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熟悉計算機系統的基礎知識;
(2)熟悉網路操作系統的基礎知識;
(3)理解計算機應用系統的設計和開發方法;
(4)熟悉數據通信的基礎知識;
(5)熟悉系統安全和數據安全的基礎知識;
(6)掌握網路安全的基本技術和主要的安全協議與安全系統;
(7)掌握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和網路協議的基本原理;
(8)掌握計算機網路有關的標准化知識;
(9)掌握區域網組網技術,理解城域網和廣域網基本技術;
(10)掌握計算機網路互聯技術;
(11)掌握TCP/IP協議網路的聯網方法和網路應用服務技術;
(12)理解接入網與接入技術;
(13)掌握網路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14)熟悉網路系統的性能測試和優化技術,以及可靠性設計技術;
(15)理解網路應用的基本原理和技術;
(16)理解網路新技術及其發展趨勢;
(17)了解有關知識產權和互聯網的法律法規;
(18)正確閱讀和理解本領域的英文資料。
通過本級考試的合格人員能根據應用部門的要求進行網路系統的規劃、設計和網路設備的軟硬體安裝調試工作,能進行網路系統的運行、維護和管理,能高效、可靠、安全地管理網路資源,作為網路專業人員對系統開發進行技術支持和指導,具有工程師的實際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能指導助理工程師從事網路系統的構建和管理工作。
Ⅱ 中國移動通信網路建設與維護
主要基站建設,土建,電力,網優建設,現在還有Wlan熱點,光纜管道建設等等。
主要負責物業協商和隨工監理,有專門的監理,但是還是要去,另外就是負責管理代維公司對基站進行巡檢和維護。
工資各個地區不同,但是和市場相比工資低一些,網路口的職級比市場低。
例外還看你所屬的是哪一類員工,什麼職級。
Ⅲ 在移動公司網路部工作,要求有什麼知識
知識是次要的,在移動這些對方工作,基本上業務為主,即使是技術類崗位也是熟練即可。技術強度大的基本外包給大的通信類公司(華為、中興等)以及一些軟體公司來完成的。
Ⅳ 中國移動網路方面的建議...
我怎麼沒聽說,不會是那個公司的吧,同事說什麼要10個人的郵箱發給她就可以的一部N95
Ⅳ 中國移動4G建設概括
中國移動4G建設
4G是第四代移動通信及其技術的簡稱。 4G LTE系統能夠以100Mbps的速度下載,比撥號上網快50倍,上傳的速度也能達到50Mbps,並能夠滿足幾乎所有用戶對於無線服務的要求。
而4G LTE Advanced採用載波聚合技術,下行峰值速度可達150Mbps。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線電視數據機沒有覆蓋的地方部署,然後再擴展到整個地區。 很明顯,4G有著不可比擬的優越性:通信速度快、網路頻譜寬、通信靈活、智能性能高、兼容性好、提供增值服務高、質量通信頻率效率高、費用便宜。
Ⅵ 移動通信網路的概念
移動通信是移動體之間的通信,或移動體與固定體之間的通信。移動體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車、火車、輪船、收音機等在移動狀態中的物體。移動通信系統由兩部分組成:
(1) 空間系統;
(2) 地面系統:①衛星移動無線電台和天線;②關口站、基站。
移動通信系統從20世紀80年代誕生以來,到2020年將大體經過5代的發展歷程,而且到2010年,將從第3代過渡到第4代(4G)。到4G,除蜂窩電話系統外,寬頻無線接入系統、毫米波LAN、智能傳輸系統(ITS)和同溫層平台(HAPS)系統將投入使用。未來幾代移動通信系統最明顯的趨勢是要求高數據速率、高機動性和無縫隙漫遊。實現這些要求在技術上將面臨更大的挑戰。此外,系統性能(如蜂窩規模和傳輸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頻率的高低。考慮到這些技術問題,有的系統將側重提供高數據速率,有的系統將側重增強機動性或擴大覆蓋范圍。
從用戶角度看,可以使用的接入技術包括:蜂窩移動無線系統,如3G;無繩系統,如DECT;近距離通信系統,如藍牙和DECT數據系統;無線區域網(WLAN)系統;固定無線接入或無線本地環系統;衛星系統;廣播系統,如DAB和DVB-T;ADSL和Cable Modem。
移動通信的種類繁多。按使用要求和工作場合不同可以分為:
(1)集群移動通信,也稱大區制移動通信。它的特點是只有一個基站,天線高度為幾十米至百餘米,覆蓋半徑為30公里,發射機功率可高達200瓦。用戶數約為幾十至幾百,可以是車載台,也可是以手持台。它們可以與基站通信,也可通過基站與其它移動台及市話用戶通信,基站與市站有線網連接。
(2)蜂窩移動通信,也稱小區制移動通信。它的特點是把整個大范圍的服務區劃分成許多小區,每個小區設置一個基站,負責本小區各個移動台的聯絡與控制,各個基站通過移動交換中心相互聯系,並與市話局連接。利用超短波電波傳播距離有限的特點,離開一定距離的小區可以重復使用頻率,使頻率資源可以充分利用。每個小區的用戶在1000以上,全部覆蓋區最終的容量可達100萬用戶。
(3)衛星移動通信。利用衛星轉發信號也可實現移動通信,對於車載移動通信可採用赤道固定衛星,而對手持終端,採用中低軌道的多顆星座衛星較為有利。
(4)無繩電話。對於室內外慢速移動的手持終端的通信,則採用小功率、通信距離近的、輕便的無繩電話機。它們可以經過通信點與市話用戶進行單向或雙方向的通信。
使用模擬識別信號的移動通信,稱為模擬移動通信。為了解決容量增加,提高通信質量和增加服務功能,目前大都使用數字識別信號,即數字移動通信。在制式上則有時分多址(TDMA)和碼分多址(CDMA)兩種。前者在全世界有歐洲的GSM系統(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北美的雙模製式標准IS一54和日本的JDC標准。對於碼分多址,則有美國Qualcomnn公司研製的IS-95標準的系統。總的趨勢是數字移動通信將取代模擬移動通信。而移動通信將向個人通信發展。進入21世紀則成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移動通信將有更為輝煌的未來。
3G移動通信網路中室內信號覆蓋解決方案設計
室內覆蓋作為3G網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已經有為數不少的3G室內覆蓋試點工程在不同城市完成了施工和測試,但是室內覆蓋環境普遍較為復雜,不同試點工程的測試目標和工作重點也不盡相同,為了給後期的3G網路建設提供一個有實際參考價值的規劃原則,結合我們在2G網路室內分布系統建設方面的豐富經驗和3G系統自身的特點,我們制定了一套3G(以WCDMA為主)室內覆蓋分布系統建設的規劃原則。為了驗證這套指導原則的合理性,我們按照指導原則組織了一次現場的工程改造,並對改造後的分布系統做了模擬覆蓋效果測試,測試重點是考察工程改造原則是否適用。
3G工程考慮因素
WODMA系統需要提供給用戶豐富的業務類型(如可視電話、多媒體、高速率下載等),高速率意味著高容量的無線網路,也意味著更高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這又直接和網路建設的投入相關聯。由於不同的用戶群需要的服務不一樣,因此在網路規劃初期就有必要按業務需求合理分配資源,以節省投資,並能加快網路建設速度。所以在WODMA網路建設方案實施前,需要對覆蓋目標做詳細的規劃標准和所需要的服務等級,結合實際工程經驗,一個合理的3G室內覆蓋工程需要重點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目標覆蓋區覆蓋等級
按照不同區域對業務需求不同,根據需要提供的服務等級和規劃目標可將目標覆蓋區分為:
重要區域(384kbit/s高速數據密集區域):要求CS12.2K、0S64K、PS384K等業務的連續覆蓋;
次重要區域(144kbit/s低速數據密集區域):要求CS12.2K、0864K、PSl28K等業務的連續覆蓋;一般區域(64kbit/s語音電話、可視電話密集區,數據業務低發區):要求C312.2K、0S64K等業務的連續覆蓋,可以考慮補充PS64K業務;
非重點考慮的區域(有普通語音電話需求,數據業務低發區):保證CS12.2K業務。
用信號強度和信號質量區分不同目標覆蓋區覆蓋等級是一種較為簡單有效的策略,這也是目前普遍採用的設計指標標准:
重要區域:邊緣導頻功率≥-85dBm,Ec/Io≥-8dB;
次重要區域:邊緣導頻功率≥-90dBm,Ec/Io≥-10dB;
一般區域:邊緣導頻功率≥-95dBm,Ec/10≥-12d8;
非重點區:邊緣導頻功率≥-1 00dBm,Ec/1o≥-15dB。
2.信源的選擇
由於實際WODMA網路中可能同時提供CSl 2.2kbit/s、OS64kbit/3、PS64kbit/3、PSl 28kbit/s、PSl 44kbit/s及PS384kbit/s業務,每種業務佔用不同的網路資源,對信號質量的要求也不一樣,要構建一個合理的滿足話務需求的無線網路,就需要對業務需求做仔細考察。
從外場測試結果看,WODMA系統的容量較OSM系統大很多,考慮在建網初期網路用戶較少,網路的廣泛覆蓋是網路建設的關鍵,在此前提下可以多使用直放站代替基站作為信源,這樣不僅能加快網路建設速度,還可以有效轉移大型宏基站的多餘資源,能夠降低初期建設投資;待日後話務量漸漲的情況下再將其更換為基站。
對於業務需求大、有條件建設專用機房的目標覆蓋區,可優先考慮採用室內宏基站;對於建設條件有限(如沒有專門的機房)的場合,則優先考慮使用微蜂窩。
信號源的選取,我們需要綜合考慮話務量、覆蓋面積、建築結構、信號源方式等因素的影響,最終採用既可達到所需的覆蓋要求又可合理控製成本的分布系統。
3.頻率規劃
WODMA系統中每個載頻內的所有用戶共享頻率、時間和功率資源,用特徵碼(擾碼和信道碼)對信號作統計處理來區分信道,也即所說的碼分多址技術。
雖然WODMA系統無需進行復雜的頻率規劃,信道間的隔離完全由特徵碼的統計特性的正交性來實現。但特徵碼的正交性並不理想,造成系統的信道隔離不如FDMA和TDMA好,而且使用的信道越多,其他信道信號對本信道的干擾就越強。如果功率配置、覆蓋范圍設置不合理,經常會出現導頻污染現象。
導頻污染是WCDMA系統獨有的特性,是影響網路性能的一項重要因素。導頻污染增加了網路的干擾,同時使得切換演算法無法有效地工作,必須嚴格加以控制。
在室內覆蓋工程中,因為有建築物的屏蔽、阻擋作用,室外宏基站對室內信號的干擾一般較小,所以在大部分場合都可以盡量採用室內、室外同頻信號的策略,以節省有限的頻率資源但是在有較大業務需求而無線環境本來就復雜的區域(如密集城區的高層型建築物內),室內、室外採用異頻策略就能很好的解決增加容量和控制干擾的目的。
4.合理的切換區
WODMA系統由於軟切換的引入,對抗了陰影衰落,引入了軟切換增益,擴大了小區的覆蓋范圍,同時減少對於其它小區的干擾,並通過分集改善性能;但是軟切換也帶來了硬體的額外開銷,基站一般需要多預留30%的信道單元。
在室內分布系統建設中,室內系統會引入了新的信源,這樣肯定要在目標覆蓋區邊緣形成新的切換區。因為無線信號傳播特性和實際環境有很大影響,工程開通後實際的切換區可能會較大,這樣就需要通過大量的測試及優化工作,如果採用室內、室外同頻策略,需要將軟切換區控制在我們需要的合理范圍內;如果採用室內、室外異頻策略,則更需要仔細設計切換區,既要保證有足夠的切換區間供系統完成硬切換,還不能讓切換區過大以避免頻繁的硬切換。
5.天線的布放及功率分配
表1是WCDMA室內覆蓋系統中同一天線覆蓋范圍內不同業務有效覆蓋半徑的測試結果。
因為3G室內覆蓋區域基本都需要保證CS64K業務的連續覆蓋,結合上表測試數據,設計的分布系統中室內全向天線的有效覆蓋半徑建議控制在8—12m范圍內。
另外,WCDMA系統是白乾擾系統,理論分析UE發射功率的動態變化量會造成小區內的干擾,其原因是在室內WODMA覆蓋系統中,如果手機接收的信號強度足夠強,由於功率控制會使手機的發射功率達到最低,如果這個時候用戶的發射功率達到最低而用戶還是離天線越來越近,那麼就會對其它手機造成干擾,使其它手機不得不抬高發射功率。
從圖1的模擬結果可以看出,當最小耦合損耗MOL(Minlmum Couplinc Loss,可以認為是手機在位於離天線最近時候的路徑損耗)為45dB,它引起了約9dB的雜訊抬高,這意味著基站端所需要的功率的升高9dB,或者保證服務的最小比特率的降低;當MOL高於65dB時,由uE最小發射功率所引起的雜訊電子的抬高將忽略不計。
經測試,普通全向吸頂天線空間耦合損耗大約為25—30dB,為了保證MOL≥65dB,則從基站到天線入口
的鏈路損耗需要35dB以上,即天線入口導頻功率應不大於33-35=-2dBm。考慮到樓內天線安裝高度普遍在2.2m以上,而用戶實際持手機高度不會超過2m,所以建議實際天線入口導頻功率不超過3dBm,以控制天線的最大覆蓋半徑不至於太小。
6.干擾
在3G室內分布系統建設中,因為要盡量共用室內分布系統,各系統的有源設備在發射有用信號的同時,在它的工作頻帶外還會產生雜散、諧波、互調等無用信號,這些信號落到其他系統的工作頻帶內,就會對其他系統形成干擾。
通過理論分析,對於整個系統的各種干擾信號的抑制,只能通過多頻合路器的通道隔離度來實現。在無源器件的使用上,需要嚴格選取。
7.其他
在GSM移動通信系統中,上下行增益平衡是比較重要的問題。若下行增益遠大於上行增益,會導致手機接收到場強很高,卻打不通電話;若上行增益遠大於下行增益,導致覆蓋范圍縮小。
WCDMA系統中,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的平衡並非網路設計目標。基站功率在下行由小區所有用戶及信令共享, 因而不會成為覆蓋受限鏈路。相反,手機發射功率是在規范中加以定義的。由於手機發射功率有限,上行鏈路則成為WCDMA系統覆蓋的受限鏈路。也就是說,小區的最大半徑取決於功率上限最小的一類手機。所以WODMA系統的鏈路預算通常是指上行鏈路預算,即從最大允許的上行損耗中除掉路徑損耗以外的其他損耗和增益,從而得到最大允許的路徑損耗,再將最大允許的路徑損耗值帶入傳播模型中,得到預期的小區覆蓋半徑和覆蓋面積。由於WCDMA的覆蓋區域不像GSM那樣由信號電平的絕對值來決定,它的覆蓋與系統的負載或干擾水平相關,加入負載和鄰近小區干擾後,小區半徑會作相應的收縮。在實際工程中,這些問題都還需要經過大量的測試及優化工作才能有效控制。
試點工程測試內容
為驗證以上思路的合理性,對審計署大樓的室內分布系統進行了改造和模擬測試,本次測試場景是比較典型的辦公環境,單層面積約600m2。
測試的主要目的是驗證整個室內分布系統按前述方案改造後是否能夠滿足設計指標要求。 信源:Agilent E4438C,輸出64信道WODMA信號,導頻信號占總功率的1 0%,Ec/Io=-10dB;
路測儀:TSMU(ROHDE&SCHWA2Z)&Notebook(已安裝ROMES)。
測試結果
每個天線入口導頻功率約5dBm,3副天線都接入分布系統中的測試圖和測試結果
總 結
從測試結果看,改造後的工程基本能夠達到3G信號覆蓋標準的要求。但在3G工程改造中還應注意以下兩點:首先由於原GSM室內分布系統普遍採用大功率、少天線的設計思路(這種設計方式在20網路中基本都可以達到設計要求,並且能大幅度降低工程成本,因此被廣泛採用),但該類設計易造成室內信號功率分配不均;其次2G室內分布系統基本沒有採用分區覆蓋的方式,如果3G系統室內採用2小區以上配置,將很難設置切換區; 因此在原有室內分布系統基礎上增加天線數量、更改天線位置等簡單改造既不能明顯改善原2G系統的覆蓋質量,而且改造工程的施工難度較大,耗費更多;建議這類工程採用全部改造方式(即拆除原系統新建)。
Ⅶ 中國移動寬頻建設和發展中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移動寬頻目前最有弱勢的一個是網游,另一個就是公網IP,你用移動進電信聯通的服當然會受到限制,那隻能說服網站也使用移動線路。
Ⅷ 如何開展搞好移動網路建設工作
首先根據業務發展和用戶需求做好容量和站點分布的規劃
其次做好傳輸、電源、天饋等配套設施的准備,安裝和調測設備其實很簡單,由廠家督導進行就可以了,但是需要注意安裝施工和開站的要求、標准進行,把好開站以及驗收的質量關,將來與維護部門之間就可以少扯皮了。
最後做好工程後優化,保證質量不降低。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中注意保持和周圍人和環境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