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幾篇移動通信網路的安全問題及對策的畢業論文
② 計算機網路安全與防範措施論文
摘 要 隨著計算機網路在人類生活領域中的廣泛應用,針對計算機網路的攻擊事件也隨之增加。網路已經無所不在的影響著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意識形態和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同時在全球范圍內,針對重要信息資源和網路基礎設施的入侵行為和企圖入侵行為的數量仍在持續不斷增加,網路攻擊與入侵行為對國家安全、經濟和社會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威脅。計算機病毒不斷地通過網路產生和傳播,計算機網路被不斷地非法入侵,重要情報、資料被竊取,甚至造成網路系統的癱瘓等等,諸如此類的事件已給政府及企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甚至危害到國家的安全。網路安全已成為世界各國當今共同關注的焦點,網路安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對漏洞的了解及防範也相對重要起來。 在我的這篇論文里,將綜合概括一些過去、現有的網路和系統漏洞,就幾種常見的和最新出現的漏洞及其特徵進行詳細的說明,並就此進一步展開對這些漏洞的防範措施的具體介紹,使大家認識並了解這些漏洞的危害,從而更好的保護自己的計算機。 關鍵詞 計算機網路技術/計算機網路安全/安全漏洞 Preliminary Discuss about the Security Holes and Precautionary Methods of Computer Network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ty of computer network in human life field, the attacking matters aimed at computer network have also increased. Network has omnipresent impacts for various fields like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military affairs, ideology and social lives, etc. Simultaneously, in global range, the amount of invasion and invasion attempting affairs that aimed at important resource and network basic equipments has kept increasing. The network attacking and invasion have significant threat on national security, economy and social lives. Computer virus have been proced and spread ceaselessly; computer network has been invaded illegally; important information and data have been stolen and even network system has been crashed. Such events have caused enormous damages for governments and enterprises, sometimes for national security. Therefore, network security has been the focus of every country in the world and its importance is self-evidenced. Hence, it is comparatively important to know the computer holes and precaution. In this paper, it generalizes some existing network and system holes as well as used ones, illuminates some usual and new-coming holes and their characters in details and has a further introction for the precautionary methods of these holes, which want to make everyone know and understand the harm of these holes, thereby, protect their own computers better. Key words: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Security holes
我 1
做 3
問 5
答 1
推 9
廣 9
關 6
鍵 9
詞 5
不 0
在 2
前
3
頁
不
收
費
③ 淺析網路安全問題及其解決方案畢業論文
各位同學,大家好!
畢業論文無論在內容或形式上都有一定的要求,這也是考核論文成績的基本依據之一。這里先說說畢業論
文寫作的一些原則要求,以供即將撰寫論文的同學們參考。
一、關於論文的選題
關於論文的選題我想提幾個建議:第一、無論你選了多難的題目我們希望你能用你這個題目提出自己的問題。
你的論文寫作要有針對性,要解決什麼問題要回答什麼問題,你必須做到心裡有數。如果這一點你提不出來,
我們就說你這個論文的選題可能不太合適。比如,我選了一個題目《未來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趨勢》,這題目
很大。你選的這個的題想要回答一個什麼問題,有同學講這不很簡單嗎?答一下發展趨勢就行了。那你的這個
問題是不是已經有人回答過了,如果有人已經回答了就不能再做了。你要提出你的問題,你要對這個問題提出
回答。我們發現有抄襲的現象基本上問題都在這。他寫不出什麼新東西用人家的東西來變成自己的。所以這個
問題的症結就在於你能不能提出一個問題,這是請大家考慮的第一個問題。第二、所選題目所涉及內容的范圍
要盡量的小,就是平常我們講的論文的寫作要小題大做,不能大題小做。就象前面剛才說的《論現代人力資源
管理》這個題目就太大了,從哪個角度寫都行。作為一個本科生幾千字的論文要完成這樣一個任務實際上是很
難的。就這個題目而言可以洋洋灑灑的寫出一本幾十萬字書,那你一篇短短幾千字的論文又怎麼能說的清楚這
個題目呢?只能是蜻蜓點水似的寫出一點皮毛,不可能談論到具體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所以我們希望選題要小
,我也看到一些小的論題目,比如《某某企業員工流失問題》講的就是他工作的企業或是他了解的企業,我們
把他當作個案來分析。我們鼓勵大家做這樣的論文,這樣的論文作出來非常有新意並且具有針對性,最後通過
答辯應該說是最容易的。如果你寫的論文大家都知道,那你的這篇文章新意在哪?沒有新意的文章是有問題的
,別說得高分了我想這樣的論文通過都很難,因為那肯定不是你自己的。所以建議大家在選題上一定要狠、准
、穩。第三、避免題目的空泛,就是說避免題目太大。如果題目太大寫半天也寫不出來內容只能是空講道理。
人力資源管理是應用專業,你的論文也應該是應用性的論文。所以,這一點也是大家需要注意的。如果題目太
空泛,最後你的論文肯定是編材料。這篇文章摘一段那篇文章摘一段把他一剪裁一綜合。我們有個規定如果重
復的段落到達一定數量我們就認定你是抄襲。抄襲現象是不允許的。
二、關於資料的綜述
資料綜述是我們進行論文寫作的基礎。論文寫作是很嚴謹的。資料綜述是你對你所收集的資料的歸納和總結。
如我看了20篇材料包括書和論文,要歸納出8個問題第一是...第二是...歸納的問題要和論文材料的范圍
有關。有的材料可以歸納到論文中來,有的則作背景材料當論文的基礎。不是說所有的材料你都拿到論文里去
用。我們發現有的同學寫到作者張三寫的這篇文章,然後作者李四寫的什麼文章加起來一共20來段。這只是
一段資料而不是綜述。也就是沒有經過你思考和加工只不過是抄下來。還有不要把你歸納的幾個小方面組成論
文的小題目。我們應該在技術上解決這個問題,應該是先有資料後有題目,有的同學說:「我寫了7個題目但
寫了3個方面行不行啊!」這是不可以的!因為資料的問題實際上考察你論文水平。
三、開題報告和寫作大綱
論文的開題報告分3個方面。開題報告要和導師商量,我們一般要求開題要寫什麼東西、選題的目的是什麼、
你有什麼樣的想法,再有就是你寫作的基礎資料,查了多少資料。實際上開題報告是你論文的可行性語言。再
有你論文有些什麼新意。我不想講創新,本科生講創新這題目太大了,不是低估大家的水平,創新用在研究生
的論文上特別是博士生的論文上。這個新意是讓人看到你的論文有新點子。關於大綱我想主要是表現你的論文
結構。大綱有兩個方面,一方面要反映論文的結構也就是論文的框架是什麼樣的;另一方面要體現你論文的立
意也就是說你要說什麼,所以我們對大綱要求是三級標准。章是第一級標准節是第二級標准.....這三級
標准要體現一定的邏輯性。論文寫作是講邏輯性的,要給讀者看出一種層次感。前面是因,後面是果。不能前
面沒讓人看出因來後面冒出果來。這樣邏輯性不是很強。現在是「論」文嘛,所以要強調一定的邏輯性。我想
大家要注意這一點。層次的劃分一定不要太勤,你寫到三級足可以了。
四、論文
第一、寫論文要有論文的寫作計劃,我們總體上要有一個安排。什麼時候完成大綱,什麼時候完成開題報告等
等,要按計劃按部就班的實施。當然提前也行最好不要往後拖。讓我們的論文最好有一個科學的寫作規劃。後
面的修改也有時間,不要讓答辯時間卡住了。因此大家要特別注意和指導老師商量交稿的時間,這是比較關鍵
的。大綱時間你要定,寫完大綱你要交初稿。第二、論文一定要注釋。例如《淺論國有企業的人才流失》這一
論題,論文中只要不是你自己寫的就一定註明出處。所謂注釋,一個是要說明的問題,一種是你的引言,比如
說你抄了三行你就要註上三行出自何處。只要註上就不叫抄襲。但注釋不能太多,如果每一行都有注釋就會讓
人覺得是拼湊的。收集完的材料要用自己的話寫在論文上。我想這一點要提醒大家,有注釋但不必太多。八千
字的論文有六七處注釋就差不多了。數字性的東西比如說舉例海爾有多少人,職工有多少人,領導有多少人.這必
須都要有注釋註明出自什麼地方,是廣告還是介紹海爾的一本書里。因為這處肯定不是你創造的除非你做了調
查。一定要註明出處,出處增加這個數據的可信度。關於參考文獻我們要求你的論文後面必須註上參考文獻,
要在一開始收集資料的時候就要把參考文獻全列出來不要寫完論文再補。把特別重要的列到後面,不要到最後
再去做這個工作。註上出版社,出版時間,版次….參考目錄把你認為重要的列在後面就行,可以是專著可以是
論文也可以是教材。論文不能寫成講義,不要用寫教材的方法去寫論文。論文一定要象論文,一個是語言的問
題,再一個是層次不要太多。比如企業人才流失按講義的方法:國有企業,第一、企業環境影響;第二、企業內
部環境影響;第三、員工個人影響,無非三大影響。一定要注意層次語的運用,我認為企業外部環境這是過渡
語然後再寫內部環境,這一點請大家注意有的同學和老師聯系非常密切,兩三周找老師一回,有的同學中間環
節不清楚改動相當大,從同學的角度一定要自己對自己負責任,學會見縫插針常與導師溝通。我希望同學多與
導師面談、發個郵件、打電話作溝通。其中定期面談很重要,它要比郵件和電話交流的更清楚。導師非常願意
幫助同學們完成最後的學位論文。
最後,祝各位同學取得好成績。
④ 計算機網路安全與對策論文的摘要
摘 要: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尤其是互聯網的應用變得越來越廣泛,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海量信息的同時,網路的開放性和自由性也產生了私有信息和數據被破壞或侵犯的可能性,網路信息的安全性變得日益重要起來,已被信息社會的各個領域所重視。本文對目前計算機網路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了分析,並探討了針對計算機安全隱患的防範策略。
關鍵詞: 計算機;計算機網路;網路安全
(英文~~)
⑤ 對當前網路安全的認識和對策
最近幾年裡,網路攻擊技術和攻擊工具有了新的發展趨勢,使藉助Internet運行業務的機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本文將對網路攻擊的新動向進行分析,使讀者能夠認識、評估,並減小這些風險。
趨勢一:自動化程度和攻擊速度提高
攻擊工具的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自動攻擊一般涉及四個階段,在每個階段都出現了新變化。
掃描可能的受害者。自1997年起,廣泛的掃描變得司空見慣。目前,掃描工具利用更先進的掃描模式來改善掃描效果和提高掃描速度。
損害脆弱的系統。以前,安全漏洞只在廣泛的掃描完成後才被加以利用。而現在攻擊工具利用這些安全漏洞作為掃描活動的一部分,從而加快了攻擊的傳播速度。
傳播攻擊。在2000年之前,攻擊工具需要人來發動新一輪攻擊。目前,攻擊工具可以自己發動新一輪攻擊。像紅色代碼和尼姆達這類工具能夠自我傳播,在不到18個小時內就達到全球飽和點。
攻擊工具的協調管理。隨著分布式攻擊工具的出現,攻擊者可以管理和協調分布在許多Internet系統上的大量已部署的攻擊工具。目前,分布式攻擊工具能夠更有效地發動拒絕服務攻擊,掃描潛在的受害者,危害存在安全隱患的系統。
趨勢二:攻擊工具越來越復雜
攻擊工具開發者正在利用更先進的技術武裝攻擊工具。與以前相比,攻擊工具的特徵更難發現,更難利用特徵進行檢測。攻擊工具具有三個特點:反偵破,攻擊者採用隱蔽攻擊工具特性的技術,這使安全專家分析新攻擊工具和了解新攻擊行為所耗費的時間增多;動態行為,早期的攻擊工具是以單一確定的順序執行攻擊步驟,今天的自動攻擊工具可以根據隨機選擇、預先定義的決策路徑或通過入侵者直接管理,來變化它們的模式和行為;攻擊工具的成熟性,與早期的攻擊工具不同,目前攻擊工具可以通過升級或更換工具的一部分迅速變化,發動迅速變化的攻擊,且在每一次攻擊中會出現多種不同形態的攻擊工具。此外,攻擊工具越來越普遍地被開發為可在多種操作系統平台上執行。許多常見攻擊工具使用IRC或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等協議,從入侵者那裡向受攻擊的計算機發送數據或命令,使得人們將攻擊特性與正常、合法的網路傳輸流區別開變得越來越困難。
趨勢三:發現安全漏洞越來越快
新發現的安全漏洞每年都要增加一倍,管理人員不斷用最新的補丁修補這些漏洞,而且每年都會發現安全漏洞的新類型。入侵者經常能夠在廠商修補這些漏洞前發現攻擊目標。
趨勢四:越來越高的防火牆滲透率
防火牆是人們用來防範入侵者的主要保護措施。但是越來越多的攻擊技術可以繞過防火牆,例如,IPP(Internet列印協議)和WebDAV(基於Web的分布式創作與翻譯)都可以被攻擊者利用來繞過防火牆。
趨勢五:越來越不對稱的威脅
Internet上的安全是相互依賴的。每個Internet系統遭受攻擊的可能性取決於連接到全球Internet上其他系統的安全狀態。由於攻擊技術的進步,一個攻擊者可以比較容易地利用分布式系統,對一個受害者發動破壞性的攻擊。隨著部署自動化程度和攻擊工具管理技巧的提高,威脅的不對稱性將繼續增加。
趨勢六:對基礎設施將形成越來越大的威脅
基礎設施攻擊是大面積影響Internet關鍵組成部分的攻擊。由於用戶越來越多地依賴Internet完成日常業務,基礎設施攻擊引起人們越來越大的擔心。基礎設施面臨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蠕蟲病毒、對Internet域名系統(DNS)的攻擊和對路由器攻擊或利用路由器的攻擊。
拒絕服務攻擊利用多個系統攻擊一個或多個受害系統,使受攻擊系統拒絕向其合法用戶提供服務。攻擊工具的自動化程度使得一個攻擊者可以安裝他們的工具並控制幾萬個受損害的系統發動攻擊。入侵者經常搜索已知包含大量具有高速連接的易受攻擊系統的地址塊,電纜數據機、DSL和大學地址塊越來越成為計劃安裝攻擊工具的入侵者的目標。由於Internet是由有限而可消耗的資源組成,並且Internet的安全性是高度相互依賴的,因此拒絕服務攻擊十分有效。
蠕蟲病毒是一種自我繁殖的惡意代碼。與需要用戶做某種事才能繼續繁殖的病毒不同,蠕蟲病毒可以自我繁殖。再加上它們可以利用大量安全漏洞,會使大量的系統在幾個小時內受到攻擊。一些蠕蟲病毒包括內置的拒絕服務攻擊載荷或Web站點損毀載荷,另一些蠕蟲病毒則具有動態配置功能。但是,這些蠕蟲病毒的最大影響力是,由於它們傳播時生成海量的掃描傳輸流,它們的傳播實際上在Internet上生成了拒絕攻擊,造成大量間接的破壞(這樣的例子包括:DSL路由器癱瘓;並非掃描本身造成的而是掃描引發的基礎網路管理(ARP)傳輸流激增造成的電纜調制解制器ISP網路全面超載)。
DNS是一種將名字翻譯為數字IP地址的分布式分級全球目錄。這種目錄結構最上面的兩層對於Internet運行至關重要。在頂層中有13個「根」名伺服器。下一層為頂級域名(TLD)伺服器,這些伺服器負責管理「.com」、「.net」等域名以及國家代碼頂級域名。DNS面臨的威脅包括:緩存區中毒,如果使DNS緩存偽造信息的話,攻擊者可以改變發向合法站點的傳輸流方向,使它傳送到攻擊者控制的站點上;破壞數據,攻擊者攻擊脆弱的DNS伺服器,獲得修改提供給用戶的數據的能力;拒絕服務,對某些TLD域名伺服器的大規模拒絕服務攻擊會造成Internet速度普遍下降或停止運行;域劫持,通過利用客戶升級自己的域注冊信息所使用的不安全機制,攻擊者可以接管域注冊過程來控制合法的域。
路由器是一種指揮Internet上傳輸流方向的專用計算機。路由器面臨的威脅有:將路由器作為攻擊平台,入侵者利用不安全的路由器作為生成對其他站點的掃描或偵察的平台;拒絕服務,盡管路由器在設計上可以傳送大量的傳輸流,但是它常常不能處理傳送給它的同樣數量的傳輸流,入侵者利用這種特性攻擊連接到網路上的路由器,而不是直接攻擊網路上的系統;利用路由器之間的信賴關系,路由器若要完成任務,就必須知道向哪裡發送接收到的傳輸流,路由器通過共享它們之間的路由信息來做到這點,而這要求路由器信賴其收到的來自其他路由器的信息,因此攻擊者可以比較容易地修改、刪除全球Internet路由表或將路由輸入到全球Internet路由表中,將發送到一個網路的傳輸流改向傳送到另一個網路,從而造成對兩個網路的拒絕服務攻擊。盡管路由器保護技術早已可供廣泛使用,但是許多用戶沒有利用路由器提供的加密和認證特性來保護自己的安全。
⑥ 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及對策的畢業論文,5000字
摘 要 探索了網路平安的目前狀況及新問題由來以及幾種主要網路平安技術,提出了實現網路平安的幾條辦法。
網路平安 計算機網路 防火牆
1 網路平安及其目前狀況
1.1 網路平安的概念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將「計算機平安」定義為摘要:「為數據處理系統建立和採取的技術和管理的平安保護,保護計算機硬體、軟體數據不因偶然和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和泄漏」。上述計算機平安的定義包含物理平安和邏輯平安兩方面的內容,其邏輯平安的內容可理解為我們常說的信息平安,是指對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護,而網路平安性的含義是信息平安的引申,即網路平安是對網路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護。
1.2 網路平安的目前狀況
目前歐州各國的小型企業每年因計算機病毒導致的經濟損失高達220億歐元,而這些病毒主要是通過電子郵件進行傳播的。據反病毒廠商趨向公司稱,像Sobig、Slammer等網路病毒和蠕蟲造成的網路大塞車,去年就給企業造成了550億美元的損失。而包括從身份竊賊到間諜在內的其他網路危險造成的損失則很難量化,網路平安新問題帶來的損失由此可見一斑。
2 網路平安的主要技術
平安是網路賴以生存的保障,只有平安得到保障,網路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網路平安技術隨著人們網路實踐的發展而發展,其涉及的技術面非常廣,主要的技術如認證、加密、防火牆及入侵檢測是網路平安的重要防線。
2.1 認證
對合法用戶進行認證可以防止非法用戶獲得對公司信息系統的訪問,使用認證機制還可以防止合法用戶訪問他們無權查看的信息。現列舉幾種如下摘要:
2.1.1 身份認證
當系統的用戶要訪問系統資源時要求確認是否是合法的用戶,這就是身份認證。常採用用戶名和口令等最簡易方法進行用戶身份的認證識別。
2.1.2 報文認證
主要是通信雙方對通信的內容進行驗證,以保證報文由確認的發送方產生、報文傳到了要發給的接受方、傳送中報文沒被修改過。
2.1.3 訪問授權
主要是確認用戶對某資源的訪問許可權。
2.1.4 數字簽名
數字簽名是一種使用加密認證電子信息的方法,其平安性和有用性主要取決於用戶私匙的保護和平安的哈希函數。數字簽名技術是基於加密技術的,可用對稱加密演算法、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或混合加密演算法來實現。
2.2 數據加密
加密就是通過一種方式使信息變得混亂,從而使未被授權的人看不懂它。主要存在兩種主要的加密類型摘要:私匙加密和公匙加密。
2.2.1 私匙加密
私匙加密又稱對稱密匙加密,因為用來加密信息的密匙就是解密信息所使用的密匙。私匙加密為信息提供了進一步的緊密性,它不提供認證,因為使用該密匙的任何人都可以創建、加密和平共處送一條有效的消息。這種加密方法的優點是速度很快,很輕易在硬體和軟體件中實現。
2.2.2 公匙加密
公匙加密比私匙加密出現得晚,私匙加密使用同一個密匙加密和解密,而公匙加密使用兩個密匙,一個用於加密信息,另一個用於解密信息。公匙加密系統的缺點是它們通常是計算密集的,因而比私匙加密系統的速度慢得多,不過若將兩者結合起來,就可以得到一個更復雜的系統。
2.3 防火牆技術
防火牆是網路訪問控制設備,用於拒絕除了明確答應通過之外的所有通信數據,它不同於只會確定網路信息傳輸方向的簡單路由器,而是在網路傳輸通過相關的訪問站點時對其實施一整套訪問策略的一個或一組系統。大多數防火牆都採用幾種功能相結合的形式來保護自己的網路不受惡意傳輸的攻擊,其中最流行的技術有靜態分組過濾、動態分組過濾、狀態過濾和代理伺服器技術,它們的平安級別依次升高,但具體實踐中既要考慮體系的性價比,又要考慮平安兼顧網路連接能力。此外,現今良好的防火牆還採用了VPN、檢視和入侵檢測技術。
防火牆的平安控制主要是基於IP地址的,難以為用戶在防火牆內外提供一致的平安策略;而且防火牆只實現了粗粒度的訪問控制,也不能和企業內部使用的其他平安機制(如訪問控制)集成使用;另外,防火牆難於管理和配置,由多個系統(路由器、過濾器、代理伺服器、網關、保壘主機)組成的防火牆,管理上難免有所疏忽。
2.4 入侵檢測系統
入侵檢測技術是網路平安探究的一個熱點,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平安防護技術,提供了對內部入侵、外部入侵和誤操作的實時保護,在網路系統受到危害之前攔截相應入侵。隨著時代的發展,入侵檢測技術將朝著三個方向發展摘要:分布式入侵檢測、智能化入侵檢測和全面的平安防禦方案。
入侵檢測系統(Instusion Detection System, 簡稱IDS)是進行入侵檢測的軟體和硬體的組合,其主要功能是檢測,除此之外還有檢測部分阻止不了的入侵;檢測入侵的前兆,從而加以處理,如阻止、封閉等;入侵事件的歸檔,從而提供法律依據;網路遭受威脅程度的評估和入侵事件的恢復等功能。
2.5 虛擬專用網(VPN)技術
VPN是目前解決信息平安新問題的一個最新、最成功的技術課題之一,所謂虛擬專用網(VPN)技術就是在公共網路上建立專用網路,使數據通過平安的「加密管道」在公共網路中傳播。用以在公共通信網路上構建VPN有兩種主流的機制,這兩種機制為路由過濾技術和隧道技術。目前VPN主要採用了如下四項技術來保障平安摘要:隧道技術(Tunneling)、加解密技術(Encryption %26amp; Decryption)、密匙管理技術(Key Management)和使用者和設備身份認證技術(Authentication)。其中幾種流行的隧道技術分別為PPTP、L2TP和Ipsec。VPN隧道機制應能技術不同層次的平安服務,這些平安服務包括不同強度的源鑒別、數據加密和數據完整性等。VPN也有幾種分類方法,如按接入方式分成專線VPN和撥號VPN;按隧道協議可分為第二層和第三層的;按發起方式可分成客戶發起的和伺服器發起的。
2.6 其他網路平安技術
(1)智能卡技術,智能卡技術和加密技術相近,其實智能卡就是密匙的一種媒體,由授權用戶持有並由該用戶賦和它一個口令或密碼字,該密碼字和內部網路伺服器上注冊的密碼一致。智能卡技術一般和身份驗證聯合使用。
(2)平安脆弱性掃描技術,它為能針對網路分析系統當前的設置和防禦手段,指出系統存在或潛在的平安漏洞,以改進系統對網路入侵的防禦能力的一種平安技術。
(3)網路數據存儲、備份及容災規劃,它是當系統或設備不幸碰到災難後就可以迅速地恢復數據,使整個系統在最短的時間內重新投入正常運行的一種平安技術方案。
其他網路平安技術還有我們較熟悉的各種網路防殺病毒技術等等。
3 網路平安新問題的由來
網路設計之初僅考慮到信息交流的便利和開放,而對於保障信息平安方面的規劃則非常有限,這樣,伴隨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網路攻擊和防禦技術循環遞升,原來網路固有優越性的開放性和互聯性變成信息的平安性隱患之便利橋梁。網路平安已變成越來越棘手的新問題,只要是接入到網際網路中的主機都有可能被攻擊或入侵了,而遭受平安新問題的困擾。
目前所運用的TCP/IP協議在設計時,對平安新問題的忽視造成網路自身的一些特徵,而所有的應用平安協議都架設在TCP/IP之上,TCP/IP協議本身的平安新問題,極大地影響了上層應用的平安。網路的普及和應用還是近10年的事,而操作系統的產生和應用要遠早於此,故而操作系統、軟體系統的不完善性也造成平安漏洞;在平安體系結構的設計和實現方面,即使再完美的體系結構,也可能一個小小的編程缺陷,帶來巨大的平安隱患;而且,平安體系中的各種構件間缺乏緊密的通信和合作,輕易導致整個系統被各個擊破。
4 網路平安新問題策略的思索
網路平安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社會工程,網路平安新問題的策略可從下面4個方面著手。
網路平安的保障從技術角度看。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思想預備。網路平安的特性決定了這是一個不斷變化、快速更新的領域,況且我國在信息平安領域技術方面和國外發達國家還有較大的差距,這都意味著技術上的「持久戰」,也意味著人們對於網路平安領域的投資是長期的行為。其次,建立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目前在我國,網路信息平安存在的突出新問題是人才稀缺、人才流失,尤其是拔尖人才,同時網路平安人才培養方面的投入還有較大缺欠。最後,在具體完成網路平安保障的需求時,要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各種要求(如性價比等),需要多種技術的合理綜合運用。
網路平安的保障從管理角度看。考察一個內部網是否平安,不僅要看其技術手段,而更重要的是看對該網路所採取的綜合辦法,不光看重物理的防範因素,更要看重人員的素質等「軟」因素,這主要是重在管理,「平安源於管理,向管理要平安」。再好的技術、設備,而沒有高質量的管理,也只是一堆廢鐵。
網路平安的保障從組織體系角度看。要盡快建立完善的網路平安組織體系,明確各級的責任。建立科學的認證認可組織管理體系、技術體系的組織體系,和認證認可各級結構,保證信息平安技術、信息平安工程、信息平安產品,信息平安管理工作的組織體系。
最後,在盡快加強網路立法和執法力度的同時,不斷提高全民的文明道德水準,倡導健康的「網路道德」,增強每個網路用戶的平安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網路平安新問題。
參考文獻
1 張千里,陳光英.網路平安新技術[M.北京摘要: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
2 高永強,郭世澤.網路平安技術和應用大典[M.北京摘要: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
3 周國民. 入侵檢測系統評價和技術發展探究[J.現代電子技術,2004(12)
4 耿麥香.網路入侵檢測技術探究綜述[J,網路平安,2004(6)
⑦ 論文:如何增強大學生的網路安全意識
內容提要:網路的迅速發展伴生著網路安全問題,增強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刻不容緩。大學生對網路安全問題認識不清,網路安全知識匱乏,網路法律意識和道德意識淡薄,對網路的強依賴性是導致其網路安全意識薄弱的主要原因。高校應該充分利用課堂內外宣傳網路安全知識,增強大學生的網路安全意識。
關鍵詞: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對策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路安全問題日趨突出。在網路安全問題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歐洲網路與信息安全局在《提高信息安全意識》中指出:「在所有的信息安全系統框架中,人這個要素往往是最薄弱的環節。只有革新人們陳舊的安全觀念和認知文化,才能真正減少信息安全可能存在的隱患。」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生力軍,他們的網路安全意識是網路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加強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直接關繫到國家的未來,增強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刻不容緩。
一、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薄弱
《第25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雖然網路安全事件頻繁發生且造成了較大損失,但網民的安全意識依然較低。仍有4.4%的網民個人計算機未安裝任何安全軟體,近50%的網民不重視網上的安全公告。筆者對所在學校和其他5所廣州高校的大學生進行了隨機抽樣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872份),調查顯示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比較薄弱。
在調查中,100%的學生都有QQ號,86.54%的學生在網上發布了自己的真實材料,38.7%的學生喜歡用自己的生日、電話號碼、學號等來設置QQ密碼,26%的學生未給自己的電腦設置開機密碼,72%的學生認為自己不會有意識地注意網路安全方面的信息。在回答「您認為避免黑客攻擊應該採取哪些手段」時,大多數同學選擇法律約束、網路警察管理、使用網路安全產品等,選擇提高用戶安全意識的學生僅佔44.7%。在大學生的觀念當中,網上有黑客、病毒、木馬,但網路犯罪離自己很遙遠,網路安全和自己關系不太大,不妨礙自己在網路上瀟灑地遊走。
二、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薄弱的主要原因
造成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薄弱的原因有很多,既有整個網路環境的問題、學校教育的空缺,也有大學生自身網路素質的問題。
(一) 網路不安全因素比較隱蔽
網路不安全因素的隱蔽性欺騙了大學生。大學生普遍認為,網路安全就是指網路信息安全,他們沒有感受到自己的網路信息有什麼不安全。在調查對象中,只有1.4%的學生有過QQ號、MSN號、網銀賬號被盜的經歷,90.2%的學生認為沒有人企圖對他們實施數據盜竊。所以,他們想當然地認為網路安全問題不是普通大學生要注意的事情,網路犯罪分子只對高度機密且有價值的數據、銀行賬戶等敏感信息感興趣,對普通大學生沒有興趣,因為他們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東西。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09年中國網民網路信息安全狀況調查報告》顯示:「2009年,52%的網民曾遭遇過網路安全事件。網路信息安全對眾多網民來說不再只是停留在新聞報道或他人的言談中,而是需要實際應對和處置的問題。」
美國學者馬克·波斯特曾經說過:「隨著電腦資料庫的降臨,一種新的話語、實踐便在社會場中運作,你可以把社會當做一個超級全景監獄。」在他看來,資料庫構建了一個超級全景監獄,在這里「把我們的私人行為轉化成公開布告,把我們的個人言行轉化成一種集體語言」。這一觀點並非危言聳聽,現代網路技術可以把人的每一個網路行為都記錄下來,尤其是隨著雲計算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網路服務需要把數據上傳到伺服器。如果需要,通過這些記錄可輕易獲知個人信息。
事實上,網路安全不僅是指網路信息安全,還包括網路設備安全和網路軟體安全。由於技術原因,目前的電腦操作系統都存在安全漏洞,入侵者可以利用各種工具藉助系統漏洞入侵他人電腦,或盜取他人的信息,或借用他人電腦對網路實施惡意攻擊。所以,網路安全出了問題不只是個人隱私泄露,也不只是頻繁地重裝系統的麻煩,而是可能導致經濟損失,甚至還可能使自己成為罪犯的替罪羊,陷入到法律糾紛當中。
(二)學校網路安全教育的缺位
大學生網路安全知識匱乏、網路法律和道德意識淡薄的現狀與學校在網路安全教育方面的缺位有著一定的關系。
1.大學生網路安全知識匱乏。大學生普遍知道諸如防火牆、病毒、木馬等網路安全方面的常用術語,有74%的學生知道要給電腦安裝防火牆,要定期升級病毒查殺工具。然而,83.6%的學生認為只要有防火牆、防病毒軟體等網路安全工具就可以保證他們的安全,卻不清楚不良的上網習慣、網路安全工具的不正確使用、系統本身的漏洞等都是危害網路安全的因素。
出現以上現象的原因,在於大學生的網路安全知識一般都是來自於周圍的同齡人或互聯網,很少是通過學校教育獲得的。目前,高校一般都開設了公共計算機課程,但是該課程對於網路安全的教育嚴重滯後,不能適時地為學生傳授網路安全知識。
網路安全知識的匱乏,使得大學生行走在網路危險的邊緣而不自知。隨著網路詐騙等犯罪現象的出現和攀升,有些大學生開始意識到網路安全問題的存在,然而由於自身相關知識的匱乏,以及網路使用的技能不強,使得他們盡管很關注自己的網路安全,但是對網路上層出不窮的竊取和破壞行為常常發現不了,即使發現了也束手無策。
2.大學生網路法律知識空白,網路道德觀念模糊。目前,高校一般沒有開設專門的網路安全法制教育課程,大學生對於網路安全的法律法規不太清楚,網路道德觀念也比較模糊。在參與網路活動中,多數大學生既不顧他人的安全,也不注意自己的安全,一不小心就觸犯了道德和法律。前些年的「銅須事件」「虐貓事件」等就是通過「人肉搜索」找到當事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姓名、家庭地址、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輿論壓力和心理壓力,甚至對其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喜歡「人肉搜索」的人只講自己的快意,卻意識不到這些行為已經構成了對他人隱私的侵害。
(三)大學生對網路的強依賴性削弱了其網路安全意識
每個大學生都懷揣著一個夢想進入大學,然而當大學生活撲面而來時,他們的夢想卻「流離失所」,緊張甚至枯燥的生活讓他們感到彷徨。與此相反,網路世界的豐富、自由、多彩、輕松深深地吸引著他們:這里方便、快捷、廉價、豐富的娛樂方式成了很多大學生的首選;這里充斥著大量的色情、暴力、迷信等有害信息,對大學生具有極大的誘惑力;這里沒有師長的約束,沒有復雜的人際關系。於是,他們對網路產生了很強的依賴性,他們在放任自己時,安全意識也逐漸被削弱。
三、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培養的對策
網路是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是他們了解世界、與外界聯系的重要媒介。高校應該加強大學生的網路使用技能和網路安全意識教育的力度,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網路使用技能,幫助大學生提高網路安全意識。
(一)充分利用課堂加強大學生的網路安全知識和網路安全法制教育
1.在高校公共計算機課程中增加網路安全知識的內容。目前,高校計算機普及課程的內容主要是計算機常用軟體的使用,而關於計算機網路安全的內容比較少。應在該課程中增加兩方面的知識:一是計算機系統管理知識,應該適當增加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安裝、設置等知識,增加學生對計算機工作原理的了解,使之了解系統管理用戶、文件和其他硬體資源的安全機制。這可以提高學生在網路世界的自學能力和抵禦網路侵害的能力。二是網路安全知識,介紹網路安全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系統安全策略,如加密解密演算法、防火牆的工作原理與作用、系統漏洞及修補方法、硬碟保護卡的工作原理與使用方法。教師通過在教學中增加正確使用網路、病毒的處理等知識,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網路,培養學生良好的上網習慣,使之正確、安全地利用網路資源。
2.加強對大學生的網路安全法制教育。目前,很多高校沒有開設專門的網路安全法制教育課程,只是在公共必修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涉及健康、安全上網的內容,但是幾乎沒有涉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容易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相關法律的空白。因此,高校在加強大學生的傳統道德教育的同時,絕不能忽視網路安全法制教育,應當把網路安全法制教育納入德育教育的范疇。比如,在課程中增加《計算機病毒防治管理辦法》《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等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規,通過系統的法律知識教育,不斷強化學生的網路安全法制意識,提高學生的網上自我約束能力、自控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
(二)積極拓展課外空間,開展形式多樣的網路安全教育活動
1.開設網路安全知識專題講座。開設網路安全知識專題講座是對課堂教學的一個有效補充,也是有效地引導大學生關注網路安全問題的有效途徑。可以就課堂教學中不能深入講解的問題或薄弱環節舉辦講座,如網路行為規范、個人計算機安全策略、計算機病毒的新動向、病毒查殺軟體的使用等。通過網路安全知識專題講座可以培養大學生網路安全意識,引導大學生關注網路安全問題。
2.定期開展網路安全培訓。學校應該定期對師生進行網路安全培訓,讓全體師生一起了解網路風險,形成安全責任意識及行為習慣。在對學生的培訓中應指導學生掌握並遵守學校網路使用條款,了解網路中存在的風險,知道如何進行自我保護、如何尋求幫助等方面的基本常識。培訓還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有關數據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法規對自身的權利既是限定也是保護。
3.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如舉辦網路安全知識大賽、網路安全知識調查、網路安全主題漫畫比賽等,這既可以豐富大學生的業餘生活,又可以在校園中宣傳網路安全知識,強化學生的網路安全意識。
(三)成立校級的信息安全管理機構
高校應該成立專門的信息安全管理機構,負責校園網的日常安全與管理工作,及時了解本校學生的網路使用情況;定期發布最新的網路安全信息,讓大學生及時了解網路不安全因素的動態。在信息安全管理機構的指導下,使學生養成「網路安全,人人有責」的意識。
⑧ 計算機網路安全與防範論文
網路安全是指網路系統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網路服務不中斷。 網路安全從其本質上來講就是網路上的信息安全。從廣義來說,凡是涉及到網路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實性和可控性的相關技術和理論都是網路安全的研究領域。網路安全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路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資訊理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學科。
網路安全的具體含義會隨著「角度」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從用戶(個人、企業等)的角度來說,他們希望涉及個人隱私或商業利益的信息在網路上傳輸時受到機密性、完整性和真實性的保護,避免其他人或對手利用竊聽、冒充、篡改、抵賴等手段侵犯用戶的利益和隱私。
網路安全應具有以下五個方面的特徵: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給非授權用戶、實體或過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數據未經授權不能進行改變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儲或傳輸過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壞和丟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權實體訪問並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當需要時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網路環境下拒絕服務、破壞網路和有關系統的正常運行等都屬於對可用性的攻擊;
可控性:對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
可審查性:出現的安全問題時提供依據與手段
從網路運行和管理者角度說,他們希望對本地網路信息的訪問、讀寫等操作受到保護和控制,避免出現「陷門」、病毒、非法存取、拒絕服務和網路資源非法佔用和非法控制等威脅,制止和防禦網路黑客的攻擊。對安全保密部門來說,他們希望對非法的、有害的或涉及國家機密的信息進行過濾和防堵,避免機要信息泄露,避免對社會產生危害,對國家造成巨大損失。從社會教育和意識形態角度來講,網路上不健康的內容,會對社會的穩定和人類的發展造成阻礙,必須對其進行控制。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在計算機上處理的業務也由基於單機的數學運算、文件處理,基於簡單連接的內部網路的內部業務處理、辦公自動化等發展到基於復雜的內部網(Intranet)、企業外部網(Extranet)、全球互連網(Internet)的企業級計算機處理系統和世界范圍內的信息共享和業務處理。在系統處理能力提高的同時,系統的連接能力也在不斷的提高。但在連接能力信息、流通能力提高的同時,基於網路連接的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整體的網路安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網路的物理安全、網路拓撲結構安全、網路系統安全、應用系統安全和網路管理的安全等。
因此計算機安全問題,應該象每家每戶的防火防盜問題一樣,做到防範於未然。甚至不會想到你自己也會成為目標的時候,威脅就已經出現了,一旦發生,常常措手不及,造成極大的損失。
物理安全分析
網路的物理安全是整個網路系統安全的前提。在校園網工程建設中,由於網路系統屬於弱電工程,耐壓值很低。因此,在網路工程的設計和施工中,必須優先考慮保護人和網路設備不受電、火災和雷擊的侵害;考慮布線系統與照明電線、動力電線、通信線路、暖氣管道及冷熱空氣管道之間的距離;考慮布線系統和絕緣線、裸體線以及接地與焊接的安全;必須建設防雷系統,防雷系統不僅考慮建築物防雷,還必須考慮計算機及其他弱電耐壓設備的防雷。總體來說物理安全的風險主要有,地震、水災、火災等環境事故;電源故障;人為操作失誤或錯誤;設備被盜、被毀;電磁干擾;線路截獲;高可用性的硬體;雙機多冗餘的設計;機房環境及報警系統、安全意識等,因此要盡量避免網路的物理安全風險。
網路結構的安全分析
網路拓撲結構設計也直接影響到網路系統的安全性。假如在外部和內部網路進行通信時,內部網路的機器安全就會受到威脅,同時也影響在同一網路上的許多其他系統。透過網路傳播,還會影響到連上Internet/Intrant的其他的網路;影響所及,還可能涉及法律、金融等安全敏感領域。因此,我們在設計時有必要將公開伺服器(WEB、DNS、EMAIL等)和外網及內部其它業務網路進行必要的隔離,避免網路結構信息外泄;同時還要對外網的服務請求加以過濾,只允許正常通信的數據包到達相應主機,其它的請求服務在到達主機之前就應該遭到拒絕。
系統的安全分析
所謂系統的安全是指整個網路操作系統和網路硬體平台是否可靠且值得信任。目前恐怕沒有絕對安全的操作系統可以選擇,無論是Microsfot 的Windows NT或者其它任何商用UNIX操作系統,其開發廠商必然有其Back-Door。因此,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沒有完全安全的操作系統。不同的用戶應從不同的方面對其網路作詳盡的分析,選擇安全性盡可能高的操作系統。因此不但要選用盡可能可靠的操作系統和硬體平台,並對操作系統進行安全配置。而且,必須加強登錄過程的認證(特別是在到達伺服器主機之前的認證),確保用戶的合法性;其次應該嚴格限制登錄者的操作許可權,將其完成的操作限制在最小的范圍內。
應用系統的安全分析
應用系統的安全跟具體的應用有關,它涉及面廣。應用系統的安全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應用的安全性也涉及到信息的安全性,它包括很多方面。
——應用系統的安全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
應用的安全涉及方面很多,以目前Internet上應用最為廣泛的E-mail系統來說,其解決方案有sendmail、Netscape Messaging Server、Software.Com Post.Office、Lotus Notes、Exchange Server、SUN CIMS等不下二十多種。其安全手段涉及LDAP、DES、RSA等各種方式。應用系統是不斷發展且應用類型是不斷增加的。在應用系統的安全性上,主要考慮盡可能建立安全的系統平台,而且通過專業的安全工具不斷發現漏洞,修補漏洞,提高系統的安全性。
——應用的安全性涉及到信息、數據的安全性。
信息的安全性涉及到機密信息泄露、未經授權的訪問、 破壞信息完整性、假冒、破壞系統的可用性等。在某些網路系統中,涉及到很多機密信息,如果一些重要信息遭到竊取或破壞,它的經濟、社會影響和政治影響將是很嚴重的。因此,對用戶使用計算機必須進行身份認證,對於重要信息的通訊必須授權,傳輸必須加密。採用多層次的訪問控制與許可權控制手段,實現對數據的安全保護;採用加密技術,保證網上傳輸的信息(包括管理員口令與帳戶、上傳信息等)的機密性與完整性。
管理的安全風險分析
管理是網路中安全最最重要的部分。責權不明,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缺乏可操作性等都可能引起管理安全的風險。當網路出現攻擊行為或網路受到其它一些安全威脅時(如內部人員的違規操作等),無法進行實時的檢測、監控、報告與預警。同時,當事故發生後,也無法提供黑客攻擊行為的追蹤線索及破案依據,即缺乏對網路的可控性與可審查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站點的訪問活動進行多層次的記錄,及時發現非法入侵行為。
建立全新網路安全機制,必須深刻理解網路並能提供直接的解決方案,因此,最可行的做法是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嚴格管理相結合。保障網路的安全運行,使其成為一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擴充性和易管理性的信息網路便成為了首要任務。一旦上述的安全隱患成為事實,所造成的對整個網路的損失都是難以估計的。因此,網路的安全建設是校園網建設過程中重要的一環。
⑨ 網路安全論文4000字
電子商務網路安全技術
[摘要] 電子商務的發展前景十分誘人,而其安全問題也是變得越來越突出,如何建立一個安全、便捷的電子商務應用環境,對信息提供足夠的保護,已經成為商家和用戶都十分關心的話題。
[關鍵詞] 安全管理 監控 審計 安全構架
電子商務是通過電子方式處理和傳遞數據,包括文本、聲音和圖像,它涉及許多方面的活動,包括貨物電子貿易和服務、在線數據傳遞、電子資金劃撥、電子證券交易、電子貨運單證、商品拍賣、合作設計和工程、在線資料、公共產品獲得等內容。電子商務的發展勢頭非常驚人,但它的產值在全球生產總值中卻只佔極小的一部分,原因就在於電子商務的安全問題,美國密執安大學的一個調查機構通過對23000名網際網路用戶的調查顯示:超過60%的人由於擔心電子商務的安全問題而不願意進行網上購物。因此,從傳統的基於紙張的貿易方式向電子化的貿易方式轉變過程中,如何建立一個安全、便捷的電子商務應用環境,對信息提供足夠的保護,已經成為影響到電子商務健康發展的關鍵性課題。
一、與網路安全相關的因素
網路安全從本質上講就是網路上信息的安全,包括靜態信息的存儲安全和信息的傳輸安全。從廣義上講,凡是涉及網路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心、可用性、真實性和可控性的相關技術和理論都是網路安全的研究領域。因此為保證網路的安全,必須保證一下四個方面的安全:
1.運行系統的安全;
2.網路上系統信息的安全;
3.網路上信息傳播安全;
4.網路上信息內容的安全。
為了保證這些方面的安全,大家通常會使用一些網路安全產品,如防火牆、VPN、數字簽名等,這些安全產品和技術的使用樂意從一定程度上滿足網路安全需求,但不能滿足整體的安全需求,因為它們只能保護特定的某一方面的,而對於網路系統來講,它需要的是一個整體的安全策略,這個策略不僅包括安全保護,它還應該包括安全管理、實時監控、響應和恢復措施,因為目前沒有絕對的安全,無論你的網路系統布署的如何周密,你的系統總會有被攻擊和攻破的可能,而這時你會怎麼半呢?採用一些恢復措施,幫助你在最短的時間使網路系統恢復正常工作恐怕是最主要的了。因此在構築你的網路安全解決方案中一定要注重一個整體的策略,下面我們將介紹一種整體的安全構架。
二、電子商務安全的整體構架
我們介紹的電子商務構架概括為「一個中心,四個基本點」。一個中心就是以安全管理為中心,四個基本點是保護、監控、響應和恢復。這樣一種構架機制囊括了從保護到在線監控,到響應和恢復的各個方面,是一種層層防禦的機制,因此這種構架可以為用戶構築一個整體的安全方案。
1.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就是通過一些管理手段來達到保護網路安全的目的。它所包含的內容有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實施和監督,安全策略的制定、實施、評估和修改,以及對人員的安全意識的培訓、教育等。
2.保護。保護就是採用一些網路安全產品、工具和技術保護網路系統、數據和用戶。這種保護可以稱作靜態保護,它通常是指一些基本防護,不具有實時性,因此我們就可以在防火牆的規則中加入一條,禁止所有從外部網用戶到內部網WEB伺服器的連接請求,這樣一旦這條規則生效,它就會持續有效,除非我們改變了這條規則。這樣的保護可以預防已知的一些安全威脅,而且通常這些威脅不會變化,所以稱為靜態保護。 3.監控/審計。監控就是實時監控網路上正在發生的事情,這是任何一個網路管理員都想知道的,審計一直被認為是經典安全模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審計是通過記錄下通過網路的所有數據包,然後分析這些數據包,幫助你查找已知的攻擊手段,可疑的破壞行為,來達到保護網路的目的。
監控和審計是實時保護的一種策略,它主要滿足一種動態安全的需求。因為網路安全技術在發展的同時,黑客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因此網路安全不是一層不變的,也許今天對你來說安全的策略,明天就會變得不安全,因此我們應該時刻關注網路安全的發展動向以及網路上發生的各種各樣的事情,以便及時發現新的攻擊,制定新的安全策略。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這樣就不需要基本的安全保護,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安全保護是基本,監控和審計是其有效的補充,只有這兩者有效結合,才能夠滿足動態安全的需要。
4.響應。響應就是當攻擊正在發生時,能夠及時做出響應,職向管理員報告,或者自動阻斷連接等,防止攻擊進一步的發生。響應是整個安全架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什麼呢?因為即使你的網路構築的相當安全,攻擊或非法事件也是不可避免的要發生的,所以當攻擊或非法事件發生的時候,應該有一種機制對此做出反應,以便讓管理員及時了解到什麼時候網路遭到了攻擊,攻擊的行為是什麼樣的,攻擊結果如何,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修補安全策略,彌補這次攻擊的損失,以及防止此類攻擊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