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導航、定位、授時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地位系統,當今世界公認的三大定位系統分別是什麼
GPS定位系統:目前覆蓋最廣、應用范圍最大的定位系統。
全球定位系統(GPS)是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陸海空三軍聯合研製的新一代空間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其主要目的是為陸、海、空三大領域提供實時、 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導航服務,並用於情報收集、核爆監測和應急通訊等一些軍事目的,是美國獨霸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經過20餘年的研究實驗,耗資300億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覆蓋率高達98%的24顆GPS衛星星座布設完成。
格洛納斯定位系統:
格洛納斯(GLONASS),是俄語「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縮寫。該系統最早開發於蘇聯時期,後由俄羅斯繼續該計劃。俄羅斯 1993年開始獨自建立本國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該系統於2007年開始運營,當時只開放俄羅斯境內衛星定位及導航服務。到2009年,其服務范圍已經拓展到全球。該系統主要服務內容包括確定陸地、海上及空中目標的坐標及運動速度信息等。2014年,「格洛納斯」導航系統在軌運行的衛星已達30顆。
北斗導航系統: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繼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是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已認定的供應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部分組成,可在全球范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具短報文通信能力,已經初步具備區域導航、定位和授時能力,定位精度10米,測速精度0.2米/秒,授時精度10納秒。
2. 衛星通信的我國衛星通信的現狀和展望
從1970年4月,自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起,中國通信衛星事業發展已近50年。據憂思科學家聯盟統計截至2020年8月份,全球在軌通信衛星1378顆,其中美國、英國和俄羅斯是國外通信衛星領域的前三強,中國通信衛星數為52顆,與美國相差甚遠。
2019年中國共發射衛星54顆,其中通信衛星12顆,佔比為22.2%,比例快速提升。伴隨低軌寬頻通信衛星系統應用領域不斷成熟、火箭發射能力提升、成本下降,中國低軌寬頻通信衛星市場空間有望快速發展。
中國通信衛星行業——定義及分類
通信衛星是人造衛星的一種,是衛星通信系統的空間部分。作為無線電通信中繼站,通信衛星通過轉發無線電信號,實現衛星通信地球站之間或地球站與航天器之間的無線電通信。
通信衛星可傳輸電話、電報、傳真、數據和電視等信息。一顆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約可覆蓋40%的地球表面,使覆蓋區內的任何地面、海上、空中的通信站能同時相互通信。在赤道上空等間隔分布的3顆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可以實現除兩極部分地區外的全球通信。
——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衛星應用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3. 歐盟推出「安全星座」計劃發展太空互聯網,這項計劃實施起來有哪些難題
歐盟推出「安全星座」計劃發展太空互聯網,這項計劃實施起來有哪些難題?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索尼CSL和JAXA的協作致力於創建低路軌通訊衛星和無人飛行器中間根據光通訊的信息服務,進而完成平流層的通訊。彼此模擬一個構建在千兆乙太網路線上的、具備自由空間光通訊誤碼率的試驗環境。在這類低品質的環境下,一般互聯網技術通訊沒法進行。但測試數據卻以446Mbps的速率,完好無損地被取得成功傳送。這一結果顯示,自由空間的光通訊也是有很有可能完成類似路面信息服務的高品質和快速通訊。
4. 部署全球衛星互聯網系統有何意義
3月2日獲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正在部署一個低軌道通信衛星星座。一期工程將建設54顆衛星,然後建設二期工程實現系統能力平滑過渡,衛星數量最終超過300顆。
——航空航海監視,實現全球飛機、船舶的全周期跟蹤,提供統計數據增值服務,提升全球交通運輸能力的安全可靠性。
5. 學通訊工程好還是網路安全好
我是通信工程專業畢業的
我們學校通信工程專業隸屬於信息工程系(該系有通信工程、計算機、信息與計算機三個專業)
說實話,這個專業課程比較雜,沒有特別的針對性
我們的專業課程包括如下幾大類:
1、電路類:有電路基礎、模擬電路、數字電路
還有由以上3門學科引出的更深一點的課程:如數字信號處理
2、編程類:有C語言、C++、Java、還有一個資料庫(SQL server)
因學校不同,可能還會有C#、.NET、ASP等課程(我們學校這三個語言是計算機專業才學的)
3、通信類:有模擬通信、數字通信、光纖通信等
4、制圖類:這個不是很重要,我們學的是DXP(就是畫電子電路圖用的一個軟體,挺簡單的)
5、網路類:這個應該不同學校學的不一樣,我們學校是H3C公司的網路學院,因此我們學的是H3CNE和H3CSE這兩個課程(主要就是路由器、交換機的配置,還有網路協議和路由協議),別的學校有可能學華為或者思科的設備
6、硬體類:單片機、DSP、嵌入式等(個人認為這些比較難,我們學的都不是很好)
該專業相比於其他專業:電路類、通信類、硬體類是優勢,同時這三門也是該專業最難的三類課程,學的好的話,工作絕對不發愁
考研方向:通信工程專業的考研報名大多是「模擬電路」方向(包括模、數轉換等更深的課程)
工作方向:
1、如果做模電類,只要學得好,工作很好找,而且都是高薪職位,比起那些編程的要強很多,就是這個課程入門較難,學好更難,需要一定的高數基礎(有很多公式,函數和波形圖之類的)
2、如果做硬體類,這方面的工作我不了解,但是學好硬體的前提是有一定的編程基礎(需要能看懂匯編語言,然後C語言是一定要會的,C++和Java掌握其中一個即可)
3、如果做編程類,找工作很容易,但是找到一個好的工作就難了(我覺得做編程沒什麼前途,工資也不高),不過編程要學的話就要學多學精,C、C++、Java、C#、.NET、ASP、Ruby、Python這些都要會,其實編程挺簡單的,學會一門之後,另外幾門其實都差不多,觸類旁通吧,總之我覺得編程是一個信息類學生的基礎,很多課程都需要編程基礎,而單純的以編程為工作的話,我覺得並不是個好選擇,尤其那些二三流的中小軟體公司,去那些地方做程序開發或者測試,真的可以徹徹底底的稱為「IT民工」
4、通信類:這個基本上是去移動聯通基站這種地方,需要一些模電類的基礎,至少要知道工作原理,但是並不像模電類需要那麼深的電路知識,工作的話我也不是很清楚(我主攻的是網路方向)
5、網路類:這個工作主要就是網路工程師(其實和網路管理員差不太多)、還有就是做運營維護(或者叫運營監控),基本就是規劃與維護園區網路(主要是企業區域網,當然也要保證內外網的聯通),具體操作就很多了,比如要配置路由協議,管理路由表,設置各種過濾機制,以及各種應用層的協議,這個其實和編程類差不多,找個工作很容易(有電腦有網路的地方都是需要網管的,不過可不是網吧的那種啊),但是找個好的工作就不容易了(比如一家跨國企業,很看重CEO的能力,但是他卻不會把一個網管看的很重的,即使網路的正常運行對該企業非常重要,老總也不會給一個網管很高的工資的),而去知名的IT行業,人家需要的也不是網管而是研發型技術人員(畢竟一家公司有一兩個網管就夠了),IT類還是產品研發的前途較好(比如思科、華為、H3C等有獨立產品的),而研發就又和編程扯上關系了,所以說編程是基礎
而我畢業後的工作是網路安全(公司是搞防火牆的),學校里學的可以說是基本都用不上,編程我們用Ruby和Python(放心吧,沒有任何一個大學會教你這個的),而網路方面需要的是攻擊類的(網路攻防類),一般學校里會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設網路攻防等課程,而不是傳統的必修課程。我也是工作後自學的。
至於你問通信工程和網路安全哪個好:
傳統上講,網路安全是歸屬於通信工程的,可以說網路安全是通信工程的一個具體方向。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需要,一些學校可能會將某系具體的方向獨立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專業,比如將網路安全單獨開設一門專業。
所以具體選擇哪個,要看你的意願了:
1、如果你並不知道你的興趣是什麼,或者沒有明確的打算以後要做什麼工作,那你可以選擇通信工程,因為學得多,接觸面廣,以後找工作的方向也就選擇性多一些
2、如果你明確的知道以後要做網路類工作,那麼就可以去學獨立的網路安全課程,但是請一定將基本的編程知識和網路基礎知識學好,否則在安全領域會是舉步維艱的
額外說一句,不管是做 IT 還是「硬體」方向,Linux知識是必須具備的,建議你搞一個Linux的系統慢慢用著,先熟悉熟悉,對以後的工作大有幫助!
以上為「學長」親身經歷,你自己考慮吧,加油啊!
6. 為什麼說中國不必追求全球覆蓋的低軌衛星通信星座
低軌道( LEO)衛星系統: 1、低軌道衛星 概念說明: 軌道通信衛星在距地球表面不同高度、但低於地球同步衛星軌道的空間中運行.這時, 由於衛星繞地球旋轉的時間快於地球本身的自轉, 而且地面站又只能在短距離范圍內才能和衛星通信,
7. 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號處理有什麼區別
確切地說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和Information
and
Signal
Processing
兩個的側重點不一樣
前者側重通信的交互,例如0和1怎麼編碼(信道編碼),還有MIMO等,以及通信網路架構,信道模型等等,側重點在於交互,通信,而不在乎這信號的內容到底是什麼,只負責將0~1准確的交付,所以往往還涉及調制,解碼,交織,糾錯等等。大致方向是通信原理的延伸。
後者是著重在信號的處理,在這個方向裡面是不在乎信號時怎麼交互,獲取的,而是得到這個信號之後,該做些什麼處理,例如圖像信號有增強,濾噪,識別,壓縮,編解碼等等,聲音信號也對應的方面,與醫學結合的更加緊密,例如圖像信號,醫學中通過X片拍攝的圖像什麼的往往都需要做一些處理。,根據不同的信號使用不同的處理方式。還有一些變換的研究。使用領域比較廣了,看這個信號是什麼就涉及什麼領域了。大致方向是離散時間信號處理的延伸
所以,打個比方就是這樣的,例如現在的電話網路,前者注重中間的交互(運營商,中移動,中電信,中聯通),而後者重在兩端的處理(終端生產廠中的信源編碼,濾波,均衡)。
呵呵多讀一些IEEE中Communication
Society
和Signal
Processing
Society的文章就知道側重點了。
大概就這些吧,前者是通信的交互,後者是著重在處理上。
前者不管信息代表什麼,只需要准確的交付,只在乎0~1,還要考慮吞吐量,冗餘量等系統層次的東西。
後者需要根據這些信息代表什麼含義,然後通過一定的演算法處理,增強,或者識別或者分類等等。著重在處理,因為有著東西不處理根本沒發看或者聽或者知道其內容。
當然,根據現在的LTE中OFDM,如果使用通信的方式,不同的數字使用不同的頻率,那是沒辦法弄的,但可以使用信號處理的方式進行調制,利用正交性可以節省很多帶寬,呵呵說白點就是一個DFT了。
不過國內很多大學兩者都差不多,學的都差不多,不過有些細微差別吧。
信源編碼處理是放在信息與信號處理,一般在這個大的方向下面會根據處理的信號不同劃分,例如多媒體的兩個:圖像和聲音信號,還有一些生物醫學與圖像的結合。地震信號,弱信號等等。另外一種分類是純信號的研究,而不是區分信號種類,例如檢測,估計,識別等。呵呵當年好像IEEE的SPS總結近十年發展最快的不是移動通信,是深空通信啊,這裡面主要涉及弱信號的檢測了,由於空間距離非常遠,如何檢測是一門大學問。
信道編碼則是通信與信息系統,即調制解調(如何將0~1有效變成合適的信號進行發送以及接收),吞吐量,星座圖,糾錯,帶寬。反正就是更加系統的層次了。
另外一個Society是Shannon的Information
Theory
Society。研究熵的,從熵的角度也可以推導出來很多類似的解決方案。
在通信與信號處理這個大方向上還有一個方向是電磁場與微波信號,這個就是負責天線,射頻的事情了。但老外沒有這個專業,因為人家認為麥克斯韋的五個方程一列,電磁場所有問題就Over了。
不過從國內就業上來說,由於目前運營商比較輕松,收入也比較高,所以很大一部分願意去,從而通信與信息系統的就業會好些。
但對於需要信號處理的地方來說,後者更好,例如圖像圖形大公司(國外很發達的)。國內暫時沒有。
關鍵還是要看興趣吧,如果喜歡通信就是交互,如果喜歡處理,則是後者。
或者說如果
通信原理
理解深刻(不是考試成績好),選前者。
如果
離散時間信號處理
理解深刻(不是考試成績好),選後者。比如一張
芙蓉姐姐的照片可以經過若干步處理,最後變成美女
8. 五一假期首日我國又成功送衛星上天,這顆衛星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這個衛星主要的任務是進行國土資源的拍照和審查,給我們傳達更加專業的信息,讓我們對我們國家的國土資源進行全面的規劃和總結
9. 通信工程和信息安全(網路安全)哪個就業比較好求高人指點迷津,不勝感激……
我是信息工程學院的畢業生,現在已經工作了。所以我認為我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就業好與壞從兩方面說,一是就業難易度,另一點是就業後的工作內容。就IT行業來說,目前網路安全的薪資水平要高於通信工程(我個人的體會,事實不一定。)而且網路安全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逐漸的增加。但是網路安全對比通信工程來說就業面要窄了很多。也就是說選擇面要小(如果你要從事本專業行業。)。
通信工程的應屆生(211除外)大多在剛就業時乾的都是基礎工作,比如綜合布線。或者設計助理。而網路安全專業的應屆生就可以找到中級的工程師職位啦(當然你的基礎要好)薪資水平對比通信工程來說也要高出很多。
總結起來:通信的好就業(就業面廣),基層工作,工資待遇一般。
網路安全就業面窄(相對來說),工資待遇較好,工作內容視個人情況而定。
PS:打字好累,望採納、
10. 中國啟動「鴻雁」全球衛星通信星座系統建設有何目的
近日,從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獲悉,該院已啟動由數百顆低軌衛星組成的「鴻雁」全球衛星通信星座系統建設,今年將發射首顆衛星。
此外,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自2015年8月起,已開始著手建設「16+4+4+x」的0.5米級高解析度商業遙感衛星系統,為全球用戶提供高解析度遙感數據服務和系統解決方案,未來將提供高解析度的圖像數據服務。同時,該院還正加速建設可重復使用空間科學試驗平台,助力農業、微生物產業、制葯、新材料等多個產業取得新突破。
成立於1968年2月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是中國最早從事衛星研製的高科技單位,也是中國目前最具實力的空間技術及其產品主要研製基地。50年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致力於空間技術開發、航天器研製、航天技術應用等業務,已發展成為中國空間事業的主力軍,代表了航天高端裝備製造領域的最高水平。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表示,近年來,該院不斷推動航天技術、資源和能力向社會開放以及應用轉化,傳統航天和商業航天協調發展,持續打造良好的商業航天產業創新生態,有力推動了中國的航天強國發展進程。
來源:澎湃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