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手機未來將會發展成什麼樣
通信技術是近年來發展最迅速的技術之一,尤其是手機的出現與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手機發展的下一次浪潮會在什麼時候?今後20年內,手機的功能和外形將發生什麼變化,會怎樣影響人們的生活呢?今天,我們為讀者介紹手機發展的前景,或許未來通訊功能只是手機的多種功能之一,而手機的更多潛力正等著我們來挖掘。 跨網路對講手機這種手機,允許手機用戶和使用其他運營商網路的用戶實現「即按即說」通話。「即按即說」可以讓手機實現對講機的功能。呼叫者可從他的夥伴群里選擇通話對象,然後按一個按鈕就立即開始通話。 MP3播放機手機未來每一款手機都將擁有如同MP3播放機一樣的音樂播放功能。這種手機將可以支持擴展存儲卡甚至內置微型硬碟,音樂播放器將會裝入幾乎每一款新品手機當中。專門面向手機的移動存儲卡的存儲容量將達到GB級,而第一款可以置於手機內部的迷你硬碟的容量則可以達到4GB。游戲機手機未來的手機將提供全新的游戲內容。與現有的手機游戲不同,未來的手機游戲將是聯網的,並利用GPS裝置和手機內置的相機把手機用戶所處的真實環境融入到游戲當中去,將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完美地結合到一起。在「增強現實」技術的幫助下,手機攝像頭將我們身邊的真實世界變成游戲的平台,而用戶自己就是游戲中的人物。在GPS裝置的幫助下,玩家則可以相互知道對方的位置,使游戲的參與度更高。 辦公室手機更高的計算性能、更好的顯示屏和GPS接收器對商務手機來說同樣有用。更多的商務手機將會放棄他們在廣告中宣傳的花哨功能———數碼相機,因為在商業環境中,這一功能不僅顯得多餘,而且還會給用戶帶來麻煩。例如,越來越多的企業都禁止員工在辦公室內部拍照,這使不少用戶開始對具有拍照功能的手機說「不」。對商務用戶來講,比數碼相機功能模塊更重要的,是盡可能安全的電子郵件接收器以及與公司網路的連接。因此,手機上的辦公室應用功能將會被充實,甚至PowerPoint演示功能都已開始加入到手機當中。 信用卡手機隨著射頻身份識別技術的廣泛使用,在手機中將集成可以從無線電標簽中提取有用信息的功能。其中,近距離通信使得在不同設備間進行數據交換成為可能。例如在超市中閑逛時,一款裝備近距離通信的行動電話會獲得已經選取產品的信息。在收款台,同樣可以直接通過手機進行付款。 唇語助失聰人士手機這種手機還能讓用戶在接聽電話時,更加容易地從一大堆雜音中辨別出對方所要傳達的有用信息。做到這點的關鍵是靠一種唇語識別和翻譯軟體。這種軟體可以識別音素,並將它們轉化為合成圖像、文本或聲音的電話。對於正常人來說,這也許不足為奇;但對於失聰人士來說,卻是一個天大的福音:聾啞人也可以打電話了。隨著無線電頻率識別技術的發展,在手機上「點擊」周圍環境已經成為可能:由於在手機上安裝了無線電發射晶元,人們將能夠同周圍的各種物體溝通,無論是房屋、櫥窗或是城市公用設施,都可以因其對無線電信號吸收狀況的不同而被手機識別出來。例如,當你走到大街上,將手機對准一塊演出告示牌時,它不僅能識別演出時間和票價,甚至能幫助你預定座位,一點都不用費心。與此同時,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發展,還為手機用戶創造了一種「3D音響效果」:手機的聽筒不再直接發出聲音,而是在用戶的耳邊營造一種影院式的三維立體聲。如果聽話的另一方是在嘈雜的公共場所打電話,該用戶甚至可以通過聲音判斷出對方所在的位置。 見光充電手機最近,我國科學家在研究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來發電中,發現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主要是通過被稱為納米機器的物質把光子轉化為電子。而他們把提取出來的比頭發直徑還小2000倍的納米機器放在微小晶片上,發現可以發電。用這樣的納米機器做材料,造出的手機見到光便可自動充電,技術成熟後甚至可以產生更大的能量。 微電腦手機隨著手機功能的不斷進化,在未來,手機真的會取代電腦嗎?能夠回答這些問題的,不是網路運營商,不是手機廠商,恰恰是消費者自己。消費者越來越「挑剔」的消費要求和越來越旺盛的購買力,正在推動著科技與產業前進的腳步。為了發掘消費者的深層需求,發現人們對於當前和未來的移動多媒體電腦的看法,不久前,諾基亞公司進行了一項關於移動設備融合的全球性調研。這項涉及中國、法國、印度、日本、美國等11個國家的消費者的調研結果顯示:世界各地都正在呼喚一個多種功能融合的移動智能終端時代的到來。 全聲控手機對於那些不習慣復雜菜單的用戶來說,未來的全聲控手機魅力無限,將徹底把「手動」發展為「嘴動」。全聲控手機的最大特色是沒有鍵盤,也不用觸摸屏,只用聲音操作,不僅可以完成撥號應答,還能通過菜單逐個查找各項功能。通過聲控瀏覽器,你可以任意發號施令,訪問網站,聽歌聽戲,看電影電視。 當然,最讓人感到興奮的是,手機還會百變,這種手機功能應用變化無窮。百變手機能當掃描儀,在這樣的手機上閱讀報紙時,看到精彩段落可立即掃描並發送給其他人;影像手機可看電視電影、能傳輸即時在線對話者形象;百變手機還能當閱讀器,插上存儲卡就能看書;還能成為投影儀,把圖像投影到任意表面上。手機可以是一個首飾、一副眼鏡,也可以是一把刀,還能像報紙那樣折疊。此外,手機網路化是一個發展趨勢,將來用戶可利用手機控制家電、計算機等電器,如手機可遙控電腦播放CD、幻燈片等;也可以作為電腦的無線攝像頭,進行網路視頻會議或者視頻聊天。 (摘自:科技日報)
⑵ 手機發展的趨勢
智研數據研究中心網訊:
內容提要:在手機競爭市場上,豐富的營銷手段可成為爭奪市場的又一武器。廠家可採用捆綁銷售、積分兌換等多種形式來豐富營銷手段,如「買一送一返還話費」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將不同層次的終端製造商以及電信運營商聯系在一起,從目前來看,是一種比較成功的營銷手段。
目前我國手機市場的需求量還是很大,但是我國手機市場集中度相當高,屬於典型的寡佔市場,加上進入壁壘相對較高,因此雖然我國國產手機的市場佔有率有所上升,但是由於國產品牌手機廠商在移動通信標准上先天劣勢以及在技術研發和質量管理方面的投入不足,使我國國產品牌手機的市場佔有量遠遠不如國外知名品牌。因此我國國產品牌手機要想獲得持續的發展,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加大研發力度創新功能設計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價格競爭雖然很重要,但是在目前的手機市場中綜合實力競爭更重要。在廠商的策略行為中,由技術研發而導致的新產品的競爭,實質上比現存產品價格上的邊際變化的競爭更為重要。而且我國手機產業處於產業鏈的最低端,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中高端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國內品牌手機要想在手機市場上有所作為,就必須加大研發力度和自主研發能力,突破核心技術的制約。同時從目前來看,大屏幕、可觸控、帶GPS 功能的手機被廣大用戶所接受,而且人們對新型功能的手機產品將會越來越青睞,因此手機生產商應該切實考慮用戶體驗,不斷創新功能設計,以滿足用戶的需要。
2 強化質量管理
質量的可靠度與市場份額有著很大的關系,根據我們對手機市場的調查顯示,消費者對手機產品最關注的還是質量問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消費者,在買手機的時候,質量因素是他們首要考慮的。因此國內品牌的手機生產應該建立嚴格的質量管理流程,確保產品的質量。
同時要做好售後保修服務,這也是國產廠商贏得市場份額的保障。
3 提高產品知名度塑造產品品牌內涵
目前很多國外品牌比如三星、諾基亞等在消費者中有很高的認可度,而國內品牌手機卻得不到過多的關注,主要是因為在消費者的潛意識裡面覺得國外手機品牌的質量和服務都比國產的手機強。雖然事實上國產手機無論是在質量和技術上都已經有了很多的提升,但是消費者對國內品牌手機的認知度還是很低,從而選擇了國外品牌,這就要求我們國內品牌手機要加快品牌建設,塑造品牌內涵,有長遠的品牌發展規劃。
4 豐富營銷手段
在手機競爭市場上,豐富的營銷手段可成為爭奪市場的又一武器。廠家可採用捆綁銷售、積分兌換等多種形式來豐富營銷手段,如「買一送一返還話費」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將不同層次的終端製造商以及電信運營商聯系在一起,從目前來看,是一種比較成功的營銷手段。
5 調整戰略方向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目前手機中端市場的市場需求量很大,存在很大的市場空間,因此我國國產手機可以調整戰略,走中端市場。除此以外,目前國內還有很多邊遠地區、農村等對低端手機的需求還是相當可觀的,加上更換新機的市場,國內廠商要盡量爭取這些邊遠山區、農村的市場份額。
結論:目前我國手機市場的現狀是市場集中度很高,是典型的寡佔市場,而進入壁壘又很高,潛在企業和剛進入新企業有一定的門檻。在我國手機市場上,國外知名品牌的市場份額在一半以上,國內品牌手機的市場份額跟其相比還差了一大截,主要是因為品牌知名度不夠以及核心技術缺乏。那麼在這個消費者需求越來越高,對各種娛樂型、時尚型等新功能手機頗為青睞的市場背景下,國產手機要想在市場上有所作為就應該要加大研發力度,加強質量管理,塑造產品品牌,提高產品知名度,同時在市場營銷上下工夫,豐富營銷手段。只有克服了「技術」 + 「品牌」兩塊硬板,國內品牌手機才能在市場上有所作為。
文章來源: http://www.abaogao.com/c/it/K77161NHMV.html
⑶ 手機網路游戲未來的發展趨勢
答案是有。現在的WM系列手機的角色扮演類網游已經可以和電腦互聯,也就是和電腦用戶在同一個游戲區進行游戲。未來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硬體的升級,以及數據傳輸速度的加快,電腦和手機互聯的網游將越來越多。
⑷ 未來手機的發展趨勢
一、5G手機全面進入市場推廣 幾年前隨著4G網路的廣泛使用,移動互聯網行業成為新熱點,為滿足移動數據日益增長的需求——「5G」出現了。2019年工信部正式向發放5G牌照,標志中國進入5G時代。各品牌紛紛推出了自發研製的5G手機,但市面上的手機存在:價格昂貴、網路不穩定、手機續航能力較弱等缺點。目前各大運營商正在加快速度建立5G基站,各品牌也在研發新款5G手機,隨著技術的成熟價格也會逐漸下調。在不久的將來5G手機定會全面進入市場,成為日常化通訊工具。
二、屏幕工藝,手機屏幕多元化 屏幕是手機成本最高的器件之一,也是用戶每天接觸最多,對手機直接的接觸。例如手機游戲的出現讓用戶對手機屏幕高刷新率的要求變高,高刷新率的屏幕可以帶來更好的顯示效果,用戶體驗時會明顯地發現流暢度更好了。隨著工藝的不斷優良,手機屏幕向曲面屏、異形屏、折疊屏等方向發力。用戶層出不窮的需求,讓品牌意識到要順應不同用戶的需求,手機屏幕的研發要趨向多元化。
三、高質量拍攝,後置多攝像頭 手機像素一直是廠商和消費者關注的熱點,高像素已經成為智能手機的基本配置。為滿足消費者需求,現已有三個及以上更多攝像頭的方案應用於市面上的手機,這種搭配將不同攝像頭的優點集中於同一款手機上,實用性很強可以適應不同場合的拍攝。短視頻的流行,手機拍攝變得更為重要(有品牌推出主打拍視頻防抖的產品)。因此接下來各品牌的手機拍照依舊會朝多攝像頭組合、高像素的方向發展,給用戶更好的拍照體驗,增加更多的拍照功能,同時攝影作品的成像質量也能提高。未來人人都能成為「攝影高手」,天上的月亮近在咫尺
⑸ 手機的發展趨勢會怎樣
1、全面屏或成主流
全面屏已經成為2017年手機主要賣點之一。從iphone x到紅米5/5Plus,「全面屏」這個概念滲透進旗艦機到入門機,價格覆蓋面也從800到9000元。從低端到高端,全面屏在第4季度基本上已經由高端機型逐步向中端機和低端機型滲透。
而在未來5年有望成為智能機(1000元及以上)的標配。2018-2020年全面屏的滲透率有望從24%增加到60%以上,到2020年全面屏手機的出貨量有望達到10億支,未來四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預計會超過100%。因此在2018年,隨著供應鏈屏幕技術的完整解決方案成熟,全面屏將不僅僅只限於高端機市場。
2、曲面屏、折疊屏初見端倪
柔性屏幕的可彎曲、輕薄的特性,讓其在產品設計中產生更多的可能性,一時間成為整個屏幕製造行業的風向標。後續發展的曲面手機屏只有三星一家獨大,雖然榮耀magic、小米note2也採用了曲面屏,但是從量級來看並不能與三星相提並論。
三星正在密研的革命性新品—折疊屏Galaxy X,預計最早將在2018年1月9日開幕的CES展會上亮相。不過據稱這款產品將是限量生產,首批只有10萬台並僅在韓國發售,而全球發售則要推遲到2019年。或許2018年我們就會迎來曲面屏全面發展高峰,而折疊屏幕也會初見端倪。
3、人工智慧成為智能手機的發展重點
人工智慧的發展為智能手機提供新的發展機會,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等技術被應用到智能手機中,從語音助手、指紋識別,到刷臉支付、智能家居控制,智能手機開始承擔更多的人機交互功能。
近年來,iPhoneX與三星S8率先推出人工智慧手機,開啟face ID時代,華為推出人工智慧晶元——麒麟970,搭載於mate10/pro/V10手機中,支持AI慧眼識物、AI高倍變焦等功能。未來,人工智慧與手機等智能終端的結合將更加親密。智能手機在提供更多樣式的人機交互的同時,手機作為智能終端及感測器可以進一步深度挖掘用戶的屬性、行為數據,將分析的結論轉化為優質的服務反饋給消費者,從而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智能化的優質服務。望採納
⑹ 十年後,手機未來將會發展成什麼樣
通信技術是近年來發展最迅速的技術之一,尤其是手機的出現與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手機發展的下一次浪潮會在什麼時候?今後20年內,手機的功能和外形將發生什麼變化,會怎樣影響人們的生活呢?今天,我們為讀者介紹手機發展的前景,或許未來通訊功能只是手機的多種功能之一,而手機的更多潛力正等著我們來挖掘。 跨網路對講手機這種手機,允許手機用戶和使用其他運營商網路的用戶實現「即按即說」通話。「即按即說」可以讓手機實現對講機的功能。呼叫者可從他的夥伴群里選擇通話對象,然後按一個按鈕就立即開始通話。 MP3播放機手機未來每一款手機都將擁有如同MP3播放機一樣的音樂播放功能。這種手機將可以支持擴展存儲卡甚至內置微型硬碟,音樂播放器將會裝入幾乎每一款新品手機當中。專門面向手機的移動存儲卡的存儲容量將達到GB級,而第一款可以置於手機內部的迷你硬碟的容量則可以達到4GB。游戲機手機未來的手機將提供全新的游戲內容。與現有的手機游戲不同,未來的手機游戲將是聯網的,並利用GPS裝置和手機內置的相機把手機用戶所處的真實環境融入到游戲當中去,將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完美地結合到一起。在「增強現實」技術的幫助下,手機攝像頭將我們身邊的真實世界變成游戲的平台,而用戶自己就是游戲中的人物。在GPS裝置的幫助下,玩家則可以相互知道對方的位置,使游戲的參與度更高。 辦公室手機更高的計算性能、更好的顯示屏和GPS接收器對商務手機來說同樣有用。更多的商務手機將會放棄他們在廣告中宣傳的花哨功能———數碼相機,因為在商業環境中,這一功能不僅顯得多餘,而且還會給用戶帶來麻煩。例如,越來越多的企業都禁止員工在辦公室內部拍照,這使不少用戶開始對具有拍照功能的手機說「不」。對商務用戶來講,比數碼相機功能模塊更重要的,是盡可能安全的電子郵件接收器以及與公司網路的連接。因此,手機上的辦公室應用功能將會被充實,甚至PowerPoint演示功能都已開始加入到手機當中。 信用卡手機隨著射頻身份識別技術的廣泛使用,在手機中將集成可以從無線電標簽中提取有用信息的功能。其中,近距離通信使得在不同設備間進行數據交換成為可能。例如在超市中閑逛時,一款裝備近距離通信的行動電話會獲得已經選取產品的信息。在收款台,同樣可以直接通過手機進行付款。 唇語助失聰人士手機這種手機還能讓用戶在接聽電話時,更加容易地從一大堆雜音中辨別出對方所要傳達的有用信息。做到這點的關鍵是靠一種唇語識別和翻譯軟體。這種軟體可以識別音素,並將它們轉化為合成圖像、文本或聲音的電話。對於正常人來說,這也許不足為奇;但對於失聰人士來說,卻是一個天大的福音:聾啞人也可以打電話了。隨著無線電頻率識別技術的發展,在手機上「點擊」周圍環境已經成為可能:由於在手機上安裝了無線電發射晶元,人們將能夠同周圍的各種物體溝通,無論是房屋、櫥窗或是城市公用設施,都可以因其對無線電信號吸收狀況的不同而被手機識別出來。例如,當你走到大街上,將手機對准一塊演出告示牌時,它不僅能識別演出時間和票價,甚至能幫助你預定座位,一點都不用費心。與此同時,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發展,還為手機用戶創造了一種「3D音響效果」:手機的聽筒不再直接發出聲音,而是在用戶的耳邊營造一種影院式的三維立體聲。如果聽話的另一方是在嘈雜的公共場所打電話,該用戶甚至可以通過聲音判斷出對方所在的位置。 見光充電手機最近,我國科學家在研究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來發電中,發現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主要是通過被稱為納米機器的物質把光子轉化為電子。而他們把提取出來的比頭發直徑還小2000倍的納米機器放在微小晶片上,發現可以發電。用這樣的納米機器做材料,造出的手機見到光便可自動充電,技術成熟後甚至可以產生更大的能量。 微電腦手機隨著手機功能的不斷進化,在未來,手機真的會取代電腦嗎?能夠回答這些問題的,不是網路運營商,不是手機廠商,恰恰是消費者自己。消費者越來越「挑剔」的消費要求和越來越旺盛的購買力,正在推動著科技與產業前進的腳步。為了發掘消費者的深層需求,發現人們對於當前和未來的移動多媒體電腦的看法,不久前,諾基亞公司進行了一項關於移動設備融合的全球性調研。這項涉及中國、法國、印度、日本、美國等11個國家的消費者的調研結果顯示:世界各地都正在呼喚一個多種功能融合的移動智能終端時代的到來。 全聲控手機對於那些不習慣復雜菜單的用戶來說,未來的全聲控手機魅力無限,將徹底把「手動」發展為「嘴動」。全聲控手機的最大特色是沒有鍵盤,也不用觸摸屏,只用聲音操作,不僅可以完成撥號應答,還能通過菜單逐個查找各項功能。通過聲控瀏覽器,你可以任意發號施令,訪問網站,聽歌聽戲,看電影電視。 當然,最讓人感到興奮的是,手機還會百變,這種手機功能應用變化無窮。百變手機能當掃描儀,在這樣的手機上閱讀報紙時,看到精彩段落可立即掃描並發送給其他人;影像手機可看電視電影、能傳輸即時在線對話者形象;百變手機還能當閱讀器,插上存儲卡就能看書;還能成為投影儀,把圖像投影到任意表面上。手機可以是一個首飾、一副眼鏡,也可以是一把刀,還能像報紙那樣折疊。此外,手機網路化是一個發展趨勢,將來用戶可利用手機控制家電、計算機等電器,如手機可遙
⑺ 手機網路制式的發展
1G(first generation)表示第一代移動通訊技術。代表為現已淘汰的模擬移動網。
2G(second generation)表示第二代移動通訊技術。代表為GSM。以數字語音傳輸技術為核心。
2.5G是基於2G與3G之間的過渡類型。比2G在速度、帶寬上有所提高。可使現有GSM網路輕易地實現與高速數據分組的簡便接入。
已經進行商業應用的2.5G(Generation)移動通信技術是從2G邁向3G的銜接性技術,突破了2G電路交換技術對數據傳輸速率的制約,引入了分組交換技術,從而使數據傳輸速率有了質的突破,是一種介於2G與3G之間的過渡技術。2.5G的出現主要是由於3G是個相當浩大的工程,所牽扯的層面較多且復雜,要從2G一下邁向3G是不可能馬上實現的。代表為:GPRS, HSCSD、WAP、EDGE、藍牙(Bluetooth)、EPOC等技術。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縮寫,指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我們國家主要有三種3G標准,分別是TD-SCDMA,WCDMA和CDMA2000,這三種3G的標准分別由移動、聯通和電信來運營。相對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數字手機(2G),第三代手機一般是指將無線通信與國際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它能夠方便、快捷的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為手機融入多媒體元素提供強大的支持。但為了提供這種服務,無線網路必須能夠支持不同的數據傳輸速度,也就是說在任何環境中能夠分別支持至少2Mbps(兆位元組/每秒)、384kbps(千位元組/每秒)以及144kbps的傳輸速度。2G網路提供的帶寬是9.6Kbps。2.5G增加到56Kbps。 3G將具有更寬的帶寬,其傳輸速度將達到100-300Kbps,不僅能傳輸話音,還能傳輸數據,從而提供快捷、方便的無線應用。
4G移動系統網路結構可分為三層:物理網路層、中間環境層、應用網路層。物理網路層提供接入和路由選擇功能,它們由無線和核心網的結合格式完成。中間環境層的功能有QoS映射、地址變換和完全性管理等。物理網路層與中間環境層及其應用環境之間的介面是開放的,它使發展和提供新的應用及服務變得更為容易,提供無縫高數據率的無線服務,並運行於多個頻帶。這一服務能自適應多個無線標准及多模終端能力,跨越多個運營者和服務,提供大范圍服務。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的關鍵技術包括信道傳輸;抗干擾性強的高速接入技術、調制和信息傳輸技術;高性能、小型化和低成本的自適應陣列智能天線;大容量、低成本的無線介面和光介面;系統管理資源;軟體無線電、網路結構協議等。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主要是以正交頻分復用(OFDM)為技術核心。OFDM技術的特點是網路結構高度可擴展,具有良好的抗雜訊性能和抗多信道干擾能力,可以提供比無線數據技術質量更高(速率高、時延小)的服務和更好的性能價格比,能為4G無線網提供更好的方案。例如無線區域環路(WLL)、數字音訊廣播(DAB)等,都將採用OFDM技術。4G移動通信對加速增長的廣帶無線連接的要求提供技術上的回應,對跨越公眾的和專用的、室內和室外的多種無線系統和網路保證提供無縫的服務。通過對最適合的可用網路提供用戶所需求的最佳服務,能應付基於網際網路通信所期望的增長,增添新的頻段,使頻譜資源大擴展,提供不同類型的通信介面,運用路由技術為主的網路架構,以傅利葉變換來發展硬體架構實現第四代網路架構。移動通信將向數據化,高速化、寬頻化、頻段更高化方向發展,移動數據、移動IP將成為未來移動網的主流業務。
註:2008年,我國開始應用3G手機,稱為「3G」元年。
⑻ 未來的手機發展趨勢是什麼樣子呀
一、處理器全面向1GHz以上邁進
硬體的升級一直是智能手機向前發展的最顯著特徵,在2010年,1GHz的處理器已經逐漸成為高端智能機的標准。以今年全新的Windows Phone 7操作系統以及Android 2.3 (Gingerbread)為例,其中首批WP7嚴格要求1GHz處理器以及圖形加速器標准,用戶將能夠得到更加流暢的娛樂體驗,而剛剛發布的Android 2.3雖然並沒有最低1GHz的最低硬體要求,但是標桿產品Nexus S以及越來越多的高端Android都搭載了1GHz處理器。
二、裸眼3D技術受寵
雖然3D顯示在手機設備上還處於起步階段,但是各大操作系統及手機廠商顯然都意識到了3D技術在未來的重要性,特別是三星、夏普等韓、日手機廠商。當然,我們這里提到的並非是普通的3D界面,而是真正的裸眼3D顯示技術。目前夏普已經推出了兩款裸眼3D智能手機:003SH、SH-03C,這兩款手機無需佩戴特殊眼鏡便可直接在手機上觀看三維圖像,無論橫豎模式都可生成三維圖像。
三、電容屏稱霸觸控手機市場
自蘋果iPhone推出後,電容屏迅速成在高端觸控手機市場流行開來,在09年電阻屏還占據著70%的市場份額,而到今年就已跌至了30%,也就是說電容屏的市場份額在今年已迅速增長至70%。到明年,根據觸摸屏解決方案供應商塞普銳思的預測,觸控手機有望全面使用電容觸控屏。
四、4G手機爭奪先機
隨著美國等市場LTE、WiMax 4G網路的不斷完善,4G時代在美國市場正日益臨近,因此對於手機廠商而言,盡快搶佔4G網路先機則是當前的要務之一。今年下半年網上已經曝光了諸多4G手機,這些4G手機將於明年與用戶見面。
⑼ 未來的網路會發展到什麼程度
一是新技術,通信領域,下一代網路建設帶動5G產業崛起,工業互聯網促進製造業集成創新,大數據、人工智慧將加速推進產業深度融合,技術創新推動金融信用體系趨於完善。
二是新動能,生產製造領域,產業互聯網推動新舊動能加速轉換,「互聯網+先進製造業」成為振興實體經濟的重要途徑,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的行業解決方案將繼續突破,智能製造的網路安全保障將成為關鍵一環,農業全產業鏈信息化升級將加速。
三是新場景,服務消費領域,數據與服務開辟未來消費新場景,共享服務更加智能化和全球化,智能化賦能更多平台場景。
四是新體驗,智能產品領域,智能交互催生消費新體驗,車聯網、智能家電促進「住行」新體驗升級,AR有望重新定義移動交互體驗。
五是新挑戰,勒索病毒攻擊類或將成為常態,個人信息保護將面臨嚴峻挑戰,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風險將不斷攀升,網路空間安全防護能力將大幅加強,企業拓展國際化市場將面臨激烈競爭。
六是新生態,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安全生態建設將日益完善,平台經濟創新與協同治理的需求將更加迫切,數據權屬關系受到廣泛關注,網路綜合治理體系將加快完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將深度變革。
遠期展望,利用互聯網通信,大數據,人工智慧,智能裝備等等相互融合,人類的生活方式,生活環境,將有顛覆性的改變,可以上天入地,克服疾病等等,探索更多未知領域。
⑽ 手機網路的發展歷程
移動通信歷史 |全球和中國移動通信發展史發展過程移動通信可以說從無線電通信發明之日就產生了。1897年,M.G.馬可尼所完成的無線通信試驗就是在固定站與一艘拖船之間進行的,距離為18海里。現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始於本世紀20年代,大致經歷了五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從本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為早期發展階段。在這期間,首先在短波幾個頻段上開發出專用移動通信系統,其代表是美國底特律市警察使用的車載無線電系統。該系統工作頻率為2MHz,到40年代提高到30~40MHz可以認為這個階段是現代移動通信的起步階段,特點是專用系統開發,工作頻率較低。第二階段從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在此期間內,公用移動通信業務開始問世。1946年,根據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的計劃,貝爾系統在聖路易斯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公用汽車電話網,稱為「城市系統」。當時使用三個頻道,間隔為120kHz,通信方式為單工,隨後,西德(1950年)、法國(1956年)、英國(1959年)等國相繼研製了公用行動電話系統。美國貝爾實驗室完成了人工交換系統的接續問題。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從專用移動網向公用移動網過渡,接續方式為人工,網的容量較小。第三階段從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在此期間,美國推出了改進型行動電話系統(1MTS),使用150MHz和450MHz頻段,採用大區制、中小容量,實現了無線頻道自動選擇並能夠自動接續到公用電話網。德國也推出了具有相同技術水平的B網。可以說,這一階段是移動通信系統改進與完善的階段,其特點是採用大區制、中小容量,使用450MHz頻段,實現了自動選頻與自動接續。第四階段從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這是移動通信蓬勃發展時期。1978年底,美國貝爾試驗室研製成功先進行動電話系統(AMPS),建成了蜂窩狀移動通信網,大大提高了系統容量。1983年,首次在芝加哥投入商用。同年12月,在華盛頓也開始啟用。之後,服務區域在美國逐漸擴大。到1985年3月已擴展到47個地區,約10萬移動用戶。其它工業化國家也相繼開發出蜂窩式公用移動通信網。日本於1979年推出800MHz汽車電話系統(HAMTS),在東京、大膠、神戶等地投入商用。西德於1984年完成C網,頻段為450MHz。英國在1985年開發出全地址通信系統(TACS),首先在倫敦投入使用,以後覆蓋了全國,頻段為900MHz。法國開發出450系統。加拿大推出450MHz行動電話系統MTS。瑞典等北歐四國於1980年開發出NMT—450移動通信網,並投入使用,頻段為450MHz。這一階段的特點是蜂窩狀移動通信網成為實用系統,並在世界各地迅速發展。移動通信大發展的原因,除了用戶要求迅猛增加這一主要推動力之外,還有幾方面技術進展所提供的條件。首先,微電子技術在這一時期得到長足發展,這使得通信設備的小型化、微型化有了可能性,各種輕便電台被不斷地推出。其次,提出並形成了移動通信新體制。隨著用戶數量增加,大區制所能提供的容量很快飽和,這就必須探索新體制。在這方面最重要的突破是貝爾試驗室在70年代提出的蜂窩網的概念。蜂窩網,即所謂小區制,由於實現了頻率再用,大大提高了系統容量。可以說,蜂窩概念真正解決了公用移動通信系統要求容量大與頻率資源有限的矛盾。第三方面進展是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展而出現的微處理器技術日趨成熟以及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從而為大型通信網的管理與控制提供了技術手段。第五階段從80年代中期開始。這是數字移動通信系統發展和成熟時期。以AMPS和TACS為代表的第一代蜂窩移動通信網是模擬系統。模擬蜂窩網雖然取得了很大成功,但也暴露了一些問題。例如,頻譜利用率低,移動設備復雜,費用較貴,業務種類受限制以及通話易被竊聽等,最主要的問題是其容量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移動用戶需求。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是開發新一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數字無線傳輸的頻譜利用率高,可大大提高系統容量。另外,數字網能提供語音、數據多種業務服務,並與ISDN等兼容。實際上,早在70年代末期,當模擬蜂窩系統還處於開發階段時,一些發達國家就著手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的研究。到80年代中期,歐洲首先推出了泛歐數字移動通信網(GSM)的體系。隨後,美國和日本也制定了各自的數字移動通信體制。泛歐網GSM已於1991年7月開始投入商用,預計1995年將覆蓋歐洲主要城市、機場和公路。可以說,在未來十多年內數字蜂窩移動通信將處於一個大發展時期,及有可能成為陸地公用移動通信的主要系統。與其它現代技術的發展一樣,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也呈現加快趨勢,目前,當數字蜂窩網剛剛進入實用階段,正方興末艾之時,關於未來移動通信的討論已如火如菜地展開。各種方案紛紛出台,其中最熱門的是所謂個人移動通信網。關於這種系統的概念和結構,各家解釋並末一致。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即未來移動通信系統將提供全球性優質服務,真正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向任何人提供通信服務這一移動通信的最高目標。移動通信史上的十件大事一、上帝創造了何等奇跡!——電報的發明二、「沃森特先生,快來幫我啊」——電話的發明三、無形的信使——電磁波的發現四、「要是我能指揮電磁波,就可飛越整個世界」——無線電報的發明五、載著聲音飛翔的電波——無線電通信的發明六、個人通信的發源地——傳呼的誕生七、實現個人電話的夢想 ——蜂窩式行動電話的誕生八、讓手機走近每一個人——GSM手機的出現九、輝煌的失敗 ——全球「銥」星系統十、山雨欲來風滿樓——新一代手機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