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安全可以從業的崗位有很多,比如:Web安全滲透測試員、企業信息安全主管、IT或安全顧問人員、IT審計人員、安全設備廠商或服務提供商、信息安全事件調查人員、其他從事與信息安全相關工作的人員。
一、滲透測試工程師
基本要求:對web安全整體需要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具備web滲透相關的技能,熟悉滲透測試整體流程,熟悉掌握各類安全測試的工具。
崗位職責:主要負責承接滲透測試相關的項目,跟蹤國際、國內安全社區的安全動態,進行安全漏洞分析、研究以及挖掘,並且進行預警。
二、安全開發工程師:
基本要求:掌握ruby、nodejs、Python、Java其中一種語言,熟悉主流的滲透攻擊的原理、利用方式,能夠以手工和結合工具的方式對目標系統進行滲透測試。
基本職責:負責對安全產品的開發與維護,包含安全應急等工作。
三、安全運維工程師:
基本要求:熟悉Linux操作系統,熟悉編寫shell或者Python腳本,熟悉常見web安全漏洞分析與防範,包含SQL注入、XSS、csrf等。
基本職責:負責業務伺服器操作系統的安全加固,系統層的應用程序的運行許可權檢測、評估。
⑵ 互聯網論壇社區服務管理有哪些規定
第一條為規范互聯網論壇社區服務,促進互聯網論壇社區行業健康有序發展,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國務院關於授權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負責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互聯網論壇社區服務,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互聯網論壇社區服務,是指在互聯網上以論壇、貼吧、社區等形式,為用戶提供互動式信息發布社區平台的服務。
第八條互聯網論壇社區服務提供者應當按照「後台實名、前台自願」的原則,要求用戶通過真實身份信息認證後注冊賬號,並對版塊發起者和管理者實施真實身份信息備案、定期核驗等。用戶不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的,互聯網論壇社區服務提供者不得為其提供信息發布服務。
互聯網論壇社區服務提供者應當加強對注冊用戶虛擬身份信息、版塊名稱簡介等的審核管理,不得出現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禁止的內容。
互聯網論壇社區服務提供者應當保護用戶身份信息,不得泄露、篡改、毀損,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第九條互聯網論壇社區服務提供者及其從業人員,不得通過發布、轉載、刪除信息或者干預呈現結果等手段,謀取不正當利益。
第十條互聯網論壇社區服務提供者開展經營和服務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規,尊重社會公德,遵守商業道德,誠實信用,承擔社會責任。
第十一條互聯網論壇社區服務提供者應當建立健全公眾投訴、舉報制度,在顯著位置公布投訴、舉報方式,主動接受公眾監督,及時處理公眾投訴、舉報。國家和地方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依據職責,對舉報受理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二條互聯網論壇社區服務提供者違反本規定的,由有關部門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處理。
第十三條本規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論壇也是傳播信息的重要地方,發言需謹慎。
⑶ 社區管理如何應對網路謠言
1. 社區管理:面對網路謠言的挑戰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社交媒體的興起,網路謠言現象日益普遍,給社區管理者帶來了嚴峻挑戰。謠言的傳播不僅會擾亂社區秩序,還可能引發公眾恐慌和道德風險。
2. 第一步:識別和辟謠
社區管理者首先需要學會識別和辟謠謠言。這包括及時收集和整理相關信息,判斷其真實性和可靠性,以消除不實信息的影響。同時,選擇權威的發布渠道,如政府公告、媒體報道等,及時向社區居民公開真實情況,減少謠言傳播的機會。
3. 第二步:建立溝通機制
為減少謠言傳播,社區管理者應加強與居民的溝通,建立多種溝通渠道,如微信群、微博等。在重要事件發生時,加強聯系,提供准確信息和幫助,增加居民對社區管理的信任度。
4. 第三步:加強宣傳教育
社區管理者還應加強關於網路謠言的宣傳教育,提高居民的謠言辨別能力。定期開展相關宣傳活動,如網路安全、垃圾信息等,讓居民了解風險,加強分析和判斷。同時,加強對未成年居民的教育,營造積極健康的互聯網環境。
總結而言,社區管理者應准確辨別謠言並及時辟謠,建立有效溝通機制,加強宣傳教育,使社區居民了解真實信息,從而有效防範和減少網路謠言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