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警方網路安全宣傳案例
擴展閱讀

警方網路安全宣傳案例

發布時間: 2025-07-01 04:24:20

1. 個人信息泄露的泄露案例

自2011年國內最大的IT技術社區CSDN曝出泄密事件以後,網站被拖庫和撞庫事件不斷發生。2014年,撞庫攻擊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期。2014年,包括無秘(原秘密)、大眾點評網、搜狐、安智網、汽車之家、搜狗、印象筆記等多家國內知名網站都遭到了撞庫攻擊,導致大量用戶的個人信息泄漏。
從12306信息泄露、攜程信息泄露,到近期江蘇省公安廳曝出海康威視監控設備安全隱患事件……種種跡象表明,對於正在大力發展信息經濟與互聯網經濟的中國,網路信息安全保護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案例1:「瓊女郎」俞小凡被騙800萬元。俞小凡去年12月18日接到詐騙電話,對方自稱是「上海公安」,指控俞小凡涉及詐欺案件,必須監管其賬戶存款,要她將存款轉到指定賬戶,俞小凡立刻乖乖照做。透過網路轉賬總共匯款6次,金額高達800萬元人民幣。
案例2:湯唯遭遇電信詐騙,被犯罪嫌疑人騙走人民幣21萬余元。湯唯事後已向松江警方報案,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松江公安確實接到湯唯自稱「被電信詐騙21萬余元」的電話報案,並介入調查。

2. 求一篇網路詐騙典型案例及具體分析

近年來,網路詐騙案例頻發,其中不乏讓人震驚的案例。例如,一名大學生在求職網站上投遞簡歷,收到一封郵件稱其簡歷通過了篩選,需要繳納500元的面試費才能參加面試,該大學生信以為真,按照要求匯款,結果被騙。此類案件中,詐騙分子通過偽造求職網站,利用求職者急切找到工作的心理,製造出需要繳納費用的假象,實施詐騙。

另一類常見的網路詐騙手法是假冒客服。詐騙分子通過非法獲取的信息,冒充電商平台、銀行等機構的客服,以賬戶異常、訂單出錯等理由,誘導受害者點擊釣魚鏈接,輸入個人信息,從而盜取受害者的錢財。

還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虛假的中獎信息進行詐騙。他們會通過各種渠道發布虛假中獎信息,誘使受害者點擊鏈接,輸入個人信息,甚至繳納所謂的「手續費」或「稅費」。實際上,這些中獎信息都是騙局,受害者不僅沒有得到所謂的獎金,還可能遭受財產損失。

網路詐騙手法層出不窮,但總結起來,其核心手段大致相同:利用受害者的信息不對稱心理,製造假象,誘導受害者點擊鏈接,輸入個人信息,進而實施詐騙。因此,提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謹慎對待網路信息,是防範網路詐騙的關鍵。

面對網路詐騙,個人應提高警惕,加強自我保護意識。首先,遇到需要提供個人信息或轉賬的情況時,務必謹慎核實對方身份,防止被騙。其次,對於各種中獎信息、高額回報的投資項目等,要保持警惕,避免陷入詐騙陷阱。同時,加強網路安全意識,安裝並更新殺毒軟體,定期檢查電腦安全設置,防止個人信息泄露。最後,遇到疑似詐騙行為,應及時向警方報案,維護自身權益。

3. 十起網路安全行政執法典型案例告訴你,做好等保工作有多重要!

十起網路安全行政執法案例揭示了等保工作的重要性和嚴格性。自「凈網2020」行動以來,棗庄市公安局台兒庄分局網路安全保衛大隊通過嚴格執法,確保網路運營者履行保護義務,維護網路秩序。以下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1. 一公司網站被植入暗鏈,未採取有效防護措施,導致黑客入侵篡改。台兒庄警方依據《網路安全法》對該公司及其負責人予以罰款和責令改正。
2. 一公司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未提供個人信息保護。該行為受到行政警告和責令改正。
3. 一名員工非法利用信息網路進行賭博推廣,被處以行政拘留,突顯了網路安全法規的嚴肅性。
4. 一醫院因網路安全保護缺失,如弱密碼、日誌留存不足等問題,受到警告和責令改正。
5. 一IDC公司因相同問題受到警告和責令改正。
6. 一集團公司因網路安全保護措施不到位,如使用弱密碼等問題,受到警告和責令改正。
7. 一家企業因網路安全保護缺失,如弱密碼等問題,受到警告和責令改正。
8. 一企業因網路安全保護措施不足,如日誌留存不足等問題,受到警告和責令改正。
9. 一企業因網路安全保護缺失,如弱密碼等問題,受到警告和責令改正。
10. 一企業因網路安全保護措施不到位,如使用弱密碼等問題,受到警告和責令改正。
這些案例強調了《網路安全法》中網路運營者必須確保網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非法活動。任何忽視網路安全的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嚴懲。葫蘆娃集團作為一家負責任的企業,提供等保解決方案,幫助各類組織合規建設,保障網路環境的安全可信。

4. 跪求網路詐騙的案例

1、網路交易詐騙

近期,李先生收到一條陌生號碼發來的消息,稱其網上購買的圖書出現異常,並發來異常截圖情況,截圖上留有淘寶客服技術支持人員的聯系方式。李先生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添加對方QQ號後,按照要求向對方繳納保險費用、保證金等費用共計14909元人民幣。

案例剖析:網路交易異常詐騙中,詐騙分子會掌握事主相關網購信息,並通過此信息獲取事主信任,利用各種理由,誘使事主轉賬匯款。

2、假機票詐騙

近期,王先生收到一條某航空公司發來的航班改簽退票簡訊,承諾免費辦理改簽退票服務且補償人民幣300元。王先生撥通電話與之取得聯系,對方要求提供銀行卡號及收到的簡訊驗證碼,王先生操作完畢後發現其銀行卡內的4999元錢被轉走。

案例剖析:隨著外出遊玩的市民增多,購買飛機票發生改簽或退款的情況也隨之增多,詐騙分子通過非法渠道掌握事主出行信息,通過發送簡訊等方式告知事主航班改簽,取得事主信任後,再誘騙事主轉賬,騙取錢財。

3、釣魚鏈接詐騙

近期,李女士手機接到一條簡訊息,內容為銀行卡積分可以兌換現金234元,請點擊進入網站查收,信以為真的李女士點擊鏈接填寫銀行信息以及驗證碼後,發現被轉走5000元。

案例剖析:此類詐騙一般以積分兌換、網銀升級等名義要求事主點擊簡訊鏈接,填寫個人信息,從而盜刷銀行卡內資金。

4、網路購票類詐騙

近期,高先生在QQ上添加了一個火車票「黃牛」,通過掃描對方發送的二維碼支付了300元購票費,後對方稱需要激活才能使用,按照要求又添加了一名「客服」人員,點擊對方發送的鏈接後發現其支付寶被刷走3998元人民幣,共計損失4298元人民幣。

案例剖析:嫌疑人一般採用QQ、微信等方式,謊稱可以為事主購票,向事主發送支付二維碼或發送相關鏈接,誘使事主進行轉賬匯款。

參考資料

去年這些網路詐騙「新坑」你踩過沒?-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