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G、3G、4G網路什麼意思
2G時代:打電話,發簡訊,發彩信,上wap網頁
3G時代:除2G的基本功能,還可以視頻電話、下載觀看視頻音樂等多媒體、基於app的速互聯網沖浪(這里我只列個提綱,請自行添油加醋)
4G時代:除3G的功能,還有高清語音、虛擬現實、現實增強等服務和應用。(由於我們才跨入3G時代一隻腳,3G時代的應用我們都沒有充分發掘出來,因此還是不建議向普通用戶介紹4G。虛擬現實等應用是可以預見的方向,但由於離商用還早,所以也沒法詳細解釋。)
1G網路是模擬的網路。
B. 90年代早期的大哥大是什麼運營商的
90年代早期的大哥大是1987年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開始運營900MHz模擬行動電話業務開始的。
大哥大, 源於粵港人稱呼幫會頭目之諧語,最早由美國摩托羅拉工程師馬丁·庫帕在1973年發明,是手提電話的俗稱。但是只流行於手提電話初面世那幾年。
2001年6月,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完全關閉模擬行動電話網。大哥大,成為歷史名詞。
C. 什麼是3G
所謂3G,其實它的全稱為3rd Generation,中文含義就是指第三代數字通信。1995年問世的第一代數字手機只能進行語音通話;1996到1997年出現的第二代數字手機便增加了接收數據的功能,如接受電子郵件或網頁;第三代與前兩代的主要區別是在傳輸聲音和數據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為了提供這種服務,無線網路必須能夠支持不同的數據傳輸速度,也就是說在室內、室外和行車的環境中能夠分別支持至少2Mbps(兆位元組/每秒)、384kbps(千位元組/每秒)以及144kbps的傳輸速度。(此數值根據網路環境會發生變化)
3G的技術標准
國際電信聯盟(ITU)在2000年5月確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主流無線介面標准,寫入3G技術指導性文《2000年國際移動通訊計劃》(簡稱IMT—2000)。
相對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數字手機(2G),3G通信的名稱繁多,國際電聯規定為「IMT-2000」(國際行動電話2000)標准,歐洲的電信業巨頭們則稱其為「UMTS」通用移動通信系統。
該標准規定,移動終端以車速移動時,其傳轉數據速率為144kbps,室外靜止或步行時速率為384kbps,而室內為2Mbps。但這些要求並不意味著用戶可用速率就可以達到2Mbps,因為室內速率還將依賴於建築物內詳細的頻率規劃以及組織與運營商協作的緊密程度。
目前已經進行商業應用的2.5G移動通信技術是從2G邁向3G的銜接性技術,由於3G是個相當法浩大的工程,所牽扯的層面多且復雜,要從目前的2G邁向3G不可能一下就銜接得上,因此出現了個介於2G和3G之間的2.5G。HSCSD、GPRS、WAP、EDGE、藍牙(Bluetoot)、EPOC等技術都是2.5G技術。
HSCSD這是GSM網路的升級版本,能夠將傳輸速度大幅提升到平常的二至三倍。目前新加坡M1與新加坡電訊的行動電話都採用HSCSD系統,其傳輸速度能夠達到57.6kbps。
GPRS由於具備立即聯機的特性,對於使用者而言,可說是隨時都在上線的狀態。GPRS技術也讓服務業者能夠依據數據傳輸量來收費,而不是單純的以聯機時間計費。這項技術與GSM網路配合,傳輸速度可以達到115kbps。
EDGE完全以目前的GSM標准為架構,不但能夠將GPRS的功能發揮到極限,還可以透過目前的無線網路提供寬頻多媒體的服務。EDGE的傳輸速度可以達到384kbps,可以應用在諸如無線多媒體、電子郵件、網路信息娛樂以及電視會議上。
WAP是移動通信與互聯網結合的第一階段性產物,也是大家聽說最多的。這項技術讓使用者可以用手機之類的無線裝置上網,透過小型屏幕遍游在各個同站之間。而這些同站也必須以WMl(無線標記語言)編寫,相當於國際互聯網上的HTML(超文件標記語言)。
3G時代展望
日本移動通訊巨人NTT DoCoMo已於10月1日開通全球第一個3G服務,該服務基於WCDMA標准。目前,亞洲成為3G發展最快的地區,歐洲緊隨其次,美國由於不太熱心而在技術准備上遠遠落後。除了動作最快的日本和韓國,泰國、香港也已經發出3G牌照。台灣即將發放工3G牌照。預計內地在年底前表出3G牌照,市場預期將發行兩到三個拍照三個牌照。
3G(3rd Generation)指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與前兩代系統相比,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主要特徵是可提供豐富多彩的移動多媒體業務。其設計目標是為了提供比第二代系統更大的系統容量、更好的通信質量,而且要能在全球范圍內更好地實現無縫漫遊及為用戶提供包括話音、數據及多媒體等在內的多種業務,同時也要考慮與已有第二代系統的良好兼容性。
目前國際電聯接受的3G標准主要有以下三種:WCDMA、CDMA2000與TD-SCDMA。CDMA是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碼分多址)的縮寫,是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的技術基礎。第一代移動通信系統採用頻分多址(FDMA)的模擬調制方式,這種系統的主要缺點是頻譜利用率低,信令干擾話音業務。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主要採用時分多址(TDMA)的數字調制方式,提高了系統容量,並採用獨立信道傳送信令,使系統性能大為改善,但TDMA的系統容量仍然有限,越區切換性能仍不完善。CDMA系統以其頻率規劃簡單、系統容量大、頻率復用系數高、抗多徑能力強、通信質量好、軟容量、軟切換等特點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下面分別介紹一下3G的幾種標准:
(1) WCDMA
全稱為Wideband CDMA,這是基於GSM網發展出來的3G技術規范,是歐洲提出的寬頻CDMA技術,它與日本提出的寬頻CDMA技術基本相同,目前正在進一步融合。該標准提出了GSM(2G)-GPRS-EDGE-WCDMA(3G)的演進策略。GPRS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通用分組無線業務)的簡稱,EDGE是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 (增強數據速率的GSM演進)的簡稱,這兩種技術被稱為2.5代移動通信技術。
(2)CDMA2000
CDMA2000是由窄帶CDMA(CDMA IS95)技術發展而來的寬頻CDMA技術,由美國主推,該標准提出了從CDMA IS95(2G)-CDMA20001x-CDMA20003x(3G)的演進策略。CDMA20001x被稱為2.5代移動通信技術。CDMA20003x與CDMA20001x的主要區別在於應用了多路載波技術,通過採用三載波使帶寬提高。目前中國聯通正在採用這一方案向3G過渡,並已建成了CDMA IS95網路。
(3)TD-SCDMA
全稱為Time Division ——Synchronous CDMA(時分同步CDMA),是由我國大唐電信公司提出的3G標准,該標准提出不經過2.5代的中間環節,直接向3G過渡,非常適用於GSM系統向3G升級。
UMTS
UMTS是早在90年代初期,歐洲電信標准協會(ETSI)就開始為3G標准徵求技術方案。並雄心勃勃的把3G技術統稱之為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意即通用移動通信系統。寬頻CDMA(帶寬5MHz)建議是其多種方案之一。其後,日本的積極參與極大地推動了3G標準的全球化步伐。在1998年,日本和歐洲在寬頻CDMA建議的關鍵參數上取得一致,使之正式成為UMTS體系中FDD(頻分雙工)頻段的空中介面的入選技術方案,並由此通稱為WCDMA 。W即寬頻,以有別於源於北美的窄帶CDMA(帶寬1.25MHz)標准。
UMTS的4個版本
上述的技術標準的持續發展,體現為3GPP的UMTS標準的4個版本:R99、R4、R5、R6。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而內部又相對獨立的標准體系。 WCDMA是其中最早,也是最完善的首選空中介面,並為歐洲,亞洲和美洲的3G運營商所廣泛選用。
D. CDMA和GSM是什麼意思
CDMA是碼分多址的英文縮寫(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它是在數字技術的分支--擴頻通信技術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嶄新而成熟的無線通信技術。CDMA技術的原理是基於擴頻技術,即將需傳送的具有一定信號帶寬信息數據,用一個帶寬遠大於信號帶寬的高速偽隨機碼進行調制,使原數據信號的帶寬被擴展,再經載波調制並發送出去。接收端使用完全相同的偽隨機碼,與接收的帶寬信號作相關處理,把寬頻信號換成原信息數據的窄帶信號即解擴,以實現信息通信。
GSM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的縮寫,意為全球移動通信系統,是世界上主要的蜂窩系統之一。GSM是基於窄帶TDMA制式,允許在一個射頻同時進行8組通話。GSM80年代興起於歐洲,1991年投入使用。到1997年底,已經在100多個國家運營,成為歐洲和亞洲實際上的標准,到了2001年,在全世界的162個國家已經建設了400個GSM通信網路。但GSM系統的容量是有限的,在網路用戶過載時,就不得不構建更多的網路設施。值得欣慰的是GSM在其他方面性能優異,它除了提供標准化的列表和信令系統外,還開放了一些比較智能的業務如國際漫遊等。GSM手機的方便之處在於它提供了一個智能卡,人們稱之為SIM卡,並且機卡可以分離,這樣用戶更換手機並且定製個人信息這方面都十分便利了。GSM手機還允許用戶接收160字長度的簡訊息。
通話清晰的CDMA:CDMA是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縮寫,全稱碼分多址,由美國高通公司最早研製出來。但此時正值GSM大占天下的時候,所以幾乎沒有一個移動通訊商敢使用它,最後是韓國人讓CDMA絕境逢生。在90年代初,韓國政府一直想尋找發展本國電子製造工業的機會,當它發現歐洲幾乎已經壟斷了GSM市場之後,它果斷地向CDMA拋出了綉球,CDMA從那時開始發展起來。
CDMA可以在有限的頻譜范圍內支持更多的用戶,同時具備良好的抗干擾性及抗衰耗性。與其他兩種2G數字移動通信標准相比,CDMA在技術上有著諸多優勢。首先,CDMA手機的平均發射功率不及GSM手機平均發射功率的60分之一,甚至低於電視屏幕所產生的輻射功率;其次,CDMA手機有著媲美固定電話的語音質量,即使在噪音比較大的情況下也能清晰通話;第三,CDMA本身的技術優勢允許採用尺寸更小、重量更輕、功能更強的機芯。從而使CDMA手機可以做到更加小巧輕便、更具個性化和時代氣息,三星電子CDMA手機近年來走俏全球市場就是有力佐證;第四,CDMA具有投入少、容量大等特點。據專家稱,CDMA單位覆蓋面積所需基站數量只有GSM的四分之一,頻譜利用率是GSM的5.5倍,且網路設計施工和擴容更為簡便。這些都意味著運營商可以大大降低網路建設與運營成本,從而帶來更具吸引力的價格優勢。第五,CDMA手機基本上不存在盜號、斷話的可能。
隨時上網的GPRS: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中文含義為整合封包無線服務,它是利用而「分封交換」(Packet-Switched)的概念所發展出的一套無線傳輸方式,是在現有的GSM系統上發展出來的一種新的分組數據承載業務,我們可以將GPRS理解為GSM的一個更高層次。所謂的分封交換就是將數據分裝成許多獨立的封包,再將這些封包一個一個傳送出去,形式上有點像寄包裹,採用分封交換的好處是只有在有資料需要傳送時才會佔用頻寬,而且可以以傳輸的資料量計價,這對用戶來說是比較合理的計費方式。
GPRS的用途十分廣泛,包括通過手機發送及接收電子郵件,在互聯網上瀏覽等。與WAP不同的是用WAP上網就如在家中上網,先「撥號連接」,上網後便不能同時使用該電話線,但GPRS就較為優越,下載資料和通話是可以同時進行的。從技術上來說,聲音的傳送(即通話)繼續使用GSM,而數據的傳送便可使用GPRS,這樣的話,就把行動電話的應用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而且發展GPRS技術也十分「經濟」,因為只需沿用現有的GSM網路來發展即可。
中國互聯網路調查問卷 新浪免費郵箱升到30兆
搶注旺鋪得超值禮物 進入伊妹兒的網路豪宅
移動通信系統有多種分類方法。例如按信號性質分,可分為模擬、數字;按調制方式分,可分為調頻、調相、調幅;按多址連接方式分,可分為頻分多址(FDMA)、時分多址(TDMA)和碼分多址(CDMA)。目前中國聯通、中國移動所使用的GSM行動電話網採用的便是FDMA和TDMA兩種方式的結合。GSM比模擬行動電話有很大的優勢,但是,在頻譜效率上僅是模擬系統的3倍,容量有限;在話音質量上也很難達到有線電話水平;TDMA終端接入速率最高也只能達到9.6kbit/s;TDMA系統無軟切換功能,因而容易掉話,影響服務質量。因此, TDMA並不是現代蜂窩移動通信的最佳無線接入,而CDMA多址技術完全適合現代移動通信網所要求的大容量、高質量、綜合業務、軟切換等,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運營商和用戶的青睞。
CDMA技術的出現源自於人類對更高質量無線通信的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戰爭的需要而研究開發出CDMA技術,其思想初衷是防止敵方對己方通訊的干擾,在戰爭期間廣泛應用於軍事抗干擾通信,後來由美國高通公司更新成為商用蜂窩電信技術。1995年,第一個CDMA商用系統運行之後,CDMA技術理論上的諸多優勢在實踐中得到了檢驗,從而在北美、南美和亞洲等地得到了迅速推廣和應用。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香港、韓國、日本、美國都已建有CDMA商用網路。在美國和日本,CDMA成為國內的主要移動通信技術。在美國,10個移動通信運營公司中有7家選用CDMA。到今年4月,韓國有60%的人口成為CDMA用戶。在澳大利亞主辦的第28屆奧運會中,CDMA技術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
CDMA技術的標准化經歷了幾個階段。IS-95是cdmaONE系列標准中最先發布的標准,真正在全球得到廣泛應用的第一個CDMA標準是IS-95A,這一標准支持8K編碼話音服務。其後又分別出版了13K話音編碼器的TSB74標准,支持1.9GHz的CDMA PCS系統的STD-008標准,其中13K編碼話音服務質量已非常接近有線電話的話音質量。隨著移動通信對數據業務需求的增長,1998年2月,美國高通公司宣布將IS-95B標准用於CDMA基礎平台上。IS-95B可提供CDMA系統性能,並增加用戶移動通信設備的數據流量,提供對64kbps數據業務的支持。其後,cdma2000成為窄帶CDMA系統向第三代系統過渡的標准。cdma2000在標准研究的前期,提出了1X和3X的發展策略,但隨後的研究表明,1X和1X增強型技術代表了未來發展方向。
CDMA技術的標准化,推進了這項技術在世界范圍的應用。目前,在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CDMA技術已獲得了較大規模的應用。在一些歐洲國家,一些運營商也建起了CDMA網路。據CDG(世界CDMA發展集團)統計,1996年底CDMA用戶僅為100萬;到1998年3月已迅速增長到1000萬;截至1999年9月,用戶數量已超過4000萬。2000年初全球CDMA行動電話用戶的總數已突破5000萬,在一年內用戶數量增長率達到118%。CDG表示,目前亞洲已經成為CDMA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亞洲地區CDMA用戶數量比一年前增長88%,達到2800萬。美國地區的增長率更是高達143%,達到1650萬,但用戶絕對數量要低於亞洲,在亞太地區,中國香港、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泰國、印度、菲律賓、紐西蘭、孟加拉國等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已建有CDMA商用網路,用戶數量已超過2100萬戶。增長率位於第三的是中美洲和南美洲,CDMA用戶數量達到500萬。CDG還表示,今後全球CDMA市場中,中國大陸地區的增長潛力最大,估計2003年中國大陸市場的用戶數量可以達到4000萬。
CDMA是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方向。在2G階段,CDMA增強型IS95A與GSM在技術體制上處於同一代產品,提供大致相同的業務。但CDMA技術有其獨到之處,在通話質量好、掉話少、低輻射、健康環保等方面具有顯著特色。在2.5G階段,CDMA2000 1X RTT 與GPRS在技術上已有明顯不同,在傳輸速率上1X RTT高於GPRS,在新業務承載上1X RTT比GPRS成熟,可提供更多的中高速率的新業務。從2.5G向3G技術體制過渡上, CDMA2000 1.X向CDMA20003.X過渡比GPRS向WCDMA過渡更為平滑。
CDMA是碼分多址的英文縮寫(Code Division Multiple I Access),它是在數字技術的分支——擴頻通信技術上發展起來的。CDMA是為現代移動通信網所要求的大容量、高質量、綜合業務、軟切換、國際漫遊等要求而設計的一種移動通訊技術。
CDMA技術的原理是基於擴頻技術,即將需傳送的具有一定信號帶寬信息數據,用一個帶寬遠大於信號帶寬的高速偽隨機碼進行調制,使原數據信號的帶寬被擴展,再經載波調制並發送出去。接收端使用完全相同的偽隨機碼,與接收的帶寬信號作相關處理,把寬頻信號換成原信息數據的窄帶信號即解擴,以實現信息通信。
CDMA移動通信網是由擴頻、多址接入、蜂窩組網和頻率復用等幾種技術結合而成,含有頻域、時域和碼域三維信號處理的一種協作,因此它具有抗干擾性好,抗多徑衰落,保密安全性高,同頻率可在多個小區內重復使用,容量和質量之間可做權衡取捨等屬性。這些屬性使CDMA比其它系統有很大的優勢。
(1) 系統容量大
理論上,在使用相同頻率資源的情況下,CDMA移動網比模擬網容量大20倍,實際使用中比模擬網大10倍,比GSM要大4-5倍。
(2) 系統容量的配置靈活
在CDMA系統中,用戶數的增加相當於背景雜訊的增加,造成話音質量的下降。但對用戶數並無限制,操作者可在容量和話音質量之間折衷考慮。另外,多小區之間可根據話務量和干擾情況自動均衡。
這一特點與CDMA的機理有關。CDMA是一個自擾系統,所有移動用戶都佔用相同帶寬和頻率,打個比方,將帶寬想像成一個大房子,所有的人將進入惟一的大房子。如果他們使用完全不同的語言,他們就可以清楚地聽到同伴的聲音而只受到一些來自別人談話的干擾。在這里,屋裡的空氣可以被想像成寬頻的載波,而不同的語言即被當作編碼,我們可以不斷地增加用戶直到整個背景噪音限制住了我們。如果能控制住用戶的信號強度,在保持高質量通話的同時,我們就可以容納更多的用戶。
(3) 通話質量更佳
TDMA的信道結構最多隻能支持4Kb的語音編碼器,它不能支持8Kb以上的語音編碼器。而CDMA的結構可以支持13kb的語音編碼器。因此可以提供更好的通話質量。CDMA系統的聲碼器可以動態地調整數據傳輸速率,並根據適當的門限值選擇不同的電平級發射。同時門限值根據背景雜訊的改變而變,這樣即使在背景雜訊較大的情況下,也可以得到較好的通話質量。另外,TDMA採用一種硬移交的方式,用戶可以明顯地感覺到通話的間斷,在用戶密集、基站密集的城市中,這種間斷就尤為明顯,因為在這樣的地區每分鍾會發生2至4次移交的情形。而CDMA系統「掉話」的現象明顯減少,CDMA系統採用軟切換技術,「先連接再斷開」,這樣完全克服了硬切換容易掉話的缺點。
(4) 頻率規劃簡單
用戶按不同的序列碼區分,所以不相同CDMA載波可在相鄰的小區內使用,網路規劃靈活,擴展簡單。
(5)建網成本低
CDMA技術通過在每個蜂窩的每個部分使用相同的頻率,簡化了整個系統的規劃,在不降低話務量的情況下減少所需站點的數量從而降低部署和操作成本。CDMA網路覆蓋范圍大,系統容量高,所需基站少,降低了建網成本。
CDMA數字移動技術與現在眾所周知的GSM數字移動系統不同。模擬技術被稱為第一代行動電話技術,GSM是第二代,CDMA是屬於移動通訊第二代半技術,比GSM更先進。
E. WiFi是什麼時候發明的誰發明的
WIFI是由澳大利亞一位名為約翰.沙利文博士率領的團隊創造出來的,他們所屬澳大利亞最大的科研機構,叫做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所以,WIFI是屬於澳大利亞的,當地政府因為這項發明,時至今日,每年都可以獲得高達數十億美元的專利使用費。
這項技術,於90年代誕生。當時,沙利文博士帶領著研究所內其他的同事,開始研究如何能在一個密閉的空間里,讓無線網路信號進行傳輸,後來,經過長時間的不斷努力,當它與有線網路傳輸一樣穩定、快捷的時候,標志著WIFI問世。並於1996年申請了專利。
(5)90年代手機網路叫什麼擴展閱讀:
自1997年起,逐漸有一些其他的機構獲得了澳洲政府的非獨家授權,允許其商用。見此情形,國際WIFI聯盟想要說服澳大利亞政府,勸其開放無線網的使用,意思是放棄專利,可以讓全世界的人都享受到無線網帶來的便捷。
再加上當時出現了一些未經授權便私自將WiFi商用的機構,澳大利亞政府並未接受這個提議,還將那些私自商用的機構全部告上了法庭。
包括我們現在能想像得到的各種生產手機、電腦的廠商,都和他們打過官司,比如蘋果、索尼、戴爾以及微軟等等。
F. 2000年前中國用手機的多嗎 使用哪個公司的網路
你是說兩千年前,還是說公元2000年之前?哈哈,迷惑啊。
最早是80年代後期,蜂窩網路,由郵電局經營,90年代中上期,成立聯通,開通GSM網路,然後沒兩年成立了移動,一樣GSM網路。
G. 手機網路制式umts是什麼意思
UMTS定義演進
早在90年代初期,歐洲電信標准協會(ETSI)就開始為3G標准徵求技術方案。並雄心勃勃的把3G技術統稱之為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意即通用移動通信系統。寬頻CDMA(帶寬5MHz)建議是其多種方案之一。其後,日本的積極參與極大地推動了3G標準的全球化步伐。在1998年,日本和歐洲在寬頻CDMA建議的關鍵參數上取得一致
8月,三星與您激情奧運 雅典風雲熱辣速遞
LG 手機一元搶拍 精彩手機賽事全攻略
,使之正式成為UMTS體系中FDD(頻分雙工)頻段的空中介面的入選技術方案,並由此通稱為WCDMA 。W即寬頻,以有別於源於北美的窄帶CDMA(帶寬1.25MHz)標准。
順理成章,UMTS進一步成為國際標准化組織3GPP制定的全球3G標准之一。作為一個完整的3G移動通信技術標准,UMTS並不僅限於定義空中介面。它的主體包括CDMA接入網路和分組化的核心網路等一系列技術規范和介面協議。
為了既保護現有網路投資,又可靈活應用最先進的技術創新,3G標準的指導思想是網元可分別獨立演進,網路要實現平滑過渡。其總體目標是最終實現全IP化的全球寬頻移動通信網路。具體講,就是無線接入網技術和核心交換網技術各有自己的演進路線。在接入技術方面,特別是空中介面,3GPP致力於不斷提高頻譜利用率,除WCDMA作為首選空中介面技術獲得不斷完善外,UMTS還相繼引入了TD-SCDMA和HSDPA技術(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高速下行鏈路數據分組接入)。前者是中國的技術提案首次成為國際主流通信標准。它可利用單邊的頻譜提供高速移動通信組網能力。後者是引入了利於超高速數據傳送的速率控制技術,使下行鏈路無線帶寬達到10Mbps 。在核心網技術方面,則引入了分組軟交換技術,進而順應IP多媒體應用的發展趨勢引入了IP多媒體域,也就是IMS(IP Multimedia Service,IP多媒體服務)以實現全IP多業務移動網路的最終發展目標。
UMTS的4個版本
上述的技術標準的持續發展,體現為3GPP的UMTS標準的4個版本:R99、R4、R5、R6。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而內部又相對獨立的標准體系。 WCDMA是其中最早,也是最完善的首選空中介面,並為歐洲,亞洲和美洲的3G運營商所廣泛選用。
H. 手機中的網路GSM ,CDMA,3G,分別是什麼意思啊
GSM是一種起源於歐洲的移動通信技術標准,是第二代移動通信技術。我國於20世紀90年代初引進採用此項技術標准,此前一直是採用蜂窩模擬移動技術,即第一代GSM技術(2001年12月31日我國關閉了模擬移動網路)。目前,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各擁有一個GSM網,GSM手機用戶總數在1.4億以上,為世界最大的移動通信網路。
CDMA即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縮寫,譯為「碼分多址分組數據傳輸技術」,被稱為第2.5代移動通信技術。目前採用這一技術的市場主要在美國、日本、韓國等,全球用戶達9500萬。CDMA手機具有話音清晰、不易掉話、發射功率低和保密性強等特點,發射功率只有GSM手機發射功率的1/60,被稱為「綠色手機」。更為重要的是,基於寬頻技術的CDMA使得移動通信中視頻應用成為可能。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縮寫,指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相對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數字手機(2G),第三代手機一般地講,是指將無線通信與國際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它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為了提供這種服務,無線網路必須能夠支持不同的數據傳輸速度,也就是說在室內、室外和行車的環境中能夠分別支持至少2Mbps(兆位元組/每秒)、384kbps(千位元組/每秒)以及144kbps的傳輸速度。
I. 最早出現的大哥大使用的是什麼網路
最早出現的大哥大使用的是模擬通信網路。
大哥大最早是美國摩托羅拉公司工程師在1973年發明,是手提電話的俗稱。
但是只流行於手提電話初面世那幾年,等到大部分人手裡都有一部而且是最新款時,就改稱手機了。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使用最廣是所謂的第二代手機(2G),以GSM制式和CDMA為主。它們都是數字制式的,除了可以進行語音通信以外,還可以收發簡訊(短消息、SMS)、MMS(彩信、多媒體簡訊)、無線應用協議(WAP)等。在中國大陸及台灣以GSM最為普及,CDMA和小靈通(PHS)手機也很流行。整個行業正在向第三代手機(3G)遷移過程中。
手機外觀上一般都應該包括至少一個液晶顯示屏和一套按鍵(部分採用用觸摸屏的手機減少了按鍵)。