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安全設置 » 規范設置網路
擴展閱讀
手機水平尺軟體下載 2025-07-09 08:49:30
如何在百度上建網站 2025-07-09 08:23:37

規范設置網路

發布時間: 2022-04-25 10:42:49

Ⅰ ip地址的設置規則

IP地址的設置規則分為網路地址規則和主機地址規則兩種。

1、網路地址規則

網路地址必須唯一。網路標識不能以數字127開頭。在A類地址中,數字127保留給內部回送函數(127.1.1.1用於迴路測試)。網路標識的第一個位元組不能為255。數字255作為廣播地址。網路標識的第一個位元組不能為「0」,「0」表示該地址是本地主機,不能傳送。

2、主機地址規則

主機標識在同一網路內必須是唯一的。主機標識的各個位不能都為「1」,如果所有位都為「1」,則該機地址是廣播地址,而非主機的地址。主機標識的各個位不能都為「0」,如果各個位都為「0」,則表示「只有這個網路」,而這個網路上沒有任何主機。

(1)規范設置網路擴展閱讀:

設置IP地址時注意事項:

1、由於某些網路設備或應用程序擁有自動分配IP地址功能,因此,在採用該IP地址段時,往往容易導致IP地址沖突或其他故障。所以,除非必要,應當盡量避免使用上述兩個C類地址段。

2、不要採用過大的子網掩碼,每個網段的計算機數量都不要超過250台計算機。同一網段的計算機數量越多,廣播包的數量越大,有效帶寬就損失得越多,網路傳輸效率也越低。

3、建議採用255.255.255.0作為子網掩碼,以獲取更多的IP網段,並使每個子網中所容納的計算機數量都較少。當然,如果必要,可以採用變長子網掩碼,適當增加可容納的計算機數量。

4、為網路設備的管理WLAN分配一個獨立的IP地址段,以避免發生與網路設備管理IP的地址沖突,從而影響遠程管理的實現。基於同樣的原因,也要將所有的伺服器劃分至一個獨立的網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IP地址

怎麼更好的規范上網

1) 在網上,不要給出能確定身份的信息,包括真實姓名、家庭地址、電話號碼、密碼、職業、家庭經濟狀況等。

(2) 不要單獨去與網上認識的朋友會面。如果認為非常有必要會面,則到公共場所,並且要有家人或好朋友陪同。
  

(3) 不在網上發布自己的照片,如果你的照片或
者個人資料等未經允許被他人濫用或者冒用,應該立 即告知家長或者向公安機關報警,維護自身的權利不受侵害。  

(4) 如果遇到帶有臟話、攻擊性、淫穢、威脅、
暴力等使你感到不舒服的信件或信息,請不要回答或 反駁,但要馬上告訴家人或通知服務商,也可向網警 報案。
  

(5) 不要在公開的網路平台上散布或者發表對他
人具有攻擊性的話語,也不要傳播或者轉發不詳實或者虛假的內容,這樣的行為有可能會觸犯法律。  

(6) 拒絕觀看、收聽、傳播各種淫穢、色情的音
像視頻或者圖片。
  

(7) 不要輕易接收不明來歷的郵件,看到後應立
即刪除以防止打開後電腦中毒或者被竊取個人資料。

(8) 控制自己使用網路的時間。在不影響自己正
常生活、工作、學習的情況下使用網路。最好平時用 較少的時間進行網路通信等,在節假日可集中使用。
     切不可將網路或電子游戲當作一種精神寄託。尤其是 在現實生活中受挫的青少年,不能只依靠網路來緩解
壓力或焦慮,應該在成人或朋友的幫助下,勇敢地面 對現實生活。

Ⅲ 重大事件突發一級響應下怎樣規范網路


要做好突發事件輿情應對工作,需要遵循「及時准確、公開透明、規范有序、科學適度」四個方面原則。

一、 及時准確,爭奪輿情引導先機。

有研究表明,突發事件輿情處置講求黃金4小時原則,事件發生4小時內可能被大量轉發,24小時內就能成為輿論焦點。如果此時政府部門不及時發布權威信息,爭奪輿情引導先機,正確有效引導輿情,那各種謠言、虛假就會在公眾質疑聲中不斷被放大傳播,誤導社會公眾,導致事態擴大,把輿情危機推向高潮。

因此,當突發事件發生後,政府部門必須第一時間趕到事發現場,了解事件情況,第一時間跟蹤研判輿情,設置傳播議程,組織權威評論,坦誠對待公眾,回應社會關切和質疑,與公眾展開平等對話互動,及時展開調查,進行問責處理。只有在事件處理整個過程中,政府部門都做到了快速反應,及時行動,坦誠處置,才能穩定公眾不滿情緒,避免謠言虛假信息流傳,控制事件處置的話語權,贏得輿情引導主動權。

二、 公開透明,用事實回應輿論質疑

突發事件發生後,公眾往往非常關系事件發生的原因、造成的損失、涉及哪些責任等等消息,並基於社會監督的熱情容易對事件進展發出質疑,這時如果政府部門不及時公開相關情況,一些捕風捉影的小道消息就有了生存的土壤,謠言和虛假信息就會充斥網路,給突發事件處置和政府聲譽、公信力帶來負面影響。

事實上,一些害怕家醜外揚的地方官員,卻總是喜歡千方百計壓制媒體報道突發事件,刪除網友言論,甚至採取威脅、恐嚇、毆打拘捕等暴力手段阻止公眾和媒體顯示監督職能。而其結果則往往是,越大壓,就會吸引越多的媒體和公眾參與監督曝光,事件關注度越高,而暴力應對手段則招來更多的批評,輿情危機出現二次爆發。因此,遭遇突發事件,政府要做的不是打壓,而是主動、全面、高頻次、多渠道把事件信息發布出去,才能滿足媒體報道需求和公眾知情慾望,贏得輿情引導主動權。

三、 規范有序,避免負面輿情再生

在突發事件中,政府一方面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政策行事,樹立自身良好的公信力;另一方面,還要堅持有序引導的原則,以客觀理性的處置方式,回應社會上特別是網路上出現的虛假、不實信息和傳聞,引導輿情朝著正面、理性、平和的方向發展,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因此,在政府處置突發事件時,必須考慮普通民眾的心理認知,依據社會常識常理對事件進行妥善處置。一旦合法性和合理性有沖突,應當充分考慮公眾的情緒化和心理承受能力,在不損害法律權威的情況下,靈活安撫輿論情緒,避免隨意定性引發輿情危機再生。

四、 科學適度,維護政府公信力

在突發事件輿情引導過程中,政府部門要注意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堅持科學適度的引導原則。首先,回應輿論話不要說的太絕。突發事件後,在面對媒體表態時說話要留餘地,以免授人以柄,陷入輿論被動。其次,面對民意要求,不應過度承諾。有些情況下,為了安撫公眾情緒,一些官員在與公眾互動中容易對媒體做出過度承諾,而一旦承諾無法兌現,結果使自己陷入被動,承受更大輿論壓力,付出更大代價。

總之,遭遇突發事件,面對驟升的輿論壓力,政府部門要學習處變不驚,沉著應對。通過應用輿情監測工具,獲取網路輿情動態,了解突發事件後公眾和媒體的所說所想,了解輿論背後的民意訴求,然後做出相應的回應和採取合理的措施,從而化解輿情危機。

Ⅳ 計算機怎樣才能連上網路需要哪些設備如何設置

計算機連上網路需要設備如下:貓、網線、分頻器。
設置方法如下:
1、點擊創建一個新的連接,出來歡迎使用新建連接向導,點擊下一步,跟著向導點擊下一步。

2、選擇連接到Internet再點擊下一步。

3、選擇手動設置我的連接。

4、選擇用要求用戶名和密碼的寬頻連接來連接。

5、然後輸入寬頻連接的名字,建議直接輸入「寬頻連接「或者自己喜歡的名字即可。

6、然後再輸入電信包裝寬頻時給的用戶名跟密碼

7、勾選上在我的桌面上添加一個到此連接的快捷方式,點完成後桌面上就有有寬頻連接圖標了。
8、再在桌面上點擊寬頻連接圖標,點擊撥號就可以上網了。
9、可以點擊屬性,設置記住用戶用密碼以及開機啟動或者自動連接等選項。

Ⅳ 網路布線一般的規則是

1.0.1 為了適應經濟建設高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社會需求,配合現代化城市建設和信息通信網向數字化、綜合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搞好建築與建築群的電話、數據、圖文、圖像等多媒體綜合網路建設,制定本規范。
1.0.2 本規范適用於新建、擴建、改建建築與建築群的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
1.0.3 綜合布線系統的設施及管線的建設,應納入建築與建築群相應的規劃之中。
1.0.4 綜合布線系統應與大樓辦公自動化(OA)、通信自動化(CA)、 樓宇自動化(BA)等系統統籌規劃,按照各種信息的傳輸要求,做到合理使用,並應符合相關的標准。
1.0.5 工程設計時,應根據工程項目的性質、功能、環境條件和近、遠期用戶要求,進行綜合布線系統設施和管線的設計。
工程設計必須保證綜合布線系統的質量和安全,考慮施工和維護方便,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
1.0.6 工程設計中必須選用符合國家有關技術標準的定型產品,未經國家認可的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機構鑒定合格的設備及主要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1.0.7 綜合布線系統的工程設計,除應符合本規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的相關強制性標準的規定。
2 術語和符號
2.1 術語
2.1.1 建築與建築群綜合布線系統 generic cabling for building and campus
建築物或建築群內的傳輸網路,它既使話音和數據通信設備、交換設備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統彼此相連,又使這些設備與外部通信網路相連接。它包括建築物到外部網路或電話局線路上的連線點與工作區的話音或數據終端之間的所有電纜及相關聯的布線部件。
2.1.2 配線子系統(水平子系統)horizontal subsystem
配線子系統由信息插座、配線電纜或光纜、配線設備和跳線等組成。國外稱之為水平子系統。
2.1.3 干線子系統(垂直子系統)backbone subsystem
干線子系統由配線設備、干線電纜或光纜、跳線等組成。國外稱之為垂直子系統。
2.1.4 工作區 work area
工作區為需要設置終端設備的獨立區域。
2.1.5 管理 administration
管理是針對設備間、交接間、工作區的配線設備、纜線、信息插座等設施,按一定模式進行標識和記錄。
2.1.6 設備間 equipment room
設備間是安裝各種設備的房間,對綜合布線而言,主要是安裝配線設備。
2.1.7 建築群子系統 campus subsystem
建築群子系統由配線設備、建築物之間的干線電纜或光纜,跳線等組成。
2.1.8 交接間
安裝樓層配線設備的房間。
2.1.9 安裝通道
布放綜合布線纜線的各種管網、電纜橋架、線槽等布線空間的統稱。
2.1.10 安裝空間
安裝各種設備所需的房間或場地的統稱。
2.2 符號

3 系統設計
3.0.1 綜合布線系統(GCS)應是開放式星型拓撲結構,應能支持電話、數據、圖文、圖像等多媒體業務的需要。
3.0.2 綜合布線系統宜按下列六個部分進行設計:
1 工作區;
2 配線子系統;
3 干線子系統;
4 設備間;
5 管理;
6 建築群子系統。
3.0.3 建築與建築群的工程設計,應根據實際需要,選擇適當配置的綜合布線系統。當網路使用要求尚未明確時,宜按下列規定配置:
1 最低配置:適用於綜合布線系統中配置標准較低的場合,用銅芯對絞電纜組網。
1)每個工作區由1個信息插座;
2)每個信息插座的配電纜為1條4對對絞電纜;
3)干線電纜的配置,對計算機網路宜按24個信息插座配2對對絞線,或每一個集線器(HUB)或集線器群(HUB群)配4對對絞線;對電話至少每個信息插座配1對對絞線。
2 基本配置:適用於綜合布線系統中中等配置標準的場合,用銅芯對絞電纜組網。
1)每個工作區由2個或2個以上信息插座;
2)每個信息插座的配電纜為1條4對對絞電纜;
3)干線電纜的配置,對計算機網路宜按24個信息插座配2對對絞線,或每一個集線器(HUB)或集線器群(HUB群)配4對對絞線;對電話至少每個信息插座配1對對絞線。
3 綜合配置:適用於綜合布線系統中配置標准較高的場合,用光纜和銅芯對絞電纜混合組網。
1)以基本配置的信息插座量作為基礎配置;
2)垂直干線的配置:每48個信息插座宜配2芯光纖,適用於計算機網路;電話或部分計算機網路,選用對絞電纜,按信息插座所需線對的25%配置垂直干線電纜,或按用戶要求進行配置,並考慮適當的備用量;
3)當樓層信息插座較少時,在規定長度的范圍內,可幾層合用HUB,並合並計算光纖芯數,每一樓層計算所得的光纖芯數還應按光纜的標稱容量和實際需要進行選取;
4)如有用戶需要光纖到桌面(FTTD),光纜可經或不經FD直接從BD引至桌面,上述光纖芯數不包括FTTD的應用在內;
5) 樓層之間原則上不敷垂直干線電纜,但在每層的FD可適當預留一些接插件,需要時可臨時布放合適的纜線.
4 配線設備交接硬體的選用,宜符合下列規定:
1) 用於電話的配線設備,宜選用IDC卡接式模塊;
2) 用於計算機網路的配線設,備宜選用RJ45或IDC插接式模塊.
3.0.4 綜合布線系統應能滿足所支持的電話、數據、圖文、圖像等多媒體業務的分級要求,並應選用相應等級的纜線和連接硬體設備。
3.0.5 綜合布線系統的分級和傳輸距離限值應符合表3.0.5所列的規定;
表3.0.5 系統分級和傳輸距離限值

註:①100m的注的信道長度中包括10m軟電纜長度;分配給接插軟線或跳線、工作區和設備連接用軟電纜,其中工作區電纜和設備電纜的總電氣長度不超過7.5m(指電氣長度7.5m,相當於物理長度5m)。
②3000m是標准范圍規定的極限,不是介質極限。
③信道長度超過100m時,應核對具體的應用標准.
3.0.6 綜合布線系統的組網和各段纜線的長度限值應符合圖3.0.6所示的規定:

3.0.7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選用的電纜、光纜、各種連接電纜、跳線,以及配線設備等所有硬體設施,均應符合《大樓通信綜合布線系統》YD/T926.1-3和《數字通信用對絞/星絞對稱電纜》YD/T838.1-4標準的各項規定。
3.0.8 綜合布線系統宜設置中文顯示的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人工登錄與綜合布線系統相當的硬體設施的工作狀態信息包括:設備和纜線的用途,使用部門,組成區域網的拓撲結構,傳輸信息速率,終端設備配置狀況,佔用硬體編號,色標,鏈路的功能和各項主要特徵參數,鏈路的完好狀況,故障記錄等內容。還應登錄設備位置和纜線走向等內容。
3.0.9 在系統設計時,所選的配線電纜、連接硬體、跳線、連接線等類別必須相一致。如採用屏蔽系統時,則全系統必須都按屏蔽設計。
3.0.10 系統設計應根據不同對象採用不同的處理方式並宜符合下規定:
1 對於使用功能比較明確的專業性建築物,信息插座的布置可按實際需要確定,其中辦公用房部分按普通辦公樓的要求布置,機房部分按近、遠期分別處理,近期機房按實際需要布置,遠期機房的水平電纜可暫不布線,將需要的容量預留在FD內,待確定使用對象後進行二次裝修時再行布線。
2 對於機關或企事業單位的普通辦公樓,信息插座的配置宜按本規范第3.0.3條和第5.0.1條的規定辦理。
3 對於房地產部門開發的寫字樓、綜合樓等商用建築物,由於其出售或租賃對象的不確定和流動等因素,宜採用開放辦公室綜合布線結構,並符合下列規定:
1)採用多用戶信息插座時,多用戶插座宜安裝在牆面或柱子等固定結構上,每一多用戶插座包括適當的備用量在內,最多包含12個信息插座;各段纜線長度應符合表3.0.10的規定。
表3.0.10 各段纜線長度限值

注;各段纜線長度也可按下式計算:
C=(102-H)/1.2
W=C-7≤20
式中 C=W+D—工作區電纜交接間跳線和設備電纜的長度總和;
W—工作區電纜的最大長度;
H—水平布線電纜的長度。
2)採用集合點時,集合點宜安裝在離FD不小於15m的牆面或柱子等固定結構上.集合點是水平電纜的轉接點,不設跳線,也不接有源設備;同一個水平電纜路由不允許超過一個集合點(CP)或同時存在轉接點(TP);從集合點引出的水平電纜必須終接於工作區的信息插座或多用戶信息插座上。
3)在上述兩種方案都難以實施,且房屋有計劃推遲由用戶入住前進行二次裝修時,綜合布線系統工程也可與之同步實施。
4 對於具有電磁干擾環境的場合,系統設計應符合國家的相關標准要求。
3.0.11 綜合布線系統與外部通信網連接時,應符合相應的接入網標准。
4 系統指標
4.0.1 綜合布線系統鏈路傳輸的最大衰減限值,包括配線電纜和兩端的連接硬體、跳線在內,應符合表4.0.1的規定。
表4.0.1 鏈路傳輸的最大衰減限值

註:1 要求將各點連成曲線後,測試的曲線全部應在標准曲線的限值范圍之內,
2 測量衰減時,如包括鏈路兩端的設備電纜和工作區電纜在內,應扣除設備電纜和工作區電纜的衰減。
4.0.2 綜合布線系統任意兩線以之間的近端串音衰減限值,包括配線電纜和兩端的連接硬體、跳線、設備和工作區連接電纜在內(但不包括設備連接器),應符合表4.0.2的規定。
表4.0.2 線對間最小近端串音衰減限值

注:1 所有其他音源的雜訊應比全部應用頻率的串音雜訊低10dB。
2 在主幹電纜中,最壞線對的近端串音衰減值,應以功率和來衡量。
3 橋接分岔或多組合電纜,以及連接到多重信息插座的電纜,任一對稱電纜單元之間的近端串音衰減至少要比單一組合的4對電纜的近端串音衰減提高一個數值△
△=6dB+10lg(n+1)dB
式中 n—— 電纜中相鄰的對稱電纜單元數。
4.0.3 綜合布線系統中任一電纜介面處的回波損耗限值,應符合表4.0.3的規定。
表4.0.3 電纜介面處最小回波損耗限值

4.0.4 綜合布線系統鏈路衰減與近端串音衰減的比率(ACR),應符合表4.0.4的規定(對於A、B、C級鏈路,其ACR值可由本規范表4.0.2和表4.0.1給出的值相減得出)。
表4.0.4 最小ACR限值

註:ACR(dB)=aN(dB)-a(dB)
式中aN— 任意兩線對間的近端串音衰減值;
a— 鏈路傳輸的衰減值.
4.0.5 綜合布線系統線對的直流環路電阻限值,當系統分級和傳輸距離在本規范3.0.5條規定的情況下,應符合表4.0.5的規定。
表4.0.5 直流環路電阻限值

4.0.6 綜合布線系統線對的傳播時延限值,應符合表4.0.6的規定。
表4.0.6 最大傳播時延限值

注:配線(水平)子系統中的最大傳播時延不得超過1μs.
4.0.7 綜合布線系統光纜波長窗口的各項參數,應符合表4.0.7的規定.
表4.0.7 光纜波長窗口參數

注:1 多模光纖:芯線標稱直徑為62.5/125μm或50/125μm;並應符合《通信用多模光纖系列》GB/T12357規定的A1b或A1a光纖;
850nm波長時最大衰減為3.5dB/km(20℃ );最小模式帶寬為200MHzkm(20℃ );
1300nm波長時最大衰減為1dB/km(20℃ );最小模式帶寬為500MHzkm(20℃ );
2 單模光纖:芯線應符合《通信用單模光纖系列》GB/T9771標準的B1.1類光纖;
1300nm和1550nm波長時最大衰減為1dB/km,截止波長應小於1280nm.1310nm時色散應時色散應≤6PS/km•nm;15550時色散應≤20PS/km•nm.
3 光纖連接硬體,最大衰減0.5dB;最小回波損耗:多模20dB,單模26dB.
4.0.8 綜合布線系統的光纜布線鏈路,在本規范4.0.7條規定各項參數的條件下的衰減限值,應符合表4.0.8的規定.
表4.0.8 光纜布線鏈路的最大衰減限值

注:表中規定的鏈路長度,是在採用符合本規范4.0.7條規定的光纜和光纖連接硬體的條件下,允許的最大衰減。
4.0.9 綜合布線系統多模光纖鏈路的最小光學模式帶寬,應符合表4.0.9的規定。
表4.0.9 多模光纜布線鏈路的最小模式帶寬

4.0.10 綜合布線系統光纜布線鏈路任一介面的光回波損耗限值,應符合表4.0.10的規定.
表4.0.10 最小的光回波損耗限值

4.0.11 綜合布線系統的纜線與設備之間的相互連接應注意阻抗匹配和平衡與不平衡的轉換適配。特性阻抗應符合100Ω標准,
在頻率大於1MHz時偏差值應為± 15Ω。
5 工作區
5.0.1 一個獨立的需要設置終端設備的區域宜劃分為一個工作區。工作區應由配線(水平)布線系統的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終端設備處的連接電纜及適配器組成。一個工作區的服務面積可按5-10m2 估算,或按不同的應用場合調整面積的大小。
每個工作區信息插座的數量應按本規范3.0.3條規定配置。
5.0.2 工作區適配器的選用宜符合下列規定:
1 設備的連接插座應與連接電纜的插頭匹配,不同的插座與插頭應加裝適配器;
2 當開通ISDN業務時,應採用網路終端或終端適配器;
3 在連接使用不同信號的數模轉換或數據速率轉換等相應的裝置時,宜採用適配器;
4 對於不同網路規程的兼容性,可採用協議轉換適配器;
5 各種不同的終端設備或適配器均安裝在信息插座之外,工作區的適當位置。
6 配線子系統
6.0.1 配線子系統應由工作區的信息插座、信息插座至樓層配線設備(FD)的配線電纜或光纜、樓層配線設備和跳線等組成。
6.0.2 配線子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根據工程提出的近期和遠期的終端設備要求;
2 每層需要安裝的信息插座的數量及其位置;
3 終端將來可能產生移動、修改和重新安排的預測情況;
4 一次性建設或分期建設的方案。
6.0.3 配線子系統應採用4對對絞電纜,在需要時也可採用光纜,配線子系統根據整個綜合布線系統的要求,應在交接間或設備間的配線設備上進行連接。配線子系統的配線電纜或光纜長度不應超過90m。在能保證鏈路性能時,水平光纜距離可適當加長。
6.0.4 配線電纜可選用普通的綜合布線銅芯對絞電纜,在必要時應選用阻燃、低煙、低毒等電纜。
6.0.5 信息插座應採用8位模塊式通用插座或光纜插座。
6.0.6 配電設備交叉連接的跳線應選用綜合布線專用的插接軟跳線,在電話應用時也可選用雙芯跳線。
6.0.7 1條4對對絞電纜應全部固定終接在1個信息插座上。
7 干線子系統
7.0.1 干線子系統應由設備間的建築物配線設備(BD)和跳線以及設備間至各樓層交接間的干線電纜組成。
7.0.2 干線子系統所需要的電纜總對數和光纖芯數,其容量可按本規范3.0.3條的要求確定。對數據應用應採用光纜或5類對絞電纜,對絞電纜的長度不應超過90m,對電話應用可採用3類對絞電纜。
7.0.3 干線子系統應選擇干線電纜較短,安全和經濟的路由,且宜選擇帶門的封閉型綜合布線專用的通道敷設干線電纜,也可與弱電豎井合用。
7.0.4 干線電纜宜採用點對點端接,也可採用分支遞減端接。
7.0.5 如果設備間與計算機機房和交換機房處於不同的地點,而且需要將話音電纜連至交換機房,數據電纜連至計算機房,則宜在設計中選取不同的干線電纜或干線電纜的不同部分來分別滿足話音和數據的需要。當需要時,也可採用光纜系統予以滿足。
7.0.6 纜線不應布放在電梯、供水、供氣、供暖、強電等豎井中。
7.0.7 設備間配線設備的跳線應符合本規范6.0.6條的規定。
8 設備間
8.0.1 設備間是在每一幢大樓的適當地點設置電信設備和計算機網路設備,以及建築物配線設備,進行網路管理的場所.對於綜合布線工程設計,設備間主要安裝建築物配線設備(BD)。電話、計算機等各種主機設備及引入設備可合裝在一起。
8.0.2 設備間內的所有總配線設備應用色標區別各類用途的配線區。
8.0.3 設備間位置及大小應根據設備的數量、規模、最佳網路中心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
8.0.4 建築物的綜合布線系統與外部通信網連接時,應遵循相應的介面標准,並預留安裝相應接入設備的位置。
9 管理
9.0.1 管理應對設備間、交接間和工作區的配線設備、纜線、信息插座等設施,按一定的模式進行標識和記錄,並宜符合下列規定:
1 規模較大的綜合布線系統宜採用計算機進行管理,簡單的綜合布線系統宜按圖紙資料進行管理,並應做到記錄准確、及時更新、便於查閱;
2 綜合布線的每條電纜、光纜、配線設備、端接點、安裝通道和安裝空間均應給定唯一的標志。標志中可包括名稱、顏色、編號、字元串或其他組合;
3 配線設備、纜線、信息插座等硬體均應設置不易脫落和磨損的標識,並應有詳細的書面記錄和圖紙資料;
4 電纜和光纜的兩端均應標明相同的編號;
5 設備間、交接間的配線設備宜採用統一的色標區別各類用途的配線區。
9.0.2 配線機架應留出適當的空間,供未來擴充之用。
10 建築群子系統
10.0.1 建築群子系統應由連接各建築物之間的綜合布線纜線、建築群配線設備(CD)和跳線等組成。
10.0.2 建築物之間的纜線宜採用地下管道或電纜溝的敷設方式,並應符合相關規范的規定。
10.0.3 建築群干線電纜、光纜、公用網和專用網電纜、光纜(包括天線饋線)進入建築物時,都應設置引入設備,並在適當位置終端轉換為室內電纜、光纜。引入設備還包括必要的保護裝置。引入設備宜單獨設置房間,如條件合適也可與BD或CD合設。引入設備的安裝應符合相當規范的規定。
10.0.4 建築群和建築物的干線電纜、主幹光纜布線的交接不應多於兩次。從樓層配線架(FD)到建築群配線架(CD)之間只應通過一個建築物配線架(BD)。
11 電氣防護、接地及防火
11.0.1 綜合布線區域內存在的電磁干擾場強大於3V/m時,應採取防護措施。
11.0.2 綜合布線電纜與附近可能產生高電平電磁干擾的電動機、電力變壓器等電氣設備之間應保持必要的間距。
綜合布線電纜與電力電纜的間距應符合表11.0.2-1的規定。
表11.0.2-1 綜合布線電纜與電力電纜的間距

注:1 當380V電力電纜<2KV•A,雙方都在接地的線槽中,且平行長度≤10m時,最小間距可以是10mm.
2 電話用戶存在振鈴電流時,不能與計算機網路在同一根對絞電纜中一起運用.
3 雙方都在接地的線槽中,系指兩個不同的線槽,也可在同一線槽中用金屬板隔開.
牆上敷設的綜合布線電纜、光纜及管線與其他管線的間距應符合表11.0.2-2的規定。
表11.0.2-2 牆上敷設的綜合布線電纜、光纜及管線與其他管線的間距

註:如牆壁電纜敷設高度超過6000mm時,與避雷引下線的交叉凈距應按下式計算:
S≥0.05L
式中S— 交叉凈距(mm)
L—交叉處避雷引下線距地面的高度(mm)。
11.0.3 合布線系統應根據環境條件選用相應的纜線和配線設備,或採取防護措施,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當綜合布線區域內存在的干擾低於上述規定時,宜採用非屏蔽纜線和非屏蔽配線設備進行布線。
2 當綜合布線區域內存在的干擾高於上述規定時,或用戶對電磁兼容性有較高要求時,宜採用屏蔽纜線和屏蔽配線設備進行布線,也可採用光纜系統。
3 當綜合布線路由上存在干擾源,且不能滿足最小凈距要求時,宜採用金屬管線進行屏蔽。
11.0.4 綜合布線系統採用屏蔽措施時,必須有良好的接地系統,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 保護地線的接地電阻值,單獨設置接地體時,不應大於4Ω,採用聯合接地體時,不應大於1Ω。
2 採用屏蔽布線系統時,所有屏蔽層應保持連續性。
3 採用屏蔽布線系統時,屏蔽層的配線設備(FD或BD)端必須良好接地,用戶(終端設備)端視具體情況宜接地,兩端的接地應連接至同一接地體。若接地系統中存在兩個不同的接地體時,其接地電位差不應大於1Vr.m.s。
11.0.5 採用屏蔽布線系統時,每一樓層的配線櫃都應採用適當截面的銅導線單獨布線至接地體,也可採用豎井內集中用銅排或粗銅線引到接地體,導線或銅導體的截面應符合標准,接地導線應接成樹狀結構的接地網,避免構成直流環路。
11.0.6 綜合布線的電纜採用金屬槽道或鋼管敷設時,槽道或鋼 管應保持連續的電氣連接,並在兩端應有良好的接地
11.0.7 干線電纜的位置應盡可能位於建築物的中心位置。
11.0.8 當電纜從建築物外面進入建築物時,電纜的金屬護套或光纜的金屬件均應有良好的接地。
11.0.9 當電纜從建築物外面進入建築物時,應採用過壓、過流保護措施,並符合相當規定。
11.0.10 綜合布線系統有源設備的正極或外殼,與配線設備的機架應絕緣,並用單獨導線引至接地匯流排、與配線設備、電纜屏蔽層等接地,宜採用聯合接地方式。
11.0.11 根據建築物的防火等級和對材料的耐火要求,綜合布線應採取相應的措施,在易燃的區域和大樓豎井內布放電纜或光纜,應採用阻燃的電纜和光纜;在大型公共場所宜採用阻燃、低煙、低毒的電纜或光纜;相鄰的設備間或交接間應採用阻燃型配線設備。
12 安裝工藝要求
12.1 一般規定
12.1.1 本章適用於新建、擴建建築與建築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的安裝工藝要求,對改建工程可按本章的有關規定執行。
12.2 設備間
12.1.1 設備間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設備間宜處於干線子系統的中間位置;
2 設備間宜盡可能靠近建築物電纜引入區和網路介面;
3 設備間的位置宜便於接地;
4 設備間室溫應保持在10-30℃ 之間,相以濕度應保持20%-80%,並應有良好的通風;
5 設備間內應有足夠的設備安裝空間,其面積最低不應小於10m2 。
12.2.2 設備間應防止有害氣體(如SO2,H2S,NH3,NO2 等)侵入,並應有良好的防塵措施,塵埃含量限值宜符合表12.2.2的規定。
表12.2.2 塵埃限值

注:灰塵粒子應是不導電的,非鐵磁性和非腐蝕性的。
12.2.3 在地震區的區域內,設備安裝應按規定進行抗震加固,並符合《通信設備安裝抗震設計規范》YD5059-98的相應規定。
12.2.4 設備安裝宜符合下列規定:
1 機架或機櫃前面的凈空不應小於800mm,後面的凈空不應小於600mm;
2 壁掛式配線設備底部離地面的高度不宜小於300mm;
3 在設備間安裝其他設備時,設備周圍的凈空要求,按該設備的相關規范執行。
12.2.5 設備間應提供不少於兩個220V、10A帶保護接地的單相電源插座。
12.2.6 設備間的安裝工藝要求除上述規定外,應滿足《電信專用房屋設計規范》YD5003-94中有關配線設備的規定,如果安裝電信設備或其他應用設備時,應符合相應的設計規定。
12.3 交換間
12.3.1 交接間的數目,應從所服務的樓層范圍來考慮。如果配線電纜長度都在90m范圍以內時,宜設置一個交接間,當超出這一范圍時,可設兩個或多個交接間,並相應地在交接間內或緊鄰處設置干線通道.
12.3.2 交接間的面積不應小5m2 ,於如覆蓋的信息插座超過200個時,應適當增加面積.
12.3.3 交接間的設備安裝和電源要求,應符合本規范12.2.4和12.2.5的相關規定.
12.3.4 交接間應有良好的通風,安裝有源設備時,室溫宜保持在10-30℃ ,相以濕度宜保持在20%-80%.
12.4 電纜
12.4.1 配線子系統電纜宜穿管或沿金屬電纜橋架敷設,當電纜在地板下布放時,應根據環境條件選用地板下線槽布線、網路地板布線、高架(活動)地板布線、地板下管道布線等安裝方式。
12.4.2 干線子系統垂直通道有電纜孔、管道、電源豎井等三種方式可供選擇,宜採用電纜豎井方式,水平通道可選擇預埋暗管或電纜橋架方式。
12.4.3 管內穿放大對數電纜時,直線管路的管徑利用率應為50%-60%,彎管路的管徑利用率應為40%-50%,管內穿放4對對絞電纜時,截面利用率應為25%-30%。線槽的截面利用率不應超過50%。
12.5 工作區
12.5.1 工作區信息插座的安裝宜符合下列規定:
1 安裝在地面上的信息插座應採用防水和抗壓的接線盒;
2 安裝在牆面或柱子上的信息插座底部離地面的高度宜為300mm;
3 安裝在牆面或柱子上的多用戶信息插座模塊,或集合點配線模塊,底部離地面的高度宜為300mm。
12.5.2 工作區的電源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每1個工作區至少應配置1個220V交流電源插座;
2 工作區的電源插座應選用帶保護接地的單相電源插座,保護接地與零線應嚴格分開。

Ⅵ 國家對區域網設置有關規定

網路重新聯接的能力
網路終端設備在遇到斷電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與家庭網路斷開等問題後,應有重新恢復與家庭網路連接的能力。網路重新連接的時間最長不超過T6214。
註:T6214 由製造商提供相應數據。 5.2.5 自描述的能力
網路終端設備應具有向家庭網路中其它網路終端設備描述自身功能以及服務內容的能力。每一種型號的網路終端設備由製造商配備一個描述文件,以數據文件形式提供給使用者,做安裝設置使用。家庭網路中其它網路終端設備應具有理解該描述內容的能力,並遵循SJ/T 11317-2005規定。
附錄A為設備描述文件的一個示例。 5.2.6 網路會話的能力
網路終端設備應具有與家庭網路中其它網路終端設備建立會話的能力。在系統正常情況下至少保持基本會話。多個廠家的多種網路終端設備的會話應採用統一的格式規范。網路終端設備能夠通過網路接收來自其它網路終端設備的輸入信息或者通過網路將自身的信息傳送出去。
具體要求參考附錄 A。 5.2.7 網路終端設備響應時間
對網路終端設備提出服務請求的發起者有兩類:相關設備和用戶。本標准對設備之間的響應時間以及人機交互過程中的響應時間不做規定,本款規定的響應時間為網路終端設備通信部件接收到操作命令開始,執行完該命令並將執行結果反饋給通信部件為止,應在T6217時間內完成。
註:T6217 由製造商提供相應數據。
5.2.8 網路終端設備正確響應率
網路終端設備正確響應率 ≥R6218。 R6218 由具體產品規范規定。 5.2.9 存儲性能
網路終端存儲要求如下:
網路終端設備應具有存儲數據的能力,存儲的信息可以根據需要修改,有斷電記憶能力。包括基本存儲性能、擴展存儲性能。
a) 基本存儲信息:網路終端設備ID號、網路地址等一些基本信息,基本存儲信息是在網路終端設備運行時所必須的信息;
b) 擴展存儲信息:網路終端設備的運行信息和參數等一些運行信息,擴展存儲信息時是在網路終端設備運行時的補充信息,不是必要信息。
5.2.10 無故障運行
由終端設備產品規范規定。
5.3 安全性和電磁兼容性要求
網路終端設備不應因為其增加通信模塊和網路功能,而使其安全性能和電磁兼容性能降低到對應國家標准要求以下:
a) 控制終端、分離的通信模塊、信息技術設備應滿足:GB 4943-2001,GB 9254-1998, GB/T 17618
-1998,GB 17625.1-2003,GB 17625.2-1999的要求;
b) 家用及類似用途電器產品應滿足:GB 4706系列標准,GB 4343.1-2003,GB 4343.2-1999,
GB17625.1-2003,GB17625.2-1999的要求; c) 照明設備應滿足:GB 7000系列標准,GB 17743-1999,GB/T 18595-2001,GB 17625.1-2003,
GB 17625.2-1999的要求;
d) 音視頻設備應滿足:GB 8898-2001, GB 13837-2003, GB/T 9383-1999,GB 17625.1-2003,
GB 17625.2-1999的要求。

7
5.4 結構與設計要求 5.4.1 一般要求
網路終端設備除具備一般家電的結構要求和材料要求外,還應有其他一些特殊要求。
通信模塊(或通信器件)安裝位置、控制板和通信模塊之間的連接線走線時應避開繼電器、電磁閥等容易產生較大電磁干擾的器件,連接線和接插件要求接觸良好,不松動。
對於需要防水、防潮、防塵處理的終端設備,通信模塊需安裝在模具盒中並進行防水處理。 5.4.2 網路終端設備的結構
網路終端設備的結構主要指通信模塊和電控主板的空間關系。網路終端設備有三種結構:一體化結構、外置式和內置式。三種結構見圖2、圖3、圖4。
家庭網路
家電
電氣控制主板

圖1 網路終端設備一體化結構

圖2 網路終端設備內置式結構

圖3 網路終端設備外置式結構

5.4.3 網路通信模塊與終端設備之間硬體介面要求 5.4.4.1 網路終端設備與內置通信模塊之間的硬體介面
通信模塊和終端設備(根據設備類型的不同可以是顯示板或主控板)之間採用四線制連接,分別為TX、RX、地、電源,如圖5所示。其中,使用的模塊電壓、模塊電流、信號接收電平、發送電平及介面方式應在網路終端設備及通信模塊上給予明確標識。

Ⅶ 網路怎麼設置啊

---------------------------
16:14 下午 2008-2-26 校園網的共享上網一般是不需要撥號的,所以不用新建連接。

你接上網線了,如果是學校沒有開通你的網線另一頭的網路介面,也是末用滴,系統一樣提示網路電纜被扒除。

聯系下學校,按照學校的規定設置!而且一般是收費的吧,很少見學校上網不要錢,所以你不要在自己折騰了,呵呵。

---------------------------
先和你們負責校園網的網路中心聯系吧,否則你是上不了的。

"它提示的是網路電纜被扒除"----你接上網線了,可能是學校沒有開通你的網線另一頭的網路介面。

一般來說,為便於校園網路統一管理,規范上網,網內所有計算機均固定IP地址,且與客戶端MAC地址綁定,為此請您務必注意按照以步驟設置您的計算機。

相關網路設置(IP地址:
分配給您的IP:如 192.168.0.123
網掩碼:如 255.255.0.0
默認網關:如 10.10.50.254
首選DNS伺服器:如 10.10.50.254
備用DNS伺服器:空)

一、右鍵單擊桌面「網上領居」,選擇快捷菜單中的「屬性」並單擊。

二、雙擊打開「本地連接」。

三、單擊「屬性」按鈕。

四、雙擊打開「Internet 協議 (TCP/IP)」。

五、選擇「使用下面的IP地址(S)」,分別填入正確的:IP地址、子網掩碼、默認網關及首選DNS伺服器。您可以單擊此處查看您所分配到的IP地址(台式機用戶請查閱這里)或按照您的姓名或IP查找自己的帳號:

輸入姓名或IP
按照上述步驟設置好以後請「確定」所有操作。

再次提醒:您的IP與MAC地址任何一項有變化,都將導致您無法上外網(例如:您的計算機更換了新的網卡,即您的MAC地址改變),這時候,您必須與網路管理員聯系!

Ⅷ 如何設置網路連接寬頻和多台列印機

第一步:將列印機連接至主機,打開列印機電源,通過主機的「控制面板」進入到「列印機和傳真」文件夾,在空白處單擊滑鼠右鍵,選擇「添加列印機」命令,打開添加列印機向導窗口。選擇「連接到此計算機的本地列印機」,並勾選「自動檢測並安裝即插即用的列印機」復選框。
第二步:此時主機將會進行新列印機的檢測,很快便會發現已經連接好的列印機,根據提示將列印機附帶的驅動程序光碟放入光碟機中,安裝好列印機的驅動程序後,在「列印機和傳真」文件夾內便會出現該列印機的圖標了。
第三步:在新安裝的列印機圖標上單擊滑鼠右鍵,選擇「共享」命令,打開列印機的屬性對話框,切換至「共享」選項卡,選擇「共享這台列印機」,並在「共享名」輸入框中填入需要共享的名稱,例如CompaqIJ,單擊「確定」按鈕即可完成共享的設定。
提示:如果希望區域網內其他版本的操作系統在共享主機列印機時不再需要費力地查找驅動程序,我們可以在主機上預先將這些不同版本選擇操作系統對應的驅動程序安裝好,只要單擊「其他驅動程序」按鈕,選擇相應的操作系統版本,單擊「確定」後即可進行安裝了。
2.配置網路協議
為了讓列印機的共享能夠順暢,我們必須在主機和客戶機上都安裝「文件和列印機的共享協議」。
右擊桌面上的「網上鄰居」,選擇「屬性」命令,進入到「網路連接」文件夾,在「本地連接」圖標上點擊滑鼠右鍵,選擇「屬性」命令,如果在「常規」選項卡的「此連接使用下列項目」列表中沒有找到「Microsoft網路的文件和列印機共享」,則需要單擊「安裝」按鈕,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服務」,然後點擊「添加」,在「選擇網路服務」窗口中選擇「文件和列印機共享」,最後單擊「確定」按鈕即可完成。
3.客戶機的安裝與配置
現在,主機上的工作我們已經全部完成,下面就要對需要共享列印機的客戶機進行配置了。我們假設客戶機也是Windows XP操作系統。在網路中每台想使用共享列印機的電腦都必須安裝列印驅動程序。
第一步:單擊「開始→設置→列印機和傳真」,啟動「添加列印機向導」,選擇「網路列印機」選項。
第二步:在「指定列印機」頁面中提供了幾種添加網路列印機的方式。如果你不知道網路列印機的具體路徑,則可以選擇「瀏覽列印機」選擇來查找區域網同一工作組內共享的列印機,已經安裝了列印機的電腦,再選擇列印機後點擊「確定」按鈕;如果已經知道了列印機的網路路徑,則可以使用訪問網路資源的「通用命名規范」(UNC)格式輸入共享列印機的網路路徑,例如「\\james\compaqIJ」(james是主機的用戶名),最後點擊「下一步」。
第三步:這時系統將要你再次輸入列印機名,輸完後,單擊「下一步」按鈕,接著按「完成」按鈕,如果主機設置了共享密碼,這里就要求輸入密碼。最後我們可以看到在客戶機的「列印機和傳真」文件夾內已經出現了共享列印機的圖標,到這兒我們的網路列印機就已經安裝完成了。
4.讓列印機更安全
如果僅僅到此為止的話,區域網內的非法用戶也有可能趁機使用共享列印機,從而造成列印成本的「節節攀升」。為了阻止非法用戶對列印機隨意進行共享,我們有必要通過設置賬號使用許可權來對列印機的使用對象進行限制。通過對安裝在主機上的列印機進行安全屬性設置,指定只有合法賬號才能使用共享列印機。
第一步:在主機的「列印機和傳真」文件夾中,用滑鼠右鍵單擊其中的共享列印機圖標,從右鍵菜單中選擇「屬性」選項,在接著打開的共享列印機屬性設置框中,切換「安全」選項卡。
第二步:在其後打開的選項設置頁面中,將「名稱」列表處的「everyone」選中,並將對應「許可權」列表處的「列印」選擇為「拒絕」,這樣任何用戶都不能隨意訪問共享列印機了。
第三步:接著再單擊「添加」按鈕,將可以使用共享列印機的合法賬號導入到「名稱」列表中,再將導入的合法賬號選中,並將對應的列印許可權選擇為「允許」即可。
重復第三步即可將其他需要使用共享列印機的合法賬號全部導入進來,並依次將它們的列印許可權設置為「允許」,最後再單擊「確定」按鈕即可。

Ⅸ 如何規范公司網路管理

為了有效、充分發揮和利用公司網路資源,保障公司網路系統正常、安全、可靠地運行,保證公司日常辦公的順利進行,規范公司網路建設工作,建立信息網路系統,發揮計算機網路的作用,提高辦公效率,改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特製定本制度: 一,機房管理 1機房的日常管理、維護工作由信息工程部人員專職負責。 2機房內各種設備的技術檔案,由信息工程部人員妥善保管。 3機房需保持環境清潔衛生,設備整齊有序。由信息工程部人員每周對設備進行一次維護保養。 4未經信息工程部人員許可,非機房工作人員不得隨意進出機房。 5 為保證機房設備運轉,未經信息工程部人員允許,不得改動或移動機房內的電源、機櫃、伺服器、交換機、收發器、雙絞線等。 6未經信息工程部人員授權,嚴禁他人開關、操作伺服器、交換機等各種網路設備。 7未經信息工程部人員批准,不能帶外來人員參觀機房設備,禁止在伺服器上演示、查詢信息,收、發E-mail等。 二,電腦辦公網路管理 1 電腦及其配件的購置、維修、使用 1.1部門需要購買計算機及其備品配件的,先由申請部門的主管填寫請購單,相應的配置型號由信息工程部審核後報公司采購部購買。 1.2電腦及外設需外出維修的,必須填寫申請單經管理部經理同意方可,如設備未出保修期,請申請報修的部門同時提供產品保修證書。 1.3電腦安裝調試正常使用後,各部門必須指定專人負責電腦及其外設,並由信息工程部人員備案。 1.4各部門人員均不得擅自拆裝電腦、外設和更換部件,確實需要打開機箱的,應通知信息工程部人員進行處理。 1.5嚴禁任何部門和個人上班期間使用公司電腦、網路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如打游戲、下載等,信息工程部人員每周抽查一次,並將檢查結果報管理部經理。 1.6各部門的電腦使用者負責自己電腦及外設的清潔工作,信息工程部不定期檢查,檢查結果報管理部經理。 1.7部門人員調動或離職,部門主管應通知信息工程部對離職人員的電腦進行檢查登記、備案,信息工程部有權回收閑置的計算機重新分配,避免重復購買。 1.8如因工作需要為中層領導購買筆記本等高檔計算機設備,需填寫申請單並報公司總經理批准。 2 公司網路的接入、使用、維護 2.1公司內外網路的建設由信息工程部統一規劃。禁止任何部門擅自連接網線。 2.2公司的區域網對全公司開放,由信息工程部負責公司區域網的連通和許可權設置。 2.3為保證工作效率和公司網路的安全,公司的互聯網,各部門主管可以開通,其餘人員如有工作需要上網的,需填寫申請單經過部門主管簽字同意後方可開通互聯網許可權。 2.4確有需要查詢或下載資料的部門,也可由信息工程部在一天內給予協助辦理。 2.5對現有互聯網用戶,信息工程部將不定期檢查上網記錄,如其一個月的上網記錄中半數的網站與其工作無關,將禁止其使用互聯網。 2.6對於接入互聯網的用戶,禁止工作時間瀏覽與工作無關的網站,禁止在任何時間瀏覽不健康的網站,禁止下載、安裝具有破壞性的程序或代碼。 2.7嚴禁使用公司網路搞迷信和邪教活動,禁止將公司保密信息上網傳播。 2.8禁止利用互聯網路進行國家法律法規所禁止的各項內容。 2.9網路出現故障,及時報信息工程部處理。嚴禁任何部門和個人擅自更改IP地址。 2.10禁止任何人擅自修改機器設置和更改上網埠。 2.11禁止外來人員未經許可使用公司電腦、網路。 3計算機軟體的購置、安裝、維護 3.1計算機的操作系統,必須由信息工程部統一安裝。 3.2應用軟體的安裝(除應用軟體公司上門安裝除外),需由使用部門申報信息工程部,禁止各部門擅自安裝應用軟體。 3.3禁止任何部門在計算機中安裝娛樂性的軟體和游戲軟體。 3.4禁止任何部門和個人安裝、傳播染有病毒的軟體和文件。 3.5 禁止任何人在計算機上安裝黑客軟體和利用黑客程序對他人的計算機和伺服器進行攻擊、破壞。 3.6需購買軟體或升級現有信息系統的必須填寫申請報管理部經理或總經理審批後由信息工程部根據其實際工作情況編報軟體購置計劃。並負責對軟體安裝、測試。 3.7對於公司購買的軟體和隨機附帶的驅動程序光碟,由信息工程部統一管理。 三,電腦外設、列印機及耗材管理 1列印機等設備的使用與維護 1.1 列印機按照區域劃分使用,正常使用情況下,只可使用本部門或由信息工程部指定的列印機。 1.2 計算機、列印機等設備出現故障,應及時通知信息工程部進行處理,禁止擅自拆卸設備。 1.3因人為原因造成的設備故障,必須出具故障報告,指明直接責任人。 1.4需更換或者報廢的計算機、列印機,由使用部門主管填寫更換或報廢申請,經副總簽字確認後交信息工程部,經確認屬實後,由信息工程部統一處理。 2耗材的領用、回收、處理 2.1領用計算機耗材時,必須把舊耗材交五金倉庫統一處理,以舊換新,禁止隨意丟棄廢舊耗材,污染環境。 2.2各部門領用計算機耗材需由指定人員負責。 2.3需要將重要資料刻成光碟存放的,報信息工程部負責執行,信息工程部對光碟的使用有監督權。 四,信息的安全保密 1.涉及公司秘密的信息、違反黨紀國法的信息、有損公司利益和形象的信息、個人隱私的信息、色情信息、有礙社會治安的信息等,均不得在公司內部辦公網路中存儲、處理、傳遞。 2. 未經信息工程部人員同意,各部門不得允許非本部門人員利用本部門電腦訪問公司網路,查詢公司資料。 3. 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盜用其他部門帳號、密碼、IP地址。 4.其他的信息保密工作執行公司相關保密制度中的規定。

電腦網路設置與無線網路設置要求不匹配、怎麼辦怎麼辦、

電腦網路設置與無線網路設置要求不匹配,出現這種問題,是因為剛剛修改電腦的設置,無線網路還沒有反應過來,所以導致不匹配,刪掉網路重連即可,具體的解決步驟如下:

1、點擊桌面左下角的帶有Windows圖標的【開始】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