隊行動提供安全保障。為完成這些任務,該系統必須增強其軟體和硬體的通用性。為達到目標,該系統採用漸進采辦計劃。第一階段計劃在1993~1995年選定11支部隊和訓練基地優先裝備。第二階段採用通用硬體和軟體向開放系統體系結構過渡。第三階段將改進軟體,以實現該系統的最終目標能力。

(4)前方地域防空指揮控制系統,用於對防空炮兵的指揮信息、分發和接收的防空炮兵的管理數據、空中目標的跟蹤數據和遠方感測器的數據進行自動交換。其核心部分是一個空戰管理作戰中心和若干個陸軍空中指揮控制站,該系統傳輸數據的速度非常快。例如,E-3頂警機的數據傳到火炮瞄準手只需4~9秒鍾。該系統已得到美國政府批准,投入小批量生產。最先裝備3個輕型和特種作戰師及一個訓練基地。這3個師是第101空降師(空中突擊師)、第10山地師(輕步兵師)和第2步兵師。美陸軍重型師將於1997年裝備該系統第二階段研製的設備。未來的防空武器系統(如超視距武器系統和「布雷德利-針刺」導彈發射車)都將納入第二階段的前方地域防空指揮控制系統的管轄之下。

(5)戰斗勤務支援控制系統,包括補給、維修保養、運輸、醫療衛生、人事和財務等方面的工作。陸軍正在購買9000餘部戰術陸軍指揮和控制系統通用硬體和軟體項目中的攜帶型計算機系統,它們是加固的非研製項目設備,具有數據人口、詢問、檢索、編輯、列印和傳輸功能。民用設備軟體也執行文字處理、分類/歸並、電子擴展圖表、編程等任務。加固的計算機採用16位結構,有一個容量為768K位元組的隨機存取存儲器,以及一個67M位元組的大容量存儲器。戰斗勤務支援控制系統有專用的通信系統,稱為戰斗勤務支援通信系統網。該通信網允許行政官員和後勤官員相互交換信息,並與其他的指揮控制網中的同行交換信息。通信設備包括話音無線電系統,高頻/調頻/單邊帶無線電系統、定位/數據通信系統和傳真設備。

數字化通信系統。數字化通信系統是指以數字形式處理並傳送信息。計算機模擬表明:在常規情況下,缺乏數字通信設備的4個連中只有2個連能如期部署到位與敵方交戰,而使用數字通信的部隊,4個連能全部部署到位投入戰斗;數字通信比話音通信的錯誤率減少60%,在傳輸速度上,連級採用數字通信向營級報告的速度幾乎比採用非數字通信的快1倍。因此,數字通信能提高部隊的反應速度、殺傷力和生存力;能使指揮員更好地協調部隊;提高直射和間射武器的射擊精度、協同性和時效性,特別是在應急時刻,可充分發揮間射武器系統的齊射效果,等等。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當作戰部隊普遍使用數字通信的時候,部隊的作戰條令、訓練和設備方面都將有重大變革。為此,美陸軍為未來信息戰開發了6種新的數字通信系統。

單信道地面與機載無線電系統,是為指揮官在前沿戰場實施指揮控制,提供可靠抗干擾和保密的無線電通信網。它有背負式、車載式和機載式三種型式。該系統中基本電台的通信頻率為30~87.975兆赫,有2320個可用頻道,重量8.4千克,通信距離可達8~35千米。美軍計劃采購180000部,其中141500部裝備第一線部隊,38500部裝備其他部隊。每個陸軍師將裝備3500部電台。目前己在陸軍師中裝備了28000部。為了增強系統性能,美軍還著手在系統中增加數據通信和定位報告能力,以及與公共用戶系統的介面能力,並減少重量,簡化操作。

陸軍數據分發系統,陸軍數據分發系統ADDS,是一個專門設計用於支援陸軍戰術指揮與控制系統和其他戰場自動化系統的戰術數據分發系統,專用於數字通信,無話音通信能力,是美軍為了解決話音傳輸與數字傳輸爭奪線路的矛盾而研製的。它是美陸軍師級和軍級指揮控制系統使用的一個數據通信系統,用於在預期的電子干擾環境中提供近實時的數據分發,以提高戰場信息系統的互通能力。該系統由增強型定位報告系統和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組成。它的主要特點是採用了時分多址技術,可在4秒鍾內進行快速數據通信,並可解決傳輸爭奪線路的矛盾;採用跳頻和擴頻技術,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重量輕,背負式定位報告接收機重10千克,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終端重34千克。雖然美軍的移動用戶設備系統MSE具有話音、數據、傳真通信等多種功能,但實際使用時,主要是為分散配置的各級指揮所提供電話服務。ADDS則可以滿足數字化戰場上越來越多的數字式自動化指揮、控制和情報系統的需要,專門用於在計算機之間傳送數據。

ADDS系統由實施中速數據分發的增強型定位報告系統(EPLRS)和實施高速數據分發的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JTIDS)的2M類終端結合而成,能在可預見的電子對抗環境中,在師地域內實施近實時數據的分發。EPLRS系統是一個超高頻無線電網路,由網路控制台和背負式車載式及機載大用戶分機組成。用戶分機內有一個數據分發模塊,對步兵和車輛的定位精度小於15米,對機載用戶小於25米。EPLRS系統用戶分機裝備數據傳輸量較小的單位,如炮兵營、連射擊指揮中心、火力支援小組、激光觀測組以及火力支援協調組等。JTIDS系統的2M類終端,也工作在超高頻波段,採用了時分多址、跳頻、擴頻技術,裝備於數據傳輸量較大的單位,如師炮兵和炮兵旅射擊指揮中心及目標偵察單位。EPLRS系統用戶機「通話」,不但能進行點對點的傳輸,而且可以通過多種路由把數據送給用戶,由於使用多種路由和中繼台站,ADDS系統可以用較小的輸出功率工作,並覆蓋較大的地域。

「軍事星」軍事戰略與戰術中繼衛星系統,包括移動式戰術終端和可運輸式的固定式戰略終端。美陸軍主要研製「惡棍」單信道,抗干擾、背負式終端和「斯馬特」-T移動式、保密、抗干擾、可靠的戰術終端,以保障利用「軍事星」進行戰術通信的需「惡棍」是一種低數據率衛星通信終端,工作在極高頻頻段,每秒可傳輸75~2400比特的話音和數據。該終端重量輕,原型重量為13.6千克,後續終端可減少到5.44~6.8千克;波束窄,可降低被探測概率,因而它主要用於擴大指揮控制主鏈路與遠距離偵察分隊和特種作戰部隊的通信距離。「斯馬特」-T終端是一種由高機動性多用途輪式車載的衛星通信終端,為戰術用戶提供中數據率和低數據率話音和數據通信。它不僅具有保密、抗干擾能力,而且還能擴大美陸軍軍和軍以下移動用戶設備系統的通信距離。美陸軍已與3家公司簽訂了合同,研製42部工程樣機。

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JTIDS),是美國於1997年正式開始研製,用於三軍聯合作戰C3I系統的一種全綜合的具有多個網路和相對導航能力的TDMA(Time Division Multipe Access)時分多址、保密、抗干擾的數字信息分發系統。

該系統的容量足以為分散的戰術指揮控制分隊、飛機、水面艦艇、潛水艇和其他是信息源又是信息用戶的分隊提供保障。某種信息可在往一網路內通播,一個戶可選擇任意一種所需要的或指定接收的信息或分組。必要時還可以建立附加網路。

網路採取無節點結構。工作在主網路的單元能與在通信或定位網路內的所有其他單元相連接。不管哪一個單元破壞均不致削弱功能。而且任何一個終端均可起中繼作用。因此,以中繼方式工作的飛機只是暫時成為節點。一個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的網路是由一組已知的偽雜訊和跳頻調制的碼序列確定的,擁有該碼序列的全體網路用戶均可共享每個用戶通播的信息,也可只選擇需要的一些分組信息。一個信道是網路的一個重要分組。其重復率與該信道的用戶數據率相等。

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中規定一個時元為2.8分鍾,這是作為時隙新編號依據的時間周期。有源網路成員必須在每個時元中至少佔有一個時隙。無源網路成員只能接收,因而不必為它分配時隙。一個時元包含98304個時隙,每個時隙為7.8125毫秒。因此,如果在全網每隔2.8分鍾沒有信息需要進行一次以上更新的話,則每個單獨的網路的容量大約為98000個用戶或98000個單獨的信息。一個中等周期規定為12秒,這只對定時工作的某個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的工作頻率為965~1215兆赫。為了最大限度地抗干擾和保密,傳輸脈沖利用偽雜訊編碼和偽隨機跳頻技術在整個頻段內進行擴展並跳變。雖然該信息系統工作在「塔康」頻段上並跨越了整個敵我識別頻段,但也證明,「塔康」對它的干擾可忽略不記,因為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的頻段寬、工作周期短,並可採取不用敵我識別專用的頻率的方法,避免受到敵我識別信號的干擾。

移動用戶設備系統(MsE),是美陸軍歷史上最大、最現代化的一個保密、自動、高度機動、可快速部署和抗毀的戰術地域通信系統,可在整個陸軍師和軍作戰地域內提供數據、話音和傳真通信。MsE系統在150×250平方千米的作戰地域內,展開完整的地域通信網,由42個節點中心、9個大型用戶入口節點、224個小型用戶入口節點聯成一個柵格狀的干線節點網,可為8100個用戶(其中固定用戶為6200個,移動用戶為1900個)服務,各用戶入口節點為固定有線電用戶服務(主要供各獨立營直至軍的高級司令部使用)。移動用戶由92個無線電入口單元(RAU)來提供服務,每個無線電入口單元按標准規定可連接16~25個移動用戶無線電話終端(MsRT),並能保持初試呼叫成功率為90%。無論網路用戶怎樣移動,也無論用戶處於網路中的任何位置,都能立即建立通信聯絡。MsE系統為全數字、保密、自動交換的戰術通信網,使用AN/TT-47、AN/TTC-46、AN/TTC-48V等交換機、AN/TRC-190接力機、AN/GRC-224超高頻設備、AN/TRC-191無線電入口單元、AN-1035U數字非保密話音終端、AN/VRC-97移動用戶無線電終端以及AN/TTC-35(V)系統控制中心等設備和分系統,為用戶提供機動話音、數據和傳真通信,它可與戰略通信網、民用通信網互通,也能和AN/TSC-85A、AN/TSC-93A等衛星終端互聯,為師、旅兩級部隊在更大范圍內的通信提供方便。該系統使用方便,節點一般由通信兵開設,而用戶終端的裝備使用則貫徹「用戶擁有,用戶操作」的原則,用戶主要任務就是使用用戶的終端設備。MSE還是一種撥號電話系統,用戶只要入網即可用直接撥號的方法進行通話。系統設備全部車載,可隨部隊機動,一個大型分支節點開設或撤收作業,在30分鍾內即可完成。該系統結構靈活,具有很高的冗餘度,抗毀性好,在網路負荷過大時、轉移時或某一部分受損時,可以自動調整通信線路,保證指揮作業的連續性。MSE使用了泛路由搜索技術,發出呼叫的交換機可以把呼叫請示發往鄰近的所有交換機,鄰近的交換機也做同樣的呼叫,使MSE抗毀性能得到增強。

該系統採用泛搜索路由和增量調制技術,可使移動和固定用戶實現邊疆的戰場覆蓋,不管指揮官和參謀人員調動到哪裡,都能使用一個固定的電話號碼進行通信。系統中的每個信道的傳輸速率為16千比特/秒。一個移動用戶設備網可保障5個軍、總共裝備26個師、2個訓練基地和20個軍的通信營。

全球定位系統,是美陸、海、空三軍的一個聯合發展項目。在該項目中,陸軍牽頭負責背負式接收機、車載式接收機和低/中性能的機載接收機的研製。這些接收機將廣泛裝備在陸軍的所有梯隊。其中小型化機載接收機已通過試驗。

微型全球定位系統接收機已可從「導航星」全球定位系統接收信號。據悉,已有一種輕型精確全球定位系統接收機於1994年初裝備部隊。這是一種手持式地面接收機,能夠處理全球定位系統信號、提供用戶的位置、平台速度和時間信息。美陸軍正在研製機載嵌入式全球定位系統接收機。該機只有一塊或幾塊集成電路板,嵌入機載通信或導航設備中,就能在全球定位接收衛星信號。美陸軍計劃將之裝備於一部分直升機和電子戰飛機上。同時美陸軍還在生產改進型微型數據數據機,以便使接收到的信號與諸兵種合成部隊共享。改進型數據數據機的性能優於美陸軍目前使用的機載目標信息自動傳輸系統,能同時傳送和接收數個信道的無線電信息、能向運行車輛、直升機、聯合監視與目標攻擊雷達系統以及各運籌中心等傳送實時的信息。

由此可見,美軍已組建成完備的數字化情報偵察系統、指揮控制系統和數字化通信系統。它是以移動用戶設備系統、單信道地面及空中通信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等為基礎的高技術綜合體,通過電子計算機利用改進的數據機、車載信息系統等進行各種武器系統之間的數據、圖像、圖表和命令等情報的實時傳遞,全面綜合來自各種渠道的偵察數據,包括士兵、野戰炮兵及飛機發回的圖像和報文,由戰斗指揮車等平台上運行的旅以下指揮控制系統迅速組合出戰場的動態畫面,利用有關設備,使下屬了解其意圖和目標,及時向戰斗部隊發布戰斗行動的命令,使戰場高度透明,使作戰部隊和各種武器系統縱橫聯系、信息共享一體化和精確打擊,從而實現了數字化C3I網路的一體化和高度自動化。

⑥ 以下哪些屬於數據中心安全技術 物理設施安全

信息安全技術機制一般分為:物理安全物理安全涉及的是硬體設施方面的安全問題,是指計算機與網路的設備硬體自身的安全和信息系統硬體的穩定性運行狀態。物理安全方面的威脅主要包括電磁泄露、通信干擾、信號注入、人為破壞、自然災害、設備故障等。物理安全保護方式有加擾處理、電磁屏蔽、數據校驗、容錯、冗餘、系統備份等。網路安全網路安全的實現是通過MPLSVPN實現業務隔離,通過VLAN實現內部網路隔離,通過防火牆實現訪問控制。主機終端安全系統平台安全包括操作系統安全、桌面工作站和筆記本安全、主機安全訪問控制和資料庫安全。應用程序安全應用程序安全是指對應用程序進行保護,保證應用程序正常的工作狀態,對應用的安全保護著重於應用程序的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機密性:保證信息只被授權對象訪問。 完整性:保證信息的正確性、可信和完整性。 可用性:保證應用程序的功能在需要時可用。 應用安全包括技術和流程方面的安全,以保證應用程序不受安全威脅。所有的威脅都應該考慮,但對於應用安全而言,人員相關的威脅是最主要的,如安全責任、誤用和濫用等。數據安全數據安全規劃首先需要整理完整的數據資產列表,並根據數據的關鍵程度、敏感程度等確定數據的保護級別。數據資產列表除了明確數據的所屬業務、數據類型、邏輯位置和物理位置、所有者和管理者等基本信息之外,還需要明確: 關鍵業務數據可接受的恢復時間 所恢復的動態數據的更新要求 總數據集大小及卷和配額樹的大小 文件數及文件大小 目錄結構 數據類型和數據壓縮

⑦ IDC數據中心的工作怎麼樣啊我想去數據中心工作,有人介紹一下嗎

IDC,即互相網數據中心,一般IDC公司主要面向的服務群體是:網站站長/企業公司,包括有:電子商務平台、游戲類運營公司。主要是提供伺服器的租用、託管;虛擬主機,域名注冊以及帶寬租賃業務,幫助他們支撐網站的正常訪問。
IDC是一個行業,在這個行業中的工作職位有銷售、有技術、有負責備案的等。
做銷售業務的,主要是負責銷售公司的產品以及公司業務的推廣、宣傳。
做技術的,又分售後技術和機房技術。售後技術是負責處理客戶的問題.比如說伺服器安裝軟體.軟體的一些設置以及其他故障的排除等……機房技術主要是負責伺服器的上架. 安裝各種系統.以及一些硬體故障的排除. 包括機房網路和安全方面的監控等.
/
希望能幫助到你。
廣東天盈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⑧ 什麼是地區信息網路化項目

財務,年底財務結轉,很適合歸集余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